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优秀随笔【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晚饭过后,便独自一人来到楼下公园散步。
一阵柔和的清风,温柔的抚摸着我的脸颊,如同情人之间的爱抚,让我心中格外安宁。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神坦荡,无比欢快。
望着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心中又泛起无限伤感,果然长大后的小孩总会想的太多啊。想到和朋友之间的不理解,真的很苦恼啊!即使明白她心里把我放在第一位,但只要看到她和别人玩的太近,心里总是不舒坦,总会觉得她背叛我。即使明白不是这样,但还是受不了。想起席慕容的一句话: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能是人依恋,也越能持久。想想,说的也对。太近了,就越在乎,太远了,两人就会疏远,还是张弛有度才好啊。这样,我想对两人都好吧、起码我舒服了。
我明白自己占有欲很强,所以常常压制自己的坏情绪。但、很难受,很苦恼,说真的,受不了了。我明白,这样对两个人都是一种折磨,但我甘愿这样,也总比太在乎来得强!
凡是在北方度过冬天的人,都知道围炉取火,吃着涮羊肉就着花生米,饮着度数高的白酒的滋味。在屋里躲着过了两三个月,不必说老人家,连顽皮的小孩子都待不住了,个个都在怀念那快乐的过节的气氛,个个都在期待节日的来临。
但在江南,却又有不同,冬日来临,树枝上的叶子并没有落尽。寒风吹来也不过是冷一日两日的事情罢了。等到天空变蓝,太阳慢慢爬上屋檐,鸟儿吱吱叫个不停,老翁小孩又可以在门前的空地上晒太阳了,这一副江南东景,岂不也很可爱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特爱江南冬日的景色,记忆颇深;直至长大后,对于江南的冬晨有一明朗的亲切的感觉。
但我却没有再回过江南,我的故乡。我可以再回那里去么?
江南的冬天不时也会下些雨,而这细雨寒村里的冬日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地。试想想,河流边三人五人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着长桥,窗临河边,这中间又多生树杈纵横的树木,在这一幅冬景图上再添笔细得如粉似的雨,你说够不够悠闲?若要再加点景致,门前还可泊只乌篷船,屋中可以多些宾客,夕阳落山,在天边加一笔红黄,在窗上画上一圈灯光的月晕。江南的冬景不迷人又是什么呢?
江南的冬天并不寒,以至于花并不完全凋谢。乌桕树,当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在枝头昂首,都可以与梅花乱真了。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你可以独自去近郊散步,但在青天碧落之下,反而不会感到冬天的肃杀,并且还可感觉到一股生机正在酝酿,等待着爆发。
窗外,又下起小雨,我的冬天,我的江南,我的故乡……但我似乎回不去了。
三月的阳光渐渐有了温度,校园里的花儿开的正艳,经过一片桃林,风携带着一缕芬芳扑面而来,触碰脸颊,有一丝暖意,我想把它握在手里,可它却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忽而停立,笑一笑自己,竟是这样被风儿给捉弄了。
有些曾经熟悉而现在已不再联系的人还是会时常被风儿吹进记忆。听到别人谈论起你的名字,心里还是会有一丝悸动,我想那是隐藏在人心底的最纯真,最真实的感受。插着耳机,一个人边走边听,随着歌曲的情感变化,脚步时而缓慢,时而匆忙,像是与世隔绝,但却很是享受。有些人生而安静,喜欢孤独,有些人生而活泼,喜爱热闹,而我是前者,偏偏喜欢这一个人的静默时光,时而写写画画,时而抱着吉他来一段独奏,如此便觉得曾经的喜欢和欢喜都能够烟消云散。可是,风儿吹走了乌云,却没能吹走你在我心上遗留的痕迹。
天空中的鸟儿衔着树枝匆匆划过,伴着阳光,在地面上映出个黑影一闪而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的这句话在脑中萦绕,鸟儿飞过不曾留下痕迹,假若人没有看见,又怎么会知晓,但鸟儿划过也不是为了让人欣赏它在天空中的自由体态的。去往图书馆,拿出一本泰戈尔的诗集,在校园里找个有阳光,有暖风,有花香的寂静之地,坐在椅子上细细品读。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是会在最不经意间出现。”那时,你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眼眸,我认为你是最好的,你却说我是被一时的冲动蒙蔽了双眼,可是眼波中的爱意汹涌澎湃。多年之后,再也没有人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世界里,而你却早已远去,记忆里不免有股淡淡的忧伤。
轻轻地合上诗集,抱着书径直向餐厅走去,想念着记忆中煎饼果子地味道,那时放学想要吃煎饼果子还得偷偷溜出校园,到校门口摆摊老奶奶那买,每次我都会给你带,你说你最喜欢这个味道,而如今老奶奶那慈祥地笑依旧在眼前漂浮,但那味道却是在这里尝不到了,偶尔我还是会想起你,想起你那暖人地笑。可到了餐厅里,从煎饼果子地窗口走过,却不敢再停留,因为我怕我会一直陷在回忆里,无法自拔。默默地告诉自己,奶香油条配上胡辣汤也很不错啊,这才应该是我喜欢地。
晚风依然在吹拂着大地,小道边上地路灯亮了,微黄色地光很柔和,孤单地影子从长变短再变长,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小湖边,湖面阵阵波动,似乎也感受到了风中地那丝暖,也仿若是在跟我说些什么,大抵是风中有了暖意,又是一年春季,ta也该从你地记忆里消失了这样地话吧。
从开学到此刻,有许多次考试我都默默无闻,因为花太多时间去回忆,所以没有时间做练习,可我一向不想把它丢开,哪怕整个初中就这么过去,也但是去就这样而以,那些从心里偷偷长出来、却使终不能占据我的思想,就那么安心地缩在我心里最隐秘的地方,可总有一天它会消失的,完完全全地分离,只剩下一个空白的截面,突兀地站在那里,留下的,只是一些温暖而完美的侧脸而以,和你们笑起来的声音,可它们已经被我掉在六(6)班的教室里了,我找不到也不敢去找了,只是按着轨道在地平线上越走越远,远到我都不敢叫你们的名字看你们的脸,那些勇气,在那个夏天,就被消耗地干干净净了,留下黑白电影卡断后沙啦的歌声,于是重新再想一遍,走过的路线,没有终点,反衬下黑暗的双眼,沉下去,变成海上的泡沫,只是没有王子的等待,可有深海几千年的葬死,浩大而悲状,是人鱼的“唱腮”落下没有方向的方向,成了谁的感伤!回望!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二)拥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六不准”: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风吹过,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则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令人生厌,无病呻吟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掩卷深思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三)教法应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5、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或许我们这些生长在南方的孩子都还没有见过真正的春天吧。连秋冬也渐渐被夏天所代替,等我们老了,坐在树荫下摇着蒲扇时,所能记起的也只是炎夏灼得万物白茫茫一片的景象。那些语文书、诗集里所描写的春天,也仅仅是供我们考试答题所用。日子渐长,也就被尘封在书柜一隅,等着时间侵蚀。
我们的春天,我的春天,你在哪儿啊?我的春花,春草,春树,你们在哪儿啊?这些年少时的呐喊,终究会随着岁月沉淀,消散。陪伴着我们的是那隆隆作响的空调与电脑。单调的颜色里,再也找不着那些笑得灿烂的它们。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这不是见没见过真正春天的问题,而是我们童年就这样逝去的问题。我的童年里,我没有见过大片大片的鲜花,我没有听过许多鸟儿一起鸣叫,我没有数过天上星星有多少。我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我意识到。而现在更悲哀的是,年轻的一代完全不知自己的童年正被扼杀。“我看到一座很大的城市,灯火辉煌。我看到那座城市,像一把刀,穿过无数孩子的童年,穿过他们的思维,然后把他们都杀死了,他们的`血流了一地,而他们面带微笑,浑然不知。”说这段话的人是位年轻的作家,他与我有着同样的想法。
可是,我不能做什么。即使我跑到大街上,像个疯子般喊:“大家跟我去找春天啊。”也没有人会把这当一回事,他们可能会用ipone4把我拍下来,传到微博上,发表他们正常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也不知道春天在哪里。我阻挡不了历史的脚步,于是,我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脚下血流成河。
把春天种在心里,我只能把春天种在我的心里,我改变不了他人。我希望世界末日不要来,因为我要去寻找春天,寻找我的童年。
一颗流星划过天空,我错过了许愿。
一朵浪花溅过岩石,我错过了祝福。
一个故事只说过一次,我错过了聆听。
一段人生只能走一回,我错过了……
生活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错过正是对失去最好的解译;而错过早已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因为错过能使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错过了春季的一场绵绵细雨,却观得雨后的彩虹;错过了夏季的一场清爽的凉风,却听到一场清脆的蝉鸣;错过了秋季最后一片落叶;却闻得泥沙碾叶的芳香;错过了冬季唯一的一场雪,却欣喜没有在圣洁之上玷下脚银印。
于是,我们更用心去理解错过的含义,将对错过的误解燃为灰烬。错过也是一种美,请不要企图用何语言去形容它,因为,语言已经变的苍白无力。
说到拥挤,大家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样一种场面:街上人挤人,人挨人,脚跟碰着眼尖,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大片,全是脑袋!让人汗颜。
老师总是象我们的妈妈一样唠叨:大家出教室时不要挤,如果过于拥挤的话会出人命。象湖南的一所中学,由于过于拥挤闹出了人命……我总是将这些话当作耳旁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哼!我不可能遇到这种事!”但是世事难料,老天偏偏让我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满吞吞的在去考场路上,看到前面人头攒动,我不禁揩了一把汗:这堵人墙我该如何穿越?看来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挤!我拼命的往人缝里钻。突然,我觉得后面似乎有人推了我一把,我重心不稳,哒哒哒三步往前飞跨,众人见我如此拼命,齐刷刷给我让开一条“黄金道”等我站稳后,发现我最后挤进来了,不禁窃喜:老天待我不薄。我正欲抬脚时,才发现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我的脚迈不开步了1可怜的我就象大海上无桨的小舟,随波漂流,旁边的人左挤右挤,我就左倒右倒。这姿势有点象大猩猩荡秋千“人生这条船,我是主人,凭什么我不能自己掌控?”想到这儿,我不甘的叫道;“为什么呀?”苍天无言,只有我那撕心裂肺叫喊。周围的人听到我的叫喊声,都诧异的回过头,当看到某人的脸因愤怒而扭曲的时候,不禁害怕的往旁边挪挪。于是中间出现了一条手臂宽的“路”。我狂喜!连忙施展独门绝技――凌波微步飞也似的逃离个“人间地狱”。
事后,我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心有余悸,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必须要挤呢?有秩序的上下楼为什么不好呢?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格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从过程入手
狭义的教学无外乎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在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规律。
备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备课,就是老师来安排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处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准备阶段。备课不仅仅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处理教材和知识的过程,更是按照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准备不同讲授方式的一个过程。每个老师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所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班学生。所以在备课阶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跃,更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讲授方式,而重点班级的孩子,思维更加的紧凑,喜欢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
授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授课,就是把备课阶段的准备直接的付诸于行动,把备课的准备安排到现实。备课和授课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过程,但是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备课充分会给授课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真正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其中影响授课的因素很多。学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如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授课的效果就会明显,因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这就是情绪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高,会感染老师,老师的讲授就会更加的开放,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附的。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就要自身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分组对比也可以小组讨论。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复习,是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复习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任何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知识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几个方面分别的入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记忆曲线中分析,复习要及时而且是有规律和计划的。先多后少,先快后慢。这样知识就扎实的在头脑中,不容易遗忘了。抓住复习的精髓,也就把握了教学最直接的成果。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作为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要合理也要以思考和知识的拓展为主,让情感和能力结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知识性的作业可以尽量的减少,因为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压力增加。课堂上把握知识,课后增添情感和能力。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相关联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好好的把握这门教学艺术,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
二。从知识入手
中学教材的知识是相对简单的,而且介绍的很粗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格外的高,因为从简单的陈述中,要讲出内在的道理,也就是深入浅出。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很多的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知识实际化,贴近生活化?这是个很艰巨的问题。老师就是需要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失去了老师本身存在的意义。学生就是一个求知者,很多时候是老师的解释吸引并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追求。如果老师一味的运用书面化的深奥词汇,只能使得学生更加的迷惑甚至对知识失去兴趣。知识的交融——很多时候,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叠加的,但是有些老师就是自扫门前雪,当遇到其他学科的词汇时,就把责任放在那个科目的老师身上。其实自己可以先请教那些科目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因为一旦错过了学生兴趣最高的时机,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要注重学科的交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知识导向,鼓励学生各个学科全面发展。三。从教师个人入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个人如何认识教学,直接影响个人的教学。逻辑性——知识的处理要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学生就会注意涣散,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控制课堂。逻辑不仅仅是知识的连贯,更是内在的理论联系。只有逻辑清晰才能使得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一旦逻辑混乱,就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教学的失败。注重逻辑,就是抓住知识的脉络。艺术性——教学之中,重要的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就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精准恰当与否。语言不是简单的说话,更是精心安排的一出戏剧。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学生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演出效果”。语言可以适当的幽默,当简则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说服力和引导性。这样才能让课堂具有生气和活力。
窗外的雨稀稀沥沥的下着,夹杂着小孩子游戏的声音,向窗外望去,一片茫然,我不明白自己在想什么,水?或许吧。我爱水,这是事实,虽然我直到此刻还不会游泳,我时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向往大海的鱼,住在小溪里,想象着大海的辽阔,大海的碧波万顷,但是要到大海去,需要冲出漩涡,绕过急流,越过险滩,最终跳跃龙门,到达心中的圣地。路途遥远,曲折,终点可望而不可及,但,我要冲,我要试一试,只有尽力的闯一番,才不会留下遗憾。
我不明白前路有多艰险,也不明白如果到不了终点怎样办,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如果连试都不试一下,永远也到不了终点。
这似乎仅仅是想象,我敢吗?我已经没有勇气再往上飞,我害怕再受伤,数学考27分是我永远的伤疤,以前的豪言壮语灰飞烟灭,一切定格在一张不及格试卷上,一张我不敢应对有又无法回避的试卷上。二十七,二十七!一个似乎很可笑的分数,一个充满无奈的分数,一个令老师和同学目瞪口呆的分数,一个让我啼笑皆非的分数!我完了?我完了!
窗外的雨还在下,嘀嘀哒哒的敲击着窗户,小孩子的玩闹声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停止,我忽然想到河边走走已经很长时间没再去过河边了。河水轻轻的流淌,向着远方只能说是远方,河水也不明白他要流向哪里,但是他还是在流淌,静静的,静静的,走向未知的远方。水已经变得污浊了,却并不因此有丝毫的停歇。我想我已经明白该怎样做了。
雨停了,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打点好行囊,朝着梦想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