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电力物联网技术(精选6篇)。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物联网;电力;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279-01
在电力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发电厂及电网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支撑了整个社会电能的供给。同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用户对电能的需求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对电力供电安全、电力使用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电力生产安全是供电网络的源头,关乎整个电网运行、使用的安全,不容忽视。
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全面感知、智能处理等特性,能够通过信息网络全面、可靠的感知联网物体所在的状态。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可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能力[2],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 物联网技术介绍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由于物联网上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都可以实时或定时的获取联网物体的一切信息,收集海量的数据,通过信息互联网传输到处理器中。数据不断更新,也就是联网物体状态的不断更新,以此实现对联网物体状态的实时监控或定时记录。
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各种信息网络,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自动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关于物体的实时信息被准确的传递出去。由于信息数量庞大,海量数据的处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任务之一。物联网时代,建筑、公路等与电脑、宽带、数据中心紧密结合,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就像是另一个世界运转其上。
在与互联网深入结合的基础上,物联网还能够实现对联网物体的智能控制,并结合云计算、图片和视频上的人脸识别、三维可视化、 车牌识别、物体检测、人流统计、周界防范等智能技术,扩充应用领域,以适应更广大用户群体的需求。
2 电力生产安全的现状
电力能源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之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等重要支撑。
国内发电厂的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以及核电,这些电力生产模式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包括机组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通过继电保护等故障处理措施、应用安全事故防御技术的在线监控系统、采用自动诊断技术的诊断模式、故障处理分析等方式,电力生产安全已经有了较好的保障[3]。目前,电力行业正处于改革时期,全球互联网正在构建,对电力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同时也随着电力生产压力的增加,以及电力生产安全要求的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的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3 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电力生成安全的管理应用点
1)利用物联网技术快速定位故障机组
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电力生产机组物联网安全监控系统,由物联网中继、网关设备、基站、普通手机、笔记本、台式PC机、平板等终端构成传感器网络,连接各种安全监测传感器通过信息网络发 送数据到安全监控系统,再由安全监控系统处理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系统用户通过收集、平板、电脑等各种监控渠道实时监控各种安全状况,并能够实时查看细节、及时预警安全问题,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控各机组产能的实时监控
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将机组所在地点精准的传输到信息网络,还能够将机组设备所在状态相关参数传输出来,用以判断机组设备的生产状态,通过参数控制,避免电力生产设备因过热、过载等原因而导致机组设备故障频发。
3)应用物联网技术严格控制用户操作
电力生产事故中,难以避免的依然存在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问题,且此类问题一旦发生,总是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除了通过继电保护等故障处理措施保护电力生产安全,严格控制现场操作人员权限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为操作工陪标专用设备,实时记录操作地点、操作步骤,严格控制操作权限。通过专用设备,当员工靠近不同机组设备时,读卡器自动读取信息,传输到信息网络后台验证权限并提示警告。
当今社会,对基础设施的蓄力破坏和未授权访问时有发生。由于访问控制对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起到直接的作用,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是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不会被蓄意破坏的最有效的保障。
4)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环境监控
在电力生产范围内安装温湿度监控、漏水监控、有毒气体监控、易燃易爆气体监控等,并通过红外设防、视频监控等实时监控电力生产。通过这些感应设备感应当前环境并传输数据到网络,管理员可远程监控现场状态,若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提示管理员查看并采取相应措施、查找源头、排除隐患。
进入大数据时代,视频监控技术也取得了大跨步的发展。经过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网络监控等重要发展阶段,大数据为庞大数据量的视频数据分析提供了途径。由于视频数据具有高并发、容量大的特点,大数据时代,视频资源才开始被计算机有效利用起来。同样,温湿度监控、漏水监控、有毒气体监控、易燃易爆气体监控等措施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4 结论
物联网技术通过快速定位故障机组、监控各机组产能、监控人员操作、进行环境监控等方式应用与电力生产安全中,可对电力安全生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涛,吕丽民。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2):226-228.
关键词物联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
物联网是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条形码、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联系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而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物品信息或者环境信息的实时感知与及时掌控。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1-3]。
本文结合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推动RFID、条形码等物联网新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课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对RFID等技术在电网应用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物联网新技术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1.1 RFID与二维码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4],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射频标签没有内装电池。RFID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是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和应用之一。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1.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广东电网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公司,资产庞大及繁多。09年以来,公司自上而下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创先工作。总体目标通过对资产从规划设计、生产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以及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局等的纵向贯通,实现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
RFID标签、二维码等可存储一定信息,可工作于恶劣环境,并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这些特点在设备物资管理、供应链管理上具有许多先天优势。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引入这些技术,为资产建立电子身份证,形成唯一电子身份标识,可以使资产在项目初始阶段就建立设备档案及系统标识。
2.可应用领域分析
结合电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本文重点讨论在物资管理阶段、工程建设阶段、资产运营阶段、资产退役阶段的应用。
2.1物资管理阶段
在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阶段即建立设备的电子身份证,通过系统赋予物资唯一管理编码。并要求供应商在物资出厂需嵌入或者贴上写入唯一管理编码的电子标签。以该编码为索引,建立设备的电子档案,在系统中记录物资的制造信息、出厂参数等,并可以在标签中记录制造商、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完成这一步,我们就赋予电网物资电子身份证,初步建立电力物联网基础。
2.2工程建设阶段
基于电力物资的电子身份证,将电力设备、材料的出厂资料与设计单位的技术参数相关联、匹配,并为实现设计图纸、调试报告等资料的电子化移交奠定基础。
2.3生产运营阶段
条码和RFID技术的引入,为每个设备赋予了电子身份证,这只是被动的应用。通过无线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让设备能够“说话”。光、热、温度、湿度、化学传感器,可以测量出设备的状态;zigbee等通信组网技术,能够组建标签与标签的通讯自组网,我们能够在控制室查询到变电站、送电线路的实时状态,从而能减少巡检的工作量,更加优化地解决电网设备的运营、维护、管理和监控,能有效地实现危害预警和报警。
2.4 资产管理阶段
在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中,往往只关注资产的静态信息和生产运行的动态信息,而没有从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去关注信息流转和信息积累。随着某一阶段的生产任务的完成,有关资产的信息管理就会中断或脱节,造成管理信息的混乱及各部门信息辨识的困难。通过条形码、RIFD等技术,为电力设备、材料等资产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将规划设计、生产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数据流串起来,建立唯一的标识来统一各部门和各环节的信息,实现从申请采购到报废整个过程形成的闭环管理,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帐、卡、物”不一致问题。
3.电力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技术问题
RFID、条形码等技术发展到今天,在物流、超市、仓储、门禁等领域的应用已成熟,并在逐步推广应用。但在如果要大规模应用在电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1 标签的抗干扰性问题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设备产生的电场、磁场会对标签与的读写产生影响,这对标签的抗干扰性设计提出考验。另外,应用要求标签必须是贴在设备的表面,而电力设备往往是金属材质的,这对标签的抗金属性设计提出了要求。因此,RFID标签的抗干扰性能、抗金属性能,是决定是否能够应用到电力的重要因素。
3.2 RFID技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变压器、母线保护等继电保护装置是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措施,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是通过电磁波信号实现的,如果该电磁波信号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甚至误动,则直接将危害到电网安全。因此,需要对RFID技术在二次设备中的应用做进一步论证。
3.3 标签寿命问题
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标签必须贯穿资产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拆除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变压器、GIS等设备的运行年限往往要达到30年,并且运行在露天环境当中。并且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基本不允许停电更换标签的情况,因此要求标签寿命要达到30年。但是,RFID技术真正商用的时间,设计一种稳定、长寿命的标签,是决定能否应用到电力行业的重要前提。
4.结论
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因此如何利用物联网新技术提高广东电网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条形码、传感器、Zigbee等物联网新技术。然后在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背景之下,对如何运用物联网新技术提升广东电网的业务进行了探讨。最后,阐述了如果要在电力行业推广物联网技术,需要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勋,龚庆武,乔卉。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2):232-236。
[2]刘星晔,张。电力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71。
关键词 电力系统;物联网技术;通信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71-01
1 电力系统中的物联网应用技术
电力系统中主要存在两种关系,就是客户之间以及客户和电网公司之间的关系,而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就可以把这两种关系用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数据的网络连接,提高电网整体运用性。要实现智能电网一体化,电力系统的基层信息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好电网信息这个载体,帮助电力系统实现智能电网多元化发展,发掘其潜在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化网络系统是智能电网能够顺利运行的保障,这个系统主要依靠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的统一入网以及分布式管理体系。这个系统可以对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实时实地的监控和采集,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整理出最适合的输配电方式为用客户服务,这必将是更加安全更加经济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能源的利
用率。
智能电网中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这几个方面。宽带给物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使数据的采集不会受到量的限制。数据传输以多种成熟的接入式为主,可以避免传输过程中的拥堵。对获取数据的分析要通过云计算加工厂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物联网是智能电网的开发和应用的根本,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其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应用到电力输送、传输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为电力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信息搜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证和支持。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越来越普遍,物联网不仅能够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家居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也占有主要位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等系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宽带通信平台来实现。
2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的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物联网将会成为和智能电网最密切的行业。智能电网逐渐会发展成信息面最广、最深、受众最多的物联网体系。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物联网借助智能电网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智能电网通过物联网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电力节能减排工程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2.1 实现按需发电,避免电力浪费
其实物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可以看到,例如我们家里用的电表,就是一个传感器。以往的电网技术储电技术不成熟,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而物联网的应用将这个难题解决。它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的网络中枢对家庭用电的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从而确定一个家庭的用电高峰,再将信息返回到发电企业,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时段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2.2 促进分布式发电
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以后还可以给家居用电带来全新的体验。例如,普通家庭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电,自给自足,多余的电量可以进入公共电网。
2.3 输电安全有保障
电力行业运行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然而电力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电力运行不仅需要经济性,更需要安全性,安全的运行才能避免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财产损失,保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我国国家电网采用物联网技术,不断提高电力运输系统的应用技术,构建经济环保的现代化电网工程。
电网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在世博会上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传统的供电方式虽然在传输安全上有保障,但是会造成很大的电力资源浪费。所以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在供电线路上安装适当的传感器,利用这些设备来实时监测电网的供电,保证安全性。
2.4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最大的运营商,在打造高效的物联网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为了构件数字化生态系统,中国移动不断的推出了安防监控和交通物流等很多打造高效开放物联网技术的方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大方便。
2.5 有利于节约电能
在不同的办公楼里面,办公人员对屋内的温度要求不同,物联网传感器可以自己测定屋内的温度,经过数据整理得出常用温度,从而对屋内的空调等设备进行智能调节。试验证明,这项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电能。例如,人在走入屋内的时候,屋内的灯亮,外面的阳光达到一定的亮度,自动窗帘会拉上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感应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进行智能的控制,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电能的浪费。
物联网中的智能交互终端还能帮助家庭用电实现智能化,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持,智能交互终端对家电进行统一的监控,通过对用电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整理出家庭用电的高峰期,指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电能。
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时
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开始注重研发物联网技术在只能电网中的应用 ,而且目前已经在很多项目中有了实践,例如智能用电、智能家居和电力监测等方面,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的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
国家支持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所以在2009年开始就已经设立专门的从事物联网在电力系统应用环节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国网信息通讯公司的总经理经常带自己的研发队伍走访全国各地的电力研究院和研发场所,与相关的技术和研发人员进行探讨,挖掘物联网在智能电网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在走访各个研发地以后,国网信通公司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达成了共识,为了能够推动物联网和新一代的宽带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个优秀的公关团队带领具有研发优势的单位共同申报了国家的重大科技专项,组建公关团队,成立项目专题组,占据了物联网在只能电网中应用研发的先发优势
地位。这个课题小组在北京以先后召开了多次项目联络会,为物联网技术在只能电网的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攻关目标,为下一阶段的研发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国家电网自2009年起,对智能电网在配电中的应用逐步进行试点试验,这些试点包括智能家居、监控防护等。试点的建成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了智能电网的继续发展。
4 结束语
国网信通公司从电力应用的全局出发,率先进入研发领域,积极研发物联网技术,为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计划在三年之内取得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应用系统中的突破性进展,各种创新性科研成果,为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文文。基于营配一体化的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09.
[2]吴睿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J].电器工业,2010,9.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思考分析
1前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物联网通过多种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因此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会是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技术可促进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在技术上促进经济的复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应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积极思考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目标,以培养出社会实用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关于物联网及技术
2.1物联网(IOT)1)定义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IOT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而进行延伸和扩展,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系统,也就是说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其用户端可进入到一切物品与物品之间,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以通过网络对物品进行识别、跟踪和管理等。物联网既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也是互联网更加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2)特征①多种多样的数据采集端:涉及范围广,包括手机、电脑、家电、铁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②无处不在的传输网络:物联网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对物体外部各种信息的即时采集,采集完成后转化为网络可用的数据,然后传输到网络数据中心,以便进行分析、应用;③智能化的后台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一些技术如云计算等实现对大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对话。2.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多种传感器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器等,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交流,进而对物品进行识别、感知、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技术。其中,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为物联网的四大支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构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三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核心构架能力,主要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功能;网络层是物联网技术中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也是最标准的部分,主要以3G、4G通信网络为基础设施;应用层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通过与行业信息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关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
2008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油气管和供水系统等各个行业中。2010年,各大高校开始设置物联网专业,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院系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和传感信息工程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好,下面主要来分析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3.1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1)物联网专业的相关技术①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视频通信采集数据,从而自动识别目标;②网络和通信技术:包括3G、4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等,以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③传感器与传感节点技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2)物联网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五类:①材料工程:包括对新材料、新产品或设备、新工艺进行开发,对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能检测等进行分析,以及对材料的改进、加工等;②电子、电路工程: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物联网电子产品相关电路的辅助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和管理维护等;③物联网工程:主要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及行业,包括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等的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维修等;④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包括电力、电气等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技术支持等;⑤网络通信工程:包括3G、4G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有限网络通信等技术的服务等。3.2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及对毕业生的要求1)高职院校物联网的专业设置根据调查显示,物联网企业在物联网产品以及设备的生产、测试、销售以及管理等岗位的需求较多。物联网技术专业并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是由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技术,也是由多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交叉结合而成的复杂技术。因此,高职院系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首先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性质,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在进行设置时,应覆盖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等,即既要掌握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中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关键技术及支撑技术的专业技能。2)高职院校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出各行业的市场需要型、实用型人才,对于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其具备物联网行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高超的物联网相关行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产品推广、系统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时,应采取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实训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学好理论知识还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过硬,还要以理论知识为导向进行实训实践的检验,例如:每学完一项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时去实训实验室进行实践训练,如物联网设备的安装、测试以及检修;一些感知元件的辅助设计、生产工作流程等;物联网应用软件的编写、测试以及维护和管理等实践操作,电子工艺、PCB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等实训。此外,学校还应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辟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多渠道,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岗前实习。这样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从而达到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家电、手机、铁路、桥梁、激光扫描和GPS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涵盖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从而思考院校对该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最后通过科学、具体的实际措施逐步实现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太华。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路径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9).
[2]刘颖。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
[3]董宁宁,滕燕,陈永俊。探究物联网发展困境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6(9).
[4]郭广明。浅谈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输变电设备;管理应用;分析
在电网中,输变电设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元件,因此输变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网是否能够实现安全运行。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智能检测与管理就成为了做好智能电网设备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就必须要适当引入物联网技术,这样才能提高设备的检测效果,增强运行的管理质量,积极促进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一、物联网技术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的监测技术概念
(一)物联网技术
一般来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且在这一互联网中,利用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器等设备,根据协议来讲物品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经过信息之间的交换以后,来实现智能化的定位与跟踪的一种网络。因此作为全新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输变电设备状态的监测技术
对于输变电设备状态的检测来说,就是利用一些通信与传感检测技术等来对输变电设备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实现存储与转发。因此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中就包括了微气象监测、覆冰监测以及杆塔倾斜监测等众多方面。且在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中还包含了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状态监测以及电力电缆检测等。而对于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来讲,可以细化为以正常、异常以及故障状态三种。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一)针对智能电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
对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以及全寿命周期管理来说,物联网技术可以着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影响着电网中的各个环节了,同时也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二)在输变电设备状态中的运用
首先,在输电设备状态中的监测。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感知层来说,主要是通过在杆塔以及其他设备上部署相应的传感器,并采集装置来收集输电线路中的信息,同时在通过网络来讲信息输送到数据中心中。就目前来说,对于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来说,已经实现了风偏监测、图像和视频监测以及微气象监测等方面。且对于监测来讲,通过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对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获得监测的最终结果。但是输电线路中在线监测感知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供电上的问题。且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以太阳能供电方式为主,其他研究机构对高压电磁取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就要从全新的角度上出发,增强高低温储能能力,对供电工作的模式也要进行优化,增强整个系统中的供电能力。
其次,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物联网技术支撑着变电设站中的智能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就用应当要在满足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基本要求。且在物联网分层结构中,感知层主要体现在了过程层上,因此应用层要对应着站控层。
(三)输变电设备全寿命的周期管理
从长期效益上出发,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对资产进行规划与设计等,且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减小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周期成本。且对电网资产全寿命进行周期管理就是要实现安全管理等,以此来实现资产管理上的结合,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分析出电网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技术与市场特点,通过不断总结管理实践经验,来满足全新的发展需求。且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监测到电力设备中的全景状态信息,并与其属性相互关联,评估其寿命,这样也就可以为其周期成本等情况提供出最为高效的辅助。同时还可以实现有效的电气资产全寿命周期化关联,增强了设备诊断过程中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样也有助于在进行制造与安装等阶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在实际应用上,物联网技术可以收集好变电设备中的各种信息,其中就包括了环境与试验等众多方面,通过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设备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因素等进行分析,这样也就形成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设备自身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利用新型的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来对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特征进行评估,同时还要结合一定的理论数据来形成有效的评估方法,并建立出完善的档案。
(四)深化研究内容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输变电设备的状态与寿命等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因此为了更好的支撑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深化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第一,要以GPS等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加强全景状态信息以及智能监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第二,要加强对存储、计算以及信息等方面的智能监测装置的研究。第三,要加强对信息集成技术与通信规约等方面的研究。第四,要加强对智能化管理技术与检测评估技术上的研究。第五,要加强对电力专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第六,要加强对监测设备的可靠供电上的研究。第七,要先明确在实际管理应用中所存在的电磁干扰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第八,要不断开发信息可视化的展示平台。第九,要深化好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第十,要扩大对“云”技术上的研究,来提高监测与周期管理的应用效果。
三、发展背景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输变电设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必须要做好输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输变电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的水平。通过将物联网与智能电网进行融合,不仅加深了其深度,还实现了广泛的运用,因此还要不断实现有效的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增强电网自动化与信息化,提高电网服务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输变电设备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就必须要不断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融合可能性,真正实现输变电设备管理与自动化发展,增强电网的服务质量,促进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物联网架构;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71-02
如今,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国家也将发展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提到了战略决策等方面,怎样能够使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相互之间更好的结合成为了电力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电力通信网重新的整合,还需要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处理好传感器网络拓展中的物与物之间的直接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增强电网的效率,提高电网的安全度。
1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1) 物联网的概念
目前物联网已经被列为国家的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被列入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发生了改变,其覆盖的范围较之前有了更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重新定位为了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与物之间的环境以及状态信息的实施共享和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从广义的角度,目前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内的,都可以被列入物联网的范畴。
2) 智能电网的概念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智能电网是由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调度、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发电系统、智能城市用电网等。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认为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智能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优化资源的配置,保证电能的质量,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
3)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从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概念中可以发现,智能电网其实就是物联网的子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物联网运用中包含了应用的服务层以及网络层和感知层,其中的应用服务层是利用了模式识别等技术,完成了对智能电网内信息的分析和系统化的处理,从而能够完成决策的智能化,实现良好的控制与服务,增强智能电网中不同部分的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层则是将电力光纤网作为了主要的基础,通过无线宽带网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网完成了智能电网体系中的信息交换;感知层利用了RFID等技术将智能电网中的各部分的信息整合。不论是在电网中的发电部分、电能生产部分、能源监控部分、环境监控部分、输电部分、变电部分等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
2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
目前国内的电力行业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为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电力信息通信的平台还不能够完全符合电力行业长远发展的要求,所以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确定新时期信息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建设,促使智能电网的ICT平台能够朝向更加可靠、稳定、适用的方向发展。
如图1为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体现了物联网体系化进程的发展。
智能电网中的ICT平台发展的主要目标为调整高度集成的开放式通信系统并将用户、电网和电源的各个领域全覆盖,同时还需要在资源的配置和绿色节能等方面加强技术的支持,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数据的流传送达上应当包含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展现、信息的采集等各方面;在控制和管理上应当包含运行的维护、设计、技术的改造、电网的规划等方面;在业务上应当包含生产的调度、技术的管理等方面。
在智能电网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例如:系统内部的信息缺少相互间的共享;系统的自恢复能力完全是依靠实体的冗余;对于客户的服务信息比较简单和单一;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状态监控仍是依靠人工的巡检等。种种问题导致电网系统不能够完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中许多部分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不利于科技化的发展。对于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面向智能电网的互联网应用框架,实现物联网平台的搭建,从而促电网的智能进全面感知和全境时系统的建立,在智能电网的ICT平台中融合进多种技术,减少在数据的收集中问题的出现,增强智能电网通信平台的实时监控能力。
3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方案研究
1)智能电网电能生产方面的应用
面向智能电网的互联网应用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使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信息化水平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电网生产环节中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在将数据分析处理后在ICT平台上发出相应的指令,利用相同的方式,将数据逆向后传输到终端网络节点,实现对整个智能电网的监控。图2为面向智能电网生产环节的传感网系统结构示意图。
2)智能电网中用电方面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的用户中既有工商企业用户、居民用户,也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户等,在智能电网中用电方面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是能够连接用户的智能双向电表,依据用户实际用电的场合以及用途可以选择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的智能双向电表,以完成对电能质量的检测或者是对电能的计量。智能电网中利用智能双向电表设备的应用可以对普通居民用户、工商企业用户或者其他用户进行全面的负荷的管理和检测,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收集,智能电表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传感器网络、现场总线以及电力线的载波通信利用电力接入网和传输网的使电表的数据传送到用电信息收集的平台上。而物联网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的应用是能够对用户的用电电能进行监测和计量,对充电站设施、充电车辆、充电车辆的电池状态等实现有效的监控,在这其中的充电站设施包含了充电状态检测、视频检测、安防检测、充电车位检测等,利用在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等中设置的RFID系统能够对电动汽车的电池情况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感知。充电设备会将需要充电的车辆数量以及剩余的充电车位通过物联网将信息传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会就上报信息的情况协调最近的充电设施并将就近的线路图发给等待着充电的用户,能够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效率。
4 结语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能够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电网的智能性和科技性,其中的ICT平台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基础。笔者通过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的分析,充分展示出了物联网的优势,以及其对智能电网中信息传递中实现了多种组网方式的异构与融合,能够对后台中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处理,有利于推进智能电网朝向安全、高效、实用的发展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龚钢军,孙毅,蔡明明,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20).
[2] 萧展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体系建设[J].广东电力,2012(8).
[3] 张本利,刘和。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机构框架与应用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