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有很高的欣赏性,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驾驭的,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一起来了解美声唱法的相关知识吧,练习美声唱法的要根据自身情况,切忌盲目。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美声唱法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歌唱发声的气息支持
在我国戏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气(肚脐往下横三指),也可以说这个部位为气息支点。这种发声用气有它的优点,气息支点明确,支持发声力强,小腹紧张易于其它部位放松,但也有它的不足处,缺乏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意大利美声派的发声气息是运用胸腹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法气息量大,有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支点性强。
1、在吸气时,口鼻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
2、在呼气时,气息支点集中在横隔膜可以用一种快吸慢吐的方法,做无声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好像看到一朵非常美丽鲜花,十分惊讶的快速吸气,然后保持此状态,用吹灰的方法慢慢吐气,吐完气后放松,重新开始,每天坚持练习10次,有一定的功效。切记需要将气集中在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鸣管子里吸吐对共鸣管子的肌肉训练也同时有好处。
2、激起
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非常重要的技巧,激起分两种。一种是硬激起,一种是软激起,两种激起都是小腹收缩横膈膜向外弹,形成对抗的压力。激起最好和声带配合练习,可以用数1、2、3.。.。.。.。.练习,每天坚持练习数100次有明显功效,清晨军队晨练的喊号声是一种最好的激起,也可用内里咳嗽的方法体会一下激起的奥秘,或内里喊出短促的“嘿”的声音可由低向高喊出;这条练习也要集中在共鸣管子里练习。
3、快吸快吐,横膈膜肌肉群练习
一个美好声音的保持,需要强有力的横膈膜肌肉群的控制。所以,需要不断的练习横膈膜肌肉群的伸缩和弹跳能力及强有力的控制声音强弱、高低的气息。比较好的方法:由慢至快、由弱至强的快吸快吐,练习时口鼻同时吸吐,夏天时,可以观察狗喘气开启悟性;这种方法要坚持不断的练习才会有很大的果效。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就使用此方法练习横膈膜肌肉群。切记此方法一定要放松,不可僵硬才有果效,并在共鸣管子里练习为最佳。
4、打哈欠和叹气配合练习
打哈欠喉节下降,横膈膜下降,保持原状;然后,从胸腔底部胸窝处开始叹气,通过共鸣管子从口叹出。每天可练习30次。切记这条练习一直保持在笑的状态下完成为最佳。
5、共鸣
有了气息的支持,和声带的基音就需要声音的扩大,哪就是要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器官,上帝造人给人许多共鸣器官,只要我们科学的运用,就可以不用声嘶力竭的喊叫,并得到较大的音量和优美的音色,人体中最大的共鸣腔体是胸腔也是常被人忽略或是误导,许多教师和学生在运用胸腔共鸣时觉得声音比较暗,没有金属音所以就放弃,这是一个很可惜的错误,胸腔共鸣区虽然是第二共鸣区但他就像盖楼房的地基一样,楼房盖的越高地基要打的越深,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许多歌唱家运用共鸣腔体的管子从胸腔开始形成这样有很结实的声音和雄厚的共鸣开始。
然后我们将第一共鸣区的喉咽腔,为什么称之为第一共鸣区,因为声带基音离它最近先产生共鸣,但要得到第一共鸣区的共鸣,必须和第二共鸣区密切配合,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咽腔和胸腔形成共鸣管子,然后在保持此状态的情况下开始气息和声带的激起发声产生共鸣,这样产生一个声音的支点,这个支点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因为歌曲风格的不同通常有三个部位
1、喉咽腔的声带上,
2、胸腔中部,
3、胸腔低部,
不管你运用那一个支点都要声带自如运作挡气和气息形成对抗才能产生基因和共鸣。另外是第二共鸣区口咽腔鼻咽腔共鸣,是一个扩大器,打开牙关获得口咽腔共鸣提高软腭获得鼻咽腔共鸣,然后是第四共鸣区,口腔、鼻腔、口腔有了以上的声音打在硬腭或软硬腭之间便能获得第四共鸣区。
关于“吸着唱”或“对自己唱”。这几乎是上个世纪来我国讲学的外国专家以及国内的声乐教员的普遍要求。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见,蒋英教授就说:“声乐教学家们都是喜爱用想象的语句来代替正面的解说的。例如‘歌唱在呼吸上面’、‘把声音吸进去’等等,对学生是有帮助的,可是误会也难免的”。
我曾经听一个合唱队演唱,几十个人却听不到声音,即便是有一点声音,也是声音靠后、发闷。我们说吸着唱只是指歌唱时口腔内部保持的'状态,并不是指咬字、出声的共鸣位置,而汉字的发音位置都在唇、齿、舌、牙、喉,其中唇、舌、齿、牙都集中在口腔的前部,如果过分强调了吸气状态,就会有损咬字发音和头腔共鸣。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声乐教育家、合唱指挥家马革顺先生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声音要“勾”、“收”,强调咬字一定要清晰、明亮靠前,甚至给人的感觉在嘴前。这种声音听来很年轻、很美。
关于这方面,我的认识是,吸气抬硬腭,咬字越前、越清晰越好。不要怕“白”了,有竖的状态管着,声音“白”不了。
美声唱法是科学的发音,而中国汉字发音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是多年来我们音乐工作者探索的道路,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面,“有声无字”、“有字无声”都会使我们声乐艺术陷入死胡同,都是没有前途的。
拓展阅读:美声唱法发声训练
调整声带闭合力,寻找“声门适度感”
①、培养良好的听觉:
能否唱出悦耳动听的歌声,和自己的听觉鉴赏力有很大关系。经常欣赏著名歌唱家的歌唱,将他们美好规范的歌声在心理上形成声音的表象,才能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找到美好的音色。
②、“感觉不到喉的存在”:
美好的歌唱,虽然是从歌唱者的喉咙里唱出来的,但,歌唱者自己却感觉不到喉的存在。正如沈湘教授所说的:“意大利人没有喉,指的是意大利人唱时感觉不到喉的存在,完全是共鸣,什么别的也听不见,只有声音,根本没有喉。所以这个概念,我们也理解:声音是从喉出来的,但绝对不能在感觉上有喉的存在。有了喉的存在的感觉时,大概是过分紧张用力了。”学唱者应牢牢记住沈湘教授的指导,练唱时,请“忘掉你的喉头”。
③、用正确的位置歌唱发声:
发声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声音的质量。不妨做一下移动发声位置的实验:发声位置安放在喉头与声带的部位,不仅声音很难听,而且歌唱者感觉唱得很难受;如果将发音位置移在喉结下方第二纽扣处,让声音“落”在这个位置上,声音立刻就变得好听起来。这才是“美声”唱法正确的发音位置。用正确的位置歌唱发声,是间接发声的感觉,它可以缓冲气息对声带的直接冲击。并能解除声门下多余的气息压力,使声门的调整变得灵活、自如。
④、寻找“声门适度感”
发声之前,歌唱者先想好发音位置(在上胸部第二纽扣处),找到想象之中的“嗓子眼儿”。然后,用“叹气”发声的感觉,往“嗓子眼儿”里叹气,“轻轻一‘叹气’,气一碰‘嗓子眼儿’就响了。”特别重要的是沈湘教授强调指出的在声门上是找气儿不找劲儿,感觉气和声音混在一起,一道从‘嗓子眼儿’出来”这句话。
打哈欠。歌唱时口腔的状态,美声的演唱者都知道要求打哈欠时的状态。用打哈欠来提升软口盖,德国名歌唱家利里。雷曼的《歌唱方法》对后代声乐界影响很大,她说:“要练习头音一方面放松咽颚弓,一方面尽量提高软口盖,尽量的提高,好似提到头里似的。同时在头顶上想‘嗳’的声音……”(蒋英《西欧声乐技术和它的历史发展》)。
多年前,歌唱家张丽娟、施鸿鄂就批评过这一教学方法:“目前一种相当流行的办法,是打哈欠提软口盖,但是软口盖提起,不仅对气息喉头状态有害,而且是使声音共鸣指向软口盖,而软口盖是软的,它不仅不起共鸣,相反吸收声音,因此,用这种方法的声音是气少声多、空闷、声音靠后、吐字不清楚。我们常说有些唱“洋唱法”的人唱歌时口里象含有东西似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假如我们承认软口盖有所动作,那只是在高音时由于硬口盖的张开而牵连的,并不是有意识的抬起,尤其不是抬起小舌头部分“。他们认为“帮助歌唱者控制调节声音共鸣、改变音色和吐字,这就是硬口盖、舌头、上下颚及唇”。
王福增教授也认为:“低音区共鸣在喉,中声区共鸣在硬口盖,高声区共鸣点要穿透硬口盖进入头腔”。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巴拉教授认为:“歌唱家对于有浓厚头腔共鸣的发声,主观上感觉应当是好象在‘面罩’部分有振动。但是各种不同的歌唱家的这种感觉是各不相同的,男高音感到它在硬腭上面的某个地方,在颧骨部位的面颊上,男低音则经常感到在门齿后面”。
要使歌唱时硬口盖保持张开状态,单纯地说打哈欠会走入歧途,所以有好多说法,比如说“吸气状态”、“喝水状态”甚至“半打哈欠”,可能要好一些。
怎样学好美声:
1、呼吸
2、打开喉咙
3、共鸣(唱歌三要素)
练声的目的:
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母音统一,吐字清晰,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内容的目的。
练长音的要求:
1、加强横膈膜的锻炼,体会横膈膜的呼吸支持感,尽量唱得长些。
2、腹肌、两肋、腰部都要积极配合起来行动,要有兴奋的横向扩张感。
3、起首要用软起首,仿佛带点“Ha”即“哈”的感觉,要在胸的支点上起首。
4、要打开喉咙体会面罩共鸣的感觉,在慢练中,保持好上面和下面的位置。
5、在一个音上变换母音时,位置要在音色、音量、力度上保持一致。
哼鸣练习的要求:
1、尽量把声音位置挂在面罩上,用一种擤鼻涕的感觉来哼。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
2、笑肌要提起,自然地面带微笑状。
3、喉咙不要捏,要打开,喉结放在最低位置上。
4、要在横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
5、全身要通畅,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松,胸口不要憋着劲,向下叹着哼。
几种吸气方法:
(一)叹气式吸气
先叹后吸,叹到哪就吸到哪。
(二)闻花式吸气
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动作。上身完全放松。
这种吸气松畅适度,人很兴奋,气息通畅,声音圆润。
(三)惊讶式吸气
快速吸气,吸得快且深。表现悲愤和讲情绪好。
美声唱法的声音连贯(Legato)
声音的连贯是美声唱法最重要的技法。(精髓)
起音要准确而稳定,音色要统一而优美,音波要平稳而自然,歌唱发声时的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部位要统一而又连贯。
比喻:
歌唱时的每个字都好像是珍珠,而声音仿佛是一条线,要用声音这根线把大小一样的闪闪发亮的珍珠穿在一起。
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
2、发声、咬字部位要统一
子音的发声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分
母音的发声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后半部分
声音的共鸣位置始终要放在头腔,或说放在面罩共鸣里。
3、要有良好的音乐修养
4、声区要统一
5、克服不正常的音波
母音统一
意大利语中元音只有五个:A、E、I、O、U
每个母音的发音在口腔里的部位都不同:
“I”和“E”的发音部位靠前
“A”略靠后
“O”和“U”则更加靠后
不管是哪个母音,都要搁到一个地方去唱。
美声歌唱大师贝基:
“唱歌的人嘴是长在里面。”
唱歌时的“发音应该靠里面的大牙,而不是靠嘴的前部。”“母音主要是在大牙、舌根、软腭和后咽壁之间形成的
每个母音和音色和明暗度要统一:
发音相对集中的母音“I”、“E”——“窄”母音
喉咙比较打开的母音“A”、“O”、“U”——“宽”母音
“窄”母音宽唱,“宽”母音窄唱。
把母音的形成放在口腔的大牙部位,母音的'音色就能够统一,因为喉咙这时必然处于一种半打“哈欠状”,喉咙是打开的,声音的管道是畅通的。能获得面罩共鸣里的泛音,母音的音色也就自然而然地一致了。
怎样获得面罩共鸣:
1、要找到“声门适度感”(歌唱发声时声带的适度闭合)
2、多练“哼鸣”练习
打开鼻咽腔,把声音哼到头上去。
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
检查自己是否有鼻音:用两个指头捏着自己的鼻子发音,如果声音并无多少变
化,头腔仍有振动感,则说明是面罩共鸣的唱法。
3、模仿小声哭泣的感觉
高位置、高泛音的声音才是最美的。
小声练有利于体会和寻找具有这种优美音色的面罩共鸣。
模仿哭泣时的感觉:
声音变宽变暗,无意中自然打开了喉咙,整个咽部处于比较激动的扩张状态,声带变薄,喉结的位置也较低。但舌根一点也不压,软腭较兴奋地向上抬起,鼻腔比较通畅,有“嗡嗡”的回声感,横膈膜的动作幅度,也比平时要大得多,深得多。
呼吸:
“歌唱时双肩要放松,胸脯要自然挺起,两肋扩展开,小腹要略向回收,并且保持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正确的吸气:
人的站姿比较挺拔,情绪比较兴奋。上身完全放松,胸部舒展,随着口鼻的开启,气息在上腹和后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张开,随即两肋也有舒张感,仿佛感到自己身体里的空间增大了。很重要的一个感觉是,气息是很自然地流进去的,搁进去的,而不是吸进去的,更不是人为地用强力压进去的。
气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歌唱时的气息运用是两种力的对抗:
1、向内向下吸的保持力量
2、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略大于吸)
气息的控制——呼和吸的两种对抗力量和小腹的内收感 “吸中有呼,呼中有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