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
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
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
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
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知识点概述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与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能流、物流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具体传递方式可分为物理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和行为信息传递。无论哪种传递,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传递。
知识点总结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_,_和_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常见考点考法
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不清
⑴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⑵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⑶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⑷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⑸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⑹方向: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
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
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_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生物学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1.具有共同的物质和基础。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区别: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应激性)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性。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科学的发展
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性生物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意义: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19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微观方面: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生物工程实例:乙肝疫苗、石油草、超级菌)
2.宏观方面:生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实例:生态农业)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
考试占比6~8%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铁门)]
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质
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核酸,分化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不是原生质的成分)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
有机物:
③糖类
④核酸(共约1-1.5%)
⑤脂类(1-2%)
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名词: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氧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7、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语句: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同化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其中自养型分光能自养--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硝化细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异养型(如:动物,营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细菌);异化类型包括厌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虫、乳酸菌是厌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厌氧型(多数动物和人等)。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4、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5、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他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C魏尔肖补充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菌的结构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蓝藻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此外还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分子。不同点:原核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有拟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是可以运动的。(见书本68页图4-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具体选择透过性: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具有双层膜,有基粒(类囊体垛叠成),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供能。(见书本45,46页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图)
5.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