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分析精选6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分析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篇1

会议认为,2005年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保持这样的好局面来之不易。

会议强调,越是形势好,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深刻地看到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的政策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始终居安思危,扎实工作。

会议指出,做好2006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强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会议强调,2006年的经济工作要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取得新的进展。尤其要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抓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贫开发、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

会议认为,两年多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会议决定近期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环境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通知》、《2010年全市优化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关于印发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按照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开展好“机关效能建设年”主题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切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局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动员

为切实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环境,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收到明显成效,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了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和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处室、局直属各位单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政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环境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局纪检监察室。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市民政局“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市民政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方案》。5月28日,召开了局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动员大会,学习了办[2010]31号和优发[2010]1号文件精神,学习了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相关制度,让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公仆意识。

二、结合实际,明确重点

在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活动中,结合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局的工作审议,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认真查摆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市优化办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分析原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群众满意、真正解决问题”的原则,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整改落实,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1、环境优化有新成效。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工作高绩效,需要我们有争先精神、创优激情和法治意识。为此我们广泛听取基层的期望和要求,认清自身不足,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自找强劲对手,自定高品位的赶超目标,开展“三比学”赶超竞赛:一比奉献意识和苦干精神,看谁更勤奋敬业肯做事;二比公仆意识和实干精神,看谁更心系百姓会做事;三比创新意识和巧干精神,看谁更灵活应变善做事,形成浓厚的思进求进奋进的氛围,以高标准定位、高质量举措确保我局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按照依法行政、阳光操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明确工作事项和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建立工作流程,实行分级负责,责任明确到人,将办事程序、标准和结果予以公开,在工作质量、态度和时效等方面做出承诺,形成人人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局面。

2、为民服务有新作为。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作理念。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一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搞好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的同时,抓住婚姻登记、殡葬殡仪、城乡低保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业务,积极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死板服务”为“变通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打造服务新品牌,全力增创服务新特色。二是在所属各支部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员干部个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民政系统整体素质的增强。三是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经常性学习教育制度,每个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做到人人深学科学理论,广学有用知识,精学专业技能,争当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突出服务成效,做足做活“下沉”文章,通过组织机关干部下访,入户上门的办法,面对面直接了解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把民政各项政策、服务措施、救助资金送到基层和群众家中,通过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保持永州社会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 篇3

关键词:环境问题 经济根源 可持续发展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增长,特别“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稳步增长,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家“十二五”环保将投入3.1万亿,超“十一五”一倍。过去五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我国的环境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仍在加剧,而且环境问题目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制约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能否尽快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两难困境,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有利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宏观政策、经济体制、制约机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对于环境经济问题的产生,人们首先考虑的是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源,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就是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人类通过从环境中取得生产所需要的资源,经过生产和消费过程,再把废弃物与能量归还给环境。因而,环境与经济是相互制约的对立的统一体。环境既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活动空间,又承担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质。如果人类能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进行适度的经济活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少于环境容量,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则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如果人类经济活动违背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走粗放型的发展之路,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超过了环境再生能力和环境容纳废物的承载力,则环境就会被严重破坏,并反过来制约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经济与环境就会陷入相互掣肘的恶性循环状态。所以,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实质是人类经济活动无限扩张的结果,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内涵和原因。

从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微观角度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是共享资源,环境问题是经营的外部因素,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不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即所谓的“市场失灵”。由于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公共特性,其外部性表现得相当明显。一方面,环境损害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转嫁给全社会而其自身并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生产经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其经营的目标,把可能由此引起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置于经营决策之外,视为外部因素,但这些外部因素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真正的成本损失,企业不会因此增加成本支出。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独享却要独自承担环境改善的全部成本。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制约和激励机制,环境保护问题就会产生“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势必造成环境保护仅是政府行为,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给的严重不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某个企业来讲,其外部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没有相应的市场机制来约束和规范,势必造成环境问题。

上面分析了经营的外部性因素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产权不明晰是其症结所在。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有效作用。价格的变动反映着资源稀缺性程度和需求的变化,从而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符合经济效率的最佳选择,使消费和生产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产权不明晰和缺乏产权主体的情况下,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即市场主体的行为对第三者造成了影响却并不因此而受损或获益。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 ,产生“市场失灵”。

所以,由于外部性影响,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环境质量在经济扩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出现“市场失灵”,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3解决环境经济问题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我们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那么,以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措施来引导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经济问题?也就是说,既然外部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那么,如何消除对环境的外部影响,使外部成本和收益内部化呢?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篇4

今天下午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类似的会要经常开,要多请一些同志登台演讲。经济形势分析会也可以改换一些形式,不仅是到台上把论文念一遍,可以选几个题目,请一些同志先讲,其他同志对他的观点是否赞成,或者有无其它新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可以把会开得更生动。

刚才听了11位同志的发言,总的有三个方面的印象。

第一,不少同志对我省当前经济比较敏感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说,对江西目前投资形势,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乃至江西崛起的关系,有的同志在发言中作了一定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对江西上半年37.7%的投资增速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否符合经济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作了一定程度的剖析。

第二,许多同志接受到一些新鲜的概念。比如,在国家实施“万商西进”战略过程中,如何把江西打造成万商西进的桥头堡。再如,把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作为我省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这实质上是利用环境承载力带来经济增长,应该说清洁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再比如,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我省支柱产业,目前我省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中究竟有几大支柱产业是建立在我省矿产资源优势上的,这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发言的同志都作了精心准备。有一些发言的质量很高,建议这些同志包括没来得及发言的4位同志将发言稿认真整理,有的可以到报纸上去登一登,有的可以在《发展》杂志上发表,也可以在《发改委信息》上刊发,最后请办公室和综合处将这次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稿汇编成册,作为大家刻苦工作、勤于思考的结晶。有的同志准备得格外充分,没有用稿子,讲了那么多数据,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可贵。今天发言同志的精神状态都不错,大家在发言中对江西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这次经济形势会也使我有更深的感触。除了发言成果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新人在成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发改委的讲台。没有任何东西比干部成长更重要的,这是发改委值得欣喜的事。今后要通过这种形式,促进我委干部的交流,促进干部思想的沟通,增进大家彼此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再谈几点个人体会,我看经济形势分析会这个形式很好。

第二,它会促使我们每一位同志去思考。对一项工作,对一件事物,对某一个同志,我们都有自己的思考。思考是人与生俱来思维层面的能力。但是思考有对和错,思考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思考有是否与变化的形势相吻合,这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否定——不断思考——不断否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人的思考都需要求得验证,验证的最好方式是学习,像今天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也是一种验证。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在脑子里有一个概念,把自己的思考与其它同志的思考相碰撞,求得自己对某一特定事物和一项工作更深刻的理解,这可以通过经济形势分析会能够达到。刚才同志们在发言中讲到“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一句名言,实际上每一位发言者都是有准备的头脑,为了就一个问题发言,他们需要检索、搜集很多资料。可能平时没时间,了解的很少,没有准备的头脑碰撞有准备的头脑,不就受益了吗?不就又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吗?

刚才有同志讲,江西是矿产资源大省,数十年来已知的矿产资源有160种,其中居全国第一的有13种,素有七朵金花、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如果再深层次分析,这些矿产资源到底为我省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到底在哪些方面造福了百姓,到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讲这话丝毫不是否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过去开发矿产资源的路子是不是最合理的路子?是不是要继续沿着过去的思路走下去?现实是资源越来越短缺,甚至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多开采一吨就少一吨,资源将越来越紧缺,我们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是有比原来更好的路子,是不是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壮大我省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结合起来考虑呢?无疑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对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些方面仍然若明若暗,并不完全心中有数。所以,省政府提出要把矿产资源整合起来,一种资源、一个产业进行论证规划,有的拿去招商引资,有的用来满足省内工业企业的资源需求,有的需要提高价格控制性开采,有的需要通过实施若干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开发。这就是省政府最近提出一定要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这篇文章。

第三,它会促使我们每一位同志去动手。当然,“动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实际上有很多同志都在动电脑,动手,动脑,动电脑都是一种“动”。机关干部有时有个最大的毛病——眼高手低。有些同志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似有雄才大略,但是动起笔来实在不敢恭维。经济形势分析会至少可以促使同志们去写,把你的思考整理出来,让脑子经常转动起来,不致于生锈。这次会议有15名同志报名,以后还要有不同层次的同志,处长也要上来讲,不能只在台下当裁判、当听众。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 篇5

李银星(1964.4-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数量经济。

摘 要:本文从研究方法、内容、特点、创新点几个方面评述了王莉所著《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认为该著作观点正确、论证严密,结构合理,具有明确的创新点,是一部特别值得重视的著作。

关键词:书评;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优化路径

2013年12月,长春工程学院王莉副教授所著的《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一书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王莉,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的一名副教授,曾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近年来一直从事经济管理与系统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物流管理、技术经济、数量经济、系统工程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创新成果。近年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并出版了2部学术专著,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该书凝聚了青年学者对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问题的体察与思考,具有鲜明独特的学术思维,基于这一事实使得该书成为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

进入21世纪后,自主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而自主创新环境则是自主创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理空间,它影响和制约着自主创新活动的质量。自主创新环境在增强技术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中心环节,探讨自主创新环境建设问题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评价和优化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尤为重要。

一、《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作者综合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进行该著作的探索研究:

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本书在对我国建筑业宏观状况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微观建筑企业对建筑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影响,能够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有效结合。

2.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研究提供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建筑实际情况,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可行性措施。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要采用德尔菲法、DEMATEL方法对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部分,通过调查问卷法采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的模型技术,并使用LISREL软件进行分析。

4.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使用文献调查法收集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采用建筑行业社会调查法,综合把握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建筑企业业自主创新创新环境的实际情况。

作者紧紧围绕“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全书共包括十部分,即绪论、自主创新环境相关理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与自主创新环境现状分析、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分析、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的熵理分析、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的和谐分析、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优化路径、结论与展望。这样的章节安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从理论到实践框架结构,相信读者在读过王莉副教授的《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后,就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该著作以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为研究主线,对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利用DEMATEL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辨识,创新性地将和谐理论应用于自主创新环境的研究中,并对其综合评价,据此我国自主创新环境优化路径。本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对于我国政府绩效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的特点及创新点

与同类书籍相比,这部著作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资料较翔实、丰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建筑企业、发放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为撰写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研究范围广。该著作涉及到到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理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自主创新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演变趋势预测、影响因素、系统分析、熵理分析、和谐分析、综合评价,最后提出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提升路径,研究范围较广,层层深入、研究内容丰富、系统。

第三,研究路径科学、完整。作者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研究路径。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资料查阅及调研、确定基础理论,其次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现状分析、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熵理分析、和谐分析、综合评价,最后提出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优化路径。研究路径清晰、科学且完整。

这部著作的创新点主要有三处:

第一,本部分应用德尔菲法和DEMATEL方法对影响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辨析,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二,把热力学的熵理论引入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的分析中,并依据熵理论提出合理措施,以指导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有序运行。

第三,以和谐理论为基础,对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系统的和谐性进行充分分析,并提出改善自主创新环境,构建和谐企业的措施。

三、《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的评价

自主创新环境建设问题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评价和优化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尤为重要。目前,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由于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不久,现有研究尚未建立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上,还未能对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还未形成完整体系。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建筑企业科学发展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共10章,20万字,观点正确、论证严密,结构合理,具有明确的创新点,在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方面达到国内前沿水平,是一部兼备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优秀的学术著作。当然,这本著作中还存在着亟需深入研究之处,例如可以在和谐分析中加上和谐度的计算,在评价过程中缺少所选评价方法的优势介绍等。不过无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这本书所秉持的立场和作者所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单位: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学栋,董蕾,陈立杰。和谐企业的特征与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容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34-38.

[2] 陈帆,孟钧。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1):14-17.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篇6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

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