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美文(最新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句子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古韵美文(最新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古韵美文 篇1

关键词:轻盈曼妙;圆润回转;似直而纡

中国古典舞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一种独特的舞蹈形态。它是以戏曲舞蹈主要基础,融合中国民族民间舞,吸收芭蕾舞等元素,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它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意蕴,成为彰显神韵的典型的中国传统意象艺术。

神韵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早在南晋谢赫就在绘画领域提出神韵,他在《古画品录》一书中写道:“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明代陆时雍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沉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凡情无寄自佳,景不丽而妙者,韵使之也。”钱钟书先生也称:“曰‘气’曰‘神’,所以示别于形体,曰‘韵’,所以示别于声响。‘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澈;然而神必托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亦不离。”可以说,“神韵”赋予一切艺术形式鲜活的生命力,神韵相生,神至韵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中国古典舞自然也把神韵作为美学品质。所谓舞蹈神韵,是指在形体动态中,超越于人体生物意义之上的精神和风度情致之“韵”,在舞蹈流动中产生一种精神与物质相交融的美的特质。在舞蹈艺术中,神韵既是外在形态的神色、神情、神似、神往的表现,也是内在意蕴的韵律、韵味、韵致的体现。中国古典舞是通过轻盈曼妙的形态美、圆润回转的动态美、似直而纡的对比美完成神韵美的历程。

一、轻盈曼妙的形态美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三千年的文明史,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审美趋向。尽管中国的古典舞形态没有代代相传,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的文化宝库中去感知它的神韵,如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中的许多飞天、伎乐天画像,纤柔的腰肢、轻盈“如推若引且留行”般优美飘渺、委婉绵绵的体态,观之***之感。这种以“轻盈”表现艺术生动神韵的审美观,是我国古代人衡量舞蹈的最高标准,也是中国古典舞的追求,历代诗歌有记载:

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

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

――南朝宋刘铄《白舞辞》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刘禹锡《观柘枝舞二首》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蓉翡,宛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

慢态不能穷,舞姿曲向终。低回连波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盼,修裾欲i空。唯恐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唐代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同样的美学特征,还反映在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中:“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些描写腰肢纤柔和体态轻盈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讲究轻盈、飘逸、曼妙的形态美。中国古典舞正是凭借这种“轻盈曼妙”形态美,以有限的人体表现无限的时空,来传达一种舒展、愉悦、轻松的情感意绪和飞舞灵动神韵美,达到了“神之动物,物以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传神境界。

二、圆润回转的动态美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美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白居易的诗,充分反映了中国古典舞的规律――划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调和,博大包容,龙飞凤舞, 求圆占中。这种独特的“圆”形思维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艺术文化和哲理形成特殊的审美。中国古典舞也同样受到“圆”这一思想的影响,在它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圆”起到了一个指引、导向作用,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明代朱载的“转之一字为众妙门”对中国古典舞美学特征作了高度总结。中国古典舞无论在个体动作上还是整体表现上,呈现出的最大特征就是一种回旋状态,它的全部动作无一不是圆的,各种大小不一的圆形轨迹进行“大圆套小圆”的无穷变化,造成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整体效果,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动态时空韵律美。如“云手、幌手、串翻身”等动作,无一不是圆形运动。中国古典舞的动势中有动、静求圆的规律,讲求大圆套小圆,线圆落形圆,动作的起、止过程都要有圆,例如“拉山膀”要求起时走弧线,静止时手臂像张弓;“双晃手”走的是立圆;“云肩转腰”是下肢不动,以腰为轴上肢进行腆、右前冲、右旁移、右后靠、含、再到左后靠、左旁移、左前冲的一个平圆运动过程。“圆”在中国古典舞蹈的语言中被不断展现、演绎,以古典舞中的基本舞姿“大掖步”为例:胯对着8点,左脚向3点大掖步,以腰为轴带动胸拧向1点,头眼转向2点,头眼的方向与身体的方位协调配合形成了一种层次感很强的古典韵味造型,整个舞姿造型呈现一种回旋状态,体现一种“体如游龙,转似回波”的形态。中国古典舞动作多取圆的规范,舞姿圆润自如、柔和流畅,形成“圆、曲”的人体动态美,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与韵味。

三、似直而纡的对比美

东汉傅毅《舞赋》道:“起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像;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把古典舞蹈“反向”动态画面概括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明代朱载在《乐律全书》中也说:“乐舞之妙,在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若非变态,则舞不神,不神而欲感动鬼神难矣。”指的也是古典舞“反向”动态。中国古典舞极为强调动作过程中的对比反衬,在看似矛盾的动作中塑造其独特的审美特性,体现出似直而纡的对比美。中国古典舞中小至眼神的收放,大至晃手、云手、小五花、青龙探爪、燕子穿林等等典型动作,将似直而纡的对比美体现的完美无缺。动作与动作之间通过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开先合,欲纵先收;欲提先沉,欲进先退;逢冲必靠,欲行先止……的承接转合,以虚带实、以实引虚,使得上下衔接呼应,动中有静、静中含动,开阖有机,呈现一种似动非动,反正相从的对比美。如舞蹈《踏歌》,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向左,袖子横拉至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品味古典舞“似直而纡”的对比美。

中国古典舞神韵之美,通过人体轻盈曼妙的形态美,借助“若俯若仰,若来若往”的动态美,讲究“似与不似”的对比美,成就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形态。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意向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2]易立。流风回雪 韵逸神飞[J].暨南大学,2007年06期

古韵美文 篇2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审美特征 运用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我国的一种舞蹈体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舞蹈。而“身韵”因其具有“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并打破了原有中国古典舞蹈戏曲程式化的动作的局限性,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戏曲形式和面貌。

一、中国古典舞蹈概论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基于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由相关的舞蹈专家,整理,加工,创造,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舞蹈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称典范,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结晶。中国古典舞凝聚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美学风格的精髓,包含了几千年的传统舞蹈的魅力,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蹈的出现,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重,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独有的特点和风韵,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二、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艺术特征

所谓“身韵”,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的,“身”就是代表身法,所表达的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韵” 就是代表韵律、节奏,所表达的主要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的气韵。“身韵”则代表了身法和韵律的总称。身法主要指的就是外部的技术范畴,“韵律”表达的则是艺术的内涵,只有把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可以让中国古典舞蹈的风貌和精髓真正的展示出来。也就是说,身韵就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是中国古典舞蹈所独有的符号。身韵当中的动作大多数以圆形为主,这应该和我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审美特点有关。其中道家的太极图,古典建筑当中的圆形结构,都进一步的表现出了我们民族对于圆形这一审美特点的钟爱。在身韵中则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在这些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增加或减少原有的动作轨迹,则可以打破原来的节奏,进而让之前的凝固化的动作特点得到改变。身韵要求舞者的动作一定要遵照“圆”,也就是“动与静与点与线互含互牵”,的审美原则,这一形神统一的民族性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汇聚了中国舞蹈文化精髓和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舞蹈动作,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有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色和代名词。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剧目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既增加了古典舞蹈的鉴赏性,同时又突出了古典舞蹈剧目的风格性

古典舞其实是当初为了进一步解决舞者的训练而从戏曲当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曾一度被称之为戏曲舞蹈。而身韵的出现则使得古典舞蹈彻底走出了误区,同时欣赏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身韵在舞蹈的训练中,则很好地改善了舞蹈演员在气息和身体的韵律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训练效果。

身韵已经成为古典舞剧目的特点和风格。虽然古典舞从风格上面来说还是属于戏曲舞蹈,然而,身韵的出现则让古典舞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标准。

(二) 给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土壤

古典舞蹈通过身韵得到了充足的养分。持续深入的对身韵的研究,使得中国古典舞蹈形成有效的系统的风格体系。身韵给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如今的训练中,有效的进行身韵的训练,可以让身韵在古典舞蹈中的表现更加自然,为将来古典舞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加清楚的发展方向。

四、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身韵的训练可以增加古典舞组合的美感,进一步提高了训练的兴趣

身韵训练的科核心要素就是形、神、劲、律。强调魅力,强调内心的感受。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身韵的训练既提高了演员在进行动作时候的力度和气息的把握能力,同时还锻炼了演员用神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得无聊枯燥的单一的组合,具有了韵律,进一步增加了组合的美感。

(二)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

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帮助演员提高其表演的内涵和艺术造诣。当具有了身体的韵律之后,就可以提高动作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舞蹈中一个简单的“风火轮”动作,加上韵律后就成为了生命的延续,进一步显示出了身韵的艺术价值。

五、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

身韵最终就是要让中国古典舞蹈的所有舞姿和技术达到融合统一的目的,这主要体现在对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连接处理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方面。如果基训是一种古典舞蹈的训练方法,身韵就是规范舞蹈动作的标准。试想一下,在古典舞蹈中没有节奏韵律的动作和舞姿,肯定会让人感觉到非常乏味。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则就找到了中国古典舞蹈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所以说,身韵的训练不只是体现在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节奏和技巧等方面,而这也可以进一步表现在发展和创作舞蹈的动作和舞蹈语言方面。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运用和很多其他不同门类的舞蹈艺术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身韵也是有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因此,怎样才能控制和把握身韵的时代特性,已经成为身韵训练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身韵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应该进一步展现出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让身韵和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达到和谐与统一。

六、结语

综上所述,身韵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风格,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本质而且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姿态,强烈的民族风格,已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的古典舞蹈将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古韵美文 篇3

关键词:古典舞;训练课堂;技术技巧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17-02

舞蹈是美的代名词,它能给人以美感、精神上的享受,并容易引起欣赏兴趣。它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是情感世界达到极致的表现,把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善、美、丑、恶经过艺术的加工、创造,成就的舞蹈形象。而中国古典舞拥有着我们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形态美、韵律美的艺术结晶,其独特的神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体现!艺术是相通的,讲究内在的神韵,若缺少了它,就好比是死水一潭,没有生机。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中国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只有真正的把握住了内在的“神”,外部的“形”才更具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我们习惯用“呆板、僵硬、没感觉、吸引不住观众等等”这样的词语来评论某些演员在表演上的不成熟,而导致观众有这样的感觉正是“神韵”的缺失所至。舞蹈没有韵律、没有神韵,即便有再高的技术技巧,也会是枯燥无味的,也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任何艺术若无神韵,便犹如失去了它的灵魂,从而缺少了思想上的交流、心灵上的沟通,失去了艺术的感染力,更不能与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古典舞教学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古典舞教员几乎拥有一种相同的教学模式,就是技术技巧为主,身韵为辅。无论是从教学效果上看、还是课堂内容的比例分配上来看,老师的主要精力和重点显然都放在了基础训练和技术技巧的训练方面,而身韵则作为补充教材使用。诚然,技术技巧固然重要,它是整堂课的“骨架”,是着实的载体,尤其是当今高品质的舞蹈大赛对具有锐意创新的高能技巧更加的备受青睐。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由自主地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了技术技巧的开发、创新和训练当中,相对的忽略了对身韵的重视程度,导致重心偏移的现象。那么,身韵在古典舞训练中的意义又何在呢?身韵是古典舞的“灵魂”又作何解释呢?“骨架”是需要“灵魂”的依附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具有艺术的表现力!由此可见我们对身韵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我们在古典舞教学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身韵的重要性,没有摆正它的教学地位,因为对于身韵的教学并没有看到在古典舞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也就是说我们高度评价的这个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并没有依附与整个基训课的这个“骨架”之上,无形之中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互不相干。而这种状况正是古典舞教学中之大忌。因为身韵与基础训练是鱼儿和水的关系,鱼儿离开了水就会失去生命体,便不存在任何意义。现在古典舞基础训练大致有两种上法,一种是将身韵和基训分为两堂课来上,课时比例也是基训多于身韵,并且在身韵课中还加入技巧的训练内容,这无形中就有了主次之分。一种是将基训和身韵合二为一,在一堂课中完成,这种情况适合高年级的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样上就很难保证身韵的训练时间,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忽略了此项的训练,更加大了二者的两极分化问题,因此身韵的训练时间变得更加“稀有”。

我个人认为,无论课时的多于少、还是课时的如何设置,那是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老师的思想意识和对身韵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因为思想意识与认知程度才是决定教学风格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公开课和成品舞蹈表演上,就更容易看出存在的问题,更是放大了以往在教学中的弊端,一切教学问题便是暴露无遗。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完成任务型;二是两极分化型;前者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对身韵做系统的训练,为了应付考试不能缺少身韵的环节,不得不突击完成身韵教学任务,最后“生拉硬扯”的将身韵内容“塞”进课堂之中;后者则是没有将身韵“渗透”到整个基础训练当中,没有将身韵贯穿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使整堂课有机的融为一体,而是在课堂中有两个内容的出现,一半是基础训练、一半是身韵训练,成为不相干的两个个体,导致了两层皮的局面。这两种存在的问题都说明了老师对身韵的重视程度,对中国古典舞之神韵的认知程度。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很难形成于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舞风格,最终结果只能片面的完成了古典舞的“形”,却丢失了古典舞的”神”。有道是:“形”好学而“神”难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高度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典舞艺术!“神韵”能力的练就是日久见功夫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身韵的舞蹈功能

如今,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日趋成熟,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它已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已是众所周知之事,它是练就舞蹈独特“神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身韵即身法和韵律的合称,身法泛指外部动作的运动轨迹,韵律则是内心的艺术表现内涵,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体现,才是对“身韵”真正意义上的诠释,才能全面的体现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韵味与魅力,才会达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最高境界。“形、神、劲、律”作为身韵的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简单概括,“形”就是形体外部动作的运动轨迹;“神”即神韵、心意,是古典舞内在的灵魂;“劲”是动作用力的方法,包括轻、重、缓、急、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等;“律”指节律,也就是泛指的节奏。其中“手、眼、身、法、步”达到了系统的、全方位的训练目的。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些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就说明了舞蹈表演艺术是由内心情感带动外部形体动作而发的,因此,形体动作若离开了内在的韵律表现将会成为木偶式的运动,而失去了艺术价值!也可以说,离开了这特有的“神韵”,就不能称之为中国古典舞。

具备高超的技术技巧,那只能是单方面的技术能力,属于外部身法、技能范畴。只有与身韵融为一体时,才能赋予一切外部运动的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身韵不仅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更是舞蹈表演艺术的“灵魂”所在,在整个舞蹈表演艺术中的分量是举足轻重,为此,舞蹈教育者定要重视古典舞身韵的训练。

三、解决办法

通过多年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成果和更高层次的教学展示课,教学感受与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中产生着变化,更加明确了改变教学意识与教学着重点的重要性!

当我们对身韵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了解后,就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中心思想,把身韵作为教学的中心,一切训练都围绕着它来展开。身韵应在学生时代尽早的、尽细的进行训练,只有在长期系统、细腻的磨炼下,才能达到“行云流水、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因此,身韵它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纽带。如果说基本训练课是“鱼”,那身韵训练就是“水”,鱼离开了水就会失去生命体,便不存在任何意义,所以,身韵内容的训练与加强是中国古典舞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做到在基训课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包括动作之间的链接、技巧与技巧之间的过渡等等,都要有身韵的“形、神、劲、律”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老师应努力做到将身韵训练渗透到基础训练的全过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和独有的神韵。

凡事要有始有终,无论从课堂中的单一元素、到短句组合、再到舞台上的成品表演中,应该没有主次动作之分,一举手、一投足都应有同样的重视程度,即便是一个静止多拍的造型动作,仍由它内在的神韵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身韵训练要从单一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并且是一个细腻而长期的“磨炼”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因为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语言的交流、一种心与心的沟通、是高度艺术美的体现、更是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

古韵美文 篇4

〔关键词〕身韵高校表演教育

和所有舞蹈专业一样,舞蹈表演与教育专业方向拥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以下简称表教)。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全面、良好的艺术修养,能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是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终极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主要学习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是表教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舞蹈表演中塑造角色、表达情感、展示剧情的最佳训练方式。本文拟从身韵训练的角度,对高校舞蹈表演与教育专业的教学进行简要思考。

一、身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创立,成为了课堂与舞台的重要媒介,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审美的中国古典舞演员。无论在理论还是观念上,打破了古典舞仅是传统戏曲的程式化套路动作,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髓的道路。尤其是在身韵课堂教学中,提炼出以元素入手,由元素到动律,再从动作到短句,最终形成综合表现性组合的教学模式。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舞蹈文化中典型的代表,它承载着文化也传递着精神,然而“身韵”的创立使走到今天的古典舞有了灵魂的依附。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鉴于中国古典舞在中国舞领域中的地位,以及“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巨大的实践效应,应从教学上更系统地对它进行研究。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中,身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是对中国古典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一项重要的教学成果,赋予了古典舞的民族特性,应当在课堂训练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将身韵渗透到课堂训练的骨髓当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目的,使身韵真正成为古典舞的“核”。身韵课的学习,能够让表教专业学生有机融合民族风格、韵律语言、审美内涵,通过对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革新,以期望更好地实现培养表教专业最佳的舞蹈专门性人才。

二、表教专业学习身韵应达到的目标

身韵已经成为衡量成为古典舞审美价值的一种尺度,是古典舞特色之所在。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过程中,首先明确“提、沉、冲、靠、含、腆、移”七大身韵元素的重要作用,并作为基础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地面盘坐来固定下肢,对上肢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身韵地面元素训练,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古典舞的内在神韵。地面元素训练既是元素,又是动律,元素中有动律,动律又通过元素体现。掌握了地面身韵元素,并贯穿于古典舞始末,也就使学生能够培养动作传导意识,做到“起于腰、发于心、形于体”,并且初步把握古典舞中的“形、神、劲、律”。身韵地面元素教学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强化上身韵律,达到对身韵的基础要素用肢体做到准确诠释的目标。其次要能规范学生对古典舞风格的掌握,强调其独特的民族特性,民族特性从具体的运动轨迹、运动形态、节奏特点当中去体检。古典舞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以形传神”的精髓。因此,只有充分把握中国古典舞的特性,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中民族的、传统的风格韵律。经过系统学习,最后通过课堂中综合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整合内心情感和外在形态的所学知识,提高身体感知度,不断填充学生肢体功能性训练之外的风格韵律语言,达到身韵所要求的“形、神、劲、律“的表演精髓,做到形神兼备,内外兼修。身韵外在形态的练习和内在涵养的修炼。身韵的创建,也为该舞种的建立找到了重要的美学支撑,从而逐步提高高校舞蹈表教专业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质量。作为舞蹈表演与教育专业的学生,还要能够用专业的术语、准确地表述和传承这门艺术,才能符合这个专业名称的真正要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准确完成元素训练。古典舞身韵主要通过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提炼总结为若干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其七大元素动作概括为“提、沉、冲、靠、含、仰、拧”。在课堂中将身韵元素的练习按由简到繁的顺序循序渐进,同时在节奏,起、行、止、连接、点线和动态动势及内在修养等诸方面也要将元素训练贯穿进行,使每一个元素的练习都是为了整体和实用。用地面元素训练的方式重点解决身韵元素风格的把握,为高年级风格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夯实基础。

综合表演性组合的练习。经过了一系列的元素练习后,提升了对单一元素的完成准确度,在此基础上,把元素训练连贯起来流畅完成。反复的练习能使学生在大脑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以此引申出古典舞的审美核心:“圆”。“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体现着一系列的中国文化思想。课堂中综合表演性组合里强调贯彻“圆”的审美要求,使学生意识到圆线轨迹的重要性,就能较好地把握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圆、运动轨迹圆、风格律动圆等等。在审美标准的规范下,去完成课程训练的综合表演性组合,缩短从课堂到舞台的距离,是显著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之举。

明确呼吸的重要性。古典舞对于气息的要求具有本质性和特殊性,呼吸将贯穿身韵的始终,即身韵的起始均来自于气息。地面元素练习是由心而起,带动呼吸,又由呼吸去支配腰部而体现的。短句练习是在元素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连贯训练,以腰部作为发力的核心,带动呼吸贯穿完成。综合性表演性组合是在呼吸与身体展示相融合,注重表演能力的提升,是在解决呼吸问题后,最终达到古典舞心、气、力的完美结合。

结语

舞蹈表演与教育专业要从表演和教育两方面着手,培养复合型人才。表教专业学生不仅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的传播者,还是传承者。每一名身韵课教师都身负传承使命,在教学中要以最规范的元素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使表教专业学生成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把舞蹈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更要把这种课堂上传道授业的宝贵经验和能力传递给学生,使其懂得作为一名舞蹈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也是舞蹈表演与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古韵美文 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引言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它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 从戏曲舞蹈、武术身法和芭蕾舞步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经过历代表演家的调整、提炼和创新, 长期流传下来, 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它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尊祟,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更创建了古典舞的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俗话说“无韵则神死,少韵则风格无”,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古典舞的形神统一。

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模式和表演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身韵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圆形艺术: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将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圆、曲、拧、倾、收、放、含、仰。圆形动律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

2.形神兼备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强调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3.刚柔相济的艺术:古典舞的表演“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起、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做为一名舞蹈演员,我了解一个优秀的舞者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技巧,还要认识并且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而要做好古典舞的表演,则需深刻体会其艺术灵魂——身韵。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 它具有特殊的系统训练要求,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做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使古典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所以说,身韵是整个中国古典舞训练、表演等诸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 而“形、神、劲、律”做为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它们更是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 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与其相连的运动线路。

形首先体现了“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尤其体现在“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上;最后,形还体现着“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的变化。

神:即神韵、心意,是身韵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在神这一元素中, 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及内心情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1] [2]

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化。

劲:就是力,它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 “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以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 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 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 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是指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它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它所依循的规律这两层意义。一般来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 这“顺”劲正是律中之“正律”, 但古典舞往往又十分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 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 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 还是相反而行的逆向动势, 或是“从反面做起”, 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 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形神劲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和掌握的。 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助,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灵魂作用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在传统古典舞创作上曾有过把不同性质、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硬加在一起拼凑而成的作品的现象。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正当中国古典舞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 身韵理论从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中脱胎而出,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身韵的产生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

身韵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与程式化动作的矛盾,改变了其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做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型理论,身韵使人体潜在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创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赋予了新的艺术手段。它以时代风格的古今适用、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以及很强的舞蹈性与民族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而被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身韵成就了古典舞的今天,身韵理论的注入,使古典舞逐渐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但身韵并不是古典舞的终结,而是一个具有衍展性的生长源点。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并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刘恩伯。 中国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古韵美文 篇6

一、“气韵”中国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

“气韵”的概念始于魏晋南北朝“清静”谈和对人物及山水的品评。最早将“气韵”这一概念用于文艺领域的是晋朝的谢赫,他把气韵生动作为绘画的六大法则之一提出。后经中国历代文论家和艺术家的阐发,“气韵”终于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气韵之“气”,指的应该是生气、灵气、神气;气韵之“韵”,指的应该是韵味、风韵、神韵。气韵生动说,要求艺术作品生气贯注、气脉流转、生机盎然、活泼灵动、神清气奇、风韵飘逸、韵味隽永。气韵生动说在审美追求和美学的理解中,“气”为贯穿于艺术的一种动的心理体验,而“韵”是这种心理体验以外的感悟,事实上是审美理解的核心。气韵生动说的形成,导致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神”重于“形”,而“韵”又在“神”外,进入一种超越“形神”之论的更精微、更深入的审美状态,所谓“简易闲澹之中而得远无穷之味,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气韵之神区别于传神之神,在于主动。在宇宙论,神是气的属性。气化流行推动万物生生不息,构成宇宙生命之源。精气(元气)化物造形的本领,就是“神”。名之曰“神”,有化物造形微妙不可测度之意,《易传》云:“阴阳不测之谓神”。气、神、道诸概念同一品级。哲学上比较成熟的形神学说形成于战国末期至两汉。细分有三个层次:1.形指一切有形之物,神指气运的阴阳变化规律。2.形指生物和人的机体,神指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淮南子•原道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黄帝内经•灵柩•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源自父母的先天之精一相遇合,而有新的生命活动开始,就是神。3.形神由气构成,形指人的身体,神指人的精神。三个层次都以神高于形。谢赫以气韵为神,取前两个层次突出其内在之动。他品画,着重人物肖像,另有画龙、蝉雀、神鬼、马、鼠之作,也在所品之列。大千世界,种种生灵不可计数,何以独喜拈出这些品味?钱钟书先生《管锥篇》看出了谢赫的心思:“龙、马、雀、鼠、蝉同于人之具‘生’命而能‘动’作,神、鬼则直现人相而加变怪”。五位一品中人曹不兴,仅因一龙之风骨而深受谢氏眷顾:“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各岂虚成。”此其中之奥妙,李绰所著《尚书故实》说得明白:“谢赫善画,尝阅秘阁,叹伏曹不兴所画龙首,以为若见真龙”。“真龙”,既包括形似,又显示出内在的生命活力而有“神气”,是宇宙造化的神动之美。如此看来,神动之美与神明之美是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追求相左,谢赫讲“神”、“神气”,也讲“神韵”。神韵本是人物品藻的常用词汇,最易与之混同。谢赫的神韵,神乃气之功能,韵乃气中之韵,从而神韵也即气韵,神动之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云:“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谓非妙也。”钱钟书解道:“其以‘生动’与‘气韵’对称互文,‘神韵’与‘气韵’通为一谈。”言之极当。所谓“气”,常常是由创作者的品格、气慨所给予作品中的力地、刚性地感觉,“气”是人的生命力,与人的气质、个性、精神直接相关,“气”是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本源。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也就是“气”的运化。它既是生理活动,也是心理(精神)活动。这是一个似是而非而又不大容易察觉的误区。它的疏忽之处在于:“文气”来自元气。王充认为,人的善恶、贵贱、贤愚、才之高下,无不决定于元气的多少。又说:“阳气生为精神”。再者,气韵离不开主体的创造,只有通过人的环节,宇宙与文才能沟通。“文气”既来自元气,又是生成气韵的主体,“气韵”与“气运”前述“误区”的揭示,已初步确证了气韵与气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概括为:气韵源于气运,是气运从哲学到文艺审美中的延伸。

二、中国古典舞之核心“气韵生动”

中国古典舞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是讲究“气韵生动”。这也是朴素的辩证唯物论观点在传统舞蹈美学思想上的生动体现。正如唐满城先生在《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文中所言:“中国舞在人体上强调‘拧、倾、圆、曲’绝不是什么人杜撰出来的审美标准,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自古至今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三块瓦’、‘拧麻花’,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中国武术中的‘龙形’、‘八卦’无疑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气韵”之“气”则是呼吸,呼吸本身也是一种运动。

“气”(呼吸)除了能控制力的运行、表现情感之外,同时又是舞蹈有形动作的视觉再现。呼吸有长短、动静、轻重、缓急,其中也包含着节奏的性质。一切内涵的呼吸、意念、神态、律动、节奏都可以称之为“韵”。中国古典舞的“韵”,讲究的是子午相衬的外部体态和阴阳互衬相对的内在运动规律,特别是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以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势态,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线路,以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多种基本动律元素,以“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以神形兼备(以神领形、以形传神)、身心结合、内外统一的风格特点,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动律,体现出舞蹈特有的韵律风格。它是指在舞蹈律动时,处理动作的节奏对比、呼吸力度控制、情态的贯穿等。而“气”,只是一种自然或精神美的阶段,只有将“韵”以某些程式、方法加以外化,使气韵得以有机结合,才会达到艺术美的境界。“气韵”的美学意义创立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力学的原理、以舞蹈动律为本体的舞蹈训练内容,以独特的气韵观、技艺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

三、“气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体现

对中国古典舞本体艺术来说,“气韵”的形成是舞蹈中的静态造型、动态运动、节奏、气息、运动路线和舞者自身心、气、形、神、意高度协调运用的综合体现,是通过舞者自身之气在体内不断的传导流转,而塑造出的鲜活人物品格和生命情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对于“气韵生动”审美意境的营造,是一个生命———创造———艺术生命的顺序过程。

1.生命:是指舞者本身的生命,舞蹈是肢体语言艺术,它的语言载体就是人体本身,舞者的一身之体充当了舞蹈表现时的媒介,以自身的生命去展现艺术作品,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对作品的意境进行诠释,舞者的肢体运动是舞蹈的语言,而舞者自身也就成为创造艺术作品的工具。2.创造: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游心于艺”、“胸有成竹”,正是指艺术的这种创作过程,它涉及主客体的相互交融,主体之气与客体之气的彼此沟通,“游心内运”的构思过程,又与元气化生万物的情形何其相似,“气韵”也已经充分显明了自身具有的天(物之气)人(主体精神)二性。中国古典舞对于艺术生命的创造过程,是基于舞者对艺术作品理解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围绕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节意境,将自身的肢体动作、气力配合、情感表达与艺术作品相符合,这种悟于心表于体的过程,是从舞者生命升华为艺术生命的关键之处。3.艺术生命—(“气韵”在古典舞中的表现):是指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品格、情操,是一种有韵味、有意境的生命美感。中国古典舞“气韵”的形成,不但是对“气”的控制,还要加入动作、神情、韵感、韵味等要素的配合,它不仅是舞者的呼吸之气,它更是一种精神、骨气,是一种品格和韵味。不同韵味的舞蹈作品,都是舞者对不同“意、气、力”的结合表现,是对“气”控制后所展现出来的结果。以三个古典舞剧目为例,可见三种不同“气韵”之美的呈现。

(1)扇舞丹青

该剧通过舞者顺畅、圆润的肢体动作,行云流水时时运转的身体势态,勾勒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气韵”生命感。整个舞蹈以舞者连续的力、气、意贯穿始终,仅靠舞者的身体和一把折扇,通过舞者肢体的快慢相宜、刚柔相济、阴阳顿挫,将扇子与舞者肢体的幅度、力度、重力、速度和时空结合,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情景交融的“天人合一”生命精神,以身体的运转不止与宇宙自然万物的生生运转达成一致,使气韵生动的生命精神融化在肢体的收放、松紧、快慢当中,体现出一种以身体的运动迎合自然的运化,以一体之“气”呼应宇宙生命的“气韵生动”生命美学精神。

(2)秦王点兵

该剧以“气”、“力”顿挫的运用方式,表现了中华武士驰骋疆场,勇敢直前的英雄气概,舞者的“气势”造成了对英雄人物进行诠释的成功,从这一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气势的“气韵”之美,是以身体的呼吸之气弥漫于整体人体之中、充填了人的肢体形态而形成的,以自身的“气场”塑造出刚毅威武的气势,勾勒出中华将臣的大将风度和英勇不屈民族气节,这种由气息充填于肢体形成的“气场”,赋予了该剧鲜活的生命感,形成了舞蹈中威武阳刚的气势之美,这也是表现“气韵”这一最高境界艺术精神的方式之一。中国古典舞中对于气息与意念、形体配合之间的协调运用和把握,是体现“气韵”这一最高艺术境界的根本要素,这也是中国古典舞对“气”重视、研究的最关键之处。

(3)纨扇仕女

在剧中没有较为剧烈的动作,而是舞者对自身“力、气、意”含蓄、内敛的控制状态下进行的,整个舞蹈动作的幅度、力度没有很大起伏,也没有刚健有力的劲力爆发,舞中舞者的面部表情端庄、平和,却留下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含蓄、典雅的女性形象,展示出中国女人特有的细腻、含蓄的品味,是以舞蹈展示人物韵味、气质的作品。舞者以妩媚婉纨扇的舞蹈形象、以优雅轻盈的步法、圆润含蓄的肢体动作、和平稳静的心里状态、典雅端庄的面部表情,活脱脱的展现出中国女性独特的含蓄、细腻、矜持、有节制的内在韵味,体现出中国女性崇尚柔和的内在美风格,呈现出一幅中国传统女性独有的内敛、韵味、风韵、情调的女性品格画面。以该剧对于“力、气、意”的使用方式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气韵”的形成,更是舞者对于心内之物(意念、气息、情感)的控制,所能表现出来的给人品味回想的韵味之美。这里并不是说舞者的肢体语言不重要,但是“气韵”的形成比起外在形体来说,更强调的是舞者内心的活动,是舞者心之意念、是对自身“气、力、意”的控制过程,是身体内在之气质、精神的外化表现,外形可以是含蓄的,但是内心是外展的,意念是延伸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