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蒙氏教育吗(优秀3篇)

蒙氏教学法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为科学、最为完善的一套既有理论教育又有操作教具并且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体系,那么他的优缺点都有哪些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你真的了解蒙氏教育吗(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蒙氏教育 篇1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强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了孩子们的肌肉、骨骼、四肢协调能力。如何编创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舞蹈动作,促进幼儿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幼儿舞蹈编创与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1.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舞蹈教学能够有效的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孩子们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舞蹈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塑造孩子们独特的个性,通过舞蹈动作的演绎,能够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良好情境,使孩子们在跳跃与做动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思想浸染。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优美的舞姿和动作可以养成孩子们清新的整体气质,收敛独生子女骄傲的个性。通过集体舞蹈的训练,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孩子们在良好德育浸染下,健康的成长。

2.幼儿舞蹈与编创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开展幼儿舞蹈与编创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对忽视了对孩子思维与肢体灵感的激发。甚至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的期望,一味的要求孩子们参评各种舞蹈奖项,为孩子们日后的艺术道路做铺垫[1]。但是过于追求功利性的舞蹈编创教学,很难真正的注重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弱化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情操,很难真正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目的。与此同时,幼儿舞蹈教育工作中,舞蹈教师日渐倾向于青年化,很多舞蹈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水平,但是很难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与学习的需求进行舞蹈编创与教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策略

3.1利用有趣的童话故事,提升幼儿舞蹈表现力

舞蹈教学工作本身便存在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情节生动鲜明的小故事,也是幼儿们喜闻乐见的重要形式,教师们可以积极的将故事和舞蹈编创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系,使孩子们在舞蹈学习与舞蹈动作中产生联想,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记住舞蹈动作,而且能够激发起幼儿们的表演欲望,在拓展幼儿联想能力的同时,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2]。例如教学中国民族民间歌舞《小鼠上灯台》时,教师便可以将《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这样可以使整个舞蹈动作妙趣横生。这个舞蹈中包括了小老鼠努力爬上灯台的动作、猫咪准备抓住小老鼠的情节、小老鼠着急的情形、小老鼠滚下来的情形。整个情节妙趣横生,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师的编创,能够有效的将滚、趴、跳等动作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了孩子们的肢体发展需求。通过孩子们对动作的表演,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3.2利用模仿性动作,增强幼儿舞蹈感知力

幼儿舞蹈教学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孩子们的肢体力量相对较小,肢体还未发育完全,很多舞蹈动作都不适合孩子们的学习。并且幼儿自身机体能力有限,智力记忆功能相对较差,很难记忆起连贯的舞蹈动作,甚至很难完美的针对每个动作进行表达,使得教师在开展舞蹈编创与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增强动作的趣味性。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联想能力,可以巧妙的融入一些模仿动作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积极的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小动作,如小兔子、老牛、小鸟等肢体动作。并引导孩子们随着教师的背景音乐来做这些动作,不仅符合了幼儿的客观审美需求,而且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激发孩子们的舞蹈灵感。在一张一弛之间,不仅展现了舞蹈的肢体动作,而且体现了动作的情感。

3.3利用舞蹈的背景音乐,增强幼儿舞蹈素养

正所谓“载歌载舞”,舞蹈与歌曲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合。歌曲也决定了舞蹈的风格和情感,在选择舞蹈歌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孩子们客观的舞蹈特点,将健康、活泼、有律动、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融入到幼儿舞蹈编创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强壮身体,而且通过活泼的旋律,引发幼儿的美妙联想,通过歌词的浸染,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在选择舞蹈编创歌曲应该尊重以下原则,首先,便是舞蹈风格与歌曲风格相一致。例如在选择《宠爱》这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就应该编配欢快、轻盈的舞蹈动作。其次,便是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相一致。通过音乐的起伏编排起伏不一的舞蹈动作。最后,便是音乐的处理与剪辑,可以积极的节选舞蹈中某一段,开展舞蹈编排,节省不必要的冗长情节。总而言之,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肢体发展,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优美、清新的气质,提升幼儿的审美趣味。在启蒙教育的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编创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将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积极的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工作中。充分的利用故事、模仿等内容,积极的针对舞蹈动作进行编创。高效的选择舞蹈音乐,切实的让孩子们在跑跑跳跳中,增强自身的舞蹈感知力和演绎表达能力,切实的提升幼儿的舞蹈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娜。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戏剧之家,2017(12):245-245

[2]陈潇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艺海,2017(1):97-98

蒙氏教育概念 篇2

关键词: 蒙氏教育 蒙氏实操 教学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开创的推广了百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书籍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及各类培训机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新爱婴早教中心、华夏爱婴早教中心等都引进了蒙氏教育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2010年8月以来,徐州幼师进行课程改革,增添了选修课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理论教学;并投入大量资金开辟蒙氏实训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蒙氏教具的价值及特点,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掌握指导幼儿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因在求学期间接触和系统学习过蒙氏教育相关内容,并获得了亲子教育资格证,有幸担任了蒙氏公选课教学任务,借此机会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2.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蒙氏教育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将蒙氏教育中强烈的逻辑性、灵活地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来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其二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形成一种蕴含爱与责任,拥有独特与创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适应现今亲子教育中对于蒙氏理论的应用。

(2)通过9张教学讲义的设计,平日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实训操作的课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和反思、改进的循环方式,强化蒙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称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她是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并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创设了一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她的教育理念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限定

本研究主要将蒙氏教育公选课本身和每个参加蒙氏公选课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技能,又通过这种教学反馈形式解除理论教学的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仅以幼师课堂为例,因此有区域限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简述如下:

(一)文献法

我系统地阅读过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又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蒙台梭利育儿全书》、《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等;查阅中外有关文献资料37个,梳理结果为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为主,少数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向蒙氏数学教育的幼儿园实践探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观察法

每周在两次课堂活动中进行系统的事件取样观察,完整记录学生的蒙氏教具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案例及课例分析,将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的弊端,强化教学效果。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了解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知识的情况。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适合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点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选课的特征。研究环境适用于课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讲义的设计与分析

1.蒙氏公选课的宣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每个学期未能够直接、简洁地了解下学期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快速做出选择。讲义内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蒙氏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前景、蒙氏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此讲义每学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可见所列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点,无须做大的修改。

2.蒙氏实训室管理条例,此内容适用于平日的教学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修改如下:分为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及借还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内容,并新增了借还要求,比原本的条例更规范和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3.教学讲义,即一个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讲义分为六大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发现,在讲义的设计中,因我的教学特长所限,前四部分讲义内容充实丰富,结合教具实操练习,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相对薄弱的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内容冗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思路,进行课程的动静搭配,并对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内容做了修改,让其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关,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变课堂为游戏化教学。如语言教育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蒙氏语言教具——泥偶娃娃,创编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训室实操案例分析

1.学生实操分析

除课堂的正常教学外,每周二、四还分批对学生进行蒙氏实训操作练习。因学校条件便利,设有专门的蒙氏实训室,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观察记录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应手,对数学教具的操作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为衣饰架、两只捏、三只捏、倒铃铛、拧螺丝、清扫豆子、穿线板等,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延伸设计。([]2)感官教具,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教具变化组合性较丰富,学生兴趣点浓厚。如在操作粉红塔时,既可以学小等差概念,又可以进行造型组合,学生练习时创新不断。(3)数学教具类型多样,对于幼儿学习早期数学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启蒙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学生的基础数学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

2.学生指导幼儿实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实施幼儿园教学。在平日的实训操作中,我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蒙氏教案,利用幼儿实训室操作时间,模拟教学,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可是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成人化、教学控制力度大、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恰恰与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学习相违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拟教学实践时间安排较少、教学辅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违背等。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练习是首要要求,而后尽量多提供模拟机会,这样才能实践出真知。

(三)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选择题结果与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问卷的第1题,即了解学生在选择该门课题时,是否已经听过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关蒙氏教育的知识。其中95.7%的学生听说过蒙氏教育,可见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问卷中的第2题(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获知蒙氏教育的途径,统计数据见表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了解蒙氏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幼儿园实践、书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崇、就业市场前景好;再次宣传、培训,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2)蒙氏教育学知

问卷中的第3题,旨在了解通过学习蒙氏教育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了解一点的选项35个,占52.2%,非常了解的选项32个,占47.8%。问卷中的第4题,考量学生对蒙氏教育是否是创新性的认同感,其中(是)选项67个,占95.7%,(不是)选项1个,占1.4%,(不知道)选项2个,占2.9%。由以上两个题目可知,大多数学生通过选修课还是很认同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论及实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学效果分析

问卷中的第五题,(满意)选项55个,占78.6%,(一般)选项15个,占21.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少数学生认为一般,个别访谈了解得知,课程中基本理论太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实践太少,无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数据都为以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下学期的备课提供了改进方向。

2.问答题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唯一的问答题是:“你认为蒙氏教育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旨在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时总反复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语言提示,生怕幼儿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学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胆实施,怕幼儿接受不了,低估幼儿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失去了更多操作、发现、探索和思考空间及机会,同时失去了通过交流、尝试、体验,自己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高的学习愿望,孩子们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体会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无法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蒙氏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学材料的特点,而且教具具有组合性、延伸性。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适度;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①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4)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通过教师守则对蒙氏教师进行规范,针对现代蒙氏教学,是否有“蒙氏教师初级资格证”应该是合格的蒙氏教师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结合新《纲要》中的要求,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参与者,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再次,运用蒙氏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开拓新的教育天地。

综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学相长,通过这三年的教学,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希望更符合学生兴趣、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

注释:

①李淑英。《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读,2005(3).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

[2]吴金岭。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丽,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6]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蒙氏教育概念 篇3

一 、注重实物教具,将复杂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潜心探索出一种幼儿数学教育好方法: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实物化”,为幼儿开发出一套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为幼儿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对幼儿学习数学进行有效地帮助。 如:金色粒珠是高级班教具,一个金珠表示“1”,十个粒珠串连起来表示“10”;十根珠串平铺为一块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正方形垒成立方体表示“1000”,形象表示出各数字间的关系。 如让幼儿表示数目“2352”,就可拿出2个立方体块珠,3个正方形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 在如玩耍中感知数位与数量的关系,对一个五六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了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 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也许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但等到他们小学初中时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数

蒙氏数学的教育特点是,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以10 为单位呈现。 一次给幼儿呈现一组连续数。 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让幼儿先认识“1”,再认识“2”,再认识“10”,而是将数棒1~10一次性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一组连续数。 幼儿摆弄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 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 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注重“一般到个别”,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都将具象教具作为中介。 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 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在“邮票游戏”活动中,深绿色卡片上书写的“1”表示个位;蓝色卡片上书写的“10”表示十位:红色卡片上书写的“100”表示百位,浅绿色卡片书写的“1000”表示千位。 通过教具,孩子们就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数位间的关系。 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如要计算出“2350 + 3520 = ”,幼儿在教具操作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也就不会令人惊叹了。 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基础是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 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 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从对“被具体化的抽象”的了解,而认识事物本质。 在对能迅速辨别同种属性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 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境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名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境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几乎每个教学活动都有体现。 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