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风俗【优秀4篇】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下面是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风俗【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篇1

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之一,在二月二之一天,很多人都会为小孩剃龙头,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一说。

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民俗专家表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篇2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引钱龙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引钱龙的习俗。二月二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便从井里河里挑回水来。等水缸满后,用簸箕盛灶灰从大门外曲曲折折撒进院内,直到水缸,再绕水缸撒一圈。人们对这一活动寄托着两个愿望:一是引回了“钱龙”,象征着有钱、富贵,这一年生产兴旺发达,生意兴隆昌盛。二是认为引回了龙,蛇蝎百虫都不敢出动了。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百虫”肆虐,疾病流行,人们以躯百虫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体健康。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剃龙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但每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无论老少,都要理发,称为“剃龙头”。

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从过年时剃的头,到二月二日大体上是一个多月,头发又已长长,正是剃头的时候,人们把剃头说成是剃龙头,加上一个“龙”字,以取吉利。据说在这一天剃头,可以使人健康,像龙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腾飞,将来必能飞黄腾达。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画仓子

有句谚语是:“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在龙头节这一天,我国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画仓子”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庭院里画仓子。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有的地方还用纸剪成鸡或猫,用松树明子烟熏后,贴在墙上,取意鸡吃虫子,猫捉老鼠,以避虫、鼠破害粮食。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照房梁

俗语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农历二月二,天气逐渐转暖,民间传统习俗,讲究在这天打扫房舍,清洁卫生,驱逐害虫,故有“二月二,熏虫儿”的说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过年祭祀时剩下的蜡烛,照射房梁和墙壁,以驱逐蝎子、蜈蚣等虫子。将要复苏的虫儿,被蜡光晃照后,会自动掉下来,即可驱灭,以达到消灾防病,保证健康之目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拜土地神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习俗。

在民间,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长者、他身穿土色长袍,手持拐杖。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户产在土地神龛前摆上各式供晶,点燃香烛,鸣放鞭炮为土地神祝寿,祈求土地神在大门口或村口看管恶鬼和虎狼严禁进入,保佑一方平安。另外还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间禾苗茁壮成长,秋后五谷满仓。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忌动针

妇女们不沦有多么紧要的针线活,但在二月二这大不作针线活,说这天龙抬头,动针会伤龙的眼睛,为了避伤龙的眼睛,这天就免作任何针线活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间二月二的应节活动亦丰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畲民二月二开展“盘歌”活动;四川中部一·带还多在二月二这天“迎富”等等。纵观二月二的各种民间活动,多数和龙相关连,且带有较强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学技术逐步普及,战胜天灾、疾病的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龙的人恐怕是没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减轻,这个节的不少习俗也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但打扫房舍、清洁卫生仍有积极意义。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煎饼炒豆

这天龙抬头,所以炒的豆子叫“龙眼豆”。炒“龙眼豆”最标准的就是有一种黑色、圆形的大豆,上边还分布着褐色的圆圈,和眼珠相似,这是孩子们最欢迎的。但大部分人家没有这种豆子,于是便炒一般的大豆、蚕豆、豌豆等。

还有的地方有“祭百虫”的习俗。即把陈年的粮食磨成粉,捏成各种动物和水果的形状,蒸熟之后插于青竹竿上,送到田边或祖坟祭祀百虫之神,使百虫不再损害庄稼。

二月二的龙文化

龙,在中华大地是尽人皆知的',它那奋飞的英姿,是中华民族腾飞的象征。中国人不仅崇拜龙,还自称是龙的传人。黑头发,黄皮肤黄眼睛都是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谓时时处处离不开龙,十二生肖中有龙,正月十五元宵节要舞龙,各种建筑物和用具上雕饰龙;还有传说中腾云驾雾的空中飞龙,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真可谓在中国是龙的世界。

然而,传说中的龙与生物龙不是一回事。生物龙是古代——些爬虫动物的总称,它包括恐龙、其龙、石龙子等。至于中药中的龙骨,也多是这些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与传说中的五爪金龙毫无共同之处,更不是什么呼风唤雨的神灵。而传说中的龙,则是被人们神化,汇集多种动物形象和本领,而作为汉民族图腾崇拜的神物。

“图腾”产生于原始时代,当时,各个部落都要选择一种动物声作为本部落的崇拜物。后来,某些部族实行联合或兼并,于是就把各部族图腾的特征集中起来,构成了一种神奇的动物龙的形象,又经历了不断的神化,逐渐使“龙”的形象定型,这就是头似驼、角似鹿、眼似虾、耳如牛、身如蛇、鳞如鱼、爪似鹰、掌如虎、口旁有须,颌下有明珠以这种博采各动物众长的形象作为本民族的标志。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龙”象征的意义也是不断变化的,从一开始的呼风唤雨、助兵作战的动物神,到供天人骑乘的神兽。原始氏族崇拜的祖先和保护神。到汉代,“龙”成了皇帝的象征。封建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以“天子龙生,真龙天子”自居,龙便成了政治、权力的最高象征。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风俗 篇3

广西:土地节

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居住的村边都修建有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他们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到村边土地庙祭供,场面肃穆,以求土地神庇护,得以安居乐业(王建同:《广西客家研究综论》第一辑)。

饮社酒(治聋酒)。传说社日酒可以治耳聋,因此人们称社日酒为治聋酒。宋代陆游《社日》诗:“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又作注曰:“古谓社酒治聋。”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春分后戊日,村之民赛土神,置酒聚饮,曰:‘酒治聋。’”此外,在广西也有此俗记载。民国《来宾县志》载:“盖古者社日饮治聋酒,因以是恐村妇之溺爱耳。”民国《榴江县志》也载有春秋“社日”饮治聋酒的习俗。

广西贺州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接社。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儿归宁。早在宋代,妇女在社日一般不参加祭社活动,而出现妇女于是日“归宁”的习俗。民国广西《桂平县志》《全县志》都载有此俗。

抢花炮

抢花炮的“花炮”是铁制圆环,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然后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燃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按民间传统,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则万事吉祥如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历经千百年的抢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赶歌圩

邓龙屯壮族歌圩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初二,远近群众汇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壮族歌圩节,赛唱壮族山歌。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节目精彩纷呈,吸引四邻八方众多群众到场观看,热闹非凡。

看斗牛

上林县木山乡庙会形成于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庙会上,人们可以兴味盎然地观看斗牛、斗鸡、山歌对唱、狮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赛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还可品尝各种美食小吃,欣赏民俗节目演出。

逛庙会

农历二月初二,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庙会,祭社游行、舞龙舞狮、赏花灯、唱大戏等活动相继上演。村民则杀鸡宰鸭、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谐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篇4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春风送暖,转眼又到了一年龙抬头的日子。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也称青龙节或龙头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又叫作“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国城乡上下一起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重龙王祈雨,祈愿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全国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不尽相同的风俗习惯,但总的寓意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一年有个好兆头。在我们家乡——河南南阳,这一天,也一直沿袭传承着许多不同的习俗。

一、炒金豆

二月二,龙抬头,金豆开花好时候。

二月二,一直有吃炒豆子的风俗,象征着“金豆开花”。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二月二,一大早,大人们便准备好黄豆,玉米,我把那里把玉米叫苞谷豆。把炒锅烧热,把黄豆和玉米分别放进锅里,用铲子不停地翻搅,炒至黄豆焦黄,玉米金黄或开花便好了。孩子们兜里装着,手里拿着,嘴里嚼着,嘎嘣嘎嘣,脆生生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好多时候,还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还相互用手抓着,抢着,闹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别提有多开心了。那是儿时幸福的回忆,却也是许多漂泊在外的人儿再也回不去的记忆。

关于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有一段难忘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玉龙因不忍心人民受干旱之苦,便义气相助人民降雨。据传当年玉龙为解救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以性命冒犯天条,因此而被玉帝所囚禁。当时,玉帝并立下天规,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其炒熟的样子像金豆开花一样,因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便上报玉帝释放了玉龙。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义龙,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便保留了下来。

二、炕烙馍

二月二,龙抬头,烙馍卷蛋富流油。

二月二,吃龙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风俗。龙抬头嘛,必然要吃点儿寓意吉祥,和龙相关的食物,沾沾福气。比如说烙饼就叫龙鳞饼,而烙馍也是烙饼的一种,我们那里吃烙馍,也相于吃龙鳞饼。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吃烙馍,卷鸭蛋,富的流油花不完。

这天,家家都会吃烙馍。一大早,大人们起来,便开始活面,准备炕烙馍。先用水活面,饧上一会。在案板上擀成薄薄的圆形面饼,锅烧热后,用手把烙馍放进锅里,用手或锅铲不停的转动,然后翻面,再次转动,翻面,待到两面焦黄,起大泡时,便熟了。只要生胚做好,烙着很快的,一个大概两三分就炕好了。炕好烙馍,吃的时候,一般都会放上鸭蛋,卷着吃。

三、围粮仓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我们家乡二月二的讲究有很多,其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便是围粮仓。农历二月二清晨,乡亲们早早起床,家里大人拿一把小铁锨,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然后在院子当中,走着手里撒着,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圈来,说是围粮仓,寓意围上了家里一年好收成,粮食堆成金山银山吃不完。围仓的圆圈,一般都是大圆圈套小圆圈,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取自三五成群,多多益善之意。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用双手捧着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一些,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四、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鸿运又当头。

我们家乡那里习俗,一般正月不兴剃头,说是正月剃头对舅舅不好,大都等到二月二这天剃头,美其名曰“剃龙头”。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据说“正月剃头伤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运势,这事也就不能马虎,肯定得重视了。因此,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一般是很清淡的。大家都等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其实正月剃头伤舅舅是纯属于误传。但是由于习俗的缘故,大家也都抱着传承的心态,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这天,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几乎人人都会去理发馆理发的。说是二月二,剃龙头,一年开始好兆头。言下之意,剃了龙头之后,一年都有精神头。小孩子们年年剃龙头,长大了一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出人头地,成为有出息的人。另外,小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了祈愿神龙早日抬头,一跃千里,龙腾高空,以便护佑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