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出自哪里怎么解释通用2篇

暴殄天物是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大家知道暴殄天物的典故是什么吗?

暴殄天物解析 1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解释】: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近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煮鹤焚琴

反义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

暴殄天物典故 2

《书经。武成》----出处

(武)王若曰:“呜乎!群后!……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

商朝末年,纣王帝辛对内统治手段残暴,对外连年征战用兵,导致商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而当时商的西方属国周,在位者为武王姬发,他任用贤士吕尚、周公等,国势非常强盛,于是起兵伐纣。《书经。武成》篇记载了武王在征讨商纣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话,他说:“我周王姬发将征伐商,因为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蹧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为逃亡罪犯的头领,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获得了志士仁人的协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祸乱。”最后商周决战于牧野,纣王惨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书经》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纣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