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阅读题及*优秀4篇

上太行阅读题及答案 篇1

上太行阅读题及答案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而且年年出巡。

1.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5分)

参考答案

1.夕阳、西风、衰草、秋空、薄云、飞鸟。以肃穆空阔的自然风光衬托诗人不畏肃杀、勇于进取的豪情。用孤鸟还巢衬托诗人应有的思乡之情。

2.诗人在任上年年出巡,现在两鬓斑白又一次登上了太行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勤政不倦、为国奔忙的政治家形象。

【解析】试题分析:

1.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我们找到的象是风、日、草、云、空、鸟同时加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修饰词,加以概括即可。【2分】这些意象描绘出了肃穆空阔的画面,揣摩作者的情感,结合注释背景,体会作者感情。【2分】鸟独还中独、还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2分】。2.两鬓霜华写出了诗人年事已高,马蹄、又上指出了又一次出巡,登上了太行,刻画了一位虽年事已高,仍为国奔忙的。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赏析

这是一首行旅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最先曝露读者眼帘的是西风两字,既点明上太行的季节,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呢,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够凄清的。萧索凄清构成了诗人即景抒情的环境氛围。在这里,归鸟的描写颇有画龙点晴的妙用,它不仅仅以其飞动点活了静态的画面,也不仅仅以其渺小衬托出秋空的寥廓,而更在于以其独还故巢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前面令人思归的气氛正相呼应。这两句寓情于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两鬓霜华千里客,是诗人自谓。诗人自二十五岁入宦途起,先后出使湖广,招抚川贵,巡按江西,三十三岁时巡抚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云自己已经鬓发花白;长年累月地远旅他乡、奔波道路,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客居他乡岁月之久,距离之远,卒使人想起元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从语言到意境,与这首曲子的后三句是何等的相似。然而,忧国忘家。计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谦毕竟不同于消极遁世的文人马致远,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闻马蹄之声,如见骑马之人,他策马奔行、风尘仆仆地巡视太行,虽年事渐高,仍不倦地为国事到场奔忙。又上两字颇写出诗人的壮心,老骥伏枥,自强不息,一洗断肠的哀怨,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随着结句而完整地跃然于纸上。

全诗意境如太行秋空辽远开阔,笔调如上山马蹄矫健有力。《四库全书总目》评于谦诗歌风格遒上,兴象深远,此诗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它在写法上也颇具一格,看似景与情分写,其实一体连贯,承转自然,形成先抑后扬的感情波澜,读来别有一番顿挫之致。

《上将与下士》阅读答案 篇2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有一天,他穿着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头都不碰一下。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上。下士又喊:“一、二、加把劲!”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道跟前,用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真是!”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钮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露出他的军装。“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在抬重东西的时候,你就叫上我!”

你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才真正懂得: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阅读题: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把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写出短文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1、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有一天,他穿着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头都不碰一下。华盛顿训了那个下士。

2、你应该看得出我是这里的下士。

3、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上李鸿章书》阅读及答案 篇3

《上李鸿章书》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14分)

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自古教养之道,莫备于中华;惜日久废弛,庠序亦仅存其名而已。泰西诸邦崛起于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庠序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奋于学。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又各设有专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有学校以陶冶之,则智者进焉,愚者止焉,偏才者专焉,全才者普焉。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湮没而不彰。泰西人才之众多者,有此教养之道也。

且人之□□不一,其上焉者,有不徒苟生于世之心,则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勖也,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后兴也。至中焉者,端赖乎鼓励以方,故泰西之士,虽一才一艺之微,而国家必宠以科名,是故人能为奋,士不虚生。逮至学成名立之余,出而用世,则又有学会以资其博,学报以进其益,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则士处其间,岂复有孤陋寡闻者哉?又学者倘能穷一新理,创一新器,必邀国家之上赏,则其国之士,岂有不专心致志者哉?此泰西各种学问所以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几于夺造化而疑鬼神者,有此鼓励之方也。

孙文《上李鸿章书》(节选)

1.节选的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2分)

2.对文章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每个人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天赋气质。

B.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气质发挥力量。

C.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都努力靠近自己的天赋气质。

D.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向着最接近于自己天赋气质的方向去努力。

3.文章第一段将 和 进行对比,作者的用意是。(4分)

4.文章第二段的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才志还是才智?请简述理由。(3分)

5.用自己的话概括西方的鼓励之方。(3分)

参考答案:

1.国民需要良好的教养之道和鼓励之方。(2分)

2.D(2分)

3.中华教养之道、西方教养之道;建议国家效法西方,普及教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4分)

4.才志。这段主要谈实施国策鼓励国人立志求学的重要性,紧连的下文依据是否有主动发奋之心将人们分成上焉者和中焉者,因此,作者强调的人之不一之处应该是才志。(3分)

5.细分学科。给有专项才艺的人以声望;用学会、学报等机构媒体来开阔视野,促进研讨;重奖有贡献的研究者创造者。(3分)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阅读习题及答案 篇4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这时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1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2分)

12.第③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3.请你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6分)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 盐度(3%35%)要低一些。

1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参考答案:

11.含水,血液中含盐(若答出血液中带有咸味亦可)。

12.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人身上具有海洋印记(或人类来自海洋)。

13.①普遍说明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因为它代表绝大多数,若去掉,那么特殊情况也包含其中,没有例外,与客观实际不相符(意思相近亦可)。

②1%是一个确数,加上左右二字,就变成了一个概数,若去掉,反而变得不准确、周密,不符合客观实际(意思相近亦可)。

14.意对即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