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2篇钱经的相关文章。
河南人擅长经商,中国历史上的商圣――陶朱公范蠡就出生在河南南阳。暂且撇开他与美人西施的浪漫瓜葛不说,我们来听听散尽千金举家搬迁,三次重新起家挣得万贯家财的古代商圣范蠡的经商良策。
先富国后富家
越王使用了七件计策中的五件,就灭掉了强大的吴国。这些计谋治国已经奏效,现在该用于治家了
却说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称霸中原后,因功被封为"上将军"。高官显位荣华富贵自不待言,然而范蠡却放弃大好前程毅然向勾践辞行。
钱经杂志:辞却高官,夫欲何为?
范蠡感慨道:计然为越王制定了七件计策,越王使用了其中五件就灭掉了强大的吴国。我用这些计谋治国已经奏效,现在该用于治家了。
范蠡举族北迁,由海路到达齐国,自称鸱夷子皮。这个古怪的名字,指的是当时的一种大皮囊。范蠡的用意很明白:人有时就要像这种皮囊一样,混沌能容。范蠡从商选择隐姓埋名,这与频频亮相媒体甚至不惜制造绯闻的某些现代商人似乎背道而驰。看来古代的范蠡在营销策略上还没看到好坏名声均可带来商业利益。
据史料记载,范蠡抵达齐国后,在海边结庐而居。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六七岁,二儿子才十一二岁。范蠡与大儿子辛勤地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蔬菜,同时兼营副业。他带领全家养猪、养羊、养鸡,农闲时也做做生意。据考证《养鱼经》一书是范蠡的著作,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内塘养鱼专著,所以很可能范蠡还开塘养鱼。估计这时的西施经过熏陶也是养殖高手了。如若谈起牛羊鸡鱼饲养秘方,昔日的美人应该不输于现代的饲料大王刘永好。由于范蠡治家有方,又善于经营,不几年,竟成了当地的大富翁。
货币欲其行如流水
加快资金的周转,要使商品和货币的周转像流水一样不停,才能把生意做活
钱经杂志:请问先生,交通不便、储物困难,何以商业流通?
范蠡答曰:务完物,无息币。
“务完物”指的是重视商品的质量。范蠡笑说,这说起来容易,但你们现代人真是匪夷所思,要物流有物流要仓储有仓储,但南京冠生园为什么有陈陷月饼,南极人为什么卖发霉内衣?再说“无息币”,就是要加快资金的周转,要使商品和货币的周转像流水一样不停。范蠡说“货币欲其行如流水”,才能把生意做活,滞塞不流的“死钱”无异于商业自杀。范蠡提出不要靠囤积居奇以抬高物价,应该薄利多销,以加快资金的流动,去获取利润。如果中断买进卖出的过程,也意味着商业资本生命的停顿。
对现金流的认识,范蠡不亚于现代讲学授书的经济学家。
钱经杂志:请问先生,赤手空拳何以致富?现代社会商品流通条件好转,为何商品积压却成为另一个顽瘤?
范蠡:农商兼顾,去末取实;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先秦诸子一般重视的是“农时”,而范蠡的人生目标由富国转为富家后,开始重视市场行情的“时”,而此时与 范蠡虽然以种粮种菜为根本,却没有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当时被视为末流的商 如此,各种各样货物的流通状况也就可以洞察无遗。何时会有丰收的年景,何时会有歉收的年景,何时会有饥馑的年景,应当有所预见。丰年时百物落价,荒年时则百物价格上涨,经营者要有预见性地做好物资的储备。
关于这点,相信现在的商人人尽皆知,但在操作上却南辕北辙。城市存在大量空置房、企业库房堆满过时产品,出版社大量库存积压图书。范蠡摇头感叹:时用不分,预测失常啊。
颇具经商头脑的范蠡深刻理解农商互利、共相发展的辩证关系,主张农末(商业)俱利。
夏置皮袄旱聚舟
当大多数人不投资时,投资;当大多数人都急于想投资时,卖出
钱经杂志:那么先生经商有无技巧呢?
范蠡答曰:夏购皮袄,冬日卖;干旱买舟,雨水出。
在19世纪美国有一位富豪,当人们询及他致富的秘诀时,他回答说:“冬天买草帽。”其实,范蠡的“夏置皮袄旱聚舟”的理论,与美国富豪冬天买草帽同出一辙,这种投资方法就是现代经济学中被称为反向投资的投资策略。
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经济学家计然就提出了“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反向投资策略。干旱时众人一窝蜂投资造车时,此时应该一反众人的投资方向去制造舟船。因为干旱时节众人造车,车的供给大增,必然造成价格下跌,造车的利润有限。而雨季骤然来临时,船的需求大增,众人来不及造舟,船的价格势必高涨,利润一定相当可观;反之,雨季时期,众人见舟船的投资利润高涨,便会一窝蜂地投资造舟。此时聪明理智的投资人,应该反众人投资方向而行,制造车子。
这种朴素的投资理论也就是所谓现代经济学中的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当大多数人不投资时,投资;当大多数人都急于想投资时,卖出。但要实践反向策略,其困难度远较“随时买”还要高。反向策略相信,当大众对未来的看法趋于一致时,大部分的时候是错的,同时反转的力量会很大。范蠡无疑是运用反向投资的高手。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珍珠
货物价格昂贵之时,应当乘机抛出,视若粪土而不怜惜;而当货物价格低贱之时,应当乘机买入,视同珠宝金玉而加以珍惜
钱经杂志:经营商品时,如何掌握买进卖出的时机呢?
范蠡答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珍珠。
范蠡是精明的商人,他注意研究商品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在他看来,商品价格昂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而价格低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贵,即“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当货物价格昂贵之时,应当乘机抛出,视若粪土而不怜惜;而当货物价格低贱之时,应当乘机买入,视同珠宝金玉而加以珍惜。看来,范蠡早就掌握了物价贵与贱的辩证关系。如今的股市有很多人抱着“贵出如珍珠,贱取如粪土”的信念,追涨杀跌不亦乐乎,结果落得丢盔弃甲败走股市。如果当年有股票市场,相信范蠡定
范蠡在齐国的生意越来越大,为人怜贫恤苦仗义疏财,名气逐渐大起来。不久,连齐王也听说他是个贤人,就把他请进都城临淄,拜为相国。这次,范蠡在相国的位置上呆了两三年,感叹地说:“居家则拥有千金之产,居官则达到卿相之位,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老百姓来说,这已是到了极点了。长久地处在尊贵的位置上,只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啊。”于是将相印归还给了齐王,把钱财分给了知交好友以及在海边垦荒时的老乡们,自己则带着妻儿,一身布衣,悄悄地离开临淄,向西而去,在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隐居下来。
这次出走的原因不知是否真是范蠡对泰极否来的预测,但是在陶地的发展是范蠡商业生涯的顶点,陶朱公的称呼也由此而来,“富比陶朱”成为中国商人的理想。
钱经杂志:请问先生,为什么要选择定陶作为自己的经商大本营呢?
范蠡答曰: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为生可以致富矣。
范蠡认为,定陶位于全国的中心,四面都可以和其他诸侯国相通,是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理想场所。于是,范蠡便在定陶置办产业,积聚货物,根据时机买卖最能获利的商品。看来注重商业信息、占据交通枢纽是商人的不二法则,在定陶经商可能就像今天的商人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收集信息一样便利。
范蠡十分善于用人,他的商业经营活动一直都是只赚不亏。在十九年之中,积累家财至数千金之多,又多次分散给贫贱时的朋友和本家兄弟,资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史称,后来范蠡年老体衰,力不从心,无法亲力亲为,便放手听任子孙去经营整治家业。幸运的是,范蠡的子孙从商手法也相当老到,擅长积累财富,聚集家产有上亿之多。可惜的是,这其中没有留下范蠡如何与子孙交接班的细节,否则这足
故事链接
公元前494年,范蠡再三劝阻越王勾践伐吴,但勾践执意孤行遂遭溃败。退保会稽山后,勾践欲自杀,范蠡再次劝阻并厚赂吴王身边重臣,终于保得勾践性命。范蠡随勾践到吴国做了三年人质,陪伴勾践上演了卧薪尝胆的历史佳话,演绎了将西施送给夫差的美女计谋,最终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归国后,范蠡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终于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使越国成为强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悄然出走,走时给文种修书一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古代相术中,脖子长、嘴形尖的人多是阴险之辈),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看到书信后,便称病不上朝。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要造反,勾践便赐剑一把,令其引颈自杀。
“一铺养三代”:我用“原则”赚钱财
从全职太太杨阿缦身上我们学习到了“细水长流”式的投资技巧。高利润、高收益的确很诱人,但是它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也不会每天发生,同时还伴随着极高的风险。比起整日疲于奔命地追逐短期的高额利润,还不如实现长期的稳定收入。
4∶2∶1型家庭保险设计
你的家庭是否也属于“4∶2∶1型家庭”呢?4∶2∶1型家庭的主要构成就是:家庭夫妇双方的4位老人+夫妇2人+1个小孩,在这种家庭中,夫妇2 他们一旦出现风险,整个家庭就会失去保障。利用保险,我们为这样的家庭构筑了一道有力的抗风险屏障,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生活得安心无忧。
理财市场的春天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目前理财市场的现状:中产阶层持续增长,几近总人口的1/5,对个人理财的需求趋旺;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理财类媒体层出不穷,从报刊、电视到网站、广播,为受众提供丰富的资讯;理财产品的展会及相关论坛,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并且很多要每年一届地办下去。理财市场的春天将如期来临……
猴群中的“粉猪”
“发现‘粉猪‘吧,脂肪有理”。让人忍俊不禁。“粉猪”为何物?“粉猪”是西方人称呼赢家的说法,指那种不勤于计算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碰上好运气的人。一位普通的杂志社摄影记者在投资“猴票”时真是好运到家了,当了一回“粉猪”。他的投资智慧实际并不复杂:“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小算盘打得并不精”、“哪怕只有一分钱,也一定要不断地存”、“把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分开,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我不会把藏品变成商品”。
“富爸爸”的七宗罪
《穷爸爸,富爸爸》的热潮至今让人难忘,它可以说是一本中国人理财的“启蒙读物”。5年过去,我们今天再重新读这本书时,理性、冷静已经取代了过去的狂热。书中不少原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观点一下子竟然失去了光彩。美国的“富爸爸”原来也只是一个曾经完美的偶像而已,在中国他“水土不服”,甚至还犯下了致命的“七宗罪”。
淡忘“富爸爸”吧,中国人历来聪明,未来我们将拥有自己更高明的理财哲学。
“傻傻理财”的3版本
所谓“大智若愚”,理财中也不乏这样的智慧,真正会理财的人,几乎都是表面上看起来最不会理财的人。� 而理财的真理却是坚持,聪明人往往不愿意“为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这样他们就无法享受到复利所带来的巨大财富。
或许你自认不够聪明,但是你愿意坚持,甚至愿意“傻傻”地等,最终财富依然会选择降临到你身上。
2004,中国人的钱经
不能忘记,2004年12月号上的这一篇封面文章。“2004 中国人的‘钱经’”,是我们心存高远的一语双关――钱经,既是我们这本不满周岁的新刊刊名,也是一年来中国人理财大事的总揽。”我们继续期待《2005,中国人的钱经》……
2005,搜财记
刚迈入2005年,投资理财市场上暗潮涌动,而我们寻寻觅觅,财富的源头在哪里?
理财从来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投资工具,决定的关键就是你的“风险偏好”,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不同收益的理财产品。决定理财方式的还有收入,“有多少钱理多少钱”,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着人们各自的理财计划。
“新退休主义”VS“新工作主义”、“新奢侈主义”VS“新节俭主义”,它们不但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也让理财方式更多元化。
新节俭主义的幸福生活
“节俭”与“幸福”的距离似乎一直很远,我们已经习惯于接受“物质丰富=幸福”的传统。“新节俭主义”人群要彻底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幸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愿意用“节俭”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任君选择……
“她”理财
这是《钱经》杂志在“三・八”妇女节之际为女性读者奉上的一份精致礼物。我们充分尊重女性作为家庭首席“CFO”的地位,为她们量身定做了这样的“理财圣经”。拆开礼物,你会发现我们的细心和周到: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的女性都能从里面找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而在其他人的故事中,你又能体验和学习到别人理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