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在庄重盛大的颁奖礼上领受这一中国文学的崇高荣誉,下面是整理的聚磅礴的中国文学力量内容【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文学,连接江河湖海,摆渡个体心灵,照亮烟火日常。
短片《文学,跨越山海》《中国文学这十年》贯通现实和历史,呈现了文学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国文学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新时代十年来,中国文学天高地阔、气象万千。广大作家牢记“国之大者”,描绘时代巨变,攀登艺术高峰,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巨大贡献。
本次盛典颁出的35篇(部)获奖作品,涵盖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理论评论、翻译7个门类,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壮丽景观,呈现出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
每轮颁奖时,舞台竖立起光影编织的书签。伴着歌队的吟唱声,获奖作家从书签后缓缓走出,象征他从作品中,从他的思想和探索中,走向更为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一枚书签,犹如一叶扁舟,连接着大众与文学、读者与作家。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举办“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就是以庄重盛大的仪式表彰获奖作家,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尊严,向广大热爱文学的人们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这是小说《青春万岁》的炽热呼唤;“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这是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欢快旋律;“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这是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青春约定……情景歌舞《文学里的青春》把文学与歌曲巧妙融合,诉说着青春的轻快与绚烂、激情与梦想,也展示了文学与各艺术门类跨界联动的可能性。
本次文学盛典将文学颁奖典礼与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展现文学之风雅,让艺术舞台绽放出文学光芒。同时,颁奖典礼首次与电视台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融合,充分展示新时代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最大程度吸引并拥抱广大读者,让文学“破圈”传播。
总导演周雄认为,文学来自田间地头、万家灯火,能在老百姓口中相传,为妇孺所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媒体机构对文学进行“二次创作”,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传播产品和宣发方式,让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为读者所熟知。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每四年评选一次,共设有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7大类奖项,是体现国家荣誉的重要文学奖之一。本届评奖共有1610篇(部)作品符合参评条件,比上一届增加了238篇(部),最终各评奖委员会共评选出了7个门类的35篇(部)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勾勒出从时代英雄到平凡奋斗者的人物群像,折射出不同时代闪亮的精神图谱。
这届参评作品中的中篇小说,精神饱满度高,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大。获奖的王松、王凯、艾伟、索南才让、葛亮等5位作家,分布于不同年龄段,有专业作家,也有军人和自由职业者。尤其是葛亮作为第一位得奖的香港作家,可谓是本届一大亮点。《红骆驼》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有正大之气;《荒野步枪手》以节制明快的语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个性形象;《过往》以其独有的故事张力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宽恕的力量;《荒原上》粗粝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鲜质地;《飞发》通过日常生活史的考证写出了个人命运与香港的精神风貌。
286部参评的短篇小说(含小小说)内容上题材多样、涵盖丰富,艺术上百花齐放、万马奔腾,本次获奖的刘建东、张者、钟求是、董夏青青、蔡东5位作家,既有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观照,也有奔放的浪漫主义抒怀,更有对艺术方法与表现形式的大胆探索与实践。队伍结构上,老一代作家宝刀不老,目光更加犀利、思考更加深邃、笔力更加娴熟,中年一代风采依旧、笔耕不辍,年轻一代大步登上文坛,带来一股清新怡人的新风。
报告文学作家们敏锐地理解和书写丰富多彩的现实,在呈现时代精神、展示大国风范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文化思考与深度的精神挖掘。从338部参评作品中,可以窥见这届报告文学参评作品“多、新、深、美”的鲜明刻度。“多”既指题材的广泛,也指表现方式的多样,脱贫攻坚、航天科技、时代英模等诸多题材繁花锦簇。“新”是指视角的新鲜程度,作家们在现实题材中找到了新视角,在历史话题中有了新发现。“深”是指作家的思想深度与认识高度,在主旋律的曲调中,配出更为丰富的“和声”,展现出激情之外的理性与见识。“美”是指作品的文学性,不少参选作品语言、叙事、结构上新颖独到,展现出报告文学的独特品质。
参评的219部诗集,无论是体现“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还是在诗歌艺术的探索创新方面,诗人们的努力可圈可点。刘笑伟的《岁月青铜》有着饱满的家国情怀,弹奏出了新时代雄浑大气的旋律。陈人杰的《山海间》以富有灵性的笔触,呈现出西部的神奇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韩东的《奇迹》在精湛的淬炼中有了更多生活的温度。路也的《天空下》将对现实的细微体察与游历大千世界的感悟融于一体,语言把握旷达开阔。臧棣的《诗歌植物学》格物致知,在身边所见的植物中深入发掘着诗意和美学。
共有237部作品参评散文杂文奖,自然书写、历史叙述与乡土关怀是本次参评作品体现出的三大趋势。参评作品或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笔触涉及牧场森林、高山大海、草原大湖,关注草木鱼虫乃至自然万物,也将目光投向非遗保护和民间工艺;或涉及各历史时期与地域,眼界开阔、风格各异,将复杂的史料与散文杂文独特的文学性相结合,强调以历史情境烛照文化心灵;或追索故乡回忆,审视乡土现实,关心乡村教育,思考乡土现代化,将个人生命情感融汇于山河故人的独特体验中,彰显强烈的人文情怀。
文学理论评论参评作品共161篇(部),“50后”“60后”“70后”“80后”各代际评论家悉数登场亮相,作家作品论和文学现象研究占据强势地位,如张莉的《小说风景》、张学昕的《中国当代小说八论》、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等,同时诗歌、报告文学、网络文学、戏剧等其他文体均有涉及。
文学翻译奖的参评作品,在语种、体裁、译者年龄分布上,均体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青年学者许小凡专攻艾略特,翻译的戈登《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这部鸿篇巨制,全面呈现了这位诗人、思想家的生活历程和复杂内心;德里克·沃尔科特的《奥麦罗斯》采用现代罕见的史诗体,译者杨铁军将全书翻译得回肠荡气、引人入胜;陈方翻译的《我的孩子们》是俄罗斯女作家雅辛娜的长篇力作,译者以女性的细腻,充分传递了原作的韵味;日本作家藤泽周平的《小说周边》娓娓道来,充满沉静和智慧,竺祖慈的译笔老道传神,可谓达到了与作者相同的心境;阿拉伯语翻译家薛庆国长期从事阿拉伯语文学研究,用优美简洁的语言,将阿多尼斯充满智慧与想象的诗集《风的作品之目录》献给中国读者,读来直入人心。
为开辟文学新境界、拓展文学新空间,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真正进入人民大众视野范围之内,中国作家协会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全新打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推动形成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文学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以隆重典雅、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大型文学主题盛会,表彰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力求把“中国文学盛典”打造成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闪亮名片,向文学致敬、向作家致敬、向时代与读者致敬。
20号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举行。本次晚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向社会现场直播,让广大观众、读者和社会各界共同感受文字之美、领略文学之力,共享文学的荣光,感受新时代中国文学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崭新气象,感受磅礴的中国文学力量。
颁奖典礼上,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继出现,以“文”“艺”联动展示新时代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助力文学“破圈传播”。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依次上台领受这一中国文学的崇高荣誉。
鲁迅文学奖共设有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7个奖项。今年8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7个奖项共35篇(部)作品获此殊荣。
颁奖典礼上,“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以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莫言、格非、徐贵祥、阎晶明等作为颁奖嘉宾,分别为7个奖项的获奖者颁奖。
蒋巍、张莉、董夏青青、庞余亮、陈人杰、杨铁军、索南才让代表各奖项获奖者先后发表获奖感言。大家联系创作实际畅谈人生经历、文学经验、创作思考等,分享文学创作之路上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辛勤付出。
晚会还特意安排“致敬编辑”环节,感谢为中国文学作出无私奉献的广大编辑们。
据了解,中国作协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将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文学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努力,展示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在全社会凝聚磅礴的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