教育孩子简单有效的方法【最新10篇】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忘记疼痛 篇1

孩子在平时的活动中,难免会磕磕碰碰,撞痛撞伤。而哭闹也属正常现象。但每天都撞每天都哭,烦哪!于是我就这样处理:

“哇!”易寒捂着小脑袋大哭起来。

“撞哪了?”小家伙也算配合,没说撞脑袋,而是指着房门。

我没去管她,而是走到门边,盯着门夸张地看着。嘴里也开始大叫:“妹妹,你别哭,门好像在哭呀!你来听听!”易寒一下子停止了哭泣,跑过来和我一起倾听门的哭泣。

“咦?我怎么听不见门在哭呀!”易寒瞪着双眼问我。

“门好乖啊,哭了两声就停了。奖它一朵小红花吧。”说着,我拿大拇指在门上按了一下。

“妈妈,我也不哭了,你也给我一朵小红花吧。”

现在如果易寒再有个什么伤痛,她肯定拉我过去听听被她撞上的桌椅,一起聆听它们是否哭了。而易寒的眼泪也越来越少了。

猫爸 篇2

一段时间来,大洋彼岸的虎妈一手挑起了中美教育之争,“虎妈”蔡美儿在子女教育上充满了耳光、辱骂和超负荷练习,却教出了有两个很拿得出手的女儿——一个14岁把钢琴弹到世界音乐圣殿,一个12岁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还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记录,很有情商,中国妈妈开始心动了,是不是只有做“虎妈”才能把孩子教好?

紧接着上海的猫爸又登场了,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他女儿坚持跳舞12年,经常因演出而翘课,却能在上海七宝中学年年获得奖学金,去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那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成功”。

妈妈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篇3

很多朋友都说我家易寒看上去比一般小孩懂事,遇到问题也能轻松处理,哭闹的现象很少出现,活泼开朗,基本属于讨人喜欢的类型。其实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没有花什么特别的心思,只是走对了路吧。

教育方法只有和孩子合二为一,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篇4

我们做父母的,都会有自己的盲点和未发现的部分。然而,越是未发现的部分往往对孩子影响越大,因为不知道所以任其妄为也浑然不知。这恰恰是养育孩子最难的地方,也是最有意义的地方。

难就难在自知并不容易。

孩子有时候会突然冒出的一句让我们家长诧异的话,当我们条件反射式地想要表达反对时,又意识到那句话很熟悉,不就是从家长这里学到的吗?孩子说话的口气,生气时的表情,是不是特别像我们自己呢?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最应该改变的那一部分,却被孩子真实完整地表现出来。

所以,是孩子促使我们反观自身并获得成长。做了父母,真切地体验到和孩子的真实互动中,激起了我们一些强烈的正面情感,也激起了一些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我们期望呈现给孩子的和实际呈现的往往并不一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是用整个人在影响孩子,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往往通过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或异常表现,倒逼父母开始反观自身,从而得以开启家长的自我成长之路。这是孩子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它是孩子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带来的,如果我们能够接收到并珍惜这个发现自己的机会,那也是孩子最大的福份。

给他表演的舞台 篇5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教育孩子的12个方法 篇6

1、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满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把姿态放低,俯下身子或蹲下来,不要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 篇7

一个读初中的女孩,经常在考试前失眠,不过,每次的成绩还是不错。在咨询孩子失眠问题时,女孩的妈妈表现得很焦虑,还一个劲地说:“我从没有给过女儿学习上的压力,总是对她说,考不考第一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试结果不重要,不知道� 只要家长觉得不满意,就会训斥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真的努力了,因为和他自己比较,这段时间确实付出很多!这些情况家长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听听老师对你孩子的评价,这样比较客观!

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做一个温柔有爱、循循善诱、尽心尽力的家长,而事实上当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孩子的一些问题时,表现的却是悲伤、生气和愤怒,身体的姿态很僵硬,说话的语气很伤人!

有些家长很爱学习,读了很多教育书籍,学了很多育儿经。然而,如果缺少对自己的反思和觉察,只想着教育孩子却忘记了自我成长,学习了方法,却没有真正学会使用,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倒会起到反作用。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反观自身 篇8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自我觉察的时刻,真正明白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终级的教子之道。所以,拥有教育孩子的专业知识,并不代表养育的孩子就一定多么优秀和卓越。父母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除了帮助自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重要的是自我成长。

虽然自知不易,只要真心愿意面对,就可能一步步获得成长。然而,如果父母拒绝看自己的内在,只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那一定是无解的。

因此,提高自我觉察力,意味着要对自己开放,对自己的内心深处开放,放下对自己一些固执的僵化的自以为是的认识。

我们要抛弃下面这些僵化的想法:我从不表里不一;我是一个好人;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是一个好妈妈;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我是完美的;我很懂孩子;我学习很多先进的教育专业知识,我不可能错;我很坚强;我是一个特别不在乎成绩的父母。只有这样,父母才有可能去接触到那个不一样的部分,得以扩展自己的丰富性,变得灵活、有趣味。否则,这样的机会即使无数次出现,也不会有任何发现。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吧!

情感交流 篇9

高中阶段孩子进入了逆反期,“猫爸”和孩子的沟通遇到很大障碍,这时要按照孩子的游戏规则出牌。孩子有种倾向,不愿意跟家长交流,觉得你未必了解我的所思所想,孩子自主意识增加,要按着你们所要求的去做,她就有一种冷战、软抗拒、非暴力不合作。你说什么她也在听,但你很难知道她听不听得进去。

这时要有意识跟孩子共同成长,比如和她一起去听柏林交响乐团音乐会,不过她看“五月天”、艾薇儿的演唱会就恕不奉陪了。为了找共同话题,“猫爸”经常拿时尚杂志给她看,陪她去买衣服,这个时候她最愿意和你在一起,她也会听听爸爸的意见,该怎么搭配,这也是一种感情交流。

新想法 篇10

舒尔说:“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耻感来促进其社会化是很重要的。”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前额脑区底 部,orbitofrontal cortex)与感情部位(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

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怎样批评宝宝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会让妈妈们非常头疼,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心理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