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故事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苏轼的故事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苏东坡居士故事趣闻 篇1

苏东坡居士故事趣闻

前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福盈来cssfyl关注微信号每天收听我们的消息观看更多精彩书画作品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还有精彩拍卖哦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二字,不禁无名火起,立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啊?”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道:“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罢,惭愧不已。

在古代的俚语中,“鸟”字有个意思不雅,东坡拿它跟佛印开玩笑。他说,古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比如,“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没想到佛印却从容答道,这就是我们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还有一次,苏东坡与禅师坐而论道,东坡突起玩心,对禅师说:“大师,你知道此刻你在我眼中像什么吗?”禅师说不知。东坡说:“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堆牛粪。”谁知大师并未大怒,反而莞尔一笑:“恰恰相反,在我眼中,你是一朵鲜花。”东坡乐不可支,回家把这事得意地跟小妹谈起。苏小妹说:“哥哥啊,你以为你占了便宜么?”东坡不解:“不是吗?我骂他是牛粪,他不好意思生气,只得赞美我是鲜花了。”小妹说:“不对啊哥哥。佛家有云,心中有即眼中有,你看他是牛粪,是因为你心有牛粪,他看你是鲜花,则是因为他心如鲜花啊。”苏东坡满面通红。

众所周知,苏东坡乃北宋文豪,诗词大家,他才华横溢,英气逼人,在文学史上可算是一位独挡一面、玉树临风的佼佼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不免会有满脸羞惭的时候。古时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曾提到当时民间有俗谚云:“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苏轼是何等聪明,却在自鸣得意时栽倒在聪明面前,失却了面子,收获了羞愧。

事件未必是真,如果是杜撰,也许编造者是想告诉我们,即使名满天下的巨星,也还是有个性上的不足,也有知识上的欠缺,因此,为人谦虚为要,切不可狂妄,目空一切。

名人的公众形象非常重要,他们身上承载的更多是道德,法律,舆论的诸多范畴。作为名人,应该自尊自重,应该虚怀大度,应该谨言慎行,给人们一个垂范的作用。而我们普通人呢,更应该收敛自己的小聪明和狂妄之心,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有一次,苏轼对刘贡父说,他与其弟学习制科时,曾经享受过“三白”之餐,吃得很有滋味,并一直认为,世间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它。刘贡父好奇地问,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食物。苏轼说,它就是一小撮盐,一碟子白萝卜,一碗白米饭。贡父听后,大笑。过了一段时间,苏轼接到刘贡父的一张请饭帖子,上面写着一个由三个“白”字组成的字“皛”,说要用此来招待他。苏轼不明其意,只是心想,贡父读书很多,这必有出处。及至赴食,见案上所设,惟有盐、白萝卜和白米饭,这才猛然省起,这是与他开玩笑,要他吃“三白”饭。但他不露声色,拿起筷子来就吃,而且吃了个一干二净。饭后,苏轼骑马将行,对刘贡父说,明天再会,到时我将要请你“毳”饭。贡父知道这是个玩笑,但不知毳饭将为何物。出于好奇,第二天贡父如期而至。二人谈论过午,始终不见饭来。贡父饿得受不了了,要苏轼开饭。苏轼说,再稍等等。如此这般者再三,苏轼总是以再等为答。直到贡父说,我实在饿得不能再等了。到这时,苏轼才缓声说道,盐也毛白萝卜也毛,饭也毛,这不是毳是什么?(“毛”即“冇”,方言“没有”的意思),贡父捧腹说,就知道你要恶作剧,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苏东坡这样“报复”之后,请他吃了一顿盛餐。

苏东坡当年任凤翔府判官时,结识了一个叫章惇的朋友。

有一次,他们结伴旅行,路过一处叫黑水谷的地方时,碰到一条深涧。涧上有一极窄的木板,下临百尺深涧,涧中流溪翻滚,两侧是巨石峭壁。章惇提议从这木板上走过深涧,到对面岩石上题字,表示“到此一游”。苏东坡一看这个危险的境地,表示自己不愿冒生命危险到对面题字。

章惇微微一笑,坦然走过那条窄木板,又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根从上面垂下来的青藤,荡到对面岩石上,在石上写下六个大字:“苏轼章惇游此”,而后攀藤、走木板桥回来。回来后,他一脸得意地等待苏东坡对他这种大胆精神的称赞。苏东坡拍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总有一天,你老兄会杀人不眨眼的。”

“为什么?”章惇没料到苏东坡居然这么“夸自己”,十分惊讶。

“把自己生命不当一回事的人,自然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一回事。”苏东坡说。

后来,这个不把自己生命当一回事的章惇果然也不把他人生命当一回事。宋哲宗即位后,章惇官拜相位。于是,他开始对“元佑党人”大加迫害。包括苏东坡在内,三十几个元佑期间的大臣受到降职,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许多人因此客死他乡。

对活人“不客气”不说,就是对死去的人,章惇也不放过。他还向哲宗提出,下诏将早已去世的司马光、吕公等掘墓毁尸,幸亏有人说了一句“如此,只将为本朝添污”,司马光等才免去戮尸之辱。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着自己写的诗一卷,向苏东坡请教。那人自己高声朗诵,抑扬顿挫,铿锵有声,显然颇为自得。他问:“大人,不知尊见以为拙作如何?”

苏东坡说:“百分。”文人脸上欣然色喜。苏东坡这时又说:“诵读之美七十分,诗句之美三十分。”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无事可做,于是借助讲学排遣心头郁闷,慕名听学者甚众,因而名声日隆,惊动了朝廷。上面派来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察看动静。考官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他指着外面的宝塔说:“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被考的十几名学生,都是苏东坡精心挑选的。他们满以为会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谁也没有想到会对对子,十分紧张。越是紧张,越是对不出,一个个大汗淋漓。考官非常得意地指着一个学生问:“你会吗?”那学生不好意思的摇摇手。一直问到最后,结果都一样。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没等他说完,苏东坡说:“这样简单的试题,还难得了他们?”“那他们为什么对不出来呢?”“他们都对出来了。”“他们明明都摇手不会。”“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他们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学生们如释重负地露出了笑容,考官则目瞪口呆。

苏东坡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一个美食家。“东坡肉”就是他创制的。苏东坡祖籍四川眉山,为官历任江浙、中州、南粤各地,尝遍了各地佳肴美馔,写过许多反映美食文化的诗文,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常以老馋嘴自居。

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因所谓“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个“团练副使”的挂名小官。当时黄州市面猪肉很贱,他乐得常常买几斤回来亲自烹调,吃得津津有味,并作了一首小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诗以通俗谐趣的笔调,介绍了他煮肉的经验。寥寥几笔,让人如闻肉香,禁不住要流口水。这首诗很快流传开来,很多人争相效仿,如法炮制,并把这首菜戏称为“东坡肉”。后来,“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流传至今。

又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苏东坡任黄州团练使时,曾到一姓何的秀才家赴宴。席上酒肴丰盛,其中有盘油果酥脆可口,苏东坡很喜欢吃,便问此油果叫什么? 主人说不出来。苏又问:“为甚酥? ”意思是说这油果子为什么这样酥。主人一听,说:“油果本是内人自制,并无名称,听大人一问,干脆叫'为甚酥’即是。”满座客人都一致叫好。不久,又一位姓潘的官员请苏东坡吃饭,他恐苏大人喝醉,只准备了一种度数很低的甜酒。苏东坡喝这种酒嫌不过瘾,便戏称这酒是“错煮水”,意思说错把水当酒煮了。

一天,苏东坡在花园里喝酒,忽然想起要是能有油果下酒就好了,便写了一首诗给何秀才:“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以倾潘子错煮水,更觅何君为甚酥。”这首小诗虽无关宏旨,属“游戏小品”,但却富有趣味,同样体现了大师的幽默智慧。

宋朝元祐年间,苏轼受哲宗委托,微服轻装到浙江暗察民情。喜欢游山玩水的苏东坡自然不会放过欣赏杭州美景的机会,第二天,便让潜县县令毛宝陪同去游西菩山。他们一路经过方圆铺和更楼,登上了西菩山顶,遥望着太阳镇。苏东坡兴致勃勃,把刚才游览经过的三个地方挥笔写了一条上联:方圆鼓,敲上更楼,太阳升矣。然后请毛宝续一下联。谁知毛宝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对道: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也。毛宝也巧妙用了临安到潜县路上的三处地名:藻溪,横塘和化龙镇,而且对得非常工整。苏东坡连连赞叹不已,一时传为美谈。

苏东坡听毛宝说处州府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勾结当地乡绅,鱼肉百姓,便决定前去视察一番,顺便探望被朝廷贬为监酒官的妹夫秦少游。不料杨贵和王笔都不在府衙,到当地富豪“留山虎”乌通家吃寿酒去了。苏东坡一想,正好见识一下这三个狗头,于是备了一份“寿礼”,身着便装前去赴宴。

留山虎等人见苏东坡不过是个年约五十的外路人,便不以为意,让他坐了末席。酒过三巡,留山虎乘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联曰:二人土上坐。这是一个拆字联,苏东坡随口对了一个下联:一月日边明。留山虎直了直身子,又出一联:八刀分米粉。这上联更难了,“八刀”相拼是“分”字,“分”和“米”再相合才是“粉”字。众人都望着苏东坡,看他怎么对。然而苏东坡只略一思索,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下联:千里重金锺。众人听了,无不称妙。

留山虎又出一联: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苏东坡看着室外的冬景对道: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留山虎听了,也暗暗佩服这“水”字加二点成“冰”字对得好,便觉此人不是个简单人物,但又不肯认输。这时,门外一个麻子佣人踏雪送酒进来,因他脚穿钉鞋,雪上留下一个个圆点,留山虎便又出一上联:钉鞋踏雪变麻子。苏东坡听了,很替佣人抱不平,抬头看见留山虎身穿大狐裘,正洋洋得意地自斟自饮,就随口对道:皮袄披身装畜生。留山虎有点下不了台了,于是恼羞成怒,又出一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苏东坡一听,就知他不怀好意,于是一拱手笑道:“乌员外,在下斗胆对下联了!”这时,众乡绅见他们刀去枪来,实在坐不住了,但又不好走掉,只听苏东坡对道:龟有雌雄总姓乌。留山虎满面羞愧,无言以对。

县令王笔一看情况不对,便打圆场道:“人说'诗助酒兴’,我们还是来赋诗吧,诸位看怎么样?”他想借众人之力来压倒苏东坡,便领头吟了起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留山虎接上说:“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随后,知府贵也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最后轮到苏东坡,他从容说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话音刚落,寿堂内一片哗然,因为“龟”和“鳖”分别是“贵”和“笔”的谐音,这不是分明在侮辱知府大人杨贵和县令王笔吗?知府杨贵也觉此人绝非常人,便问道:“敢问贵客高姓大名?”“我姓什么?你们自己猜吧。”苏东坡接着念了一首词: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众人无法猜出,都面面相觑。就在这时,管家高声叫道:“客人到。”只见来的是秦少游,他一见苏东坡,便高兴地奔上去问:“大舅兄,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杨贵、王笔等人听秦少游叫他“大舅兄”,方知刚才那首词里含的是个“蘇”(“苏”的繁体字)字。一时,寿堂上一百多人齐唰唰地向苏东坡下跪。不久,苏东坡为民除了这三害,处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苏东坡曾在杭州任职。畅游西湖,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古名句。谁知办起案子来也是十分了得。一日,有一债主告到了府衙,声称一个做扇子的店家欠债不还。苏东坡当即升堂审案,把被告带到大堂之上。谁知被告一上大堂就鼻子一把泪一把诉起苦来。“我欠债主银子不假,可老父年前去世,留下一大堆债务。今年又是阴雨连绵,做出一大堆扇子没有销路,我偿还不了债务,实在是出于无奈。”说罢,竟唔唔大哭起来。

苏公听毕,把被告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觉得这个被告不像刁玩无赖之人,可是还不上银子案子还是无法审结。低头沉思了一会,他突然命被告立刻回家,把所有的扇子搬到大堂之上。原告一看,顿时傻了眼,心想,这位老爷一定是让这一堆扇子去顶我那白花花的银子,于是连忙给苏东坡跪下求情:“老爷,我只收银子,不要扇子,他都卖不了,拿到我家里还不是废纸一堆?”债主心里核计,这位爷也太偏心眼了。

苏公哈哈大笑,让其稍安勿躁。待扇家把扇子取到,苏东坡即取出笔墨,泼墨挥毫,不出一个时辰,一大堆扇面上留下了苏东坡的墨宝。随后,苏东坡让扇家拿到外面叫卖。外面的人听说扇子上有苏东坡题写的墨宝,喜出望外,争相购买,片刻功夫扇子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这时,皆大欢喜,债主得到了银子,扇家还清了债务,苏公也审结了案子。苏东坡正正衣冠,一脸轻松,微笑着退堂。

苏公审案既没有打被告二十大板,限其定期还债;没有苦口婆心劝说原告息诉,或是用扇子抵债;也没有让自己的属下捐出银两“为民解愁”,替双方摆平。这些手段,可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技法,不仅凑效,而且简单易行,所以屡试不爽。但与苏公比起来,毕竟还是“风光不与四时同”了。更不消说有的司法官员在办案中假公济私,或是动用公权力去无端干涉公民的民事权利,以便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波折。几乎是一贬再贬,先是徐州,再是杭州,再是山东蓬莱,再是广东惠州,再是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但是苏公坦荡豁达,一笑置之。有一次拍着肚子问:“里面是什么?有人说是文章。他摇头;有人说是诗书,他摇头。直到他的红颜知已说出:“满肚子的不合适宜”,他才哈哈大笑,点头称是。即使是自己不合时宜,苏公仍然能够做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如此精致,让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苏公的字是艺术,他办的案子何尝不是“艺术”?

古罗马人把法律定义为“公正与善良的艺术”,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这就意味深长了,做好这门艺术,更多的要靠智慧。苏公审结的“扇子案”,虽是个案,但管中窥豹,还是让我们今天的司法官们羡慕不已。可那得有一手好字在前面等着呀,不然我们为当事人写出了一大堆扇子,不仅没人买,没准还糟蹋了扇子,变得更加臭不可闻。扇子没有卖出去,店家先给你急了:“还我扇子!”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2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叉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鸺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少年苏东坡勤奋学习的故事解读 篇3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少年苏东坡勤奋学习的故事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以上的这副对联。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 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4

苏东坡有句名言:“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这“三易三难”,朴素平实,却像菜根一样滋味悠长。生活中很多事,可以证明这话的精辟。

苏东坡能说出这话来自切身体会。我在他的诗文中,寻到了他的痒处,和“忍痒难”这三个字得来之不易。苏东坡因反对新法,在诗中露出对新政的不满,故深陷“乌台诗案”。同年底,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因诗而惹祸,弟弟苏辙和好友们都劝他“痛戒作诗”。东坡也深感“其言至切”,他下狠心把诗“戒”掉,整整5年没有作诗。这里面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牢记教训,硬是忍住了诗这个“痒”处,就是不写。

然而,5年后的一天,东坡意外地收到朋友孙莘老寄来的一块极好的墨。

问题是,墨是写诗作文用的!像一个尽最大努力戒了酒的酒徒,忽然白白得到一瓶佳酿,这诱惑如何忍受?东坡终于忍不住微笑起来,遏制了5年的诗兴在心底翻江倒海,诗句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吾穷本坐诗,久服朋友戒。五年江湖上,闭口洗残债。今来复稍稍,快痒如爬疥。……诗成一自笑,故疾逢虾蟹。

在这首诗中,他做了一个妙喻:“快痒如爬疥”。想做诗的欲望,就像疥疮一样,痒到了极处!“故疾逢虾蟹”是个传说,据说疥疮最怕遇到虾蟹,这次,竟然来了虾蟹!奇痒难耐,强忍着不挠痒痒,何等痛苦?他终于忍不住痒了,天塌下来也不管了。他一下子写了4首,心情该是“快哉快哉”!

这时候,诗情就像疖子,怎么压也压不住。数日后,他又写了一首《纵笔》诗。诗是:白发萧萧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明知作诗还会惹祸,苏东坡还是“纵笔”了,在这位大才子来说,忍住诗这个“痒”,实在太难了。

果然,他再次因诗惹祸。《纵笔》这首诗很快传到京师,一向嫉妒他的宰相章惇一见,笑道:“苏子尚尔快活耶?”一纸命令,东坡再次被贬,这次是更远的、荒凉的海南岛。这年,东坡已是62岁的老翁了。他只好拖着老迈的身躯,风尘仆仆地奔向当时号称“蛮荒”的天涯海角。

对于诗这个“痒”,和挠这个痒的后果,苏东坡是深知的,清醒的,但是忍不住,跳不过!这是他的率真可爱,也是他的宿命。他历尽辛酸,悟出的“忍痒难”,其实道出的,也是一种人性的至诚至真啊。

我与苏东坡的故事【原创】LPR 篇5

我与苏东坡的故事

北京陈经纶中学

林沛然

在假期中,我和爸爸去甜水园书店买了一本《苏东坡传》。在我们刚刚买完这本书时,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本书。最近,我读完了它。

首先,我知道了《苏东坡传》的作者是林语堂,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深深品味的作品。只有去细细品味,才能了解并领略其中的精华。

真正的好书正如一壶上好的绿茶,只是当我们坐下来,去细细的品尝,才能读出茶中的那一丝甜味与苦涩,才能读出书中的那些人生的哲理。苏东坡是豪放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苏东坡所写的诗,就正如他的一生,同样的豪迈、同样的大义凛然、也是同样的精彩。我非常的喜欢苏东坡先生的这豪迈,大义凛然的精神。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经有了千年之隔,可是苏东坡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世人所称颂,这可以用我们刚刚学的两个成语来形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之所以这样为人们所称颂,我觉得就与苏东坡先生的这些浩然正气的精神有关。

何为“浩然正气”?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浩大刚强的气势、精神,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孟子说: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德的招牌而获取的。孟子还认为:一个人要是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苏东坡既然有这种高尚的品格与精神,那么他历代为人们所称颂也就不难解释了。

在《苏东坡传》这本书里,记载了苏东坡的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他对他的侍从们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等等。但是,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侍妾这“不合时宜”四个字正体现出了苏东坡那坚执性格与精神。

但苏东坡也写过这样一首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无论是哪个英雄好汉,都会有柔情的一面。正如成语“铁骨柔情”一样,这首诗是苏轼为悼念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这首诗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写了苏东坡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也写了苏东坡的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它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苏东坡,是个永垂不朽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经有了千年之隔,可是苏东坡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世人所称颂。他的精神与他的美名都将犹他的诗词一样流传千古。

这就是真正的家喻户晓,这就是真正的妇孺皆知。

这就是真正的苏东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