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唐婉(最新7篇)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钗头凤唐婉(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钗头凤唐婉 篇1

——题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庆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

凝视找酒杯中的琼汁,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是天上给了我们告别的机会?抑或是上天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美丽的错误?时间仍是满城飞花,地点仍是杨柳如烟,可你我已不能再如以往那样举杯欢酌,谈古论今。天上的飞鸟叫的竟是如此凄凉,似在诉说我们今生难以追求的幸福。我抬头看着你,十年的光阴竟使你如此消瘦。春色依旧,古人却韵华难再。记得十年前,你坐在这沈园中摘了一大把野花,说那是忘忧草。我笑问你可曾忧愁,你说只要没念花红柳绿之如有我陪你,你就没有忧愁。我默然低下了头,可这一低竟是十载光阴!

不觉手中的黄藤酒渐渐荡开了涟漪。我知道这是泪,我们终身的泪!倘使今生无缘便叫来世在聚——来世只恋你钗头的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澜。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干索。叫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人生真有忘忧草么?寻寻觅觅,为何我难以寻得那棵生命之中的忘忧草?

钗头凤唐婉 篇2

【关键词】 何占豪;古筝协奏曲;创作;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何占豪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他与同学陈钢创作的蜚声乐坛、誉满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成为“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何占豪在四十余年的音乐创作中,为“民族音乐现代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除了改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高胡、二胡、琵琶协奏曲外,还改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古筝协奏曲,如《梁祝》、《临安遗恨》、《西楚霸王》、《陆游与唐婉》、《莫愁女序曲与游湖》等。现就何占豪古筝协奏曲的艺术成就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作品独具匠心的选材

要实现“民族音乐现代化”,有两个要素必须考虑到,同时还必须将这两个要素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两个要素就是:作曲家的艺术素养和听众的艺术修养。没有作曲家的艺术素养,“民族音乐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方面对于何占豪来说已没有障碍,从年轻时期就在艺术上崭露头角,至今他已经在作曲这一领域浸淫了四十多年了,其艺术功力已炉火纯青,堪称世界级大师。这样,另一要素,即听众的艺术修养,就成了“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试想,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音乐现代化”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听众艺术修养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于是,何占豪独辟蹊径,为了让更多的听众能尽快地接受他的作品并引起共鸣,他选取那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改编作品,并在旋律中汲取戏曲和民间音乐的精华,如《梁祝》、《临安遗恨》、《西楚霸王》、《陆游与唐婉》、《莫愁女序曲与游湖》等。作品一经问世,即引起轰动。在这方面,何占豪是睿智的,无疑也是成功的。

1.《临安遗恨》

岳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他于北宋末年投军,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被囚在临安城(今之杭州)监狱中。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

作曲家何占豪于1990年曾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作者又将此曲改编成古筝协奏曲。这首古筝协奏曲是以传统古曲《满江红》的曲调为主题变奏而创作的,旋律优美、意境深远。乐曲运用单主题变奏手法,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因被奸臣陷害而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他在赴刑场的前夕,对社稷面临危难的深刻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深深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极度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无奈却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悲叹!

岳飞是中华民族的一座丰碑,他的故事妇孺皆知。通过音乐形象,何占豪对岳飞进行了再创作。

2.《陆游与唐婉》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蛟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当年题于沈园园壁上的《钗头凤》。

美丽贤惠的唐琬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表妹,出身望族,自幼聪慧,人称才女。19岁时,她被陆游娶回了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造化弄人,陆游的母亲却让恩爱夫妻转瞬之间变作劳燕分飞。随后,陆游另娶,唐琬改嫁。唐琬终于还是郁郁而死,带着无穷的心事和幽怨,只留下泣血的记忆和不尽的思念伴随陆游蹒跚走到生命的尽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陆游一首词,唐琬千泪。这首惆怅、伤感的千古绝唱《钗头风》,和那段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800多年来感慨喟叹着一代又一代墨客骚人,缠绵悱恻了一代又一代的痴男怨女……

何占豪先生围绕这首文学作品的意境,创作了这首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乐曲描述了陆游与唐婉被迫离异,数年后在沈园重逢时二人泪眼相望、肝肠寸断、仰天长叹的情景。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陆游与唐婉》等的成功,为何占豪“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了最好的诠释。

二、作品绚丽多姿的风格美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一部真正称得上美的音乐作品,既要反映出客观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也要显示出作曲家对待生活的审美理念;同时,它在音乐作品表达上,还必须具有完美、生动的形式。从何占豪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美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有着多样的艺术风格美,既有雄浑壮阔的豪放美,又有优美隽永的抒情美,还有跌宕起伏的旋律美。

1.雄浑壮阔的豪放美

何占豪的《临安遗恨》、《西楚霸王》以其喷薄、热烈的感情,给人一种撼动心神的魅力,从而形成一种雄浑壮阔的豪放美,阳刚之美。

以《临安遗恨》为例。

第一段(引子)乐曲先以一段激昂悲壮的钢琴前奏开始,预示着主人公的一生是悲壮的,继而古筝以强有力的和弦配以左手大幅度的刮奏,突显出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确定了乐曲的基调。

第二段(51-96小节)是乐曲的主题段,主题音乐第一次在D大调上出现,是以传统古曲《满江红》的旋律发展、变化而来的。整段气势舒展,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仿如岳飞立于长城之巅,感叹于祖国的景秀山川,为之骄傲。

第三段(97-207小节) 激越的旋律把人们带到古代金戈铁马的战场。先是钢琴奏出低沉有力的附点节奏模仿马蹄声,好似奔驰的战马把人带到疆场,然后古筝进入,快速的双食指点奏由弱渐强,直到越来越高亢,情绪越来越激烈,眼前仿佛看见岳飞率领他的将士为了江山社稷、百姓安危浴血沙场、奋勇抗敌的场面。

《临安遗恨》通篇大气磅礴,展现了一种雄浑壮阔的豪放美。

2.优美隽永的抒情美

何占豪的另一类作品运用幽眇的遐想与细腻的手法,表达其缠绵细腻的感情,给人一种婉转优雅的美感,从而形成另一种优美的艺术风格,如《梁祝》、《陆游与唐婉》、《莫愁女序曲与游湖》等。以《陆游与唐婉》为例,其乐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慢板描写陆游十年后故地重游沈园,触景生情。

十年后的一天,烟云飘渺、芳草凄迷的时节,落寞的陆游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的沈园,寻找失落的缠绵悱恻的旧梦。他伤感幽怨,凄冷萦怀,离情飘摇,浸湿了一腔心事。园内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榭湖廊路,依旧典雅、精巧,只是物是人非,过去的恩爱情浓,如今只剩下只身孤影,“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还有什么比这种感受更令人难过?还有什么比这种感受更令人寂寞?如今,你,漫步在那段日子,孑孓那种孤冷,独自吟唱那曲遗恨,听任花开花谢,听任风吹雨打……

第二段小快板描写两人相遇后,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相思之苦,诗人凄楚万分,乘醉信笔题《钗头凤・红酥手》于园壁之上。

正当陆游满怀忧郁地沉湎于往事不能自拔时, 他遇见唐婉和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也在游园。多年分离,无数次在梦中相会,互诉衷肠。此时猛然相见,二人心头为之一震。唐婉含泪给陆游送来了一杯酒,陆游一扬头凄然喝下了这杯酒,然后在雪白的粉墙之上题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钗头凤》,落寂万分地走了。唐婉在这首《钗头凤》前潮思奔涌,泪流满面。

一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古筝声幽幽响起,旋律哀怨凄。秀美柔雅的唐琬,碧色绣襦,长裙曳地,神情凄凉,泪流满面,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满面尘霜,落寞憔悴,同样感伤不已、衷肠寸断的诗人,“执手相看泪眼”,恍若隔世。

第三段描写唐婉见此词后,感慨万千,也提笔和了《钗头凤》词一首,不久,因怨恨郁郁而终。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年年绿柳,握不住红酥手;一竿风月,饮不下黄滕酒。一转身就是诀别,一转身就是来生。谁在耳边轻声诉说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往昔幕幕,犹映眼前。伤时惜别,感叹人生聚散无常,苦恨匆匆,奈何情深缘浅。多少幽欢佳会,梦靥难绝。可怜芳香依旧,各安天涯路。

沈园一别,唐婉“咽泪装欢”,忧郁而死。这800多年凝结的眼泪,从而落得江南多雨与潮湿。想象着一个美丽温婉的女子,伴随着古乐幽幽,弥漫了古园,800年前的诗句,她活在里面,淋湿了后人的思绪……

音乐声渐起,伴随悲伤而略带几分凄凉的女声吟唱,陆游与唐琬凄美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犹如一场绮丽哀伤、凄艳异常的旧梦,怎不让人情动于衷?那一声撕心裂肺泣血般的“错,错,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

无疑,故事是优美的,作品是优美的。

3.跌宕起伏的旋律美

乐曲是由音乐语言构成的。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而在诸多音乐语言要素中,旋律无疑又是最重要的。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广为流传的作品,其旋律一定是优美的。何占豪的创作十分注重旋律的美感,反复对乐曲推敲锤炼。过去有古人写诗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何占豪的作品似也有给人“乐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他的古筝协奏曲,如《梁祝》、《临安遗恨》、《西楚霸王》、《陆游与唐婉》、《莫愁女序曲与游湖》等,充分汲取了中国戏曲、民间音乐的精华,形成了令人如痴如醉、百听不厌的优美旋律,给人一种舒心的音乐美感。

以《梁祝》为例。《梁祝》爱情主题的创作汲取了越剧和江南小调的精华,使整个主题既有江南清新的风格,又有越剧绵长的韵味。《梁祝》的第二主题吸收了民间古筝乐曲《渔舟唱晚》的精华。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里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在夕阳西下的江南水乡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还有感人的“楼台会”、“哭灵投坟”的旋律,以及再现部中表现蝴蝶翩翩起舞的那段优美的音乐,也是从越剧、昆曲中提炼而来的。

三、作品丰富的情感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让听众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能让听众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作品要将音乐中的“情”融入其中,从情入手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情”来拨动听者的心弦,让听者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听者去感受,去想象,去理解,使听者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作品之中,用心体会,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景感应效果,得到美的享受。

何占豪的作品不言而喻,其情感是丰富的,而这些丰富的情感通过那些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时时扣动着我们的心弦,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他众多作品丰富的情感中,最突出的有两点: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凄美的爱情之情。

1.强烈的爱国之情

诗言志,歌咏言。

《临安遗恨》整首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你看,今夜雨潇潇,我亦凭阑。不远处的古筝声起,时而悲壮,时而激越,时而忧思,时而愤慨,带我走进800多年前的临安……

向我们走来的你,肩扛枷锁、脚戴铁镣,眉宇间刻满了忧虑。遥望中原,大漠残阳似血,铁蹄践踏着故国山川,绵绣山河烽烟四起,血痕斑驳。

仿佛又传来得得的蹄声,在金戈铁马的岁月,在尘土喧嚣的战场, 鼙鼓雷鸣,人喊马嘶, 刀光剑影,你“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将寇敌的血浆磨砺手中的剑魂,将寇敌的白骨祭奠无辜的冤魂。

此时,传来了佞贼的奸笑。重叠的迷雾,百结的愁肠,惟有母亲精忠报国的叮嘱,激励你那个苦涩的梦想。

你在焦灼和忧郁中期盼着那疆场人呼马嘶的壮歌,都随你一声悲怆的仰天长啸,渐渐地隐没在血色黄昏。一阙情辞激昂、悲壮慷慨的《满江红》从古流传到今,承接了百年风兮千年雨,化作了中华的傲然脊梁、民族的浩然正气、历史的巍然丰碑!

哦,今夜雨潇潇,我亦凭阑。不远处是谁在高声吟诵岳飞的名篇《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2.凄美的爱情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爱情,是各个艺术种类中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尽情讴歌的创作主题。苏轼的一首《江城子》把凄美的爱情表现得如此哀婉,产生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而在何占豪作品中所表现也都是那种凄美的、让人痛心疾首、潸然泪下的爱情。正因为爱得深切、爱得甜蜜、爱得缠绵,最后又棒打鸳鸯、劳燕分飞,阴阳两隔,两种场景的鲜明对比,留下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给听众造成强烈的听觉冲击。

脍炙人口的《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义。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虞寻访祝英台时,真相大白,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三年后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祝英台痛哭亡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陆游与唐婉》,叙述的是著名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洞房花烛终成眷属,从花前月下形影不离到棒打鸳鸯劳燕分飞,从沈园相见粉墙题词到阴阳两隔欲罢不能,这凄美的爱情,谁能不为之动容?

钗头凤唐婉 篇3

关键词:陆游 唐婉 爱情悲剧 《钗头凤》

一、让爱永驻心间——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陆游,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梁启超评:“亘古男儿一放翁。”铁骨铮铮的陆游,却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二十岁时,娶了表妹唐琬为妻。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本想白头偕老,但陆游母亲晁氏不喜欢唐琬,强迫陆游休妻。碍于母命,陆游只得忍痛和唐琬分手。这时,他们结婚还不到三年。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但二人之间的情意却难以割断。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历史上用真心和血泪写成的一首千古绝唱,千载之后,犹令人唏嘘不已。

想当年,唐婉端庄秀丽,不善言辞却善解人意。两人出双入对,比翼齐飞,陆家以祖传的精美凤钗作为“信物”定下了这门亲事。他们情投意合,并且得到了所有亲朋好友的祝福,这样的爱情本应是天长地久、至死不渝的。且二人婚后恩爱有加,陆家的书房内一个捧书夜读,一个红袖添香。但正在他们尽情地享受爱的甘露时,不幸却悄悄降临了。四子中,陆母最喜陆游,渴望他金榜题名,建功立业,看到儿子整天和儿媳溺在一起,便气不打一处来。其实温柔体贴的婉儿也同样希望陆游能学有所成,可这些陆母并不理解,她把陆游没考出好成绩的原因,全部归在了唐婉身上。其实,陆游落榜真正的原因是其主张抗金的思想得罪了主和派。唐婉成了政治斗争与封建家长制的牺牲品。

二、母命难违,亲手铸成相思错——陆游《钗头凤》解析

陆游《钗头凤》作于1155年的春天,三十一岁的陆游,在与唐婉分别数年后,到沈园游玩时,偶遇唐婉,于壁间写下此词,以表达自已的深思苦恨。红酥手,黄藤酒,宫内的春光,这些与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就像面前的你,已是别人之妻,我纵是再喜欢你,再爱你,又能怎样。一眨眼,我们已分别数年,心中有情却无以为寄,可这又能怨谁呢,只怪那“东风”太强劲,我奋力也挣不脱。这一切的错,都是我“亲手”酿成的,休书是我“自己”写的呀。相爱没错,相遇没错,错在我们本不该分手,然而又不得不分手,这是一种极为复杂又极为痛苦的无奈。春光依旧,可人却“空消瘦”,望着眼前泪流满面的你,想起当年的美好情景。而如今,桃花落了一年又一年,即使有池阁美景,也无心观赏。山盟海誓满溢于胸,却无处表达,也无法表达。这是久蓄陆游心中的摧肝裂胆之伤恨。

三、咽泪装欢,无奈吞饮相思酒——唐婉《钗头凤》解析

陆游于壁间题写《钗头凤》后不久,唐婉便在沈园发现了这首词。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唐婉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她百感交集,虽已改嫁为他人妇,但她对陆游的真挚感情却从未改变,因为那是她的初恋,表哥是她最美好的记忆,是她心中永远的依恋与牵挂。她写下了一首和词《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风雨摧花花憔悴。爱情之花经不起这种疾风骤雨的摧折。风吹干了昨夜的雨,却吹不去我彻夜流下的眼泪,如今的我,已为人妇,纵是再思念表哥你,也不能向你倾诉,更不能向别人倾诉,因为这种感情是难以启齿的。我只能一个人面对斜阑,自顾自地讲着自己的心事,自顾自地饮着相思的苦酒。

到如今,你我已各有所属,今非昔比,但是对你的情意却没有减却。伴着时光的酝酿,思念愈浓,相思愈切,致使我神情恍惚,身心憔悴,忧思成疾,日夜不寐,我只能在凄清的画角声里,在漫漫长夜里,寄托对你的思念。假若别人问起我为何这般忧思、憔悴,我该如何做答呢?怕别人发现蛛丝马迹,所以我强颜欢笑,但是我的心在滴血,又有谁能够体会呢。不久后,唐婉因忧郁过度而死,留给陆游的是无尽的悔恨与遗憾。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经历令人扼腕叹息,两人同作《钗头凤》,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绝唱。

参考文献

[1]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扬忠。陆游、辛弃疾词内容与风格异同论[J].中国韵文学刊,2006,(1).

钗头凤唐婉 篇4

沈园的一堵墙, 两人的相思苦。 禁锢记忆的痂, 两阕《凤钗》。 受不住这一瞥, 瞬间坍塌。 无由的孝道, 虚玄的八字。 莫、莫、莫。

——题记 思念如一张巨大无形的网,笼罩着两个痴情人。 记忆如同连日来的雨雾般混浊模糊,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悄然潜入,卷起一阵突兀的疼。无由的孝道,虚玄的生辰八字活活拆散这对眷侣,怎能不心痛?宛若绽放墨色的菊,弥漫着苦涩的芬芳。 (一) 在某户人家中,生活着一对令人非常羡慕的眷侣,夫妻恩爱,伉俪相得。女子是男子的堂妹,按古代来说,是“亲上加亲”。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之一人的男子的母亲,却不知因何缘故厌恶起了儿媳。搪塞了个“不孕”的借口,逼儿子,把儿媳赶出了家门。 但二人仍是舍不得对方,舍不得扔下这段感情。男子便在离家不远处找了个房子。不料这件事被男子母亲知道了,又迫使他们分开了。 此后,女子嫁了人;男子娶了妻。 (二)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两人在沈园邂逅。 "婉儿…。”男子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唤了一声。禁锢的记忆,瞬间坍塌。泪如雨下。那女子呆住,身体微微一颤,用惊讶的眼神看着男子,“游儿,你怎么会在这?”女子柔弱的说。“我……,你最近可好?”男子安慰的问,眼里满含着柔情,女子欲言又止。远处的丈夫正等待她回去,她只留下了深深地一回眸,便迈着沉重的步履向丈夫走去。这一幕,女子的丈夫早已看到,犹如针扎,但也充满了同情。因为事情的缘由,他也略知一二。只留下白衫男子呆呆的望。此时,他,早已为人夫;她,亦嫁人为妇。 此时的他,心如刀绞。看着昔日的伴侣在水榭上浅斟慢饮,而旁边的人却不是自己。又一次,泪如雨下。 (二) 女子的丈夫看了这一切,觉得他们的情仍未了,彼此还念着对方,便一直再找机会让他们相见。 (三) 在沈园,女子和男子终于相见了。两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述说着这几年的相思苦,谈着这几年的坎坷看着彼此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来多,两人的心也越来越痛。男子猛然抬头坚定的对着女子说:“婉儿,这几年你瘦了好多,我不想我们都再受相思之苦的煎熬了。我们私奔吧!”。女子说:“不行。我不能对不起我丈夫。他让我来这里和你见面,他已经对我够好了,我怎么还能做对不起他的事?这事要是传出去,他可怎么做人啊?”。男子问:“难道你不爱我了吗?你爱他吗?”女子说:“不是,你怎么能这么想。他对我很好,我真的很感激他,但我爱的一直是你。”男子说:“好吧”。男子说完便笑了,尽管掺杂着泪。

其实,女子的丈夫一直在竹林后藏着,一切都看见了。他眼眶也润湿了,他是被这份忠贞不渝的爱感动的。他真的很想帮他们,他也很努力的想给女子幸福,但是当时的社会,让他也很无奈。

他们知道这份感情没了结果,永远不会有结局的。或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临走时的最后一次拥抱,仿佛都像是在和对方说:“放弃吧,那样会更幸福”。 心灰意冷的男子在沈园的墙上,提笔一阕《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提罢。他扬笔而去。只留下那阕诗,和渲染着心痛的墨笔。 (四) 在他们相遇的第二年,又有人在那堵墙上提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用说,它的作者,是她。苍老的她含泪把这阕诗努力地填完。看着这堵墙,看着这两阕诗,睹物思人,想起了曾经让自己痴迷的那名男子。她含着泪笑了。其实,她笑的样子真的很迷人,算得上是倾国倾城吧!怪不得那名男子那么痴情于她。 (五) 再见到他时,已经完全是一个老人了。头早已全白,皱纹满布,眼眶也凹陷进去了。他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到这堵墙前,看着她曾为他续的那阕《钗头凤》,抚摸着她的字迹,望着她曾在的水榭上,幻想着这着她的身影,忽然,他的瞳孔骤然紧缩…… 徘徊了许久,他那孱弱的背影消失在了视线。 这一切又能怨谁?谁是谁非?其实,一切都是封建社会的错罢,活生生将这对眷侣拆散。为后人留下叹息。 后记:有些人可能看不明白,我也不想让心血付之东流,所以在文章最后解释一下。 本文主要是写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文中的男子是陆游,女子是唐婉。由于他们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悲剧。一对令人羡慕的眷侣,就这样酿成了悲剧。 .

钗头凤唐婉 篇5

我最初知道沈园,是在大学读书时。那时老师讲到沈园的题壁词《钗头凤》,初感这是一首境界凄美的好词。约在1961年冬,长影演员话剧团在全国巡回演出《钗头凤》,红遍大江南北。在哈尔滨演出时,同学们看后反应强烈,有的同学说,何时能到沈园一游呢?话虽是这样说,同学心里明白,这只是说说而已,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远游沈园谈何容易?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1983年6月,我和全国新闻记者团一起,到绍兴采访轻纺工业发展的经验。一次午饭后,我等几人相约去看沈园,却吃了闭门羹。只见破旧的两扇园门上链上了一条铁链,中间一个大铁锁锈迹斑斑。透过门缝向里望,衰草遍地,断垣残壁,景象衰败。几人怅然而归,大失所望。

2000年4月,我和几位朋友到绍兴,又去沈园。景色大变,园中亭台水榭修葺一新,桃李争荣,垂柳拂烟。陆游题诗的粉壁墙前,人头攒动,有人在抄词,有人在默念,有人在拍照,人们沉浸在《钗头凤》这首词的情境里。

又过五年,在西湖畔,不知哪位友人提起了沈园,大家竟兴致勃勃,背诵起《钗头凤》来。及至游沈园,一位同行者抄录全词,行在路上边走边吟,如醉如痴,我感到十分惊讶,这词的魅力何以如此之大?归来后,我找来几个版本的陆游传,研读他的身世和诗词。这期间,对陆游和《钗头凤》原词与和词的一些争议,也有了别于往昔的认识,这可算做是旅游触发的所得吧。

陆游生于1125年,正是金兵开始南下的战乱岁月。他21岁时娶妻,伉俪相得,琴瑟和谐,其乐融融。怎奈其妻难得母意,数遭谴之,陆游无奈,但“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后为其母发现,遂至仳离,泪洒青衫,两情远隔,然昔日恩爱,萦怀不忘。这是两人的婚姻悲剧,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创伤和痛苦的记忆,恰如“孔雀东南飞”,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

后来,其妻另嫁文士赵士程,陆游再娶。

陆游31岁时,春游沈园,与赵士程夫妇不期而遇。其前妻语赵。赵遣仆人给陆游送来酒肴,以尽礼节。有文章称,是其前妻亲送,实为违时违礼之想象,不足采信。意外相逢,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往事如昨,触绪难抑。陆游心中沉寂多年的感情潮水,此时奔流翻腾,他面向粉壁,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以抒长恨――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状物写情,委婉缠绵,陆游把他怀有百年之期却一朝被迫离异的痛苦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一腔忧思与愤慨,挥洒壁间。这沈园一见,即成永诀。一时之作,留下终生之悲。

据传,陆游前妻在辗转相传中,读到这首词,百感交集,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如果说陆游原词,以爱、恨、悔交织的心情,展现了凄怆酸楚的内心世界,这首和词,则是无可奈何的独言独语的自白、自怨自弃的倾诉。这两首词,熨帖吻合,语言纤丽却又深沉,各说各话情却专一。才思纷呈,幽怨绵绵,堪称珠联璧合,并为千古绝唱。据言,沈园邂逅不久,多愁善感的陆游前妻郁郁而亡。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首和词断非陆游前妻所作。试想,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世风中,她怎能违背“三纲五常”、密意通情、不遵妇道?她作为再嫁之妇,若写这等情词,恐为家庭难容、众人所指。她也绝不会以唱和之词,招动满城风雨,自毁名节。她也不能不顾及后夫赵士程,否则后夫赵士程情何以堪?

倘若仔细推敲原词,足以认定这是他人假托之作。词中写到:“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再如:“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既然是欲笺心事而不能,只能“独语斜栏”,发出“难、难、难”的慨叹,她怎能又赋词唱和?而下半阙写到“怕人寻问”,不得不“咽泪装欢”,为的是“瞒、瞒、瞒”。这明明是第三人设身处地,状其心境,写其心思,述其满腹哀婉、难言之苦。这第三人的文笔词采实为超群,令人叹服。

再者,所传的陆游前妻的和词,从未在宋代和元代人的著作中出现,它最早出现在明代人所著的《古今词统》中,并没有署名。明代与南宋陆游逝世相去200来年,如是其前妻所作,宋代时便应有记载,绝不至于200年后突然出现,而且又无任何证据。

再说“唐婉”。唯在宋末明初周密所著的《齐东野语》中,称陆游“初娶唐氏”,但未言其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人指陆游前妻是“唐婉”,这种认定也是毫无证据,这是大胆的假设、臆测的认定。现当代学者、红学家俞平伯等多人认为所谓“唐婉”答词《钗头凤》,是虚拟假托之作。这是可信的求是之论。这首词的作者实为无从考据的“无名氏”。这并无损这首词的文学性与经典性,流传至今的一些无名氏作品,并不因其作者不详而减弱人们对其作品的喜爱与推崇,它们同样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的瑰宝。

近百年来,以《钗头凤》为题材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断续出演。出自文艺创作规律,有更多的想象与虚构。剧中陆游前妻为谁,是“唐婉”、“李婉”,还是“周婉”,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不必拘泥于史实,求全责备,只要演绎出动人的剧情便好。

陆游的《钗头凤》流播于世,在南宋末年和元、明四百多年,无人质疑。清朝以来,吴骞、许昂霄、关衡照和当代夏承焘等学者,竟然揣度、推测《钗头凤》可能是陆游49岁后入蜀所作,而且是“属意他人”,似是艺妓杨氏。笔者查阅、比较有关资料,对此不敢认同。解开这个扣子并不难,细读陆游诗词原文本即可。有什么比陆游原文本更可信的么?况且陆游在晚年的诗、文中写得清清楚楚,何必舍陆文之真,去作揣度、推测、穿凿,而愈发扑朔迷离,难以自成其说?

研读陆游晚年的诗词,可以窥见陆游在力主抗金、收复河山、亲赴前线的艰难困苦中,虽然远离家乡,但他对前妻的深情,对婚姻悲剧的痛惜,始终不能释怀,正如李后主的名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只是陆游深埋心底罢了,他一旦老而还归故乡,当年的记忆和现实的痛楚便流入笔端。他多次忆及沈园题词,具体而微,真实可信。

陆游65岁又被罢官后,回到山阴鉴湖三山家中。68岁那年,他去沈园,触景伤怀,情不自禁,吟诗一首。他在序言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阙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小园易主,故人早亡,他已垂垂老矣,百感交集。他在诗中写道:“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1199年,陆游75岁,贫困,多病。他又去沈园后,写了《沈园》两首。

其一,在斜阳和凄厉的画角声中,他思往事,忆旧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回首四十年,柳树已老,不见绵绵柳絮,联想自身行将作土,犹来凭吊,泫然泪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进入耄耋之年,步履维艰,自不能再去沈园,但他“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陆游83岁时,曾夜梦重游沈园,醒来慨叹唏嘘,写出两首七绝。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当年题壁《钗头凤》,既要抒发对前妻之情,又免得为前妻招惹麻烦,故尔当时没有署名。因这词写得好,“观者多疑是古人”,所以陆游84岁在《禹寺》中写道:“绍兴年上曾题壁,观者多疑是古人”。然而陆游是山阴的名门望族之后,人们又称其为“小李白”,他的笔迹终为人们所识。陆游同时代人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宋末元初人周密的《齐东野语》,都有陆游题壁词《钗头凤》和本事的记载。

钗头凤唐婉 篇6

关键词:永恒;《钗头凤》;撼人爱情

不能不感叹陆游,不仅因为他的“一树梅花一放翁”,更因为他的《钗头凤》背后的撼人爱情!

不过想不到的是,90后的学生也被这首诗感动得稀里哗啦,文学课上由比较陆游和唐婉的一唱一和的《钗头凤》上升到了对真爱的探讨,有个同学竟然说,得不到真爱的人生是可悲的,亵渎真爱的人是可恨的……

确实,《钗头凤》很感人,感人的不仅是诗歌本身,而是诗歌产生的故事背景,不亚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孟姜女》――中国的四大爱情传说。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动人心魄,风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呢?说来话长。二十岁时,陆游娶妻唐婉,本来是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可陆游的母亲就是不喜欢唐婉,双方被逼无奈,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最后陆游只得把唐婉休掉了。类似的爱情悲剧,在古代诗歌《孔雀东南飞》,现代小说《寒夜》中都上演过。

十年后,三十一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自己曾经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诗人百感交集,而唐婉也旧情难忘,在征得现任丈夫赵士程的同意后送来一壶酒。陆游深感其情,悲从中来。“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不愧为风流才子,刷刷就瞬间成文了。这首墙壁上的诗其内容为: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相传,唐婉看到这首诗歌后,泪如雨下,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其内容也摘录如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唐婉就一病不起,在忧郁中死去。笔者忽然恍悟《红楼梦》中林妹妹为什么会死去,是因为宝哥哥没娶她,两人没能长相厮守。也许在痴情人眼里,对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后来陆游转战川蜀,劳碌奔波,但从来没有忘怀过自己的结发妻子。二十岁结成夫妻,份短暂,却是情定终生。三十一岁沈园重逢后,此后漫漫几十年陆游都是念念不忘,眷念不已。

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辞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他六十七岁,陆游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他七十五岁,陆游住在沈园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沈园》诗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确实太为感人!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原来可以是这样演绎。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一辈子都无法释怀,一辈子一往情深呢?堪比《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究其原因只能是真爱永恒了!

沈园重逢已经是夫妻分离后的十年,在四十多年以后,陆游还是无法自拔,七十五岁的他带着初恋般的纯情和新婚般的悲情写了《沈园》二首。四十三年了,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那曾经斑驳陆离的文字已经完全褪去了残迹;如果有轮回,唐婉已得超生,也都成为年已四十的半老徐娘了;他自己这把老骨头,也是年过古稀,即将化作会稽山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情思,还是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并且写下了那么美丽的千古绝唱:“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在这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头子心目中,唐婉依然是临水姣花,就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只不过,这美丽的幻影是那样的昙花一现,惊鸿一瞥,在很久前就如烟如雾如尘般消失了,只是那美人梳妆的桥下,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样的爱情只能让读者泪湿青纱。在现代的社会,比谁谈的朋友多,比谁是情场高手,比谁玩得转,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何谓“爱情”了,更不用说那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了。今天恋爱,明天分手;今年结婚,明年离婚,已经是比比皆是,见怪不怪了。甚至“小三小四小五”婚外恋,包二奶,,天亮后就分手等流行词语也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已经象是远古的神话;《菩萨蛮》中“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的比翼连枝也好像已经成了过期的传说。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快餐爱情,在陆游和唐婉面前,真是一次洗礼!不管时事变迁,昨是今非,不管变质的爱情有几个三年之痒、七年之痛的冠冕堂皇的借口,《钗头凤》背后的撼人之爱,不能不让人相信,在生命之限处,爱也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

天若有情天亦老,虽然生命脆弱,爱情之花也容易凋谢,就像唐婉的那句“雨送黄昏花易落”,可事实证明,短暂的爱也能千古,人类的爱情本身也是可以永恒的,它将永远是诗歌中长盛不衰最美丽最感人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钗头凤唐婉 篇7

1、汉武帝刘彻与他的表妹陈阿娇,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阿娇成了汉武帝的皇后,还留下了“金屋藏娇”的佳话;可惜汉武帝已另有所爱(卫子夫等),阿娇自己又有很多性格上的缺陷,竟被汉武帝废后,打入冷宫。

2、南宋大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从小青梅竹马,产生了真挚爱情,结婚后伉俪恩爱,可是陆游母亲不喜欢唐婉,最后逼着陆游休了她。两人分手后虽然又各自成家,但非常痛苦,多年后遇到,倾诉前情,各自回去后痛不欲生、郁郁而终,遂有著名词作《钗头凤》的诞生。

(来源:文章屋网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