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细致的小编惊云帮家人们分享的5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摘抄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今天下午,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四篇。文章讲述了冬妮娅与她的`好朋友丽莎的对话,这场对话使冬妮娅知道了,她的朋友——保尔·柯察金可能有生命危险。隔天的一大清早,冬妮娅由于放心不下保尔,便早早来到了保尔的家里,正巧碰见保尔的哥哥,但是,就连保尔的哥哥也不晓得保尔去哪里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到,要想自己的国家不被侵略,首先国家必须有强的的实力,而且,君顺民意,民顺军意。这样国家才能富强,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打败!
我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曾经激励了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而英勇战斗的红色经典名作。
面对保尔·柯察金,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也有理想,有的想当这样,有的`想当那样,还有的想买套房,买辆车……这些所谓的理想在那些革命前辈们“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理想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苍白,幼稚可笑!同时也感到很惭愧和汗颜!
在暑假里,我又重新读了一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充满热情和力量的书,也是一首讴歌青春和奉献的歌,更是一卷记录成长和成熟的诗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的工人家庭。他11岁就开始做工维持生活,15岁加入了共青团,去前线参加战斗。重伤退伍后,先后任铁路技师和乌克兰边境地区共表团领导并加入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中,他的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23岁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情急剧恶化,但他却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用笔作为武器,开始进行另一种战斗——写作。他第一篇作品的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在邮局被弄丢了。因为没留下底稿,所以一切只得重新开始。虽然这么长时间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勇敢与坚强,即使后来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在1936年12月,由于重病复发,他走完了他那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其实,从许多的角度来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作者的自传,书中的许多情节都与他的人生相吻合,书中的主人公保尔的身上,也有着作者的影子。
保尔也同样出生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为如此,他深知那个黑暗的年代的苦难和罪恶,主动走上了斗争的道路。在烽火无情的战场上,他送走了亲爱的战友,闯过生死的关隘,成长为一名坚定、勇敢的战士;在艰苦的国内建设时期,他更是忘记了个人的得失,实现了灵魂的涅槃;在爱情的路上,放弃过、错失过,但最终收获了;在与命运的较量中,他倒下过,绝望过,但最终选择了坚强。
保尔具有许多在那个年代最美好的品质,比如为理想而献身的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乐观豁达的高贵品质。他自强不息、酷爱学习,正直,热爱祖国、人民以及革命事业……但金无足金,人无完人,保尔也有着冲动、粗鲁、暴躁等缺点,但瑕不掩瑜,这些都无法破坏保尔的高大形象,恰恰相反,正是这些缺点,让保尔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也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凭着自己顽强的精神与意志,坚持斗争,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相比保尔,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却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半途而废,不是很不应该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保尔学习吗?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真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当过童工,饱尝过屈辱。十月革命后投身于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转到劳动战线,跳进第聂伯河打捞木材,因而患上伤寒和风湿症。后来又因劳累过度,健康日益恶化,终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斗争,在病榻上创作 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致友人信中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1934年冬,他开始写《暴风雨所诞生的》。小说以1918年末到1919年初国内战争为背景,反映乌克兰人民击败波兰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全书原计划写三卷,作者只完成第一卷便去世了。
可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亲身的见闻为素材写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整部小说的主要价值,正在于塑造了保尔这样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然而十九世纪英国的运动中,虽然早以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那主要是诗歌。至于其他的古典作家,他们对旧社会腐朽黑暗的揭露尽管非常深刻,但他们没有塑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正面人物形象。保尔的出现,无论是形象的高大或形象的纯真质朴而言,都是一个新的高峰。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帕唯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身体稍加修养便立即投入革命工作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帕唯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别的伤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悦?我来到了北院,这是上帝对我的厚爱,他要让我学会如何面对一切的不幸,他要让我用毅力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入住北院,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运的。我们身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仅仅要为我们的个人前途着想,而是心系整个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初读这本书,有的只是一般感动。然而,几年过去了,初入大学,来到一个令人失望的大学,当我又重新一页页地看着当年曾经影入眼廉的字句,感受却很深很深……我知道,我小小的挫折就如沙漠中的一颗小沙,是多么的渺小,我又有什么理由去伤心呢,我的思想有那么的狭隘,一心想追求个人的利益,要在漂亮的大学,享受美好的生活,但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其实读大学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报效祖国。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苏联时期斗争的艰苦和那个时代的美好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我却还在唉声叹气,抱怨坏境的不好,其实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出人才,坏境只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还是那句老话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断断续续读了几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天最后读完了。那个削瘦却一脸坚定,高喊着苏维埃政权口号的年轻人——保尔·柯察金。用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钢铁般的心感染了每个读者。
家境贫寒的保尔小时候工作时饱受凌辱。之后,他加入了队伍,成了红军,却在战斗中不幸受伤,但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不能上前线就在后方发奋建设祖国,但不幸的是,他又积劳成疾,组织把他送回家修养。在这期间,他忍着病痛,开始学习,最后完成了著作。
小学时我读过这个故事,但当时并没有很深明白,只是十分佩服保尔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与精神以及他对待工作的用心和热情。此刻,我看到了他的内心,那是一颗钢铁一样的心。他把对他人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然后拿出所有的精力,献给事业,献给党,献给伟大的祖国。革命的火焰把他的心烧得炽热,同时,那烈火一样的病痛也炼就了他那钢铁一般的意志。让人不禁赞叹:真是一位可敬的钢铁战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每到这时,我们就像保尔一样毫不畏惧,勇敢的去应对,去挑战。我们还要拿出保尔的工作热情来对待学习,这样必须能收获很多。
记住这个故事,记住保尔,成为钢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