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小镇阿拉卡塔卡。8岁前,马尔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经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外祖母是一个勤劳的农妇,对拉美传统神话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欲望,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读书的时候会忍不住自制名字谱系,因为布恩迪亚家族使用重复的名字,和《红楼梦》中的“原应叹息”起名字一样藏着作者的巧思——拥有相同名字的人总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类似的宿命。即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长,曾有自己芳华绝代引领世界的时候,但最终却在时间的齿轮里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说“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好似无论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脱既定的宿命。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父辈祖辈相似的时候,是这个人衰老的开始,衰老的后期便活成像个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觉与现实。
刘同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虽未拜读,借此书名送给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以及偶尔感到孤独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轮回里努力蹦跶吧。
关于这本书我曾经记得第一次知道,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好友送的这本书才有所了解,奈何当时知识匮乏,又缺乏耐心,光是书中几代人的名字已经弄得凌乱了,就处于放弃了, 最近翻到这本书,总是觉得不能辜负好友的好意,又从新翻开看看,确实也有点收获,虽然也没有全部读懂,在这里写点心得以便日后再次读懂的时候发现自己读书方面的问题
也是在网上看到介绍,这部巨作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标志着拉丁美文学的崛起,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最为著名的作品(不要被如此长的名字吓到了),这本书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这句子摘抄自百度百科),可能说一个我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可能就比较了解了, 就是莫言,还记得当时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或许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所带来的魅力,借助着强大的现实基础,让人觉得这种魔幻有其必然性。
刚开始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作者要用“百年孤独”这个词作为书名,莫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深意?百年或许很好理解,本身书中讲述的就是几代人的事情,时间跨度上用百年也是合理的, 至于孤独, 个人理解这本书更多叙了百年来布恩蒂亚家族不断制造孤独又抗争孤独,经过了七代人的的聚散离合,辉煌过衰落过,被历史的风沙中吹得无影无踪,这就好像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一样,而孤独就是却诠释着整部作品的主旨,这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结局,更好像展示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或许是我个人过分解读了这部作品,不过这或许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家族的一代老祖布恩迪亚沉浸在自己对于未知的探索中;奥雷里亚诺上校一直在铸造小金鱼;丽贝卡一个人与世隔绝的生活;阿玛兰妲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恪守着自己内心的世界而未与任何人交流,虽然他们都很不同,却有有着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很难去弄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其实当代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或许越来越怀念那种左邻右舍,吃个晚饭都可以坐在自家门口跟邻居拉家常那种感觉, 我们的关系被分离了,似乎也真的感受不到所谓的“人言可谓”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就拿手机来说,本来的初衷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可是现状是我们好友越加越多,说知心的话却越来越少。
突然有东西处理,后面待续。.。
《百年孤独》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十篇,欢迎阅读。
孤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可是,能以孤独为主题,写成一本畅销但是实际上却也“孤独”的小说,这让人实在叹服。谁要想真正读懂孤独,《百年孤独》必看。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孤独。这本书,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离奇荒诞,夸张变形,令人应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感到非常痛快,可是,连里面的人物关系也没有理清。不过,外国人名字长还可以忍受,最难以忍受的是,几代人都可以叫同一个名字。忽略混乱的人物关系对于读小说的影响,我还是得到了一点点感悟。
《百年孤独》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时间跨度一百年,描写了一家人与孤独相关的种种经历。
为爱疯狂是因为孤独吗?因为同时爱上皮埃特罗,贝丽卡和阿玛兰妲展开爱的角逐,当得知皮埃特罗和贝丽卡订婚后,阿玛兰妲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阻挠婚姻。奥雷里亚诺爱上蕾梅黛丝后,迫不及待希望将还是孩子的蕾梅黛丝娶回家。梅梅爱上巴比伦后,整个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与情人的欢爱之中。庇拉尔年轻时,与无数男人欢爱,老年后,还为年轻人提供欢爱的场地。为爱疯狂不是因为孤独吧,是因为爱火中烧,是因为人的欲望。相反,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不会爱上别人的人,才注定了一生的孤独。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出生起,就不曾爱过任何人,晚年靠制作小金鱼排遣孤独。
还有一种人的孤独,源于对爱的莫名的恐惧,阿玛兰妲错过皮埃特罗,又断然拒绝马尔克斯上校,一个人晚年靠织一件精美的寿衣打发,准确说是享受这份孤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始终拿不出爱的勇气?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生命的尽头终于放弃对于贝丽卡的怨恨?在生命的尽头,她终于领悟了孤独,看到因为孤独,梅梅和贝丽卡遭受的苦难,文中说这不是出于爱或者恨。那是出于什么?出于同情心,出于悲悯的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正是如此,她才终于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死神,才能够与往事和解,才能够获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宁静与平和。
人的性格,关乎人性,是一个说不尽又说不清的话题。将人性中的某一部分夸大,比如欲望,看似变形不真实,实际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性,因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隐蔽。从这个角度讲,马尔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达推到极致的大师。
这部小说中的孤独,我还没有读懂。在这里谈一谈,只是经典作品的一种误读。日后,再读《百年孤独》,恐怕又会有别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