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细节留给数学,把保护欲用在语文,把占有欲放在英语,把安全感交给成绩。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老李给大家收集的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最新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 审:仔细察看
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假:凭借,借助
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
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就:成就
3、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两相对照,先声夺人。
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
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
4、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
暮 春 三 月 江 南 草 长 杂 花 生 树 群 莺 乱 飞 见 故 国 之 旗 鼓 感 乎 生 于 畴 日 抚 弦 登 陴 岂 不 怆 悢。
5、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3分)
(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x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罗贯中《三国演义》)
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巴金《家》)
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珂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使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曹雪芹《红楼梦》)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件乐事表达孟子的“孝悌”思想。
B.第二件乐事表达孟子的“仁义”思想。
C.第三件乐事表达孟子以教化天下百姓为己任的抱负。
D.孟子认为这三件乐事与用仁德统一天下不能并存。
(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说说孟子“三乐”的根源。(3分)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10、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11、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1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
和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美景。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不同的风采。记得钱钟书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
居家处室,既少不了客厅,也少不了卧室。客厅,一个接纳大千世界,与形形色色的八方来客促膝而坐谈笑风生的公共场所;卧室,一方只住自己灵魂,只供灵魂自由舞蹈自由追求的净土。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客厅,总隔着一扇看不见的门,这扇门就是人的心灵之门。我欣赏的心灵之门的状态是半开半掩的,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半卷湘帘半掩门来描绘最恰当。
半卷湘帘半掩门就是既要开门求和,去客厅会客,又要掩门存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卷起湘帘开起门,向周围的人和社会敞开自己心灵的一隅,并和谐地融入大千世界之中。所谓开门求和,就是与蹁跹花间的彩蝶一起跳芭蕾舞,也与呕哑嘲哳的乌鸦一起唱咏叹调;就是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荡一只无遮的小舟,也与你恨的人和恨你的人共进一桌丰盛的晚餐。开门求和,多好的一脉温存儒雅的人文情怀!但是,人的心灵之门不能总是完全向外敞开,总该留出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半掩起来。所以我们要学会掩门存异。所谓掩门存异,就是灵魂能够独行。每个有信仰、重视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个长途跋涉,辛苦而快乐的教徒,越过一座座高山,蹚过一条条大河,走自己的路,寻找并朝拜只属于自己的上帝。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篇章,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
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
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已见,可他也去四处游历,把所想撒播人间。
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溜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古语有云:“鸟择木而栖,人择邻而居。”世间万物和谐匹配,其实并不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而在于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能够相得益彰,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朋友相处,与人交往,并不在于交往双方个性相同,而在于具有不同个性的人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与彼此合作,在交往过程中展示出人性的多姿多彩以及人性的至善至美。
大智者之间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已短。这样的人进步很快,也容易与人相处。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陈丹宁《半卷湘帘半掩门》,选自《时文选粹》)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于孔子“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本文作者显然将它理解为“相异(不一样)”,全文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敷衍而成的。
B.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在作者看来,其精妙就在于利用居家处室必须有客厅有卧室的配搭,说明人在社会中既要能客观公平,又要敢于坚持偏见。
C.作者以为,道家既能将真善美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又能对真善美做出不同于大众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是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D.文章以“半卷湘帘半掩门”为标题,是要表达自己对既能去客厅会客又可存异以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状似半开半掩的心灵之门的欣赏。
E.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述了“和而不同”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妙状态,使文章于理性的思辨中氤氲着散文的意境。
14、作者为什么要将阿基米德的例子、尼采的例子和道家例子并举?(4分)
15、对于“和而不同”,朱熹以为“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所谓“阿比”即“奉承、曲从、迎合”,也就是说“和而不同”即“和谐而不盲目附和”。你认为是朱熹的观点还是本文作者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简要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正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又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14、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4分)
15、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作品的典型风格。如: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史铁生--用笔与疾病对抗的不屈之魂……请参照以上示例,任选两位自己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如:
鲁迅、余秋雨、海子、舒婷、顾城等等。(3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材料二:有文章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的上风。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任选一题)
l8.(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折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横断面或是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地有落差,才会有高峰深谷;水有落差,才会有壮美瀑布。落差是一种美丽,有了它,大自然才会如此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要不,满世界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一平如镜的河流,这世界将多么单调乏味!人的一生亦如一道连绵逶迤的山脉、一条波动起伏的河流,自然也会有落差,也会有落差形成的人生风景线。
请以“落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骄傲是一种人生姿态,骄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别。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骄傲”的看法或体会,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1、转变一个观念。不要总认为语文是文科,认为语文成绩不易提高,认为语文高考不拉分。这其中关键是不要像学初中语文那样学高中语文,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了,高考语文成绩才真正能提高。这意味着,学习语文不能靠“死记硬背”,不是靠掌握那些程式化、固定的答题套路、模板,对有关古诗鉴赏、现代文、古文阅读和作文试题尤其如此。
2、【背诵最大的误区】红色警告,万万不要把学习语文的时间浪费在一再的背诵诗文上,不要以为复习语文就是复习背诵。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学校都重视这个,在我看来,简直坑爹坑祖宗。
3、【阅读占的分比较多】不过看多了书,你的阅读能力必然超群。剩下就是答题技巧,主动忆答题技巧方法。还是那句,语文的一切技巧,练,要适可而止,有所收获,就行了。别死命攻击它,它比较难比较烦,不然很快会失去信心的。
4、【作文最大的难度在于审题】审题需要你在高中里琢磨,可以向老师讨教一下。高中生,除非你是大神,不然不要写记叙文。
高考改卷,议论文才是王道才是主流。高分议论文要求审题准,中心突出,立意好,逻辑清晰,说理清楚,文笔较好。
5、另外一定要关注时事,多看报、新闻等, 提高思辨能力。
就比如近些年高考语文作文,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斗、互联网信息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一角。如果平时不关注这些,作文很难取得高分!
复习语文要学会从各种渠道了解世界动态、社会热点。可以通过收看人民日报、环球网等媒体时评,学习如何由表及里地展开分析和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也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文摘》、《作家文摘》、《杂文报》等报刊杂志,积累相关素材,了解文化名人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评论,以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能力和是非评判。这方面能力提高了,作文成绩提高相信也不在话下。
明晰性
制定目标时,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专题,每一节课,每一项复习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可行性
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切实可行,因材施教。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要求,防止目标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底容易掩盖矛盾,使学生产生自满骄傲心理。
集中性
制定目标时,不可贪多,要集中,一堂课要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争取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连续性
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和能力的联系性,有计划有序列地制定目标,以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链条,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针对性
制定目标时,一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种能力要求,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三要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目标要具有可量性。复习目标的制定要便于评估量化和控制,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矫正和反馈。
高三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规划是行动指南,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提高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提高秩序。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个详细、细致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计划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_课前预习,是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总体预习应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第一,对课文或下节课的内容和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我们应该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以便使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有一个大致的有机联系。
第三,找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找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学习方法应特别注意似是而非的知识。
第四,要了解课文后面的习题,标出难点,在教学时要注意听力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课堂前对思想、心理、知识的准备。
3、准备好开始类课堂学习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建立清晰的课堂学习目标。课堂学习的具体学习目标有很强的指导和激励功能,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整好心态。高三个研究方法应该对知识的强烈愿望:第二,我们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情绪;第三,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思考方向。
(3)准备好身体,以确保完整的精神进入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注意整理桌子的同时,以免影响你学习东西在书桌上是混乱的情绪。
4、全班集中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堂上。良好的教学和听力是学习各种课程的重要途径。高中三年级的课堂学习方法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注重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有:
(1)掌握教师的思想,
(2)把握关键内容,
(3)积极思维、学习与思维相结合。
(4)珍惜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注意课堂总结。总之,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做的,眼睛要做,手要做,心要做。只有在课堂上实现对教师内容最基本的消化和吸收,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5、及时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积极主动,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
(1)系统整理,
(2)独立工作,
(3)错误分析,
(4)系统总结。
6、课外学习
(1)应尽量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合理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得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体育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联系实际,动手动脑。
(4)加强教师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上述高中三年级的学习方法只是普通的语言学习和阅读方法,远远没有包括所有的学习方法。特别不包括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然而,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它,以实现自主发展。
高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零打碎敲法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
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三、读写结合法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
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才能成就事业,才能自成一家,成大家
四、强化记忆法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
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乐乐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学会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中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我认为最佳的心理状态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待模拟考的成绩的态度尤其重要:名次、分数不重要,总结、提高才是关键。无论备考形势如何,理性、平静地对待它,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真正将知识装进脑子里,并在高考中发挥出来。
发现自己有郁闷、烦躁、心慌、颓废的倾向时,一定要及时解决:可以找父母,找老师,找心理医生,找同学,或聊天,或讨论问题,或散步、打球,尽量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疏导,从而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相信自己,永不言放弃
高三一年要有“三心”:恒心、信心、决心。相信我们现在学的都是将来学习的基础,是非常有用的,设定学习目标与坚持信念,使自己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就会变得充实快乐。有了信念,心理的压力也会转变成动力。拥有一个能够让自己朝着目标不懈努力的信念是这个关键之中的关键。
我相信,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良好的心态和被充分利用好的时间做保证,再加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学府是必然的结果。
三、充分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越到后期,时间越紧迫,熬夜看书显然不是好办法,利用好零碎时间学习才是最好的办法。
早上按时起床,就能够赢得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用来背诵诗词和单词是相当充足的,间或读一读课本;下自习后,休息时,可以回忆整理复习内容,巩固复习成果,回忆一遍的效果远比看一遍好的多。
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瞬间记忆法”。发现有价值的材料、知识点、解题方法,不妨暂停一下手头的工作,用个30~40秒留心一下,稍加记忆,有空再整理归纳,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意积累,系统全面地复习
对于参考书,不用多,但每个科目都要有比较系统参考书,一般选购老师推荐的参考书。选了参考书就要认真做,把题目类型在脑海里大致力地归类,简单地做一下笔记。如果分不清楚题目类型,可以看看例题,这样带着问题“这种题目有那些类型?”去看能够理清楚复习思路,使复习事半功倍,在考试时就会胸有成竹。
做到每一天进步一点。不断积累能够增大自己对知识信息的接受速度和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容量。信息容量增大,解题能力会有很大的增强,遇到复杂的问题也能够有清晰的思路。
五、不同的科目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
数学、物理科目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专心的复习效率才高,一般用少于半小时的时间时没有太大的效果的。数学和物理要特别重视题型的归类和做题思路,做习题要弄的清清楚楚,普通题型弄清楚了题型和解题思路,适当的练习就能掌握,特殊的比较灵活的题型则要靠积累,对于自己过分难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英语、语文则要多利用比较零散的时间,几个小时连在一起背英语单词效果不会太好。多利用零碎时间来积累英语和语文知识是个很好的方法。所以在安排各科的时间,做题目的方法也是有技巧的。课本是所有考查知识的根本,像生物和化学,就要吃透课本才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课本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认认真真完成一张试卷,大题要写,但可以简略,自己看得出就好,然后对照答案,自己评分,总结自己的知识漏洞,不断补充、完善。同时要正确对待所谓的信息题,不过分依赖,但也应有足够重视,一般来说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在找信息题,有就看看,做做就可以啦。最后阶段还要回归到课本上,把书读透,读熟,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懂,但还应该保持一定量的练习,不能全都扔掉。以前做过的题也要拿出来看看,特别是那些做错了的题,最好复习一下,查缺补漏。
七、保持良好的状态,坚持到胜利
最后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身心和学习的状态。调整好一天的作息,学习。停课以后,最好每天都做最近出的模拟试卷,两天内最好每一科目都能认真的做一套模拟试题(理综算一科),保持做题的感觉。做完对答案仔细检查,改正错误,不懂的就回归课本弄明白错误的原因,还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会帮你分析错误的类型,这样收获会很大。
适当的紧张情绪也好处的,但是不用把高考看得太过于紧张,高考其实就是把自己学习的成果以书面做试卷的方式展示出来。做好了复习的一切准备,以轻松平常的心态参加高考,走进考场就会是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相信“我能!”坚持到底,胜利一定属于你!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
1、具有一种好的学习乐趣;学习高三语文,了解高三语文,问问高三语文却不低欢迎他,习惯它不低百无聊赖乐意学,喜欢学,因此这就为现在的所指的乐趣。乐趣是学习好高三语文的老师。在学习高三语本文中,将此种从自制兴致成长到自发理性“认知”做法,世界自然使本人勤奋学习好,目前成了学习好高三语文的卓越者。
2、必须要课前预习,对未来几天学习的知识形成问题,有必须的好奇感。上课的时候记得要跟从老师授课。在上学的过程中趁机安排预习中的疑问问题,刻苦协同课堂上老师的寻问,培养本人的思路与老师的同步感,扛起魄力。掌握整理研究疑问问题等,就能够良好挖掘学习潜力。
3、要掌握养成好的学习风气。具有一种好的学习风气,就能够让本人学习觉得没法比较的愉快和整整齐齐。学习高三语文应有好的风气:勤研究、勤演习、多入手、灵动思想、多分析整理。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做法里留意注意把老师解说的语文知识转换会成为本人的独特话语,并长期印象在本人的脑海中。好的学习风气含有课前自主学习、用心上学、第一时间学习、单独功课、安排疑难、系统小结。
4、学习语文一定全靠写作文,写作文是需要靠经常汇聚,持之以恒。写日记是一种进步写作本领的好解决的办法之首,简易的场景表述,一点点猛然汇聚,给本人一种固定时间,每日演习,不单单就能够全方面知识,还能汇聚作文素材,为从今往后学习好语文打下好基础。
1、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在高考的时候主要的考点就是平常背诵的古诗和阅读、作文等,其实只要认真的背诵喝长积累知识点就能掌握好语文,不是同学想的那么烦躁,高三网小编表示,在很多的同学的眼里,语文可能是一门最不值得复习的学习,因为似乎无论自己自己多么努力,成绩提高都不会很明显。因为在语文考试中,最零散、最不好掌握的就是基础知识了。这部分既包含了拼音、成语、文学常识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包括语病、连贯和仿写等需要深刻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技能。应该说,想在这些方面都不失分,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基础知识对于语文考试来说很重要。
2、琢磨语文考点
高中语文考点有很多也很杂,像古诗文言文等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是一个大难题,高三网小编表示像诗歌鉴赏题就要下一番功夫了,最起码要能把诗歌大意读懂,把握好作者情感是关键,再结合背下来的鉴赏技巧,答案基本上就达到完美了。当然这不仅要多读背诗词,还得多做题目找到感觉。还有一个占分的题目就是文言文,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确实让人很头疼,但是想要在语文考试中拿到高分,没有捷径可走,该背的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的意思还是要背,背的多了,自然写起来就顺手了,再结合上下文,也就可以了。
如何理解重要词句是高考阅读常考题。新《课标》对此的表述:“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高考要求:“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能分析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一:理解词句的语境意义
★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篇,同一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这不同的意义与情感。特级教师章熊说:“离开语境的语意理解,往往都是错误的。”
【上下文语境】
示例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之勺》张炜)
学生答案:今天以不同以前的方式接触歌德,接近伟大的灵魂。
分析:得0分。答案语言颇多,但就是没有告诉读者“另一种方式”是什么方式。结合语境,上段是写作者通过阅读歌德作品的方式;而这“另一种方式”是指作者来到了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文段意义或情感的语境】一段话往往都有一个中心或表达的主要情感,这个中心或情感对段内语句的内容与情感有约束作用。
示例2:如何理解“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3分)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王清铭《杏花春雨江南》)
学生答案:这句词意境美,诗句承载的朦胧浓郁的情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分析:得1分。文章开头道: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作者运用“杏花春雨江南”诗句流传一事,是为了支撑开头这个说法。所以读者之所以获以共鸣,源自诗句意境的优美与诗句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
答案:诗句展现江南杏花春雨的优美意境,让人感受柔情与思念情结,激发读者情感共鸣。
忠告:对句子语意或作用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去体味与把握,千万不可无视具体语境仅凭过去的或通常的理解去想当然。
命题角度二:理解词句的修辞功能
重要句子,往往是概括行的句子,语句往往含蓄。而含蓄的句子,又往往采用修辞手法,语句有谁能生动蕴藉的特点。而能否品味隽永语句,捕捉情感指向与思想内涵,是见语感能力强否的突出体现。
【注重段落情感指向】应用修辞是为了使文章更能生动地表情达意,段落中的情感态度与思想的表达是修辞使用的最终目的。
示例3:划线处为什么要“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来描摹古遥天蔽日树?(3分)
相关语段:
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有考生写:“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写出“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的情景。
分析:这仅得2分,生动形象是修辞的语言修饰功能,但表情达意的功能没有体现,从文后的情感修饰词“疲惫”“无奈”等可见父子俩神情的焦急、无奈,可见组综合是用无形的网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
【参考示例】凸显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
命题角度三:理解词句的结构作用
重要语句,往往还在结构上承担了起承转合的作用:1.文首句:①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③埋下伏笔设置悬念④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⑤总领下文;2.文中句:①前后照应②承上启下(过渡)③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①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②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③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考虑语句的位置与在文章的地位】思考两点:(1)表达什么意义(2)结构起这什么作用。
示例4:文章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目的何在?(3分)
相关语段: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有学生答:表达出作者成年后对生活的感悟。
分析:这只得1分。结尾的位置,我们还要在整体上思考:(1)是否在回扣开头或标题;(2)是否设问启思,在引导读者思考;(3)是否在升华主题或深化情感。
正确答案:还要加上:回扣(或呼应)文题;深化文章中心(或主题)(注:中心:掩门、叩门等人与人之间的不经意的点点关怀与温暖,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示例5: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析。(3分)
相关语段:
在满天满湖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给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区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学生答案: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
分析:得1分,考生仅从字面语意中感受作者思想或情感,而没有结合结构位置,体味作者的用心:(1)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的作用,让读者明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2)此为结尾反问句,启人思考,给读者留置思想的空间。
参考答案:(1)此为反问句,强烈表达了对和平团圆的期待(或渴盼)(2)此为结束语,起着篇末点题(或卒章显志)的作用。(3)此为反问句,启人思考,意味悠长。
【强化训练】
一、如何理解划线句子。
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标准。
答案示例: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或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的选择和需要。
二、如何理解画线句子
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答案: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都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3、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一、调适心态
端正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增强信心:信心决定成败
二、四个坚持
1、坚持阅读:精读————深度
泛读————广度、文言文、诗歌、报纸、杂志、文学类、实用类
2、坚持积累:基础知识积累————字、词、句
写作材料积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坚持写作:长短不限,有感而发
4、坚持做题:题海战术,熟能生巧
三、强化记忆
1、要有“记住”的紧迫感
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要及时复习,反复记忆
4、系统概括或兴趣记忆
5、读写忆用,协同记忆
6、文理交替,适时休息
四、能力培养
1、科学安排课前、堂上和课后学习的三个环节,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注重堂上听课环节、抓好课后复习练习环节
2、加强思维训练、反复咀嚼解题思路、答题必看
3、答卷注意信息准确、卷面整洁————数数落实、题题核对、答题规范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序》)
17.云销雨霁,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王勃《滕王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中 _________ 。其实生活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说有,就该抱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角分明,遇事宁折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 _________ ,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世之道当是 _________ 。
A.蹉跎 执拗 外圆内方 B.徘徊 执著 外柔内刚
C.蹉跎 执著 外圆内方 D.徘徊 执拗 外柔内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C.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3、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筑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晨,登上山顶眺望骆马湖,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①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②缓缓地轻轻地揭开
③湖面露出少女般妩媚的笑靥,敞开慈母般博大的胸怀
④笼罩在湖面的乳白色晓雾,如轻盈飘逸的绢纱
⑤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
⑥远处的霞光渐渐显出了青绿色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②①⑤
C.⑥①④⑤③② D.⑥⑤①④②③
5、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B.拥有物质再丰富,精神追求也不停步。
C.拥有资源的多少并不重要,要懂得利用。
D.生活工具的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不要僵化。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②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路不绝 属:嘱托
B.吾能得之,用以自矜 矜:夸耀
C.未尝忤于物 忤:抵触
D.未奏而卒 奏:上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② 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
③ 以明年正月丁丑
④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4分)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9、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苏 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4分)
(2)《夜泛西湖》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 _________ 。 (庄子《逍遥游》)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_________ 。 (荀子《劝学》)
(3) _________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4)蜂房水涡, ___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
(5)舞榭歌台, _________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_________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子曰:“自古皆有死, _________ 。” (《论语•颜渊》)
(8)月儿弯弯照九州, _________ 。 (杨万里《竹枝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孤独的庄稼
赵 新
①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
②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
③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他去问村委会主任。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吃,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有钱,你永远有饭吃!他说: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村主任说:你真是,这还用怀疑吗?他不服: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村主任说: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他胡乱地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
④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老汉拍手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把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成了一滩绿色的汁水。
⑤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
⑥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递上去一支香烟。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村主任说: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老汉说: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不是就我一个人吃饭!村主任说: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的那棵玉米,是你的吗?老汉放下饭碗:这还用问吗?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村主任说:姑父,你把那棵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老汉的心猛地一抖:那可不行。你到别处找去吧……村主任笑了: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儿找啊?老汉说:不行就是不行!那穗棒子我要留下作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村主任说: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老汉说: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
⑦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老汉想,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
⑧老汉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老汉是自己笑醒的。笑醒了,天亮了,那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
⑨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
⑩老汉说: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早丢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3期,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4分)
1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4、小说第⑧段写赵庄稼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4分)
15、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
聂昱冰
①关于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区别,钱穆先生有一个观点:西方戏剧力求真实、百分之百还原生活。而中国戏剧的要求则是始终和生活隔着一层,它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告诉大家,这是在演戏,不是生活。
②所以,在西方,是“戏如人生”,而在中国,是“人生如戏”。
③由此联想到,中西方小说也是存在着这样的差异。西方小说是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细节和逻辑上的真实,力求还原生活,再进一步凝练出生活中的秩序和道理。即使是所谓西方魔幻主义题材,也只是装在魔幻的壳里,反映现实生活。中国的小说,则仍旧是“和生活隔了一层”。
④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钱穆先生也有论述,他认为:在西方,宗教是人们的慈母,而文艺作品则是人们的严父。在中国,日常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伦理道德,这些礼教更像是严父,文艺作品则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这是一个很贴切而且通俗易懂的比喻。
⑤在生活中,人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期待是不同的。尤其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严父慈母,父亲永远都是要板起面孔,让孩子们望而生畏。母亲对孩子则是更多了关爱、宠溺和放纵的。
⑥回过头来,再看现在流行的,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散文、电影、电视剧,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甜甜的、浅浅的、看完后没任何意义的。即使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战争的,情节和细节也大多是荒诞不经的,经不起推敲的,只为了让观众取乐的。其实这些书和剧的内容,都是对观众平日里受束缚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放纵。
⑦把文艺作品当成母亲,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位盲目纵容着我们、宠溺着我们的母亲,而不是一位不断说教的母亲,更不是一位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所以,一旦小说和戏剧中蕴含的说教重了一些,马上就被读者和观众排斥。即使“母亲”真想要说点什么,也是要以漫不经心的态度、荒诞不羁的方式。
⑧现在有了网络,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和“母亲”平等对话的机会与权力,所以就不再仅仅满足于像婴儿期那样,只能无要求的接受母亲的宠溺:妈妈给什么,自己就得到什么。于是就开始向母亲提要求了:我不仅要宠溺,而且还想让你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宠溺我们,否则,我就不再爱你了。母亲肯定是会宠溺孩子的,但她也不想无限度的宠溺。可每一个孩子对宠溺的要求都是永无止境的。同样的,在观众和现在的流行文艺之间也是如此。就这样,“母亲”和“孩子”不得不一次次坐到谈判桌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争夺着对“宠溺尺度”的决定权。
⑨估计每一个做了妈妈的女人,都有过一个愿望,“我不仅要做慈母,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但大家都明白,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文章、剧作大概也是如此,她们仍旧在努力地进行并完成着各自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我想用我的方式去爱你,还不会失去你对我的爱。
16、请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中国的文艺作品是怎样“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的?请简要分析。(6分)
18、作者说“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请简析“难”在何处?(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老王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林木葱茏,芳草满地,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
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看到河流狂暴,河水混浊,河岸陡峭,他觉得这条河很美。
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他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他觉得这城市很美。
老王愈来愈老了,哪里也不去了,他看着旧时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语 文 附 加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 以 群 可 以 怨 使 穷 贱 易 安 幽 居 靡 闷 莫 尚 于 诗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有删改)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1、文中“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指 _________ 、 _________ 两个典故。(4分)
22、概括“凡斯种种,感荡心灵”的两种因素。(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并说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曹操火烧粮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趁机大败袁军。
B.《边城》中,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比赛,参加捉鸭子的活动,到附近山上唱山歌,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C.《女神•凤凰涅盘》中,因现实世界成了“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凤凰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为寻求新生,集香木自焚。
D.《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在葛朗台家辛苦劳作了三十多年,在第二十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件漂亮的衣服,那是她收到的唯一礼物。
E.《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的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写道:宝钗过来摸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宝钗口中的“你”指的是谁?结合全书的两个情节,分析她的性格。(6分)
(2)下面是《茶馆》中哪两个人物的台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①“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②“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在中国,向来文人地位很高,但是高的都是死后,在生前并不高到怎样。我们有句老话,叫做“词穷而后工”,好像不穷不能做文人。所以文人向来是偃蹇不遂的。偶尔生活较安适,也是一桩罪过。但我反对这文人应穷的遗说。颜渊在陋巷固然不改其乐,然而颜渊居富第也未必便成坏蛋。文人穷了,在他人看来很美,死后读其传略,缠绵凄恻,很有诗意,但若身临其境,却不甚妙,这犹如我不主张红颜薄命,与其红颜而薄命,不如厚福而不红颜。且文人穷了,每好卖弄其穷,一如其穷已极,故其文亦已工,接着来的就是一些什么浪漫派、怨天派。
我们想起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文人多半是书呆,不治生产,不通世故,尤不肯屈身事仇,卖友求荣,所以偃蹇是文人自招的。文人不大安分守己,每每是非辩得太明,泾渭分得太清。人生在世,应当马马虎虎,糊糊涂涂,才会腾达,才有福气。黛玉最大的罪过,就是她太聪明。所以红颜每多薄命,文人亦多薄命。再说,文人好相轻。一个文人出一本书,便有另一文人处心积虑来指摘。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大家争营对垒,互相臭骂,叫武人见了开心。所以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
既做文人,就要有点胆量,所言是真知灼见之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袁中郎说得好:“物之传者必以质,文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这样就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节选自林语堂《做文与做人》,有删改)
25、作者反对“文人应穷的遗说”的理由是什么?(4分)
26、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27、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5分)
一、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有句话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复习仅做题目是不够的,而是要理清思路。
高考语文试卷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作文,每个部分的考点各有侧重。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如修辞、句式等,其具体要求可以翻阅《考试手册》,明确考点对答题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阅读的考点是依托于文本呈现的,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而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逐渐养成的,所以在高三课业较重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材料的篇幅和内容可与考试文章相仿。
文言文阅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对更多,实词、虚词、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必须要在课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方能熟练的运用于文言文的答题。
诗歌鉴赏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整体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复习这部分时,要熟悉一些诗歌的基本常识和作家作品的风格流派等内容,还有一些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等,并结合具体诗歌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题时,依然要明确考什么,是词句的理解还是诗歌的整体感悟,然后有的放矢的答题。平时要多读多背多积累。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并且更注重前者,审清题目是关键。而立意和文笔都需要平时阅读和练笔的积累,并且前者还需要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对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诗歌和文言名句,列举与文章主体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宽文章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学性,仅此一例就可看出不仅要平时的积累,也要在考试中着意呈现。另外用词丰富、句式灵活多变也增加文采。
二、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三、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2、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新学期即将开始,很多同学就陷入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没什么方法可言,无非就是死记硬背。诚然,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一、做好课前预习
进入学年的第一个学期,会接触到全新的知识,学习的难度会加大,内容也会增多。很多同学在语文这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忽略了预习的环节,其实在老师授课前对语文知识进行预习能够让大家了解自己语文学科上的薄弱环节,能够让大家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够把握重难点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所以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扎扎实实做好预习工作,学生们要做好以下3点:
①找出每篇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的相关性,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
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
看:一般是把新的课文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利用工具书查找不懂的生字词;
思:指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探寻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思想、作品的现实意义;
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尝试性的做一做。
二、紧抓听课环节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始终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课堂知识消化得好,可以节省大量课余的时间。
总的要求是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的知识点。
三、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重视知识的识记和积累,所以在作业的形式上也有它的特殊性,一般作业形式会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需要同学们通过书写完成的有形的文字性的作业,另一方面是通过识记、背诵、观察、领悟、口头表达的形式完成的作业。
四、不断积累,提高能力
1、勤读课外书籍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于求教探讨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同学们学好其它学科的前提,而只有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大家真正学好语文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适合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系统学习法
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么我们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这一点对于任何学科都适用,但是如果想要将语文知识系统的学习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位同学应该要坐好准备,而且对于考试内容一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完美的知识框架。
适合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多积累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积累真的很重要,如:多看课外书籍,可以积累素材。多阅读课外古诗文可以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知识,对我们的做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同学想要进行语文的积累主要有四个途径:摘抄、背诵、记忆和训练。积累的方法有三种:单元积累法、考点积累法和易混点积累法。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途径,哪种方法来进行积累。
高三同学在积累有关语文方面的知识时,主要积累一下几点:
1)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3)词类的活用。古汉语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有其他一种语法,这是顾客语文必考知识点,要重视。
4)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也会常考考点之一。
5)积累古诗文名篇。不止是会背诵,还要记住其中的字的写法。
6)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可以当做作文素材使用,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动人。
适合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常训练
不要以为语文这一学科就不需要训练,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文这一学科的训练是有套路的,不用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开拓自己的眼界,语文这一学科我们只需要掌握住答题套路就好了,在进行语文方面的训练时主要训练以下几点:
1)语病题:这是一个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钉子户”在做题时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使用:审读法、紧缩法、类比法、类比法。
2)现代文阅读题:这是语文试卷中的重难点,想要得高分,一定要掌握住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再做这类问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锻炼文本意思、锻炼语境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写作: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训练应该是语文中最难得一部分,因为每个人的基础的都不同,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但是不论是基础好的同学亦或是基础不好的同学都应该要进行素材的积累,这样才会使作文不显的那么的空洞。
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如果能够使用逆向学习方法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所谓逆向学习法并不像常规一章一节的进行,而是有意识的打乱书中的顺序,让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和记忆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
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如果去读一本《现代汉语知识》,拿起书来先不从头读,可以从半中间插杠子,从“语法”一章读起。读“语法”也不一定从第一节读,从中间任意找一节,或者读“短语”,或者读“单句”,并有意识给自己出难题,在读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些难点和疑点,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比如“单句”中说“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就可以想到,那么词和短语是什么样的单位呢?在分析单句成分时,又会涉及到词类的问题,可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认识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等等。这样读完这部分之后,已经思考了许多问题,脑子里也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这便是第一步的收获。对于这些问号,不要急于到书中去寻求答案,而是先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机会。等到对所有的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翻开书看书中的论述,并与自己的看法相对照,找出自己认识上的漏洞和谬误之处,而有时也可以找出书中的不足。这样的学习,要比常舰的学习理解得更为深刻,记得更为牢固,收获也会更大。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曾运用逆向法进行教学。上课后,不是按般常规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开始就告诉大家这篇课文的土题思想是什么,然后要求大家考虑,这样的主题,如果让你写,应该怎样去表现,用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怎么去写,等等。待大家想好之后,找一些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让大家相互比较,之后再让学生去读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写的,是从哪些方而怎样来表现土题的,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差别。这样,虽然老师并没有领着大家进行更多的分析,但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却很深刻,留下的印象也就更为强烈了。
逆向学习法所遵循的顺序是:结论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这种学习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檄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