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故事【精选8篇】

1990年,丁仕源出生在广东梅州,3岁时他跟随下海经商的父亲搬到深圳居住。上了小学,丁仕源学习成绩平平,酷爱装扮的他总是穿着时尚的窄脚裤,踏着经典款的NIKE鞋,招摇地行走在学生中间,俨然在表演一出出别致的时装秀。这次为您整理了励志人物故事【精选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励志人物故事 篇1

一个90后的千万富翁之路

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

一个标准的90后,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归”,也非重点高校毕业,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职高学校的大专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千万财富。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无疑是值得探讨和思索。

这个标准的90年后叫丁仕源,1990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丁仕源在他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深圳龙岗,因为他父亲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医院。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所以父母都希望他能够过上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根本没想过要他去打拚赚大钱。

然而,丁仕源从小就与同龄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显得颇为另类。他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敢于去“冲杀闯荡”。小学时,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喜欢跟着他去玩。虽说从小爱贪玩,但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12岁小学刚毕业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参加新闻、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12岁就学这些东西,多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不可思议的举动,让他在两年后读初中时,竟然就有了用武之地。14岁那年,他看到有家服饰专业的报纸在招聘记者,他竟然报名前去尝试。招聘单位见他年龄太小,自然是不予通过。可是,准备充分的丁仕源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大谈各企业的风格特色,顺便表达了自己对服饰行业的看法。这家招聘单位的领导非常吃惊,当场决定聘用他。于是,丁仕源闯出了自己的第一项事业。他不仅当记者,而且还代理客户广告,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跑客户。在这家报社干了一年多之后,丁仕源就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做兼职工作。在为这家报社工作中,丁仕源结识了一大批女模特,并积累了这些模特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丁仕源是个有心人,他知道这些资料以后可以成为自己干一番事业的资本。

果然,在2006年时,16岁的丁仕源就开始介入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选美比赛。由于他在几大服饰专业报纸做过客户外联工作,对模特、企业等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一些选美比赛机构看中了他,让他负责组织策划、统筹、招商等事务。丁仕源工作非常卖力,到处联络,甚至不惜自己倒贴交通费、通讯费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200多场模特大赛、酒会、晚会等活动。还好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后,都会给他一些提成和奖励。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丁仕源可谓是一举三得,赚了钱,积累了人脉资源,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后来,由于各项选美比赛太多太滥,招商比较难到位,收益难以确定,故丁仕源便放弃了参与这些活动。他开始把模特介绍给客户拍平面广告或广告片,他从中赚取一点介绍费。所以,在读书的日子里,丁仕源经常是下午一放学,就马上回到家换上西服直奔市内,去赴约商谈、签约,或参加各发布会、开幕式等。学校和老师对丁仕源经常早退和缺课很有意见,但是,丁仕源都让父母给忽悠过去了。

丁仕源是边读书边赚钱,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上大学前,创立自己的公司。尽管许多的商业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是他最终还是班上少数几个考上高中的。17岁上高中后,丁仕源还利用业务时间在一家娱乐公司当总经理;此外,还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活动。当丁仕源感觉自己的资本已积累到足够开一家公司了,于是便决定开一家公司,让自己为自己打工。2008年,丁仕源筹备创办了“深圳互动文化传播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全是自己几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未拿家里一分钱。后来,又成立了“松雷文化集团娱乐部”,还参股多家文化传播公司。

2009年,丁仕源参加高考,成绩很一般,只考了400来分,一本二本读不到,他只好选择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一边读书,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两个公司。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竟然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大学生身份,而另一个则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

直到2010年11月,“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在深圳信息学院举行时,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才知道,这次大赛的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赛务统筹的丁叮,就是自己学院的新生丁仕源。

学校知道丁仕源的双重身份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他才华的平台。学院鼓励他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他不但是积极参加,而且一举获奖。在大学的三年中,他上课的时间不多,经常是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往返于公司和学校之间。

大学毕业之后,丁仕源便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公司经营上了。现在他的两个公司经营得都还非常不错,资产达到了1200万元。他把最初创办公司时加盟的亲朋好友都设法让他们退出去了,他深知,如果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根本就不便于公司抓好内部管理,所以,他宁愿花钱请职业经理人来给自己干。

时下,丁仕源说公司团队成员都是从各方面渠道挑选来的,人员不仅素质较高、很专业,而且也都很敬业,公司业务开始得有声有色。他期待着在自己30岁时,能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励志故事800字<五> 篇2

先说一个经典小鱼铺的故事,小鱼铺做的很成功,甚至吸引世界500强的ceo前来观看究竟,那么这间小鱼铺有什么秘诀呢?

美国西雅图,一家鱼铺名叫派克;30平方米的小天地,每公斤平均售价仅几美元的小小鱼货店,XX年间将利润跃升10多倍。

这家叫派克的鱼铺,和其他鱼铺一样,虽有铺名,却不出名,但自老约翰接手后,要让它改观:不仅赢利,而且出名。

老约翰先改变鱼铺的视觉效果,又将工作围裙改为明艳的大红色,并要求营业员改善卖鱼形象,改掉闷不作声的呆板状态。

老约翰发明了“呼叫”销售法,让员工一边包装称好的鱼一边朗声叫道:

“这条大鲑鱼要跟这位漂亮太太回家去啦!”

“这6只大螃蟹要装进这位先生的袋子里啦!”

……

喊声此起彼伏,顾客多时,喊声诱得路人大多要进去一看,不少人这“一看”就变成了“一买”,而员工因改变工作状态从而改变了工作心态,脸上不仅有笑容与活力,而且许多人已持续XX年之久。

就这家腥味四溢的鱼铺,不仅顾客盈门,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专程前往派克鱼铺,探求究竟。

为什么? 因为热情。

在组织里,存在着“2:6:2”原则,先天富有热情的人与先天性格冷清的人各占十分之二,而十分之六的人居中间带,他们可能被感染成前者,也可能被感染成后者,而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就在这一前一后之间拉开天壤之别。

人类行为中,最易后天训练的职能是专业知识与技术,最难训练的是热情。

日本记者问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希尔顿先生:您属下酒店员工微笑服务做得很好,是怎么培训出来的?结果希尔顿先生的回答是:微笑的员工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挑选来的。确实,一个人的性格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个性格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往的员工是很难做好酒店服务工作。因此,对酒店而言,多挑选一些热情的员工,用他们的热情去感染其他员工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热情是一家酒店成功的基础,也是一个酒店人成功的基础。

很多人成功了,他们并不聪明、但非常热情。

很多人消沉了,他们非常聪明、但缺乏热情。

励志人物故事 篇3

用200把刷子刷出一个“左家”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活得像异类,吃饭时刚想伸出左手夹菜,大人的筷子便毫不犹豫地戳来;在学校里被老师捆着左手,用右手写字……

他是“左罗”,当然不是电影里的侠盗“佐罗”,而是“左撇子罗阳”的昵称。年少的“左罗”曾被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别人用右手做的事情,只有他是特立独行地用左手做着这一切,大家都叫他左撇子。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左罗”早已能自如运用双手,然而儿时的记忆却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左罗”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家乡,而是选择了深圳。他当过翻译,也在投资公司从事过市场拓展,还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长为公司设计制作网页,但这些并不是罗阳真正想做的,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他选择了辞职

辞职后他有了大把的时间看书,一天他惊奇地发现,在这个80%以上是右撇子,而不足20%是左撇子的世界,却有很多左撇子成了右撇子的统治者,例如凯撒大帝和亚历山大大帝。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包括老布什和克林顿在内的1/3总统都是左撇子。翻开世界史,很多享誉世界的名人也都是左撇子,像美术界的达芬奇、企业界的比尔·盖茨……

他伸出自己的左手,若有所思。一个计划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成形,他要在自己的左手上做文章。在国外,左撇子用品店早已有之,比如英国伦敦的左手用品店已有40多年历史。而在国内,左撇子这个群体,却还没有达到一个文化和产业的高度。要做就做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暗下决心。

说某个人很历害,会说他有两把刷子,可当你走进“左罗”的左手之家,你会发现,这个“左罗”何止两把刷子,足有200多把!左撇子总是这样创意十足。在“左手之家”,从玩具到日用品,完全按左手使用设计,市民每天下午4:30以后都可以来这里免费体验。

在左手之家,招聘的员工全是“左撇子”。他们的名片清一色地右边长出1/3,折起来时上面显示了“左手”的字样。而打开这1/3页面,里面却写着“右脑”,寓意“利用左手开发右脑”—典型的创意思维。

每一次,“左罗”的设计创意都给人带来惊喜,但所有的惊喜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左手开启右脑,挖掘右脑潜力,达到左右平衡”。当然“左罗”所有的想法不会止于梦想。他注册了“我是左撇子”商标,开通了“我是左撇子”网站。“左手文化”的产业链已见雏形。目前,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的脑力开发项目也在实际运作当中。

励志人物故事 篇4

家电业的牛根生

因与牛根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奥马电器董事长蔡拾贰被称为“家电业的牛根生”。10年间,时代的洪流将蔡拾贰带到了中国家电业舞台的中央。最初只有一家加工小厂的奥马电器,如今成为拥有4家生产基地、市值超过20亿元的上市公司。

不知道蔡拾贰是否吟唱过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那句“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却恰似他过往10年的职业经历。

的确,10年的光阴,常常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10多年前,55岁的蔡拾贰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科龙电器,来到离科龙电器所在地广东顺德不远的中山市南头镇,以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设厂,创办奥马电器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蔡拾贰当时或许没有意识到,那一刻正是自己事业生涯的新起点。

10年间,时代的洪流将蔡拾贰逐渐带到了中国家电业舞台的中央。最初只拥有一家加工小厂的奥马电器,如今成为拥有4家生产基地、市值超过20亿元的上市公司,成为冰箱行业的“隐形冠军”——2011年,奥马的冰箱年出口量超过301万台,连续3年保持行业第一位,国内销售120万台,成为内最大的冰箱ODM企业。

已经不是他熟悉的科龙。老领导潘宁退休后,当时科龙的大股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更换科龙的领军人,王国端、徐铁峰接连成为科龙的董事长兼总裁,但都没有执掌科龙超过两年。2001年10月,顾雏军通过旗下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容桂镇政府持有的科龙的股份,成为科龙的实际控制人。作为职业经理人,蔡拾贰与当年科龙的大部分高层管理者一样,对科龙的归属平静以待,对新东家心存观望,只想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但是,蔡拾贰渐渐发现,新老板“并不想很好地经营科龙”。促使他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一些具体的日常经营上,二是在公司资金使用上。

比如,顾雏军入主科龙后,看中了儿童冰箱市场,要求科龙做卡通类冰箱,并一下子投了几千万一口气做了10款模具。但在冰箱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蔡拾贰认为,儿童冰箱不符合市场需求。“我们也是为人父母,知道父母都不期望儿童有一个独立的冰箱,我们就给顾雏军提建议,但不被接受。他还是投资了几千万做模具,但产品最后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造成很大浪费。”

创建冰箱加工厂

蔡拾贰作为容声冰箱的负责人,也与顾雏军在具体的购销合同上产生根本分歧。顾雏军要求科龙电器的工厂购买其旗下公司生产的格林柯尔制冷剂,包括容声冰箱厂。科龙的很多高管包括蔡拾贰认为,格林柯尔制冷剂是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的,对科龙的冰箱和空调是不适用的,科龙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试验过。如果用这样的制冷机,生产出的冰箱是不合格的。但顾雏军根本不顾反对意见,强制要求科龙的高管签订合同,购买大约价值3亿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有购销合同科龙就可以名正言顺付款了,但购买不适用的材料等于是挪用科龙的资金,我们不签这样的购销合同。”蔡拾贰说。

两三个月之后,通过几件事情,蔡拾贰们看出来了,顾雏军到科龙不是为了把科龙经营好,“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套现,是拿科龙的钱去并购、拿地,去为他自己的公司谋利。”“我们看到顾雏军挪用科龙资金也跟他谈过。”多年后蔡拾贰还是这样说,“其实在科龙将近20年了,我们作为老科龙人对科龙是有感情的,如果新老板全心全意把科龙搞好,我们一定跟他干。”

最终,不认同顾的理念、看不到前景的蔡拾贰决定离开。离开科龙后本来有很多选择,以蔡拾贰在冰箱行业的资历,他可以到其他冰箱企业继续做职业经理人,不一定非要自己创业。但当时国内比较好的冰箱厂如海尔、春兰都在外省,而蔡拾贰不愿意离乡背井离开广东。再加上在科龙时积累的客户和供应商资源的大力支持,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准备,2002年7月,蔡拾贰正式离开科龙。建厂经验丰富的他带领十几位容声冰箱厂的骨干,创建了自己的冰箱加工厂。

因为资金有限,蔡拾贰选择首先切入自己最为熟悉的生产制造环节,为正要进行产品多元化的销售力比较强的国内着名家电企业做OEM(贴牌生产)。

2002年10月,蔡拾贰的第一家工厂开始打桩建设,2003年5月投产,最初只有4万多台的年产能。但他有意无意中赶上了好时候——国内对家电消费旺盛的需求,以及国际家电巨头开始向中国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尤其是后者。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跨国企业全球产业布局中,“中国制造”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熟练的产品加工工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欧美日跨国公司逐渐取缔本土的工厂,转而在中国寻求代工,产业转移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蔡拾贰紧紧守着“质量好价格低”的朴素信条,从做国内冰箱的OEM开始,逐渐赢得国外客户信任,一步步把国外白电大品牌如惠尔浦、伊莱克斯、CANDY、夏普等的代工订单拢至自己旗下。

有了这些稳定的客户和订单,蔡拾贰带领奥马电器开始飞跃式发展。2005年,奥马电器筹建第二个工厂;2007年,第三厂投产;2010年,更大的第五厂开工。“国外大品牌在退出制造业,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机会。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我们每年都在扩张产能,每年的业绩都在增长。”蔡拾贰自豪地说。

看了“励志人物故事”还看了:

1.

2.

3.

4.

5.

6.

7.

8.

励志故事700字<三> 篇5

两座相邻的山头,北山和南山;两座相似的庙宇,北庙和南庙;两个同样老的和尚。不同的境况,南庙终年香火不断,佛香缭绕,北庙却冷冷清清。北边的香客宁可翻山越岭爬过两座山,或者开着私家车绕过两条盘山公路,也要到南庙烧香。眼看香客越来越少,香火越来越薄,北庙的老和尚坐不住了,带了足够的干粮,独自下山、上山,他想到南庙看个究竟。

入夜,山里一片静寂,两个老和尚坐在庙外的石桌前品茶。北庙的老和尚一脸迷惘说道:“论庙宇,北山比这儿修得要好,论诚意,我认真接待每位香客,不敢丝毫懈怠。为什么这儿香客如织,而北山却寥寥无几呢?”主人笑而不答,起身续了一壶竹叶青,袅袅水雾中,取出了白日所的佛签说道:“来,抽一签!”北庙的老和尚犹豫了一下。认真地取了一支说:“上签。”主人看也不看签上的内容说:“再抽一签!”又取一签还是上签。主人把签到一旁,还是不看说:“再抽!”仍是上签。

北庙的老和尚拿签的手停留在半空中,狐疑地看着主人说:“怎么还是上签呢?接着抽!”这次,北庙的老和尚索性取了三支,全是上签!“难道……”他大惊,而后大怒,“这不是愚弄香客吗?世上之事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事有成败,为何不按佛意如实相告呢?”

主人笑着摇摇头:“香客何以求佛呢?或为情所困,或为功名利禄所扰,心乱如麻,举棋不定,需要佛祖指点迷津,授以佛意。一支上签,对处于灰色中的世人来讲,无异于一世的佛光,它带给世人的是人能全、事能圆的坚定信念,世人会因为一支上签点亮心灵之灯,挣脱纷扰,分辨是非,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迎接生活。心有七窍,还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呢?世上之事本一善一恶,告诉世人摒弃恶念,一心向善,方可成功,如此而已,怎能说是愚弄呢?”

励志故事600字<二> 篇6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的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众多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份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工作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历,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盗。

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

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

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励志故事1000字<四> 篇7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神话中的高尔丁山巅有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被上帝用一副绳索捆着,并打了一道死结。相传,谁能解开这道死结,谁就会找到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死结面前败下阵来。直到有一天,仗剑的亚历山大在死结前沉吟良久,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我不能沿着别人失败的道路重蹈覆辙,我必须寻求自己的解结之法。”于是,他手起剑落,死结一分为二。结果,他获得了成功。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赶,处境十分危险。由于情况危急,酋长便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来谈话。他说:“有些事我必须告知大家,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族人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酋长说:“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神色惶恐地等待着酋长的话。他说:“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大家立即发出了“可怕啊”“我们可怎么办”的声音。突然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又是什么呢?”酋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

这个故事我一直无法忘记。那个智慧而幽默的酋长,在濒死的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他所看到的,仍然是生的希望。这无疑是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永远不会被生活打垮。

事实上,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终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我们自己。

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王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的专业没她好,为此她很有优越感。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计算收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她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她的这种态度反而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

上海某著名高校毕业的一位才子的办公桌和他的才华一样“冒尖”——书本、零食、新买的枕头甚至酒瓶居然“和平共处”地躺在电脑桌上。因为桌子空间有限,才子把过道也发展成了他的仓库。可怜坐在隔壁的女同事,不得不成天踮着脚尖蹦蹦跳跳地进出,还要遭受被那些吃了一半的零食招来的蟑螂的骚扰。才子还特地在他的书堆上贴了张纸条:“看书请借阅。”后半句有点好笑:“小处不可随便。”就这样,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因为邋遢而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说到底,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有100次的失败,那么至少有50次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励志故事2200字<一> 篇8

1990年出生的丁仕源毕业于深圳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没有留学背景,现在他已自创了两家公司,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他的两张名片,一张名头是文化娱乐公司,另一张名头是美容公司。

据称,12岁,小学刚毕业,丁仕源在业余时间里学了新闻、营销、心理学等课程。

15岁闯入选美行业,成为一家服饰专业的报社招聘记者。最后,他通过自己积累的模特和企业资源,在18岁时就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而他自己说,注册资金100万元都是自己积累的。

丁仕源说,希望30岁之前身家能过亿元。

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

一个标准的90后,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归”,也非重点高校毕业,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职高学校的大专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千万财富。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无疑是值得探讨和思索。

这个标准的90年后叫丁仕源,1990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丁仕源在他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深圳龙岗,因为他父亲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医院。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所以父母都希望他能够过上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根本没想过要他去打拚赚大钱。

然而,丁仕源从小就与同龄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显得颇为另类。他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敢于去“冲杀闯荡”。 小学时,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喜欢跟着他去玩。虽说从小爱贪玩,但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12岁小学刚毕业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参加新闻、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12岁就学这些东西,多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不可思议的举动,让他在两年后读初中时,竟然就有了用武之地。14岁那年,他看到有家服饰专业的报纸在招聘记者,他竟然报名前去尝试。招聘单位见他年龄太小,自然是不予通过。可是,准备充分的丁仕源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大谈各企业的风格特色,顺便表达了自己对服饰行业的看法。这家招聘单位的领导非常吃惊,当场决定聘用他。于是,丁仕源闯出了自己的第一项事业。他不仅当记者,而且还代理客户广告,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跑客户。在这家报社干了一年多之后,丁仕源就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做兼职工作。在为这家报社工作中,丁仕源结识了一大批女模特,并积累了这些模特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丁仕源是个有心人,他知道这些资料以后可以成为自己干一番事业的资本。

果然,在XX年时,16岁的丁仕源就开始介入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选美比赛。由于他在几大服饰专业报纸做过客户外联工作,对模特、企业等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一些选美比赛机构看中了他,让他负责组织策划、统筹、招商等事务。丁仕源工作非常卖力,到处联络,甚至不惜自己倒贴交通费、通讯费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200多场模特大赛、酒会、晚会等活动。还好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后,都会给他一些提成和奖励。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丁仕源可谓是一举三得,赚了钱,积累了人脉资源,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后来,由于各项选美比赛太多太滥,招商比较难到位,收益难以确定,故丁仕源便放弃了参与这些活动。他开始把模特介绍给客户拍平面广告或广告片,他从中赚取一点介绍费。所以,在读书的日子里,丁仕源经常是下午一放学,就马上回到家换上西服直奔市内,去赴约商谈、签约,或参加各发布会、开幕式等。学校和老师对丁仕源经常早退和缺课很有意见,但是,丁仕源都让父母给忽悠过去了。

丁仕源是边读书边赚钱,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上大学前,创立自己的公司。尽管许多的商业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是他最终还是班上少数几个考上高中的。17岁上高中后,丁仕源还利用业务时间在一家娱乐公司当总经理;此外,还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活动。当丁仕源感觉自己的资本已积累到足够开一家公司了,于是便决定开一家公司,让自己为自己打工。XX年,丁仕源筹备创办了“深圳互动文化传播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全是自己几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未拿家里一分钱。后来,又成立了“松雷文化集团娱乐部”,还参股多家文化传播公司。

XX年,丁仕源参加高考,成绩很一般,只考了400来分,一本二本读不到,他只好选择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一边读书,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两个公司。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竟然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大学生身份,而另一个则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

直到XX年11月,“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在深圳信息学院举行时,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才知道,这次大赛的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赛务统筹的丁叮,就是自己学院的新生丁仕源。

学校知道丁仕源的双重身份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他才华的平台。学院鼓励他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他不但是积极参加,而且一举获奖。在大学的三年中,他上课的时间不多,经常是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往返于公司和学校之间。

大学毕业之后,丁仕源便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公司经营上了。现在他的两个公司经营得都还非常不错,资产达到了1200万元。他把最初创办公司时加盟的亲朋好友都设法让他们退出去了,他深知,如果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根本就不便于公司抓好内部管理,所以,他宁愿花钱请职业经理人来给自己干。

时下,丁仕源说公司团队成员都是从各方面渠道挑选来的,人员不仅素质较高、很专业,而且也都很敬业,公司业务开始得有声有色。他期待着在自己30岁时,能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