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属于我国夏季的时候会出现的天气,“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一般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而有很多人对于三伏并不是很了解,那么,2023一伏二伏三伏具体是多少天呢?这次为您整理了2023一伏二伏三伏具体是多少天【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1、注意“扶阳”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2、不要在室外打赤膊
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所以,越是暑热难熬,越不能穿背心短裤,甚至赤膊。打赤膊觉得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
3、不宜吃过多冷饮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
4、不适宜大量进补
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补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5、不要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户外运动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研究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就会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即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一共40天。
总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今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1日,出伏的时间为8月19日,整个三伏天有40天,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2023年头伏是10天,中伏是20天,末伏是1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西瓜
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这种水果不但可以解渴,而且具有消暑的作用,每天适量食用,不但满足自身的口欲,而且可以降身上的温度,不易出现中暑的现象。
为何这种水果具有消暑的功效呢?其实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盛夏最佳的食物,它本身含有较多的葡萄糖、果糖、番茄素、蛋白氨基酸等物质,更重要的是它的口感清甜多汁。
虽说它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且它自身的营养成分也是居多的,但对于这种食物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如糖尿病人、肾功能不全者、感冒初期患者、口腔溃疡病人、产妇等人群最好少食用。
番茄
一到夏季,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食用一种食物——番茄,这种食物不但可以熟吃,而且还可以生吃,但人们较喜欢生吃它,尤其是将番茄切成块和糖一起凉拌食用。
黄瓜
苦瓜
常食用苦瓜这种食物的好处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知道的,但由于它的味道比较苦,所以想食用它的人群不是很多,只有中老年人较喜欢食用它。其实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食用它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为何夏季非常适合食用苦瓜呢?其实是因为它除了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等功效,属于佳品。如果将这种菜处理妥当则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
不要因为它的苦味而拒它于千里之外,因为食用它对人体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本身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铁、维生素A、无机盐、糖甙等物质对人体健康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家可以尝试食用它!
结语:夏季总有一段时间是非常炎热的,而三伏天就是如此,对于这种天,与其不断食用冰冷的食物进行消暑,不如食用上文为大家介绍的这几种食物。因为它们不但具有消暑的作用,而且自身还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为人体起到保健的作用!
三伏天的说法,自古就有了,计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进行计算。根据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可以明确三伏的时间是按照夏至的时间推算而来的。不像现在的日历,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庚是10天干中的第七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12地支就确定了每天的纪年。天干10天为一个轮回,地支12天一个轮回。所以,根据“夏至三庚”的说法,就是明确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别入伏的时间。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一伏、二伏、三伏是民间三伏天的叫法,实际代表的就是初伏、中伏以及末伏,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天气都会比较热,但这其中又以二伏最热,因为这段时间是太阳光照以及紫外线最强的时候。
因此进入二伏之后,生活中要更加注重防暑,没有事情的时候不要随便进行会外活动,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小孩,这类人群的体质比较差,很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
民间有句俗话叫“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可以看出,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一天。在三伏期间,表面湿度变得更高,每天吸收的热量更多,散发的热量更少,并且表面层的热量累积,因此每天都更热。在洼地中部,地面区域的累积热量达到峰值,天气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