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优秀4篇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这次为您整理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 篇1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给后世留下的古典文学瑰宝。这部小说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中国四大名著,同时也位列四大名著之首。娇娇病女林黛玉,便是这部著作中的女主角,是十二金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她和贾宝玉、薛宝钗共赋一曲旷世悲情,对于这样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我们应该全面的去了解她。

林黛玉是一个绝美至极的女子,作者太过偏爱她,以致不愿用干瘪的语言去直接形容她。不多的笔墨,却将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显于人前。开篇写降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以仙草之身变作人形。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黛玉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便就此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映像。黛玉初进贾府,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虽未直写黛玉之美,却通过凤姐之口,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而在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就像宝玉所说的,这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是个性格矛盾的人,她自尊又自卑,希望得到贾宝玉的爱恋,又在得到回应后,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势。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但黛玉却特意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便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再说有一回听戏,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虽然当时没有发作,可回去后却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过度自尊的背后,往往掩饰的是自己的自卑。这个时候的自尊,其实是保护自己的一层盔甲,她不愿别人看见自己内里的自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林家和贾家之间的门第之差,她不愿让人小看了去。也许还带了那么点寄人篱下的敏感。

林黛玉最后死的极为悲凉,那边喜气洋洋,她这边却冷冷清清,最后凄苦离世。聪慧之人,容易遭天妒,慧极必伤。科学的说这并不是什么老天的嫉妒,而是林黛玉太过聪慧,也太过敏感。聪慧之人,想的必然就多。对外界的主观感受,加上自己的臆想,往往让她心力憔悴。越是聪慧,便越是痛苦,多愁伤身,善感添病。这也许是林黛玉悲剧结局的'源泉,她活的太过仔细,以至于在尘世中无法安然度过。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 篇2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外在之凄美。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内在之凄美。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了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一方面让黛玉“美丽”到极至,一方面又让她“凄凉”而至身死!于是乎,一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 篇3

林黛玉在整本小说中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整个人为了爱生又为了爱死,从前世开始,她就是受了神瑛侍者恩惠的绛珠仙草,因为无法回报,而变得忧郁多情,当然这个多情的对象是仅限于神瑛侍者,也就是后来的贾宝玉的。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前世,再加上这一世的身世等原因,使得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非常的鲜明。

那么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毫无争议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林黛玉都可以引用到自己的身上来,从而变得更加的愁苦和忧郁。同时在林黛玉小的时候,因为读书很多,所以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中,又有了孤傲这一说法,她目下无尘,不屑于做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才常常和大家有隔阂,而让她觉得唯一的安慰就是贾宝玉,所以等贾宝玉成亲之后,林黛玉最终身亡,这应该说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演变而来的。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中还有着自卑的一面,这一点从她刚进贾府时就有所显现,她步步小心,事事谨慎,可还是免不了自卑难过的时候,于是林黛玉用自己超强的自尊心来掩饰这一点,在史湘云笑闹着说有个戏子和林黛玉有些相似的时候,她的自卑或者说是自尊心又受到了刺激,于是在回去之后便和贾宝玉发生了争吵。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促使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悲剧结局,其实这也是早在故事开始时就已经写好了的。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 篇4

在大观园的少女群里,林黛玉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林黛玉绝不会研究到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她的脑中仅有一套惟美的价值观,她心中是一片无瑕的纯洁、真诚,她是梦想美的化身。殊不知,在黑暗的社会里,逆着封建道德而行,只能被无情地吞噬。

她的叛逆性主要表此刻,她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仅从不规劝,并且常常采取同情或支持的态度。此外,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做人标准,林黛玉也并不很留意。对当时的所谓淫秽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等,她在心里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文章”。她对于“非女孩家的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以至成为她生活的重要资料。

她同封建社会的直接矛盾和斗争,集中表此刻她同宝玉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能够说,感情完全是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齐的,成为她叛逆性格的主要部分。在黛玉的感情生活中,她一面承受着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的百般阻挠和千涉,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的思想矛盾的磨难。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被吾遍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林黛玉思想上不能不受着封建阶级的教养和熏陶,她在感情上所受的苦难是双重的,而后者给与她的痛苦和压力更强烈更直接。所以,她一方面热烈要求贾宝玉向她诉衷肠,在许多情景下,并不避嫌疑。第八回在薛姨妈那里吃了酒,黛玉问宝玉:“你走不走了”宝玉也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同走。”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说着俩人便告辞。小丫头为宝玉戴斗笠没戴好黛玉立即站在炕沿上说:“过来,我给你戴罢。”黛玉给宝玉细心戴好,整理完毕,端详了一会儿,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这一切都是在人前,在宝钗面前干的。异常是林黛玉在人面前经常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一听就明白是为着贾宝玉和薛宝钗而发的,这是她表现纯真情感的特殊方式。在这方面说的越刻薄,她的内心隐秘暴露得也越充分。但另一方面,在宝玉真的向她坦露感情的时候,她又“气的说不出话来”,认为那是‘胡说”是欺负”她。因而,在她和宝玉的感情表现形式上常常呈现出一种矛盾曲折或喜怒无常的状态。当然,林黛玉的感情最终还是突破了自我的封建意识,继续向前发展了,并且最终在婚姻无望时决心以死来反抗,从而把自我的叛逆性格推向了高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