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洁小故事(精选5篇)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 篇1

东汉末年贤臣刘宠,官至司徒、司空、太尉,一生“清约省素,家无货积”。他在担任会稽太守时,扶持农桑,兴修水利,革除苛政,轻徭薄赋,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而且微服私访,体察民瘼,公正廉洁,禁止扰民,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奉调离开会稽时,五六位龙眉皓发的老农,各捧一百文钱,行至跟前,双手置顶,俯身恳求道:“我乃山里野民,不懂官场,往日当官的时常来乡下扰民,鸡犬不宁,夜不得安。您上任之后,百姓安居乐业,见不到贪官恶吏,狗也不叫了。活到这把年纪能遇到您这样的好官,三生有幸啊!万望您收下这一点点心意!”躬谢再三未果,刘宠只好各取了一文,行至江边,恭敬地将钱抛入江中,以明其志,江水顿时清澈如碧、荡漾东去。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条江起名为“钱清江”,江旁建一亭,名曰“钱清亭”。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 篇2

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着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

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

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她说:“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

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葬礼结束以后,魏征夫人裴氏也没有去住皇上给盖的新房子,她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翻修过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猜你喜欢: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三:拒受金 篇3

杨震,东汉时陕西人,曾执教讲学20多年,年50时任荆州刺史,涿州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当他出任东莱太守期间,有一次,他路过昌邑县时,曾得过杨震推荐的该县县官王密为了报恩,深夜以十斤黄金相送,杨震毅然拒绝,他说;“作为老朋友你怎么这样不了解我呢?”

王密神秘地说:“夜深了,这事没人知道,”

杨震哈哈大笑说;“我知、你知、天知、神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王密见杨震如此廉洁,羞… …愧地出门而去,杨震一生为官从未受过贿,在历史上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好名声,后因受诬陷而自杀。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四:钱入水 篇4

刘宠,东汉时人,官至太守,为官清廉,不贪财,为民办实事,深受百姓爱戴,他任太守几年,后调入京城任职,当他要赴京城时,百姓们依依不舍,并计划如何送别刘太守,

而刘太守 和夫人商定悄悄离开,不让百姓知道,那知他刚走不远,百姓们冒着寒冷,早在路口等着送别他了,有的拿鸡蛋、鸡子、鱼,牛肉、羊肉,太守一律拒收,并说;“谢谢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领了,大家请回去吧,天气太冷,以防冻伤身体,回家吧。”

老人们说;“以前的官员只知道贪财,搞得大家鸡犬不宁,你来了百姓们安居乐业,我们实在感谢刘太守,临别之时无以为报,我们每人出一百文钱,请太守收下,

刘太守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钱坚决不能收,”

百姓们执意不肯,无奈,刘太守从每人手里拿下一文钱,作为象征性的收下了,

百姓们才称谢作别,百姓们走后,刘太过和夫人将钱放入水中,只留下一文钱作为纪念,人们知道此事 后,称他为一文太守,

关于廉洁的古代故事 篇5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

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