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最新7篇)

以下是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最新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篇1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资本结构 优化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现状

(1)股权集中度较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设立之初,大多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全资附属的基础上,主要掌握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其他股东在银行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在已上市的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第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重为15.96%。从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重情况来看,7家上市银行的前五大股东平均持股比重为36.53%,占到了总股本的三分之一。

(2)资产质量不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改善贷款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目前各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不良贷款比率的下降,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 但也不能排除部分银行扩大贷款规模或增加长期贷款数额,即以扩大分母的方式,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3)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业虽注重拓展银行中间业务,如委托理财、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和客户理财等,加快发展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仍处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传统存、贷、汇范畴,金融创新的步伐远落后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进程。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七家已经上市。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已经初步实现了多元化,不再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而是国有股、法人股、外资股和个人股等并存。但是实际经营绩效不容乐观,单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大多在100-300亿美元左右,资本金比例约为3%-9%,平均资本增长率大多在10%-20%,资产收益率基本在0.5%-1%,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1)资本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一项制度安排,它是制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界限。因此,资本充足率指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最重要指标。理论上,没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扩张。鉴于银行风险的隐蔽性、滞后性和长期性,如果任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扩张,那么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引发金融体系不稳定,爆发金融危机。银行的发展目标、策略以及信贷规模等都要受制于资本充足率,并据此在控制银行发展速度、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风险资产上下功夫,甚至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向中间业务和衍生业务要效益,寻求提高资产收益率的增量。资本充足率是种限制,更是一种促进,它要求银行制定和实施稳健的经营战略,并贯彻在公司治理的始终。

(2)不良资产率高。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较高。2010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32%。拨备覆盖率只有136.11%。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相对较高。从整体上看。农业银行、华夏银行的拨备补充的压力还比较大;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比较充足,而其他银行拨备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问题的对策研究

(1)建立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长期性资本补足途径。从长期分析,盈利是银行资本充足的最优途径。而中间业务的优势在于,它一般不会受到资本充足率的束缚,但却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同时,中间业务的风险非常低,相对存贷款业务需占用较大的资本金资源,风险较高的特点而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种有效形式。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不高是目前限制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应将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从目前的主要依靠利差收入转为多元化的盈利结构。

(2)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风险资产的数量,是影响资本充足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转换,降低高风险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从而减少风险资产总量。降低风险资产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整现有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另一种是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率,从而总体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良资产的解决,风险资产的降低,对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我国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加强对银行监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有法可依。同时,应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建立严格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根据新资本协议对于市场纪律的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人手,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逐步推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市场化。一是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建立商业银行经营信息披露制度。二是结合国有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会计和审计制度建设,在大力加强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的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引进权威性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审计,加大外审力度,提高经营、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树立社会形象。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同样决定了商业银行能否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问题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问题研究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又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Abst)○(ract:Applying the Generalized Translog Cost Function,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anel data of 14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01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economies of scale of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but,in terms of specific economies of scale on loan,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s inferior to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economies of scope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re better than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in respect of specific output economies of scope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there are cost compensations between loan and deposit,investment and deposit; but there are light scope diseconomies between loan and investment.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economy of scale,economy of scope

中图分类号:F83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2-0064-04

一、引言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一直是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热点。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递减就是规模经济;反之,就是规模不经济。如果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则存在范围经济;反之,则存在范围不经济。对于该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样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斯顿(Benston,1972)最早提出了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认为无论银行自身规模大小如何,给定其它条件不变,只要银行规模扩大一倍,银行的平均成本将下降5―8%。本斯顿等人(1982)采用中介法实证分析了1975―1978年美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情况,发现美国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在100―250万美元之间存在着最有效规模,偏离这个规模则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卡瓦略(Cavallo,2002)等人利用1992―1997年法国等欧洲六国的商业银行数据研究发现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伯杰等(Berger等,1994)发现全能银行的效率更多地来自收入的增长而非成本的降低。克拉克(Clark,1996)对日本、以色列、欧洲国家的银行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金融服务联合生产中存在显著的范围经济。曾(Tseng,1999)利用二次成本函数对美国加州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加州银行业由整体的规模不经济过渡到了部分规模经济,在存款和贷款两项业务上并不存在范围经济。

国内的研究侧重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法比较不同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于良春等,1999)。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或非参数分析方法。徐传谌等人(2002)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研究了1994―2000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规模不经济的结论。成刚(2006)利用复合成本函数估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1998―2003年的成本函数,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着轻微的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国有银行略好于股份制银行。陈宇峰(2007)利用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993―200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规模经济系数SCE和扩增型规模经济系数AS-CE,对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分支机构数量变动影响时,所有银行均呈现显著的规模经济;增设分支机构这种粗放型扩张模式,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邹巍(2010)通过建立测度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发现2006-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3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呈现规模不经济情况。杨大强(2008)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范围不经济,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轻微的范围经济。张成、李敏(2010)运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析了我国8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程度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综上分析,不同的经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样本将会导致差异性较大的结果。本文拟采用能更好拟合现实中银行成本曲线的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选取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期较为准确地描述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状况,并对特定产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进行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选取

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GTCF)是用Box-Cox因子替换出现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CF)中的独立产出的对数值 而得到的:

(1)

对称性要求: ; ;

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中,总体规模经济(GSOE)定义为:

(2)

特定产品规模经济(PSSE)定义为:

(3)

总体范围经济(GSOE)定义为:

(4)

任意两种成本互补特定产品的范围经济(PSSOE)定义为:

(5)

本文选取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数据来进行检验,所选取的银行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析的数据是截面和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数据经价格调整至2001年,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2001-2010)。其中,各个变量的定义如下:

TC是总成本(亿元), 为未清偿贷款(亿元), 为投资(亿元), 为银行存款(亿元), 为劳动价格, 为资本价格,R为利息成本。

结合选取的指标及式(1),并按限制性条件整理,得出以下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由于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和负债水平上均居垄断地位,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成本函数有可能不同。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整个样本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全部14家银行、第二组为4家国有商业银行、第三组为剩下的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实证结果

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中的似然非线性回归方法,在Eviews3.1软件中对三组样本成本函数的系数进行估计(见表1)。

表1:三组样本银行系数估计结果

Vari-

able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Coeffi-

cient Std.

Error Coeffi-

cient Std.

Error Coeffi-

cient Std.

Error

C -3.6604 0.0486 -6.1422 0.4580 -2.2354 0.1289

6.1663 1.8285 2.4656 1.3028 14.9656 9.6195

-0.5266 9.2201 -0.8419 1.1926 1.9743 7.7506

-3.0511 1.4021 -0.3788 7.3553 15.7431 10.4204

0.1597 0.0439 0.3715 0.4274 0.1754 0.1166

-2.5969 1.0300 -2.1388 6.4194 13.8196 7.6791

-1.6480 1.2800 0.2931 3.2237 -28.8032 2.8862

-3.7468 6.3654 -1.0617 4.7975 19.7040 3.7611

-1.1867 8.1067 -0.8696 2.2951 -60.5132 1.2182

0.7822 6.7321 0.4523 4.0769 -17.5436 4.7250

1.3083 7.9054 0.7359 2.6703 33.6413 7.6123

-0.0951 0.0642 -1.5399 0.4532 -0.096 0.2092

1.1915 4.2189 0.3926 6.1292 -5.7058 6.9927

-0.1992 1.4676 -0.4695 2.3950 2.2951 2.6168

-1.0861 2.1313 -0.3398 4.0391 -1.5230 4.7788

-0.2729 1.8574 0.0404 1.8196 -0.5344 2.0394

将各组系数代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衡量公式,求得各组银行的总体规模经济、特定产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特定产出范围经济(见表2―5)。

表2:总体规模经济分析结果GOSE

第一组样本 第二组样本 第三组样本

总体规模经济GOSE 0.9347 0.9601 0.8803

表3:特定产出规模经济分析结果PSSE

第一组银行 第二组银行 第三组银行

存款的规模经济PSSE(Y3) 0.9142 0.9540 0.6046

贷款的规模经济PSSE(Y1) 0.8209 0.7915 0.8852

投资的规模经济PSSE(Y2) 0.1155 -1.3402 0.2280

表4:总体范围经济GSOE

第一组银行 第二组银行 第三组银行

总体范围经济(GSOE) 1.3491 1.8577 1.1658

表5:特定产出范围经济PSSOE

第一组银行 第二组银行 第三组银行

贷款与投资的范围经济 PSSOE(Y1Y2) 1.3552 1.0679 2.5580

贷款与存款的范围经济PSSOE(Y1Y3) -0.8192 -0.9023 -0.7963

投资与存款的范围经济PSSOE(Y2Y3) -0.5185 -0.7524 0.1092

四、分析与建议

(一)规模经济

对于总体规模经济(GOSE)与特定产出规模经济(PSSE)的衡量,当OSE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组样本总体规模经济数值0.9347

对特定产出规模经济的分析,三组银行特定产出规模经济数值均小于1,说明银行在特定的存款、贷款、投资方面均存在规模经济,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经济的数值小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较快。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经济的数值大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这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较分散相关。受分业经营的限制,两类银行投资规模经济数值都相对较低,拓展的潜力很大。

(二)范围经济的结果

对于总体范围经济的衡量,若总体范围经济GSOE>0,则存在总体范围经济,反之不存在总体范围经济。对于特定产出范围经济,本文从任意两种产品之间成本互补性方面对两者是否存在范围经济进行界定,即当PSSOE(Y1Y2)

从表4中可以看出,这三组样本银行均存在范围经济,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优势更加明显。4家国有商业银行联合生产时总成本的相对减少量要远大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生产时总成本的相对减少量,这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大、网点广有关。从时间序列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国有商业银行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表5显示的是各种产出之间的成本互补性,三组样本中贷款与投资均不存在互补关系,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贷款与存款、投资与存款存在互补关系,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特定产品的范围经济明显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建议

一是适度控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规模,促使其尽快由不明显的规模经济向规模经济转变;二是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发挥规模经济相对优势,优化银行业结构,提高银行业效率,满足多层次的资金需求;三是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下,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使更多的银行享受范围经济的优势。

参考文献:

[1]Allen N. Berger,David B. Humphrey.1994.Bank Scale Economies, Mergers, Concentration,and Efficiency: The U.S.Experience.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

nia:94-25.

[2]Benston G. of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5):255-268.

[3]Benston G,Hanweck A,Humphrey B.1982. Scale economies in banking:a restructure and reassessment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4(5):435-456.

[4]Cavallo L,Rossi S.2002.D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European banking systems? A parametric analysis 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8(1):123-146.

[5]Clark, cost,scale efficiency,and competitive viability in banking[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Vo.l3:342-365.

[6]Tseng.K.C.,1999:Bank Scale and Scope Economies in California,American Business Review,Vo.l 17:79-85.

[7]成刚。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复合成本函数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7).

[8]陈宇峰。分支机构数量、资产规模与银行规模经济――基于扩增型规模经济方法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9]吴奉刚,陈国伟。金融效率研究评述[J].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10]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改革策略透析[J].经济研究,2002,(10).

[11]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与发展[J].经济研究,1999,(8).

[12]杨大强。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研究――基于范围经济视角的分析[J].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2008,(4).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篇3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机制;和谐发展;联动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在重组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上依然保留着很多过去农村信用社的残留,有些制度与现行的商业银行制度要求不相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只有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联动机制,才能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

当前,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家对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和深化的产物,之所以会拿农村商业“开刀”并作为突破口,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和推动“三农”服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不同于其他的现代金融机构,但却是现代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本的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的衍生物,但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过重组过程之后,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村信用社了,它的制度和金融机制跟之前是不一样的。理论上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完成了制度和金融机制的转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但在实际意义上,农村商业银行依然保留了农村信用社的痕迹,严重阻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

为此,必须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促使农村商业银行环境和谐,这也是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制度的改善,可以促使农村商业银行在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上与现代金融结构合拍;对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服务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新型金融产品的种类多样化,这样一来,农村商业银行便具有了现代商业形象和气质。

二、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联动机制相关事项

江西抚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3年组建成立了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具备现代金融结构,必须要加快其在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建设步伐,使其与现代金融结构合拍,并可以尽快以具备实际意义上的现代金融机构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要加快对其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改善,逐步建立起各个系统的和谐稳定的环境。这需要动员所有可以动员的力量,创造出银行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和谐氛围,使其为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提供帮助。

1.与政府之间的和谐

江西省政府一直加大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主要是出于加快抚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因为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属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活力不足等缺陷,而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因此,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要充分把握政府提供的改革机遇,积极努力创造出与政府之间和谐的外部环境,以保障自身快速转型。

2.与客户之间的和谐

银行属于服务业,因此要想获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与客户群体的密切配合。银行与客户群体之间分别作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买卖关系,所以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在规避自身风险的基础上,以客户群体为中心,以为客户群体服务为宗旨,通过良好的服务,提高客户群体对其的满意度,这有利于建立起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客户群体之间的诚信度和依赖度,并为长期合作做好“软件”基础。

3.与“三农”之间的和谐

全党的工作都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因此,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中应该立足于“三农”问题,统筹好“三农”规划,辨证的认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基础上,以“三农”问题为工作重心,全面部署商业化经营策略。

4.与其他银行之间的和谐

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较之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着基础环节薄弱、人员综合素养不高、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市场体系的活力程度,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合法的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做好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保障工作

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江西省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合理合法的经营,所以政府支持和合规经营是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发展的保障,对此,可从政府政策支持和自身风险管理两方面着手。

政策支持方面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人民的需求,对经营产品进行不断摸索和创新,对基准利率作出适度调整,充分利用中央下达的货币政策对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政策支持功能等处着手。风险管理方面要积极响应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改变传统经营观念,使操作流程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尽量规避存在的风险。

结语:

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利用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商业化服务,稳住客户群体,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联动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莉。浅谈和谐金融内涵[J].商场现代化,2008(01)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篇4

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现状和启示

银行体制的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随着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从1984年开始,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注:参见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983年9月)。)经过多方面的考虑, 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方案确定为:一方面对现有的国有专业银行实行积极而稳妥的改革,在维持其产权和组织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专业银行的经营自,包括逐步分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变指令性为主的计划调控和直接行政干预,为指导性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和间接经济干预,不断建立和完善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认真探索产权制度的改革,直至成为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是在原有的银行体制之外,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新型商业银行。这一方面的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开放商业银行领域,打破传统上银行只准国有,不允许其他主体进入这一市场的旧机制,其表现形式就是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恢复。1987年4月中国交通银行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形式恢复。 紧接着在5月,深圳6家城市信用社发起设立了深圳发展银行。该银行在1988年4月1日挂牌上市,其股本结构中,法人股占66%,社会公众股占34%。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比较规范的方式设立的股份制银行。(注:参见中国证券市场回顾与研究课题组:《中国证券市场的回顾和研究》,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继此之后,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各地的城市合作银行等区域性和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与此同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开始出现。这些商业银行除个别以外,绝大多数发展良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国有专业银行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为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1.在传统体制下,银行业始终被当作国有经济的专属领地,在理论上认为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只能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政府)的手中,任何国有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进入这一领域都会被认为将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从而被禁止。因此,在传统体制下,银行业是垄断程度最高、最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一个生产部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银行并不被当作一个生产单位而是当作一个行政单位或政府的一个部分或分支。由此而产生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银行业的无效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表明了,银行作为一个生产领域不应由国有专业银行所垄断,银行业作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要保持适度竞争防止过度竞争,但这一原则决不能成为鼓励垄断限制竞争的依据。商业银行作为不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生产部门,必须允许任何适格主体进入这一领域参与竞争,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效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促进了银行业的整体发展,迫使国有专业银行转变机制、提高效率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2.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盘活国有金融资产的存量,完成国有金融资产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的一个主要方式是把传统国有专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部分金融资产剥离出来,作为股本组合到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去。具体的做法是,各专业银行作为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发起人发起和参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立,如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等均是通过这一方式建立的。采用这一方式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一是有利于社会稳定,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避免因为对我国商业银行体制进行全面改造而可能带来的经济动荡,绕过了许多一时难以理顺和解决的体制问题,符合我国渐进的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战略;二是有利于通过新旧体制的比较和竞争,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得传统的银行体制在正常的业务活动过程中完成体制的转换。

3.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不在于产值的增加、就业机会的扩大以及高新技术的转让等等,而在于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和推动,在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所提供的示范作用。这一点同样表现在金融领域。金融业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相对谨慎和有限,但是金融业所引进的有限外资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所发挥的示范作用却同样巨大。以中外合资方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其设立股本仅8亿港币,当年就赢利1682万港币,银行的人均生产率是国内同行的两倍,而且其业务范围还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注:参见:“特贸杯”征文组委会:《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115页。)如此之高的经济效率充分表明了体制的先进性,人们自然地把外商投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一个范本。

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中央明确将股份制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新建银行均必须以股份制方式组建,不再设立国有独资银行。但是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加之人们对规范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认识不足,在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1998年6月21日, 海南省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宣告关闭,这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府首次关闭一家银行,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 当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它的成立曾被人们寄以厚望,希望它能为海南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遗憾的是其运作不到三年就以关闭而告终。

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的兴衰最集中地反映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存在的问题,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所有原因在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政企不分,地方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是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国有专业银行要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必然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各级政府的非市场主张和干预肯定要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抵制。而且《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作了强制保护性规定: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干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强令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或担保。此外,《商业银行法》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只能在总行授权的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这些规定都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对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各级地方政府的不当要求或干涉会受到越来越坚决的抵制。随着这一进步而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建立自己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有着越来越强的偏好。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建立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是要利用这一金融工具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但在客观上这些商业银行经常成为地方官员实现自己各种目标的一个工具。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必然会受到地方政府强烈的行政干预。这也是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主要原因。海南发展银行的设立总股本为16.77亿人民币,由47家股东出资,海南省政府是主要股东之一, 出资额为3.2亿人民币,占股本总额的19.7%。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伊始, 地方政府就把它作为解决海南众多金融机构因泡沫经济的破灭而可能破产的一种手段,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实行“强弱合并”(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合并的5家信托公司,有4家是无证经营,支付困难;后来接管的28家城市信用社,大多已陷入支付危机),而不是把它看作一个自主经营的企业让其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去自主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命运,最终是弱的无法救起,强的也跟着衰败。应该说,在人人都已认识到政企不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大敌并认真加以克服的今天,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存在的政企不分的情况却十分严重。

2.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同样困扰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资主体不明确、产权关系模糊是造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责任不清、亏损严重等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产权关系均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却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投资主体,例如海南发展银行的47家股东,其成分除了地方政府之外,主要的是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主要是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所派生出来的金融机构)。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投资主体的投资结果和项目,其产权关系也必然是不明晰的。这样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弊端,如责任不清、赏罚不明、无人对风险与损失承担后果、所有者权益无法得以保障、缺乏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企业成为经营者个人非法致富的手段等等,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都存在。就在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的前几个月,中央银行还极力加以挽救,一项主要挽救措施是给海南发展银行发放了30多亿临时贷款资金。这笔资金本来是严格规定用以支付到期的储户存款,但有一大半都被挪作他用,包括用以支付违规高息揽储的本息和回扣。这样也就最终注定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3.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所有制壁垒仍阻碍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竞争,而形成竞争的一个根本条件就是必须创造平等的市场主体,允许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这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深化,已经滞后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金融组织的重构,即打破国有专业银行对银行业的一统天下,向民间开放银行业,推动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的经营和竞争。应该说股份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项有效制度选择,因为股份制从本质上要求资本社会化、产权多元化、资本组合的非人格化。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公有经济”尚存在机械、片面的理解,导致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对非国有资本的排斥,对非国有资本参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置了种种限制,从而使得股份制的实施绩效大打折扣。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组建时,均对非国有成分的法人及个人持股作严格的限制。国家体改委1992年《关于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试点的规范意见》规定:为确立公有制资产在股份制企业中的主体地位,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发起人必须是法人,私人及私营企业不得充当发起人。国务院1996年《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规定:城市合作信用社的法人股东成为合作银行的法人股东,个人股东可以根据其意愿转化为城市合作银行股东或退还其股本;在城市合作银行组建过程中,不得募集新的个人股份。上述实践及政策均表明了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仍存在严重的所有制障碍,改革的结果仅仅是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上做调整,由于地方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控制和垄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现了更加无效率的状况。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对这一判断是一个客观的验证。(注:樊纲认为,由于把一些非国有的金融机构(如城市或农村信用社)并入政府控制的合作银行中去,使得这些机构失去了原有的特点和优势-效率较高、较灵活等。参见《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4.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存在诸多不规范及与现行的法律相冲突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的最大成果之一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或者只有依法办事才可能健康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存在诸多的不规范及与运行法律相冲突的问题,最集中地表现在与现行的公司法之间的矛盾。从国际上看,公司法制度是最成熟的法律制度之一。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公司法制度对于公司这一市场主体的运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并将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使之成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中国的公司法虽然产生较晚,但它是在一方面吸收了各国成功的立法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地总结了我国经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公司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如公司设立条件、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公司运行监督机制等等,都是公司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设立和运行严格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运作的很少,几乎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违法现象。例如海南发展银行从创立开始就没有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运作,股东大会形同虚设,作为股东之一的地方政府一统天下,其他股东几乎没有任何的股东权利,公司的重大决策不是由董事会集体决定,而是政府或政府委托的代表一人说了算,至于监事会等监督机制更是一纸空文。这种无视法律的状况,使得海南发展银行直到其被关闭的前一刻,其主要负责人还敢把中央银行给予的依规定必须严格用于支付到期的储户存款的30多亿临时贷款资金挪作他用,其中很大一部分仍以各种名目借给自己的关系户,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力图进行的最后一次挽救彻底失败。可以说,不依法办事,无视法律的权威,是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最根本原因,这也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结论与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应当如何从法律上对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作进一步的规范,从而使得改革能够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是法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规范和完善金融市场准入法,确保各适格主体均享有依法进入金融市场的权利,特别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金融业的经营与竞争。应当承认,在金融市场的准入方面,我国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相对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而言已经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采纳国际通行的准则主义,允许任何符合法定条件的市场主体成为金融业的经营主体,在法律上明确了金融业不能存在所有制歧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形成一个存在多元主体、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的金融市场。但在实际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市场准入壁垒,现行政策和法规对金融业的准入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起人、参股、控股等等均有诸多的限制,而且这些限制都存在透明度不高、不够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弊端。例如单个股东(包括个人和法人)参股超过银行股本的10%就必须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据什么批准或不批准,则社会公众一无所知,而且很难取得这方面的信息,这样也就严重地限制了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投资金融业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金融市场的准入方面,有关的规定应当更明确和规范,必须像各项基本法律规定一样公之于大众,让每个人均可方便地得到各种信息,对金融业监管部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要加以严格限制,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篇5

根据产权经济理论,一种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只有与特定的产权结构相适应时才能产生效率。对国有商业银行出现的种种问题,急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的产权结构。股份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灵活有效的产权组织形式,同样也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1.1改革的必要性

(1)股份制改革有助于把国有商业银行建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把我国商业银行建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产权问题,二是政银关系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失为有效途径。因为在股份制形式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外部约束明显加强,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值;另一方面,在制度上降低政府干预的可能性。

(2)股份制改革是增补银行资本金的重要途径。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竞争舞台,其抗御风险的能力只能依靠自身资本的不断积累和积聚,而不能依靠政府。股份制改革不仅可以通过增资扩股直接吸收大量活性资本,而且能够通过引进经营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进经济效益,间接地增加资本积累。

(3)股份制改革有助于分散原本由国家承担的金融风险。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尤其是随着经济与金融关联度的不断提高,金融风险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频度都空前地提高了。在国有独资形式下,国有商业银行将潜在的金融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国家,金融风险直接上升为国家风险。实行股份制后,广大出资人共担风险,分散了原本由国家承担的金融风险,从而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必须尽快提高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商业银行尽可能地符合国际通用规则,而股份制是国际上银行资本或产权组织一般制度、是一种国际规则和惯例。因此,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使银行财会制度以及资产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国际惯例,将更加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1.2改革的可行性

(1)政策上有保障。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中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于股份制的性质,报告中指出,关键看控股权在谁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共有性,有利于扩大共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就在政策上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保障。

(2)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功运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实践经验。在我国众多的商业银行中,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都是由国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入股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终极产权理论,都属于国有控股企业,虽然采取股份制形式,但没有改变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功运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日益完善的证券市场为股份制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现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和STAQ、NET两个基金交易市场,这些都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发行和交易股票提供场所和操作依据。

2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2.1改革的目标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目标的是要实现市场型经营机制的转变。必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外部的约束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内部构造的优化,这是经营机制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完善的经营机制必须具备能够有效地调节商业银行内部有关经营的各个系统,使之保持高效运转和动态均衡。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既要充分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改革目标,又要符合《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即通过改革,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的。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这是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前提。

2.2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阶段:实现真正的企业化运营,为建立股份制创造条件。真正的商业银行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中介组织,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却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而且至今基本上不提供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贷款。银行企业化是通过改革把国有银行办成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化运营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

第二阶段:发展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了企业化之后,应该发展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和分支机构遍布全世界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集团。首先,考虑到各国商业银行产权构成变化的经验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定位在国家控股下的股权多元化。其次,进行配套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不仅需要国有商业银行的努力,还需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中央银行、各级政府、政策性银行、财税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的配合,以共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阶段:建立面向国际的综合性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集团。由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法规的限制,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集团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该对现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规范化改造和完善,并且挑选出具有较大优势和潜力的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以这些实力强大的银行为核心组建新的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增强中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阶段:在条件成熟时,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分阶段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借助上市可以迅速扩大其资本规模、能够有效强化其经营管理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另外,由于中国股市需要借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来扩大规模、稳定股市,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要求商业银行上市。但是,由于短期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容量无法满足巨量的金融资本需求,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将十分困难。就改革的稳健性原则而言,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只能分阶段进行。这样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市场来说都有一个缓冲,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为今后的全面上市作准备。

3改革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3.1改革中存在的难点

(1)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大高于国外商业银行。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高于国内中小商业银行。我国承诺,到2006年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而依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需要用10~15年时间才能消化历史包袱。如不在近期内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根本无法与国际同行竞争。

(2)资本充足率低,缺乏持续性的补充机制。判断商业银行有无控制风险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本充足率。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设立之初,国家就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本,且在制度上一直不存在自我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资本充足率较低。就目前情况看,也只有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了8%,其余银行都末达到此要求。据市场计算,国有银行每年至少需要补充资本金3400亿元人民币左右,才有可能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就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权体制及经营机制存在弊端。一是产权主体虚置,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受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管,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金融企业所有权代表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人代表,在内部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保障国有资本的安全与收益。二是存在着政企不分。三是存在着三权不分,国有商业银行行长既是所有者的法人代表,又是经营权的代表,还代表内部职工福利要求权,存在着自身利益的相互冲突,缺乏权力制衡。

3.2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存在难点的对策建议

(1)多管齐下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一是分阶段分类型注资。股改起始阶段,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均应由国家注资。中行和建行同批注资后,工行和农行可分批注资。股改进行阶段,则由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注入新的资本;同时由股改银行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自有资本,还可发行长期债券来补充二级资本。股改上市后,则可从股票市场补充资本金。二是仍由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政府通过专门注册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分别向中行和建行注入新的资本2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19亿元,若按新的方法计算,则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只有7%左右,需要继续补充资本金。工行和农行资本金的补充,主渠道还在国家。三是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注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控股比例应该有所差别,比例应在51%~75%之间。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选择应先外后内,先银行后企业,因为股权结构影响治理结构,需谨慎从事。

股份制商业银行 篇6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一)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四大国有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之外的银行,主要包括10余家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少数几家住房储蓄银行。在这些银行中,有部分业绩好的银行已经上市,还有部分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总的来看,这些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快,资产规模在近些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主要财务指标如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均好于规模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以1997年为例,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7.34%,尤其是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资本收益率平均在20%以上,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只有2.62%;1998年,这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115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16.7%,平均资产利润率1.13%。2000年。全国1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118亿元。综合来看,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长为国有银行之外最具实力的银行竞争主体之一。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国有商业银行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灵活的优势。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其较高的市场灵敏度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了大量资信低、规模小、风险大,难以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安排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面临新的形势及任务。

一是面临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中国人世后,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调整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其必然焕发出基于网点优势、结算优势、规模优势、人才优势和客户群优势之上的强劲实力。针对此种局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任务是寻求差异化策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

二是面临外资银行的压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物理网点上比不上国有商业银行,而与同样物理网点少的外资银行相比,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金融工具、金融创新、服务手段方面也处于劣势。对此,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并强化其科技的支撑力来寻求自己的突破点。

三是面临金融业务需求提升的压力。以前,客户只关注银行的服务态度、服务形式、服务品种,而现在客户关注的是银行的服务质量、效果和服务档次,这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压力。另外,客户还需要银行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这些综合服务应包括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在内的综合;与此同时,能否主动提供超前的金融服务,对银行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它需要银行对市场、对客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反应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说具备了这种反应能力,现实任务是尽力使这种能力外化、物化。

四是面临来自市场信息化、银行模式趋同化的压力。银行经营模式、产品、手段具有趋同性是人所共知的。在现代社会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信息的高速流动则更加剧了这一趋同特征。那么,创造在趋同化环境下的优势差异,已形成银行业的竞争取向。正是这一趋势引领了整个市场走向较高的层次,使各家银行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竞争。要保持活力,保持竞争优势,势必要在寻求差别化上下大力气,这种差别化的途径就是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金融产品、服务方式,甚至是金融思维的创新。尤其是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他是“本土化”银行,真正金融创新的动力及源泉在“买方市场”,只有紧跟市场的需求,才会有较多的市场亮点。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运具备的条件

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受到监管外,还受到其总行的授权、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的财务控制等条件的约束,但总体来看,其经营管理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科技水平高。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少,在发展的策略导向上,特别重视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的虚拟网点,并开发虚拟化的支付手段,而在物理网点上则实行集约化经营,强调单点的经济效益。

二是在组织架构上,有一定的自。强调业务的畅通,但不追求架构的对口,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较灵活的自,以配置有限的资源,符合市场的需要。

三是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各级分行也有相应的权限。其总行在编制上实行总量控制、费用控制,分行则有结构优化的调整权,这就极大地发挥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及再包装上,分行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即使总行研发的产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分行有再包装权和宣传、策划、推广的灵活性。这使得被营销的产品更符合地方特色与销售习惯。

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或者叫经营性缺陷。其一是受制于业务规模。譬如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上,就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其二是受制于物理网点覆盖面小的限制,这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提出了挑战;其三是受到专业高级人才匮乏的制约,金融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水平及创新的持久性受到局限,研发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

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定营运策略的原则是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运策略

一是加强市场营销。其一,紧扣区域经济特色,明确“立足地方、服务市民、坚持中小,参与大型”的市场定位,构筑以中小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延伸和完善这一品牌。其二,总分行要在完善已有金融业务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强化营销的管理,包括营销研究、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控制、营销评价、营销风险管理等,使全行营销工作走向一体化、目标化、规范化的轨道。分行尤其应在营销方面加强同总行的沟通,以利做好对大企业、大公司的营销工作。其三,完善客户经理制并坚决加以贯彻,尤其要落实好客户经理的准人、考核、晋升、淘汰系列制度,使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二是优化整合组织架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就在于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系统的运作效率高,服务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这一切除了要有一套好的机制外,科学和高效能的组织结构是其有力保障。因此,分行的组织架构应在符合总行基本架构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变化自行设计,只要保持业务链条的畅通、有效运转,并不拘泥于业务的专业对口。这一扁平化架构应考虑的因素有:市场及客户最需,成本最优,效率最高,便于本级组织的横向交流、传导。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总行的指导下,基层行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前的人力资源政策比较多地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市场份额占有,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不仅要重视这些因素,而且还要研究竞争对手人力政策的价值取向,从而确立自己的人力开发、调配政策。譬如,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各有特点,但总的有一条,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哪家银行固步自封,其结果就会在不自觉中丧失竞争的有利因素。

四是要重视结构的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要平衡存、贷款结构。存款结构中,要想办法提高储蓄存款的占比,使存款规模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之上,而不至于因政策、因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提高储蓄占比,主要是靠科技,提高虚拟网点的覆盖率,开发功能完善的银行卡,还要不断提高本行的服务综合水平。在贷款的结构中,要强调贷款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原则。

五是要加强金融创新和产品的研发推广。股份制商业银行基层行的重要职能是营销,这就要求了解本地市场,对市场反应敏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开发出新金融产品,或创出新的服务方式,或为总行提供有效的研发信息。当然,这种信息的互动应基于市场规则。

六是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建设。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宣传的重点应为银行的整体形象,银行的新产品,整个宣传要突出一个品牌战略。其二是要重视对政府的公关工作。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其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也有平衡市场主体的角色,针对这一角色,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有所作为的。

七是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总行统一的文化建设框架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行可以打造自己的地方银行文化。这种“次文化”或“亚文化”应有深刻的地域特点,其对外价值取向是追求客户的满意、认同、亲近、感动;对内价值取向是追求银行福利的最大化与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完美结合。

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义 篇7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路径依赖;制度短缺

引 言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诞生的,担负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探索银行商业化改革道路的双重使命。自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达12家,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4万亿元、4.46万亿元和3.23万亿元。但由于制度安排与企业文化塑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制度缺失、路径依赖、理念滞后等问题,本文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探讨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问题。

一、理论回顾

根据早期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人们将制度划分成正式、非正式两种。广义的制度既包括了正式制度,也包括了非正式制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式制度,也称正式约束,是指这样一些行为规范,它们以某种明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且由行为人所在的组织进行监督和用强制力保证实施。由于在动态意义上说,某一时点的正式制度都是作为制度变迁的结果而存在的。因此按照正式制度形成途径的不同,我们把正式制度分成两类:一类是适应非正式制度的要求出现,后经过制度制定者确认的正式制度,称之为“诱致性变迁型”的正式制度;另一类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称之为“强制性变迁型”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称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价值道德规范、风俗文化习惯、意识形态等。

从名义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性企业,表现在其提供的产品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其背后提供实质支撑的是信用,而非一般产品所凝结的产品质量。但从实质上看,作为经营性企业组织,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没有差异,都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本问题,以实现摩擦系数最小化、目标一致性和效益最大化。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边界的界定,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预期。因此,与一般企业一样,制度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