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精选10篇)

法治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的方式;法治多一点,人治就少一点,什么东西能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只有法治;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强调法治的权威、尊严和统一。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1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这一理念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实施应突出教学的情感性、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突出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焕发应有的活力和灵性呢?

1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自主性,曹造独具员性的生命课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情意活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师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1 .1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

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的劳动和就业这一目时,先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请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状况,谈谈对下岗再就业的真实感受。班上有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生,前几年母亲又下岗了,只好以替人看管自行车谋生,生活特别艰苦。当这位学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时,许多学生替他担心,害怕他的观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却以同情心予以接纳,并对这位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予以理解,然后引出;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下岗再就业制度和国家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等问题,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与对话,使学生明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发展。

1.2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情感共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境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1.3注重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无疑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

2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

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对待生活,用生活的气息感染课堂,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营造具有动感的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

3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留造,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裸堂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 政治素质 高校

前言

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是我国历来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在思想上对于理想信念的意识较为薄弱,更注重于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人利益的得失。若仅仅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传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是刻不容缓的。力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要求和方式上进行创新,有所突破。

一、讨论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用于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弊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太过落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基本都是中学时期所学过的,而且仅限于书本内容,没有引进学生所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因而,导致大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虽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这门课程的改革,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讲解,但基于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仍然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适用于对当代高校学生的培养中。

(二)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学生了解世界的方法也不同往日。传统的认识方式被媒体和网络所取代。当代高校生对新事物的了解速度越来越快,网络是高校生重要的学习工具。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如今的高校生不可能满足于只坐在课堂里听老师授课,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实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只能导致学生与其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因而,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实践教学的方式。

(三)社会迫切需要具有政治素养的高校生

目前,高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急需提高,其不了解自己的国家政治现状,也不愿主动或是想要去了解,这对于高校生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责任感的人,而连自己国家政治制度都不愿去了解的人又何来责任感。这种状况,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当代高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

(一)采用适应当代高校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培养,要融入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要根据当代高校生自身特点来制定方针。当代高校生思维独立,乐于自身实践,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但其责任感不强,意志比较薄弱,因而,对于高校生的培养应该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教学二者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除了对高校生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等来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二)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

突破传统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方式,以开展讨论,进行演讲和模拟情景的形式作为新的培养方式,结合教学要求和社会实践,以求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此教学方式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可直接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来进行讲解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新的校园环境,进行校园实践教学

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校风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将切合实际,积极向上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形成一种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政治素质,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可实施校园实践教学,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来开展,通过社团形式来组织有关于思想政治素质的研讨会或相关活动,从而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四)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除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和开展校园活动外,还应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社会实践成绩记录在案。例如,在培养医学专业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时,可结合其专业特点,开展以� 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透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

三、实施实践教学有何重要意义

实施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学校带有目的性地有计划地设定情景,围绕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话题,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组织以高校生为主体的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能力,促进高校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因而,实施实践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实施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

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实践和科学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科学实践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随后,我国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造出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新理论。显然,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是离不开实践的。因而,实施实践教学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从而,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需要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

高校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传统方式依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思想政治理论是纯理论性的东西,显得有些枯燥,学生难以接受。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无有用之处,而且学习的内容在高中就已经接触过,缺乏探究的兴趣。因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用性。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新时代下社会的要求,为满足此要求,我们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仅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还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课堂外的校园和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实施实践教学,以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邱云慧,杨亚萍。浅析高校实践教学与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J].丝绸之路,2012,(22)

[2]姜德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3

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如今人们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宣传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范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所帮助!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法律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没有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性。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精选10篇)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精选10篇)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相关法治建设精神和要求,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部署,认真领会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和精神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在实际的群文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接受监督。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3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上好法制教育第一课,学校将开学第一周定为法制教育活动周,进行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使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领导重视,组织及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督导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在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确保全校法制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

二、形式多样,落实到位

1、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报告会结合具体案例,从学生身边、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了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法制教育,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课

第一周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一节专门的普法教育课,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入班检查,12班级12节普法教育课开展正常。

3、组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表演法制教育小节目

学校要求各班主任积极准备,在第一周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要求穿插表演一些法制教育小节目。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对各班情况检查统计,1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成功,表演小节目12个。

4、广泛宣传,深入教育

各班级主办了一期法制教育主题板报。

三、加强要求,强化效果

1、学校要求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注重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课时、落实指导教师。

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2、加强�

抓好思想品德有缺陷学生的转化工作。特别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学生、校外借宿生和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要格外给予关怀和温暖,对不良行为学生从心理障碍上进行分析,给予耐心的疏导。

总之,秋季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的开展很成功。培养他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4上星期上午,学校举办了“法制大会”,讲了许多有关青少年犯法的不良行为,从而教育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要懂得遵守学校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将来做一个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遵守学校法则,是我们作为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们的社会属于文明社会,可是却总有不少的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国家法律所不容忍的事情,如:抽烟,斗殴,喝酒等,偷窃,抢劫,害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些行为却

现在有许多不良青少年总是诱惑未成年人犯罪,如:吸毒,抢劫,偷窃等。当这些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如:报警等,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时,我们要理智的拒绝。远离这些不良行为,从而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好好努力的学习,锁定自己读书的目标,不让自己对未来迷茫,将来在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自“法制大会”后,我们要学会学法,守法,用法,创造文明的社会,从小事做起,从学校做起,形成一种文明的行为:思沉学习,目标,好好学习,将来做国家未来的栋梁。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5法律就是秩序,没有了法律,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样肮脏。《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就是法律赐予我们的武器,用来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武器来保护我们,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严肃的惩罚!

据报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当涂县城几十家居民及企业单位被盗,每起盗窃案数额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发现场几乎不留痕迹,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办案人员奔波数月破案后发现,作案者竟是14个8至13岁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岁,组织“团伙”入室盗窃,是其“心血来潮”的招数。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个暑假,她一人就获取赃款近万元,还制定了开学后每周末偷一次的计划。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偷盗来的金银首饰等赃物竟坦然“笑纳”,不加追问。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责怪孩子,却没有想过自己所犯下的一点点错,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还有的竟是对孩子所给的赃物不加追问,就坦然“笑纳”。促使孩子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我们小学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识,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识也就有可能不会犯罪,可就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弥天大罪。就如同给自己色彩斑斓的生命,增添了一笔污黑的颜色。

法律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学生认为“只是违反一下学校纪律而已,没问题的,以后我就不违法了。”请你快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现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驻成一次大错。我们作为学生,总是要离开校园,来到这个社会打拼。才真正的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从小培养我们的法律知识,预防犯罪。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4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习体验;实践

思想政治课堂回归生活世界不仅仅是当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出符合高素质人才的必经途径。思想政治学科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凸显其价值,也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学科内涵。因此,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更是回归学生生活、回归思想政治课程本源的必然要求。

一、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构建合理场景

在生活中有许多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在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依据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学生特征,构建出合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的课堂场景中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多彩性,提升其学习兴趣。教育与生活世界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其从来都不是独立于生活世界而存在的,其本质来源于生活,其目的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课堂则必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从而实现教育联系生活。

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关注生活、联系生活才能实现教育和生活的结合、统一,在深刻的理解之下构建出适合教学的场景。例如,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适时引入警察不畏个人生死勇敢抓获歹徒获得社会公众一致高度评价的事迹,让学生明确这一课题,清楚只有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下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同时明确要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即要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二、不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学习体验

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增强体验,在生活中利用思想政治内容,可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生活实际中对问题予以客观论证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将感性认知逐步转换为理性分析,培养其思维意识。马克思主义并非空洞而无实际意义的教条,其正是在历史发展和生活的变迁中而诞生的经典,不仅仅是源于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更是为生活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深化学习体验。

课堂内容不仅仅可以通过生活的实际案例进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通过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简单,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构建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需要将其内在特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感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更要让思想政� 例如,在学习“生活消费和消费文明”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给自己或者家庭制订生活消费的计划,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文明消费的理念,进而通过实际的体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增加学生实践,深化课堂知识点的运用

思想政治学科不是死板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而是在社会中、生活有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感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时效性和必要性。同理,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可有效地被验证,提升其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升华。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内容的实用性,进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具有动力和热情,不断地提升学习的效果。

人才是新世纪和新形势下的重要需求,而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显然无法担当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课堂知识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用脑,主动学习,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因此,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育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方可让学生在宽松、现实、亲切的课堂环境中展开积极思索,活跃思维意识,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其长远成长。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在宪法宣传周,教师可利用双休日的空闲,组织学生发挥集体力量在生活中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既让学生再次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又可以在普及民众教育的活动中感受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联系课程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从构建合理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增强体验和加强学生实践锻炼三个方面,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5

【关键词】综合实践 初中政治 整合 运用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2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教育是附着在活动上的灵魂。”初中政治教育恰好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进行再塑造的课程,离开活动,它会出现空洞感、倦怠感,走进政治课堂犹如走进满是枯枝的森林。这样的政治教学会有多少学生喜欢呢?如果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理念引入政治课堂,将二者有机整合并进行运用,将会极大改变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平常听一点、记一点,考前背一点的作法,真正达到初中政治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教育目的,体现政治教学的实用性,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为什么二者有机整合并在教学中运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是二者各自的特点决定的:

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告诉我们: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相教相学是人生普遍的现象。那么,何谓综合实践活动课?说得简单点,就是源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体验,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课程,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它没有预设,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限定时间40分钟的课,其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生成性。它要求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生成学生个人的观念或新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丰富生活体验、丰富自我的学习和阅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为学生的成长积淀下养料。而初中政治教育则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性。二者相结合既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程理念的贯彻,实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又有利于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共生共赢相互促进。

由此,可以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开展?经过成都市2005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我们边培训边选择在初中政治教学上进行实验,将综合实践与初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并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是重要内容,而这两者都需要长期的养成和训练,同时学生、教师、学校还要面对上级教育部门的期中、期末的学科考核。在平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多空洞的说教、简单地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固然会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但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出现倦怠、厌烦感,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了。其学习成了应付考试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往往成了高压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和快乐。这和初中政治教学大纲要求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学生听觉疲劳必然影响教育效果。一个个点上的工作不能串起来,对学生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就不能形成学生观念和行为上整体的综合性认识。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倡导的活动性及在活动中感悟、体会、生成等相关理念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使政治教学出现生机与活力,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政治的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更感受到实用性,明确初中政治是与他们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并有帮助意义的课程,改变学生错误认识:上政治课就是听、记、背、考,让学生努力思索身边的人和事,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吸取成长需要的养料,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综合实践理念引入政治教学,有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敏感的话题。例如:我在讲授初一政治上期《男生女生》时,面对一群正处于青春期懵懵懂懂的孩子,性问题是他们非常敏感的话题,心里很想知道但又不敢说不敢问,生怕别 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后,结合教材内容,我设计一个活动:就近取一块泥土,就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将泥土用水调和,装在一个粉笔盒子里做成一块泥砖。接着,我请同学也做同样的活动,然后问所有同学:假如我们现在就将这些砖用来砌房子,可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然不行。我趁热打铁,又问:为什么?学生笑了起来,有的甚至不举手,直接站起来非常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你太缺乏生活常识,泥砖必须经过凉干、烧制,然后才能用来修房,这种刚成形没有经过处理的砖用来砌房子,房子会垮的。”教室里瞬间热闹非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等学生平静下来,我轻轻地说:不是老师缺乏常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你们同这些砖块一样,如果没有真正长大、成熟,就去谈情说爱,你们的身理、心理都会像这些没有经过凉干、烧制的泥砖用于修房一样,轻者受伤重者垮掉。谈情说爱是人长大后进行的一种正常活动,现在你们身、心俱不成熟,所以不能进行这样的活动。听我这样一说,看看手中自己做的泥砖,学生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随后,我结合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来讲解教材内容,最后请学生一齐朗读教材内容。学生们声情并茂,涉及到性问题时依然无一人装模作样,更没有人怪话连篇,全班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在讲解异往、正确处理与异性的情感等敏感话题,我们很轻松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很坦然、大方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个敏感的话题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轻松解决。试想,假如我采用传统的说教,恐怕说到天亮也没有一个学生会理我,没人会喜欢上政治课,更别说接受我的观点并形成学生自己深深的体会了,学生心目中还将长期认为上政治课是学校强加给他们、要他们在考试前背得昏天黑地、考后一点用也没有的课程,是枯燥的讲大道理的乏味透顶的课。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探究、实践,将综合实践的活动、感悟、生成等相关理念引入政治教学中并进行有机整合、运用。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语文老师常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学生将我称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师,是他们的半个心理医生、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政治课老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政治课的满意度竟然比班主任(英语或数学、语文学科)还高(本校班主任一般为英语、数学语文教师担任)。尝试一学期后我便向校长建议:将综合实践的理念引入其他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并就如何整合运用提供范本。因为我明白:①在中学,单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恐怕很难实现:学校要追求升学率,班主任要看学生考试成绩,家长一心要学生考重点高中等等,因此,尽管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都明白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发展,但一旦落到实处,绝大部分的班主任、校长及家长都只会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此一来,谁还会支持、鼓励费时费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②学生的发展是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及生存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些知识、能力的获取仅靠一位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整合到其他学科中,综合实践教育才会迸发出生命力,才能成为一种常态,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③把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整合到其他学科中,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科教学更有生命活力;④把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整合到其他学科中,学生在学习时才会带着探究的心理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其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学生也才会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真正实现综合发展、全面发展;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或读书就是应付考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高分低能的现状,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

可以说,将综合实践理念引入学科教学中并进行整合运用,这是一件多赢的事――于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于学校,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使学校真正成为教书育人之地;于教师,可以使学生喜欢学习,免去教学中管理学生的诸多烦恼,让自己愉快教学。所有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也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我已经成功进行初中政治与综合实践的整合运用,学校其它学科教学也将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方法引入课堂并取得不错成效。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将这个整合运用系统化、常态化,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使学校真正成为教书育人之所。

参考文献

1 杜旭林主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第1版)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实践意义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是在后天长期的认识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都伴随有情感。新课程标准也将情感目标视为三维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情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实践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师更应深挖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进而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情感的自调能力,以实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

那么,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意义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精选10篇)

二、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讲,集中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品质,而这同时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说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当学生听闻社会上那些正义之(士)事,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而当学生听闻社会上那些不雅之(士)事,肯定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面对这样两种对立的情境,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情感教育的两面性,利用学生已有的判断能力,引导他们认识何为善、恶、美、丑,分析为何好的事物值得敬佩,而不好的事物应遭到鄙弃。在这种情感因素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以情感为载体,通过情感无声的润泽,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教师教学活动的情感实践锻炼,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认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往在“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只集中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索然无味。情感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一种境况。现今,素质教育及新课改提倡新的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政治教师改变“教师才是知识唯一权威者及实施者”的腐朽观念,注重发掘学生的智慧与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参与的能力。再加上新课改强调学生“一体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发展。这都有利于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落实,

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顶峰时,思维活动也处于最活跃的形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能超常发挥,提出很多新颖的、颇有创意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政治课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倾注,将课堂回归到学生自我情感的参与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效地达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及情感发展任务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知”“情”的统一。

情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驱动力,在政治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感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学方法一说,它更多地能让学生体验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与精华所在。总之,政治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方式,再结合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将情感教育紧密地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教学中,以实现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45-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以下简称实践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以其独特的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育法具有强大而特有的实践性,它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都对实践教育法进行了著有成效的研究,其理论成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一、实践教育法的内涵以及重要作用

(一)实践教育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人的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了这样一个循环规定:一方面,主体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才能从事实践;另一方面,主体的理性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并显示其价值的意义,得到充分发展”[1]。正是实践这种强大的作用使实践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独树一帜,目前很多学者也都对实践教育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所谓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是一种使受教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方法”[2]221,大多数学者也基本同意这一观点。邱伟光则对实践教育法进行了更加深入层次地探讨,并对大学生实践教育法进行了特有的界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为了配合课堂教育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过程,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模式来健全大学生的成长机制的过程”[3]。这一内涵的界定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有利于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针对性地把大学生与其他教育对象区别开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践教育法之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有理论依据的,学术界大多数人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理论依据。实践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第二,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第三,实践能够丰富人的情感,塑造优秀的品格。人们的认识是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其实,自古以来实践教育法都一直备受重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中国古代的德育活动就十分重视实践,强调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例如,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仁”、南宋诗人陆游提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次,马克思及其继承者们也非常重视实践教育这一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他 最后,实践教育法在国外也是被广泛地推广使用。比如,美国和日本就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来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辨别能力。综上所述,实践教育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二)实践教育法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知行转化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性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其基本问题是如何从不知转化为知,特别是如何由知转化为行的问题”[2]296。也说过:“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6]。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阅读书籍以及报刊杂志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不仅是有限的,而且对于理论的理解和领会并不深刻,基本上可以说得上是就知识论知识,比较浅显死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培养德、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7]。

2.有利于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教育客体,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教辅资料的出现,教师已经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大学生又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创造力丰富的特殊群体,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遵循主体原则,把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大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有利于检验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也有利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适应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实践教育法的实施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前,实践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深入剖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的前提。

(一)实践教育理念不够深入人心

理念作为意识层面的一种东西,科学的、正确的、进步的理念无疑能够成为人们践行特定原则、实现特定目标的强大动力,能够激发人们持之以恒,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信念。在实践教育法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教育理念的深入能够促使高校领导者认真计划、精心安排和组织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活动,也能够激发广大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实践教育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实践教育理念的传播无论是在高校领导者还是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都不深入,这就造成了高校对实践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大学生对实践教育存在认知缺陷。首先,高校领导者对实践教育理念的弱化使得他们对于实践教育多以文件或会议的方式传达,即使采取了实践活动的方式也是不能精心计划、组织和开展;其次,部分教师对实践教育理念的弱化使得他们对于实践活动不能采取追踪观察的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最后,部分学生实践教育理念的弱化使得他们对实践教育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缺乏积极性和热情,有的甚至对实践活动采取逃避的方式。这些由实践教育理念弱化引起的问题都会降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实践教育法实施所需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良好的机制对于实践活动的正常运行具有重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尽管,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实施所需的保障机制有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足以保障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首先,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支撑,但目前政府和社会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实施所提供的保障资金并不充足,严重制约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缺乏对实践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不能有效保障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安全。再次,人员保障机制不健全。虽然,大学生是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仍然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但是很多高校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当作指导老师,没有受过实践教育方面的专门训练,缺乏专业性。综上所述,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实践教育途径的创新存在滞后性

实践教育法实施的途径是指实践教育法实施的过程中实践活动开展所依靠的具体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实践途径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途径保证。但是,在具体实施实践教育法时,为了简单化,众多实践教育的新途径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这既不符合现代化的特点,也不符合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三、探讨实践教育法有效开展的对策

针对实践教育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推进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大作用,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强化实践教育理念,使其深入人心

要全面推进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必须切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以及大学生强化实践教育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领导者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了强化实践教育理念,必须认真学习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以及相关会议精神,修正自己的认知缺陷。同时,对在实践教育法实施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校,其他学校也可组织进行学习。此外,组织实践活动的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及时对大学生给予指导,保证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曾指出:“各地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从形式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各地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8]。大学生作为实践教育法实施的主体,只有强化他们的实践教育理念,才能够调动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生除了通过课堂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内涵和作用外,还应学习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影响,切实发挥榜样师范的力量。在强化实践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定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进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完善实践教育法的保障机制

针对实践教育法保障机制方面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资金保障方面,高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投资资金,应科学管理、合理安排,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在资金方面给予必要的投资帮助。其次,安全保障方面,各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观念,主要是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对于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特别是交通和食品方面,应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再次,组织人员方面,各高校应建立专门从事实践教育方面的教师队伍,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实践教育法实施的新途径

内容是基础,方法是保证,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9]。新时期,实施教育的途径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劳动教育、志愿者服务和社会考察三个方面,各途径下面又包括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在巩固、强化已形成的实践教育途径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新的既具备时代特色又反映大学生特点的新途径。首先,情景式实践教育。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相应角色,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使其情感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责任感得到增强,这种功效是靠单一的说教难以实现的。其次,专业性实践教育。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在遵循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这使他们在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同时,专业技能也得到提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活动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积极探索实践教育法实施的新途径、新方法,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要求,这不仅可以增强实践教育法实施的时代感,也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它的吸引力,改变实践教育法实施途径单一化的局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强大的功能是任何方法都不可代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对实践教育法进行不断的研究,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课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0.

[2]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邱伟光。大学生实践教育新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58.

[6]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9.

[7]杨玉峰。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一般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体验式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13-03

Abstract The subject experiencing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kind of teaching activity, but also is a kind of

teaching idea.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here, suchas the blur relation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confound with re-sponsibilities and boundaries that affects the theory into the Class-room and Mind. Thr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subject experie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of subject experience; students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存在一个主观认识上的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是对立的。事实上,实践性教学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理论的体验和感悟,也可以称之为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就被称为主体体验式教学。

1 什么是主体体验式教学

《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对“体验”一词的解释是:“亲身经历”“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1]。因此,有专家指出,所谓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一项“遵循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全部教育性经验的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体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和旅游活动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个体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特征,以直接经验为主要课程内容,所展开的教学活动”[2]。这一界定既指明了体验式教学的实质,也指明了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即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而且是一种教学理念,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还是一种育人模式。

当前,体验式教学引入了主体性概念,以突出主体性在教学中的作用。何谓主体性?有专家认为:“主体性实质上指的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确信、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生命运动,及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如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3]

主体性问题由来已久。但教学中引入“主体体验式”理念较晚。直到20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儿童“主体论”思想。杜威认为,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到教师、教材身上,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进步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由他们的活动获得知识。此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强调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理论界在20世纪80年代亦提出“主体性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顺应时展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今,主体体验式教学已得到多数人的肯定。其中,贯彻主体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实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方式,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路径。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引入主体性概念,既突出了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又突出了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验。这就告别了以“主体―客体”思维模式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观念,以体验为中介,真正搭起师生间互动的桥梁。只要能够激发教者与受教者的“主动参与、互动体验”的课程,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是主体体验式教学。

2 为什么要实施主体体验式教学

新形势下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跟实际,密切关注学生主体的“兴奋点”。重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内心感受,有力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环境,使得一些人在社会关系中利益格局调整、外来文化和思潮等冲击下,思想意识领域发生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成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关系模糊,职责和界限分不清。

不可否认,在过去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就是“满堂灌”。教师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不太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也不能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犯了“夸夸其谈”“吃力不讨好”的错误。“台上老师口若悬河,台下学生梦会周公。”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大规模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来源方式,又拓展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需要和教师之间实现双向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不仅要了解、熟悉新媒体的特征,积极革新和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要了解、熟悉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积极变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通过开展稳定有序的主体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体验式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变被动�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认同乃至信仰,是一个复杂的、把理论内化为对理论坚信不移并要身体力行的行为过程。在教学中,如果忽视这种内化功能,只是让学生记住思想观点、理论主张、历史事实、道德规范,即使取得高分,也很难真正积极主动地践行这些理论。因为理论终究是一种外来信息,它要入脑入心,还要经过人的感官系统刺激、认知、整合等阶段。

在整合中,人们会将已选择的理论与已有的观念、情感、愿望、心理、信仰进行互动,从而使已有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丰富。整合后,才是理论的内化活动过程。没有内化,理论还停留在人的“心理活动”阶段。内化才是一个由“心理活动”上升到“实践行为”的活动过程。它是人们在接受理论之后,对理论产生信服,使 人们自觉地运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是对理论认同和服从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接收到的理论有感觉,发自内心地去体验和感悟理论的价值,从而在情感上认同和服从理论。因此,只有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主体体验式教学,才是真正有助于理论入脑入心的教学形式。

3 如何实施主体体验式教学

主体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实施。在具体的教学方法落实方面,可分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体验法和课堂外的互动交流体验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主体体验式教学理念,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荣的理念,明确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优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正当、合理需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并加以激发、强化;明确教学效果要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当代大学生。

2)以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实践为目标。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

3)以满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能否产生权威,关键要看客体能否接受和认同。这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愿和需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学生喜闻乐见、自主选择的活动之中。

4)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在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源泉。这里的实际,既包括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实际,也包括学生的“虚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由此产生的是否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从生活中表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关注他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并把这些体验和感悟作为教学资源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而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升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1)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体验法。

①课堂讨论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利用党代会、“两会”以及各种重大纪念活动、各类突发性的重大事件为契机,由学生自主选题,开展专题性的分组讨论活动。

②课堂辩论方法。真理越辩越明。可依据学生关注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选好适宜的辩题,按照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③课堂演讲方法。针对当前大学生热衷于社交媒体的现实,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微信朋友圈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中引导课堂讨论;也可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讲,并围绕演讲主题互相提问,形成互动。

④情境再现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邓小平》等;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举办模拟法庭、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认知、接受和认同理论。

2)课堂外的互动交流体验法。课堂之外的互动交流体验方法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调查方法。相关教师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认真“上”好实践性教学课,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跟踪并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②读书体验方法。培养学生一种从读书中获取知识、获取经验的良好习惯。读什么书、怎样多读书,教师要加以引导。教师可列出书单供学生选择,如《理论热点面对面》《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

③在线交流方法。社交网络媒体已� 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实现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延伸。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26.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9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他教导弟子的方法是以情景教育和发问的方式,这是体验式教育的雏形。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没有实践的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而且动手做,达到情动、心动、入脑、入心的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中亲身体验、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并启动心智去感受、领悟和内省,将认知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融通性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对周围世界关系的融通性越强,其行为的道德性也越高,它是包括情感、意志、理想等一系列情感因素的一种整体体验,是一种生成式、融通式的发生过程。“体验在道德教育过程各环节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道德认知的催化剂、主体情感的生长剂、道德信念的稳定剂”。体验式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怎样与群体合作、怎样正确认知事物;提高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特征

体验式实践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主体性。体验具有直接性,不需要任何中介,完全由体验者自我主宰。个体往往根据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等去感知,去体验,去感悟,有自己所得,富有个性色彩。体验中人的主体地位才是真实的、确保的。所以说,“体验只能是个体内心的体验、感悟、内省,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第二,目的性。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受教育者体验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尝试体验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直接感知,并实现认知内化,就是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交流指导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认知外化为道德行为,使受教育者做到知行统一。“可以说,从创设情境到尝试体验再到交流指导,都是在一定目的指引下进行的”。

第三,实效性。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道德认知、轻信念内化,重理论灌输、轻情感体验,重知识讲授、轻能力训练,而体验式实践教学注重寓教于乐、寓情于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验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新颖活泼、趣味盎然的同时,又受到了情感意志、品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大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必然要遵循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主要是继承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现并证实了的系统知识,尽快地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教学活动有全面、系统、集中、有计划且收效显著、影响深远的特点,同时,也正是由于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过程。这种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间接经验,缺乏个人亲身体验,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体验式实践教学较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自己走完这一过程,让他们在走完过程中去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而有了这个过程,有了这个“飞跃”,就能把不完全的知识(缺少感性知识)转变为较为完全的知识(感性知识加理性知识);就能把“注入式”这种呆板的、抽象的教学转变为“启发式”这种活泼的、生动的教学;就能把学生“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就能把单靠死记硬背来积累和巩固知识转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符合实际,并且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2、教育心理学对体验的范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教育过程中,任何一种教育手段的有效实施,归根到底,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最根本的途径去完成。作为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隐形作用,常常表现出急于求成并包办代替的主观倾向。这种教育效果,必然导致教育思想的错位和教育效果的不到位。而体验式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正是在体验环境或体验氛围中,去强化和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进而完成自我升华这一理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虽然体验教育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它最根本的是一种近距离的、平等的、和谐的、柔性的教育方法,它可以使整个教育过程在受教育者主动、自觉的参与中顺利完成,实现教育过程的内化和教育效果的优化”。

在心理学研究中,体验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确定意识”与“存在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实现“人的理性”的不断增强。体验是学生“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地去感受客观事物,它是情感的一种真实投入。体验教育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体验达到内省,并实现“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容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实际和人才培养特点,积极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理念,着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有:

1、实施平台见识实训

平台见识实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设“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践行公民道德”和“全面和谐发展”四大主题板块。在资源整合上,坚持“三贴近”原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平台见识实训模式构建就是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植入现代德育之魂,彰显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关注体验者的体验过程;重视关系互动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机制;强调道德教育的情景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二是营造自由交往情景,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全息沉浸,感受心灵震撼,分享德行感动”,教师必须营造自由交往情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交往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心理空间,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

三是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引向人生思考的领空。平台见识实训的情景化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富于触发启迪性的德育资源。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积极合作者,要巧使妙用、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引向人生思考的领空。如组织“真理探索”,借助实训德育“平台”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探索;指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个性化人生思考;引入实训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活动,催生学生特有的品质和能力。

2、模拟感悟实训

模拟感悟实训是在见识实训的基础上,吸取传统德育的优点,利用特设的教育场景,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实践训练,启发受教育者独立思考,感悟道理,从而确立正确的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把游戏活动、技能实训、教育实习的方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实现思想教育情景化、知识教育具体化、品德教育实践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行为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领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理性认知和行为训练相结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又要重视行为训练;既要进行做人做事的教育,又要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际、认识与行为统一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知时要注意全面把握学习内容,重点明确、经典突出;在进行行为训练时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认知和训练的内容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开放性,力求做到详略得当,学练结合。

二是活动实训与道理感悟相结合。模拟感悟实训就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进行思想感悟,让学生明确做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在明确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后,又会进一步增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二者相得益彰。教师在利用所创设的特定场景进行活动训练时,要注意增强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做人处世的道理得到认同和领悟,为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他们良好的品质意识和行为能力。训练过程要尽量做到认知、训练、体验、感悟的有机结合。

三是情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而这种变化首先来源于学生对外界情景的感知。当这种感知在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上逐步深入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并开始用理性去指导行为,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在利用情景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时,要注意做到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层层递进,重点展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余地,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思考的结果和做人的感悟;要注意学生把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联系起来,重在培养践行能力。

3、开放体验实训

开放体验实训是指建立以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内在道德体验和感受为中心,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形成为目标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模式。通过体验项目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和经验,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开放体验实训包括校园体验实训和社会体验实训两大方面。校园体验实训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内实训活动,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效能平台中的实训项目、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校内工作岗位实习实训等,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锻炼能力及提升思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社会实践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参与一定的社会工作及到有教育意义的基地参观、服务等,把道德理论付诸于道德实践,把获得的感性知识实现理性的升华。

按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的目的和宗旨,我们设计了体验实训活动体系,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系,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活动系列。

一是校园文化主题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校园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等社团活动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审美和道德评价能力。

二是校外党团教育体验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校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和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美德;形成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注重和谐的时代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

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篇10

关于法治实践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有哪些?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个人感想心得优秀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法治实践活动感想1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2020法治实践活动感想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党的十八提出以后,俨然已成为我国新形势下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真言。每个国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制国家。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关于规范性的法律条文都是以当时的具体形势而提出并成文。立法为执法,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或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利益作保障,出不得差错,更少不得关注度。

立法的科学化是防止不切合发展实际从而造成法制产生的执行标准,怎么样的立法程序是科学的,形成的法律法规是契合发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渐加强,对法律执行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对于反腐倡廉及党内法规中制度的建设更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必须要确保对反腐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执法的严格性更是对法律实施过程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须要扎实可行的予以实施,并且确保执法的过程无偏差,不给群众造成生活和生产上的难题,这是其一;执法过程必须要公正严格,秉持公正,不凸显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个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这需要司法机关必须要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行动准则,将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丝错漏。要禁止司法行为中出现权钱交易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给我国法制的执行平添败笔,更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为准则当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约束行为,以法律认知行为,以法律辨别是非。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少不了全民的参与,需要全民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和谐健康水平。

2020法治实践活动感想3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

2020法治实践活动感想4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2020法治实践活动感想5上星期上午,学校举办了“法制大会”,讲了许多有关青少年犯法的不良行为,从而教育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要懂得遵守学校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将来做一个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遵守学校法则,是我们作为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们的社会属于文明社会,可是却总有不少的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国家法律所不容忍的事情,如:抽烟,斗殴,喝酒等,偷窃,抢劫,害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些行为却

现在有许多不良青少年总是诱惑未成年人犯罪,如:吸毒,抢劫,偷窃等。当这些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如:报警等,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时,我们要理智的拒绝。远离这些不良行为,从而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好好努力的学习,锁定自己读书的目标,不让自己对未来迷茫,将来在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