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优秀6篇)

《农村信用合作社(优秀6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信合范文网】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1

关键词:农信社改革合作制

合作制的内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94)定义,合作社是一个自愿组织在一起的民主的组织形式、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协会。社员同等出资、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受益、并积极参与其活动。

国际公认的“合作社七原则”成型于1995年。主要内容是:自愿与开放原则;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原则;非赢利和社员参与分配原则;自主和不负债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社际合作原则;社会性原则(史纪良2000)。具体到我国的合作金融定义上,根据1997年版《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97规定”),合作制可理解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的《国务院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整顿规范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998]145号),基本沿用“97规定”的定义,把合作制原则解释为“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和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以上体现了合作制的自愿性原则、互助合作性原则、民主管理原则,以及为入股社员和“三农”服务的宗旨。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合作制”的必要性

(一)从宏观层面来分析

首先,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必须坚持合作制方向,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之间生产力发展差距很大。一方面拥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的大企业、大集团,也有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和个体经济;既有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也有贫穷落后的西部内地。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及较大的城乡差距,直接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而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成为当前经济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与不发达的农村和个体农户具有天然的联系,因为合作金融组织是内生于农村经济中的。

其次,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坚持合作制方向,与欠发达地区小农家庭的主体地位相适应。目前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无力抵御巨大的市场风险;农民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行情,在市场上又处于不平等地位;小规模农民生产经营具有外部不经济弱点。通过合作制金融组织形式,既贴近农户生活,又能够根据农户的实际需要,给予及时的金融服务。

再次,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为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也是由正式金融组织支农不足的现状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避免农村经济出现困境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国家对“三农”逐步重视起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在宣传上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开始提高粮食的价格,减轻农民的税负以试图增加农民的收入。在金融领域国家一直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极力强调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能和农村、农民脱离,农村信用合作社无论如何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支农的任务。但同国家意愿不同,金融的本性使得其总是出于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在经济发达之处聚集,而远离经济欠发达、信息不完全及交通落后的农村地区,从而,对于国有金融和商业金融而言,正式的金融组织从来就是远离乡村和底层的。从我国目前三家独立的支农金融格局来看,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战略的移位,使其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对农业投入的资金总量大幅下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功能设计方面只是一个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银行,离政策性支农银行的功能相差太远,在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信贷投入远未涉及。不仅如此,邮政储蓄下乡,农村资金大量非农化;农业保险基本上已退出农村保险市场等,国家的金融安排,使得农村资金净流量沿着村—乡镇—旗(县)—市区运动,资金通过储蓄、信贷、投资等渠道不断向外输出到发达地区。

(二)从微观层面来分析

首先,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坚持合作制方向,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走合作制的发展道路,坚持信用社办社宗旨,也是农村牧区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和发达地区相比,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水平则普遍较低。农村牧区经济尚处在市场化进程的初期,甚至还有许多地方仍处于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这样的经济具有较多的封闭特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有很大差别。从经济结构来看,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它们不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非农产业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的比重微乎其微。尽管传统农牧业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但其竞争力却很低,加之自然环境较差,欠发达地区农牧区这种低水平经济结构将维持较长时间。所以只有建立合作金融组织,坚持信用社办社宗旨,才能充分满足经济弱小者的金融服务需求,适应欠发达地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信用社自20世纪50年代建社以来按合作制原则办社,信用社发展比较健康。自“”开始,农村牧区信用社始终没有回到合作的道路上来,其管理权有时在地方,有时归国家银行,而在这两种方式下,农村牧区信用社无法办成合作制金融组织,也不能坚持真正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只有走合作道路,农村牧区信用社才能真正扎根农村牧区,服务于农村牧区经济,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其次,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坚持合作制方向,也是农村牧区经济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已形成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广大农牧户、村办乡办企业、大量的经济联合体和合作经济组织并存的经济发展格局。但是,农村牧区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解决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资金靠政府、国家银行的大量投入是有限的。因为:由于缺少足够的有效抵押物,加上商业银行又收缩了县以下的机构网点和部分县支行,从商业银行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金十分困难;政策性银行由于政策规定的限制,不能顾及大量的、分散的农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合作基金会经过清理整顿后不再单设。这个任务只有代表合作金融的农村牧区信用社去完成。这不仅因为它能将农村牧区吸收来的资金用于农村牧区,而且通过它的资金粘合作用,能将农牧民自有资金、乡村企业的自有资金等引导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去,真正发挥出资金的联动效应,壮大支农支牧资金实力。

再次,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坚持合作制方向,也是农村牧区信用社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采取收缩战略,农村信用社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对这种形势,农村牧区信用社必须坚持办社宗旨,通过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创新等,把社员真正当作信用社的主人,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让社员切实感受到他们是信用社的主人,认识到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关心信用社的发展,支持信用社这个自己的“银行”。

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建议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2

一、广拓储源求发展

“十五”期间,我社牢固树立“存款立社”的思想,组织动员全体员工积极搞好筹资工作,储蓄存款快速增长。截止2005年11月末,我社储蓄存款余额为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其中,活期存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定期存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份额从2000末的%增至如今的%。

二、倾力支农创双赢

“贷款强社”是我社始终不变的指导思想,只有贷款规模增大,我们的利息收入才会增多,效益才会更好。“十五”期间,我社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逐年加大贷款投放额度。截止2005年11月末,我社累计投放贷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其中农业贷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其他贷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大力清收促盘活

不良贷款是制约我社发展的一个瓶颈,“九五”期间我社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社的发展,“十五”期间我社把不良贷款的双降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辖干部职工齐努力,加之县委、县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大力支持,不良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截止2005年11月末,我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为%,比2000年末下降万元,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

四、开源节流出效益

“十五”期间,我社财务工作能够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经营,制定和完善了财务内控制度,强化成本意识,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压缩费用开支,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和经营效益。预计12月末我社实现总收入万元,比2000年末增加万元;利润万元,比2000年末增盈万元。

五、加强内控建设,促进规范经营

“十五”期间我社补充、完善和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业务经营更加规范,有章可循,比“九五”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依法管理、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安全保卫工作成果显著

“十五”期间,我社严抓“三防一保”工作,联社在费用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抽出大量资金用来改善储蓄所的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了防盗门和防弹玻璃,更新了***支和运钞车辆,为各社安装了电脑监控设备,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安全保卫连续五年无事故,为我社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行。

七、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双丰收

我社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塑造企业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来积极宣传信合品牌,达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十五”期间,我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县文明单位、市文明标兵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每年都获得“支农先进单位”的殊荣。

八、党风廉正建设工作井然有序

“十五”期间我社始终把党风廉正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使每名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德立身、以才强身、以廉正身”,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打造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扎实、团结向上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十五”期间我社无党员和职工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九、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回顾过去的五年,XX联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迹,“十一五”即将开始,XX联社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支农兴社”之路,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我们不遗余力的贡献。 二五年工作总结

2005年是我社改革进展最快、经营机制最活、管理最规范、经营成效最显著的一年。面对业务经营任务重和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的客观形势,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部署,XX联社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业务经营为主线,依照“存款立社、支农兴社、管理助跑、效益引航”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一中心,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注重人性化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想干、会干、真干、实干”上大做文章,全社上下形成了人心顺、人气旺,思路宽、办法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一手抓好深化改革,一手抓好业务经营,实现了各项工作新的突破,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业务快速发展,预计年底将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为推动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各项存款余额预计达到万元,较年初纯增加万元,完成联社万元计划的%,同期比增加万元。

(二)当年各项贷款累计投放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其中,农业贷款累计投放亿元,同比增投亿元;其他贷款累计投放万元,同比增投万元。

(三)不良贷款余额万元,预计较年初下降万元,完成计划的%。

(四)全年预计实现各项收入万元,完成计划的%。其中,利息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

(五)全年预计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完成计划的%。

(六)安全营运目标,全年无安全案件发生,实现了安全经营无事故。

(七)统一法人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今年10月份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后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聘任了联社机关5部1办负责人,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目前已进入开业申报阶段。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注重思想引导,确立奋斗目标。

我社认为只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才能走上全面、协调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引导全体员工进行五个观念转变,确立五项工作目标。即,金融服务要从“喜大户、图省事”向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方向转变,把履行宗旨,优化支农服务工作为信合事业的出发点,提高支农水平,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筹资方式要从存款难搞,资金不足靠人行再贷款向偏重造血功能,揽存为主的方向转变,把多揽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作为培养利润来源的增长点,夯实信用社的发展后劲;经营思路要从“一社一家”单个核算向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的方向转变,集合整体资源,实施集体化经营,把主攻双呆,增收利息作为优化信贷结构,如期获得央行票据资金和提高经营效益的根本点,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才观念要从重学历、重职称向讲实用,看业绩的方向转变,形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人才使用机制,把人才使用管理作为信合事业长久不衰的结合点,走人才兴社之路;内部管理要从划分职责层层管理向全县一体,授权负责的方向转变,把减少中间环节强化联社的经营管理能力作为全局工作的保障点,向一级法人要效益。以上思想引导,使全体员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

(二)站在壮实力、扩规模保支农的高度,狠抓资金组织工作。

今年以来,我社将筹资工作作为业务经营的基础工作来抓,确立了“全员揽存,巩固农村,渗透城镇,辅射周边,激励促进,扩大总额”的筹资工作整体思路。一是向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存款。集合各网点人力优势,一人牵头,全员参与,合理确定员工任务,严格落实存款奖惩;二是强化人员素质教育,全力打造精品网点;三是调整代办员揽存计酬办法,向代办点要存款。通过降低存量手继费提高增量手续费标准,调动了代办员筹资积极性;四是广泛宣传,扩大开户面和存款面。通过电视媒介宣传,提高了信用社知名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五是奖优罚差,向激励措施要存款。采取了月底余额与旬均余额双向考核的办法,超奖欠罚,加大了业务发展考核激励机制。今年实施的考核办法不但考核存量、而且注重考核增量,并与业务收入相匹配,这样更能充分体现业务发展与业绩的挂钩,更能体现考核的公正性、合理性,使职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筹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员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以“双赢”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发放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增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说到底就是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为此,我社今年:一是转变支农理念,开展好支农专题活动。认真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活动,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这一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品牌为载体,努力破解农民贷款难难题。为保证此项活动扎实有效,我们提出了“实、细、稳、好”四个要求,即牢固树立农村、服务三农的理念,坚定支农方向不动摇;要在工作中细致周到(建立农户档案全面细心;评定信用等级精确细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审查仔细;贷款检查和管理周到细心;评定信用村镇严格详细);要坚持稳健推行原则,杜绝一哄而上和消极对待;以效果好为标准,向支农贷款要效益。今年,我社开展了上门放贷、现场放贷、柜台集中放贷和设立集中放贷日等便民措施,使农户很方便的就能得到农业生产中所需资金。2005年,我社累计投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同比增投;为扶贫户、助强户累计发放专项贷款,同比增投,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所需资金。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与好评。二是联社在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紧跟县委、县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方针,适时调整贷款投向。2005年累计发放劳务输出贷款,同比增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针对我县部分乡镇的特色农业,累计发放特种养殖贷款,同比增投元;三是支持地方建设,全年累计发放基础设施贷款万元,个体经商户贷款万元,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社以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宣传信用社发展的机遇和前景,宣传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对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做出的重大贡献。各社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展现了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加强信贷管理。一是管理好贷款增量,从信贷源头上杜绝贷款风险。在信贷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了贷款“三查”制度,执行贷款集体审批制度,从而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同时加大到期贷款收回率的考核力度,有效防止了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现象;二是狠抓了对信贷人员的学习督促,进一步提高了信贷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信贷人员的信贷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努力盘活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下降是央行票据置换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清收不良贷款为重点,干部职工横下一条心,狠抓不良贷款净降工作。

一是加强“一逾两呆”贷款的清收力度,量化、细化考核措施,按标的落实到人,逐笔制定清收计划和方案,收回不良贷款与计酬挂钩,奖励与处罚并举,充分调动了全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政府支持带动收。由于我社在支持“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到了党政对信用社开展清非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全年清非大队共盘活保全不良贷款近万元。

(六)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和新业务的创新力度,增加服务品种,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选择,今年我社积极吸收各类代收、代付业务。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到了粮食直补款和农村医保资金的代付业务,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为信用社吸收了大量的低成本存款,优化了存款结构。

(七)强化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经营,提升全员的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意识。

结合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生的各类问题和案件通报,对全员进行法规、制度教育,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和所从事专业、岗位的制度建设及落实等进行清理、检查,全面查找薄弱环节和漏洞,分析、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完善了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诸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依法管理、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稽核部门加大了稽核监督力度,有效的防止了违规行为和金融案件的发生。

(八)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

我社根据财务费用开支管理规定,对费用列支严格审查,合理安排,均衡使用,采取了分清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在贷款利息收入上,全辖信用社明晰了目标,不论贷款金额大小均严格执行按季结息,使利息收入应收尽收,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力地促进了费用收息计划目标的实现,使全县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九)齐抓共管狠抓“三防一保”工作,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

我社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齐抓共管、综合管理”方针,突出抓好“人防”教育,在安全保卫和案件防范上按照国务院总理强调的“四个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做到思想认识、目标任务、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组织保障、消防安全、廉政建设、发展观念的“八个到位”,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为全县信用社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营。

(十)统一法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三、存在的问题

(一)开拓创新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个别员工发展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强调客观原因,不从主观上找原因,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二)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突出表现在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良贷款清收进展缓慢,清收措施仍不灵活,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部份基层社管理仍然滞后,没有真正把联社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部分基层社在工作中,没能把联社的各项管理制度很好的贯彻执行,没有把基层社的潜在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十一五”发展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十一五”规划再一次把“三农”问题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XX农村金融的主力军,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如何在未来的五年内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的职能,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及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党和政府赋予我社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和政治使命。为进一步巩固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果,保证组建后的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新构建的体制下稳健运行,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更好地服务“三农”。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我社实际,制定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业务发展目标

1、各项存款2005年年末余额为近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各项存款平均每年增长%。

2、在人民银行和政府的支持下,合理运用好各项支持政策,预计未来五年各项贷款纯投放突破亿元,其中2006年将达到纯投放亿元;2007年将达到纯投放亿元;2010年将达到纯投放亿元。2006-2010年贷款规模每年平均递增万元,新增农业贷款比例达到%以上,同时农业贷款占比每年保持在%以上。

(二)经营效益目标

1、XX联社2005年实现盈利万元。实行统一法人后,预计在未来五年盈利水平将不断提高,其中2006年盈利水平将比统一法人前增长70%,2007年盈利水平将比统一法人前增长120%,2010年盈利水平将比统一法人前增长175%。

2、2005年底资本充足率为11.10%,预计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1.99%,2007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2.20%,2010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3.95%以上。

(三)资产质量目标

XX联社在未来的五年里,信贷质量将得到根本好转,2005年末—2010年末不良贷款比例从12.17%降至3.34%,其中2005年不良贷款比例降至12.17%,2006年不良贷款比例降至9.63%,2007年不良贷款比例降至7.42%,2010年不良贷款比例将控制在3.34%以下。

(四)改革发展目标

XX联社目前正在实施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开业申报阶段。未来五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五)综合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存贷款规模及客户市场占有率要继续保持在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信贷客户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0%;各项内控制度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人事管理制度达到民主化、科学化,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薪酬分配制度达到合理化、科学化,全员实行按劳计酬;机构设置以巩固高效网点,撤并亏损或低效网点的原则,合理规划网点布局;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消除,全联社安全设施和员工安全意识得到加强,确保五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XX信用合作联社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我社全体员工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六年工作规划

2006年,是我社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发展的关键一年,是我社实行一级法人管理后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工作规划要求,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我们务必紧紧抓住机遇,顺应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2006年我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业务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加强经营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对“三农”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增强,倾力推动我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2006年工作目标是:计划全年各项存款纯增亿元;全年计划贷款投放亿元;不良贷款清收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安全保卫工作全年无事故,新发案件为零。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县农村信用社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自治自律能力

一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要解决我县农村信用社目前阻碍发展的各类问题,谋求更大发展,我们就必须高举发展的大旗,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抓住历史机遇,把发展作为“富民兴社”的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逐步消化历史包袱,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合作金融机构。

二是要提高自治自律能力。各社在经营中既要发展业务,又要防范风险;既要着手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积极谋划长远,统筹兼顾。同时,各社要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工作,要自加压力,确立发展思路,谋求发展蓝图,增强自治能力,摆脱经营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人本管理,提高队伍素质

人才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新的一年里,各社要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角度全面强化人本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员工教育。各社要在职工中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社要挤出时间认真学习金融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尤其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

二是抓员工培训。06年,县联社要着重抓好“一线员工”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金融法规、各项制度、电脑知识和经营理念等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质优良、业务素质高的员工队伍。

(二)整肃社风,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讲团结、比奉献、赛实绩”活动,引导职工始终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作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比工作、讲奉献、争上游”的良好作风。全体员工要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改进工作作风,自觉做好考勤工作。联社机关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明确工作职责,为基层信用社搞好服务。机关科室内部、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严禁相互推委,拉小圈子,保证政令畅通,给基层农村信用社做好表率作用。

三、狠抓业务经营,拓展发展空间

(一)大力组织存款,夯实发展根基。

存款是立社之本,效益之源,一定要保证存款工作稳步发展。一是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全体员工要从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入手加大组织存款的力度。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农村信用社认知度。各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宣传上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重视长远宣传效果,要把宣传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实。

三是以农村市场为依托,培植稳定的客户群体。抓好资金组织工作,积极占领存款市场。加强对资金市场的信息收集,扎扎实实地做好吸储公关工作,除搞好日常门柜吸储工作外,要切实转变作风,上门做好农村专业户、集体工商户等存款大户的吸储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的结算、汇兑等服务,建立较为稳定的客户群。积极吸收低成本存款,优化存款结构。加大对公存款组织力度,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动员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单位、财政、税务、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促进存款快速增长。

(二)突出支农重点,搞好资金营运。

“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是我社的服务宗旨和永恒主题。06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这就要求各社要以支农、富农、兴农为已任,紧跟我县优化产业结构的步伐,千方百计的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要树立“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观念,从支持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高度出发,促进信贷结构和县域经济结构的同步调整,促进我县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

1、突出贷款营销重点,加大支农力度,优化信贷结构。

2006年,各社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把服务“三农”的着力点放在支持粮食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多元化增收这三个方面,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扩大贷款营销规模,优化信贷结构。

一是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采用墙标、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业务。继续开展小额农贷、农户联保贷款、教育储蓄等主要业务产品的营销宣传。深入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知识、送贷款下乡活动,开展上门营销,密切社农关系,引导农民发家致富。通过持久、深入的立体宣传攻势,让更多的农户和社会公众了解、熟悉农村信用社的各类金融产品,增强农村信用社对市场的吸引力。

二是要以农户为信贷营销重点。坚持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全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扩大农户贷款面。尤其要加大对偏远山区农户的信贷投入,改变新增贷款过度集中在城郊和大集镇附近,贷款投放从城镇到偏远农村呈“放射状”分布的状况,大力支持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为农村信用社培植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是要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信贷营销重点。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社要结合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健全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授信评级体系,确保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扶持农民发展“畜牧、小家禽、种植、蔬菜、瓜果、滑子蘑”等优势产业,促进农业整体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完成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农“双赢”。同时,集中资金支持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改进支农服务,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作为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服务、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加快建档进度,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是大力推进农户信用征信系统建设,努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各社要全面推进农户信用征信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审活动,特别要抓好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审,成熟一个,评定一个。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落实,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3、强化清收措施,化解信贷风险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社要主动采取措施,努力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同时,各社要组建不良贷款清收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奖惩分明。在清非工作上要紧紧依靠联社清非工作大队,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队,认真分析,通过信贷投放和“清非”工作的双管齐下,使“双降”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加大不良贷款考核力度。继续实行责任清收,以每月的挂钩工资进行考核、奖惩。06年在各社逐步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加强对信贷资金的跟踪、监测,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四)做好电脑储蓄联网工作。

2006年省联社将在全省开展信用社电脑储蓄网点的通存通兑工作,这是我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历年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储蓄网点不能通存通兑等客观因素,使我们与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在竞争储源上处于劣势,严重制约了我社发展。如今,我们即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这就要求各社要对此项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电脑科技人员要做好联网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储蓄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我社顺利开通储蓄通存通兑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经营管理,规范运作行为

(一)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2006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将继续推行经营目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各社要明确经营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做到“任务明确,层层落实,绩效挂钩,考核逗硬”。

一是要切实抓好利息清收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利息清收力度。在坚持按月、按季、按年定期结息的基础上,要将利息清收任务落到社、到人,对欠息户要按时送达利息催收通知书,确定专人,跟踪催收,千方百计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严格费用管理,节约费用开支。要牢固树立勤俭办社、过紧日子的思想,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费用。对信用社费用开支,06年将继续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和维修项目验收制度,各社对费用开支要有制约措施。联社对各社继续实行费用率和费用额双向控制的办法,各社对分社也要实行简易核算,绩效挂钩,在收入分配上不能吃“大锅饭”。版权所有

(二)健全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合规经营。要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全县信用社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同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各信用社主任要起好带头作用,自觉执行规章制度,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

二是建全“三会”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理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的职责,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结构,实现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的分离,增强整体战斗力。

三是强化稽核工作。06年继续推行“人盯社”管理模式,实行片区负责制。稽核人员要认真开展稽核检查,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理。监事会和稽核部要加强督促,严防经济案件的发生,为我社业务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抓好业务发展的同时,各社要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全社要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抓好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卫监察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督导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检查,落实责任。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把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塑造企业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以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以良好的社风、社貌树立起崭新的形象,营造出人心思上、令行畅通的和谐氛围。

六是加强安全防范。继续修订和完善“三防一保”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并逐级签订安全保卫责任书,狠抓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合理增加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人防和技防水平,确保信用社资金、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案件和事故发生。

五、明确改革目标,推进改革进程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实施策略

一、引言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操作流程,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数字、音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理,对档案进行全面管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准确记录了历史面貌的变化过程,新时期需要将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与以往的管理优秀的管理模式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参考,对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档案管理作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整体发展趋势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为农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和优质化服务平台。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没有从细节问题抓起很难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阻碍了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大多数人认为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只是一项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深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专业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目前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投入的设备比较有限,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质量。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展开了技能水平,加大问题的创新研究力度,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不够严谨规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管理流程的核心要素,但是在目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整个档案管理细节不够严谨规范,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部分方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有限,没有将档案管理规则与实际要求有效结合,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三)档案管理结构比较单一。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研究,我国档案管理类别不够齐全,结构方案不够全面导致大量的细节问题凸显出来,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目前的档案管理就产生了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很难发挥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

三、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不论在医学还是在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档案管理,在薪水下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中档案管理也不列外。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所以就需要领导者要正确认知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所在,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摆正管理态度,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但在实际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领导乃至一些机关干部等都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不了解其作用和价值所在,在对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关心方面都没有做到位,从而使档案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就需要强化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知,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落实,促进档案工作的进行。(二)明确档案管理要点,优化资源设备。新时期采取有效的档案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农村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貌。由于信息资料的获取渠道比较有限,导致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了解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此领导人员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问题,不断优化资源设备,合理调整人员费用,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做好档案管理宣传工作,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综合素质。我国农村信用联社档案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展开技能知识培训工作,不断引进优秀型人才,才能顺应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发展潮流。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知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四)拓展信息渠道,有效完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结构,工作人员要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准确记录相关信息,及时了解信息的反馈情况。适当的拓展信息资料的获取渠道,不断更新优化档案管理系统,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不断建立健全新的档案管理系统,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金融动态和生产运营状况,让农民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村建设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有效拓展档案管理队伍。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意识的加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将档案工作认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作者:刘丽荣 单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张芳。济南市历城区农村信用联合社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档案,2014.

[2]张德峰。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J].政法论坛,2011.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4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模式;措施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过程和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以产权清晰为导向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无外乎三种创新:一是江苏模式即以县为单位统一信用社法人;二是江苏苏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三是浙江宁波农村合作银行模式。但实践证明这三种模式均难以彻底同时解决产权清晰和信贷支农问题。

二、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模式的措施

农村信用 篇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

1以人为本,增强信合员工对此项工作的认同感

由于信合员工是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所以,在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把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自身经营效益和员工个人自身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信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又要履行办社宗旨,服务“三农”,实现社农双赢,增强服务意识和全局理念。只有这样,广大信合员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愿意投身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并以实际行动为本单位的信合文化建设做贡献。

2加强学习,提高信合员工队伍素质

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广大信合员工的自身素质,过硬的业务操作技能和扎实的自身修养和良好的文化底蕴。如果广大信合员工业务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那么农村信用社讲创新、讲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在社内积极倡导加强学习的好风气,号召大家在政治上积极学习,在业务上开拓进取,从而让广大的信合员工逐渐树立起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的意识,这样一来就会对农信社的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开展,农村信用社领导应鼓励信合员工积极参加技术职称考试、参加不同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引导他们在学习上自觉地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是一件很愿意做的事,因为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才能在日后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至被社会所淘汰。

3树立榜样,让先进典型成为领头雁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好农村信用社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在年度总结评比中大力宣传、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效地促进农村信用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服务明星”、“岗位标兵”等一系列的竞赛评比活动,不断挖掘、培养、树立先进典型,用优秀员工、用榜样的力量来昭示农村信用社精神文化,用一系列竞赛评比活动来推动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4在日常工作中寓教于乐,提升品位

文化建设要依托一定载体来实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农村信用社文化的外在形式,如“球类比赛、文艺演讲、田径比赛”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信合员工的情操,可以明显地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农村信用社通过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树立“团结、协作、高效、进取、文明、健康”的农村信用社形象和信合员工形象。

5加强物质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联系统一的,精神文化是通过物质环境等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环境只有蕴含了一定的精神才能称得上物质文化。农村信用社的物质建设要体现“安全牢固、美观实用、温馨和谐、诚心服务”等内涵,不仅要在营业网点建设、安全设施的安装上下功夫,还要在办公生活设施的配置上紧紧围绕这个内涵进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如果真正做到了软硬环境建设到位,就会大大激发广大信合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同时也会使农村信用社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从而确保农信社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信用社在文化建设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各地的农村信用社所处的人文、地域、自然环境不同。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也应因地制宜,善于借鉴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途径,为培育先进的农村信用社文化、促进信合员工职业化打下牢固的基础。

6坚持规划先行,服务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总体发展规划,作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农信社亦不例外。农村信用社的总体发展规划要从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发展目标和员工队伍状况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企业文化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力争做出的发展规划切合实际需要,要在农信社努力培育和确立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提炼广大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创新制度文化,把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促进各个业务领域操作规范和基本理念的和谐统一,实现企业文化与农村信用社总体发展战略的协调互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都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作为金融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信用社同样在其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村信用社的神圣使命。农村信用社要致力于中国的“三农”事业,并为这个神圣使命努力工作,为最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开展优质的服务,为农信社创造持续一流的价值回报,着力实现社农双赢。一是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积极为“三农”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定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努力开拓创新,培强竞争优势,为中国的信合事业贡献力量。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开发创新出越来越多的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产品,在搞好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控制信贷风险方面著文章,扎扎实实搞好服务“三农”工作。当前“三农”形势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三农”不再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三农”。“三农”正朝着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方向大步迈进,作为直接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也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小康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多做为民之事,多出为民之策,多想为民之事。三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开拓城乡业务、服务城乡发展的新理念,在搞好城市金融的同时,农村金融也要同步前进,要坚持城市业务与农村业务协调发展、农村业务和城市业务互补支撑的经营体系,为最广大的城乡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城乡快速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信社增效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7完善工作机制,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6

关键词:农村资金合作社;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20-1

农村资金合作社是由农民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以服务农民自己的组织机构,可以缓解农民短期内资金周转不灵活的难题,加快农村脱贫致富。但是,农村资金合作社作为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必然有着天生的风险性,因此,应该客观分析农村资金合作社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的成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农民投资的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农村资金合作社信用风险特征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行契约中的义务而使合约的另一方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农村资金合作社信用风险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一样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传染性(一家机构经营困难或破产会导致其他链条上的紊乱);复杂性(风险源头错综复杂,风险因素层出不穷)。但是农村资金合作社主要是为农民办理存贷款和结算的业务,因此其信用风险还具有其自身所特有的特征:(1)可控性。信用风险是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使其发生率和破坏率降低到最低。尤其是农村资金合作社大部分是熟人之间的交易,基于社会道德和大众舆论,并建立在多年的交往和了解基础之上,因此其信用风险更可以通过协调得以降低。(2)影响范围小。农村资金合作社的交涉金额一般在几千至几万之间,因此涉及的资金面额小,风险的波及性也就相应的减小。此外,农村资金合作社一般设立在一个或几个村或者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参与人也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村民,是村民小股资金的流转,具有封闭性和地缘性的特征,因而较其他商业组织来说,其影响的范围是极为有限的。(3)信用风险的类型单一。农村资金合作社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农民提供贷款服务,其客户的主体是农民,农业收成不明等因素都能影响农民的收入等,因而其信用风险大部分是由于农民超出规定时间内不能偿还贷款的风险,也就是违约风险。

2 农村资金合作社信用风险的成因

2.1 生产性信用风险

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益低,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大,因而其收成也极具有偶然性。此外,受市场条件的作用,农产品的价格等也有很大的波动,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民的收入也极不稳定,一旦出现极大的价格上的滑动或者由于自然灾害等都会影响农民还贷的能力,由此而出现信用风险。

2.2 非生产性信用风险

农民除了投资生产这一巨大的资金需求之外,子女的上学费用、婚丧嫁娶以及看病治病等非生产性的事宜也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因此,由于农村资金信用社贷款目的的不限制而出现的信用风险也占极大的比重。

2.3 担保失灵引致的信用风险

农村资金合作社大部分是熟人之间的交易,基于社会道德和大众舆论,建立在交往和了解基础之上,因此其主要凭借的是人情关系,这就缺乏实物上的担保,一旦借款人出现经济危机,而担保人也失去担保能力时,一时的口头保障却无法填补贷款,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3 农村资金合作社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由于农村资金合作社主体和投放方向的特殊性,根据农村具体的实际情况,从农村资金合作社信用风险的特点以及其主要的成因上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借贷方面,农村资金合作社要增强自己的信用值,赢得更多的客户,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和规定,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信贷政策,尽量少贷款给一些受经济影响重大的行业。此外,要加强贷款业务管理。对需要借贷的农户,要实地的调查其经营的状况和偿还能力,不能盲目的借贷。在实施借贷后,还要加强对所贷单位的监管,确保贷款有借有还。

(2)在流动管理方面,加强对合作社存、贷款资金的进出金额监控,及时的发现和预测风险,制订有效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特殊事件的应变能力。其次,对投资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分析和研究,将一部分流动资金投入盈利机会多的行业,实现流动资金的效益化。

(3)在人才方面,加强人才管理。农村资金合作社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吸收和引进复合型人才,给高科技人才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于还要加强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员的技术培训。要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同时,对员工进行业务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成员的素质。对不同层次的领导、管理人员、业务员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以及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操作能力的训练。

4 结语

农村资金合作社是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构建高效科学化的农村资金合作社运行体系,对于增加合作社风险防范能力,调动农民参与农村资金合作社的热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解决民生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但最大可能的降低信用风险仍是农村资金合作社需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麻勇爱,章也微。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与防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