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优秀3篇)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龙抬头”,从这一天起,正月就算完全过去了,新年也就算完完整整地过完了。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月二的食俗 篇1

1】炒面棋

过去做饭用是大锅灶,烧柴草,草木灰多的很,取用方便,现在锅灶改革了,习俗渐消。不过吃的还是发扬光大,吃煎饼、小豆腐,最火爆的是吃糖豆,有炒黄豆,炒面棋。

2】炒黄豆

二月二,家家户户炒“燎豆”——也写作“料豆”,起初只是把黄豆在锅内炒,后来人们把黄豆在糖水里泡透,再滚上一层面粉,这样豆子个儿大了,又甜、又酥、又香,做得很好吃。

3】炸油糕

在北方,人们有在二月二这天吃炸油糕的习俗,称之为“食龙胆”,炸油糕由黄米炸制而成,颜__金黄亮丽,很符合人们对龙胆的臆想。油炸糕外表相似但内里多样,放各种馅料,吃起来外脆里嫩极具口感。

4】煎饼熏虫

煎饼熏☆☆虫就是这天人们都吃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熏虫。这是因为时在惊蜇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意在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篇2

一、最吉祥的习俗剃龙头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__:“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二、最正经的习俗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三、引龙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填仓”,从前流行比较普遍,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增加财富,故谓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

四、最技术的习俗打灰囤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篇3

1 踏青与挑菜

早在唐宋时代,人们便以二月二日为节日,孙思邈《千金月令》载:“二月二日取枸杞煎汤,晚沐,不病不老”。更为流行的是在这一天踏青郊游、采摘时蔬,称为“挑菜”。唐代诗人韩棕在其《二月二日游洛源》诗中说:“旧苑新晴草假苔,人还香在踏青回。”唐代李绰《秦中岁时记》记载“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

至宋代,人们还称二月二为踏青节、挑菜节,元代沿袭此俗。史学家费著在《岁华纪丽谱》中写道:“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便是记载众人出门踏青,美人美景辉映的盛况。

早春时节气温回升,春雨初落,在室内休养了一个冬季的人们趁着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的大好时节,出门郊游玩乐,既可锻炼身体,又可怡情养性,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2 剃龙头

元代以后,人们才逐渐把二月二和“龙抬头”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与“龙”有关的风俗,其中,“二月二,剃龙头”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过去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和正月里不剃头的说法,在春节前剃头之后,便要等到二月二日这天才可理发。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剃头,可以使人神清气爽,焕发生机,像龙一样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腾云驾雾,飞黄腾达。

3 引龙与打囤

我国北方地区在二月二日有引龙、打囤的风俗。引龙是用灶灰、草木灰、糠或石灰在地上画成一条龙形,一般是从大门外引入屋内。打囤的习俗与引龙有相似之处,也是用簸箕盛灰,用一木棒敲打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形成一个圆圈,即“囤”或“仓”。再在圈内放上五谷杂粮,取囤高仓满之意,即俗语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引龙和打囤的寓意一是请龙回来,降下甘霖,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没,可保佑农作物茁壮成长和人们身体健康。

4 驱虫防疫

二月二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惊蛰意为冬季蛰伏地下的昆虫被春雷惊醒,纷纷爬出泥土,开始活动,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正是此意。因此,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要采取熏虫、击瓦、照梁等等措施驱赶这些毒虫,保佑平安健康。

煎饼熏虫是最常见的习俗。煎饼的原料各地不同,有的用正月里剩下的年糕,称为祭余糕,也有的用萝卜丝或豆芽和面摊饼,以油煎炸,用油烟熏床炕,将害虫熏走。由于萝卜丝和豆芽形似蜈蚣爪子,以之煎饼食用,更合除虫之意。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蛤无处藏”这条俗语说的是将过年祭祀时剩下的蜡烛点燃,照房梁和墙壁以驱散害虫。与之相似的习俗还有用筷子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或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还有的地方用木棒敲打房梁、瓦片和床沿。这些习俗意在用光亮或声音把龙唤醒,惊扰老鼠和虫蚁,使其四散奔逃,远离人的居处。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人们在二月二日用蔓菁煮汤,洒遍屋内各个角落,谓之“禁百虫”。也有的村子集合村民,到各家门口,向院内洒米汤,意为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和厕所则用石灰撒成一条线,谓之除瘟。晋东南地区的人们在这天会画一个药葫芦,内有蛇、蝎、蜈蚣、蚰蜒、蜘蛛五毒,将此画贴在墙上,谓之“辟百虫”。

以上是种种用恐吓、攘除的方法驱散毒虫的习俗,有的地方则要“祭百虫”,用丰盛的祭品贿赂百虫之神,祈求身体健康,农业丰收。人们用陈年的粮食捏成各种动物和水果的形状,蒸熟后插在竹竿上,送到田边或祖坟,进献给百虫之神。

这些形形色色的驱虫习俗虽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对于除虫防疫也确有积极的意义,是传统民俗中独具特色的卫生保健措施。

5 饮食习俗

我国的节日民俗中,饮食是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部分。二月二的传统饮食有炒豆、春饼、猪头肉、芥菜饭、年糕等等,人们还喜欢把食品的名称中加上“龙”字,迎合龙抬头的吉祥之意,如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米饭叫“龙子”,馄饨叫“龙眼”,猪头肉叫“龙头”,十分有趣。

二月二吃炒豆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风俗。炒豆的原料有的地方用黄豆,有的地方用玉米,也有把黄豆和玉米掺在一起炒的。做法是挑选个儿大饱满的豆子或玉米,先用糖水浸泡一段时间,晾干后放入锅中炒。炒的火候要掌握好,过了则有焦糊味,不够则没有脆香。人们将这种炒好的豆子称为“蝎子爪”,认为食用了炒豆之后可以避免蚊虫蛰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