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9月份的第一个节气。白露节气于9月7日 19:16 开始,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下面是整理的详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最新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我国古人把白露划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一种表现。
玄鸟即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山海经>上说,玄鸟是一种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暴戾,居于平顶山。
而“养羞”的解释则是: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中说:“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
白露就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应该会更为实用一些。
在这个时候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吃些人参、百合、杏仁之类的东西。喝些清茶。除此之外,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但是,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以免受寒。
1、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刘禹锡《鶗鴂吟》
2、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李贺《五粒小松歌》
3、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杜甫《初月》
4、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5、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6、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陶渊明《闲情赋》
7、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8、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王昌龄《长信怨》
9、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10、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李白《古风其五十二·青春流惊湍》
11、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13、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14、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15、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怀》
16、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7、白露苍苍抱枝宿。不知何事守空山,万壑千峰自愁独。——刘长卿《山鸲鹆歌》
18、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白露节气是在立秋之后的第二个节气,所以白露是秋季,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太阳达黄经165°时即为白露,时间是每年公历的9月7日-9日。进入白露节气,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阴寒之气上升,天气渐渐转凉,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早晨与夜间会有丝丝的凉意,应注意增减衣物,不然的话容易沾染一些疾病。
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打渔杀家》根据陈忱《水浒后传》改编,又名《庆顶珠》、《讨鱼税》,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喝清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禁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此时,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喝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久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禄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来,谓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Ty名日‘程酒’,献同也。”
《九域志))云:“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酒别。”
程乡即今三都、寥江尸带。资兴从南宋到民国初年称兴宁,故有郴州兴宁县之说。
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掺子水(掺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刃比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
《水经注》还记载,南朝梁文学家任氏与友刘杳闲谈,“任谓刘杳曰:‘酒有千里,当是虚言?’杳曰:‘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时,兴宁隶属于桂阳郡。在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偎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