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经验证明(优秀9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证明吧,证明是核验一个人的身份、经历或一件事的真实情况时所写的一类文书。到底应如何拟定证明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9篇基层工作经验证明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1

兹证明,本单位___________同志,男/女,于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至________年_____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从事_____________工作。

以上经历表明该同志已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

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2

1.1工艺流程

以施工方案为前导,确定基坑降水及支护体系后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确定基坑边线及高控制基坑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基坑支护标高抄测切割机配合人工基槽清理地基承载力复核基础结构施工。

1.2井点选择布置

本工程地下水为阶梯形潜水,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渗透系数K=50m/d,地下水埋深6.20~10.30m,主要含水层在主楼基础底板以上5.41~6.65m,总体流向东南,场地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等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以径流排泄。工程距黄河直线距离不足300m,地下水的水位高度受黄河水位影响较大。

1.2.1选择井点由基础埋深以及地下水埋深可计算出水位降深为4.2~6.6m,地下水含水层为卵石层,可按渗透系数K=50m/d取值(表1)。经综合考虑既满足卵石层渗透系数又满足水位降深要求且不产生严重浪费的降水方式,应从多层轻型井点及管井井点降水中选择。因本工程位于城中村,施工场地狭小,若采用多层轻型井点降水需使用大量设备机具,井点占用面积大,给施工场地造成极大压力。管井井点适用于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位丰富的土层,管井井点排水量大、降水深,较轻型井点降水效果好,所以本工程选用管井井点降水。

1.2.2确定管井深度本区域卵石层下面为第三纪泥质砂岩层,卵石层为含水层,埋深为5.2~12.3m,裙房底板位于卵石层区域内,第三纪泥质砂岩层埋深12.3~18m,主楼箱基底板位于泥质砂岩层内,经过细致分析泥质砂岩致密的特性及地质勘察报告,得出可把泥质砂岩层作为隔水底板,所以管井采取完全井点方式进行设置,管井深度不用深入主楼底板以下,为完全排除基坑内卵石层含水,根据基岩平面深度确定,管井深度为进入基岩以下至少3.0m。

1.2.3布置井点采用井点群井降水的降水措施,通过各井点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础底面以下,以保证基础施工。井点沿裙房基坑周边布置,距基坑上边缘线为1.5~2.0m,间距为15.0~18.0m,共布置井点31个,均为完整井,深度为16.25~17.50m,进入基岩不小于3.0m。排水采用在基坑外四周设置排水管网,经三级沉淀后集中排入城市下水管道。

1.3基底明沟排水

主楼基础位于中风化泥质砂岩层,虽因质地紧密可作为防水板,但因泥质砂岩微裂缝内仍有少量通过微裂缝渗入的地下水,为保证基底安全,须在基坑内进行二次降水。为排净基坑内的地下裂隙渗水,防止浸泡基岩,在离基底周边约0.10m处设置宽不小于0.20m、深不小于0.30m的明沟,其沟底均应处于基岩层中。明沟排水坡度不小于3%,且在两个角部设置集水井,定期抽排井内积水。

1.4地基施工

为避免扰动持力层,机械开挖至距基底标高300mm为止,预留此300mm厚岩层进行人工挖掘清槽。中风化泥质砂岩土质坚硬,但遇水易软化。若使用铁锹及铁镐挖掘十分困难,人工投入量大且进度缓慢。基础施工阶段正值雨季,为加快施工进度及避免基底受雨水浸泡,经研究探讨后采用如下施工工艺进行施工。(1)将基底均匀划分为4个区域(图1),基槽清理按区域进行,每清理完一个区域就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以免清理出的区域受雨水影响软化持力层。对于未及时进行人工清理的区域采用塑料布覆盖,以免雨水浸泡岩层。(2)因人工挖掘困难,使用大型机械有可能扰动持力层,为此在清槽时,采用切割机配合人工进行。用切割机将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切割成100mm×100mm见方的网格状,切割深度控制在250mm,形成多个独立的风化泥质砂岩层方墩,然后再进行人工挖掘。人工挖掘时,利用铁镐撬断风化泥质砂岩层方墩。清理干净局部撬断的风化泥质砂岩层方墩后,再用铁锨配合找平清理至基底标高。此法提高了人工基坑清理效率,并有效地保证了基础持力层免受扰动。

1.5地基承载力复核

该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要求为平板荷载试验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00kPa。为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复核,基坑挖完进行平板荷载试验,以检测天然地基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值。试验委托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依据的标准及资料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甘肃省电力公司调度通讯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1试验方法(1)主楼箱形基础面积约为2200m2,荷载试验共设3个点,在基坑内均匀分布,采用平台堆载装置进行试验。(2)所有仪器仪表在试验前均进行整机标定。(3)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下桩顶沉降达相对稳定后才能施加下一级荷载。共分12级加载,分级加载200kPa,最大加荷2400kPa。(4)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10,10,10,15,15min测量一次,之后每隔30min测量一次并记录。(5)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终止加载: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侧向挤出;2)沉降急剧增大,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3)在稳定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之比不小于0.06;5)达到反力装置的最大承受能力;6)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已达到要求的极限承载力。

1.5.2试验结果试验点的荷载值都超出设计要求荷载800kPa,即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可作为天然地基。兰州市普遍分布风化泥质砂岩层,泥质砂岩层经上述承载力试验验证,是可作为超高层建筑物的良好天然基础。但存在遇水软化的缺陷,因此基础施工过程中须避免基底进水。本工程采用深基坑降水方式进行排水,基础开挖施工至接近基底标高时采用切割机配合人工清槽的方式进行施工,操作简便易行,适宜大面积推广。

2质量控制

主要质量控制参数见表2。

3安全措施

(1)制订边坡变形观测制度,定时检查边坡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2)制订降水井水位变化观测制度,定时检查降水井内水位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3)土方开挖时安排专人负责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的工作路线、行驶路线安排,避免机械事故和交通事故。(4)人工清槽时对工人使用铁锨、铁镐、切割机进行专门安全交底,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4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兰州或其他具有与其相似地层特征的地区,拟建建筑物持力层为中风化泥质砂岩层的超高层建筑。其基础形式可采用箱形基础加天然地基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且简化了基础形式,提高了基础安全可靠性,且经济效果显著。

5结语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3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垫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着连接路面和路基、隔水、防水、传递路面荷载的作用。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对路面垫层的质量,一般要求相同于同类材料的底基层。只有在路面设计规范中要求路面垫层含泥量小于5%。一般在具体施工中,参照级配碎(砾)石底基层。但是,这种垫层对材料及施工的要求与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并不相同,它只是满足规范中对级配碎(砾)石底基层的要求,并不能满足垫层的质量要求。

一、路面垫层质量的基本要求

1、路面垫层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荷载分布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抗剪强度,从而减轻车辆作用下的辙槽;还要具有高的透水性,可以使进入的自由水在有条件时能快速排出;另外其中的细土的塑性要尽可能小,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水稳性。通常使用的材料一般为无结合料的级配碎(砾)石等。

2、采用的材料级配良好,在充分压实的条件下,就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模量,可以满足受力的需要,但其透水性和水稳性很难以保证。在目前规范对这种材料的要求中,规定的垫层材料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可达7%~10%,同时允许有一定的冻胀性。材料尽管有粘聚力,但非常的小,甚至不足以抵抗由于粘粒的自然膨胀所产生的作用。因此这种结构不利于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3、若要具有大的渗透系数,小于0.075mm 以下颗粒含量要尽可能少,材料以嵌挤骨架结构为佳,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这种结构毛细作用很弱,不易存水,具有较小冻胀性,真正能起到切断毛细水上升、防冻、吸收路基裂缝所产生的作用。尽管这种结构能够符合现行规范对级配碎(砾)石底基层的要求,但按现行规范规定施工的垫层大部分不能满足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垫层几乎没有真正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

二、施工程序

1、砂垫层

(1)施工要点:①施工时应分层铺砂,逐层振密或压实,分层的厚度一般为15 ~20 e r a。密实度的控制方法有振动法( 包括平振、插振、压实)、水撼法、碾压法等。②砂砾垫层应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er a。③砂砾垫层的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0.5 ~1.0m。两侧墙以片石护砌,以免砂料流失。④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一般控制在8% ~12%。(2)施工程序:①当地基表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承载力较好,能上运输机械时,一般采用机械分堆摊铺法,即先堆成若干砂堆,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摊平。②当硬壳层承载力不足时,一般采用顺序推进摊铺法。③当地基表层很软时,首先要改善地基表层的持力条件,使其能上轻型运输工具和人员。通常采用地基表面铺荆笆、铺设塑料编织网和土工聚合物等措施。

2、石灰土垫层

(1)施工要点:①施工前须对下卧地基进行检验,对局部软弱土坑,应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填平夯实。②施工时应将灰土拌和均匀,控制含水量,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浸润。③控制分层松铺厚度,按采用的压实机具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松铺30 e m,分层压实厚度为20 c m。④压实后的灰土应采取排水措施,3 d 内不得受水浸泡。⑤灰土垫层铺筑完毕后,要防止日晒雨淋,及时铺筑上层。

(2)施工程序:施工程序同砂垫层的施工程序相似。

三、道路施工中路面垫层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垫层在路面结构中位于最底层,其类型根据建材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碎石垫层和沙砾垫层,其中碎石垫层可再细分为未筛分和级配碎石垫层。公路的施工则要根据公路的建设等级以及环境需要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垫层。

1、施工准备期监理

(1)原材料砂垫层所用材料宜采用中、粗砂,不得掺有细砂及粉砂,含泥量不得过多。要求砂砾垫层无明显粗细料分离现象,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 c m。碾压施工时最佳含水量一般控制在8% ~ 12%。垫层所用砂砾或砂在使用前施工单位必须进行自检,经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2)机械设备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至少7d 将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驻工地现场。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进场后将机械设备情况上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到工地进行现场复核,对于设备的数量、种类、性能、完好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情况在审批开工报告时要详细的体现出来。(3)试验段施工单位在进行试验段施工前必须上报详细的开工报告。该报告中必须要有详细、完整、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材料、人员、机械、工艺、施工组织、质量保证措施等详细报告。施工单位在进行完试验段施工后进行自检和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上报试验段总结,监理工程师批复。经监理工程师批复的工艺可以用于正常施工,施工单位必须遵照执行,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更改。

2、施工期监理

(1)运输施工单位的运输能力必须与现场摊铺碾压机械配套,不应过大导致现场卸料延迟,也不应过小导致现场机械频繁停机待料。运输材料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得大量提前备料至现场。小段备料,快速成型。施工顺序尽量采用倒退法施工,即从工作面由里向外施工,已成型路段不再通车。保持现场整洁、文明。

(2)摊铺与碾压卸料时尽量按照松铺系数卸至额定的松方厚度,尽量避免过厚再用推土机推平,或过薄进行二次补料,这均将影响垫层的平整度。碾压顺序尽量合理,从轻到重,从稳压到开振再静压。砂砾垫层施工中的关键是将砂砾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压实的方法常用的有振动法( 包括平振、插振、夯实)、水撼法、碾压法等。这些方法要求分层铺砂,然后逐层振密或压实,分层的厚度视振动力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5 ~20 cm。

3、施工注意事项

(1)垫层施工采用人工和机械结合施工、自卸汽车运天然砂砾混合料,装载机粗平,再用人工精平。(2)在铺筑垫层前,在放样好的桩位挂线施工,应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3)摊铺天然砂砾混合料时无明显离析现象,或采用细集料作嵌缝处理。经过平整和整修后,采用2 0 T 的压路机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度至重型击实最大密度的9 6% 以上。

路面垫层的重要性通过上述所说已经很明确体现出来了,但是由于路面垫层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路面基层的特点,所以根据路面垫层自身的特点,一定要选择使用能使路面垫层真正发挥其作用的材料,这样才能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寿命。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经常出现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垫层厚度不够,原材料级配差造成的,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的最常用办法是加铺基层,在加铺基层补强时,一定要注意加铺的厚度和掺会的问题,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含灰量大小,同时注意施工后的养护,并且一定要加强交通管制。

参考文献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4

[关键词]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79-01

前言:屠宰检疫是由检疫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标准对动物进行宰前检疫与屠宰过程中的同步检疫,从而保障流入餐桌的肉类的安全性。“瘦肉精”等肉类安全问题的频现将当前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拉入公众视野中,让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不利现状不断显露在人前[1]。众多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人员纷纷展开如何开展转变当前的工作现状,保障肉类安全的话题讨论。

一 当前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现状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大多数的基层动物屠宰检疫站地点相对偏远,环境较差的地方。如大多数乡镇检疫分所交通不便,许多农户将自养的家畜在家未经检疫便自行屠宰,在偏远地方较为常见;甚至有些偏远的地区尚未建立动物屠宰检疫。此外,基层单位的屠宰、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相对简陋,大多数的检疫站都是简单的配备锅、刀、叉、钩等屠宰工具,并无检测室、显微镜及焚尸炉等设备开展检疫工作的条件。

(二)屠宰检疫不规范

当前基层动物屠宰检疫率相对较低,私自屠宰现象仍较为常见,不能从源头上充分的控制流入市场的肉类。此外,基层检疫员对动物进行的检疫项目相对较少,检疫并不全面;当前基层检疫缺乏完善的检验制度、检疫流程,动物屠宰前、后的检疫、上市前的合格证明,上市后的质量监督等环节脱节,造成检验的不规范。此外基层检疫人员多数情况下动物检疫未按照规范化操作进行[2]。如在猪的检疫中,多数情况下以经验为判断准则,用肉眼观看组的肤色、行动等就填写检验证明,缺乏生理解剖、病理鉴定等科学操作的支持,降低检验质量。

(三)产地检疫意识薄弱

大多数家畜分散养户产地检疫意识淡薄,为减少成本将未检疫检疫的动物屠宰并拉向市场;商贩为降低销售成本,贩卖未经检疫的不安全肉类。协检员工作责任心、法律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动物入场检查验收制度;市场巡查人员工作松懈,对市场上的肉类食品合格证明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监管不力等现象在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中较为常见。

(四)屠宰检疫缺乏有效的监管

基层动物屠宰检疫监管人员、工作经费相对较少,且开展深入屠宰场、肉类经营市场的进行监督的工作也相对较少。此外,相关部门的监管强度较弱,对违规屠宰动物行为的执法能力也相对较差。

(五)检疫人员老龄化,人员不足,素质较低

当前基层动物屠宰检疫人员相对不足,人员老龄化且素质普遍较低。多数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在承担本职屠宰检疫工作的同时还要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其它的工作,弱化动物屠宰检疫人员的屠宰检疫工作职能。此外,动物屠宰检疫工作人员仍然存在无检疫员相关资格证上岗的情况。

二 针对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针对当前基层动物屠宰检疫的基础设备现状,未建立动物屠宰检疫分站的县、乡、镇加强建设投入。可将检疫分站建设在交通相对便利、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地方。对于基层设备薄弱的基层检疫分站,则加大对检疫站的基础设施投入,配备相应的宰杀工具及检测室、显微镜等检疫设备,提高分站屠宰检疫能力;对于交通不便的检疫分站,视情况而定配备交通工具及执法记录仪。

(二)基层屠宰检疫规范化管理

建立屠宰免疫规范化管理,将实施标准装订成册下发至每个基层分站,要求检疫站人员熟读并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日常工作,实现基层屠宰免疫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开展禽畜类动物等定点屠宰,动物屠宰需到指定的地点接受相关的检疫方可屠宰;统一配送,屠宰后的肉类经指定渠道进行统一的配送;定点售肉,经检疫合格后的肉类放置指定网点进行定点售肉,从屠宰场到销售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肉的安全保障;商务与动物检疫部门对私屠乱宰现象进行严密的监督,严厉的打击工作,规范动物屠宰市场[3]。

(三)加强定点屠宰场、配送、销售环节的监管

从屠宰场到肉类销售市场等环节由屠宰检疫站、商务、农牧、工商等部门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农牧部门加强对饲养环节动物的指导及疾病预防的监管;屠宰检疫站加强对病禽畜的掩埋、焚烧处理,确保屠宰动物的健康,肉类的安全;商务部门与工商部门联合对市场上的肉类食品食品进行检查执法,保障肉类安全。

(四)加大动物屠宰检疫的宣传力度

饲养户与商贩的屠宰检疫意识薄弱是导致私屠乱宰、问题肉常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各县、乡级政府应加大对动物屠宰检疫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定期开展动物屠宰检疫的讲座,要求饲养规模较大、经营规模较大的饲养户和商贩参加;深入农户、市场向村民、肉贩发放关于动物屠宰检疫的宣传册。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提高饲养户与商贩的动物屠宰检疫意识。此外,还要加强饲养户正确饲养家畜、处理病、死禽畜的指导,指导饲养户对进行动物粪污进行分批次处理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在养殖环节,则指导饲养户正确使用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并说明使用违禁兽药等危害性及相关处罚,提高养殖环节的安全性。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饲养动物等宣传工作,提高饲养户、商贩对动物屠宰检疫相关法规准守能力。

(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检疫团队

针对于于基层检疫站人员不足问题,应该加强人员的补充工作。可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年轻检疫人员,上岗前培训之后方可持证上岗;开展定期的培训,聘请检疫专家对检疫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检疫站人员工作技能。针对于检疫站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可推行动物检疫目标责任制,将责任落实个人,强化检疫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实行检疫规程公开化,检疫站的检疫工作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促使检疫人员按规章制度开展日常检疫工作[4]。通过上述措施,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道德操守的检疫团队。

三 结语

动物屠宰检疫工作的开展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问题肉事件的出现,基层屠宰检疫站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改。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拖入,提高基层屠宰检疫能力;开展规范化管理,从动物屠宰到定点销售都遵循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基层屠宰检疫工作的监管;加大屠宰检疫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检疫人员的培养等对策,保障群众能吃到“放心肉”,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香云,张梅,綦爱平。浅谈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04):17.

[2]陈金国,孙宏远,董庆江。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山东畜牧兽医,74-75.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5

关键词:工作分解结构;航空发动机;研制流程;信息化;验证机

工作分解结构是以最终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工作目标/任务层级分解,用于确定项目工作范围、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所有技术间的接口关系以及项目技术状态基线,是项目计划、成本、预算、质量、人力资源、沟通和风险分析的基础。它可以将研制工作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内容单一、易于管控的工作单元,能把各工作单元在研制中的地位与构成直观地表示出来,是研制计划编制的基础和依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就已经将WBS应用于许多国防项目上,并成为了项目管理的“标准语言”,WBS可以说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起点,在复杂产品研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将航空发动机列入百大工程之首,这表明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重视。刘大响院士说,从狭义上讲,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装置;从广义上讲,它也是国家航空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助推器。此外,国际航空动力的发展也对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高技术性、高复杂性,验证机研制应运而生。验证机指产品在工程研制立项之前,用于验证功能、性能、总体方案可行性、各部件/系统的匹配性以及初步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等而开发的试验研究性发动机。文章以验证机研制项目研制工作内容为对象,结合验证机研制特点,提出基于PBS的WBS层次关系分解模型,探索其分解方法、编码规则、表达方式和构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信息化手段,这对于促进研制项目科学高效管理、降低研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工作分解结构的作用

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及核心内容,它将项目工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自上而下逐级分解为工作单元、工作包、工作作业(活动),它清晰地定义了项目工作的全貌,描述了项目工作内容,工作分解结构每向下分解一级就意味着对项目工作更详细的定义。一般当工作分解结构分解至工作包层面时,项目经理便可针对工作包安排进度、估算成本和实施监控,从而实现对项目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当工作分解结构分解至工作作业(活动)层面时,项目一线人员便可针对活动安排每天的工作事项,可以有计划地实现项目工作包的执行。

2工作分解结构构建过程中的难点

如前所述,工作越向下分解,项目经理对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执行控制就越有力,然而,颗粒度过细的分解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它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工作效率降低。如何合理确定工作分解的颗粒度(即工作包的大小),是工作分解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通过项目的关键节点(即里程碑节点)来控制整个研发过程,对交付物的管控也主要是通过对各里程碑节点的交付物进行管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控制主要体现为对工作包结果的管控。而没有对节点前各工作包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往往会出现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的管控力度不及工作包所属责任单位的管控力度的问题。这就造成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各责任单位仅关心所属工作包任务,各工作包之间的匹配协调得不到有效解决,无法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无法及时有效识别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航空发动机验证机研制属于大型复杂项目,国家投入巨大,国际上一般采用主承制商—供应商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控,涉及国内外供应商众多,如何通过工作结构分解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对航空发动机验证机研制项目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工作分解存在遗漏、工作分解结构编制无规范、编制效率低下也是工作分解结构构建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文章将结合验证机研制流程,针对如何合理确定工作分解颗粒度和如何通过工作分解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浅析工作分解的流程及关键点,并结合信息化管理,以期更好地发挥工作分解结构在验证机研制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3验证机研制WBS分解及关键点

3.1验证机研制阶段划分

验证机研制分为需求分析和定义、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制造和试验验证五个阶段。验证机研制各阶段可以定义为里程碑节点,各阶段交付物即为里程碑节点交付物。以验证机设计工作为例,各阶段的主要交付物可以细分为需求文档和设计定义文档两大类。需求文档体现所有利益相关方对验证机研制项目的需求,可分为内部要求和外部要求。内部要求主要来自已有基础和经验以及公司的发展规划等;外部要求主要来自客户(市场)、政府、适航规章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设计定义文档是根据需求文档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后得到的验证机各层次上的研制结果(例如设计报告等)。在各个阶段内部,各个层面上的需求文档和设计定义文档都需要进行对比,以确定研制结果能够满足各方要求。在各研制阶段间,前一个阶段的输出结果往往会对下一个阶段设计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

3.2验证机研制各阶段要素及WBS编制流程

验证机研制程序中明确验证机各阶段要素有关键输入、工作内容和输出三部分,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同样需明确项目的输入(项目范围说明书、需求文件和过程资源)、分解工具与技术和输出,经比对分析,建立了验证机各阶段要素同工作分解结构创建所需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介绍了研制各阶段要素同WBS创建要素的关系之后,现对WBS创建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后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映射,分析如何建立基于验证机研制各阶段要素的WBS,以期能完整分解验证机研制项目各阶段任务。

3.3基于验证机研制流程(研制各阶段要素)的WBS分解结构

复杂产品的研制一般会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制阶段(以验证机为例,见图1所划分的五个阶段),建立以验证机研制流程为主线、以产品结构树为辅线的工作分解结构,可以依据研制阶段建立逻辑严密的输入输出关系,从而为计划的编制奠定基础。

3.3.1研制阶段—WBS映射矩阵。映射矩阵是对项目分解形成的工作包在最终WBS中所呈现状态(显示or不显示)的描述。依据专家经验,通过对某个研制阶段的通用活动进行判断,确定出该工作包在最终的WBS中是否显示,呈现状态用1和0表示,从而形成研制阶段—WBS映射矩阵。这项工作必须由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单位人员)和设计人员(工作包所属责任单位人员)共同完成,这样才能确保每个研制阶段的工作活动得到充分确认。映射矩阵的形式如表1所示。WBS各工作包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不同研制阶段要素同WBS创建所需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及产品结构树来确定,因此建立研制阶段的映射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产品结构树,就可以通过映射规则快速地将WBS建立起来。

3.3.2验证机产品结构树模型。产品结构树包含了所有实现产品功能的硬件和软件,以全环燃烧室为例,可分为机匣组件、火焰筒组件、喷嘴组件、点火组件/标准件等部分,各部分又按照零组件进行进一步分解,最后按工作工序分解至可工作的层面。

3.3.3基于研制阶段和产品结构树的工作分解流程:

第一,确定工作分解结构的输入。(1)确定项目范围。项目范围说明详细描述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从研制阶段要素同工作分解结构所需要素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本内容即验证机研制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以需求分析和定义阶段为例,工作内容为:针对客户(政府、飞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对验证机以及大型客机发动机的要求,参考适航规章和已有基础、经验,结合公司能力发展规划,开展验证机研制需求论证工作,提出验证机的设计约束和边界条件,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经分析,项目范围为完成验证机研制需求论证。(2)明确需求文件,梳理项目资源。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需求如何转化并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验证机研制需求分析和定义阶段的需求源自客户的需求,项目资源指国家和公司战略,所以在需求分析和定义阶段,分析航空公司需求、民航局适航规章、国家发展战略及公司发展规划,是明确需求文件,并将其转化为项目业务需求的必要手段,从而建立起WBS约束条件。

第二,选择工作分解形式。工作分解可以根据项目特点采用不同分解形式,比如:可以把项目各研制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一层;可以把项目主要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一层;也可以按PBS,把产品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分解的第一层;还可以把子项目作为分解的第一层等。文章结合验证机研制特点,将项目研制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一层。第二层分解基于研制阶段—WBS映射模型分析,确定出在映射矩阵中节点为1的维度,并在WBS中显性化。第三层分解基于产品结构树进行分解,最后按照各零件不同的设计活动、加工工序和试验活动,完成工作包的下一层分解。当将工作包分解至可预算、可分配、可安排进度、可以独立完成、有明确的交付物时即完成了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此外,在工作分解时,应合理控制每个工作包的颗粒度及各工作包之间颗粒度的均衡。同时,为确保工作分解没有遗漏,在完成工作结构分解之后,应通过把工作分解结构底层的所有工作逐层向上汇总的方式进行检查。最后还应检查各工作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工作分解结构一般可以采用列表式、组织结构图式、鱼骨图式等方式,文章采用组织结构图示进行表达。

第三,获得工作分解结构的输出。通过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将复杂的项目逐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过程(分解至活动、作业),让原来不可控的一些事情变得清晰可控,同时便于分工、计算经费、计划制定和构型管理等,并且还应满足企业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需求以及项目经费渠道、用户及市场变化等约束。

4工作分解结构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是项目管理和计划制定的基础,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及计划变更的依据,同时也是确定项目技术状态基线的依据。因此,在复杂产品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WBS编制效率,通过管理系统之间的联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提高管理效率。为更好地使得工作分解结构与信息技术融合,需做到以下三点:(1)建立工作分解结构码,对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每一活动用标准化的标识标记,通过标识唯一确定该活动在工作分解结构中的位置和隶属关系,便于计算机对WBS进行识别和检索;(2)引入MSProject等工具作为WBS编制辅助手段,采用缩进式进行编制;(3)对WBS中各属性进行定义,统一WBS语言。

5结语

全面、彻底的工作分解结构在复杂产品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研制流程,结合产品结构树,提出了工作分解结构方法。通过验证机各阶段要素同工作分解结构创建所需要素关联,研制阶段—WBS映射规则及产品分解结构,描述了WBS建立流程及关键点,并通过WBS与信息化的融合,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在验证机研制项目及计划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项目管理协会,王勇,张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冯冰,郑朔昉,陈绥宁,曹平.大型民用客机研制项目WBS构建方法[J].项目管理技术,2010,(1).

[3]皮亚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分解结构(WBS)编制研究[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3).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6

关键字:道路;质量检测;数据

Abstract: urban roads is related to the facilities o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ba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s qualit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town'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trav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level of road construction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however the uneven pavement subsidence, uplift, and other quality problems are still prevalent, colleagues cause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to people's lives unchanged. The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for the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evaluation after comple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road works an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hav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he problem of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to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quality inspection data and method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urban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and how to do quality test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fter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testing data.Keywords: road; quality detection; data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道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飞速发展,工程质量问题成为发展中施工方和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道路工程质量检测为评价工程质量水平、发现道路病害缺陷、预防工程质量事故和养护管理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道路工程检测为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其准确判定其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施工方必须重视和认真落实道路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

一、道路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一)设计图纸检测

检查是否有设计出图章;是否有注册工程师章或设计人签字;是否有施工前未进行图纸会审;是否有设计图内容存在问题现象。

(二)材料检测

所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都应该出自有合格生产资质的厂家。对所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进行质量检测查看是否使用了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一经查实不合格材料必须全部退换。

(三)人员素质检查

检查各种技术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是否齐全;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是否具有资质证书。

(四)施工试验检测

1.回填土分段分层压实度检验

2.路基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

3.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用于石灰稳定土、石灰和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和粉煤灰稳定钢渣、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4.基层弯沉值检验(用于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类基层)

5.面层压实度检验(用于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面层);面层弯沉值检验(用于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面层);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铺砌式面层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6.混凝土强度试验

7.地基承载力检验

8.砌筑墙体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9.钢筋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试验

是否有接头工艺型式检验;砼标准养护试件试验龄期是否超28天;同条件养护试件是否达到 600 °C.d 。

(五)路面面层检验的重点

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2.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不应有明显轮迹、粗细骨料集中、推挤、裂缝、脱落等现象。

3.沥青贯入式面层

表面应平整、坚实、石料嵌锁稳定、无明显高低差;嵌缝料、沥青应撒布均匀,无花白、积油、漏浇、浮料等现象,且不应污染其它构筑物。

4.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集料应压实平整,沥青应撒布均匀、无露白,嵌缝料应撒铺、扫墁均匀,不应有重叠现象。

5.水泥混凝土面层

板面应平整、密实,边角应整齐、无裂缝,并不应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踏痕、积水等现象,蜂窝麻面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 0.5%。伸缩缝应垂直、直顺,缝内不应有杂物。伸缩缝应全部贯通,传力杆应与缝面垂直。

6.铺砌式面层(料石、预制混凝土砌块)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 岩土勘察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地质勘察是以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范围内地质环境特征及其与地上工程建筑承载力关系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为城市道路、建筑、工厂、铁路、矿山和港口等建设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对工程基础进行设计前,需要工程地质勘察人员通过对建设范围内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实地勘探,摸清其地层结构、地质年代、设计基础持力层的强度特征值,并对工程建筑的基础做出可行性评价。由于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无论是工程设计还是施工,对工程地质勘察的依赖性都很强;但由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是针对地下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岩土,在工程勘察时,如果准备工作和实施时的细节不到位,容易出现漏勘和错勘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工程地质勘察结果的可靠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经验,与广大读者探讨一下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要点。

1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特点

民用建筑可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事业建筑。与工业建筑相比较,民用建筑的特点是跨度小,基础荷载量较小,以静荷载为主,基础埋深浅。但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住宅建筑开始从多层建筑发展到层数为3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部分城市的住宅建筑甚至出现了高达50层的超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的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荷载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远高于多层建筑,为了维系自身的结构刚性与稳定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因此其自身的重量较多层建筑有了高达数十倍的提升。例如,一幢高达35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其基底的压力可达800KPa,荷载的增加,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相应的提高。

(2)基础埋深大

城市用地逐渐紧张,住宅小区的兴建多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如地下车库,地下室及地下商业等。同时,高层建筑特呈现出了瘦高的特性,其基础必须埋设于地下一定的深度,才能保证其结构设计满足抗震和抵御风荷载的相关要求。一般来说,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设深度一般不小于基建筑有效高度的1/15,而箱-桩和筏-桩基础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其建筑有效高度的1/18。按35层约110m的建筑有效高度来计算,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最小也要20m以上。

高层建筑自身基础的特点就给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通过对地形地貌、土体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的特性等做出全面的了解,并对其中重要数据,如岩土分层构造,厚度、深度、承载力强度值等做出准确描述,结合设计人员对基础深度及基础形式的设计,从勘察出的地质情况为其做出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建议,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可靠与稳定。

2 高层建筑基础岩土勘察的要点

2.1 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工程勘察前,勘察企业应提前将勘察中所需的资料及符合勘察过程的手续办理妥善,以保证勘察任务的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这些资料包括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和计划书、勘察范围的用地红线和相关的批准文件;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建设单位协助,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平面布置图和地形图、由设计单位填写的勘察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以及勘察进度要求等。除了收集各种勘察必须的资料和办理勘察工作的合法手续外,勘察单位还应提前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拟勘察场址的位置及特点,提前做好临时道路、水、电的清理与修建工作,组建项目组,为项目配备与之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备齐勘察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条例,勘察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资料,以备勘察工作过程中做到随时查阅,而不是完全凭借个人经验行事。

2.2 建筑工程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建筑工程勘察的目上的是为了满足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可行性与合理性的要求,为建筑工程基础的设计、施工、基坑开挖与支护、降水等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设计依据,同时为基础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论证和评价服务的。

基于以上的目的,建筑工程基础的勘察任务如下:

(1)查明建筑场址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查清其成因、分布范围与影响程度,提出治理方案;

(2)查明对工程施工不利的地质问题,如地下暗河、空洞、墓穴等;

(3)查明建筑场址范围内的地层分布、厚度、深度、年代、结构类型、工程特性以及各土层之间的关系与其物理力学性质;以此为基础,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地基承载力;

(4)查明地基内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基床系数等物理力学指标,论证使用天然地基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与基础的埋藏深度做出评价与建议。对岩质地基还应查明岩石的坚硬程度、岩体和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岩石的风化程度和风化带内的单轴抗压强度(天然、饱和、烘干);

(5)查明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埋藏深度、补给条件、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以及抽水流量等情况,提供未来50年内的最高水位,为建筑的抗浮设计及地下水的腐蚀性防护做出定性与定量评价。提供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并针对基坑开挖中需采取的降水控制措施和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

(6)提供勘察场地范围内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判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属于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土类型、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等地震参数;

(7)判别有无液化土层及其等级;

(8)提供抗浮锚杆与岩土的结合强度特征值;

(9)预测地基下沉、变形和倾斜的特征;

(10)对可能采取的复合地基的类型、适宜性、持力层提出建议,为施工方案中的可行性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问题和建议;

(11)对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出建议,提供基坑各侧边坡的地质模型建议;

(12)对初步勘察中遗留的问题做出结论。

2.3 工程勘察过程的工作重点

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勘察现场中实际操作的技术重点,另外一方面是数据整理形成勘察报告文件的工作重点。

(1)工程现场勘察时,应根据提前制订好的工程勘察工作任务进度及实施纲要,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对于工程勘察中使用的各种仪器与设备应严格按照仪器与设备操作说明进行,避免出现蛮干的现象,除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外,还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与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除了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工作人员还应按要求定时对所用仪器的计量精确度进行校准和审核,在设备进场前应首次校核,在工作过程中也应按使用校核时间间隔要求再次进行校核,始终使仪器与设备在计量许可认证的范围内工作,才能保证勘察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勘察现场产生的各种原始资料的记录过程必须认真填写,按规定的格式与内容来进行,杜绝随意修改与涂抹的现象,填写的内容不可用简称或缩写,相关数据的填定与认可应有校验人员的签字方可生效。同时,项目负责人也应随时驻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技术督查,保证勘察现场的工作有序性和准确性。

(2)勘察成果的编制与审核是控制勘察工作质量的工作重点。在各级负责人对勘察原始记录资料准确、完整、有效地基础上,应依据工程的类别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对工程勘察中产生的资料、图表和报告等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整理和分类。由于岩土勘察成果除了满足查清地层构造与分级的要求外,更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工程场地的条件,对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和地基处理时的开挖、支护及降水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出具体的要求和评价,为岩土工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决策和指导,提出基础工程、边坡工程的设计准则和相关的指导性意见,从而为设计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过程。最后,按照勘察技术成果规范的相应要求和合同中对于勘察成果的要求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层级审核,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各专业负责人和部门技术负责人应在报告上签字,并加盖勘察单位的公章与资质章,形成最终的勘察报告成果。

2.4 勘察工作的管理

(1)理论与经验结合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较为复杂,其许多技术的发展并非来自于纯理论模型的推导,而更多是来源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时,理论与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承的。例如,从理论上讲,一般建设在地质情况良好,高度的小于7层的多层结构建筑中,勘探孔的深度在15m以内基本能满足基础的要求了。但对于同样高度的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其自重较大,对基础的要求也较高,勘察深度依然维持在15m以内显然不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地层的分布情况寻找持力层,并将探孔打至持力层以下作为终孔的标准。由实际工程经验可知,当勘察到较密实的岩石基础,且其埋藏深度较浅时,勘探深度可以适当降低;而当遇到性质较差的淤泥或者其它承载力较差的不良地质和软土时,勘探深度往往要加大,直至打到符合要求的地层为止。应该说勘察工程是一个以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的工程经验,加上对试验参数和判断能力的良好掌握,才能真正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业。因此,勘察工作人员应注重对工程经验的积累,不能完全依据纯理论去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2)经济性

我国的高层建筑现在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许多地区,无论地质条件好或差都在大规模地建设高层建筑。有些地区溶岩发育充分,地下孔洞多;有些地区位于沿海,地下淤泥和软弱土层较厚,这些不良的地质情况均加大勘察的深度,增加勘察的成本。因此,在勘察工作中,应注意勘察工作的经济性,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例如,桩基工程规范要求"一般的桩基础孔,应延伸至4-6倍的桩径以下,且不得小于4m,对于大直径的桩,不应小于5m。"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勘察方案中要求孔深50m,从控制性孔的资料来看,如果将孔深调整为45m,则不但能保证桩基满足设计要求,还可以使桩端的持力层保持在40m左右的位置,同时还可以减少桩孔的深度,减少了经济浪费。

(3)坚持技术安全原则

地质构造涉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勘察工程技术人员务必提高重视,坚持安全原则。

例如,某高层建筑基础深度较大,深度为20m?45m,由于其上部地层为软土,顶面坡度较大,采用钻孔灌注桩较为合理,但房地产公司单方面为了追求工程进度而将桩基形式改为预应力管桩,勘察单位坚持了技术安全原则,经多方论证仍采用了原方案,避免了因牵就建设方而重新探孔和编写报告造成返工的局面,提高了项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结语

高层建筑基础的岩土勘察工作较为复杂,要求钻孔深度大、平面布置与土工试验应合理、参数选取正确等,这对勘察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的勘察时,应明确勘察的目的与任务,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勘察工作的管理,才能保证勘察任务的顺利进行,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雄震。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8).

[2] 王璐华。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8

关键词:CFG 复合地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反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F5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CFG在河南省内应用十分普及,洛阳、三门峡等黄土地区也逐渐采用CFG复合地基,开封、中牟、商丘等软土地区,也倾向于采用CFG复合地基基础形式。表明,CFG因其成熟的施工工艺,可靠的施工质量,成为业主、设计院的首选基础形式之一。

CFG复合地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各环节处理不到位,经常出现一些纷争,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两类[1] [2],一类是CFG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不满足要求;另一类是CFG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略低于设计要求,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要求。洛阳某项目采用CFG复合地基,却出现了不同于上述两类情况的第三类情况,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近似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远低于设计值。通过对各方提供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和考证,查明了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为后续CFG复合地基问题处理提供了较强的借鉴意义。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设计概况及岩土工程参数

洛阳310国道附近一个项目15栋高层住宅楼均采用了CFG复合地基,其中一栋楼的CFG有效桩长17m,直径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基底标高-6m,桩间距1.6m,正方形布桩,共布置276根桩,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150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30kPa。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揭露的地层条件及岩土工程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场地土层地质参数信息表

检测结果,在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增加1点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验证测试,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成果表

前三个桩号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除117#桩承载力极限值为2070kN,不符合设计要求,其余两根桩承载力极限值为2300kN,符合设计要求,检测单位综合评定后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111kN,设计要求为1150kN,达到了设计要求的97%。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4个点,除60#桩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的1060kN,其余三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评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97kN,仅为设计要求的75%。

3.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分析

3.1 施工记录分析

经查,该楼CFG施工时间为2012年11月21日至29日,与其它几栋前后施工检测合格的CFG桩均为同一桩机和同一批工人,本栋楼CFG施工期间,基底标高已开挖至-5.5m,在几乎没有空桩的情况下,混凝土充盈系数达到1.14,且气温较为适宜,混凝土复试结果均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被选为测试桩的CFG施工时间均为14:00~18:00之间,经监理旁站施工,未出现异常情况。

地基检测后,对本楼剩余的CFG桩,全部进行了小应变测试,测试结果也表明,无断桩及缺陷桩存在,表明CFG施工无明显问题,但单根CFG的施工时间,与其它几栋楼相比,施工速度约缩短了5~6min。

3.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场地地层较为均匀,除表层杂填土外,上部四层均为黄土状粉质黏土,土层近似均匀分布,下部第六层为强风化泥岩,其中第四层粉质黏土层内受地下水位及土层结构的影响,局部呈软塑状,提供的该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5kPa。结合局部CFG施工速度增快的现实情况及参考工程地质手册中的经验取值[3],存在取值偏大的可能性。在没有空桩的情况下,CFG桩的整体施工速度较快,直接表明长螺旋钻孔时,切割土体相对容易,类似于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原理,也间接验证了基底标高下的土层偏软,土体的抗剪能力相对较弱的事实。

桩体和周边土体均匀整体下沉20mm至60mm,且在复合地基检测前,已进行了小应变检测,表明桩身质量没有问题,这也在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复合地基检测部位的土体偏软的工程特性。复合地基整体下沉的现象,表明试验板周边的土体剪力超过了该部位土体的抗剪强度,土体发生剪切压缩破坏所致,与第四层黄土状粉质黏土为可塑,局部软塑的描述相符,同时第四层土体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上述现象的出现是不是偶然的。

3.3 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反算分析

3.3.1 单桩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

单从CFG桩基检测、复合地基检测结果上看来,表明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基本上满足要求,但193#、70#桩的最大沉降量、残余沉降量来看,2300kN只是验证意义上的极限承载力,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承载力极限值,也就是说该楼部分CFG桩的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应该是大于2300kN的,仅117#桩的承载力极限值为2070kN,换算成承载力特征值为1035kN,综合平均后,评定为该楼CFG桩的承载力特征为1111kN,与设计要求的1150kN,相差约3.39%,在其他两根CFG桩真实承载力特征值尚有富余的情况下,且极差不超过30%的前提下[4],从极限承载力的概念出发,事实上可以评定该楼CFG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表1中的典型地质参数,根据规范9.2.6条中的第2款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5],得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173.9kN,而设计采用的为1150kN,二者差值仅23.9kN,富裕系数太小,因施工或地质的任何微小波动,均可能导致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局面。本项目其它几栋楼的地基检测结果及施工资料分析,也可间接证实,CFG桩的施工质量是有保证的,出现本次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地质异常导致。

3.3.2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

CFG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取值为530kPa,根据规范9.2.5条,进行复核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可以得出以下计算结果。

式中,根据本栋楼的桩位布置,桩的截面积为一个确定值,面积置换率m基本上是一个固定值,取为7.666%,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值0.75~0.95,为一个经验计算常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线性变化的,基础设计时取值0.85。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时,复合点位和单桩点位,相距5m左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作为实测结果,可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的可靠依据。

基层工作经验证明 篇9

(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8)

关键词 : 公路软基;土工织物;换填法

中图分类号:U4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107-03

作者简介:刘平(1981-),女,河北沧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路施工技术;刘长有(1981-),男,河北承德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路施工与管理。

0 引言

Mendi-Kandep公路项目位于巴新南高地省,该地属热带雨林地区,常年多雨且降雨量较大,历史最大日降雨量在300mm以上,项目沿线软基分布较广且软土性质很差,经轻型动力触探仪测定,标准入土深度30cm的锤击数仅10~25次。由于原设计图中未对软基提出处理方案,因此项目部设置了试验段就本路段软基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由于Mendi当地的建材极为匮乏,很多材料需要从莱城运输,从Mendi派车运输一趟材料需要近一周的时间,考虑到以上现场的情况项目部提出了采用部分翻晒换填并加设土工织物的处理方法。

1 换填及土工织物加筋作用

在软土路基的众多加固方法中,换填和土工织物加固相对于使用各类桩加固软土路基而言有着较大的优势,首先动用的机械设备简单并且数量较少,工艺也相对简单;其次相对于桩体加固路基而言路基土换填成本较小;最后,对于像本文涉及的工程所在地等材料不易取得的偏远地区,换填土可以就地取材或对本地材料进行改善使用。

长期的工程实践也表明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时性能优良、价格低廉,而且使用限制少而被广泛采用,对于提高软基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路基软土换填垫层法是根据工程软基土的特性,对部分软土进行挖处后再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或素土垫层,最后再在垫层上回填强度较大、压缩性小的改良土或其他类型填料以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的软基加固方法[1]。

换土垫层及土工织物对软土路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地基土层的抗剪强度,一方面换填路基土和铺设砂石或素土垫层可以有效改善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另一方面在路基中加设土工织物,承载力与地基下土层的抗剪强度有关,换填土及砂、碎石等填筑材料抗剪强度较软土层高,因此可提高地基承载力[2]。

②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地基稳定性:在软土上铺设砂石垫层等透水性好的材料,在上层荷载的作用下,孔隙水可通过垫层迅速排出,消散了孔隙水压力,使得下层的软土固结从而地基稳定性,另外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路基中加设土工织物后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路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时有明显提高。

③减小路基沉降:换填垫层法一方面通过利用压缩性很小的换填土置换压缩性较大的软土减少了路基的沉降量,另一方面通过铺设砂石垫层达到排水固结的作用,在施工期排水固结可以最大程度上释放软土的沉降空间,避免在道路修筑完成后因为路基沉降而造成路面破坏;土工织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基的整体性还可以通过自身拉伸变形及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减少中心沉降,从而达到降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的目的[3]。

2 垫层设计

路基垫层的设计须满足路面对路基沉降变形及路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要求满足一定的经济性要求,垫层的设计是指对垫层厚度和宽度的确定,垫层的厚度取决于软土层的抗剪强度,保证在垫层的作用下软土可以承受上层荷载作用而不发生剪切破坏,垫层须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在上层荷载的作用下下层软土不会出现从两侧挤出而产生破坏,并要求有足够的排水固结效果。

2.1 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层厚度指标要求垫层底面以上包括垫层自重、垫层上填土自重以及道路承载力设计标准之和小于垫层下方软土的承载力[4],具体要求如下:

bD—垫层底面宽度(m);

h—垫层厚度(m);

β—垫层扩散角(°),取值参见表1。

2.2 垫层宽度的确定 垫层宽度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具体可按式(3)来计算求得:

bD=b+2htan β (3)

式中:bD—垫层底面宽度(m)。

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标准放坡,同时整片垫层的宽度应根据施工的要求适当放宽。

3 土工织物加筋设计

当垫层上填土厚度逐步增大时填土自重在地基内产生垂直和侧向应力,并且应力大小呈现中间大逐渐向两侧延伸减小的分布,在这种同一截面不同位置上的应力差异的作用下,路基的沉降也呈现出中心沉降大而两侧沉降逐渐减小的情况,甚至在路基两侧出现凸起,在这种作用下埋设在填土中的土工织物会协同土基下沉而出现变形,这种变形使得土工织物产生一定应变并反作用于其周围土体产生对土体的锚固作用[5]。土工织物的锚固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在填土施工过程中填土的压实度,填土压实度越高其锚固效果越好,从而发挥了土工织物对于路基填土的加筋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实际填土的作用下土工织物的应力分布也呈现中间大并且向两侧递减的分布,这也说明了土工织物与路基填土变形是协同的,土工织物对于填土有加筋作用。

为了确定土工织物的最优布置,本次试验选取了四个典型的试验段,其中ACh22+080m路段为自然填土路段,其路基填土未设置土工织物,完全反应填土的自然沉降结果;BCh22+560m路段在垫层底部铺设一层土工织物,用于测定在土工织物最少的情况下路基的沉降情况;CCh22+920m路段为在垫层底面、表面及0.5m填土范围内满铺1层土工织物的三层试验段;DCh23+400m路段为在垫层底面、表面及每隔1m各铺满1层土工织物的多层补强路段。试验路堤填筑材料为轻亚粘土,每次填土厚度为0.5m,碾压后的干重度要达到15.5kN/m3。同时在路基填土埋设沉降观测仪器及沉降板、土工织物位移计等监测装置用以测定在不用土工织物作用下路基的沉降特性。

从图2中可以看出,A试验段由于没有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路段中心沉降较大,同时两侧土体拱起明显,并且在初期一周之内发展较快,后期发展速度减缓,以试验段A作为基准路段,用以比对不同土工织物布设方式对其他路段的加筋作用。B试验段在沉降发展初期与试验段A相似,但一周后沉降发展速度减缓较为明显,说明土工织物在沉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加筋作用开始凸显,后期沉降较小,同时路基两侧的拱起也较小;C试验段在初期的沉降较A试验段较大,这是因为在初期加设土工织物而需要加强碾压的原因使得路基压实较好,于此同时沉降发展较为缓慢,在经过10d的自然沉降之后,土体的沉降基本趋于稳定,后期的沉降发展极为缓慢,而两侧土体在碾压和土工织物的作用下变形很快就趋于稳定;D试验段土工织物层数较多,从沉降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经过碾压后立即达到较大值,并且后期沉降发展极为缓慢,在经过一周自然的缓慢沉降后基本达到稳定,后期不再发展,其两侧拱起也有类似规律。综合上述不同土工织物加固方案沉降发展的状况,结合经济分析,本工程适合采用第三种加固方案,既可以保证土体在施工后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又可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性。

4 工程实例

4.1 地质情况 该路段设计填土高度为3.5m,地下水距地表1m,地区土质分层从上至下为:

①0.5~1.2m的黏土,重度17.5kN/m3;

②5~8m的淤泥与淤质粘土层软土,重度17.8kN/m3,含水量W=63.3%~116.5%,天然孔隙比1.344~2.122,压缩系数2.55~4.71MPa-1;

③粘土及中砂层,硬度较好,可作为持力层。

4.2 方案的确定 按挂车-100进行验算,根据图3受力,布置挂车四辆,荷载为55.7kPa,换算土层厚3.09m,容重18kN/m3,为路基宽度×计算宽度=17m×11.2m,采用挖除软土铺设砂垫层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工织物借土回填至设计标高,经研究分析确定采用砂垫层处理方案。

4.3 实测路基沉降结果 在工程实际处理路段取任一里程Ch25+230m处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到采用了换填垫层和土工织物加固后路基沉降表现出以下特性,在路基填筑完成后一周内路基中间部位沉降速度较快,一周内沉降量达到逾40mm,路基两侧拱起达到25mm,经过这一时间段沉降后一方面填土自然沉降过程趋于停止,另一方面土工织物在路基沉降的过程中变形受力从而产生了对路基填土的加筋作用,并且在一周后基本达到稳定,后期的沉降发展极为缓慢,并且从最终的沉降发展来看,其沉降也能达到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说明所采取的路基处置方案可行。

5 结论

本文以巴布亚新几内亚Mendi-Kandep公路为背景,介绍了在热带多雨地区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公路软基处置的换填垫层法和土工织物加固法结合使用的例证,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在热带多雨地区软土层较厚的情况下采用挖处上层软土后换填翻晒土或其他填筑材料并且在其中布置土工织物加筋对于处置道路软土路基效果较好,并且相较于采用各种桩加固软基而言较为经济。②在采用土工织物处置软土路基时可根据规范、设计要求沉降控制量对土工织物的布置方式进行验算,必要时可设置试验段进行现场试验,在换填垫层上下设置的土工织物对减少沉降比较有效。③垫层的尺寸特性应根据简算反复校核、调整,使得垫层厚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董永竞。东新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2]唐洪祥。土工织物补强软基的作用机理与整体稳定性分析[J].北京:岩土力学,2005,12.

[3]张彤宇。土工织物应用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