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穿井得一人寓言故事【最新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猴子发现老虎向山上走去,心想,山上一定有鲜美的桃林,否则,老虎就不会离开家园,不辞辛苦地向山上爬的。猴子抄近路,飞一般地抢在老虎的前面。翻过一座山后,果然有一片桃林出现在眼前。猴子怕老虎跟上来与它争吃桃子,赶快爬到树上,抓着树枝把桃子全摇落下来,然后转移到草丛中。
猴子躲藏在一旁的大树后面偷偷观察着老虎的行动。而老虎从这里经过时仍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猴子的心中又暗暗嘀咕起来:前面一定有更美好的桃林,要不,老虎还会继续前行么?
猴子又抄近路,飞一般地抢在老虎前面,果然,又一片更大更好的桃林出现在它的眼前。它赶快摇落了树上的桃子,藏在草丛中……
老虎仍然一步一步地走着自己的路。在一座四周极开阔的山头上,老虎停了下来。它四下张望,山上山下所有的动物的活动情况都尽收眼底。它选准了自己要猎取的目标、角度、时机,一股风暴般地扑了下去……
这时,躲在不远处偷看的猴子才明白:原来老虎所要寻找的并不是桃子。因此,猴子赶快顺着原路向回跑,可是,那藏在草丛中的一堆堆桃子已被蚂蚁、虫子糟蹋得不成样子,有的已被别的动物搬走了,有的已被雨水腐烂了。
在生活中、追求中,实在不该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竞争中,反而使自己失去一些原本可能得到的成果。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答案:
1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12、(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1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14、(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附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在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平日里洗衣煮饭,种地浇田等需要用到水的时候,只能专门派家里的一个人出门打水,这个人也因此在外面活动的时间总是比待在家里多得多的。
后来,这户姓丁的`人家觉得这样总归不是长久之计,便雇人在自家院子里打了一口井,这下可好了,不管是家里洗用的还是地里浇灌的都方便了许多,常出门在外打水的人也不必再来回奔波了。
姓丁的人家为着这高兴的好事连着几日都脸上带笑,一同种地的街坊邻里瞧着好奇便问了:“丁大哥,近日家里可是有喜事?”姓丁的人家爽朗一笑,回道:“哈哈哈哈哈,是啊是啊,前几日我们家刚打了一口井,现在用水可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挖井后我们家就多了一个人,可不是件大好事嘛!”这人一听觉得这可了不得,挖井还能挖出人来?更稀奇的是他也不多问,只是见人就跟别人唠嗑:“听说了吗?前不久丁家挖井竟然挖出一个人来。”这下好了,一传十,十传百的,一时间居住在国都的人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里。宋国国君便和大臣们就此事商讨,莫非是有什么隐情?一大臣就提议派人前去这户人家询问,宋国国君允了,这派来的人就问这姓丁的人家到底是什么情况,姓丁的人家只能连连解释道:“挖了井后便不需要再派人出门打水,家里就多了一个可使唤的劳动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到了一个活人的意思。”,于此,这传遍整个国都的大乌龙事件才终于还原真相。
所以说,像这样道听途说再以讹传讹的传闻,还不如一开始什么都不要听的好啊。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造成视听混乱。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
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案:
9、(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
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