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简介(通用5篇)

契诃夫简介 篇1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套中人》《公务员之死》等。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为高明!”契诃夫简要生平:

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杂货铺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只有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公务员之死》、《苦恼》,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

代表作品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创作道路

1、早期(1880—1888)奠定简洁、幽默风格的时期。 主要作品分两类:

(1)嘲笑奴性心理的:《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2)反映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苦恼》、《凡卡》等。

2、中期(1888—1896)思想、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 作品主题多写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风格变为严肃深沉。 主要作品:《草原》、《第六病室》等。

3、晚期(1896—1904)创作的全盛期。 优秀的中短篇:《套中人》、《关于爱情》、《醋栗》等 著名的剧本:《海鸥》、《樱桃园》。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篇2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预备(2)班 王龙飞

契诃夫是世界文坛上一位有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经受了百年时间的洗礼,却依旧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

有趣的事物和仙境一般的环境都不是契诃夫的写作材料。他的着眼点在于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揭露。他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揭露。他对生活素材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选择”,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进行“推测、组合”,使生活素材更加形象化,好像在平常无奇的偶然的现象中揭示生活中的道理和险恶。

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看出在俄国将军家中的一条狗似乎比平民百姓还要重要,巡逻官们在有权势者的家犬前摇尾乞怜,而面对老百姓却张牙舞爪,毫不讲理,就是分明就是一群欺软怕硬的懦夫。《变色龙》就是契诃夫送给世人的一面镜子,一个警示,告诉我们做人要实在。在百余年后的今天,还是有许多人和这《变色龙》中的巡逻官一样欺软怕硬,表里不一。

《凡卡》是一篇短篇抒情小说。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将凡卡学徒生活中的悲惨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像凡卡这样的小百姓对生活的无奈与哀伤。

《一个文官之死》展现了当时沙皇俄国在官场上的丑态:强者霸道蛮横,嚣张至极;弱者唯有低头哈腰,唯命是从。心中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心里。

读了这本小说后,我仿佛切身感受到了当时沙皇俄国官场上的险恶,也知道了当时的官场是多么的腐败。

契诃夫(定稿 篇3

契诃夫(1860~1904) 俄国的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904年7月15日卒于德国巴登维勒。祖辈是农奴,祖父时一家赎身为自由民,父亲以开杂货铺为业,1876年破产迁居莫斯科

契诃夫于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就读。1884年毕业后开始行医,广泛接触社会,对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契诃夫从大学时代起为发表作品同各种不同倾向的报刊编辑接触,称自己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月回到莫斯科。这次8 个月的远东之行,丰富了他的生活知识,中断了同反动报刊的术家”。直到80年代后半期,仍承认“没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为此感到痛苦。1890年4月,为探索人生和深入了解社会,不辞辛苦到政府放逐犯人的库页岛,访问了近万名囚徒和移民,同年12合作,认识到一个作家不应不问政治。不久完成长篇报告文学《库页岛》,据实揭露的肺结核病迁居雅尔塔。在此期间,同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以及画家列维坦、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往密切,结下深厚友谊。1900年获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1年与莫斯科艺术俄国专制统治的凶残。1890~1900年间,曾出国到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1892年在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购置了梅里霍沃庄园,在那里住到1898年。

受19世纪末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影响,契诃夫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为,1902年为伸张正义愤然放弃自己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1903年曾出资帮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等等,表明他的坚定的民主主义立场。

1904年6月契诃夫病重后前往德国治疗,后去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等,中篇小说《草原》、《六号病房》等,戏剧《海鸥》、《樱桃园》、《凡卡》等。

契诃夫的创作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中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在戏剧方面的成就堪与易卜生媲美。在中国,契诃夫的作品在他逝世后不久便开始译介过来,现在几乎所有他的小说和剧本都有了中文译本。若干名剧曾多次在中国剧院上演,拥有广大观众。

契诃夫个人简介 篇4

契诃夫个人简介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契诃夫的名言

● 无疑的,您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有文学气质,经历过战斗的风暴,聪明伶俐,没有受到先人之见的思想体系的压制,因此您可以放心:您那剧本的烤炉里会出好货色的。 ——契诃夫● 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种动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不会任你一边酗酒,一边幸福的,它会时时刻刻猝不及防地给你打击。 ——契诃夫● 要是人家端给您的是咖啡,那么请您不要在杯子里找啤酒。如果我献给您的是教授的思想,那么您得相信我,不要在那里面找契诃夫的思想。 ——契诃夫

●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契诃夫

● 他们这种惊人的相似是由一种共同的烙印形成的,它印在他们各人苍白而阻郁的脸上,印在各人的破衣服和破帽子上:那就是一贫如洗。 ——契诃夫

● 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感觉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的人们,毫无声息地在活着动着他们到了过于痛苦的时候,反而只吹一声口哨。 ——契诃夫

● 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在旧的破烂堆中翻来捡去,并且按照俄国古老的传统习惯互相咬嚼的时候,在我们的周围,正兴起了

我们完全陌生和想不到的另一种生活。伟大的事变,会使我们手足无措。你会看到,……那些比我们眼界广阔,知识丰富的人们,会把我们撵到生活舞台的后面去。 ——契诃夫

●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 人间万物正在日益完善。如瑞典火柴,小歌剧,火车头,代普莱牌葡萄酒,人与人的关系等。 ——契诃夫

● 当你们慢慢富裕起来快变成财主的时候,快把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统统都捐献给穷人们,只有当财主把多余的钱都还给穷人的时候,才会没有小偷。 ——契诃夫

● 毫无疑问的事实经认真而内行的人加以阐发,就会变得越发清楚,这是一;第二进制,才能是一种移山倒海的力量,是飓风,所过之处连岩石都会化为灰尘,更不用说像小市民或者二等商会的同人的信念那类无足轻重的东西了。人类软弱无力,很难对抗才能,犹如硬要看着太阳而不眨眼,或者硬要止住大风一样。 ——契诃夫

● 有一个聪明的人,就有一千个糊涂虫,有一句至理,就有一千句蠢话;这个千数压倒了一数,就是都市和农村进步迟缓的原因。 ——契诃夫

● 那些没事干的所谓“统治阶级”,长久没有战争就活不下去;要没有战争,他们就觉得无聊,闲散得不耐烦,使得他们生气。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在世上,只得拼命地互相咬嚼,不给对方留余地地恶口相加。 ——契诃夫

●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契诃夫 篇5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一位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①托马斯曼断言:”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②契诃夫来自下层社会,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始终坚持民主主义正场、揭露、潮讽俄国社会的恶现象,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契诃夫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创作的基调——哀伤和苦恼

19世纪80年代,民意党人炸死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就借机疯狂地摧残革命者,压制人民革命运动,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呈现出停滞状态。在文艺界,进步作家处境艰难,进步刊物被查封,唯美主义复活,幽默刊物风行一时。契诃夫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登上文坛的。由于他脱离人民革命运动,没有接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使他始终没能超出民主主义的思想范畴。19世纪80年代创作的数百篇作品题材多样。涉及俄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反映着俄国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从题材和主题看,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嘲笑当时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暴露造成这种奴性心理的警察制度,>中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的惨死,从表面上,他的死是由于过分谨慎,而实际上正是由于“大人物”长期摧残和奴役的结果。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还有一类是写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如《哀伤》、《苦恼》、《万卡》等。《苦恼》反映的是城市老马车夫姚纳很想找一个人诉说一下失去唯一的儿子的悲哀,却总是不能如愿的痛苦。90年代,契诃夫创作中虽以中篇为主,但其大量的短篇小说仍以哀伤为基调。如《农民》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贫困生活。《在峡谷里》,阿克辛妮亚为了夺取地产,竟用沸水烫死了幼小的侄子,赶走了嫂子。在她做了厂主之后,又到处造纠纷、散布淫乱,弄得人人怕她。总之,无论是早期作品里的切尔维亚科夫,奥楚蔑洛夫、姚纳、万卡,还是中期作品里的格罗莫夫、莉达,或者晚期作品中的别里科夫,阿克辛妮等无不展示了阴暗和灰色的人生,同是了展示一幅残败破落的城市和农村的图画,小说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都涂上了阴暗和灰色的色调,并且流露出明显的抑郁哀伤的情调。当然,透过眼泪,透过恭顺,透过祈祷,闪现出的是对社会不公正的强烈憎恨,还有被侮辱,被损害的难以平息的痛苦,这一切都显示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主调—-哀伤和苦恼。

二、创作的选材——小事说明大道理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人和事取材,甚至通过一些平凡小事也能说明大道理。

他特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后才动笔,因此习以为常的小事进入他的作品,就会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讽刺史诗。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断——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这样的作品还有《万卡》等数十篇。

另外,契诃夫其它的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苦恼》、《农民》、《套中人》、《姚尼奇》等大量作品里,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这种日常生活虽不同于那些反映社会本质的重大题材,但因为是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而且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所以能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影,揭示旧社会的本质。我国“教育小说家”叶圣陶短篇小说选材特点与契诃夫创作上的这方面特点极为相似——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

三、客观的描绘,契诃夫式的“冷酷”

所谓契诃夫式的“冷酷”,是指契诃夫在处理人物命运时不以自己的感情色彩为转移,而是根据现实环境的规定纯客观的、极其冷静地描写。但他的“冷酷”并非是说作者无需感情色彩,相反,正是通过这种“冷酷”的描写,使读者更强烈地感受致电作品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契诃夫有一篇不被人主意的短篇小说《安纽黛》,颇能说明契诃夫的这一特色。小说写的是,一个名

叫柯罗契夫的医科三年级学生,因为贫穷,只得住在一所大学里租金最便宜的房间里,并靠和他同居的一

位姑娘安纽黛用做针线的钱才得以维持生活和继续读书。尽管柯罗契夫眼下日子过得很拮据,但已把自己

当作上流人物了。当一个学画的学生问他“借”安纽黛去做模特时,他竟象出借一件家具一样慷慨大方,他甚至还认为纽黛有失他的身份,要他卷起铺盖就走!柯罗契夫显然是作者讽刺批判的对象,但作者并没

有对他的放荡、自私进行直接的谴责;安纽黛则是作者同情的对象,作者也没有对她受辱、受剥削所表示

同情诉诸文字。人物性格都 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安纽黛承受了种种苦难(在柯罗契夫之

前,他曾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过五个大学生,而当他们出人头地时,都 把她遗忘了),并没有一点觉悟,这

不是很“冷酷”吗?然而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原则严格按照生活表现人物的命运,通过这个典型反是映了象

安纽黛这样的下层人民的悲惨以及他们的麻木,从而控诉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同样,柯罗契夫这样的典型

也反映了俄国社会吃人的本质。

读了这篇“冷酷”的作品,人们不会无动衷,不禁要从心里喊出:安纽黛,你怎么还能忍受这样卑劣

小人的欺凌呢?而契诃夫小说的魅力正在这里。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

又随着生动画面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这就是契诃夫式的“冷酷”所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四、结构简洁,情节简单完整

《套中人》(新译作《装在大子里的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主要

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

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构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契诃夫的另一个短篇小说《变色龙》作者三次点出木材厂,突出故事发生,结束的地点,四次写大衣,这些都做到了前后呼应。结尾“穿过市场经自走了”,以与开头呼应,结构十分完整。另外这篇作品的情

节也十分简洁,只写了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事件的处理,人物不多,只有警官奥楚洛夫,首饰匠赫留金、巡警、将军家的厨师等,正是通过这样简单情节,完整的故事,精选的人物,揭发了警官制度同人民的对

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罗夫精神。又如短篇小说《姚尼奇》等也有这样的特点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的一位,契诃夫一生共写了700余部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了俄国社会

生活,富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其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朴素、自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

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

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

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

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

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

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

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因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

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

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

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

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

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