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最新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

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讨论:

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五、应用知识做练习。

(1)求比值。

105:35    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  4:1  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

(4)判断

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  )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 ,它的倒数为 ;非零整数 的倒数为 ;分数 的倒数是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

(3)宽比长短几米?

(4)长是宽的几倍?

(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

(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

(二)、完成试一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3、 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1、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

4、糖水的甜度

(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 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过程,掌握互化的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百分数的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2、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分数

0.8 0.25 1.48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3、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小数与分数可以互相改写,那么小数和百分数也应该可以改写。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呢?又应该如何改写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指名复述题意

提问:这道例题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题目中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数据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摘录条件和问题:

王红:完成指定个数的1.15倍

李芳:完成指定个数的110%  谁完成的个数多?

指出:题目要求我们比较王红和李芳两人谁完成的个数多,而题目中没告诉他们各自完成的个数,也无法算出各自完成的个数,那该如何比较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2)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谈话:因为“指定个数×完成的倍数=完成的个数”而两人应该完成的指定个数是相同的,也就是一个因数相同,另外的一个因数哪个大,哪个积就大。所以只要比较1.15与110%的大小。那么1.15与110%这两个数采用了不同的表示形式,一个是小数,一个是百分数,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做?你能完成它们大小的比较并解答问题吗?

(3)自主探索,教师巡视

安排不同方法的学生各一人板演。

2、教学“试一试”

(1)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0.3和0.248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2) 共同评议黑板上的题目

提问:你是怎样把一位小数0.3改写成百分数的?把改写成的根据是什么?

(3) 观察、讨论

观察刚才的两题,等号左边的小数和等号右边的百分数的分子,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一发现说出把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小结: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

提问: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你能总结出改写方法吗?

指名回答。

小结: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 把“试一试”第2题改写

学生在书上填空,共同订正。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各自做题。

指名说结果,共同评议。

提问:你是怎样把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怎样把整数改写成百分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做题。

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的?你觉得在做哪道题时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3、做练习二十第1题。

独立完成,共同评议。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小数与百分数为什么能够互相改写?改写的方法是怎样的?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学生试做,讲评。

3、巩固练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九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3)完成课本中P97做一做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练习一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 表示求3个 相加的和。

(3)比较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 的和。

(2)引导观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是用分数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 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三、全课小结。

xxx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

理解一个比中各部分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导语:神话总是在人们期待中变成现实,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请同学们把书轻翻到第43页看书中的插图。此时画面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这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生自由汇报:

①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②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③15-10 表示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

教师小结:表示这样的两个数量关系可以用减法,也可以用除法。在用除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的方式。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比的意义

2、出示学习目标:

⑴理解比的意义。

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⑶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二、解决问题

(一)、出示自学提示:

⑴看书自学第43----44页,思考:什么是比?你能结合书中的例子谈谈你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吗?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用序号①②③……标出你学会的内容。

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汇报

1、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0÷15表示什么?也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呢?

生: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小结:长和宽表示长度,是同类量。同类量可以比,不同类量可以比吗?

2、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离地面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师边说边板书:42252km 90分钟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呢?

生1:42252÷90 表示是飞船速度。(用除法算式)

生2: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生3: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

生4:42252÷90也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教师小结:长和宽的比是两个长度比,即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倍数关系。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但它们是有关联的量,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出一个新的量。它们相除时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3、归纳概括

师: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试着概括什么叫比吗?自说,同桌互议。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师板书)

教师小结:我们把除法形式,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生继续汇报)

生1:比号像冒号 “ :”

师说明:比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写比时把比号写在两数字中间,读作谁比谁,

如10:15读作10比15

生2:比各部分名称(生举例说明)

15 : 10= 15 ÷ 10 =

前项 比号 后项 用前项除以后项 商 比值

生3: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生4:比值表示方法有三种:小数、分数、整数

师出示练习题求比值:

10:25 0.5:0.05 :

(指三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汇报,总结)

生5:比值与比的联系与区别

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不能读作分数,更不能用小数、整数表示。(即比是由两个数和一个比号组成)

练习:p44 1题 做一做(填空汇报)

生6: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师下发表格,小组同学共同完成)

学生汇报填写下表: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讨论:

①为什么是“相当于”而不是是或等于呢?

②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呢?

③能否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三者关系呢?a÷b= a/b = a:b(b≠0)

三、归纳概括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怎样获取知识的?

6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 3×1/3= 7/15×15/7= 1/80×80=

(2)3/8×1/3= 3/5×1/3= 7/15×5/7= 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3、4、9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