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我们的浪漫故事(15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浪漫诗情 乡土中国 反现代性
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正式崛起并取得全盛是在五四时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了分化,并处于边缘状态,沈从文正是在这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沈从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曾志清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有论者视他为实证主义的作家、现实主义的乡土作家,杨春时和俞兆平都认为他是最接近经典的浪漫主义,而他也自称是30年代“最后一个浪漫派”。
一、“最后一个浪漫派”的“浪漫诗情”
沈从文自称是“最后一个浪漫派”,《边城》可以说是一部浪漫主义田园诗的杰作。小说写得精致、灵巧、含蓄、隽永,充满诗情画意。①作者所描绘的边城茶峒,凭山依水,风景如画。
《边城》是一首浪漫主义爱情诗。小说当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 成为作者沈从文创作这部充满人性和抒情作品的载体,抒情就是这一部小说所要发挥出的目的。因此, 沈从文在这部小说中的叙事笔调,流动着并且倾泻出对于美丽、对于爱的一种咏叹和忧伤,使整部故 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喜欢上了翠翠,以此作为故事的经线,而老船夫的关爱、撮合孙女的婚事等作为纬线,进而作者又推波助澜,让翠翠和傩送以及天保之间的爱情纠葛起� 正如� 整部小说当中,都是围绕着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和展开的,小说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等待给人无限的遐想。
《边城》同样是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爷爷和翠翠的亲情、傩送和天保的兄弟情、边城人民的邻里情等都展现了人性的美好。这里的每一个人物,不论是船夫、姑娘、士兵、过往商客,尽管物质生活条件不同,但他们的心灵都是那么质朴、诚挚、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一家遭难各方帮助,决不以金钱、利害、得失来权衡一切,没有受到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精神污染。这些作者笔下的美好人性是湘西“诗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乡土中国”东方式的浪漫主义
在小说《边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妙笔下美丽的湘西自然风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独具特色的湘西民俗和传统节日。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下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官民同乐,一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捉鸭子的比赛;正月十五的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中,湘西人民有着独特的庆祝和纪念活动。这是中国乡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是对这些传统节日和自然风情的描写,给当时处于社会变迁中的读者留下了理想化的精神家园,重新回到了民族文化之中,找到了新的精神领地。作者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湘西风俗画,用平白直叙的语言,为这座偏远闭塞的“边城”营造出了优美的生活氛围,而这种氛围弥漫在整部作品中。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不管“边城”外的人们如何不幸,生死存亡的恐慌感都似乎永远影响不到这里。这个作者构造的理想世界,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大的魅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沟通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与人关系的不断淡漠,外来文化侵蚀着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越来越热衷于西方节日的现代人,只能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中去遐想和体验传统节日的精彩。作者特意把故事的发展,穿插了提亲、陪嫁、对歌以及丧葬等苗族风俗的丰富描写,从而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画面感,这方面占了小说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而翠翠和傩送兄弟二人的相识、 傩送对翠翠的一见钟情, 这些或是美好或是矛盾的事件, 都发生在端午节, 边城的乡土意味和独特浪漫就更加明显了。
三、“对抗现代性”的“纯白之心”
很多学者把沈从文和鲁迅进行比较,把 《边城》这类作品当成乡土写实小说 , 认为沈从文是现实主义写实作家。其实沈从文与鲁迅的创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鲁迅认同现代性,直逼现实,先前看,加法,求“快”,而沈从文却是回避现实,反现代性,向后,减法,求“常”。
正像所有浪漫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抗一样,沈从文关于对现代性的对抗在《边城》中有明显体现。五四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迫使人们站在历史主义的立场上, 争取现代性, 批判传统文化。《边城》所写的背景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久,作者对时代特征并不是不了解,但是, 沈从文则站在历史主义的反面, 批判现代性, 呼吁伦理的价值回归。他自己也直言不讳地说:“我的读者应具有理性, 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社会变动有所关心, 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②作者意识到民族精神的堕落,作者崇尚的是一个具有纯朴民风的社会,因此作者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来抗衡民族精神的堕落。
沈从文所关注到的正是这个人类也许永远也作不出完美回答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往往是以伦理的相对退步为代价的, 而人类精神又恰恰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梯上的伦理主义复归。他并没有随波逐流,投身狂热的革命浪漫主义文学,而是去追寻人性的本质。这一点使他具有了与20世纪中国主流文学不同的气质。正是沈从文的“纯白之心”,他的创作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难能可贵的经典。
四、总结
沈从文通过《边城》让我们领略了具有淳朴风情,远离现代喧嚣的诗意世界。他在《边城》中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这正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家“回到自然”的特点,这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返回自然”的口号契合的,这个口号的提出为浪漫主义文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开启了思想的闸门。当然,这里的“返回自然”不仅意味着返回朴野绚丽的大自然,返回人类的原始生活状态,更是回到人的自然本性。沈从文正是通过以《边城》为代表的系列小说来达到他构建希腊人性小庙的目的。沈从文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家完成了从自我表现的浪漫主义向自然表现主义的转变。
注释
① 张德林。怎样评价《边城》[J].书林,1984(1).
②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③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1] 张德林。怎样评价《边城》[J].书林,1984(1).
[2] 沈从文。沈从文说文物(民俗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3]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4] 汪曾祺。晚翠文谈新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2.
[5]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这件事发生在上个月的今天。
下午放学了,女孩一个人冲出了教室,这次她没等男孩和她一起走,男孩见女孩跑了出去也跟着出去了…·
女孩跑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走了,在原地站了很久…··她在回忆着,回忆着以前和男孩牵着手走过的路,女孩又回忆起了那天中午的事……一个陌生的女孩在男孩的肩膀上哭了。
女孩想着想着就哭了,但她没出声,眼泪滚了下来掉在了地上…·
男孩从后面抱住女孩,女孩知道是男孩因为她摸到了男孩的手上的温度…
以前他们回去都是手牵手的互相吸收着各自的温度,男孩把女孩转过身来,吻了女孩的额头,
女孩脱开男孩的手说了一句:“我们分手吧”
男孩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了:“好的,但是理由是什么……·”
女孩没说。
女孩开始走了,男孩没去拉,女孩走在她和男孩走过的街头小巷还有他们去过的地方都统统去了一遍……
男孩一直没动而是坐在原地抽这烟,抽好烟后男孩走过了大街小巷一直到了他和女孩去的河边。
男孩想起和女孩每天一起坐在草坪上拥抱着看日出和日落……
男孩这次一个人看他觉得很寂寞…… 他想了想事什么让女孩要他分手…·
终于回想到那天……·
他明白了…… 是女孩误会了…··那个女孩是他们同学的女朋友不是他的…··
原来是那件事让她误会了…··
男孩跑回家骑着单车去找女孩…··
到了女孩的家门口男孩敲了几下门…··
从门传来脚步声…·
开门的是女孩…·
女孩看见是男孩关了门…
男孩走了…他一直哭…·
男孩终于病倒了…··
住进医院…··
女孩每天上课都不会经意往男孩的位子上看或发呆……
一周后男孩回到了教室……很憔悴…·苍白的脸和长长的胡子…
女孩心软了…·可是没去接近男孩…··因为他们的关系变了…
下午放学,女孩一个人走出教室往教室楼最高的地方走去…·
男孩在楼底…··
女孩叫了声男孩的名字…·
男孩往上一看女孩准备跳楼…·
男孩急了…··
大声的说:“不要,你不要跳啊!你…··”
女孩哭了,她知道男孩是爱她的…··
女孩哭着说:“你爱我吗?”
男孩说:“我爱你,你快下来啊…··”
女孩没点头…··
一下子跳了下来…·跳下时还含着笑容…
男孩在女孩要掉到底的时候抱住了女孩…·
可是同样也要了女孩的命…·
女孩吐了一口血…
说:“我也爱你”
男孩哭着说:“你怎么这样傻啊”…· 打了120后
急救车很快就到了…
男孩和女孩一起…·
到了急救室男孩用手握着女孩的手说了了很多感动女孩的话…·
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被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女孩也笑着死去…·
第二天,男孩和女孩的家人火化了女孩的尸体后男孩看了最后一个日出和日落…
他最后一次在和女孩的那家冷饮店吃了一次冷饮…·他总觉得女孩就在他身边…
男孩写下遗书放在怀里…··后
男孩站在女孩跳楼的地方一下子跳了下去…··
男孩死了…··
他的家人和女孩的家人看了遗书后都哭了…·
遗书上写着:“我陪女孩去了,你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我知道她在另一个世界很寂寞,她
需要我陪伴…所以我去陪她了…希望你们把我和女孩埋葬在一起。”
全校的同学送走了男孩和女孩的骨灰并把他们埋葬在一起…··每逢清明节和过节后很多情侣都为他们烧香…
一对男女并肩坐在一起,他们似乎在互相对视,又像是互不理睬。他们似乎视而不见,又像是很在意对方的样子。像往常一样,许秦豪导演又一次让一对男女并肩坐到了一起。《八月照相馆》中的多琳(沈银河饰)跟正元(韩石圭饰)坐在炎热夏天的照相馆里乘凉;《春逝》中的恩秀(李英爱饰)和尚宇(刘智泰饰)坐在凌晨时分的寺院里,听着下雪的声音;《外出》中因为配偶的出轨而处于失意状态的淑英(孙艺珍饰)和仁洙(裴勇俊饰)也坐在医院的椅子上,互相询问对方的苦痛。而在新片《幸福》中,在某个山村的汽车站里小商店的凳子上,一对男女又坐到了一起,这次的两个人是得了肝硬化的永洙和患了严重肺部疾病的恩熙,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像是警惕,像是漫不经心,又像是充满好奇,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像其他男女一样,在短暂的相逢瞬间里等待着某种幸福,还是某种悲剧结局的前兆,甚至不知道这一刻是否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间。
去往幸福的国度
在首尔经营一家酒吧、生活一向过得自由奔放的永洙(黄正民饰),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先是经营不善的生意面临破产,女友秀妍(孔孝珍饰)提出分手,然后由于他长期生活毫无规律以及抽烟酗酒的毛病,被查出患上了肝硬化,更是雪上加霜。首尔让永洙留下太多难堪的回忆,他告诉周围的朋友自己要到海外留学,实际上是躲避到了一个乡下的疗养院――希望之家。
在疗养院里,永洙遇到了既是病人又兼任护工的恩熙(林秀晶饰),恩熙已经在疗养院生活了8年,虽然患上严重的肺病,但她依然对生活抱着乐观的态度,一直帮助打理疗养院中的各项事务。恩熙从不介意自己患上重疾,面对爱情也是积极向上。在一次次的接触过程中,她渐渐喜欢上了永洙。
愁云笼罩下的疗养院,经常会让人滋生出一种看不到未来的绝望情绪。恩熙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永洙很多照顾,还用自己乐观的个性鼓励着这个失意的男人,使得永洙对恩熙异常依赖。尽管恩熙肺病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呼吸,时刻都面临着生命危险,但永洙还是决定跟她走在一起。他们像普天下的男女一样开始了甜蜜的恋爱,甚至离开疗养院,过上真正意义上二人世界的生活。
一年后,在恩熙的照顾下,永洙渐渐恢复健康。然而,此时的永洙已经渐渐厌倦了两个人的生活。他开始觉得乡村生活贫瘠无聊,怀念起都市的浮华热闹,并把体弱的恩熙看作是负担。恰在此时,秀妍从首尔寻来,出现在永洙的面前,要求与他复合。这个对自己的现状充满厌倦的男人要如何取舍呢?
许秦豪的突破之作
许秦豪称得上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韩国导演之一,这个曾在韩国电影学院就读研究生的才子导演,作品以浪漫爱情片著称。1998年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八月照相馆》就一鸣惊人,不仅在当年的“韩国奥斯卡”青龙奖上一举囊括“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导演”等多项大奖,而且让中国观众第一次对韩星和极具韩国特色的悲情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再接再厉推出的《春逝》和《外出》也都备受外界推崇,“唯美伤感”是许秦豪作品的最大特点。《幸福》作为其“爱情四季”主题电影的最后一部,尽管也是以爱情为题材,但相比之前的作品有了一些变化。以往的影片基调缓慢,这次影片的节奏明显变得轻快起来。
《幸福》的可看点在于,故事不仅有着主人公纯爱的部分,还有着浪漫爱情变得越来越现实的情节,透过细腻的手法来描述陷入爱河的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变化。在一部作品里同时囊括爱情的两种极端,不啻为一种胆大的尝试。而两位主角在演技方面也有着求新求变的表现,都为影片增添了看点。今年9月,《幸福》受邀参加了四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多伦多电影节。在多伦多影展首映时,出席的观众都是加拿大本地人,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是面对片中一对男女的悲伤爱情故事,许多观众都流下了共鸣的泪水,对电影赞叹不已。多伦多电影节的节目编导Giovanna Fulvi说:“能把并不简单的爱情故事如此有趣地讲述,并且能给观众那么大的感动,实在是不简单的事情。”
在国外受到赞誉,但在韩国本土,《幸福》却差一点不能公映。原来,片中有一段男女主角的激情,由于过于火爆而在映像物等级委员会的第一次审议中被退回,于是制作公司方面修正一部份的戏再度申请审议才算通过。不过,《幸福》10月份在韩国一上映,连续两周名列票房排行榜的冠军,观影人次突破了百万大关,可谓是叫好叫座。
林秀晶脱胎换骨
“恩熙是一个我所不敢接近的难度较大的角色。”这是在《幸福》中饰演女主角恩熙的林秀晶的出演感言。
恩熙看似软弱,实则内心坚强。� 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十分积极。恩熙对刚刚进入疗养院的永洙(黄正民饰)一见钟情,并主动接近展开热烈而甜蜜的爱情攻势。
林秀晶介绍说:“恩熙这个角色和我以前饰演过的那种清纯而比较简单的角色大不一样。恩熙是20多岁的成熟女性,是能够投射出丰富情感的人物。”因此,林秀晶在这部影片中展示了比以往更加成熟而老练的演技。虽然外形依然稚嫩,但与比她大10岁的黄正民饰演一对情侣时,也没有太多的不自然感。影片中林秀晶饰演的“恩熙”的言行举止反而比黄正民饰演的“永洙”还要成熟稳重。
林秀晶说:“恩熙的感性远远超过了我本人,她具有只能在古典电影中才能看到的那种强烈的母爱。通过此次表演,我作为女人变得更加成熟,作为演员也觉得像蜕了一层皮似的。许秦豪导演经常鼓励我要多投入感情,这样才能表现出在遭到背叛时痛彻心肺的感觉,我也按照他的要求努力去表演,没想到不知不觉对人物产生了共鸣。”
� ”
黄正民的电影品牌
2005年,黄正民在与全度妍合演的《你是我的命运》中,将纯情专一的好男人石钟一角塑造得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而在两年后他重归爱情片领域的《幸福》中,形象比起“石钟”有了180度的转变,他变成了轻易动摇的坏男人永洙。
梦进了星月舞蹈学院,见到了许多穿着高贵,面貌动人的女生,梦也想,成为这样的女生……
vivi老师,美丽动人的老师,在星月学院教了10年的舞蹈,今年28岁,是某些男生的梦中情人。
进入星月舞蹈学院,是有限等级的,梦才1级,她努力地做好每个舞蹈动作,在vivi老师的指导下,梦终于能来到正式班学习,这时,梦12级了。梦现在所处的是正式班:雪玲老师所教导的怡紫班。
在星月学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钱。等级越高领的工资越高。
2个月后,梦的舞蹈大有进步,认识了一个男生,结为兄妹。梦31级了,有一天,梦在学院里的后花园散步,听见一阵笛声,便踮起脚尖悄悄地走了过去。是一个很帅气的男生,皇族班的忆。忆放下手中之绿笛,瞧见了一位可爱天真又稍有点动人的女生,忆朝梦走了过去:能做我的女朋友么?梦羞涩地低下头,这可是她进星月学院这么久了,听到的第一句话:能做我的女朋友么、梦点点头,脸很红,比夕阳还红。他们交往了……
正是放暑假的时候,梦和忆常常在一起练习舞蹈,他们?z总是拼命地升级,梦认识了忆的哥哥——皇和忆的妹妹——姗。整个假日,他们四个人都是在一起练习舞蹈,哥哥皇总是跳得比他们好,被院长不断地升级,梦、忆、姗都很羡慕,姗不时很调皮地还叫梦嫂子。
一个假期的努力,梦和忆升到了47级,正当临近开学之际,忆对梦说:我要去英国读书,你会等我么。梦问:要等多久、忆说:我也不知道,差不多一年半载那里,明天我就要出发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要等我。梦说:嗯,不管多久,我都会等你的。就这样,第二天早晨,忆出发了……
[关键词] 《暮光之城》;浪漫主义;电影主题
电影《暮光之城》是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整部影片中,着重讲述的是女中学生和吸血鬼家族中的帅气男生爱德华的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爱情中,由于出身不同,并且由于爱德华家一直保守着吸血鬼家族的秘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感情上的阻碍和起伏,都构成了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婉转温馨的爱情元素。在电影《暮光之城》中,可以明显看出很多浪漫主义的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该影片浪漫的基调和温馨的氛围,同时也和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相互呼应,形成了良好的呈现效果。通过对电影《暮光之城》中的浪漫元素的解析,能够为我们在进一步探究电影《暮光之城》的时候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解析元素。
一、有关电影《暮光之城》的总体概述
电影《暮光之城》讲述了女中学生和吸血鬼家族的帅气男生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是一名在校就读的女中学生,名叫伊莎贝拉・斯旺。影片开头的时候她正就读于凤凰高中。在她出场的时候就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尤其是她的沉稳和安静,总之和班级中的同龄女生有较大的不同,这也是她的独特之处所在。在伊莎贝拉的世界中,她一直坚持着朴素的生活和简单的理念。她自己的家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故,自己的妈妈再婚了,这使得伊莎贝拉的内心在失落的同时感到了自己应当努力让自己的母亲过得开心一些,于是就搬去了父亲查理家,和父亲一同居住。她的父亲查理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叫做福尔克斯的小镇,这个小镇坐落于华盛顿的周边,就其自然环境和条件来说,总是充满了一种阴郁的氛围。在自然条件方面,福尔克斯小镇也总是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使得刚到来的伊莎贝拉感到有些怠惰和漫不经心。就伊莎贝拉本身的性格来讲,转换的环境实际上并不能直接引起她对于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反而她的行为十分淡定,从容不迫,对新生活能够较快适应,并且在新的群体中自然而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新的班级中,通过同学们之间的传言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她发现班上的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美男子爱德华・卡伦,同时,她发现爱德华・卡伦家族的兄弟姐妹都有个怪癖,这种怪癖表现在不同周围的人附和或者过多交流,同时也不愿意放低身架表现出亲切的一面,总是显得很冷漠,并且只在自己的家族范围之内活动。这样的现状使得伊莎贝拉感到爱德华充满了一种神秘而又不可抗拒的魅力,同时,她在不知不觉之中对爱德华也生发出来一种不一样的情感,既陌生又希望了解他。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她发现爱德华家族有一个惊天的秘密――他们竟然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家族。这让伊莎贝拉十分震惊,初到爱德华家,她感到震惊有余,同时也觉得生发出更多的好奇的想法和情愫来。在这样的驱使下,伊莎贝拉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家族,爱德华家族是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善良的本性,拒绝食用人类的鲜血,只是捕食动物,可以说是整个吸血鬼世界中的“素食主义者”,而这样的家族也同其他家族结下了不小的怨恨。但是爱德华本人在同伊莎贝拉的接触中,通过气味、对灵魂的探索,发现伊莎贝拉正是他灵魂深处的爱人,他情不自禁地和伊莎贝拉陷入了一段真挚而深沉的爱恋之中,并且为维护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恋做出了彼此最大的努力。
二、电影《暮光之城》之浪漫主义
在电影《暮光之城》中,通过大胆的现象和故事的无限生发出来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能够发现在题材、手法等不少方面都展现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影片在故事的构思方面独具匠心,显露出不同于传统的爱情轻喜剧的影片解构和故事内容;在画面感上,通过塑造唯美的充满想象空间的画面,迎合了观众的期待,同时对影片的浪漫主义题材的表现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人物的塑造上,通过对两个典型的主人公,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和男主人公爱德华的塑造,合理构成了浪漫爱情故事的支柱和骨架。
(一)电影故事主题思想构思浪漫
在电影《暮光之城》中,首先展现出浪漫主义因素的是整部影片构思。在传统的爱情题材电影中,通常都是男女主人公同时处于一个城市的浪漫邂逅,而后生发出来一场温馨的感人爱情。而在电影《暮光之城》的整体构思中,浪漫主义元素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将两个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人牵连在了一起。在影片出场的时候,就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女生――伊莎贝拉,她相比较于其他的女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在伊莎贝拉本人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她的父母亲离婚了,且她的母亲再婚了。为了照顾再婚的母亲,在情感上获得更多的、更好的感情生活,伊莎贝拉可以说是做出了她自己的让步和牺牲,她搬去与自己的父亲同住,也希望能够减轻母亲的负担,使母亲在情感上能够有新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面对自己的感情。同时,在这样的情节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的一种牺牲自己的精神,这也是她从开始就不同于周围的其他同学的一种特质和性格。在伊莎贝拉的世界中,她是淡然的、随遇而安的、从容不迫的。这种性格遇到了冷峻孤傲的爱德华,是必产生一场火焰。在这样的摩擦中,爱德华越是冷漠,实际上对于伊莎贝拉来讲,是不能够构成任何伤害的,因为她是淡然的,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没有过多的在意,也没有过多的占有欲,这样的性格反而使得男主人公爱德华希望征服伊莎贝拉的心,这样的组合也难免会生发出不同寻常的爱情火花。
在影片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当中,伊莎贝拉通过和爱德华的进一步交往,逐渐发现了爱德华家族的秘密――爱德华家族是吸血鬼家族。在这样的秘密中,就生发出了一种正常人之于吸血鬼家族之间的特殊的情绪。这种爱情的构成成分本来就是感人的,也是温馨浪漫的。在正常的高中女生和活了几百年的吸血鬼之间生发出来的感情,对于女主人公伊莎贝拉来说,可能尚且算作正常萌发了人生的爱情,而对于爱的话来说,他在自己不死的漫长生命之中,竟然第一次且是如此深刻地爱上了一个近乎宿命式的人,这是怎样的缘分和巧合才能够铸成的爱情呢?由此,可以呈献给观众的是一个独自面对自己生命几百年的吸血鬼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对于女孩伊莎贝拉的真挚的、矢志不渝的坚贞的感情。这种爱情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不易出现的,正因为它的不易出现,才显得尤为绚丽和浪漫,感动了观众。
(二)电影画面的唯美
在《暮光之城》中,就影片的画面来讲,也是十分唯美的。这种画面感的唯美效果,也凸显出了浪漫的情调。在导演安排场面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和自己的父亲居住在福尔克斯小镇,终日是阴雨绵绵的阴郁天气。在这种单色调的环境渲染中,逐渐生发出来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洁的、炙热的爱情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凸显了浪漫情调的事情。在这样的浪漫情调中,男女主人公在单调的氛围和生活中逐渐开始走向活力和互相鼓励,同时他们给予对方的彩虹一样绚烂的生活和非同寻常的多彩的感受,也和周围的福尔克斯小镇上的单调阴郁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了一种切实的衬托,更加凸显出了伊莎贝拉和爱德华之间的不可多得的爱情。在这样的爱情之中,两个主人公也难免情不自禁地将感情发展到了更纯美的地步。
在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镜头十分引人注意,就是男主人公爱德华带着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在森林的天空中翱翔的镜头。在这样的翱翔中,伊莎贝拉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自己心爱的人抱在怀中的温馨的感觉,与她相拥的爱德华能够提供给她充分的安全感,是她认定的人。在爱德华带着伊莎贝拉飞到山峰顶端的时候,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晴天,甚至还有光点出现在他们的周围,有如仙境一般。这里无疑是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营造了一种十分恰当的、浪漫的画面感。在面对爱情的逐渐加热的过程中,这个场景为他们爱情确定的一刻提供了确切的环境。同时,这样的场景也使得观众在他们爱情发展的过程中,生发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电影人物形象的打造
电影《暮光之城》对读者造成的视觉冲击远不止画面和剧情的构思上。在电影《暮光之城》中,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也充满了浪漫因素。在对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的塑造中,给予她的性格是一种沉稳的、独特的、从容不迫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周围女生的性格形成了不同的出入,也从而显示出了女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质。对于冷漠的爱德华家族来说,这种从容的气息恰巧没有和其他仰慕他们、对他们趋之若鹜的女孩子一样,无疑这样的气质已� 关于男主人公爱德华,他的人物形象的缔造上,从开始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冷漠的,吸血鬼特有的形象特质――白皙的皮肤、冷峻的眉眼和不屑一顾的神情。这种形象的缔造,甚至成为很多女生崇拜和仰慕的对象。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遇到了女主人公伊莎贝拉的时候,竟然开始慢慢融化,表现出了自己十分柔软的一面。通过进一步地和伊莎贝拉的交往,爱德华几乎是展现出一个恋爱中的男人特有的温柔和体贴,这样的展现也使得他们在这段感情中的表现越加符合对方的心意,也使得剧情的发展逐渐柔化,温馨的元素逐渐增多。这可以说是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的典型例子。在对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的塑造上,成功将两个人的性格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同时将两种互相吸引的性格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构成了在这部温馨爱情剧中的恰似宿命一样的缘分,难分难解。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方面的成功塑造,支撑了两个主要人物的骨架和内涵,在性格中富含的浪漫特质也通过和剧情的相辅相成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发挥。
三、结 语
在影片《暮光之城》中,通过对浪漫主义元素的运用和适当的穿插,使得整部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使主旨得到了发挥和深化。在构思上,首先体现出了浪漫的故事框架,使整个故事的构思别具一格,鲜明区别于传统的温馨爱情喜剧;在画面的呈现上,也通过对爱情部分的唯美的画面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浪漫情调,同时通过这种浪漫画面的呈现与塑� 可以说,整部影片通过浪漫主义元素的合理搭配和运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温馨的爱情饕餮。
[参考文献]
[1] 储小慧。试论《暮光之城》中的浪漫主义元素[J].作家(下半月),2013(02).
[2] 宁坤,苑岚冰。论电影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J].电影文学,2013(03).
周少柏、查良钿: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结婚年份:1967年
周少柏和查良钿是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共事的时候认识的,当时查良钿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她可是北外当年的校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舞跳得特别好。周少柏当年又高又帅,身为研究所科室党支部书记,自然而然地要去找新来的女同志作为发展对象,因为党的大门是向群众敞开的。结果慢慢地查良钿的心扉向周少柏敞开了,于是在1967年最火热的时期他们结成了“革命”夫妻。后来有了一儿一女,他们全家挤在筒子楼一间十五平方米的房间住了整整八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八年抗战”。可是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反而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日子,有1976年地震的防震棚生活,有煤油炉的味道,有盥冼室的嘈杂,最重要的是,他们全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间房子里,相依为命,相互扶持。
周少柏常年患高血压,但是工作兢兢业业,地震当天的夜里他还在计算机房值班,一儿一女都是查良钿一个人连拖带拽抢出来的。查良钿由于长年过度劳累身体一直不好,先后患过两次癌症,周少柏都衣不解带地照顾在身边,每次化疗都感同身受,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正是有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查良钿才能够神奇地战胜两次癌症,每天都乐观而坚强地生活着。近年来周少柏受到中风和三叉神经痛的困扰,而查良钿又在身边悉心地照料,使得周少柏的病痛得以缓解,每天还能够有精神观看体育比赛和娱乐节目。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就是夫妻恩爱最模范的代表,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对晚辈来讲都是爱的教育,都是对幸福最好的诠释。
桂林、舒碧君:平生头一回照了艺术照
结婚年份:2008年
76岁的桂林原是某国企职工大学的校长、教授;70岁的舒碧君是同一企业退休的子弟小学的教师。他们相识于2007年。那时候,桂林的妻子因病去世,桂林很长时间都沉浸在伤痛中难以自拔。好心的朋友忙为他张罗对象,希望他能尽快从中走出来,但他不以为意。舒阿姨的丈夫那时己去世好几年了,朋友们给她介绍过四五位男士,都不成。直到见到桂林,同为教师的二人共同语言很多,儿女们都支持,他们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共同生活近五年,老两口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平淡却温馨。上午,两人一起买菜做饭;午睡后一起逛公园、走路锻炼;晚饭后,爱跳舞的阿姨会拉着桂林去街心公园跳交谊舞。现在,桂林已不再害羞,能够自信、从容地带着阿姨跳舞了。老两口的日子快乐又充实,身体也越来越好。
说到浪漫故事,桂林说,“去年,我平生头一回照了艺术照,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浪漫的一件事。”
去年夏天,桂林和舒阿姨去女儿家小住,翻看女儿家的相册时,女儿一家子的很多艺术照吸引了舒阿姨的目光。舒阿姨非常喜欢也非常羡慕,女儿就说,“你们俩也去照吧。”随后就去照相馆付了款。桂林不好意思去照那种受人摆布的照片,觉得太做作,但架不住女儿的热情和老伴的催促,只得依了她们。在照相馆,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桂林被弄晕了。化妆、换服装、摆姿势、拿道具,折腾了半天,拍了一组背景不同、造型各异的艺术照。桂林说,“照片也拍过不少,但为此梳妆打扮、涂脂抹粉,真是头一回。”照完相,天天就期待着取照片的日子。拿到照片一看,确实漂亮!舒阿姨更是乐得合不拢嘴,遇到亲朋好友就拿给人家看,心里美滋滋的。桂林觉得,“虽说拍照时感觉不自在、有点别扭,但现在看,一切都值得,这是我们幸福生活的见证,也是一份永久的纪念!”
鲁迅曾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⑴其中,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奔月》,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铸剑》,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在这里,神话、传说及史实本身作为“新编”的对象,是既定的,即使它们的流传有歧异,但作者对之只存在选择的问题;而“演义”,却自然而然包含着艺术虚构即鲁迅所谓“点染”的成分。因之,在制约作家采用创作方法的问题上,此处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先决条件:神话、传说作为原始先民和古代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就带有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奇异性,它们的自身内容就内在地要求着作家在改编之时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而史实,作为有据可考的历史,因其具有客观真实性,先天地倾向于现实主义,但由于作家在改编它们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原则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导向现实主义,又可以导向浪漫主义。所以,在研究《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时,我们首先得将神话、传说与史实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相对地区分开来。
仔细说来,神话与传说也是有区别的。它们二者的相异之处在于:神话完全是想象的产物,而传说可能有某种事实上的依据。前者是人与自然的神化,后者则是“神话演进”之后,“中枢者”已由“神格”“渐进于人性”,“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者。⑵但在充满想象和奇异色彩方面,神话与传说又是一致的。故我们在此将它们相提并论。
神话是反映原始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现象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在思维方式上,神话充满了原始先民那种大胆、奇特的想象和幻想,与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是两码事。马克思曾指出:“一切神话都是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它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⑶可见,神话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想象,而奇特丰富的想象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应该说,不论就其内容或思维方式而言,神话都是浪漫主义的。当然,神话与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有着时间上的隔离,后者是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文学从神话中分化出来之后逐渐产生的。但是,它们的精神却是相通的:不是按照世界的客观面貌来认识和进行描绘,而是按照自己的幻想或理想来理解和进行描绘。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古老的神话,其内容和所体现的思维方式都是浪漫主义的,概莫能外。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论述,在精神实质上,应该说包含着对神话与浪漫主义之内在关系的确认。因为,“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力,把自然力形象化”的神话,其突出特征正是大胆、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是非现实和超现实的,它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带有幻想或理想的反映;这在思维方式上,显然是一种非自觉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方式。一切神话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从根本上,正是从人类童年这种非自觉的浪漫主义“艺术”方式而来。
鲁迅写作《故事新编》,情况亦是这样。如上所述,神话传说题材,在《故事新编》中要占大半。他之所以在13年间断断续续地写下这些新编的“故事”,并非偶然。从心理积淀的角度而言,鲁迅幼年时代,接触到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这些故事,多少年来,一直保存于他记忆的仓库里,并在暗中生成着、滋养着他的浪漫主义精神。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在少年时代,主要是耽于诗意幻想、追求奇异的情愫。他小时候自编童话,便是这种情愫的体现。到1907年写作《摩罗诗力说》之时,他已经博览了中外文学作品,而他心向往之的却是西方的一批“摩罗诗人”,如拜伦、雪莱等。在纷然杂陈的文学流派中,他独独垂青和服膺于浪漫主义。这原因,除了他的年龄特点以及东京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之影响外,还有一条,就是少年时代大量神话传说在其心田里播下了浪漫主义这颗难以磨灭的种子。到了《呐喊》、《彷徨》时期,现实主义是显流与主流,而浪漫主义则是潜流和支流。现实主义的采用,于 鲁迅是十分自觉的,与他疗救国民性、改造社会的伟大目标联系着,但它的居于主导地位,必意味着主体心理结构中浪漫主义成分要受到自觉不自觉的压抑。从心理结构的内在需要讲,鲁迅无形中也有导泄自身浪漫主义的要求。特别当他日常心理中情感活动处于活跃状态(精神苦闷时往往如此)时,或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写作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时,心中埋伏和压抑已久的浪漫主义情愫,便会涌动,要求表现。《野草》就创作方法而言,主要是象征主义的(也有现实主义成分),但它包含着十分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因为现代主义各流派,就其精神而言,都是浪漫主义的。所以,当鲁迅心理结构中情感这一因素占据最突出的地位时,他的创作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倾向于浪漫主义,同时渗透着现实主义,并汇入某种现代主义成分。《野草》是一个例子,《故事新编》也是一个例子。自然,后者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鲁迅这样博古通今的作家来说,当现实的精确映象从他的大脑里暂时隐退或消失时,神话传说或历史的映象,往往会来替换。也就是说,他的心理包括观念,意绪及意象活动,不会有空白,不会有消歇或停顿状态。以假想的逻辑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想象,将作家浓烈充沛的情感自由地抒发出来,这对于《呐喊》、《彷徨》那样着意进行冷静的刻划、精确的现实描绘、于自身的情感加以较严格的控制这种精神活动来,不仅是必要的补充,而且亦是有益的休息。此种补充在鲁迅来说,主要是在历时性中完成的,如《故事新编》;也有在共时中进行的,如《野草》之于《彷徨》。特别是主体面对神话这种具有永久性而又格外鲜活的艺术魅力的改编对象时,创作主体必定会首先自然而然地引起一种审美愉悦。此种心态,会投射于改编而成的作品中。在这方面,《补天》比较突出。它洋溢着赞美、亢奋、欣喜的调子,——当然也反映了女娲创造的艰辛。《奔月》与《铸剑》里有着不轻的被压抑的沉重之感,但它们在体现浪漫主义最主要的特征——有着奇特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情感——方面来说,却与《补天》是相同的。
《补天》的画面,瑰丽而壮美,结构也是宏大的。——这同与主体奇异的想象相联系的广阔心理空间是相适应的。这篇小说中女娲的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虽于古籍有据,但在具体的描绘中,作家以浓墨重彩有力地渲染了浪漫主义的氛围,创造出了十分奇异动人的艺术画面。“她”醒来觉得无聊时,“猛然间站立起来了,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于打了一个欠伸,天空便突然失了色,化为神异的肉红,暂时再也辨不出伊所在的处所。”——主人公的形体和用以衬托的自然背景,都被作家奇幻的笔锋抹上了浓重、神奇、惊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关于她造人的一段描绘,显然不是通常所谓的“情景交融”所能解释的:
伊在这肉红色的天地间走到海边,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波涛都惊奇,起伏得很有秩序了,然而浪花溅在伊身上。这纯白的影子在海水里动摇,仿佛全体都正在四周八方的迸散。但伊自己并没有见,只是不由的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软泥来,同时又揉捏几回,便有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在两手里。
“阿,阿!”伊固然以为是自己做的,但也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在这幅画面里,主人公造人的动作、造成后的心情,与作为自然背景的大海、波涛、浪花等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基点,并不在于抽象意义上神奇的非现实性,而在于主人公造人这一惊天动地的非凡事业的巨大创造力!表面上是,非常之情融于非常之景,而深层是非常之情系于非常之事。而此处“情”“景”“事”的“非常”,正是浪漫主义的想象在多方面的奇特生动之体现。第三节,关于禁军在女娲死尸肚皮上扎寨等描写,同样将古神话的简单轮廓具体化,改造、发挥了。总之,这篇小说所依据的古代神话,它作为题材,本身就带有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加之作家又以奇幻而神异的艺术想象,使之浑然一体,这就使小说更加充实和丰富。
《奔月》、《铸剑》的故事轮廓同样于古籍可考,但这两篇小说依然以瑰丽神奇的想象细致生动地将古代神话传说具体化为奇 幻的艺术画面。从人物与情节的设计,到细节描写与氛围的渲染,都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奔月》中关于羿与逢蒙对射的描写,以及羿连发三箭射月等描写,或奇谲,或雄浑,真富于神异的魅力。《铸剑》中关于眉间尺以头与剑托咐黑色人报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以耍把戏为名混入王宫、施展计谋剑劈王头落入鼎中而他亦自劈其头、三头在鼎中激战等一系列描写,是何不合现实的逻辑,而唯其如此,才获得了令人骇怪、惊异的感染力,加强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和悲壮意味。
比起《补天》、《奔月》、《铸剑》来,鲁迅后期所写的《理水》等5篇历史小说,从总体上说浪漫主义色彩稍有减弱。这主要表现在故事本身的奇幻性不如前期的3篇。但是,在别的方面,主要是在穿插现代生活细节方面,却又增强了浪漫主义气息。《理水》、《非攻》、《出关》、《采薇》里有现实中资产阶级学者等类人物的影子,有现代生活的某些片断。如《理水》对大员、学者们进行了古今杂揉的描写,“文化山”使读者想到了现实中所谓的“文化城”,而“O.K”、“好杜有图”等外语词汇的出现,在幽默中隐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洋奴;《非攻》中写墨子在宋国遇见“募捐救国队”,这实际上是对30年代反动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国”名义强行募捐这种欺骗、掠夺行径的影射。此类例子,在《故事新编》里除了《铸剑》,其它各篇均有。而《起死》,由于题材采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本身就带有奇异性,经改编之后它的浪漫主义色彩愈益加浓,更见妙趣。这篇小说中,亦有“自杀是弱者的行为”这样的“油滑”之处。相对而言,后期的几篇中“油滑”之处较多。鲁迅将他在历史小说中采用的这种穿插现代生活细节的写法,称之为“油滑”。他自谓在《补天》中写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是从认真陷入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⑷但后来各篇“仍不免有油滑之处,过了13年,依然并无长进。”这就表明,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鲁迅对自己“油滑”的写法,既有不满的一面,又有有意无意继续为之的一面。对此问题,历来争论颇多,迄无定论。在此问题上,我们以为王瑶先生从中国传统的丑角艺术的“间离效果”与讽刺作用所作的分析⑸,是十分精辟的。不过,在此我们要补充二点。一,丑角的语言和表演,无论其所在的作品的创作方法是何种,它本身总是归属于浪漫主义成分。因为,丑角的语言、动作和行为,比之其他角色有奇异性,而作家对其的设计和刻划,相应地也是运用奇特想象的结果。由此可见,丑角艺术本身虽然从审美范畴讲,可归之于喜剧、滑稽,但若从创作方法讲,则属于浪漫主义。由此可见,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自觉不自觉地坚持“油滑”之写法,这是他在创作中遇到神话传说之类本身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题材时,被激发了运用丑角艺术的浪漫主义才情。这既是自觉的,又是不自觉的。自觉的一面表现于自我选择、自我评价;不自觉的一面表现于一旦进入历史小说创作的思维心理状态,丑角艺术创造的欲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定型(它在作家长期不懈的杂文创作中得到了突出发展和强化),必然会于无形中弹射到作品里,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而表现出来。这种弹射力、冲动力,是由作家的意志、情感、想象以及某种情结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因而很难压抑下去。事实上,前后相续13年之久的《故事新编》的写作,一直运用了“油滑”的写法,正说明这一写法在鲁迅的创作心理中有内在的根据,成了他创作心理整体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从大的方面讲,从问题的实质讲,这与鲁迅杂文中的讽刺艺术,包括某些被批判人物的内心独白(出以虚拟),漫画化的人物速写片断(主要以人物的语言表现)等是相通的。在这一点上,鲁迅的杂文与历史小说,在创作心理上有着某些相同的依据:主体有一种内在的情感与意志张力,这种张力促使作家采用漫画化的手法,表现被批判对象滑稽可笑的面目,以达到强烈的讽刺、批判现实的目的。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为题材的《故事新编》,在这方面得到了强化和突出的表现,这可以看作一旦离开现实题材时,主体的创作心理中一直居于次要地位和潜伏状态的浪漫主义才情被有力地激扬了起来。二、《故事新编》中穿插现代生活细节这种将古今杂揉的作法,从创作心理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在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之间的联想。这种联想,时间的跨度甚大,往往有几千年之久,所以读者似不易觉察,而历来亦似鲜有人从这方面来窥探《故事新编》的此种写法。其中,神话人物、故事引发的关于现实生活的联想,有明显的虚幻性,更增加了这种联想心理活动的不易识别性。之所以《故事新编》屡屡彩用“油滑”写法而鲁迅终不改弦易辙,就是因为上述古与今之间的联想作为主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已经巩固与确定化。心理学家认为,“大脑皮质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这是大脑皮质机能系统的主要表现。”“动力定型的形成使大脑皮质活动容易化与自动化,动作与行为更加迅速精确……人的生活习惯与技能、技巧等等,也是动力定型的表现。”⑹其实,在创作心理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动力定型的问题。作家构思(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人物言动、情节细节、生活场景等,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刺激物,同样会引起主体固定的反应定型。鲁迅博古通今,经常从现实与历史的联系中发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造成了他十分广阔的心理空间,使他非常善于将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说,他的杂文中的这种联系主要是类似联想;那么,《故事新编》中作为这种联系之特殊形式的“油滑”,即穿现代生活细节,则大体上是对比联想和移植联想。《补天》中古衣冠的小丈夫,《奔月》中剪径的强盗逢蒙,《理水》中满口现代词语的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分别是作为女娲、羿和大禹等英雄人物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些带有喜剧色彩的反面人物的言动思想,与英雄人物的言动思想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的。有了这种衬托,才使英雄的形象更加充实鲜明;同时,穿的现代生活细节,具有突出的现实战斗作用。在这里,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的非凡举动和崇高的创造精神、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使鲁迅很迅速地、自然地想到了在道德、人格等方面与之完全相反的这些滑稽可笑的人物及其情状。具有辩证思想、深厚的历史感与清醒的现实战斗精神的鲁迅,不会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一味地歌赞古代英雄,不会将他在杂文创作中,大量、反复使用的“随手一刺”的手法弃置不用。正如他在杂文中,主要以批判和揭露来点燃自己对旧社会增恨的火焰,其中又渗透着对于人民的挚爱,将憎爱熔于一炉一样,在《故事新编》中,他决不会单纯地、孤立地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的爱,而必然会把自己的爱憎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较为复杂和完全独创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当然,《故事新编》在古今之间的联想,并非随意的,而是有线索可寻,有中介存乎其间的。如《补天》中,关于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两腿间的滑稽表演这个细节的出现,显然与作家采取弗罗伊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故”有关,而写作中途又看到了或人对汪静之《蕙的风》这首爱情诗站在封建道学立场上的错误批评。这两者之间,分明在“性”的问题上存在着联想的可能。这就说明,虽然在时间跨度上颇大,但其具体内容却在特定的同一范畴上交接了。至于《理水》,从小说的行文中可以看出,现实中关于禹“是一条虫”的臆断,这使作家在以热情的歌颂态度描绘自己心中酝酿了多年的大禹形象时,不能不联想到它;而“文化山”上发表各种谬论的学者的片断形象,分明是30年代初一伙资产阶级学者在日寇侵略面前,向国民 党政府建议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投影。现实中和作品中的学者们,在置民间疾苦于不顾、空泛地瞎嚷嚷这一点上,如出一辙,何其相似乃尔!至于《采薇》、《出关》、《起死》,虽也穿现代生活的细节,但小说本身不存在被歌颂的英雄人物或正面人物,因之此种穿插并不属于对比联想。那么,这在想象形式上究竟应该作何解释呢?我们以为,这里的联想更多创造性,它们大多是随手拈来、涉笔成趣的,可以看成是鲁迅杂文在议论中由此及彼、“随手一刺”这种笔法的动态化、画面化和虚幻化。《采薇》、《出关》时代并不存在满口现代词汇的小丙君、小穷奇,也不会有在图书馆查阅所谓《税收精义》的关官,而鲁迅以想象将古人现代化,可以说是一种移植联想。它们是作品进入具体规定情境后突然冒出来的,而非在相似的东西间类比,或在相反的事物间比照。这种联想,完全脱略外形,而十分着重精神上的联系,在时间上造成了古今的交织错综。因而,其创造性的成分更突出。当然,这类联想中可能也有某种媒介。如《起死》中“巡士”对那位回生的“汉子”说“自杀是弱者的行为呀!”一句,其穿插、联想的媒介是:汉子向巡士要衣服而不得,说了句“你瞧,这叫我怎么活下去!”由这一句话,经过“死”这个被暗含着的概念,过渡到“死”所包含的途径之一“自杀”上去,遂有“自杀是弱者的行为呀!”这句30年代资产阶级文人对一些因不堪反动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压迫而自杀的人无理责难的话。可见,这类穿插,既是鲁迅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运用富于独创精神的移植联想的结果,又是主体的思维十分灵机机敏,善于在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之间迅速巧妙地捕捉某种联系的表现。
总之,不论《故事新编》中穿插现代生活细节的具体联想形式是哪种,它们都一无例外地是主体在长期的思维与写作中建立了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动力定型的表现。我们认为,这是鲁迅《故事新编》“油滑”问题在创作心理上的奥妙所在!
将古今杂揉在一起,正是鲁迅思维的宏观性与清醒的现实战斗精神的体现,又是鲁迅创作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或称之为鲁迅创作心理深层的动力定型。
值得注意的是,古今杂揉这种“油滑”的写法,因其与主体的艺术想象相联系,具有一定的虚幻性,所以上文将其与主体的浪漫主义才情联系起来。而从此种写法具有现实依据《包括素材来源与内在精神),以及作家着眼于以曲折间接的形式客观地反映现实而言,此种写法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再加上一些篇章如《非攻》较多地采取了客观精确的描写,所以我们不能说《故事新编》完全是浪漫主义的,而只文秘站:能说它从总体上贯串着一条浪漫主义的线索。除《非攻》、《采薇》、《出关》的现灾主义成分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着重于对历史故事与人物性格的客观描述,其余各篇也多多少少包含着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或与现实主义有某些相通之处。至少,“油滑”的写法,本身如上所述就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重性。而特别应该指明的是,《故事新编》在以浪漫主义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参以现实主义以外,还有着某些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渗透。或者说,有着某些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曲折投影。《补天》如作者所说,运用了弗罗伊德的精神分
析;《奔月》中有象征主义成分,如用逢蒙的背叛恩师对现实中的某种人作了暗示,同时羿的英雄落寞情绪中多少有着作家自己情绪的投射;《铸剑》中的复仇行为与用于复仇的剑,也包含着明显的象征意味,对中国当时的现实有所暗示和隐喻;而《起死》虽对《庄子·至乐》中那段寓言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撷取,但其本身却更多地是生发、改造,情节中颇富荒诞成分,因而这篇经改编的小说不妨以独幕的荒诞剧视之。
如此看来,整个《故事新编》虽说以浪漫主义为基本线索,但也错综着现实主义和某些现代主义的成分。也就是说,《故事新编》在创作方法上,与《呐喊》、《彷徨》一样,都具有不纯性(前者的不纯性更高)。这一点,既有个人心理结构上的原因,又有时代的原因。一位学者曾指出:“在欧洲,从浪漫主义经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是一个长达百年之久的历史过程。但在中国,它们却共时地展现在中国新文学创始者面前。他们当时接受的进化论认识模式使它们主观上试图先补课,再循序发展。然而时代气氛却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无法免于当时勃兴的现代主义思潮的纠缠。而且,各种思潮的同时涌入也必然会模糊它们之间的明确界线。这种情况使中国新文学的创始者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同文学思潮的火力的交叉射击之中。虽然不同作家的个性以及各自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导致不同的接受倾向,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中国新文学中的流派,但是‘不纯’必然始终是这些流派和作家的特征。”⑺这段话,可以看作《故事新编》在创作方法上“不纯”的时代依据。然而作家自身的情况,如个性,心理结构及所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等,却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观条件。前期《补天》等3篇小说的写作,如前所述,是在“五四”退潮和《呐喊》(或《彷徨》)结束之后。社会形势的逆转和个人生活遭受种种严重挫折所带来的苦闷,使他把目光转向古代历史和个人的幼年和青年时期。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曾提到他1926年秋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他动手写了《朝花夕拾》中的若干篇,又预备足八则《故事新编》的材料,并在此时和稍后写了《奔月》和《铸剑》。就小说体裁而言,随着作家将目光转向神话传说和历史,他在《呐喊》《彷徨》中所采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便让位于浪漫主义,遂出现了《故事新编》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艺术风貌。但现实主义这一被鲁迅坚持在《呐喊》《彷徨》中所运用的创作方法,决不会消声匿迹。它必然会在创作意图、人物刻划等方面有所流露和投射。《奔月》与《铸剑》,比之《补天》,现实主义成分要稍多一些。鲁迅所说的“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仅是主观愿望;而现实主义作为被主体长期所运用的创作方法,必然会在主体创作心理中生成若干动力定型,从而在创作中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发生作用。这种情况,正如鲁迅早年崇尚浪漫主义并富于浪漫主义才情,虽在“五四”时期转变到它的对立面,但仍在创作中有所体现一样。后期所写的5篇,时值鲁迅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之后,作家此时以更充沛的革命精神与更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紧张、不倦地从事着现实主义的杂文创作。这种情况所强化了的创作心理,投射到《理水》等5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中,便是现实主义成分的有所加强。在写《出关》和《起死》之前,鲁迅联系当时社会现实状况,深感有必要“把那些坏种的祖坟刨一下”⑻。因此,鲁迅后期的5篇小说,与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心理上,与1926年秋冬的“不愿意想到目前”明显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说,《故事新编》的后5篇,可以看作是鲁迅杂文向纯文学领域的延伸和转换。当然,后期5篇仍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在情感的突出、想象的奇特、理想的寄托(如《理水》)等方面,这5篇的浪漫主义色彩确乎是不容抹煞的。从心理机制方面说,鲁迅在大量地、长期地写作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杂文时,他十分活跃的审美情感与艺术想象在相当程度上被压抑了;被压抑了的这些东西经过长久的积淀只能被强化,从其成分而言它们更多地倾向于浪漫主义。简言之,在长期的杂文创作中,鲁迅被压抑了的,是一种浪漫主义才情。这种才情,通常索居于心理结构的底层;但一旦遇到适当时机,它便会“冒”出来,进行顽强的自我表现。这便是后期5篇历史小说仍然贯穿着浪漫主义线索的心理依据。在一定范围内,浪漫主义可以最大限度地抒发主体的情感,发挥主体的想象,从而给作家带来较大的自我娱乐性和释放感,进而有利于实现主体的心理平衡。
实际上,不仅《故事新编》贯穿着浪漫主义线索,而且鲁迅的整个文学生涯,都贯穿着一条浪漫主久线索,——只是它起伏变化,行迹不定而已。如果说,《故事新编》后5篇在浪漫主义成分方面稍逊于前3篇;那么,鲁迅后期的旧体诗创作中,不少篇章相当突出地表现了浪漫主义。在这方面,他除了受到西方近代浪漫主义的浸染,还受到了楚汉浪漫思潮的影响。屈原诗歌与屈原的艺术精神对鲁迅有较大影响,这一点为论者所公认,自不必言;而汉唐石刻表现的人神杂处、古今错综的艺术氛围,也对鲁迅有一定熏陶。这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鲁迅的 旧体诗创作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他在30年代所写的旧体诗,几乎篇篇充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如《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赠画师》、《题三义塔》、《悼丁君》、《赠人二首》、《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无题·大野多钩棘》、《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亥年残秋偶作》等篇。它们多用神话与楚辞典故,营造了古今叠印、虚实相生的浪漫主义意象,情感极为浓烈充沛,想象奇特丰富。此种情况,表明在后期鲁迅主要用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胸中深厚的积愫,倾吐自己的浪漫主义才情。如此看来,在后期,鲁迅在坚持现实主义的杂文创作的同时,还写了5篇浪漫主义中融入了现实主义成分的历史小说,写了不少闪耀着浪漫主义光采的旧体诗。应该说,正是这种在创作方法运用上的交替性、流动性,得以使主体丰富、复杂的创作心理的不同要素、定型和侧面,都得到适当的表现,从而实现了主体内心世界的平衡。这就启示我们,在研究鲁迅创作心理时,不能孤立地分析某些体裁和某一时期所体现的主体创作心理的内涵,而要打通各种体裁、各个时期,从总体上把握主体创作心理的深层结构与变化脉络,描绘出它立体的网络和转换互补的结构来。
归结起来,浪漫主义作为历时发展的一条线索,不仅是《故事新编》的特点,同时也是鲁迅整个文学生涯及其创作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这说明了主体的日常心理和创作心理结构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同时又说明了鲁迅的创作心理适应着环境与日常心理的变化,具有功能的转换性与调适性。
【参考文献】
⑴《南腔北调集·自序》。
⑵《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
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24页。
⑷《故事新编·序言》。
⑸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记》、《鲁迅研究》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Q:《午夜巴黎》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是怎样的?
A:我一直想专门为巴黎拍一部电影,大概是四年前,我决定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但我对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完全没有概念。于是我开始了长时间的思考,我想它得是个浪漫的电影,因为从我们懂事以来,巴黎就代表了浪漫。然后我就产生了“午夜巴黎”这个题材的想法,天呐!这真是个浪漫的主题,对电影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主题了。
我最早是个电视编剧,节目在周末。每周一早上我都兴冲冲地爬起来写剧本,这些东西是活的,需要你去捕捉,你不能只是等待你的缪斯带给你灵感,你必须投入然后拿出点东西,因为节目要按时播出。有的时候我会进到一个房间,然后强迫我自己不停地写。实话说,那样的创作完全没有乐趣可言。我通常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迅速地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看看。它们有一些看上去很烂,我都不知道我那时为什么会写下它们,但是有一些还可以。《午夜巴黎》就是属于我自认为比较有趣的构思。
后来有人愿意赞助我拍这部电影。于是我开始认真起来。剧本的写作过程还挺顺利,有了主题后我为午夜的巴黎会发生些什么苦恼了一阵。有一天我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主角正走着,然后一辆老式轿车停在路边,他上了车。接着我想,被带去一个派对,派对上菲茨杰拉德夫妇和科尔-波特就在那里。一旦这么设置,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容易得多了。然后很自然地,他们一群人可以自由地换聚会地点,接着可以遇见厄内斯特-海明威,然后通过主人公想要海明威看他的剧本这一桥段让他介入,20年代艺术家们的生活。接下来,主人公想要他的剧本被人阅读,那么他就必须是—个写作者或作家。
接着让他再穿回去,当然,第二次必须有些发展,他不能只是回去,什么也没发生。所以他在之后遇见了一个惊艳的女人阿德里亚娜。于是故事更丰富了,因为它变成一种浪漫的挣扎,埋伏着很多潜在可能性,一方面来说,这个女人要明显认同他想留在20年代的愿望,并且极具吸引力,可以操控他的言行。接下来便是剧本的关键点:如何让吉尔和阿德里亚娜的这段感情结束?
我以前用过类似的手段,我在做《开罗紫玫瑰》时,让一个角色走出了银幕。那个情节让我延伸出了之后许多的戏。后来我一直把剧本搁置着,有—天,那部戏的男主角杰夫·丹尼尔斯来看望我,当时我脑子里想的都是剧本,突然间看见现实生活中的他,我迅速意识到,其实是可以有两个人的。走出屏幕的人和现实中表演的演员。拍摄《午夜巴黎》的时候,我依旧沿用了这个思路,让阿德里亚娜也不满意现实,也想活在过去,这才能使剧情更好地延展。当然,这也是整部电影的意义和精髓所在。
Q:有人说《午夜巴黎》似乎是对欧洲文化的崇敬,对美国文化的不屑。你对有这样想法的人怎么看?你也这样觉得吗?
A:完全没有这种想法。电影里很大—部分不可忽视的艺术家都是美国人。美国是个很大的国家,很大一部分积极的文化都出于这些伟大的作家,这几十年里出色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画家,还有杰出的爵士音乐家。所以我完全没有那种感觉。但我肯定,如果你去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发现他们有一部分人,有非常多的想法,非常让人兴奋。但另—部分人则不会。我当然 我认为美国为世界输出了相当一部分卓越的文化。
Q:格特鲁德斯泰因在电影里说,艺术家的工作不是屈服于绝望,而是为存在的虚无找到解药。你是不是同意这种说法?
[关键词]斯蒂芬妮·梅尔 暮光之城 浪漫主义 纯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62-01
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1973-),美国著名畅销小说作家,所著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被评价为“当代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以贝拉和爱德华的情感� 斯蒂芬妮·梅尔毕业于杨百翰大学并获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正因如此,斯蒂芬妮·梅尔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极为深厚的英国文学语言功底。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赋予作品以英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优雅,又因为作者加入了许多超自然的神秘元素,使“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不再只是讲述一个高中女生的爱情故事,而是在记录一段爱情传奇。
一、《暮光之城》中的英国式浪漫主义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斯蒂芬妮·梅尔因修习英国文学,其文学作品深受英国文学影响。在斯蒂芬妮·梅尔的文学作品中,英国式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突出。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继承了英国浪漫主义中“湖畔派”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继承了哥特式浪漫主义的神秘,更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英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对于人物描写的细腻,文学语言的清新秀丽,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和情感表达的强烈性。
例如,“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暮光之城:暮色》中,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将故事的发生地点设置为偏僻、终年阴雨天气的小镇,男女主角在小镇相遇,并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早期,“湖畔派”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地展示乡村生活和异国风光的美好,斯蒂芬妮·梅尔借鉴了“湖畔派”浪漫主义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讴歌,并通过对于故事发生地点的设定为男女主人公的邂逅增加了神秘感。然而,斯蒂芬妮·梅尔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对于英国式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应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吸取了英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强烈感情的表达,这很类似于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写作手法与创作风格。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斯蒂芬妮·梅尔没有将贝拉赋予拥有贵族血统、显赫身份的公主身份,而是将贝拉设定为一个普通平凡的高中女生。作者认为贝拉是最为理想的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她和许多女孩一样,平凡、普通但又很可爱。也正因如此,许多女性读者在贝拉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也因此在更多读者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二、“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的纯爱
在文学作品中对于“爱情”的描写和赞颂自古以来就极为常见,“爱情”似 斯蒂芬妮·梅尔自幼接受并遵守摩门教教规、教义,且一直生活在民风纯朴的乡村小镇,加之英国浪漫主义古典文学的影响,“爱情”对其而言是世 于是,她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融入作品,用清丽、温婉的语言讲述贝拉和爱德华之间的爱情故事。
斯蒂芬妮·梅尔认为,伟大的爱情应该像小美人鱼那样,为了心爱的王子,不去考虑种族和结果等一切现实问题,在真爱面前,任何问题都无法阻挡真爱的脚步。于是小说中贝拉与吸血鬼爱德华相爱了。同时,斯蒂芬妮·梅尔将“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定义为“青春小说”,斯蒂芬妮·梅尔认为人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拥有最美好的一切,他们年轻又拥有成人的思想,他们会遇见自己的爱情,并愿意为这份感情义无反顾地付出一切,也唯有这样的感情是最纯净、圣洁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尽管贝拉和爱德华的感情若即若离,一波三折,充满了诱惑和挑战,却更加坚定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作为吸血鬼的爱德华愿意为贝拉去和其他吸血鬼、狼人家族发生激烈的争斗,贝拉为了爱德华甚至愿意放弃生命,迎接死亡。在“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幸福简单又令人温暖。当然这样的纯爱又很柔弱,幸福又让人如履薄冰,来自于种族和现实社会的压力和诱惑、挑战无一不是在考验这样相爱的两个人,终于经过漫漫长夜,千回百转的爱情在斯蒂芬妮·梅尔的笔下拉下了帷幕,那些生离死别、恩恩怨怨也在《暮光之城:破晓》中告一段落。
综上所述,在斯蒂芬妮·梅尔所著“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读者既感受到作者英国式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魅力,又感受到了纯爱故事带来的惊心动魄。正如《纽约时报》所说,“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有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有惟妙惟肖的场景描写,有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有一波三折的阅读,也有直击心灵的温情慰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全集[M].接力出版社,2011.7
[2]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官方指南[M].接力出版社,
关键词:《皮袜子故事集》,万宝路广告,美国浪漫主义,生态意识,回归
一、引言
一个是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一个是商 早期殖民时期的荒野描写更多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1]2,而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是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2]。本文由表及里,通过比较、对照,试图探讨《皮袜子故事集》和万宝路广告背后隐藏的深刻涵义。它们都选择了西进运动的“未开发的荒蛮之地”,表现了对荒野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追求,及个人(Natty Bumppo和牛仔)在荒野中体现出美国人不惧困难、勇于奋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城市社会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皮袜子故事集》和万宝路广告不约而同地体现了美国本土气息和民族精神,本文旨在召唤人们对回归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并把这种生态的意识上升到自然、社会及精神的层面。
二、《皮袜子故事集》的个人、自然与灵性
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并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就是精神灵性的象征,并且强调个人奋斗。当无数的本国人和移民们怀着美好的“美国梦”,踏上西部那片未开发的旷野,准备通过个人努力利用自然,挖掘自然,创造财富的时候,人们也许并未考虑太多的生态问题,但在库柏的作品中,无处不流露出他对生态破坏的批判。比如《开拓者》详细描写了大规模射杀北美侯鸽等灭绝物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径,严厉批判了现代文明对荒野的侵扰。可见,库柏是位具有前瞻性的作家,他笔下的主人公Natty Bumppo(绰号“皮袜子”)一生未婚,几乎都在荒野中生活。为何选择荒野这个背景?未开垦的荒野能够塑造美国人勇敢、热情、正直、淳朴等美德,并且把这些品德作为自身的生活准则[3]。
在《皮袜子故事集》中有两个重要的象征——Natty的个人象征和荒野的象征,都与回归自然有关。Natty代表着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皮袜子故事集》。荒野象征着一种自然纯朴、自由自在的生活。
美国浪漫� 库柏认为原野对人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荒凉和荒蛮是力量和无限生机的象征。在《打鹿将》中,整片辽阔的荒野渺无人烟,在这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年轻的Natty呼吸着原始而质朴的空气,这里的一切仿佛充满着灵性。“这是一块不曾为人类蹂躏和玷污过的处女地。”“这里的一草一木还都像上帝安排的那样,按照自然规律自生自灭。”在这里,Natty充分体验着自然之美,并激发了心灵之美,促进了他自身身心发展。
《皮袜子故事集》同时描述并赞扬了美国新的民族英雄,包括农民、山地人、伐木工、牛仔等,这些男子汉充满了英雄气概,逃脱了文明社会中的虚伪,通过大自然的描写,展现了壮美的高山、森林、平原和河流,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上帝崇拜。《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Natty到处行侠仗义,只要路见不平,必然拔刀相助。同时作者把他描述成为大自然的儿子,孤独但不寂寞,极少有人能够懂他。他内心对自然的膜拜,让他虽处野蛮之地但精神境界又超越了野蛮。 在他的内心,正义应该是永恒的。他的理想是不分肤色、宗教、种族等级,所有人都应情同手足,充分地按照人们各自的“才华”或者“天赋”各就其位,过上顺乎自然的生活。
Natty终生未婚,虽然在《打鹿将》和《探路者》中,他都经历过爱情,但最后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归,认清了自己的归属,边疆和荒野才是他的情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自由,没有什么能代替他对荒野生活的热爱,和在荒野中探险的乐趣。在最后一部《草原》中,年老的Natty逃离了文明,又来到了西部广阔的草原,这也显示了作者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三、万宝路广告的深远涵义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所谓“广而告之”,它是一种商业活动,似乎与文学作品格格不入、毫无关联。然而,看过万宝路广告的人一定会被当年电视上的画面深深吸引,又会发现它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经典的荒野描写竟有如此相像之处。,《皮袜子故事集》。,《皮袜子故事集》。自1954年以来,万宝路的香烟广告都用美国的蒙大拿州作为展示其粗犷牛仔形象的背景,蒙大拿州也因此被称为“万宝路的故乡”。万宝路广告的背景没有选择像维吉尔《牧歌》中浪漫美好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了美国西部蒙大拿那片一望无垠、原始粗犷的旷野,这并非偶然。万宝路香烟广告生成了双重象征意义:一个是万宝路男子,一个是万宝路故乡(广告词:Where there is a man, there is a Marlboro)。
于是,对于这则广告的研究,可以按照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来解释。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语言符号看作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有声意象(image acoustigque)的统一体,有声意象又称能指(signifiant),概念又称所指(signifie)[4]。不难看出,能指是一个体魄健壮、刚劲坚毅、粗犷豪放、皮肤粗糙的美国牛仔,在宽阔的草原上骑着奔驰的骏马,手指夹着一支万宝路香烟,深邃的目光中透露着美国人的气质。,《皮袜子故事集》。而所指则表达了广告背后的深层意义,那种自由的奔跑,正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居民心中对自由的向往,那粗犷而富有强度和力度的生命力也体现了美国一贯的民族精神。当高度发达的文明破坏了原有的纯洁之地,万宝路的形象已经上升为文化象征,它代表着人们想逃避文明所带来的挫折,而并非逃避责任。当我们欣赏这则广告的同时,若对美国文学和民族精神有所了解,我们必然领略到这份豁达的意境: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渲染的淋漓尽致,面对强大的自然界,美国人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意识,以及对崇高的野性美的崇尚,也早在当年西进运动事业狂热追求中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了。
牛仔形象满足了消费者追求自由冒险的心理,这则广告已不仅仅是推销产品,而是上升到传播社会文化、哲学理念的高度。购买万宝路,就能展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那根深蒂固植入美国人心灵的追求自由、豪放、冒险、平等的生活方式。
四、生态“回归”
把《皮袜子故事集》和万宝路香烟广告对照一下,不难看出,它们都选择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一个是独来独往的主人公NattyBumppo,一个是目空一切的牛仔勇士,它们都塑造了理想中的英雄个人,这种巧妙构思和选景并非偶然,反而非常符合美国人的传统和思维。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不仅要问:那些自然的美景如今还存在吗?创作者们都表达了一种“回归”的心声,但回归绝对不是倒退,也不可能是倒退。海德格尔曾明确指出:“当代人不能退回到那个时期的未受伤害的乡村风貌,也不能退回到那个时期的有限的自然知识”,“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意见:我们这个行星的状况在不久或一般而言可以又变成乡村的田园风光”[5]。现代人不可能摈弃工业和商业的基础设施,不用电灯和电脑,不开车坐车而骑马。我们一直说要“保护生态”,这个“生态”是否仅指大自然呢?而回归的心声是否只局限于回归自然呢?其实生态哲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外在于人的一种客观存在物,更不把人和自然看作二元对立的存在,而是把“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符合的生态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性的存在[6]69。,《皮袜子故事集》。早在20世纪晚期,有人就曾做出这样的预言:下一个世纪将是“精神障碍症流行”的时代;下一个世纪将是“生态学时代”。,《皮袜子故事集》。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二十世纪尽管拥有物质的繁荣、政治与经济的自由,可是在精神上二十世纪比十九世纪病得更严重[6]40。
本文研究对象看似都描写于大自然环境中,但深层都透露着那份淳朴的精神。现代人在麻木地开荒采伐创造金钱财富的同时,是否意识到只有“精神性”的价值观念在民众中牢固确立,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性开发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缓解。就现实的人的存在来说,人既是生物性的存在,又是社会性的存在,更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是人内心的资源,是人与自我的关系[6]93,是最强大的影响力。正如库柏的《开拓者》中对大规模射杀北美侯鸽等灭绝物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描写,也就是对人性及精神匮乏的真实写照;万宝路的世界今天是否依然存在?还是早已被人类过度开垦?美国文化“张扬、征服与开拓”,英雄主义的彰显固然激励了后人勇于探险和超越自我,但同时引起我们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要真正的回归那片最初的纯真,应该先从人类内心精神世界回归,才能在开拓的进取中保持生态平衡,否则我们将很难回归任何一片曾经美丽的原野。
五、总结
看似完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下,却潜藏着惊人的相似。Natty Bumppo与牛仔也许永远是美国人的缩影,而美国独特的粗犷之美在库柏的作品以及万宝路香烟广告中刻画入微。人与自然永远不是对立的,我们在欣赏美国浪漫主义对美国个人主义的积极态度时,也应该居安思危,无止尽的对抗只会输掉最初意义上由自然赋予人的神性和灵性。生态回归,既要回归大自然,又要回归心灵。我们应当认识到让地球回归平衡的急迫需要。生态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生态精神。正如戈尔书中所言:“关键在于平衡——慎思与行动的平衡,个人关切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神奇的人类文明的热爱的平衡。”当我们忙于现代生活中时,应当认真地检查自己与大大小小的环境的关系,重新思考自身在整个生态系统的位置,并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和自然世界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快速发展的科技也许帮不了人类去改变生态,只有人类自身去改变,自身意识到精神的危机和生存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朱新福。美国文学上荒野描写的生态意义述略[J]. 外国语文,2009(3): 1-5.
[2]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M].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03: 5.
[3]殷彩。“皮袜子”的朝圣之旅——《皮袜子故事集》的生态主义解读[J]. 时代文学, 2009(18): 82.
[4]许俊义,张美洁。广告符号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功能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4): 8.
[5]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 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 154-155.
[6]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0-93.
[关键词] 亚历山大・格林;小说;创作;鲜明特色;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22-2
亚历山大・格林,真名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1880-1932)。出生于斯洛波达维亚特卡省雇员的家庭。1863年起义的参与者,由于起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之后转移到维亚特卡并担任那里的县医院的一个记账员。格林的母亲是维亚特卡土生土长的人,母亲去世时,他才11岁。他曾就读于实科中学,从小城市的学校毕业。1896年送往敖德萨成为一个水手。开始几年游走在全国,在此期间,格林做过水手、铁路车间工、澡堂服务员、奴隶、在乌拉尔探矿、樵夫等。这些底层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更深刻、更客观的见解。后来偶然的机会同一名士兵加入了社会革命党。在1903年,于塞瓦斯托波尔的陆军和海军革命宣传中,格林被逮捕了,两年时间呆在监狱里。1906年,他来到圣彼得堡。创作了第一个故事《功德》(1906签署A.S.G.)被没收副本烧毁。在故事《橙色》中第一次出现格林的签名。1908年,格林的短篇小说《隐形帽》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1910年,格林再次被捕,送往阿尔汉格尔斯克省。1912年,他回到圣彼得堡。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事》(1910),《著名的书》(1915),《奇事》(1915),《冒险家》(1916)。1919年,他被编入红军,于1920年在服役中身患斑疹伤寒。服役期间格林会见了高尔基,之后他创作了短篇小说集《白火》(1922),《心的沙漠》(1924),《角斗士》(1925),《金色池塘》(1926),《火与水》(1930)。在1921年4月格林完成小说《血色帆影》(1923)和秋季开始的第一部小说《闪耀世界》(1923)。1924年,他搬到了西奥多西娅。写小说《非洲山的宝藏》,《金锁记》(均为1925年),《运行在波浪》(1928年)。1930年,他搬到了旧克里米亚,又写了小说《路路》(1930),《自传》(1931),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说《暴躁》。正是他曲折离奇的命运奠定了他文学作品的高度,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他作品的奇思妙想的源泉。他的作品时而充满超凡脱俗的想象,时而又尖酸刻薄讽刺社会现实。在一步步的成长与成熟中,格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浪漫主义的哲学。他融入美学和艺术,将传统的美与现代美结合,刻画人物形象。利用色彩烘托人物心情和社会氛围。他以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为俄罗斯浪漫文学史奠定了基础,更为世界文学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格林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一、格林的浪漫主义创造力
浪漫主义成立于欧洲文学,在十九世纪初的文学运动。基本的规律是浪漫主义假设的英雄,他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鲜明对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兼容,一个人去了浪漫主义的一个缩影,智力和精神的世界,在浪漫主义中的问题。个人的崇拜最大限度地表达了拜伦的作品,而不是由一个特殊的符号的外观成为经典浪漫英雄“拜伦式英雄”。骄傲的孤独,无奈,悲观,悲剧世界观中定义了“拜伦式英雄”的角色概念的范围。在浪漫主义美学领域,古典正与此相反,认为艺术家的权利不“道法自然”,并创造性的活动,创建你自己的,个人的世界的感觉给我们比现实更真实,这一原则体现在浪漫主义流派形式系统当中。大多以短篇小说为题材创作的美妙故事被广泛流传,当时正在兴起的民谣组合,也成了当时小说或是个的传播途径,在那个现实和梦幻般互为倒数的世界里最终形成了历史小说的风格。主要成就与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丘特切夫的名字相关联的俄罗斯浪漫主义。在二十世纪。现实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字符的浪漫形象,《猎鹰》、《暴风雨海燕之歌》就是当时的代表作。浪漫以及现实的性格,贯穿了整个十九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史,二十世纪早期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社会文化和政治局势在俄罗斯的改变。在高尔基的作品《猎鹰之歌》,《暴风雨海燕之歌》中,积极利用体裁的传说,歌曲,文学童话。积极的浪漫主义象征经常使用的对立面,自由与束缚;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是激发读者情感与共鸣的主要表达方式。他们的作品是理想的,这往往是人格化的明显存在,浪漫作品通常是悲惨结局。
二、在亚历山大格林的小说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2、小兔子又说:“我爱你到我的手能伸到的最高的地方。”大兔子说:“我爱你到我的手能伸到的最高的地方。”小兔子想,这真是够高的,我希望我得手臂也有那么长。
3、接着,小兔子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打了个滚倒立起来,把脚伸到树干上,说:“我爱你,直到我的脚趾尖。”大兔子把小兔子甩过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尖。”小兔子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不停地跳上跳下。大兔子笑了,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跳得真高,它的耳朵都碰到了树枝。小兔子想,这真是跳得太棒了,我希望我也能跳得这么高。
4、小兔子叫喊起来:“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大兔子说:“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小兔子想,那真是很远。它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来。这时,它看见了黑沉沉的夜空,没有什么比天更远了。它说:“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说完它闭上了眼睛。
5、大兔子说:“哦,那真是很远,非常非常的远。”它把小兔子放到用树叶堆起来的床上,然后低下头来亲吻小兔子,对它说晚安。
2008年7月5日,安徽芜湖市某公交车站上演了惊险的一幕:一名女子冲上马路,将一辆银色的尼桑轿车拦停后,手持喷漆罐往车身乱喷一气,原本靓丽的车身顿时成了大花脸,车里的座椅也被喷得乱七八糟,女车主的脸上、头上、衣服上都被喷上了红色的油漆。令人奇怪的是,当警察闻讯赶来后,女车主却一再称是“家里人闹了点误会,不需要警察插手”。记者深入调查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女车主和男同事“拼车”引起的……
油价飙升,“拼车”解决供车难题
2007年10月18日,卫琴结束了和丈夫7年的婚姻。丈夫为了情人甘愿净身出户。一夜之间,卫琴得到了房子、车子和女儿童童的抚养权,却失去了丈夫。
今年35岁的卫琴是芜湖市某局人事科科长,月薪近4000元。离婚后,她每月要还2000元的房贷,剩下的2000元仅够家里开支,卫琴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近年来油价一涨再涨,她大致计算了一下,要养家里的那辆尼桑车每年大约要花去两万元。卫琴想把车卖掉,可去二手车市场打听后才知道,原本12万元买的车现在只能卖到五万多,她又舍不得。
2007年11月22日,卫琴上班经过家门口的公交车站时,见两名同事正在焦急地等公交车,其中一名女同事还挺着大肚子,被人群挤来挤去。卫琴连忙将车停在路边,朝那两名同事大喊道:“王芬,文海,我带你们一程。”
上车后,单位会计王芬看看这摸摸那,羡慕极了:“有车真方便!像我们挤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时基本没位子坐,我挺个肚子还好一点,大家都会让个座。文海可就可怜了,天天站到单位,腿都站长了。”卫琴回头望了望刘文海,打趣道:“难怪最近我发现你变高了。”坐在后面的刘文海笑着说:“坐公交车实惠又方便,挺好的!要是还能起到长个子的作用,那就一举三得了。”一句话把卫琴和王芬都逗乐了。刘文海是单位宣传科的科员,长得高大英俊,是出了名的好男人。卫琴对他印象很好,可两人平时除了工作上的接触,私下并没什么交往。
临下车前,卫琴说:“晚上下班后,你们还坐我的车回去,一个人也是开,三个人也是开。”可下班后,他们却都先走了。
第二天,卫琴见到刘文海就问:“昨天不是说好下班坐我的车回去,怎么先走了?”刘文海有点不好意思:“偶尔坐一次还说得过去,老坐就太麻烦了。”卫琴头脑里一直有和别人“拼车”的念头,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刘文海说:“要不我给你们当司机,你们出点路费,怎么样?”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刘文海和王芬的一致赞同,两人都觉得“拼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坐公交车方便,比打车便宜。
2007年11月底的一天,卫琴途中停下车去超市买菜,不小心扭伤了脚。当她一瘸一拐地从超市出来时,刘文海连忙跑下车关心地问道:“要紧吗?穿高跟鞋就该多注意点。”自从离婚后,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刘文海简简单单的一句关心的话,让卫琴心里暖暖的。幸好,卫琴伤的是左脚,还能开车。
到家门口后,原本已离开的刘文海又折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两盒快餐,气喘吁吁地说:“你今天晚上怕是做不成饭了,这是在小区门口买的快餐,你将就着吃点吧。”看着刘文海跑得满头大汗,卫琴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那段时间,刘文海每天都会把卫琴送到家门口。不知不觉中卫琴开始期待见到刘文海,甚至希望王芬能从她的车上“消失”。很快,她的愿望便成真了,王芬请了半年的产假。卫琴的车里,只剩下了她和刘文海。
两个女人比狠斗智:
可怜的男人上车下车均犯难
2007年12月15日上班途中,卫琴看着刘文海的侧脸,突然说:“你妻子运气真好,遇到了你这样的好男人。”刘文海知道卫琴婚姻不顺,连忙安慰道:“卫科长,你还年轻,人又这么好,以后一定会遇到真心对你好的人。”“你觉得我好吗?”卫琴似乎想从刘文海的眼神里探寻些什么。刘文海尴尬地笑了笑,慌乱地移开目光望着窗外。
下车时,卫琴叫住了刘文海:“这段时间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今天晚上我想请你吃个便饭,行吗?”刘文海答应了。那天晚上,卫琴特意把女儿送回了娘家,她做了许多刘文海爱吃的菜,还打开了珍藏多年的一瓶红酒。半醉半醒中,卫琴靠在了刘文海的肩膀上,看着卫琴柔弱无依的样子,刘文海情不自禁地拥紧了她……
刘文海的变化没有逃过妻子于青青的眼睛,她发现丈夫比以前爱打扮了,和她说话时的眼神也有些躲躲闪闪。
一星期后,于青青又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丈夫换下来的西服肩膀头上,有一块淡红色的污渍,凑近了闻,还有一股香味,很像化妆品的印渍。于青青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可丈夫每天都按时回家,业余时间都在家里待着,就算有“动机”也没“作案时间”啊!于青青突然想到了卫琴,丈夫每天坐她的车上下班,会不会是她?
于青青便旁敲侧击地提醒丈夫:“现在就剩你一个大男人,坐卫科长的车是不是不太方便?让别人说闲话,对你对她都不好。”刘文海不敢看妻子的眼睛,赶紧附和:“你说得也有道理,明天我就跟卫科长说,以后我还坐公交车。”
第二天早上,于青青先丈夫二十分钟离开了家,她偷偷躲在了小区公交站牌附近。大约十分钟后,刘文海出现了,他在站牌下待了大约两分钟,然后趁人不注意钻进了卫琴的车。如果是同事之间捎带一程,丈夫何必鬼鬼祟祟,于青青不敢再往下想。下班后,她特意为丈夫办了一张IC卡。晚上回家后,于青青对丈夫说:“这卡里面有100元钱,用完了我再给你充。”
2008年1月23日早晨,卫琴经过和刘文海约定的地点时并没有见到他。下班后,卫琴把刘文海约了出来,生气地问道:“你早上怎么没等我?”刘文海从包里掏出公交卡说:“这是昨天我妻子帮我办的,今天早上她看着我上公交车……”当天晚上,卫琴硬是坚持让刘文海坐自己的车,见情人不依不饶,刘文海只有答应的份。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刘文海急了:“被我妻子撞见,就完了!”再看卫琴,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车子行使至临溪春天前一个站时,卫琴把车停在了路边:“你现在下车去坐公交车回家,你妻子就算在车站等你,又怎么样!明天早上你坐公交车在这等我,我们还是能一起上班。”刘文海看着卫琴,佩服地直点头。
拦车惊魂:这场“拼车风波”没有结束
2008年4月11日,刘文海刚坐进卫琴的车,妻子就打来了电话:“你那边怎么那么安静。”刘文海示意卫琴别说话,慌忙并下车:“在我前面刚走了辆公交车,这辆人少,所以不闹。”挂断电话,刘文海吓出了一身冷汗。卫琴看着他,生气地把车开走了。那天早上,刘文海整整迟到了半个小时。
此后一段时间,没有刘文海坐在身边,卫琴倍感孤独,不久,她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2008年6月17日,卫琴兴奋地把刘文海拉上车:“我想出办法了,以后你就安心跟我一起上班吧。”两人刚上路,于青青的电话如约而至。刘文海刚接电话,只见卫琴从座位底下拿出个录音机,并往里面放了盘磁带,很快就传出公交车上嘈杂的声音。于青青在电话那边放心地笑了:“晚上早点回来。”刘文海不得不佩服卫琴,这么妙的办法也能想出来。
2008年6月28日,于青青和同事在丈夫单位附近办事,办完事,她在丈夫单位楼下等丈夫,想和他一起回家,但她没给丈夫打电话。等了大约5分钟,她突然看见丈夫和卫琴有说有笑地从楼上下来,并走进了停车场。于青青来不及多想,连忙打车跟在于青青车子后面。在车上她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你现在在哪儿?”刘文海没想那么多,便说:“我还没下班。”于青青一听,脸色难看极了:“今晚我不回家了,有个同事离婚了心情不好,我去她家开导开导她。”
于青青的车停在了卫琴家楼下,她看见丈夫和卫琴一起上了楼。于青青真想冲上去狠狠地给丈夫两耳光,可脚却怎么也挪不动。她和丈夫一直是朋友眼里的“模范夫妻”,如果事情闹开了,别人会怎么想她。
回到家,于青青把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当刘文海进家门时,迎接他的是妻子重重的两耳光。刘文海见妻子眼睛红肿,顿时明白他和卫琴的事被发现了。于青青痛不欲生地说了两个字:“离婚!”刘文海再三请求妻子原谅,并发誓以后绝不和卫琴来往。于青青靠在沙发上,任眼泪肆意地流,心里充满了对卫琴的怨恨。
2008年7月5日,卫琴车子刚开过临溪春天公交车站,突然从路边冲出了一个女子,拦在了车前。卫琴吓得脸色都变了,等她稳过神来,看清车前站的女人时,惊呆了!于青青手上不知拿着什么东西,正透过车窗冷冷地看着她。
卫琴不敢下车,于青青走上前来拼命踹车门:“你下来,咱们今天把话说清楚。”卫琴一开始连车窗玻璃都不敢摇下来,但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她想尽快离开,只能硬着头皮下了车。谁知她脚刚迈出车门,于青青就给了她一耳光:“你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尽干破坏别人家庭的丑事,不觉得害臊吗?”卫琴哪受过这样的侮辱,顿时火了:“文海已经不爱你了,他爱的是我。”于青青气得浑身发抖:“不就是有个车吗!有个车就勾引男人?我让你再威风!”于青青一边说,一边往车上直喷漆。原本靓丽的车身顿时成了大花脸,车里的座椅也被喷得乱七八糟。卫琴的身上和脸上也被喷了不少油漆,样子狼狈极了。
围观的群众见此情形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到后,卫琴稍微冷静了一点,她怕事情闹开了,自己和刘文海的私情就会曝光。她把警察拉到一边说:“同志,不好意思,她是我妹妹,有点误会,不过都是家里的事,就不麻烦你们了。”警察绕过卫琴,问于青青:“她说是误会,是这样吗?”于青青没有回答,哭着跑走了。
两天后,记者几经努力,终于在于青青家里见到了她。她面容憔悴,丈夫的出轨彻底摧毁了她的生活。记者从于青青拿出的几本相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曾经多么幸福。于青青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前不久我和他去黄山照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那时候已经在一起了。”“你有什么打算?”记者问。于青青长久地沉默着,没有回答记者的话。她的眼睛里有些不舍,也有愤恨,这场由“拼车”引起的风波似乎并没有结束……
(文中主人公为化名。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外地做生意,裴紫在上海跟随外婆生活。外婆家旁有一个小小的面包坊。每天,外婆牵着她的手送她去幼儿园时,总要经过那个面包坊,她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久久地看着里面的烤面包。一次,她看到面包坊的店主在做一个蛋糕。白白的奶油,均匀地涂抹在刚刚烤制出来的蛋糕胚上,如同一个可爱的人儿穿上了一件纯白的礼服。一放学,她就急急地奔去面包坊,想要看看蛋糕完成后的样子。可是蛋糕已经没有了。回到家,外婆笑眯眯地看着她。当她走入客厅时,呆住了,她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虽然是硬硬的奶油做的,但是和早上的蛋糕一样漂亮。那是她第一次吃到生日蛋糕,是她吃过的最温暖的蛋糕。
外婆,裴紫一生中最爱的人。在她童年时,用一个个小蛋糕给了她无限的温暖和幸福。从那时开始,她有着一个小小的梦想,将来要开一家蛋糕坊,做蛋糕送给最爱的人儿,尤其是外婆。
然而,父母坚决要她考外贸学院的热门专业对外经济贸易,蛋糕梦渐渐褪色。
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白领。公司派她到香港参加展销会,闲暇时她在一家“蛋糕吧”,了解到香港很多白领女性热衷于在父母朋友过生日时,或在特殊的节日送上亲手制作的蛋糕,既表达爱心又展示厨艺。住在酒店的那晚她做了个奇特的梦,梦见自己在教很多人做蛋糕。
回到上海后,不喜欢贸易的她痛下决心,于2003年辞职开了一家定位于高端市场的“蛋糕吧”,她相信偌大的上海,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过生日,这个市场必定潜力无穷。
她将“紫香蛋糕吧”开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上,这条街不算繁华,但租金很高,不到30平米的店面,每月租金7000多元。她最关注的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构成,多数都是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居民,这对开高级蛋糕吧极为有利。
买蛋糕先讲故事
开张初期,裴紫采用最古老和最有效的促销手段:打折,同时印了很多宣传册。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顾客不 唯有以最好的材料制作出最高品质的蛋糕,才能吸引顾客,将顾客留住。因此,她提供了很多不同品种、口味的蛋糕制作方案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在材料的选择上煞费苦心,选用了世界各地最好的制作材料,来保证“蛋糕吧”的品质。她准备的材料包括:澳大利亚的奶酪、瑞士的谷咕粉、印度的玉桂粉、日本的包装袋。
她还设立了一个“自杀式”规定:顾客购买蛋糕后,如非故意损坏,由售出店免费修补。蛋糕吧的营业员很心疼:蛋糕摔坏,基本上等于重做,谈什么修补?在上海,因为挤公交车,坐地铁,蛋糕本就不易携带,摔坏蛋糕是常有的事。可她坚持自己的看法,“在生日的时候弄坏蛋糕是件扫兴的事,我们修复一块蛋糕,实际上修复了顾客在这特殊的一天的心情。”
但开业一个多月,生意并非她当初想的那么好。
2003年年底的一天,一对中年夫妇来到裴紫的蛋糕吧,说他们的孩子在卡丁车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想给孩子做一个卡丁车蛋糕。她立刻答应了。第二天,她特地去礼品店买了卡丁车的模型,因为对方出价低,一些昂贵的原料用不上,但用便宜的材料做出来后,总觉得差强人意。最后她不管了,用了上好的原料,如果对方不满意,就当作是一次试验吧。这对夫妇来拿蛋糕时非常满意,虽然只付了100元还不够成本,但后来又带给她几笔回头生意。
她由此想到,为顾客想出一个主题来,然后量身定做有个性的蛋糕,或许会是生财之道。
此后,每当顾客上门时,她都会让顾客先坐下,喝一杯水,问他们为什么来买蛋糕,送给什么人?对方有什么爱好?顾客起先很奇怪,弄明白后,都很感动。等到特制的“故事蛋糕”做出来后,无不惊喜异常。
一次一个男孩来订蛋糕,他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在大学校园网上邂逅了一个贫穷的女孩。两人相爱了,女孩过生日时,他送了她精致的卡通蛋糕,女孩激动不已。现在男孩要出国了,在女孩的又一次生日,男孩想送给女孩一个特别的蛋糕。
� 她用巧克力做了两个电脑,在电脑的屏幕上画上了调皮的表情,背后是几个粉红的心形图案。
教师节那天,有几个学生前来订购蛋糕,他们一直对班主任保密,想给班主任一个惊喜,他们要她帮他们出主意买什么蛋糕,她问他们老师是什么星座,学生们说是摩羯座,这个星座不讲求外形,是实力派品味者,有地道的行家级味觉感受。她向学生们推荐意大利可(乳)酪蛋糕。没有四射的艳光,但乳酪地道,吃起来实在,是一种踏实的成功回味。学生们后来打电话告诉她,老师收到后非常感动,他们向她表示谢意。
开业半年后,“蛋糕吧”因为做故事蛋糕,生意渐有起色,从当初的两名店员发展到了4名,当初5万元的投资,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收回了。
用爱心自制蛋糕
生意好起来后,裴紫并未沾沾自喜,她知道开好“蛋糕吧”的关键是提供人性化服务,她除了提供各式各样的原料、精美包装和快递蛋糕的服务外,还设了留言墙,请顾客留下签名和照片,有时还配上他们定做的蛋糕照片。留言墙上贴着标语:做蛋糕需要8分爱心+2分耐心的。
由故事蛋糕产生的灵感,裴紫增设了DIY蛋糕,让那些想为父母为恋人献爱心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场所。因此,她聘请的西点师傅除了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还有教学天赋,有耐心,沟通能力强,善于调动现场气氛,使前来的学员很快乐地度过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母亲节时,有一个女孩来店里,要亲手为母亲做一个蛋糕,那天只有她一个人学习,蛋糕房的营业员将她用消毒后的帽子、围裙、口罩、手套和鞋套“全副武装”起来。
在操作间,想把软如泡沫的奶油顺利地涂在蛋糕坯上还真要费一番心思。抹刀稍稍一歪,蛋糕的表面就变成了“梯田”。“慢慢来”,在裴紫手把手的帮助下,女孩才将蛋糕的表面差不多抹平。随后的裱花和装点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水果放到蛋糕上时直往下滑,虽然她码的水果参差不齐,女孩还是兴奋得满脸通红,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奋斗”,一个歪七扭八、图案凌乱的水果奶油蛋糕终于出炉了。那些做蛋糕时的滑稽和狼狈镜头被一一拍摄下来,随同蛋糕一起送给她的母亲。
目的地・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马尔代夫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深受中国客人喜爱。每年都有很多中国客人尤其是情侣去马尔代夫拍婚纱照度蜜月。
Soneva Gili by Six Senses 5
Soneva Gili by Six Senses临近Lankanfushi北马累环礁附近的海滩,靠近Soneva Gili 海滩和天堂岛海滩。Six Senses在马尔代夫有两家度假村,Soneva Gili是其中一家。马尔代夫很多海岛都是一岛一酒店,这家Soneva Gili就是岛上唯一的酒店。Soneva Gili超级奢华,全部房间均为别墅。
Banyan Tree Maldives Madivaru - 5星级
Banyan Tree Maldives Madivaru位于Madivaru,在北阿里环礁附近。度假村拥有6间带泳池的帐篷别墅,室内设计充满浓郁的沙漠海岛风情,木质地板和纯手工木质家具,还有美轮美奂的帐篷华盖。
目的地・普吉岛
普吉岛是泰国最大的海岛,是东南亚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岛上遍布海滩和海湾,著名的大小皮皮岛、私密性的情人沙滩、丛林遍布的山丘,还有夜生活丰富的巴东海滩,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体验浪漫的海岛风情。
Anantara Phuket Villas - 5星级
Anantara Phuket Villas位于他朗的海滩上,靠近迈考海滩。区域其他景点包括邦涛海滩。安纳塔拉普吉岛度假村拥有83栋独立别墅,均配置33平米私家泳池,或坐落于风光旖旎的BillBensley风格的瑰丽花园,多条迷人小径蜿蜒至海边,或依傍清澈的环礁湖,精心栽培的园艺绿植、竹石喷泉点缀其中,夜间点燃成排的火把,宾客可以徜徉园中,尽享海边夜景。
Maikhao Dream Villa Resort and SpaPhuket - 5星级
Maikhao Dream Villa Resort and Spa Phuket位于他朗的海滩上,靠近迈考海滩。区域其他景点包括邦涛海滩和Surin 海滩。酒店有22栋泳池别墅,热带海岛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目的地・塞舌尔群岛
塞舌尔群岛由92个岛屿组成,这里是一座庞大的天然植物园,有500多种植物,其中的80多为塞舌尔群岛独有。每一个小岛都有自己的特点,阿尔达布拉岛也是著名的龟岛,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大海龟;弗雷加特岛是一个“昆虫的世界”;孔森岛是“鸟雀天堂”;伊格小岛盛产各种色彩斑斓的贝壳。这里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深受游客喜爱。
Maia LuxuryResort and Spa - 5星级
Maia Luxury Resort and Spa位于马希岛的海滩上,靠近拉穆什海滩、昂斯苏蕾海滩和拜依拉扎尔海滩。此豪华型假日酒店附近的其他景点包括比提昂斯海滩和巴贝龙斯海滩。酒店今年6月初刚开通了一项直升飞机的服务,酒店客人可乘直升飞机到达,如果客人需要去野餐和观光,也可租乘直升飞机,极具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