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均寿命男女比例是多少【6篇】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那么男女比例如何呢?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山仔帮大伙儿整编的6篇中国男女比例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女性高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值呈增长趋势 篇1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女性预期寿命增速高于男性,这也导致近年来我国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距逐渐被拉大。2015年女性人均预期寿命较2010年增长2.66%,而男性仅增长1.74%。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这四个年份,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值分别为3.7岁、4.42岁、4.99岁、5.79岁。

界面数据统计发现,全国一二线城市女性人均预期寿命均高于各地人均预期寿命,而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则低于各地人均预期寿命。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上海和杭州的男、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排在全国前列。上海女性人均预期寿命86.56岁,杭州85.77岁;上海男性人均预期寿命81.76岁,杭州81.57岁。

此外,2020年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值较2010年,呈现出小幅增长的趋势。在2010年,女性与男性人均预期寿命差值最大的地方是广西,有7.28岁。

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篇2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具体来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 篇3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具体来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全国男女平均寿命 篇4

2021中国男女的平均寿命77.3岁。

平均寿命是指某段时间内人群寿命的平均数。关于人的平均寿命,有一个现象比较普遍,就是无论地域、种族或国家,一般都是女性比男性长寿。

例如,1991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6.09岁,女性为82.22岁。2001年中国北京的男性平均寿命为68岁,女性为71岁。中国的一些资料显示,高龄老人中男女比例也是女多男少。为什么女性会比男性长寿呢,科学家从生物学角度对此作了解释。

生物学角度: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__,而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有一种与清除氧自由基相关的酶,其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氧自由基是人健康长寿的敌人。拥有两条X染色体的女性能产生更多的这种酶,从而能清除更多氧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延缓衰老。研究也发现,另一些调节细胞周期的酶也定位于X染色体上,这些酶可能在人类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细胞周期调节方面女性可能比男性更有优势。

除上述因素外,有些科学家提出雌激素水平对寿命的影响。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比男性高。研究发现,雌激素可刺激促生长素和催乳素分泌,加强胸腺功能,提高免疫力。

雌激素有利于体内胆固醇和脂蛋白代谢,使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低于男性;雌激素在抗感染方面也起一定作用,因而女性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峰要比男性晚。

世界多国应对人口负增长有何经验 篇5

鼓励生育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基本策略之一。首先,人口负增长国家会通过为妇女和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帮助其实现理想的子女数量、生育间隔及时间。其次,各国也重点关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通过实施产假制度、采用弹性工作制、兴建托育机构等方式来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此外,瑞典、韩国等国家还会通过津贴补助、减租减税、减免子女大学学费等措施来降低生育成本,俄罗斯则采用了荣誉激励的方式,向生育多子女的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奖章”“光荣父母勋章”,并给予物质奖励。

“吸纳移民也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了鼓励移民的政策,尤其是鼓励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移民迁入。另一方面,各国也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提供语言培训、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保障非本国国民的社会融入。”陶涛说。

陶涛介绍,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是各国政策的着力点。例如,日本、德国逐渐提高了获得退休福利的年龄,意大利则采取了减少福利的措施,韩国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奥地利则给雇佣老年员工的企业提供奖励。针对女性就业,日本从法律、政策、社会福利、企业工作制度等多层次着手,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韩国一直以来也重视提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女性的就业优待机制,让更多女性回归职场。

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还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比如,日本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至其他国家来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本国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优势,以适应人口负增长的发展。德国在注重转移中低端产业、腾挪资源空间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海外企业在其他国家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水平。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高速增长转变至即将到来的负增长,这种‘压缩’式的变化发生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挑战。人口负增长将是中国的人口现实,未来其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家庭的影响,都应及早准备应对。”郑真真称。

郑真真表示,人口变化具有自然规律,也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作的结果。把握人口变化趋势,预测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是积极应对挑战的前提。中国的很多政策、制度以及社会规范和家庭传统习俗等,都是在高生育率和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时形成的,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人口形态,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

中国平均寿命男女比例 篇6

14省人均预期寿命超78.2岁,上海排名第一

国家统计局将“平均预期寿命”解释为,已经活到一定岁数的人平均还能再活的年数,在不特别指明岁数的情况下,平均预期寿命就是指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

界面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0月19日,全国31个省份中就有14个超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值78.2岁。除西藏外,我国其他省份均已超过世界人均预期寿命值73.7岁。此外,还有4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于80岁,上海以84.11岁居于首位。

在全国各省2021年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6个省份也在人均预期寿命排名前十名单内,我国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辖市的人均预期寿命普遍较高。

据界面数据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中,2010年和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最长和最短的省份仍是上海和西藏。云南实现增长4.48岁,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最多的省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而在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上涨43.2岁至78.2岁,涨幅达123.43%。界面数据统计发现,2015年-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但增幅较小且值呈波动趋势,均在1%以下。

10月17日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2021年的预期寿命比2019年下降了2.26岁,而同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实现增长0.9岁。在2020年疫情爆发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同比增长0.82%,为近七年来最高。

据worldometers实时数据,截至10月17日,在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是中国香港,有85.29岁;最短的是中非共和国,仅54.36岁,二者间差值高达30.93岁。中国以77.47岁排在全球第64位,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85.29岁、84.68岁、81.04岁分别排在全球第1、第3、第34位。

一二线城市人均预期寿命,超一半在80岁以上

据界面数据统计,在国家统计局分类的全国35个一二线城市中,有20个城市人均预期寿命大于80岁,占比约57.14%。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的平均预期寿命约83.37岁,二线城市的平均预期寿命约79.7岁。

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深圳、杭州、广州,分别为83.73岁、83.63岁、83.18岁;人均预期寿命最短的地方是兰州,仅74.5岁,和上海的差值就有9.61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