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的历史月考反思【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期中考试过后,当我听到我很不理想的分数时,觉得自己很不好,因此我反思了好久,回顾当天晚上我并没有好好复习。这个教训我永远都会记在心中。这个教训就像刀割一样,烙在了我的身上,给我带来了深深的伤痕。
回到家里,我一句话都没有说,默默的一声不吭地走进了房,我觉得我很对不起我的。爸爸和妈妈,觉得他们养育了我整整十几年,我却还给他们的是不是满分的答卷而是不好的成绩。我爸爸就在这是进来了。我告诉他我考了319分时,他流泪了,我看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后来,我发现是我的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把原先错的改正了过来。
通过这些我觉得还不够,所以我觉得我还有敢于超目标的决心,由此,我的目标是:一直冲向终点,不落后,不踏步,只有进取。还要有赶超对象的优点,如果我看到一个有优点的人,我就去学,这样可以扬长补短。
这就是我的总结!
一、 试卷分析
试题紧紧围绕课本知识进行考察,总共九个大题,其中前面六题为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字词,后面的三个题主要考察阅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从试卷上看,基础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主要问题是在作文跟阅读方面。但是二班、三班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以致于跟其他班的成绩相比相差非常悬殊。
二、 成绩分析
从这次月考成绩分析,四个班级当中,四班成绩最好,平均分77。64,及格率达到了81。13%,优等率达到30。19%,成绩比较理想;其次是一班,平均分71。8,及格率达79%,优等率35%;二班、三班最差,三班平均分65。36,及格率65%,而优等率只有2%,二班平均分63。5,及格率68。9%,优等率只有6。7%。从成绩来看,二、三班学生90以上的人数少,低分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师的教导方式、能力问题,缺乏教育经验,二是学生管理问题,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够严格,从而导致二班、三班成绩差,分数低。
三、 改进计划
三年级识字仍然占据主要的分量,同时更要注重作文的写作跟阅读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当中,重点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熟悉课本知识,补充加强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认真备课。
这一届初二是我校使用北师大历史教材的起始年级。这套教材的特点是单元主题鲜明,重视提高学生素质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原有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内容被删掉了,每一课书的内容大为减少,有些课文甚至正文比小字还要少,所以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适当补充内容,否则历史的连贯性就丧失了,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
每个学期开学前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每课时都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另外我们还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进度,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
二、立足课堂,提高实效。
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要求。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既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也要严格管理,抓好纪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初一开始我们每一堂课都坚持课堂小测。根据近年来我市历史中考的题型,我们每一节课都准备了8——10道单选题,这些题目我们不是随便出的,而是精挑细选,注重应用,强调新颖和灵活,尽量和中考接轨。
一个学期下来,积累了二百多题选择题,期末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题的得分都比较高。课前小测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小测一般安排在上课一开始的5分钟,小测完毕后评讲上节课的小测纸,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进行小测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尊敬的XXXX:
这一次历史的期中考试,全班的成绩都不理想,当然,也包括我。老师这么辛苦地教育我们,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到知识吗?让我们考试有一个好成绩吗?我突然觉得自我不应该考一个这么差的成绩,这样对不起自我,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家长。
考试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说,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可能有不细心的原因在里面,但是,绝大部分还是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虽然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考出一个优秀的成绩并不难。但是,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克服,那就是:粗心。考试要做到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做完检查这三点。考卷里会有陷阱,所以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老师,我一定会在下次考试时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这样才对得住自我,对得住老师的辛勤教育!
检讨人:XXX
20XX年X月XX日
●高中历史命题组这次试卷从构思到命制,再从送进考场到出成绩,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又生了一个孩子——过程痛苦,但是收获很大。难道不是吗?孕育中的那份小心和仔细,面世后的那份希翼与憧憬,接受考验时的那份紧张和煎熬,出结果后的那份轻松和喜悦,这与生孩子的感觉是何曾相似,更重要的是,都是原创!
下面,我就试卷的命制过程、学生的考试效果和反应、以及对以后的反思与改进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过程命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很多功夫在试题之外。因此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苦练基本功。在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对新课标和考纲进行研究。熟悉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明确考试范围,以及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确了这些要求,对命制的试题考查哪些能力,要贯彻怎样的命题意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做到熟练地驾驭教材。一是在宏观层面对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熟练地把握,二是在微观层面加以深刻地理解,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并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调动知识时,就能做到统筹兼顾,游刃有余。
3、加强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以使命制出来的试卷形似高考,甚至神似高考。从内容到形式与高考试题越接近,学生的应试能力就越能够得到提高。
4、积累素材,厚积薄发。我们在教学中,尽力做一个有心人,把学生的问题、自己的思考、平日的阅读、有价值的新闻等等素材都积累起来,以便在出题时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比如第25题材料分析题,是吕轻舟老师出的,他的材料就是来自于自己在网站上的阅读。
准备阶段以后,真正进入到命题组题阶段,我们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做的基本工作如下:
1、明确考试范围,大致确定各章节知识点的考查比重。这样就确定了试卷的大框架,做到统筹兼顾。
2、控制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注意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结构。这次我们试卷在命制前,遵照教科室的指示,难度要在文综各科中稍大,所以我们把难度系数确定在0.65——0.7之间,基本构思是选择题要难一点,考查学生的能力,材料题稍微容易点,防止学生出现无法动笔的现象。
3、在具体命制试题时,我们首先确定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利用大量的时间去搜寻阅读筛选材料,力求做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但又不刻意追求偏难怪为难学生。而且,每一则材料,我们都力求是真实并科学的,绝对不会为了考这个知识点而信口开河,自编材料。为此,对每一个试题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比如,选择题第4题,是考查罗马法的时间及内容等知识,我在浩瀚的相关材料中,搜寻到了关于罗马法涉及过错罪的一个实例,问题设计出来后,又怕由于自己对这个知识不够了解,从而使题目出现知识性的漏洞,然后又几乎将罗马法所有关于过错罪的文献阅读了一遍,确保其知识的准确后才敢放心。光这一个选择题,我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去阅读相关资料。
4、对每一道成形的试题都反复推敲,不断修正和调整。这道试题有没有知识性的错误,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高考导向;是否有合适的难度和区分度;还有语言是否准确,都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进行修正。有时候花了一天两天时间才出出来的一道题目,也会被自己毫不留情地完全换掉。完了还要请黄河明主任和李勇老师帮我们鉴定,他们通过了我们才敢通过。所以当这张试卷真正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和我们的初稿比起来,已经是面目全非,我们已经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了。
5、注意试卷的美观。人要“内外兼修”,试卷也是。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创造出来的这份试卷,不管内容我们是多么满意,如果在排版和印制上马虎出错,粗制滥造,给学生感觉像份假冒伪劣的山寨版产品,肯定会打消他们做题思考的积极性。所以,试题准备好后,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也不敢大意,给试卷做好美容工作,力求卷面整洁正规美观大方,让学生在高仿真的情境中完成历史考试。
总之,命题过程之苦,所负压力之重,个中滋味,一言难尽。我相信经历过的老师,都会感同身受。这种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但更是积累的过程。
二、效果试卷进入考场,在考学生,同时也在考老师。尽管我们已经对试卷进行很细致的控制,并且请学科带头人黄主任和骨干老师李勇老师为我们把关,但是最终的检测者还是学生。他们的效果,他们的反应才是对这份试卷最终的评判。那么考试结果如何呢?
总体情况如下:
复读班平均分:72.4;实验班平均分:64.3;普通班平均分:49.8,全年级总平均分是66,这说明难度基本合理,区分度也比较高,达到了我们预定的目标。
对文七班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
调查人数:(44人)材料题得分率:25题:14.8分;26题:11.4分;27题:12.3分没有一道题目是学生的全对或者全错的,没有出现废题,说明有比较好的效度。
文七班部分学生的感言:
唐倩:选择题较灵活,对知识点考查也透彻,大题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答题,设问好。
田蜜:个人觉得试卷考点很细,考完后觉得自己基础不够踏实,对教材的落实不够。
李佳蓓:贴近教材,考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对我以后如何利用教材,复习课本有很大帮助。
刘俊:选择题富有挑战性,问答题材料新颖,紧扣教材。
施怀斌:选择题多为材料型选择题,很考人的读题能力,对审题、对细心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所有失分都是由于审题不细,需要加强审题能力。
蒋美云:个人认为这份试卷有针对性,不失为一份好试卷,希望下次的考卷,综合性更强一些,多一些原创题,灵活度更加提升。
胡紫薇:下笔时,感觉题目并不难,但可能正是由于不难,才更容易粗心,从而暴露了对基础知识的不完善。
易光夫:本套试卷重点以考查书本知识及相关迁移知识为主,内容、材料较丰富、新颖,较能考查出平日学生对教材的关注度及应试技巧的熟练度。
总之,我们命题组认为,这份试卷无论从难度、效度和区分度,还是学生的评价上,最终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三、反思无论过程多么艰难繁琐,但是和我们的收获比起来,那是不值一提。所以,我说,试卷命制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经过这次命题,我个人认为有了这些收获:
1、积累了命制试卷的技能和经验。这是最直接的收获。只会做题,不会命题的老师不是优秀的老师,不会命原创题的老师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掌握了命题这门技能,也是促使我们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一个契机。
2、提升了教学教研能力。通过对教材的熟悉,我们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对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研究,我们对更多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透彻的思考,有利于我们转变成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
3、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4、加强了教研组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这次命题,黄主任、李勇老师、吕轻舟老师和我一起反复研究,互相提出合理建议,毫无保留,对我的帮助很大。
5、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学情。用自己命制的试卷去考察学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把握。
但是,我们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比如,我们的命题和高考题还存在差距,在综合性上还不够,在广度和深度均还要加强,要更加突出地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些我们以后会更加注意。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作为结束语,那就是: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牧师”。这是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一句名言,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精神,直接与上帝对话,从而开创精神自由的局面。那么作为我们教师,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原创自己的试卷,不依赖于别人的试题考卷,实现我们在自己职业上的自由状态。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精神自由!
期中考试又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学生方面: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