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和方式【优秀3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和方式【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信息技术对体育课的影响 篇1

信息技术对体育课的影响

欧磊

目前,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门学科而存在的,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们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设计编排中,我就注意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它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天生就爱上体育课,信息技术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利用电脑,对讲解的动作技术进行播放,并通过慢镜头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动作中的重难点,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操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最为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以情境教学为主。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设备就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把学生还未感知到的或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直观生动的模拟演示,能把理论讲解与动作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训练中有效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方法、步骤看得见、记得牢、理解得快,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使学生处于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中。

我在上体育课时,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经常要运用录像,教学专题片等,将课的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直观,准确的动作模型,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课中我善于对学习的复杂部分采用重播等方式,组织学生提问设疑,分析比较,相互评价动作技术,这样既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教学目标不断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直观,以教师示范演示为主。但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动作技巧稍微复杂的项目学生很难掌握,老师做示范的时候,由于动作需要连贯性,所以重难点很难突出,教师反复示范,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时,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解《跨越式跳高》一课的时候,我先通过自己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然后纠正。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时我准备了一台摄像机对准横杆,让每个学生做一次,达到要求的学生继续分组练习,没有成功的学生和我一起通过看慢放,告诉他们应对的措施,很快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自己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能轻松的跨越横杆,这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育要淡化技能。但对技术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技术的不重要。“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做示范的能力也变成有心无力,对一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进行回避,另外一些腾空、翻转、高速的技术动作也很难把这些瞬间动作看清楚,也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在这时引入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弥补教师的自身缺点或者条件的限制,它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画面活动化,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生动、更易理解地进行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把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创设思维活跃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体育素养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体育了解的知之甚少,而且我们小学开展的项目也很有限。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让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在室内课中,枯燥的讲解,全靠老师一个人说,所有学生听,这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保证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学生慢慢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基于以上原因,我会通过一些精彩的体育画面和体育项目对学生们进行介绍。通过录像中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力量、速度、技术的完美展现。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势必会起到传统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但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意识,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网上获取和利用体育信息资源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篇2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电算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是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三是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

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四是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会计数据处

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

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例如,如果在程序中做出标识,计算机完全

可以将特定期间应计制下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按收付制进行归集,从而

改进现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下传统的会计模式必将得到革命性的影响,对此我们

必须及时把握时机适应环境的要求。

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让企业领导者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动作。首先是要让领导了解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认识到电算

化的好处,而不只是跟形势,装点门面。认识到电算化并不仅仅是买

回一台计算机,配备上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行动上保证电算化的资金来

源,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电算化会计人员就算实

现会计电算化了,其后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视;其次是要让领导在提供

一定的资金。其次,培养懂计算机应用又懂会计的人才。开展会计电

算化,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管理质量,又提高了会计信息反馈的及

明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共享程度,这样就有利于单位领导及时掌握

经济活动的最新信息,用之于经营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益。

所以,领导对会计电算化重视了,也就是发展了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会计软件市场及软件管理市场

规范会计软件市场,增加软 件的管理功能,加强软件的维护

具体包括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会计软件

市场,避免由于行业垄断等原因造成的重大开发、强制购买等行

为。同时,要保证会计软件的质量。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

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应用的范围和深入

程序。

其次是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当操作人员将原始资

料输入计算机后,就在软件的控制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

形成各种结果。所以,软件应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

指定操作人员实现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在其他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软件要有必要的保护

措施;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内外存储会计数据

被破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等。

再次是软件维护是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软件维

护包括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各种代码参数的维护;软件版本的更换升级。软件维护是保证电算化系统高效、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软件维护减少软件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保证程序及数据的安全,保证计算机处理过程的正确,以及改进、完善和扩充软件功能,在操作上使电算化软件适合本企业特点,充分运用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为本企业财务管理服务。

3、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

4、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象传统手工会计那样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篇3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把分处异地的许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个转接网,控制在一个系统内,形成互连网络,从而为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信息;为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和反馈信息;为对大量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制定与优选决策方案、检查决策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形象地预言:“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信息技术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环境是指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存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依赖(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如经济环境、科技与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国际环境等。

美国新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所著的《数字经济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从上面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影响的端倪:

1、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来人们许多难以处理的会计问题变得轻而易举,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化、个性化、数据库化、反映形式的多样化。

2、导致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3、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整体资源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予系统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被用于特定职能部门(例如销售、生产等)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为可能跨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造成在多个系统中数据被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所有原始数据都被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集成于一个逻辑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任何授

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来定义来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这样,会计信息系统就在一个整合、开放的环境下,与企业内外部系统实现了信息同步交流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4、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

信息技术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也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各种信息,从事商务活动,进行远距离指挥与控制,这就使大范围地组织跨国跨洲的投资、贸易、金融、保险业务成为可能。随着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会计准则协调也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欧盟的4、7、8号指令就是旨在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

三、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信息技术影响着会计环境,相应的由会计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必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假设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传统会计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从根本上使会计假设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是对财务报告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如果此假设不能成立,其它假设均不能成立。传统的会计主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了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虚拟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达到共享技术、共摊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也就是说,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可能立即解散。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实体假设。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不但要核算和报告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主体,还要核算和报告变化越来越快的虚拟公司这一特殊的会计主体,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会计主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核算,降低其带来的风险,是对传统会计的一个有力挑战。

(2)对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从时间的角度对会计活动作出的假设性规定。前者假设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解体,后者在此基础上出于核算和报告的需要,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各个会计期间。但是这两点对于虚拟公司都无意义。虚拟公司随着市场机遇而产生,市场的瞬息万变决定了虚拟公司的不稳定性,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只存在几分钟即宣告解散。在这种情况下,既谈不上持续经营,也谈不上会计分期。

另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随时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的需要。而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有可能即时生成会计信息,提供满足不同需要的实时财务报告。这样,传统会计分期假设同样不再适用。

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我们应赋予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新的内涵,更多地从动态上对其进行把握。所谓动态,就是要适应不同使用者对信息“充分性” 的需求,在纵向上既可提供实时的、预测性的信息,又可提供过时的、历史的信息;在横向上既能提供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又可以提供高度浓缩后的信息。

(3)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假设统一的货币单位是会计工作中最主要的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

一、币值稳定。采用货币计量,消除实物度量的差异性而获得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的价值指标,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特色。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深化,货币计量逐步走向一个多重计量的模式,会计对象和会计确认的范围由资金运动向非资金运动领域拓展,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都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同时在计量属性方面,公允价值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对币值不变假设造成很大冲击;另外,“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逐渐成为观念的产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MRP(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这使得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包括货币价值的汇总信息,也可提供包括实物量度的明细信息或文字描述信息。我们已没有理由坚持说单一的货币计量是最好的会计计量方法。事实上,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AP)最近出具的一份综合报告中,已经开始强调一些非货币计量在企业报告中的重要运用。

2、信息技术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原则。它主要是为解决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跨期确认、分配的问题。由于虚拟公司存续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公司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间内完成,不存在会计要素跨期分配的问题,显然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比较合理-以现金的收入或付出作为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反映虚拟公司的现金流量。

(2)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要求以历史成本来计量企业的资产价值,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公司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其所有会计要素均来自各个组合方没有有形的办公场所、固定资产、雇员等,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联合体而存在。由于其存续时间短,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使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3)及时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直接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自主查询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

(4)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和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重要性原则是针对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能力有限而提出来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求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会计信息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有能力把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重要性原则应当予以淡化。

3、信息技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快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利用信息的技术手段。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在报表中提供综合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提供一些非财务报表信息,如某些管理咨询信息或财务报告分析信息、财务预测信息、有关企业未来经营成败的因素、企业在近期所面临的营业或行业风险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传统财务报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线财务报告”作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报告模式,其产生、发展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所谓在线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财务报告与传统财务报告有着显著的区别:

(1)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结构和阅读方式。传统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有顺序的线性结构,而在线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由于建立了“信息链接”,呈现出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其具有信息量大、个性化强的特点。报告结构的差异进而改变了报告使用者阅读报告的方式,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会计报表使用者可以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信息,从而实现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扩展了信息披露的内容。由于“信息链接”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包括非货币化信息。所以在线报告的出现突破了财务报告只提供货币化信息的局限,同时也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它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使它们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有能力提供按需财务报告。按需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充分个性化的报告模式,它充分考虑了信息用户的需求差异,按不同用户个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信息。传统财务报告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格式基本统一,很少考虑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数据库化,会计人员可以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不同格式、不同反映形式的个性化财务报告。

四、信息技术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业务过程和会计过程的重组和整合,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并参与到信息技术的统一环境下的综合管理中。因此,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的规模将逐步缩小,会计岗位设置需调整,更多的会计人员将成为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的成员,为加强业务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提供会计服务。

2、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将根据授权调阅会计信息,如何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是从制度与技术两方面来建立安全机制。制度上主要是放在数据的存取控制上,加强数据的输入、输出、调用管理。技术上目前主要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技术。

3、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会计反映职能的会计核算工作可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等。由此,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而管理、决策和监督职能日益加强,会计逐步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五、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随着外部客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会计人员应及时向外传递会计信息,为供应商、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职业化的咨询服务。此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而且应使会计信息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最后,目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将由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而会计人员将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因此,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