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长——、高——、胖——、黑——、
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刚才考察了大家的`反应能力,现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力。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高矮、胖瘦、肤色黑白,嘴巴大小······
2、下面我们在观察两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3、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三原色,三间色。同时阅读教材小资料,分析9页教材。
2、师出示色卡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色卡拼组、色卡连线的方式选出正确的对比色,再出示色相环请学生指出对比色。
3、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四、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凤鸟》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凤鸟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六、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评议作
业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且能够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
色彩的对比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基础知识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从补色、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认知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色彩对比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并画一幅装饰画。通过色彩对比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搭配产生的相互关系,并联系生活中的色彩现象逐步加深这一理解。实例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基本特征,了解用色的基本方法,分析和体验色彩对比的美感,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色彩搭配知识的兴趣,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学习色彩对比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色彩设计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感受色彩的对比带来的美感,从而使学生对色彩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对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增进了解,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现象,学习用色彩装点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色彩对比与协调中把握合适的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同样款式的衣服,哪一件的颜色搭配更抢眼? 橙与蓝搭配的更抢眼。
图片上,少数民族少女的服饰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很醒目。。为什么这些作品如此醒目? 因为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色彩对比的知识。讲授新课:
什么是色彩对比?(解读课题)
色彩对比是来自不同颜色间存在的比较关系,它是形成色彩艺术的真正动力。
欣赏课本图片《牛场》 色彩对比的类型:
1、补色对比
色相环中任一色相和其相距180°的颜色互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补色搭配,对比最为明显。
再看作品《牛场》,分析图中出现了哪种补色?
展示:黄与紫是一对对比色,面积相等放在一起,我们的视觉感觉怎样?
对比鲜明,看久了太刺激。
如果同时加入相同量的一种颜色,如白或其他色相,这时我们会感觉怎样?
既鲜明又协调统一。补色协调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使补色既鲜明又协调呢?
有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补色协调方法。
这是以红和绿一对补色为例设计的图案,看上去有些炫目。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色彩感觉更加协调呢? 方法一:降低一方纯度 方法二:加入同一种颜色 方法三:用中性色间隔
何为中性色:由黑色、白色及由黑白调和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称为无彩色系,也称为中性色。方法四:改变面积比例 总结以上四种协调方法。
我们要学以致用,以下作品分别用什么方法?
画家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色彩风景画)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
降低一方纯度(降低了红色的纯度)
图例 降低纯度使画面协调和谐的例子很多……
(画作,招贴)设计师用了什么方法使室内色彩感觉协调? 加入同一色彩:混入黄色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用中性色间隔
使用中性色间隔使画面协调的例子很多……(脸谱)
画家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梵高的加歇尔医生【大面积蓝小面积橙】
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大面积红小面积的蓝绿】)改变面积比例
想一想:色彩对比的形式除了对比色对比以外还有哪些?
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在艺术作品中会有很多色彩对比共存,只不过以一种为主。
展示大量色彩对比的图片,侧重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
2、色相对比
将两种以上颜色并置在一起造成的色彩本身对比的现象。以农民画、年画、民间工艺品和儿童玩具、用品等为例,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色彩对比的特点——鲜艳夺目。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以及儿童绘画和用具中多采用色相对比。
3、明度对比
突出色彩的亮暗对比,可以是相同或不同色相,具有节奏感强、效果明快响亮的特点。在各个美术创作领域应用广泛,如绘画、室内设计、摄影作品、招贴等都很多见。
4、纯度对比
因色彩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我们称之为纯度对比。用灰性柔和的色彩来突出高纯度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使主体更加夺目、明显。在许多绘画和设计中都经常应用纯度对比突出主体。
5、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是人类生理和心理对色彩的本能反应,冷暖对比同样可以使色彩关系显得变化丰富。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颜色的卡片,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即兴挑选几组比较明显的色彩对比,再对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研讨这些属于什么对比。
课堂练习:应用所学色彩对比知识,把这个小鱼打扮漂亮一些,我们选什么颜色好呢?
先上一种红色,再上一种颜色去(绿色{低纯度的绿}),再完善一下,黄色,怎么样,小鱼现在是不是很漂亮啦!出示小鱼变身过程。你能用其他颜色使小鱼变漂亮吗? 练一练:
选用课本中所给模板,也可自己创作或另选资料画好图稿。确定一组对比色,尝试用一种对比协调方法完成一幅绘画。学生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色彩的对比》
一、教材分析:
主要介绍了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类型,学生们能够掌握色彩协调的四种方法。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练习。感受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感悟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对色彩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知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类型。(2)掌握色彩对比的四种协调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色彩设计练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感受色彩对比带来的美感,进而对色彩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2)对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增进了解,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现象,学习用色彩装点生活。
三、教学重点:
(1)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类型。(2)色彩对比的四种协调方法。
四、教学难点:
如何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中把握合适的度。
五、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偏小,好奇心强、感受力强。形象思维强,但抽象思维弱,理论性的知识需要更直观的展示。
六、教学方法:
采用音乐视频导入、设问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展示例图、设问的方式直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方法学习,掌握本课知识点。
七、课时安排,教学准备: 1.课时安排:1节课 2.教学准备:课件、涂色工具、印有模板图案的画纸。
课前嘱咐学生自带涂色工具,每小组分发印有模板图案的画纸。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感官感受
1、课件展示两种颜色的视频欣赏,学生欣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和谐的艺术氛围。学生在欣赏两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发现对比的美感,并能运用色卡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3、课件演示:明确色彩对比的特点和概念:
(1)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的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
(2)对比色的特点:强烈、生动、跳跃。
二、赏析作品,深入探究
1、少数民族的服装(出示12色相环)分别请同学在色相环中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相对应的颜色。(互补色)
2、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连线的方式找出对比色。并理解补色对比:
在色相环中任一色相和与其相距180度的颜色互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等。
3、初试分析课本中的农民画作品牛场,请学生说一说。4、补色对比协调方法 展示图片,设问:以下的对比色搭配的图片感觉如何? 面积均等的排列在一起,对比太强烈,太刺激,看久了过于眩目,不和谐。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对比色搭配看上去既效果绚丽,又和谐悦目?:对比色的四种协调方法:
看书,思考回答问题:对比色的四种协调方法是什么? 学生根据书上内容,思考回答。每回答一种,教师出示图例和相应的艺术家作品,进行详解。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深地理解、接受。
四种方法是:降低一方纯度、加入同一种颜色、用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比例。简单说明:什么是中性色。
学生分析小马例图,在实例中进一步巩固、应用对比色协调法。
三、奖励引入,分析总结
1、欣赏作品《红、黄、蓝》理解色相对比并请同学回忆形式展示出蒙德里安的作品。
2、请一位学生上来试着画一画,教师指导。
3、明度、纯度对比
教师展示加水的果汁和不加水的果汁并提问出现了什么变化? 学生理解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
欣赏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的作品加以巩固。
4、冷暖对比:
引用图片画面的冷暖色彩,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自己对冷暖色的不同感受。
四、欣赏图片,教师示范
1、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理解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示范创作,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方法和步骤,请学生为教师的示范作品命名:
如海上日出、余辉、落日、朝阳等。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选择表现形式
2、构思内容
3、选择喜欢的对比色
4、绘制完成
六、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视辅导。配优美的音乐。
七、展评学生课业作品,评出几幅优秀作品并加以点评。
第二章: 色彩的对比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色彩对比、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关系,了解色彩对心理刺激的差别。
教学要求:过对聚散对比、位置对比、面积对比的练习,掌握色彩对比的抽象原理 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关系,了解色彩对心理刺激的差别。
教学方式:多媒体PPT文件演示,结合设计作品讲解 授课时间:13课时
教学内容: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这种差别愈大,对比效果就愈明显,缩小或减弱这种对比效果就趋于缓和。从一定意义上讲,装饰色彩配合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总是处于某种色彩的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作用在色彩构图中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有时强,有时弱罢了。装饰色彩诱人的魅力常常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妙用。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色彩的对比规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利用各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相环上的度数来表示。
第一种简单对比方法是:色相距离在色环中15°以内的对比,一般看作同色相即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对比,因为距离15°的色相属于较难区分的色相。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色相间在15°以上至45°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这是较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130°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这是色相中等对比。色相距离在180°左右的对比,称为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相最强的对比。(图25)
第二种较复杂的对比方法是:
在奥斯特华德色相环中可以这样分:
(1)在每个数字之内为同种色相对比,有色阶及纯度变化即可,没有冷暖之分。
(2)1~2之内邻接色相对比,其色相差别小,色彩对比非常弱。如红与橙红、绿与黄绿等,虽然是不同色相,但是相似于同一色相的配合。这样的配色易于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
(3)2~4之内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在24色相环中相隔30°~60°左右的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要比邻接色相对比明显些。类似色相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接色的单纯、统一、柔和、主色调明确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耐看的优点。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易流于单调,若运用小面积作对比色或以灰色作点缀色可以增加色彩生气。
(4)中差色相对比是黄与红、红与青紫、青紫与绿等在24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相对比。它间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因色相差别较明确,色相对比效果比较明快。
(5)对比色相的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120°左右的三色对比,如品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黄橙/青绿/紫等。色相环上的品红/黄/青为三原色的对比(或称第一次色对比)。色相环上橙/绿/青紫是由第一次色混合而得的间色(第二次色)的对比。间色的对比较三原色的对比要缓和些。色相环中间隔90°左右的四色,如:红/黄/蓝绿/蓝紫、橙/黄绿/绿蓝/紫、黄橙/绿/蓝/紫红等色组也属于对比色。
对比色相的对比,色感要比类似色相对比更具有鲜明、强烈、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
(6)互补色相对比是在色相环上距离180°左右的色组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互补色相配,能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大的鲜艳程度,强烈刺激感官,从而引起人们视觉上的足够重视,从而达到生理上的满足。因此,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一块玉”的说法。现代色彩学家伊登说:“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会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平衡。”在运用同类色、邻接色或类似色配色时,如果色调平淡无味,缺乏生气,那么恰当地使用补色将会得到改善。互补色相对比的特点是强烈、鲜明、充实、有运动感,但是也容易产生不协调、杂乱、过分刺激、动荡不安、粗俗、生硬等缺点。(图26、27)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只有纯度的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更难辨认。据日本大智浩的估计,色彩明度对比的力量要比纯度大三倍,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3.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在孟氏色立体中,纵向与中心轴平行的同一行色,表示着不同明度同纯度系列;横向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同一行色,表示着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系列。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从表面层向内渐转灰直至无彩色系。目前我们现有染料、颜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
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1)加白: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曙红+白=紫青味的粉红;黄+白=冷色浅黄。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2)加黑: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3)加灰:纯色加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相同明度而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4)加互补色:加互补色等于加深灰色(相当于5号灰),因为三原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如果加它的补色,其补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不是原色,在色轮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所以,加补色也就等于加深灰,再加适量的白色可得出微妙的灰色。
我们可将一个纯色与同亮度无彩色灰等比例混合,建立一个9级纯度色标并据此划分三个纯度基调。(但在孟氏色立体中不一定是9级,如红色14级,青绿6级)(图28)
低纯度基调,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弊病;
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特点。纯色相组成的基调为全纯度基调,是极强烈的配色;如果是对比色相的全纯度基调,则易产生眩目、杂乱和生硬的弊病。
纯度对比强弱决定于纯度差,如:纯度弱对比是纯度相差比较小,大约在3级以内;纯度中对比是纯度差间隔在4~6级的对比;纯度强对比是纯度差最大的对比,如高纯度色与接近无彩色系的对比,是大于6级的对比。色彩的模糊与生动的纯色对比,也就是用灰色去对比纯色,使纯色更加生动,但要注意色阶。
为了加强色彩的感染力,不一定依赖色相对比,有时一堆鲜艳的纯色堆在一起倒显得吵闹杂乱,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削弱,只有跳跃、喧闹的效果,而无突出某一主色的效果。若想突出某一主色,自然要用降低辅色的纯度去衬托主色,这样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4.冷暧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冷暖本来是人们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觉。太阳、炉火、火炬、烧红的铁块等本身温度很高,他们反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其光所及,将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它们射出的光照得发热。大海、蓝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反射蓝色光最多的地方,蓝光不导热,而有吸热的功能,这些地方总是冷的。这些是人们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条件反射的下意识的印象联系,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一看见红橙色光都会想到和感到应当是热的,心里也感到温暖和愉快。一看到蓝色,心里会产生冷的感觉,似乎皮肤也感到凉。
关于色彩的冷暖,我国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研究与探索,南朝梁元帝萧绎在他的《山小松石格》中谈到“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也许是人们对色彩冷暖认识的最早论述吧!至少是在我国。
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曾举了个例子:将一个工作场地涂成灰青色,另一个工作场地涂成红橙色。这两个工作场地的客观温度条件是相同的,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一样,但色彩影响人的心理与生理。在灰青色工作场的人于华氏59°时感到冷,但在红橙色工作场地的人在温度从59°降到52°时仍感觉不到冷。这就证明了色彩的温度感对人的影响力。原因是蓝色能降低血压,血流变缓即有冷的感觉。相反,红橙色引起血压增高,血液循环加快,即有暖感。人们走进卫生间,看到蓝色标志的水龙头自然就想到是凉水管,如果是红橙色标志,即想到的是热水管。
中国汉字的结构形式中有音意结合的形式,比如说“静”字,其中“争”字为音,“青”字为意。说明青色为静色。《说文》注“徐错曰丹青明审也”。这说明在我国汉代前,人们就对色彩的冷暖有了明确的认识。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在夏天,人们习惯穿白色或浅色服装,原因之一是白色、浅色反光率高,所以有凉爽感。冬天人们习惯穿黑色及深色服装,原因是黑色、深色反光率低,吸光率高,故有暖和感觉。冬天,为了使雪化得快些,可以在雪上撒些黑灰,撒过黑灰的雪化得快,未撒过灰的雪化得慢。夏天,刚铺好的沥青路面,阳光照射,不易凝固,所以人们往往在上面洒些白土,白土反光率高,沥青路面很快即可凝固。这都是深色吸光和浅色反光的作用。所以,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
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用相对语来表示:
5.聚散对比 我们通常把画面内图形称为图,背景称为地。由于图的形状不同,有的集中,有的分散;集中的色块少而大,并且醒目,对比效果好;分散的色块小而多,由于图地相切分散其视线,对比效果差,但调和效果好。这是因为集中的色在视网膜上某处对视锥细胞中的感色蛋白破坏程度大,而分散的形色在视网膜上各处对视锥细胞的感光蛋白平均破坏,故刺激力量也就相应分散,对比效果就差。如以下几种图形,后者与前者总面积相当,但对比效果差,而调和效果好(图29)。
所以:
a、色彩在图地中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在形状的聚集与分散中的关系很大。聚集程度高时与其他色在空间混合的部分少,色彩稳定性高;分散的程度高时与其他色空间混合部分多,色彩稳定性低。
b、形状集聚程度高时,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短,稳定性相对高;形状集聚程度低时,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长,甚至色彩形状全部都在边缘错视的影响之下,稳定性相对低。也就是说:面积比边长的比数大,对比效果强,调和效果弱;面积比边长的比数小,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
c、色彩的形状是通过色彩对比表现出来的。作为图色的聚集,意味着地色的相对聚集;图色的分散也意味着地色的相对分散,因此,双方聚集时对比效果强,分散时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
d、除了图地两色关系之外,还会与别的色发生对比关系。当别的色聚集不变时,该图色聚集程度越高,和别的色对比效果越强,反之即越弱。当别的色聚集程度降低时,对比效果随之削弱,调和效果即加强。
e、色彩形状聚集程度越高,注目程度也高,对人的心理影响明显;聚集程度低,注目程度低,对人的心理影响也随之降低。但是,分散程度高的色彩,所影响的面积大,所影响的心理作用也并非减小,这又与以上的面积对比有同样的作用。也可以说:小面积的聚集与大面积分散力量是均等的。还可以说:没有大面积的分散去对比小面积的聚集,聚集也不会醒目;没有小面积的聚集,大面积的分散也不存在,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分散之后的色彩,受到边缘错视和空间混合的作用,色彩纯度已降低,已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心理影响也不再复原了。
6.位置对比 作为非概念的、客观存在的色彩,不仅具有一定的明度、色相、纯度、面积和形状的对比,还有距离、位置的对比关系。
例如,一个白色热气球在淡蓝色的天空飘游,在远处是一片墨绿色的山林,白色气球与淡蓝色十分调和,整个画面对比并不强烈。(图30a)
当热气球飘到山谷边沿,白色气球与墨绿色山林的对比关系产生了,但还不十分强烈。(图30b)
当热气球飘到山谷之中,大片墨绿色包围着这白色的气球,对比关系达到了最大限度,调和感相应地大为减弱。(图30c)
结论:凡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二色距离远,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二色距离近,对比效果逐渐加强;二色距离相切,对比效果则更为加强,调和效果相应减弱;二色相交,或一色包围另一色,对比效果最强,调和效果最弱。
7.面积对比 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色彩感觉与面积对比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如面积小的红绿色点或色线在空间混合中,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的感觉接近金黄(见第一章注)。而面积大的红绿色块的并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感觉。同一种色彩,面积小则易见度低,因其色彩被地色同化,难以发现。面积大易见度高,刺激性也大,大片红色会使人难以忍受,大片黑色会使人沉闷、恐怖,大片白色会使人空虚。
在用色彩构图时,有时会感到色彩太跳,有时则显的力量不足,为了调整这种关系,除改变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外,合理安排各种色彩占据的面积是必要的。
其规律是:
面积相当,对比效果好,调和效果差。
面积对比悬殊,对比效果差,调和效果好。
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他把太阳纯色的6色相(青、蓝合并为一色)定为:黄
3、橙
4、红
6、紫
9、青
8、绿6,并将一个圆分成36个扇形等分,以表示色彩的力量比,其中黄占3分,橙占4分,红绿各占6分,紫占9分,蓝占8分。这就是说,只有这种比例的色光混合后才能是白光,如果6种色光都是均等的6分,混合出的光不是白光,而是橙黄色。灯光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太阳光的色散中看出,它的七色并非等量分解,的确是与歌德所说的比例相当。
歌德的面积是这样算出来的:
每对互补色的明度比例是:
黄∶紫=9∶3=3∶1=3/4∶1/4
橙∶蓝=8∶4=2∶1=2/3∶1/3 红∶绿=6∶6=1∶1=1/2∶1/2 将每对互补色的明度比例转变成和谐的面积比例时,需将明度比例数字倒转。如黄比紫的明度强3倍。当黄与紫组成调和的色调时,黄只占总面积的1/4,紫则占总面积的3/4,这样每对互补色的和谐面积比例如下: 黄∶紫=1/4∶3/4 橙∶蓝=1/3∶2/3 这样就可以得出上述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例关系:
黄∶橙∶红∶紫∶蓝∶绿
3∶4∶6∶9∶8∶6 即:黄∶橙=3∶4 黄∶红=3∶6 黄∶紫=3∶9 黄∶蓝=3∶8 三原色中黄∶红∶蓝=3∶6∶8 三间色中橙∶紫∶绿=4∶9∶6 我们先拿红与绿这对补色关系作例证。中国有句诗叫“万绿丛中一点红”,这只是个比方,真是10000∶1就会显得过于悬殊。这句话主要是说明少量的红需大量的绿衬托,红才能突出、醒目、希罕。合理的比例应当是面积、明度、彩度都要兼顾。用大面积的红去衬托小面积的绿可否?孟塞尔把这样的色彩关系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这样可以算出红绿的面积:
由这样比例的颜料混合后才能得出五级灰。又如:
看来万红丛中一点绿是行不通的,只有万绿丛中一点红才合理。结论是,既要按这种关系去考虑色彩安排,又要考虑色相倾向性的色调。
这就说明了,把许多世界名画拿来做空间混合,所得到的灰色并不是中间灰色,而是有一定的色相倾向性和明度倾向性,这就是所谓的色调。试想:将卡拉乔瓦的《圣母马利亚之死》作空间混合,绝对低于五级灰,而将凡高的“向日葵”作空间混合绝对高于五级灰。(参见彩图3、37)
作业:①作聚散对比一幅;(规格:30mm*180mm)②作位置对比一幅;(规格:30mm*180mm)③作面积对比一幅。(规格:30mm*180mm)
也可将三幅作业构成在一幅画面中,具象与抽象形式均可
信息反馈:影响色彩对比的因素原理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需通过大量的练习是他们从感性上理
解对比的重要性。
同类色与邻近色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通过欣 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
教学重点: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分析法、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比较法
本课是色彩课程的基础知识课。色彩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本课属于在色彩知识体系中继色彩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之后的进一步学习,与随后的彩色对比等相关内容均 为色彩知识的深化,是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作铺垫与打基础,所以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
1、导入
由茶杯套和小壶的色彩导入,启发学生分析得出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同类色:是单一色彩,需要利用明度、纯度和冷暖变化创造色彩效果。邻近色:是色相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
2、新课
展示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图片,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同类色与邻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一。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2、练一练
找出图片中的彩色,分析它们用了那种色彩关系? ①小水壶 ②小盒子 ③青蛙皂盒 ④电吹风 ⑤烛台花瓶
通过色彩模板与学生作品加强学生对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感受。
3、3、小结
再次强调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二者的特点4、1、选择你喜爱的一组同类色或邻近色画一幅小装饰画。
2、应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给家人设计一套生活用品,或给自己设计一件日用品
在分析图片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尽量启发学生思考、找出答案,形成知识,并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同类色与邻近色丰富和谐的美对于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使本课学习有益于学生一生
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欣赏导入 感受色彩
1、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运用色彩 体验 创新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4、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5、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6、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展示 交流 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四、教学反思:
《色彩的对比》是五年级的一节知识性内容占主体的课程,总体讲来,这一课的进行有两大难点,一是色彩的对比概念,二是对比色所表现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对比知识,主要在于三个方面:色调、明度、饱和度。本课只提到了色相,并且是在复习色相的基础上,在色相环上找到强烈对比色,教学中顺便把弱对比的概念介绍给学生。色彩对比的知识非常繁杂,并且贯穿于身边的方方面面。对比色使用的视觉感受是结合书本中的《林中之路》、《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两幅作品进行分析。在色彩的面积方面,原来打算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简单介绍,但这样就会削。
色彩的调和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分组介绍。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调色方法: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师辅导: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
板书设计:色彩的调和,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
加入白色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提高明度
主色与装饰色 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掌握对比技巧。
2、能力:运用补色对比的特性来配置图案完成一幅马勺脸谱。
3、情感:感受对比色强烈跳跃的情感特征。体验运用补色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创作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英国画家用补色对比配置的作品《尼克尔斯峡谷》。请说说你对这幅画的色彩感受。
师:同学们,这是英国的尼克尔斯大峡谷,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在画家笔下会怎样去表现呢?看 画家运用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
2、多媒体演示导入色环,师:色彩的选择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色彩怎样搭配才最具相互衬托的效果,使画面艳丽醒目呢?(运用对比色)
二、讲授新课
1、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2、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
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
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
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红--绿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
3、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
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挂虎》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挂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二是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学校的图书馆要装修,选择色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儿童游乐场的大型玩具为什么颜色都比较鲜艳?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美来自于生活,美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强烈对比区域、柔和对比区域、色相环区域。
纵观全课,我努力体现引导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把握和设计。
教学反思
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和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