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33篇)
今天看蔡老师的书,里面提到现代人都不喜欢自己照顾孩子有很多人都把孩子交给佣人,可是很多的佣人连普通话都讲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言语、语文的能力一直在下降。还有啊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态度,是把他当老板、当皇帝伺候。很多佣人带出来的孩子,要出门,双脚一摊,帮他穿袜子、穿鞋子,所以生活能力很低啊。这样的孩子,若你一失业,他可能会饿死。
佣人是没有办法用父母的态度教养你的孩子。还有,隔代教养。很多长者在做父母的时候是很理智的,当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个孙子怎么这么的可爱,他宠的不得了。孩子很聪明的,他知道每个人的底线在哪里?爸爸怕哼哼,爷爷怕哭,奶奶怕打滚……久而有之这个孩子就会爬到大人的头上,所以隔代教育不好,会宠,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保险啊!最后还有电视电脑,孩子没有分辨的能力,在孩子的世界里不给他的好的他就自然会学坏的,现在很多孩子的言语非常的桀骜不驯而且粗鲁,这个啊都可能是跟电脑电视学的。
在大方广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叫做“电视带大的儿童”,大家可以去看看;科学已经研究出来,电视对孩子有很不好的影响。好,所以我们的了,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自己的,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的。现在人的都会说: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经济环境,大家都会觉的,两个人不一起赚钱会饿死,你看我们爷爷那一代,夫妻两个只有先生在外面赚钱,而且还生了五、六、七个,他们有饿死吗?没有。
现在我们才养一个,还两个人赚,又怕饿死。我听到一个老师讲的实例,有一个妈妈想给孩子一个大的房子就不停的工作赚钱,好,大房子有了妈妈又想给孩子赚车,仍不停的工作赚钱,好,车有了妈妈又嫌弃不是世界名牌的车,还在不停的赚钱,好,世界名牌的车有了。她终于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那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任意妄为、肆意挥霍的的孩子,试问:你赚的很辛苦啊,那孩子花的很痛快,你在赚,他在漏。到最后孩子一无所长、一事无成更甚者作奸犯科,那时候我们做妈妈的就一辈子担心,这个很危险啊!
看了这章内容我的感触颇多啊,第一:我很多地方做的不好啊,有勤俭,以后要勤俭持家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从小扎根勤俭的态度,让孩子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有布施少啊,以后要多布施啊!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守的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啊!
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给我们的礼仪。弟子规,顾名思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规范。它虽简短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灵魂,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入人心。这是圣贤之人都应学的良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精髓,是学生文化的瑰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轻声读着弟子规的总叙,我就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弟子规告诫我们,如果父母在呼唤我们,我们不要迟钝,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们,要立刻去做,不要懒惰。父母在对我们的教导时,要恭敬的倾听,做错了事,父母对我们责骂时,要接受,不要强词夺理。我们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伤了和气;与人相处不斤斤计思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我们还要注意,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德日进,的确,正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老了,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身体健康更重要,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开口说话,诚信为是最重要的,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不要夸下海口,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肮脏粗俗的话,都不要去沾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才会信任你。并且要说到做到,更不要说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语,更不要去学习,去听取。
并且,我们还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应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让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不管你是哪个种族的,都是同类,因该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不良习气的人在一起,只会令你误入歧途;而与德行好的人物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更有德行。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这就是学生的传统,学生的文明,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规余力学文的片段所说,不要一味地死读它。让我们一起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吧!
读了《弟子规》,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让我在德行方面进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总是心不在焉,虽然嘴里说着“马上来”,可我还是一头扎在电脑前玩游戏,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戏暂停去吃饭。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现在,每当妈妈说吃饭,我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戏,赶紧帮妈妈摆碗筷,搬凳子。因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生病发烧时,妈妈总是细心的照顾我,药总是妈妈先尝尝再给我喝,晚上也会彻夜照顾我,而我呢,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还吵着妈妈陪着我出去玩,不让妈妈休息,现现想想,自己都觉得脸红,我以后会改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时我会让妈妈好好的休息,细心的照顾妈妈。因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以前,我做完作业,总时将作业本、书、文具等随便一扔,搞得到处是我的东西。有时看完书后,桌上、地上、床上,到处是书,真是杂乱无章!而现在我都把书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放在书柜上。爸爸妈妈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还直夸我的房子整洁呢!
通过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多说请、谢谢、您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业不磨蹭,这些我一定要谨记在心,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这是一篇《弟子规》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足之处:语句不通顺,如“让我在德行方面进步有了很大的”,应改为“让我在德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惫。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娇惯孩子。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要那个吧!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席,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而忽视了正确的圣贤教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习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今天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讲述了做人、做事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规则,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是书本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髓、传承国学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书中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精神及正确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的最基本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精神和正确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每一章每一句、列举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人产生有益影响那就需要将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这样做不仅提高个了人修养,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人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个社会变成和谐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世界。
初次接触《弟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这样的经典为他们指路、引航,让他们从心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真正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质。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圣人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会为人处事的根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学习、解读、实践这一经典,使圣人经典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找准人生目标”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学到的,让我深有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里开头就是【入则孝】﹐ 仅仅只有24个字而已。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两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让我们做,不要拖拖拉拉﹑ 懒懒散散。并且,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谨谨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和父母顶嘴﹑不懂事﹑贪玩。不过现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大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任何人。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切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放心。养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时候妈妈经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是《弟子规》里的【出则弟】。这是在教育我们,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就自然消除了。
《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我们要把对工作的热爱洒向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让处处都充满欢声笑语,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更加安心工作。
以上四点是我学习《弟子规》的浅薄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我们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弟子规》发扬光大,总之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简单的读和背,而是用来做人和做事的。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弟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
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是对心灵的一次大洗礼。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人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弟子规》里这样说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应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实际行动在茚旺这片热土上播洒汗水、耕耘人生,用无悔的的青春去追寻自己五彩斑斓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不再让我的父母为操那么多心。
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弟子规》记载着许多传统美德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学习态度等,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改变了我许多坏惯。
说到收获,我深有体会。《弟子规》有段话是这样的,“老易至,惜此时”,意思是:我们要珍惜时间,自觉地做作业、复习功课。但是,每到写作业的时候我总是故意慢吞吞的,直至妈妈催我才肯动笔写,边玩边写,一点也不认真。学习也不是很自觉,一点都不好好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可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都把那个坏习惯渐渐地改了。我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们应自觉地写作业,好好把握时间学习,主动学习,并给自己定学习计划,自然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还有一次我早早地完成了家庭作业,便捧着一本童话故事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听见妈妈在厨房里叫我,我想:一定是又叫我洗菜,还是看完这篇再说吧!正想假装没听见,“父母呼,应勿缓”这六个字一下子蹦出我的脑海,我马上清脆地“哎”了一声,跑到厨房帮妈妈洗起菜来。我偷偷地观察到,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像这样的改变还有很多,现在我常常听见爸爸妈妈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在《弟子规》里,我还学到了许多道理,对我的一生都会有帮助,以后我一定更加认真地学习《弟子规》。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心得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讨厌他们。现在想想那多不应该啊!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现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读弟子规心得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我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我常常从电视电影里看到外国人吃饭前会念祈祷文,都是些感谢的话,而且还有感恩节,专门抽时间来想想如何感谢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快乐我想应该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例如:“首孝悌”,我们不管社会地位高低,权利大小,首先必须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嘛,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会孝敬的人,怎么能办大事呢?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就可以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这本书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这本书说了许多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的道理,如: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在言行中要谨慎讲信用、要博爱众生、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精力充足,还应该多看书学习。《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懒不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在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强词夺理,让他们生气,伤心。看,廖廖几句话,却有着这么深奥的含义,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的聪慧。
在学习《弟子规》之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女生。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在卧室里看书,妈妈让我去扫地,但我却和妈妈顶嘴,后来还离家出走,我记得当时妈妈吓坏了的表情。那时,我觉得自己好任性,惹妈妈生气、伤心。但是,现在我学习了《弟子规》,一定不会再那么任性了,《弟子规》是一位良师,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规》指导人们的言行,它是中国的活宝,我离不开它。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弟子规》诵读,通过诵读《弟子规》,我了解了许多礼仪,懂得了许多做人道理和与人相处的原则和一些技巧,最主要应该做到诚信、友善、博爱相待,尊敬长辈,尊重学生。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首先,它教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些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弟子规》中的第一部分——入则教提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顾名思义,父母有疾病时,做子女的更要细心照顾他们。又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它又提醒我做事要事先禀告父母,否则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
社会中的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和别人有矛盾的时候,如果你只想着矛盾发生后怎样去正确的处理,那么我认为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弟子规》中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一句具体给我们指出矛盾是可以避免的;朋友之间不要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次谨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做起,批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它值得我们大家多多诵读的一本好书。
今后,我一定坚持下去,使自己受到更好的教育,争取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和发扬科学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学了“首孝悌”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诉我们要孝敬与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连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学等在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不能慢吞吞;父母让你做事时,你就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偷懒。到这里,我很内疚,因为我在三年级时(现在也有),妈妈要求每学课后要听写英语。那时的我总是慢吞吞地,很不情愿,或想办法脱身,甚至哭过。可是妈妈紧抓不放,坚持每学课后要我听写英语。正因为这样,在三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考了100分,才知道妈妈的用心良苦。可是在四年级时依然不怎么情愿听写,分数下降了,可是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妈妈只好随便我,什么时候自愿就什么时候听写。学了《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伤时,自己的亲人会非常担忧;而你的道德有“伤”时,亲人的脸面就都被丢了。我在深圳时,不小心摔破了头,妈妈被吓得脸色苍白。妈妈送我到医院,边哭边送我进手术室……。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后,联想那时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当古老的钟声再次响起,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美妙的文化经典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全校师生进行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圣人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处处呈现出学习、诵读、力行《弟子规》的情景。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古圣贤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为人处世的根基。学习弟子规优秀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不光要会诵读,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长期坚持,最终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的行为准则。
从我进入湖滨一小学习以来,学校就开展了诵读经典《弟子规》的活动。古人写的《弟子规》压韵、好背,读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它主要记载了古人对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各方面的训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对父母的尊敬。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对于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来说,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就拿我来说吧。平时父母叫我时,我总是很不难烦地说:“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现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来,我真是自叹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应该这样跟他们说话,这就是对他们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长辈叫我,我也不应该这样不礼貌地跟别人说话。还有,父母平时叫我帮忙时,我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拒绝。以前总是以为这本来就不是我做的事情,因此就没有放在眼里。现在我才知道,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父母叫我帮忙,我就应该无条件接受。
“出必吿,反必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也有极个别同学却做不到。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放学后没回家,可把他爸爸妈妈急坏了,到处打电话询问,最后才知道去了一个同学家里。后来他爸爸妈妈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们应该从小就做一个文明懂礼的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要向好同学学习,把缺点改成优点,《弟子规》给我们的好处和知识远远不只这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这本书吧,它会让我们终生受益无穷,让我们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
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习,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习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听过老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开始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能够步步精进,就可以接近或达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师父和老师,感恩古代先贤的慈悲和智慧。要报佛恩、报师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服务于一切,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机会一定将圣贤书介绍给每一个人,并将这些圣贤先人的智慧传给小孩。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了《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饱含着爱的力量,我们要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爱。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爱才更加精彩,世界因为有了爱才更加美丽。
爱,可以是分享,可以是力量,可以是责任,可以是承担,也可以是奉献。爱,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却又芳香迷人;爱,像玫瑰花一样布满荆棘但又艳冠群芳。
20__年5月12日,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日子。14时28分,四川汶川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5·12汶川大地震,撼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中国人民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坚强地挺起了身躯,勇敢地、从容不迫地面对。
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温和胡书记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亲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臂缠绿丝带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奔向汶川,外国友人来了、台湾同胞来了、众多的“白求恩”来了,来自世界各地、全国人民的捐款、捐物、捐血犹如雪片似的飞来了……大难有大爱!正是这种震不垮的爱支撑着我们,支撑着抗险救灾的叔叔阿姨们,支撑着废墟下的人们……
爱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爱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爱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爱是路,指引我们走向黎明……今天,在新的学年,在新的起点,我们会在大爱之光下奋勇前进。
这几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朗诵《弟子规》的活动,我在这次活动中感受颇深,尤其是《弟子规》“信”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说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要花言巧语。你问我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约我出去玩,我俩约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园的车站等,不见不散。可等到那一天时,因为是个下雪天,我作业还没写完,那时天气又很冷,家里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业写完再说吧。可等我写完作业的时候,已经八点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铺天盖地,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的约定,于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准备出去。我打开门,一股冷风迎面扑来,吓得我一哆嗦,耸了耸脖子,赶快把门关上,“好冷呀!”心里想:还是不出去了吧,家里太暖和了,舒服极了。第二天晚上,我打电话约他,他妈妈说他发烧了,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妈妈把他强行拉回去的,我听了,惭愧极了。
读了“信”之后,我想:“信”上说得对,我不应该失信,那样就没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会越来越少。从今以后,我应该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说是否。
曾几何时,一直不屑读《弟子规》,以为那是封建体制的产物,如今随着年龄细细读来却不禁感慨万千,古人的智慧着实让人叹服,其中道理蕴含了多少道理精华啊,关于弟子规读后感800字我们一起起来学习和阅读把,希望大家学会更多的道理!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本学期刚接上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在几个星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抓好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能有所提高。
自从参加了《弟子规》的学习,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周老师和林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弟子规》的内容,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凡出言 信为先”“父母呼 应勿缓”“出必告 反必面”等很多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马上做。
我学会了自己吃饭前先帮长辈夹菜,有时候帮父母煮饭,晒衣服,倒垃圾,自己做点心饭,自己洗头洗袜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会了让别人先挑,前几天,我们在天一阁里买了《宁波谚语》和《宁波童谣》,我其实很喜欢《宁波童谣》,让表妹先挑,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开始因为好奇走进《弟子规》的课堂,并且每次都可以得到一个不一样的小玩具,现在发现每次都能学到很多道理,现在也没以前那么爱发脾气了,有时也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说话稍微幽默一点。现在最喜欢《弟子规》的分享环节,可以看到别人力行弟子规的情况,这时候就会反省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向别人学习,因为“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自己心里暗暗下决心,下次要做得更好。
所以现在每次都期待着周五的《弟子规》课,期待上台分享,希望自己一直坚持学习,努力做得更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
像“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以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在现实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没有做到。可是,从这一分一秒开始,我要孝顺爸爸妈妈,如果,犯了错误,我一定会主动认错。不管爸爸妈妈骂、打我,我都不会抱怨。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还教会我做人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大个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却在骄傲地炫耀,另一个人也考了100分,却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这就是骄傲和谦虚的区别吧。还有一句话叫“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道理也让我深受启发。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习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习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弟子规》不只是背得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学生背完《弟子规》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据学习内容制定了许多关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日常行为规范。其内容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怎样相处……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以后应该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钻研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则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
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两全。”
实事上,如果“孝”做的太绝,不会有什么好处,因为社会发展的力量来自于新一代,如果这帮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会就止步不前了,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觉悟,不愿接受儿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却说养儿防老,我认为这是可笑的,因为社会仍需发展我,父母的努力,归根结底用到推动社会的发展上,但是发展中的社会并不能直接回报父母,需要在子女这里回扣,才能报答前辈的贡献,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个东西推出去又拉回来,是无用功。
所以说父母的爱,是为社会做贡献,儿女不过是略表谢意罢了。
我们所处的时期,是需要能量推进的,做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们,他们是在真正不求回报的工作,而我们只是一个中转站,等到我们为人父母,是我们该奉献的时候了。
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养儿防老,儿女们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无回报的',所以要孝顺这些无私的人,他们为社会做了贡献,应有一份让他们心安的报酬,可以不多,只要表达心意即可。
在我所带班级还是一、二年级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开始诵读中华传统文化《三字经》,在教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礼仪和道德。进入四年级,我又带孩子们共同学习诵读《弟子规》。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背诵《弟子规》,现在,学生已经完全能够背诵《弟子规》中的任何一项内容,孩子们还在家长会上或其他活动中,展示朗诵,赢得家长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好评,经典诵读成了我们班的特色。
一、时间安排:
以前,我校的早读时间只有10分钟,现在,因为学校施工,我校的早读时间改为25分钟,时间太长,容易使学生出现倦怠,我将早读时间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经典诵读15分钟,剩余十分钟为常规读书时间。这样,既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又充分利用时间,拓宽了学习内容。
二、读书计划:
《弟子规》共八项内容,上半学期进行五项,下半学期是三项,每天由学习委员将学习内容抄写在黑板一侧的“读书园地”里,一周换两次,每次写八句,每天中午同桌互查,周五组长检查于,老师抽查背诵。
三、读书讲座:
对于经典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理解了更能促进学生背诵。于是,每天在15分钟内,我要引导学生一起读,一起理解,有时,还要讲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指导大家理解。有时观看《弟子规》诵读朗读或者视频讲座,让学生跟着多媒体一起来学习,开阔眼界,获得新知。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加深了孩子们对诵读内容的理解。
四、交流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理解,我会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写读后感、摘抄《弟子规》及译文、讲故事、背诵比赛、表演等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促进了经典诵读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五、成效显著:
自从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学生精神面貌大转变,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优化,使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学生精神面貌新变化。
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教室墙文化、学习园地都张贴《弟子规》相关内容,清晨,校园里,《弟子规》书声朗朗,氛围浓厚。仁爱、诚信、知礼入心田,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人人文明、守时、守信、关爱、奉献进取。
2.良好班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优化
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师生学习礼、爱、孝、谨、信等方面的内容,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读《弟子规》内容,看《弟子规》经典教育小故事,听感恩主题歌曲,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活动,把《弟子规》教育列入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达到了师生人人重视《弟子规》,人人背诵《弟子规》,人人践行《弟子规》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进一步美化。
促进了“比学习、比进步”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也明确了“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学生能努力学习,制订好学习计划,掌握适合自己方法。在《弟子规》的潜移默化,师生的相互感染下,学生不耻下问、不懂就问、相互学习、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正以勃勃生机的风貌洋溢着校园。
3. 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在《弟子规》教育中,我们重视学生关系的和谐建设。正如《弟子规》所述“兄道友,地道恭,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推进《弟子规》诵读活动以来,师生践行《弟子规》的内涵,从言、行、举止、态度等方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爱、宽容、理解、信任、鼓励、进取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师爱生、生敬师、师爱师的良好氛围。教师的爱更温暖,教育更人性化,方法更科学化,师生的配合更默契,帮教更到位,沟通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教育更有成效。
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了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工作、学习、态度、成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要将礼仪教育、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下去,使更多的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