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内容精选7篇

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老李帮大家分享的中国梦的内容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国梦的 篇1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新媒体在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文章就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留学期间就潜移默化增强海外留学生与祖国凝聚力的问题和内容设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新媒体战略研究”成果之一,编号:L13DKS019。】

一、引言

主席提出“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后,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中国梦”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研究①,在知网数据库中,以“中国梦”为主题,仅2013年发表的文章就多达4159篇,但是,对海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学术文章却不多。由此可见,海外留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国内缺乏系统研究,新媒体在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被忽略,这非常令人遗憾,因为“中国梦”应该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梦,不能忽视漂泊海外的学子们。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就是人才争夺。为成功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效力,海外引智工作应从源头抓起,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留学期间就潜移默化增强海外留学生与祖国的凝聚力。但是,笔者系统全面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对这一日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目前国内关注的太少,造成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学理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结合新媒体使用,探讨如何复兴海外留学生的“中国梦”具有拓宽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夯实研究基础、回旋研究空间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1)构架中国与世界政治对话的桥梁:中国要建成真正的政治强国,培养自信宽容的国民成为当务之急。活跃在他国的中国留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政治大国的国民风采。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扩大影响、塑造良好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海外留学生作为民间代表和驻外使节作为官方代表一样,都是位于前台的重要表演人员,他们是否能够搭好中国与世界政治对话的桥梁,将决定最终的成败。

(2)夯实中国与世界经济对话的基础:中国要与世界接轨,保持深度经济对话,人才是竞争的基础,谁赢得熟悉国际生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谁就将赢得对话中的优势地位。在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世界先进知识、前沿技术和国际管理经验,成为东道主和母国都竭力抢夺的人才。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将形成强大吸力,召唤留学生荣归故里。

(3)打开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的通道:易中天认为选好“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环节③。海外留学生通过全方位接触西方文化,成为西方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直接得益者;作为中国人,“内心深处又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心结与寻根的文化心理需求”④。选择中西合璧、富有思想的海外留学生作为文化载体,做好海外留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是开凿了一条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的通衢。

三、突出问题

出国后,所在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与母国千差万别,沉浸在留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中,留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临着巨大变化。

微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打破了地域局限和空间阻隔,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唯有通过新媒体的使用,留学生才能填满整块与母国文化生活交融的空间。新媒体不仅以娱乐的形式渗入留学生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有助于海外留学生直接与祖国的政治环境进行扣连。

因此,本研究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打造系统、科学和有效的海外留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新媒体战略。

四、主要内容

1.加强多渠道“中国梦”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着力培养网络“舆论领袖”

依靠单一官方渠道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固然有利于政府的稳定,但自上而下的灌输,不利于启迪个体的思想。网络世界“第一次实现了‘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的人类理想”。基于新媒体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为加强多渠道、平民化的队伍建设,提供了自我成长的空间。

对于喜欢跟踪各种时事评论的海外留学生,一个国家的官媒如何宣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普通民众都怎么看。新媒体社区中的评论和其他地位相同人的评价常是他们行动的指南。我们正在离开信息时代,迈入推荐时代,作为舆论领袖的推介入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话语权,所以培养新媒体世界“舆论领袖”的“中国梦”是关键的第一步。

在信息极其丰饶的时代,留学生面临选择信息的压力,如何有的放矢引导他们选择信息是重点。巧妙地开展对舆论领袖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从可操纵的小范围样本扩大到无限大的众多群体,事半功倍。

2.巧设热门话题,凝聚网络正能量,增强海外留学生对国家强盛的关注度

生活在海外的留学生会本能地思念祖国和亲人,深切感受国家一员的利益与国家命运是如此一致。国家应设置相关部门出面与国内各大网站合作,巧设热门话题(腾讯的“今日话题”就是很好的例子),满足海外留学生获知有关祖国最新信息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引导其对国家强盛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依恋。

3.设计国内外环形对接“中国梦”宣传内容,启动“双管齐下”的运行模式

海外留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是国内爱国教育的理论延伸和实践延续,要做好国内外的对接工作。出国前,要为留学生设置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如中国历史、社会主义理论和传统文化等,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同时,这些课程最好提供英文授课、采用英文版教材。既可以提高留学生英语水平,又为他们出国后与东道主国民进行专业之外生活化交流奠定基础。

中国梦的 篇2

一、中国梦的系统构成

中国梦首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复杂的有机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一)中国梦的理论构成中国梦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即获得广泛认同并引发热烈的讨论,这说明它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子概念,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等。同时,中国梦自身也独立地包含自身的理论体系,具体可以从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理解。1.理论基础。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或者说理论来源,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外,还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粹以及以孙中山思想为代表的民族救亡、复兴思想观点。此外,还吸收了来自西方民主、法治等思想精华。2.基本内容。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外延和范围、功能和意义等等,均属于其自身理论体系的内容,需要进行理论辨析和界定。内涵与外延如前所述,功能和意义则论述众多,而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3.实践路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我党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将中国梦落实到实践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路径,这是该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撑点,同时也是我党构建新理论的动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中国梦的总的方向,但具体路径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渐行渐进、逐步发展。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探索就是一个典型的具体路径。此外,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完善制度安排与强化文化认同,在资源和条件方面扬长避短,通过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来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如何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力量,同心圆好中国梦?如何积极争取和平友善的国际环境,提高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有利的条件等等,都是在理论落实这个层面需要探讨的课题。[6]

(二)中国梦的目标构成中国梦的目标体系内容,基本上可以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7]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梦想,统领中国梦,体现了每个中华儿女之梦想的共性。当然,复兴并非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8]进一步具体化其内容,即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二是国家富强。如果说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抽象目标,则国家富强就是中国梦的现实目标。因为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受到普遍的尊重必须依赖于物质财富的充足和国力的强盛,而物质财富及综合国力则是具体可感的客观真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成就非凡,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当然,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的制约,仍然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活市场活力等措施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人民幸福。“人民性是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本质属性”,[9]因此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最具体、最直接的一个目标,它真实地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所指出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包括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以及孩子们的成长、工作和生活这八个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是中国梦的基点,也是人民幸福目标的具体内容。

(三)中国梦的主体构成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就明确指出了中国梦的主体包括了中华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然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体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因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他必然要在形形的集体中、组织中或社团中工作、生活和娱乐,藉以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中国梦的主体构成还存在第二个层次,即集体。所以,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将中国梦的外延囊括齐全。1.整体梦。整体梦也即是通常所说的民族梦、国家梦。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底蕴的中国梦首先强调了其全体性,无论说它是民族梦还是国家梦,都是从宏观层面界定梦想的主体。当然,以民族或国家这样一个抽象的实体作为主体,是基于所有中华儿女或中国人都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即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而中国梦也正是将所有个人梦想的共性概括出来、综合而成的。2.集体梦。集体梦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类型。按区域划分可以从省、市、县直至乡镇和村居构成一系列相隶属的集体;按单位组织性质可以分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种种组织。但凡由多人(至少2人及以上)组成的、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具备一定社会功能的团体或组织均可称之为集体。这些集体往往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集体利益和目标之上,因此必然有其发展目标和理想愿景,进而形成了共同的集体梦。3.个体梦。个体梦就是每一社会个体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7]但是中国梦范畴下的个体梦与美国梦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共同点。区别在于美国梦是一个单纯从个体出发描述的理想,它宣称美国充满机遇并且机会平等,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就可获得成功。而中国梦之下的个体梦是从整体乃至集体出发规划个人的理想目标,其最终目标并非单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与整体梦和集体梦保持一致,同时带有个体的独特性。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论是从个体还是整体出发,任何国家的梦想最终都要落实和回归到个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中”,都要从个体梦想起步。恰如2013年全国两会代表、台湾代表团成员孔令智所言:“每一个人的梦是不一样的,个体的梦是实的,汇聚到一起后,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梦。”[10]

二、中国梦的三大主体及其梦想的辩证关系

依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看,中国梦的三大主体即整体、集体与个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外乎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而整体梦、集体梦与个体梦作为中国梦的三大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两两互为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了中国梦这一矛盾共同体。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发展进步,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中国梦”才够坚实、才够绚丽。而对立则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存在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的矛盾,并且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不断推动中国梦的实践进程。

(一)“整体梦”是目标导向“‘中国梦’并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但它可以为我们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11]何中华教授一语中的,道出了中国梦的第一个功能,也就是其整体层面和抽象意义的导向功能。从数以亿万计的个体成员形形、丰富多彩的梦想中概括共性而成的整体梦,其实就是民族理想、国家目标的化身。从我党成立之初提出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到现阶段的小康社会,乃至未来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等等都是民族和国家的全体目标,它不仅是中国梦的具体化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的阶段性目标。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完美的社会终极目标就是在这些阶段性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的基础上最终累积而成。历史地看,过去百年,中国从受人任意宰割、国家四分五裂,到真正站立起来;从满身战争疮痍和一穷二白的前工业化国家,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失去基本社会秩序,到重建社会秩序;从一盘散沙、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等等,正是在民族复兴之梦、国家富强之梦这样一个整体梦的指引下,中国社会才发生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2012年11月29日主席提出“两个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7]这就是中国梦在21世纪新的阶段性目标,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7]因而体现了整体性和导向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才能“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使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建立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体制,形成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会生态。”

(二)“集体梦”是组织保障远大的理想目标必须分解才能转变成可以完成的任务,然而乌合之众的一拥而上也绝对造不出伟大的工程,更不要说建设一个幸福的、理想的人类社会了。因而,必须在整体与个体之间建立一个桥梁,组建无数个小组、单位、团体乃至集团、政党等才能聚拢一盘散沙式的人群,使之成组织、成系统、成体系,分工协作、齐心协力,造就宏伟工程。另外,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而言,由家族观念沉淀而成的集体主义意识始终是中国人的一种特质,更是中国人生活、工作乃至娱乐的方式。革命年代,针对军队而开展的“三湾改编”,开创性地将“支部建在连上”、确保“党指挥枪”,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建立了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这是在党的最低纲领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是革命时期“整体梦”指引下,革命集体即军队的成功实践———“集体梦”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时代,深圳特区的辉煌成绩证明了另一种“集体梦”的成功。此后,前赴后继的工业化浪潮点燃了全国各地区的“追梦”与“圆梦”之旅,进而使得13亿中国人渐次甩掉贫困、走向小康、追求幸福之梦。所以,必须在整体梦的指引下,尊重每个公民的自由结社权利,允许和鼓励他们在集体中、社团中、企事业单位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保障,获得各种合理需求的满足。

(三)“个体梦”是行动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同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动力。”[12]中国梦作为一种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愿景及远景,要落到实处并得以实现,就“应该把‘中国梦’这个理想目标化作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以便使人们真正感到可以上手、可以诉诸自己的具体行动,可以落实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真实就是力量’,‘中国梦’只有落实到当下,才能变成真正的力量。”这个“具体任务”、这个“真实力量”和这个“当下”,其实就是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体梦。所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确保个体梦想有实现的空间和可能,乃是中国梦逐步实现的动力源泉。主席曾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而且,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时,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主席的一席话勾勒出实现中国梦的逻辑起点、依靠力量与逻辑终点。起点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个体梦。在这个“追梦”的时代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一个人的奋斗热情与活力激发出来了,由此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终点仍然是人民的幸福,是个体合理需要的满足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个体梦想。在此基础上,展示出一幅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整体画卷,就是集体梦和整体梦的呈现。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所有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是国家的梦想,就是中国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逻辑思路

“中国梦”概括了整体、集体和个体三个层面的诉求,熔炼了三个层面的梦想,成为一个梦想的集合体。在民族国家层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在地区、团体层面,是组织目标的实现、团体成员福利的保障。在个体层面,是个人奋斗及幸福。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已如前所述,接下来就是实践路径、形式与方法。具体的路径、形式与方法当然无法统一拟定并做具体描述,然而逻辑思路却是清晰可辨。一言以蔽之,“中国梦就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汇流而成的,每个人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汇聚起来的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激发个体的创富热情和行动活力,在合法框架下尊重个体的需求并提供其实现个人愿景的公平机会每个社会个体的梦有实现的公平机会和竞争平台,就使得他对自己的前景有明确的预期和信心,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奋斗,可以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进而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于是会更加认同自身所处的社会,认同他所容身的国家,认同他所栖息的民族。此时,他会在个人的前景中看到地区、单位组织和民族国家的前景,会在对个人未来的信心中体现出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信念。一个人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做基础,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奋斗动力,进而产生持续的创富行动,则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盛况。坦率地说,自1949年建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整体梦、集体梦与个体梦之间矛盾对立相对突出,有时甚至难以调和。新中国前30年在集体主义的片面发挥下,个人的主体性要求被忽视,个体梦实现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为国家为集体牺牲一切的口号标语随处可见,抹杀了个体的合理正当需求,也造成了沉重的历史悲剧。改革开放以来,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保护,个体价值实现的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社会活力被释放,个人、集体和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然而,发展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市场和资本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应对,催生出个体梦、集体梦和整体梦之间的种种新矛盾。特别是当个人身份认同感正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断加深时,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带来了对个体尊严和未来期待的不断伤害。所以总理在记者会上说,政府“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当前,要实现对个体梦的尊重和保护,有以下基本思路:一是构建长效、合理的、市场化的民生保障机制,为人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提供平等的就业创业竞争机会和平台,营造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氛围;三是全力推行法治,打造公平公正的矛盾调解机制,消除个体的不安全感,为他们的创富行动和成果保驾护航。

(二)顺应社会组织发展的多元化潮流,在市场体制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的利益整合和保障功能社会个体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即种种“社交圈”。民族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总是要借助各种形式的集体才能与个体发生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整体与个体之间的桥梁———集体必须受到重视。一方面共同的民族与国家利益必须体现在集体的理想目标之中,另一方面个体独特的利益需求必须在集体中得到保障、实现和整合。目前,中国梦的实现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不同阶层群体之间利益矛盾如何平衡?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如何应对?[17]其中第一个问题就需要借助各种集体的力量予以平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出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必将日益凸显。如何应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追梦”、“圆梦”行动并对各种利益纠葛加以调节,权力无法担当且要被“关进笼子里”,只有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满足。而个体总要加入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以实现和保障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思路实现不同阶层群体利益矛盾的平衡:一是确保《宪法》赋予的公民自由结社的权利得以落实,鼓励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各种组织或团体,让这些组织和团体成为个体利益的代言人;二是理清政府单位与民间团体的身份、边界和功能,约束权力的扩张,以市场力量对民间组织和利益团体进行新陈代谢,尊重和维护社会组织及民间团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三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借助媒体、舆论的监督,以独立、公正的司法惩恶扬善,使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四是以自愿为原则,倡导“社会主义大家庭”理念,引导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消解阶层与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

中国梦的 篇3

伦理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本途径。伦理学课程中,与中国梦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五爱”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

当前在中国梦教育内容还不能大规模进教材的情况下,积极探讨如何在伦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中国梦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中国梦教育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广大伦理学一线教师可以说责无旁贷。

一、结合中国梦教育,合理地处理教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中,与中国梦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五爱”规范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处理“五爱”规范的教材内容时,在备课、设置教案和课堂教学等环节要体现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中国梦是国家梦。“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贡献力量,早日实现国家富强。

中国梦是民族梦。“爱人民”就要爱每一个骨肉同胞,坚定人民立场,服务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国人共同努力。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规范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内容。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体中国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离不开全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梦的实现更离不开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处理教材时,如备课、设置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中国梦的教育灵活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使中国梦教育和“五爱”规范内容教学两不相误、相得益彰。

二、结合中国梦教育,进行研讨式课堂教学

中国梦教育能否落到实处,不仅在于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途径。我在参考各种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和伦理学课程特点,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进行研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在伦理学课堂结合中国梦教育进行的研讨式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1.教师根据伦理学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3~5个与中国梦相关的选题给学生;

2.学生根据选题,独立查找与中国梦教育和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3.分组充分讨论,小组达成共识;

4.课堂研讨,这是关键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可以交锋,甚至激烈辩论;

5.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凸显教师主导性的环节。

教师就课堂的研讨-交锋-辩论,肯定各方合理观点,并指出不足之处,予以提高。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满堂灌和学生缺乏问题而学习的弊端,激起学生的“缄默知识”,使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更新知识结构,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三、结合中国梦教育,进行课堂主题演讲

选择与中国梦教育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比如“五爱”道德规范教育等,在研讨式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安排1-2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登台演讲。选5-7个学生代表当评委,最后综合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根据学生演讲具体实际,教师进行综合点评,指导提高。

课堂主题演讲具体操作如下:

演讲内容:请选择课本第三章第二节“五爱”道德规范内容,结合中国梦教育,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演讲,题目自拟。

演讲形式:提前报名,根据报名情况最后确定5-10人参加演讲。

演讲时间:每人5-8分钟。

奖励形式:奖励平时成绩分,有条件的可考虑适当物质奖励。

注意事项:普通话演讲;可带手抄笔记或资料,但不能完全低头念稿;评分标准在教师指导和监督下由评委自由把握,但须统一。

四、结合中国梦教育,布置课外作业,撰写小论文

通过研讨式教学,通过课堂演讲,在学生理解基础上适当布置课外作业,撰写中国梦小论文,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一步巩固提高,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加深对中国梦教育的理解。可以在全班范围进行,学生写完后交给教师检查并打分,作为平时作业依据,优秀的甚至可以指导其在刊物上推荐发表。

五、结合实际,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

中国梦教育最终要见诸学生的行为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去领悟、去提高。

中国梦是爱国梦。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祖国的山山水水,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名誉,树立祖国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维护祖国安全,保卫祖国,自觉践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行为规范。

中国梦是民族梦。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陌生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明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要把我们的爱,凝聚成全体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进的持久力量。

中国梦的 篇4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梦”成了美国媒体和各界人士展望和评判中国变化的一个新的切入点。这体现出美国对中国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国务层面或重大事件,也在向社会各个层面拓展,而这种趋势,亦折射出美国社会对大洋彼岸这个古老又年轻、与自己面貌迥然的国度的兴趣日渐浓厚,而且,支撑这份兴趣的需求日益旺盛。

新的“国民身份”

中共十召开以及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前夕,美国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于2012年10月曾在《纽约时报》上专门撰文,题目恰恰是《中国需要自己的梦》。

他在文中说,外界确定的是,将成为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外界还不清楚的是,会拥有一个怎样的“中国梦”――而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他引述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毕业生、麦肯锡公司前咨询人士的话说,中国现在渴望创造一种新的“国民身份”,既能融入传统的中式价值观,也能适应现代都市的语境,而创造一个可持续、有效平衡发展、满足环保需求的“中国梦”,是这种新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

弗里德曼强调说,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两大艰巨挑战:一是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率,二是如何解决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包括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治理污染等。而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途径,就是真正带来一个“中国梦”。

社会进步的讯号

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加州会晤期间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举行期间,美国媒体上集中出现对“中国梦”的报道和讨论。

“习奥会”前夕,《纽约时报》于当年6月2日发表了国际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评论文章。他提到,中国政府就“中国梦”给出的核心定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解读为“两个百年目标”,内涵涉及富强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四部分。文章还尽量用美国读者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了上述内容中有关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等概念。

其实,美国媒体一直对中国的腐败问题、污染问题、法治问题等颇为关注,这一特点也延续到了对“中国梦”的报道中。

6月2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该报社论版编辑弗雷德・希亚特的评论文章《的“中国梦”是否包括法治?》。文章先是问道,所提出的“中国梦”的落脚点到底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打造中产阶级社会,还是打击腐败、减小贫富差距,抑或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拓展中国影响力、提升中国话语权?随后回答,应该是三者兼顾。

也有一些美国主流媒体结合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等国际热点,将“中国梦”简单地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思潮联系起来。究其原因,恐怕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在标题和内容上吸引眼球。

尽管文化和制度等差异导致一些美国媒体不可避免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梦”,但一些对中国有更深入了解的人还是捕捉到了“中国梦”所带来的社会进步的讯号。

7月中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omN)特别系列节目《中国进行时》(On China)专门制作了一期访谈节目,片名就是《中国梦》。这档节目请来了中国资深外交官吴建民、《纽约客》杂志驻中国记者欧逸文和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主席李晶等人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欧逸文说,中国人关心的已不仅仅是自己皮夹子的薄厚,对于高质量生活的定义变得更丰富了。比如,他们会说,“我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洁的城市。”他们会说,希望自己在遇到官司时能得到公平裁决。

吴建民回应说,民主和法治本来就是中国改革的目标之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这个立场的表述非常清晰,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必须一步步来。

李晶提到,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已经有很多人先富起来并创造了巨大个人财富,中国政府希望今后能构建更平等的社会,提高最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突出精英阶层。

“中国梦”与“美国梦”

“美国梦”普遍为人接受的内涵,是对财富和成功的追求。而美国媒体和学界在讨论“中国梦”的同时,也很难不把它与“美国梦”联系起来。

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预言,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将从目前的3亿人迅速扩大至2025年的8亿人,这一群体对生活的需求将和“美国梦”的内容差不多,重点在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李成认为,“中国梦”的实践过程无疑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会不断遭遇新现实的挑战。以“美国梦”为参照,美国民主制度也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严重的国内矛盾,所以“美国梦”至今也是不断争取的过程。

中国梦的 篇5

“中国梦”由在2012年11月29日《复兴之路》的展览活动中首次提出来。自此之后,中国掀起一股“中国梦”的热潮。“中国梦”实际上是根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所高度凝练出来的理想蓝图,它是凝国家、民族、个体的共同理想于一体的科学内涵,是优秀的共产党人依据历史的规律和时代的发展所积淀出来的时代思想。

“中国梦”的三个组成部分,“国家富强”是根基。在这里,国家的富强不仅仅指代一个国家财富的多少,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国防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即所谓的“硬实力与软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与文化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一个前进的动力,“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精神的体现,也代表着一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只有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才能使国家不断繁荣昌盛。说:“‘中国梦’不仅是民族的梦,同时也是个人的梦,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

二、将“中国梦”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

(一)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得到愉悦之情和满足感,进而得到精神上的充实。“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方面要求人才的涌入,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需要,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明天付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人们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的支配,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调整坚定正确道路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选择力以及政治参与积极性,形成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从而更好地把握政治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政治意识的树立与培养,“中国梦”的深入开展,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上进、积极进取。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学生理论教育相对滞后所导致的大学生思想与学校管理机制的脱节、不一致现象。针对这种不利情况,就要求授课者根据当前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并突出理论教育的影响力。

“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内容,提升了思想理论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梦”的提出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论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个人梦想、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的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要注重个人梦想的实现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取向

(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教材中体现“中国梦”

大学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形成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我们要利用好大学这个大讲堂,为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普及时代的最新热点,引领同学们在第一时间接触时代的脉搏。思政课程大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主要内容,直到现在,“中国梦”的内容还未出现在思政教材中,作为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我们要力图采取新的形式与手段及时有效地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之中。首先,就要求授课者要吃透“中国梦”内容的主要精神,明确其内涵以及“中国梦”的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阐释。“中国梦”也是当代话题的一个引擎,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有效地理解“中国梦”的内容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进一步推动时代的发展。同时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当前的社会现状进行有效地批判,以期将中国梦“的相关理论与思想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完美的结合。

(二)增大师生沟通的频率,提升“中国梦”的教育平台

思政教育的实践体现于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的沟通与互动之中,事实证明,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较好的提升同学的注意力以及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授课老师在交流的同时涌动出新的教学要点,正所谓教学相长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一方面经历集中、理解度提升,另一方面,老师不断闪现新的知识储备吸引更多的同学拓宽思维空间,这一刻两方都已达到授课的最高水平,从而对授课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梦”正是由于其丰富的理论内涵、重大的实践意义成为高校思想教育课堂上沟通与聚焦的话题之一。在课堂上,授课老师要根据当前“中国梦”最贴近同学们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有趣的分组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在此过程中,授课老师要起着一种带头、引导的作用,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以更有效的推进活动。

(三)在校园中普及“中国梦”,积极创造学习交流“中国梦”的空间,不断践行“中国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进入课堂,还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为“中国梦”的传播提供更多实践和实现的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广工作与“中国梦”合理地结合起来,让在校大学生不仅只是听说过“中国梦”,还应进一步理解与践行“中国梦”。

授课老师可以将授课对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将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以“中国梦”宣传册的形式在校园中进行发放,提高同学们对于“中国梦”的关注度。也可以以采访的形式使“中国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同学们在说出自己心中“梦”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国梦”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实现不了的“空想”,它是能够实现并且能够推动时代和个人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想使“中国梦”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可以举行关于“中国梦”的宣讲会,通过宣讲者所谈论的话题,使听众将“中国梦”与自身结合起来,纠正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理论的不解、误解等不良现象,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于“中国梦”的认识并为践行“中国梦”提供可靠的指导方向。

中国梦的 篇6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社会责任;民族复兴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理论命题,在全民构筑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内涵建设和责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

中国梦的内涵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目标,也确立了大学生特殊时期社会责任的内容。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容探析

中国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现实,是一个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综合展现,主要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方面的内容:

所谓国家富强,就是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仍然是依靠自己的发展。当前,我国GDP总量已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也存在着人均经济总量低,生态环境严峻问题,文化创意、高新创新等产业薄弱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所谓民族振兴,就是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公民得到更多的尊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改善了国家形象,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空间受到西方国家的挤压,意识形态受到抵制和敌视。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促进民族振兴。

所谓人民幸福,就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尽管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各项事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社会不公现象频出,加之社会保障不力,人民群众实现“个体梦”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法治精神,扭正不正之风,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政治清明、幸福安康的社会。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内容

国内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先是集中于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如有学者就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自律意识、自信意识、自新意识、自强意识,是为追求正义,自觉做出自我牺牲的精神”。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刘政军、朴勇慧等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四个方面,并指出:“社会责任是指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职责、义务,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①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群体的社会责任也应该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中国梦语境下,社会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和谐美好社会的而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来说,一是要有担当,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勇于面对时代、社会带来的压力,带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二是要有梦想,并拥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实现个人的发展;三是要有能力,要在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个人责任的承担和梦想的实现积累能量;四是要有道德,要在大学生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三)实现中国梦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中国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之梦。大学生的本职就是利用各种学习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应对世界和社会的挑战。实现中国梦,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高校也必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大交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成就其自身的学习梦。

中国梦还是大学生的就业梦。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手段。在经历2013年的“最难就业季”之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问题更为敏感,国家富强梦的实现,是建立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上,这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大学生就业梦。

中国梦更是大学生的改变梦。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渴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来改变自己,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②可见,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大学生参与进来,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均等机会。因而,中国梦也是大学生的改变之梦。

二、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论关联

中国梦理论命题的提出,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实践,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梦的实现,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

(一)中国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要求

一是有责任有担当。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梦,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和奋斗。大学生应当强化责任和意识,把个人前途和发展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把个人人生出彩与国家富强联系起来,与时代共发展、与社会同进步,彰显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二是有激情有梦想。中国梦符合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顺应人民的期待和利益,依赖于大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坚定信念。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青年群体,既要时刻富于探索和创新意识,善于把握创新创造的机会与灵感,又要有坚定的梦想和信念,增强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三是有知识有技能。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为之奉献努力,尤其需要青年人才的艰苦奋斗。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通过学习来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增强自身服务社会的本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在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

四是有道德有操守。中国梦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更追求社会道德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也是一个全民道德修养不断上升的过程。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帮弱助困,勇于开创社会良好风气,用高尚的行动带动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对于中国梦的实现

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中国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学生群体有活力、接受能力强,对于新鲜事物敏感度高,创新创造意识强烈,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迅速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利用所学服务社会、发展经济。

二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大学生对于“事件”的反应,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大学生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能外化为传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行动,在全球化时代为民族文化赢得发展空间。

三是建设良好社会秩序。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接触的社会关系简单,秩序氛围浓厚,大部分人都有爱心服务和志愿服务经历,对于真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的社会活动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当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他们对于秩序和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有助于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前进方向,是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是民族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有机统一。

民族复兴既是国家的、也是个人的,是国家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个人发展以国家发展为前提和依托,历史经验表明,国家发展与个人休戚相关,只有国家富强,个人的发展才有强大的后盾和支持;另一方面,国家发展以个人发展为动力和目的,国家的发展终究要落实到个人的发展,每一个个人的发展,都是国家发展量变的积累。因此,大学生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充实和发展自身,有助于民族复兴。

三、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有朝气和活力,但缺乏阅历和经验,他们有担当意识,但辨别能力有待加强,所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对象年青、过程常态的过程。

(一)推进路径多样化

大学生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路径要多样化,要综合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覆盖教育。运用传统教育方式就是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准确引导:一是选树典型,示范引导。对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并积极履行责任的典型事件、典型案例,要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具体性和务实性。二是因人而异,个别引导。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很多人还背负着相当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针对单个人的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就要本着减压的原则个别引导,鼓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责任和努力。

运用新媒体手段教育引导大学生能起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信息时代,大学生广泛接触和使用网络新媒体,传统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使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如微博、微信、手机报、互联网等。唯有如此,大学生的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才能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为中国梦的实现储备一大批有责任、有担当的生力军。

(二)推进内容青年化

大学生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内容青年化,就是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述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内容。具体就是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在语言的运用上要能够引起大学生认同。大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对于网络热词和网络流行语认可度也比较高,对于一些合适的网络热词和流行用语,我们可以赋予其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特定内涵,用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为大学生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营造自由的环境。

二是在内容的表述上要适应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阶段,他们自身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有待加强,因此,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在内容上要与大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尽可能避免使用高度凝练、概括的内容,多选用生动具体的内容,让大学生对于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有脚踏实地的感受,这样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在展现形式上能引起大学生共鸣。在教育载体选择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情感喜好,利用便捷的移动通信终端作为主流宣传教育载体、辅之以传统的平面宣传载体,事半功倍地做好大学生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

(三)推进过程常态化

大学生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常态化,就是要把梦想教育和责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教育效果,并根据实践的需要来修正我们的教育形式。第一,强化大学生梦想和责任教育的频率。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加强梦想和社会责任教育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加深大学生的梦想和责任印象与意识。第二,要长期坚持梦想和社会责任教育。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常态化教育能有效起到一个衔接作用,保证我们复兴大业不断代、不断层。第三,坚持实践来检验教育的效果。我们应该举行各种实践活动来大学生梦想和责任教育的成效,如通过知识竞赛、大学生论坛等形式来掌握大学生梦想教育、责任教育的效果,从而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自觉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总之,中国梦语境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深刻体现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要求,我们要落实大学生中国梦和社会责任教育,凝聚青春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为淮海工学院“2013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批准号DS2013038]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政军,朴勇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社会责任研究[J].理论界,2009(09):182-183

中国梦的 篇7

[关键词]中国梦;高中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64 ― 02

中国梦明确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高中作为祖国人才培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在高中生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高中生为中国梦而奋斗,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需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在高中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29日,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p25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高中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关中国梦的教育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3〕梦想,是一个国家、民族及其人民不断前进的指示灯,梦想对于人的思想意识以及人生道路选择有着紧密联系。中国梦是根植于现实,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的梦想。对高中生进行关于中国梦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深化高中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认识,使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为其自身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从而实现茁壮成长。

(二)是我国中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梦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必修课,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教育包括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应试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中国梦教育是对历史的总结与概括,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式教育,能激发高中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积极性。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与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升华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并且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树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问题明显

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内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部分高中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

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习惯于应试教育,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实践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的局面,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教育的灵活性。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

现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现象,没有与高中生的自身发展水平相结合,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强。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案例同样存在于小学、初中、大学的政治教材中,缺少专门针对高中生心智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内容,所以高中生学习的某些内容与其面对的现实存在一些反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认为所学内容意义不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紧扣中国梦内容,加强中国梦教育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表达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国梦是一个“家国天下”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住房求医,家庭美满、事业前进、价值实现……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接班人,是美好未来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用中国梦统领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梦教育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国家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个人价值目标,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目标内容离不开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联。

四、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梦教育

高中政治课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课题,也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课题。所以,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梦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要把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育,还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升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中国梦教育

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4〕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灵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国梦教育,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比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等,将中国梦巧妙地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中国梦精神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5〕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让高中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理念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引导高中生自觉地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联系,激励高中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梦建设事业中。

(三)广泛运用网络媒体加强中国梦教育

网络媒体具有成本低、建设快、范围广、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在以高中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普及率高,是在高中生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校园中,利用好校园网、QQ、人人网、微博、校报、校内广播、海报专栏等,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鼓励高中生学习、交流中国梦的理念与精神,深化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推进中国梦教育

在高中生宣传中国梦的思想精神,应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促使高中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与国情,培养良好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从而提高高中生对中国梦精神的认知和感受,引导高中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中国梦的主动践行者。

总之,在高中生中开展有关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是要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学会树立信仰,在活动中学会坚定理想,在实践中学会担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高中教育学科结构,突出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01).

〔3〕丁萍。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91-9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