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简述科研管理服务意识重要作用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为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根据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取得的初步经验,特制定以下办法:
一、优秀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类
教师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等正规机构组织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和优秀课评比活动并获等级奖,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标准如下:
1、在校内评优课中被评为优秀课的教师加5分,并奖励30元。
2、出承担全镇教研课的教师发证书,并奖励30元。
3、县级以上优秀课和基本功竞赛获奖的教师奖励30元并有相应的加分。
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类
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直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获等级奖,给予一定加分奖励。
三、课题研究类
承担县级以上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且获得各级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等级奖,对课题组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标准如下:
1、自主课题的研究教师每人加5分,课题组奖励200元。
2、子课题的研究教师每人加3分,奖励课题组100元。
四、论文获奖、发表类
1、论文(含案例、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学科单项性竞赛)获奖类(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等正规机构组织)。
2、论文发表类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发行的国家级、省、州、县级报刊上发表奖励20元,多写一篇追加10元。
3、未发表的论文但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获奖的奖励20元,多写一篇追加10元。
每学期末由教师个人凭获奖证书及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向学校申报,学校负责登记审核后由学校负责按奖励标准实施奖励。
为了让幼儿园教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教科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根据《滨海县幼儿园章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1、教育科研人员必须本着“以教研促教学、促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宗旨,选择合适的科研内容,解决教改中的不足和难点,以改进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发展,办出本园特色。
2、课题准备阶段需要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调研、拟定实验方案,每学年(开学初)按科研进展制定教研计划交教科室,每位课题组成员在全面完成正常教学和教科研的同时应有一个课题。
3、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应经常组织成员集体活动,进行观摩、研讨活动,交流阶段成果,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研究人员需不断向教科室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指导人员的意见、建议。有重大研究活动时,通知教科室指导人员参加。
4、研究人员必须在完成教科研计划的同时,认真按计划实施。要勤读书、勤观察、勤交流、勤思考、勤动笔。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以上的经验总结或活动设计投稿至专业刊物。每学年要撰写一篇专题论文参加园“论文交流会”交流及省、市、县论文的评比活动。论文、文章获奖或刊登者,按照园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5、双周二分上、下午全园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应紧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记录;每周四分上、下午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应做好规范化的记录,有时间、地点、议程。教科组、课题组成员应准时参加教科研活动,活动时各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争鸣、探索、团结的教科研气氛。
6、实行备课组备课制,全体教师应先全面分析本年龄班幼儿在前一主题中的发展水平,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商讨补救措施;然后根据分工,每个教师在课程预定的下一个主题中,合理设计适宜每个儿童发展的教育计划,制作并提供相关的教具、学具。如根据儿童的需求更换主题及其内容,须事先征得教导处的认可方可变换。
7、教科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应认真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及幼教科研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教科组成员应到教育教学一线参加、指导教科研的实践工作,以保证教科研的质量。
8、各课题组、教研组应及时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每学期结束进行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汇报、交流活动。课题负责人应按时组织结题。
9、教科组、课题组把在相应活动中产生的资料在本学期结束时及时交档案资料保管处,以便今后查阅。
10、教科室积极支持教师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论文评比。
一.本学期课题组实行“三线并进,齐头并举”的工作方针,除了英语活动日外,平时的课题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同年级组同头教师一起教研。
二.课题组每星期活动一次,定于周四为“英语活动日”,除了研讨学校规定的教研任务之外,主要进行“爱迪英语”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一线教师必须参加。地点:二楼多媒体备课室。
三.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黎学智教授的“逻辑英语”理论,并利用书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学习有关词汇教学方法的文章,关注前沿领域的研究情况。
四.日常课堂词汇教学中,注意探寻每课单词所适应的“爱迪英语”学习方式,并及时总结,随时交流。
五.本学期将举办两轮的听评课活动。第一轮年级组内进行,同级组教师参加,每个年级推选出一节优质课,参加第二轮的学校公开课。
六.实验班的教师要定期举行班级“爱迪英语”词汇立体游戏活动,一学期不少于两次。
七.每个年级组于学期中后期举办学校规模的词汇活动一次。
八.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坚持写实验反思。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加大学校对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力度,促进本校教育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本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学校品牌作出贡献。·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三条本校教科室对申报立项的我校全国、省、市和校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管理,并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工作。其职责是:
1、负责全校教科研炭展规划、课题指导。
2、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及有关章程、规定、制度。
3、负责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组织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成果鉴定、验收、奖励和推广工作。
4、对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研究实行全程监控。
5、负责协调校内外各种学术团体和组织的关系,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有关活动,促进校内外交流与合作。
6、搞好教科研服务,提供教科研指导、教科研人员培训和信息的提供。
7、做好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
第四条申报的课题要有课题负责人,教科室与课题负责人定期开会,指导和管理课题研究。·
第三章选题和申请
第五条各部门及教师根据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自拟课题申报。
第六条申请人必须政治立场坚定,而且必须是课题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任务。
第七条教科室根据上级有关课题规划精神,公布课题指南,各部门及教师可从中选题申报。
第八条课题负责人一般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资格或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第九条课题申请人要在对所申报课题的意义价值、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设计的'基础上写出完整、可行的研究方案,并按要求认真填写《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申请书》,送教科室进行申报。
第十条填报登记表时,如有多人参加课题研究,必须注明一位课题负责人(也称第一申请人),申请书应由课题负责人签名报出。
第十一条所负责的立项课题若前一项末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第四章评审和立项
第十二条课题负责人将相关申请资料递交教科室,由教科室组织评审小组评审,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对巳获准的立项课题,经学校行政会审批同意后,由教科室向课题负责人发放《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课题立项的基本标准是:
一、总则
1.确立“科研先导、科研兴园”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密切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
2.密切教育科研同幼儿园教育发展决策的关系、教育科研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关系,发挥教育科研对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3.结合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意识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科研机构与职责
幼儿园成立科研小组,由园长直接领导,科研组长负责实施各项具体工作。
科研小组成员产生的标准:
1. 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参与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 能撰写科研论文,善于收集、整理科研资料;
三、科研小组工作职责
1. 组织本园的的教育科研活动。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积极选送骨干教师参与市区的教育科研培训、学习。
2. 规划和管理本园的教育科研项目。负责本院教育科研项目的立项评选、项目研究过程管理、成果鉴定;组织市级及区级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配合市、区级立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研究指导。
3. 组织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根据幼儿园实际,选择本园或市区其他研究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4. 做好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做到资料、档案分类建档、有人负责。
5. 开展幼儿园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组织市、区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个人的推荐、申报工作。
6. 发挥幼儿园与市、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提供本园教育科研活动、课题研究情况的相关信息,反馈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中的问题,按时完成和递交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所布置的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相关材料。
7. 及时收集、传递教育科研和相关课题的有关情报资料,为本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提供服务。
四、科研课题管理
课题组成立:
1. 课题组长:
(1)为课题申请人,应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否则须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
(2)是课题设计、方案实施、协调研究力量的主要策划者,是课题研究的主持者,课题主要的研究人员。
(3)课题组长同一时间内不得申报两项研究项目;未完成已承担的区级(重点、一般)项目任务者,不得承担新的研究项目。
2. 课题组成员:
对课题研究内容有兴趣,意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承担课题的实践研究工作。
3. 课题顾问:
课题组可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聘请课题顾问或专家、指导者。
课题申报:
1.课题申请人须在做好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好课题申报表,并一式三份(一份原稿、两份复印件);
2. 在每年三月份向园科研小组提交书面申请和课题研究方案;
3. 课题申报前须进行开题论证。论证组由三名以上同专业中具有高级职称、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熟悉有关情况的专家组成,以确保论证意见的权威性。论证报告必须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的`同类课题研究状况一级方案设计、研究力量配备、完成研究的其他基本条件等方面作出明确的分析和结论。
4. 经园科研小组评审通过后,报送上级科研部门评审。
5. 经评审通过的课题为相应级别的课题,未通过的为“园级课题”。
6. 课题评审标准:
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1.由课题组长主要负责课题的实施,按照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收集、整理和保存好各种资料;
3.科研小组每学年定期检查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原始资料、阶段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并将检查结果用书面形式报告幼儿园行政人员。
4.课题组要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5.课题中期由课题组长代表课题组作中期汇报。
6.课题实施过程中,不得任意更改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起止时间、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如有必要,须提前写报告,经科研小组或行政人员签署意见后予以批准。
课题结题:
1.课题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组长要提出结题申请报告,提交科研小组,科研小组根据报告和课题有关材料确定验收方式。
(1)园级课题结题,由园科研小组组织鉴定与验收;
(2)区级课题结题,由园科研小组和区教科室共同组织鉴定与验收;
(3)市级课题(同属区重点课题)结题,由园科研小组、区教科室以及市教科院共同组织鉴定与验收;
2.结题需提交的材料:
(1)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及论证报告;
(3)课题分年度实施计划(细则)和执行情况小结;
(4)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鉴定意见》;
(5)课题经费的预算使用和决算情况报告;
(6)课题研究中活动记录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情报资料及其他资料;
课题档案管理:
1.档案收集:
(1)选题立项:前期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审批手续,工作计划等;
(2)研究实施:原始记录,音响材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进展报告,研究方案及修改记录,经验总结,阶段报告等;
(3)结题鉴定:课题进展报告,研究报告,成果报告,经验总结,论文,结题验收有关材料等;
(4)推广评奖:获奖材料等;
2.档案管理:
(1)课题档案由课题组长建立,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查, 确保材料完整、准确、系统。
(2)课题组同时向科研小组成交档案材料一套,包括立项申请、开题报告;阶段研究工作小结;方案修订情况;成果报告、研究报告、鉴定结论、证书;获奖情况;研究经费决算报告。
(3)在课题成果正式公布前,加强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
五、科研经费管理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合理规范使用课题经费。
一、每周星期一晚上必须保证两小时的教研活动时间,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活动的参与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年终差1个百分点扣2分。
二、集体备课每月至少要达到一次,集体备课要达到组内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即一个课例、二轮反思、三次研讨(自我设计——实施教学——自我反思——合作研讨;再次设计——合作研讨;实施教学——共同研讨——自我总结)。
三、教师听课每期不得少于10节,严禁抄课,发现抄课一节次扣5分,听课差一次扣2分。
四、教研活动每期不得少于14次,每少1次扣5分,校本培训每期4次,每少一次扣5分。
五、每期上交“教学反思”、论文各一篇,“教学反思”必须结合具体课例,论文必须围绕教研组专题所写,每差一篇扣5分。
六、教研组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必须写好教研计划,第二周内写好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七、教研组长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策划本组的教研活动,完成学校及上级布置的教研任务。
八、每期举行“开放周”二次的教研活动,每次的“开放周”都要有详细的研究记录,每期“送课下乡”一次,“送课下乡”要有“信息反馈”的资料和课堂评估资料。
九、专题研究要有专门的档案管理、资料管理人员,每期的每个阶段研究要有成果总结(论文或报告)。
十、校本培训每期举行4次(学校教科室两次,教研组两次),培训内容要有较详细的内容记载,培训的形式为讲座。
十一、本管理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相矛盾之处,以学校管理制度为准。
十二、本管理制度之遗漏,以学校管理制度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