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最新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一、坚持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阅读时,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字、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读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分清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哪些通过自己看课本就能掌握,哪些自己看不懂、想不通,就在旁边记上记号,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有张有弛,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取得较好效果。
二、重视课堂学习
上课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决定这节课能否取胜的关键,听课不仅要用耳,还要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用“眼”去观察老师讲课的一举一动,实验操作及现象;用“耳”去听;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点一定要仔细听,对老师讲到自己通过预习经掌握的内容可稍放松一点,对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还要动“手”记下来,当然要记要点,提纲式,不能全记而妨碍听课;还要用“脑”去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随老师的思路去分析,去理解,只有多种感官并用,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三、及时搞好复习
记忆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的结果,根据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而不是忘了后再重新记忆。”复习分课后复习、章节复习和综合复习,课后复习要认真阅读当天的内容,对重要内容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力求全面掌握,把课本上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再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仔细思考后再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章节复习和综合复习是选用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把独立的知识点连成线、形成网,这样便于理解、记忆及应用。
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初中化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计划
按照校历,第6周内,本阶段必须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时间不多。
三、复习策略
(一)三阶段
第一阶段(4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
首先,熟悉教材,我主张教师和学生都要去熟悉教材。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化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本,利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化学实验,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抓实基础。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正说明了熟悉化学课本的必要性。对每一单元,我们按照学生读书教师讲解学生小结师生归纳四步骤进行复习,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其次,解析教材,发掘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后,分析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检测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精讲精练,发现学生知识缺陷,找出疑点、易错点,及时纠正并辅以针对性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完善与提高。
再次,融汇教材,设计单元反馈性练习与过关测试题。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带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第二阶段(3周):分块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在第二阶段,我们要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4周):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大约在五月底。本阶段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知识缺性,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二)让学生三到位
第一、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
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考点、热点应理解、掌握到位,对识点、考点、热点要训练到位。
第二、能力培养到位
我们认为,培养能力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从文字中获取相关化学信息。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如何去设计方案。
3、培养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能力。
如:探究性试题,复习时着重引导学生去获取信息、设计方案、答题三步骤入手,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第三、题型训练到位
显然,知识和能力是基础。但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之后,还要让学生对题目类型全面了解。常言到,见多识广。这样,学生临考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从考试说明上看,目前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共四大类;从往年的试卷来看又细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图象题、信息题、实验探究题和化学计算题共六类。
总之,老师们!同学们!从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来看,题在书外,知识点在书中,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成功应该属于我们的。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全部整理就在这里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先要把书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清楚:
1、书中的一些知识很多都是基础,很多的精华都在练习册里面还有一些辅导教材里面重要的就是先把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搞清楚,包括书中的一些备注,还有实验器材,还有实验的方法,还有一些互动之类的。
2、一定都要先搞清楚,学习的成绩提不上去,还是因为基础就没有学好,就造成了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哪怕他上课都听懂了,但是让他做题他还是不会,高中化学辅导要抓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