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影评优秀5篇

影片是以1937年南京被攻陷一名教堂十二三岁的女学生的回忆展开的,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勾勒南京大屠杀。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金陵十三钗影评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金陵十三钗影评 篇1

耗尽心力的张艺谋、张伟平、刘恒等人,最后得到的成效却并不让人满意:40%的媒体好评率、27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昭告着这部电影巨轮在世界影坛上的沉没。

口碑之路

一路高开低走

尽管由于制作周期上的一些问题,《金陵十三钗》并没有赶上戛纳电影节或者是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电影盛会来进行自己的全球展映,甚至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金陵十三钗》带出来的,也只是20分钟的精华剪辑片段,即使是去年9月为了申奥所进行的小规模展映,也没有太多观众有机会拿到电影的入场券,直到12月份的电影首映,观众们才得以见到影片的“庐山真面目”。

影片严密的保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影片质量制造了相当大的悬念。而不少北美影评人也在上映初期给了《金陵十三钗》相当不错的评价,尽管《Slant》杂志与《纽约时报》在上映之初就给了影片相当大的恶评,但是整体的好评和不错的观众反馈还是让人对《金陵十三钗》的北美口碑充满了一些信心。

但是,随着影片的公映扩大,影片在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上却遭到了不少北美影评人的诟病,《好莱坞报道者》的托德・麦卡锡就认为《金陵十三钗》对于人性的刻画虽然动人,但缺乏深入之处;而《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则表示,尽管《金陵十三钗》在某些环节上,可以说得上是一部杰作,但是作为一个曾经拍出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史经典的导演新作,《金陵十三钗》在故事结构上所出现的问题是相对业余的,而人物转变的突然和快速更是让人觉得有些突兀……不少北美影评人在观摩完影片之后,对影片的评价更多的是“视觉上很美”。

的确,作为一个以镜头表达闻名于世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语言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金陵十三钗》中,其一向细腻的人物刻画却成为了北美影评人们最为之诟病的抨击点,很多影评人在感叹影片精致的镜头画面之余,表示了对影片人物刻画的惋惜,不少人认为如果张艺谋能够在角色性格的转变、角色形象的塑造上多下一些工夫,影片的表现效果就会好很多。毕竟,在好莱坞电影人眼中,一部外语片的评断标准,不是其主旨高低,而是镜头故事以及人物的完整性,在后两个方面,《金陵十三钗》显然没有达标。

口碑之痛

精美的镜头掩盖不了

苍白的人物塑造

张艺谋的电影美学一向备受人推崇,即使是在中国没有获得很好口碑的《英雄》,在老外眼里,也是一幅瑰丽的史诗画卷。他一向铺张华丽的镜头表现力,不仅帮助他获得了其名震海内外的国际声誉,也让他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而这一次的《金陵十三钗》,他也依然延续了自己在镜头上的表现力,只是,这一次有些用力过猛。

不少影评人对影片的镜头赞赏有加之余,还是对张艺谋提出了这样的质疑:《金陵十三钗》确实是张艺谋的电影吗?不少欧洲的影评人就表示,《金陵十三钗》在镜头表现力上依然展现出了张艺谋的独到功力,只是这一次,张艺谋似乎有些用力过猛,影片在变得太像一部好莱坞史诗电影之余,却又缺乏了张艺谋原本的独特表现,这也让影片缺少了其应有的魅力。不过总体上,各国的影评人们依然对《金陵十三钗》的镜头表示了欣赏。

但影片的人物塑造,却成为了《金陵十三钗》最为海外影评人所抨击的点。罗杰・艾伯特在自己的影评中写道:“不管是克里斯蒂安・贝尔所饰演的约翰・米勒由前期的痞子无赖到后来的英勇神父的转变,还是以玉墨为代表的女性角色前后期的转变,都显得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而不少影评人甚至还怀疑,约翰・米勒这个角色在电影中的一些举动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原本针对于克里斯蒂安・贝尔这位演员,张艺谋对严歌苓的原著小说做出了很大的修改和调整,但这样的调整,在海外影评人眼中,却成为了弱化影片剧情推动力的关键。不少人认为影片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却缺乏最深层次的鞭辟入里,让原本可以成为经典的人物刻画流于了表面。

票房之苦

奥斯卡竹篮打水一场空

海外票房沦为镜花水月

对于海外影片来讲,北美电影市场一直是一块相当难以入侵的地盘。而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可以说得上是夺取北美电影票房的最快捷径,此外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就依靠着奥斯卡奖的强力助推,取得了北美地区1.28亿美元、全球2亿美元的高额票房,而《美丽人生》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也在北美地区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金陵十三钗影评 篇2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历史 商业 改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22

宏大的背景,传奇的故事,人物的特殊性,张氏独有的铺张华丽,都使这部影片具备了一切史诗电影的元素,或许这部电影就是对“婊子有情”的一个注解。“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也有奇女子”,古往今来,这种奇女子比比皆是,如柳如是、谢玉英、陈师师、杜十娘等。

张艺谋说牢记历史是希望珍惜今天的和平,善良、救赎和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特殊的境遇和残酷的背景下,十二个女孩以她们的牺牲完成了自我救赎,绚丽灿烂。但是让人看起来流于肤浅,之于严歌苓,是一种精英、优雅的姿态和西方文明的立场来表达着她的同情;之于张艺谋,是又一次贩卖给观众的包装华丽的商业文化大餐。影片以一种名义来悼念着那些逝去的人,那些卑贱如尘土的人,但是就好像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别人的内心一样,《金陵十三钗》表现出的也是对别人的伤痛没办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影片最后的主题升华想给电影内的人物一个神圣的地位,但是由于主题先行,只是展示出来“人性是美好的,牺牲是伟大的”一个浅显的命题,对人性的挖掘不深,只有表面的传奇和故事,而缺乏心灵的触动和合理的心理支撑。

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比之小说,电影做了很大的改动,比如拿掉了玉墨和戴涛(李教官)的情感戏,而增加了玉墨和神父的戏。原小说中神父一直以正面和严肃的姿态出现,而在电影中,一个痞子殡葬师在一步步接近死亡,面对良心和责任的时候才转变成了一个神父,更富于好莱坞式的传奇色彩。

严歌苓作品中的女人都有着担当和侠义、牺牲精神,不管是《金陵十三钗》中隐忍而有主见,下贱而又不下作的玉墨,痴情单纯的豆蔻,还是《小姨多鹤》中的多鹤,都是这样的女性,有着惨烈的生活背景,但是身上没丧失女性所特有的那种优秀的品质和素质,而男性角色就大大逊色了,不管是戴涛,还是神父,出彩的地方都不多,戴涛作为一个军人,不是战死在战场上,而是稀里糊涂地丢了脑袋,而神父虽然做好了自己的本质工作,甚至最后也收留下这些无处可躲的***,但是整体看来都乏善可陈。可能这就是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站在女性视角上观察男性时,对男性心理缺乏一些客观和深入的地方。而在电影中,戴涛的死不再是窝窝囊囊的了,而是有了一种悲壮的色彩,最终死在了战场上。

《金陵十三钗》不是严歌苓最好的作品,严歌苓作为一个被西方文明所浸染的女人,看过很多南京大屠杀的展览,虽然没办法真正了解那些风尘中的女子,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和编剧,还是写出了一定的感情和深度。但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不仅没有添加一些更丰富的细节和情感能量,反而把原著中本来有的一些情感和力量也删改的所剩无几。李安对《色·戒》的把握就比较好,把张爱玲的一篇简单隐忍的短篇小说结构得血肉丰满。即使作为一个命题作文,张艺谋的“十三钗”也没有达到他应该有的高度,丧失了锐气,没有了那种可以负载沉重历史进而打动人的感情。

好莱坞式的大片,包装华丽,情节曲折,具有一切商业电影所具有的那些特质:战争、神父、***、救赎,但是缺乏一种内心的尊重、同情和真诚,更像是拿着这些元素作为噱头来攫取经济利益,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和认同。并且电影在还原人性和细节的问题上没抓住故事的精髓,所以铺垫的不是很到位,有些地方有突兀之感,所以这也是不让人信服和感动的原因之一。本片还有一个无法打动人感染人的原因是太实,缺乏诗意和美感。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弘扬人道主义的片子,但是由于缺乏灵性、锐气而丧失了本应有的深度和震撼力,而制片方扬言要收取10亿本土票房,把一个严肃沉重的题材变成牟取商业利益的工具也被许多人所诟病。

参考文献

[1]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J].名作欣赏,2006(13).

[2] 安晓燕。当张艺谋牵手严歌苓--浅谈严歌苓 《金陵十三钗》的改编[J].电影评介,2012(20).

作者简介

金陵十三钗影评 篇3

今年贺岁档大片,当属《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前者有“张艺谋+张伟平”的金字招牌;后者除了徐克,还早早打出IMAX 和3D噱头。很早,两部影片便相继锁定年底档期,上映时间只相差两天。

“飞甲”撞上“十三钗”

《龙门飞甲》如果为避免与《金陵十三钗》正面冲突而将档期定在12月20日左右,不免会出现与同属博纳出品的《大魔术师》左右互博的局面,“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于两部影片的档期,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表示十分“纠结”。《金陵十三钗》于去年9月宣布将于2011年12月16日公映,《龙门飞甲》则在今年8月高调宣称档期定为12月18日,正面“叫板”前者。

二者互不相让,除了争赶年底贺岁观影高峰外,与圣诞节加元旦小长假也密不可分。“都是质量上乘的国产佳作,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对此十分惋惜。据说,除了不少业内人士谏言,甚至两部影片的发行方和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均曾出面调停。

但如果真要调整档期,不免给人“示弱”嫌疑。“相较狭路相逢,以致最后两败俱伤,调整档期带给公司‘面子’上的损失其实算不了什么。去年,《赵氏孤儿》就主动退出与《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三强争霸的战局,这对三方都有好处。”吴鹤沪对“面子说”不以为然。

既然早已了解对手的档期,《龙门飞甲》为何还要迎头直上?“贺岁档是黄金档期,大片相争是必然现象,而且现在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两部影片。”《龙门飞甲》出品方博纳影业发行公司副总孙晨如是向记者解释。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对此表示赞同:“12月下半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档期,圣诞节一向又是票房产出量最高的一天,所有大片都不想错过,两部片子放在一起能互相带动,共同提升人气。”

有知情人士透露,《龙门飞甲》的制作周期较长,最早只能于12月中旬上映,如果为避免与《金陵十三钗》正面冲突而将档期定在12月20日左右,又不免会出现与同属博纳出品的《大魔术师》左右互博的局面,后者也瞄准了圣诞加元旦的黄金档期,“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有业内人士揣测,有此前《十月围城》大战《三枪拍案惊奇》的经历,作为竞争对手,博纳影业与新画面有意“再较劲一番”。

如是,二虎相争已很难避免。“也许最终的结果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样糟糕。去年的《大笑江湖》与《赵氏孤儿》一前一后,票房都不算差。后面的《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更是实现了双赢。《龙门飞甲》主打3D和IMAX版本,而这并不是《金陵十三衩》的杀手锏。”知名影评人魏君子表示。博纳影业今年暑期档推出的《窃听风云2》,也曾由于被进口3D大片《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围攻而被业内担忧。但结果证明,主打3D版本的《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并没有对其造成太大冲击,影片最终成功突围。当然,《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的竞争实力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不可同日而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金陵十三钗》果真如去年的《让子弹飞》一样来势凶猛,料想《龙门飞甲》也不会迎难直上。”

张伟平单练“饥饿营销”

“飞甲”主推3D及“徐李配”

“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得太饱。”

“当我不炒作的时候也许就是最大的炒作。当我不说话的时候,也许就把所有话都说了。”张伟平如是描述《金陵十三钗》的营销策略。

张伟平可谓电影营销行家:2002年,《英雄》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商业营销模式;2003年《十面埋伏》第一次用演唱会运作首映式;2005年《千里走单骑》首映式独创脱口秀和云南丽江400米长街的“四方宴”;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做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全球同步上映⋯⋯

然而从去年的《山楂树之恋》开始,一直将电影营销做得“轰轰烈烈”的张伟平似乎越来越低调。“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得太饱。这么多电影都在炒作,都需要媒体去采访,《金陵十三钗》这个时候不需要。”张伟平此番摆明了要单练 “饥饿营销”。

其实不是不需要,而是吸引媒体主动宣传。“从‘三枪’到‘山楂树’,我不开新闻会,媒体依然愿意跋山涉水自己来找料。”张伟平深谙此道。然而饥饿营销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离影片上映只有一个多月,笔者亲耳听到有人以为《金陵十三钗》讲的是《红楼梦》的故事,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古装片。不过据片方透露,12月11日将为《金陵十三钗》举办一次盛大的首映礼,以便向普通观众“抛下诱饵”。

与《金陵十三钗》的饥饿营销相比,《龙门飞甲》的营销则显得“轰轰烈烈”:开机时便抛出 3D和IMAX噱头,包括与IMAX的签约会、在北大举办“收复武林失地新讲堂”等,之后又向媒体“前导预告片”,并不时放出一些明星新闻、剧照和多款预告片。

对于《龙门飞甲》的宣传,有影评人认为片方有意“隐瞒”了影片的“故事情节”:“目前,片方大肆炒作的是3D视听盛宴和‘徐克+李连杰’的黄金拍档。而关于故事和情节冲突,一直没有宣传。”不过这一点也许正是片方想要吊足观众胃口的地方。

除了档期互相较劲,两部大片在论坛和一些专业影评网站上也在暗中较劲,不时有人在骂“水军”:“不要老想着打击对方抬高自己。”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对张艺谋前几部作品的失望,在某专业影评网上,很多网友对《金陵十三钗》的期待值只打了1分。

海外市场:有动静有变化

《龙门飞甲》几乎跑遍了海外各大电影市场;《金陵十三钗》寄望打破之前《英雄》《十面埋伏》在海外的买断式发行模式,与北美发行方联合分账发行。

从柏林电影节到香港电影节,再到戛纳和多伦多,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抱着《龙门飞甲》几乎跑遍了海外各大电影市场。“这次我们希望在北美能覆盖1800-2500张银幕,进入主流英文市场院线分账。”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早已在戛纳电影节上被电影国度公司买走了除北美等地的全球发行权,并有消息称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该片的北美发行权确实已经卖出,价格颇为理想”,但片方并没有公布确切信息。张伟平也对外表示,这次《金陵十三钗》要打破之前《英雄》《十面埋伏》在海外的买断式发行模式,与北美发行方联合分账发行。

《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的海外宣传均十分卖力,但能否创海外票房佳绩,尚不可预料。考虑到近几年华语片海外市场均不理想的情况,记者接触到的几位业内人士对二者的海外市场表现大多持保守态度,还有人指出:“两部影片的海外宣传可能更多地还是为了国内市场造势。”

博纳影业自从登陆纳斯达克之后,股价一直没有太大起色,也急需几部大制作影片打开国际知名度,之前其对《白蛇传说》的海外宣传就十分卖力。此外,博纳于10月底宣布将与华谊兄弟共同参股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推进中国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同步上映。

而对于几次“冲奥”未果的张艺谋来说,此次《金陵十三钗》的海外市场并非仅仅是个点缀。分析二者的竞争实力,对于《金陵十三钗》来说,张艺谋的国际影响力与好莱坞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无疑是其海外市场最大卖点。“而且该片已经入围奥斯卡,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甚至是获奖,对其海外市场表现肯定会有很大帮助。”黄群飞表示。同时《金陵十三钗》的战争救赎题材也被很多人看好。“这个题材具有国际性,类似于《拯救大兵瑞恩》,而且影片涉及二战、红十字会等国际话题,相对容易被国外观众接受。”魏君子说。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之前相似题材的《南京!南京!》和《集结号》海外表现均不理想,这类题材在海外市场并无优势。而《龙门飞甲》的中国武侠类型及李连杰的国际影响力反而有可能会略胜一筹。

金陵十三钗影评 篇4

@谭飞(著名时评人\影评人\电影监制):

现在的贺岁档就是一次“放下身段”比赛,谁放下得好,姿态准确,不遭人嫌,谁就赢了。

@魏君子(新浪网娱乐频道策划部主任):

金陵女子学院教务长魏特林女士日记写道:所有女人在金陵大学避难时,日本人要100多个女人,当时有20多个***站出来,使女学生免遭厄运――87年韩三平据此拍成电影「避难,90年代该片编剧李克威前妻严歌苓写成短篇小说,后改成长篇「金陵十三钗,陆川「南京也用了原素材。期待张艺谋版「羊脂球。

@胡建礼(京华时报文娱部主任):

张伟平持《金陵十三钗》要求提高最低限价、提高片方分成,引发八大院线联合抵制,放言谈不拢就封杀十三钗。竞争对手趁机宣布“不涨票价”,以博得院线和观众好感。贺岁档还没开始,国内影市就硝烟弥漫。张伟平的要求其实合乎情理。海外制片方最高拿60%,国内制片方只能拿四成,风险却全由后者承担。

@李星文(新浪名博,北京青年报记者):

#贺岁风云# 如果不算《失恋33天》的惊天搅局,贺岁档从本周正式开战。《东成西就2011》11月24日上,《鸿门宴》29日上。《开心魔法》12月1日上,《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16日正面PK。《亲密敌人》23日上,《极速天使》28日上。今年古装武侠连连受挫,《龙门飞甲》很可能成为这一类型片的救赎之作。

#贺岁风云# 12月16日,《龙门飞甲》正面对捍《金陵十三钗》。《大魔术师》推迟到明年1月12日上映。博纳双片合围张艺谋之势瓦解,但3D武侠和2D情怀将一决高下。从类型来说,两者并不犯冲。从声势来看,《金》比《龙》更雷霆万钧。从片长来说,90分钟的《龙》比145分钟的《金》能在一天内排出更多场次。

《金陵十三钗》要想票房长红,需要口碑强力护驾,然后拉出一个超长的档期和排片量。《龙门飞甲》考的是爆发力,口碑我估计会是中等偏上,粉丝的热情和单位时间内的排片场次,将决定其最终收成。

#贺岁风云# 感觉暴风雨就要来了。影市的博弈从来都是先打雷后下雨,两国交兵从口角风暴开始。好莱坞大片喜欢强调日内瓦公约,殊不知枪声一响谁还顾得上条条框框。蛇妖和仙女也曾达成互不侵犯条约,最后闹得比法海和白娘子还势不两立。侠客和***的恩怨,猜不到开头,更猜不到结尾。为世界和平祈祷吧。

@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

#龙门飞的最低票价:A、B、C类城市最低票价分别为35、30、25,IMAX最低票价为40元。这哪是贺岁档的两部影片之争,明显就是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嘛!神马笑里藏刀、打草惊蛇、擒贼擒王、后发制人……还有其它几部贺岁片在隔岸观火,准备趁火打劫、顺手牵羊。切记,远交近攻。

得知#龙门飞甲#更改档期至12月16日,随即测算了一下,12月17日当天全国票房有望达到惊人的1.5亿,就是暂不好说会如何分配到两部影片上。一看两个团队接下来如何出招如何拆招;二看争夺的核心,也就是场次的安排。希望两片能携手共赢,好了,可以开始排片预售和拉包场了。

金陵十三钗影评 篇5

[关键词] 电影《金陵十三钗》;非原创音乐;创作手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蒙古族钢琴独奏曲集《山祭》研究(项目编号:NJSY11025)。

电影《金陵十三钗》在选择各项配乐时极具匠心,为了表现电影里中西文化差异较大,作曲家不单单将乐器选择范围框定在琵琶、二胡等中国乐器上,还借鉴了西式交响乐队、小提琴等西方音乐元素,将电影和音乐融合得十分巧妙。无论是秦淮所使用的世俗民歌还是女学生所吟唱的教堂圣歌,都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电影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陈其钢作为通晓中西音乐的一位作曲家,在拿捏电影配乐时游刃有余,帮助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电影场景和音乐对观众心灵的触动则是电影配乐本身的一种功效。

一、《金陵十三钗》与《金陵十三钗》的音乐

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在华语地区乃至全球地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严歌苓所创作的作品改编而来。这部电影的筹备时间和投入资金都很庞大。著名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倪妮为代表的十位新人也被导演选中参与该电影的拍摄。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南京的教堂中躲藏着一群女学生、风尘女子以及几个勇敢的战士,还包括一个为正义挺身而出的美国人,而这期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该电影从拍摄开始就受到了众多影迷的关注,上映后更是好评如潮,成为上半年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

从1937年的7月7日开始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南京在同年被攻陷,整个城市都被日本军队占领,唯独一座教堂还未被发现,冒充教父的美国人约翰以及一群学生、士兵、风尘女子都躲避在这个暂时安全的空间范围内,但是教堂外的世界却遭遇着巨大的浩劫,而他们之间也发生着一系列情感故事。教堂宁静的生活被日本侵略者的闯入而变得十分恐乱,正义的中国军人为了拯救女学生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事情发展得异常坎坷,日军为了筹备节目而强迫女学生进行表演,而坚守爱国主义的女学生誓死不屈,想以自杀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国精神,教堂里面的风尘女子阻止了女学生自杀。而在往日里被人们所唾弃和看低的却为了保住女学生的性命而勇敢地去参加节目演出,而在她们的演出服里面还藏着剪刀,她们此行完全是为了国家的正义和人民的意愿。

陈其钢作为一名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誉的作曲家亲自为《金陵十三钗》这部影片配乐,他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融入了电影人物的性格、经历,还将场景的气氛渲染到极致,此次电影配乐将音乐本身的元素和电影剧本进行了良好的贴合,为这部电影添色不少。

二、《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音乐

(一)非原创音乐素材的选择

陈其钢作为一名对待音乐艺术严肃而细腻的作曲大师,为这部电影配乐所花费的时间将近三年,还亲自回到故事发生地南京进行灵感的获取。1937年的南京正在遭受一场巨大的灾难,无论其文化背景如何都汇集在教堂这个空间中,女学生身上纯洁高尚的精神、艺妓身上显著的世俗之感和教堂神父正直爽朗的性格、日本军人凶残恶劣的行径和抗日士兵们无畏生死的气概在这带有宗教气息的教堂里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反差,这使得电影本身的配乐更加困难,需要兼顾多方面的人物和场景才能将电影和音乐巧妙地融合起来。陈其钢大师在选择配乐素材时考虑到了电影的众多元素,对于需要改编的音调进行了谨慎的考虑。电影中表现的爱情主题是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情感之一,而这类音乐主题的把握要引起观众的注意既容易又困难,假扮教父的约翰和风尘女子玉墨产生了爱情,在这种环境下作曲家选择了乐器小提琴,使得这段爱情哀伤而温暖,爱情在彼此的内心萌芽和成长,但是却被战争所破坏。电影中各种惨剧发生的次数较多,小提琴音的出现使得人们感觉到揪心的痛,中低音之间的转换使得这首挽歌更加凄凉。作曲家所选择的音乐素材充分结合了电影人物的性格和关系,这种紧密的逻辑性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哀伤的情感变化以及情绪浮动带来的感觉,伤感气氛和跳进的音调形成了对应。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音乐听觉上的渐进感贴合得极佳,使得时空的切换更加顺畅。剧情的发展在电影人物命运的坎坷前进中得以转变,音乐侧重感性的一面使得观众更能融入电影场景中。教会学生和艺妓都是电影殊的女性群体,作曲家并没有单独进行音乐创作,而是在原有音乐题材上进行改编,而观众既对原有素材有一定熟悉又惊叹于改编的巧妙之处。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是古代达官显贵游玩放纵的地方,而秦淮名妓也是极为出名的,她们既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又有惊人的才艺,那些传奇而哀婉的奇女子传说更是被人传唱,丝竹将吴侬软韵弹奏得悠远婉约。《无锡景》是陈其钢大师最终选定的音乐素材,作为广为人知的江苏民歌,作曲家进行了巧妙的改编,结合电影将歌词重新创作了一遍,采取苏州评弹的方法来营造电影气氛,使得《秦淮景》深入人心。作曲家了解审美主体的需求,又深知民歌素材的沉淀性,采取地域特色的凸显方式让电影配乐更加熠熠生辉。作曲家考虑到了女学生身上的天主教气息,精心挑选了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圣诞圣歌,将发展至圣诞节的电影时间和女学生群体进行了接洽。陈其钢大师将电影人物特点和电影背景、地域特色素材等元素进行了良好的协调和融合,在非原创音乐素材上的选择空间和方法都十分广阔和成功。

(二)非原创音乐对电影的作用

非原创音乐的恰当运用对电影本身的扩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画内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天主圣歌和《秦淮景》,在配合电影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凸显人物性格上有关键作用。豆蔻在弹奏《秦淮景》所使用的乐器琵琶只有一根弦,浦生在即将离去时是沉浸在《秦淮景》的音乐中。琵琶声初听有点单调,乍听却陷于一种旖旎之情中,而秦淮女子身上被隐藏的重情重义之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秦淮女子在前一天准备演出时将其最温柔完美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而她们的形象也使观众更加深刻。音画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让观众走进书娟的视线内,十四钗着装鲜艳的衣服风尘仆仆地从远方走来,原先使用的琵琶音渐渐消失,代替伴奏的是极富西洋气息的外国音乐,这种接替式的电影音乐使得场景更加凸显,同时将不同时空之间的缝隙缝合上去,十三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和不畏生死的精神得以闪烁光芒。女学生在面对一次次困难时都歌唱圣歌来祈祷大家平安无事,而这首音乐帮助电影达到了高潮。对非原创音乐的挪用使得电影主题更加凸显,将要表现的对象置于舞台前和音乐中,其发挥辅助的空间巨大。而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这首宗教圣歌更是通过混声合唱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李教官潸然泪下的场景中出现引起了观众的触动,作曲家为了表现教堂严肃而神圣的气氛,但是教堂建筑本身不能表达的缺陷在圣歌的吟唱下得以弥补,作曲家对特性音乐的使用实际上是对观众的一种提示,这种提示对电影的理解和发展都是有益的。改编后嵌入电影的非原创音乐《秦淮景》已经成为秦淮女子的象征乐曲,人物形象和音乐本身相辅相成。

(三)非原创音乐贯穿整个电影情节

作曲家会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而选择音乐,而不是完全沿袭原始民歌素材里面的各项元素,正是这种贴合电影的音乐才使得画面感和听感融合起来,素材在场景中的运用在渲染气氛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剧情推向了一个高潮阶段。豆蔻在使用一根弦弹奏《秦淮景》时却不幸惨死,教父约翰找到豆蔻时还看到了那一把滴着血的单弦琴,此时又响起了琵琶弹奏出来的声音,将哀伤而心碎的感觉营造出来,这是触动观众内心的一段音乐和场景,日本人邪恶残暴的一面在此刻得以印证。爱情的发生使得《秦淮景》再次出现,再配上婉约交织的二胡乐,在歌词的解释下赞美着这段珍贵的情感,尽管前途迷茫,悲苦凄凉的音乐让这份爱情更加美丽。小提琴这种乐器的出现次数较少但是却激荡人心,十三钗之间的难舍难分以及那份嘱托都在旋律的映衬下显得弥足珍贵,她们颠覆了以往世俗的形象,将其重情重义的一面展现给大众,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稀缺。电影从头到尾的音乐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响起了画外音《秦淮景》,但是却在使用管弦乐的基础上加上了民乐器,对十三钗的形象再次进行深入。歌曲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在很多情节点上也得以嵌入,女学生们祈祷的场景经常出现,她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将期待战争结束的愿望表达出来,与此同时那种恐惧的感觉在圣歌的安抚下开始平静下来,音乐和电影情节的结合不单单限于此,还在日本侵略者强迫女学生参加节目时得以深化。女学生的圣歌演唱深深感动了李教官,导演通过巧妙的音画蒙太奇手法来凸显电影的主题,在战争面前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是无辜而痛苦的,而发起战争的国家所背负的罪恶是永远抹不掉的。很多电影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号都在配乐中升华,特别是对非原创音乐的运用,作曲家对其进行细腻的再创作,使其更加贴切电影情节的发展。

三、结 语

配乐对于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影和音乐之间的结合最关键的评价标准就是音画对位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将音乐巧妙地嵌入电影画面中,而电影故事情节本身又和音乐相互照应,最后完成电影人物和音乐的协调,这样几种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很多观众在观看完一部电影后会深深记住电影情节,并且能将电影配乐回想起来,这就发挥了电影配乐实质性的作用。影片《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华语片的典型代表作,其对音乐的创作和运用都是独一无二的,以《秦淮景》和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为代表,著名音乐家陈其钢的再创作使得音乐更加精彩和完美,将画面和音效结合得十分巧妙,所以说是否原创并不重要,只要充分融合了电影场景和人物性格那就是成功的。对音乐素材的选择取决于音乐创作者对电影和音乐两门艺术的理解和拿捏,《金陵十三钗》所选定的音乐素材以及对非原创音乐的使用都恰到好处,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听觉感受,完成了电影配乐的绝佳展现。

[参考文献]

[1] 赵倩。《金陵十三钗》的音乐色彩[N].中国艺术报,2012-01-18(04).

[2] 张宁。配乐在影片中的“题眼”作用——以《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为例[J].视听界,2012(03).

[3] 胡杨树。电影音乐现代技法对电影的诠释作用[J].大舞台,2012(0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