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砖井中学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13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14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13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14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15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
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
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创设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要加强教育管理平台、教学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学各个层面的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由影响教育外在形态向影响教育核心因素转变,推进教育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等的创新。
二、具体措施:
(一)、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1)教学应用队伍。要求学校50周岁以下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能够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2)资源开发队伍。鼓励教师能较熟练地自主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研究活动。
(3)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要求通过校本培训、在职进修、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整体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科研力度
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导教育信息化实践沿正确方向发展。积极鼓励教师以科研为先导,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和学的规律研究;在教育决策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全方位实现信息化,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
(三)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项评估范围。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学期考核中,并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养之一。建立激励机制,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组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软件征集评比活动。通过现场交流、经验总结等形式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1、常规考核:
(1)在学校网站注册,建立个人空间。
(2)关注校园网站建设,坚持每天至少浏览一次校园网站网页。
(3)在网站或个人空间进行教学教研活动研讨、交流。
(4)每学期在校园网“教学园地”栏目上传至少1篇教学论文。
(5)每学期在校园网“教研教改”栏目上传至少1篇教学反思。
(6)每学期在校园网“教学资源”栏目上传至少1篇教学课件。
(7)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两次,并做好使用记录。
(8)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节校内公开课。
以上要求均纳入教师岗位考核,每完成一项得1分,不完成者不得分,并列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
2、激励办法:
(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或获奖的。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2)、教师参加各级、各科教学软件、课件竞赛评比评选活动中获奖的。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3)、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论文竞赛中获奖的。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信息化竞赛中获奖的。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3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资源建设数字化:(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2)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校园社区、虚拟实训环境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实训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3)制订师生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1、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中职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1)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2)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3)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 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五)不断加大硬件投入
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电信光纤接入,100兆交换到桌面;为教师配备进行教育教学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年度推进计划
1.2011年推进计划:
(1)达成指标:
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购置一批校园网的设备,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学校的网站初具规模,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从而能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具体措施:
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淘汰一批老旧无法使用的设备,为每一位教师配备教育教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一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
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开始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开展教学课件的评比、学生电脑制作评比、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承担上级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科研课题任务,切实做好课题申报和开展、实施工作。
2.2012年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随手可得”,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2)具体措施:
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基本达成,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尽量保证24小时不断网。完成OA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教务、学籍、后勤、智能排课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实训管理信息化等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使校园网站在校园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新校区建设的目标,积极参与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全体教师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本、课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竞赛。
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积极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积累本校的教学精品课例,以点带面,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
3.2013年推进计划:
(1) 达成目标:
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网站建设多元化;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具体措施:
积极参与制订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创建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
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网站建设多元化,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尝试开创“网上名师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我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开设、发展特色教育。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信息技术论文比赛赛、信息化大赛等活动。
全面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今天,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将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全年计划,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创设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根据我校信息化计划书,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进一步组织好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做到人人参与。要求:党员教师、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学校每学期期末组织人员进行考核。
2、为了激励先进,学校将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优先更新电脑。
3、通过二年时间逐步实现全部电子备课,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对于多媒体课达总课时30%以上教师和进行电子备课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应用信息技术活动。通过“教学开放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的活动,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在教学活动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
5、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信息技术活动和各级各科教学软件评选活动。
凡区级以上发表信息化论文获奖、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的均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奖励。
6、每学期学校将根据教职工对网站的贡献(如上传文章、贡献教学资源、使用网络资源等)情况评出若干名信息化工作积极分子予以奖励。
7、鼓励教研组建立学科网站,对于网站资源丰富,有带动作用的教研组给予整体奖励。
8、学校对专职信息化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适当补贴课时,并增加结构工资系数。
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小组必须通过周密的讨论与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实施前提条件和实施计划,为后期的实施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目标、实施前提条件和实施计划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导致项目进度延迟、实施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
通过对学院信息化现状的了解以及一年来的学习及调研,并通过月份的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的召开,学院已经逐渐清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内容,也对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应该说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己经准备的比较充足了。
教育与培训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一方面是前期方案的设计的先进性及完善性、领导层的重视以及组织建立的完善性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这就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后续工作中要加重信息化教育和培训工作,为了做到这点,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督促项目承建公司针对学院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并严格考核执行。
数字化校园建设小组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度及师生信息化使用水平。保证在项目期间系统教育和培训能在适当的时间有规划的进行。
为了今后管理及运行维护的持续性,还要充实技术力量进行专业资格的培训如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培训。
流程优化:
信息化通常意味着组织的变化,人们对变化有一种内在抵触性。这从前期调研及学习中,很多院校建设者都深刻认识到的问题,从实在话,这也是本人最没底的地方,这是因为一方面学院是一所老学院,很多观念及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改变的,还有一点本人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有些时候已经造成了有关部门的抵触情绪,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但最重要的一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给学院管理带来的冲击,以实事求是的办事精神努力保证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学院日常管理的变化正常过渡。
质量保证计划
为了保证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在前期调研及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兄弟院校系统实施经验,贯彻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在数字化校园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补充及完善。
总体建设框架
数字校园搭建首要是在现有“IT基础设施层”基础上,通过对“业务应用”的数据整合,实现数字校园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并且支撑数字校园对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应用整合与开发,实现WEB门户、短信、邮件等方式的数字校园信息的“综合服务展现”。
实施步骤
数字校园建设以及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涉及到学院各部门,所以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稳固成果,逐步推进。实行“一把手”工程(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实施机构,由信息管理中心落实具体工作,各部门参与配合,分阶段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步: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由学院领导协调组成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参与。
第二步:需求分析收集整理
由工作小组负责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需求沟通工作,对需求进行整理以适合我院建设,为平台建设与整合、业务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第三步:选择技术方案和集成商
由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对建设需求与方案进行初步设计,请厂家进行技术交流与产品演示,对已实施数字化校园高校进行考察、论证,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确定合作集成商。
第五步: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后试运行及验收
项目试运行正常,并对使用部门及职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完成验收。
数字化校园分步建设内容比例分析:基础数据平台的整合为突破困境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数据库(包括共享数据库)架构,并且统一全校信息标准,建立共享数据中心。在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信息标准。制定信息标准时要保证全校信息编码的一致性、兼容性和开放性,各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的业务数据。数据只能有唯一的维护者(谁生产,谁维护)。
第二步是完成通用数据交换工具这个关键工程:以学校为主与各在用系统的开发商联合,开发通用数据交换工具。通用数据交换工具必备的功能有:支持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交换方式和延时交换方式;支持不同类型、不同版本数据库的数据实时交换方式和延时交换方式。
第三步是数据集中之后,需要实现将电子校务系统管理平台、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和图书信息资料平台等都集中整合在一个“教育信息化平台”中,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门户认证。
培训与推广措施
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系统的使用价值——多少人真正经常使用。所以为保证很好的使用效果,推广是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阶段的重要环节。在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能力,结合承建厂商的推广经验,有策略、有计划的策划培训、推广活动,调动师生的主动积极性。
我们的建设推广思路是:
1、分阶段实施
先实施重点系统重点模块,再逐步深化推广。项目的实施统筹考虑,首先根据学校业务开展的时间性要求,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加以实施。
2、分片负责 ,包干指导 。
有效的管理与指导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我区把创建学校按照区域分成两片,电教中心成员根据责任区域,分片指导督查。
主要是对照创建的 44 项指标进行核查, 负责解决技术问题。
3、及时通报 ,定期反馈 。
及时而公开的情况通报是一种最有效的反馈, 此举能有效增强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使各学校的一把。
2、规范化的培训
高质量的培训过程是系统很好使用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信息化建设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保证培训的效果,让系统管理人员、学生、教师、校领导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3、运行保证和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新建系统的大范围使用,在建设中需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的运维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从行政管理上、组织上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提供保障。而作为系统运行的保障,系统的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框架,也是在后期建设的重点内容,以保障项目的建设成果。
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案例分析:
下面以查找学生信息操作为例简单说明实现过程。
1、建立日志记录表。
2、在进行操作时,我们需要向日志记录表提供用户名基本信息、操作起止时间时间和操作注解。实现方法是(1)、为用户基本信息的字段进行全局变量声明,用以保存当前的用户端即是系统管理员定义的用户、端则是教工的工号或学生的学号和根据用户名在相应基本信息表中提取需要的基本信息字段。(2)、于操作开始和结束时查询时间和用户计算机名及地址等信息,可以使用或中的时间和地址查询函数实现。(3)、操作注解为默认为用户进入的子模块名称,如该次操作注解即为“学生信息“。
3、在打开和关闭学生信息子模块时,分别执行以下SQL语句向表。插入一条记录,对用户进入或离开该模块进行登记。如(用户ID、用户身份,用户姓名,当前系统日期时间,用户操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