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优秀的公开课教案。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介绍 篇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篇2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他政治失意,处境孤寂。词中苏轼的焦虑、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自然流露。但苏轼又是洒脱旷达的,他能够自己拯救自己,使得自己超然,而不是沉溺于此种情绪之中。这首词,清晰鲜明地呈现出了他心灵觉醒和超越以及回归的轨迹和历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焦虑、烦闷的苏轼举杯望月而发问,开篇便把自己置身于茫茫青天之中,一边是寥廓无边,一边是孤独可怜。如此之问,使得自己从苦痛孤独之中挣扎出来,他要去追求自身的价值。他心中有了希望,可是现实对他的羁绊太甚,心灵的负荷又太重,当他即将飞越之际,却又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他怀着超越的希望,却拖拉着沉重的步子在徘徊,此时,他的心里又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害怕天上的理想境界会比人间的现实更加冷酷无情。转念一想,在人间对月起舞,不是一样欢快自由吗?心开始觉醒。既然心灵不再飞向遥远的天空,就只能望月兴叹。看着月亮缓缓而行,让孤独的人又无法安眠。月圆思亲,可是月亮总是在人别时更加盈圆。这是多么让人觉得无奈。无可奈何之际,只有求助于心灵的自我安慰,人生的悲欢离合,不正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么?一样的自古难全。与其愁闷,倒不如彼此对望明月,互相祝福,同寓思念啊!孤独苦闷之心终得以解脱,跳出了自我情感的桎梏,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界。

整首词从孤独苦闷到自我觉醒,再到彷徨犹豫,最终走向心灵的安宁与回归,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照,现实生活与人生际遇,需要我们自己开导自己,先有自我的觉醒,途径矛盾与挣扎,最终走向心灵的回归。

注释 篇3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