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课文原文(优秀2篇)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落花生》课文原文(优秀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落花生》课文解析 篇1

《落花生》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个令人回味的板块,更是一个深刻育人的板块。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本文虽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苹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种外表好看、只讲体面,但实际没有什么用的人。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教育价值: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落花生》课文原文 篇2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