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业调研报告(3篇)

运输业调研报告(精选3篇)

运输业调研报告 篇1

今年以来,东北地区运输生产增速放缓,1-9月份全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增长6.5%和4.6%,分别低于全国平均3和3.1个百分点,特别是有些干线机场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但是黑龙江地区航空运输发展迅速,与其他地区的增长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1-9月份,黑龙江地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2.4%、16.4%和12%,特别是哈尔滨机场,上述3项指标分别达到14.6%、17.3%和13.1%,增幅遥遥领先于沈阳、大连和长春机场。应该说,今年黑龙江地区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航空公司愿意进入黑龙江市场?为什么航空运输发展会突飞猛进?带着这些疑问,XX年10月15日,管理局陈锡兵局长带队对黑龙江地区航空运输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黑龙江地区航空运输发展情况

在航空公司运力引进和增加航班方面,先后引进川航和深航在哈尔滨设立过夜基地,并不断增加过夜飞机投放,目前有7家航空公司放臵过夜飞机40架,同比增加6架。1-9月份东航投放运力增长54.8%,海航增长38.7%,川航增长32.1%,深航增长30.7%。东海航和青岛航成立之后即进入哈尔滨市场。龙江航空已经进入筹建阶段。目前黑龙江机场集团正与相关航空公司探讨设立分公司的相关事宜。哈尔滨机场春运加班1459架次,增长38.4%,暑运加班1452架次,增长35%,在繁忙航线上更换大机型运营,春运期间先后7次刷新单日旅客吞吐量最高记录。在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的基础上,今年有望达到1200万人次。

在航线网络方面,黑龙江机场集团目前航线141条(其中国际定期航线15条,地区航线2条),同比增加14条。国内新开东营、济宁、淮安等东部沿海城市航线,基本覆盖国内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省内支线网络进一步完善,以“模拟航空”形式与奥凯公司合作,1-9月份完成运输起降9952架次,旅客吞吐量27万人次。新开莫斯科、清州、中国台湾高雄等定期航线和大邱、釜山等包机航线,对俄航线已达9条,在国内仅次于首都机场。开通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货邮包机航线,对俄货运量增长21.3倍。

黑龙江地区未来将继续推行哈尔滨机场“门户+枢纽”为主的战略。在国际方面,继续打造哈尔滨作为我国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强化对俄运输的优势地位。继续发展对日、韩、东南亚及香港、中国台湾等国际、地区航线。在国内干线方面,以南航、深航、川航等航空公司为主要目标,继续开展市场营销及运力引进,争取基地公司数量与规模快速提高。在省内支线方面,继续深化“模拟航空”的运营和发展。在临空经济方面,哈尔滨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通过,将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物流产业,进一步拉动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二、推动黑龙江地区航空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

1、注重发展和培育航空旅游市场。黑龙江省近年大力推广旅游产业,全力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开发冰雪观光、森林养生等十余个旅游产品,每年举办滑雪节、冰雪节、森林节、火山节等20余个在国内外富有影响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近几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增幅超过30%。黑龙江机场集团积极争取旺季加班,利用各种机会推广省内航空和旅游市场,通过“百元机票游龙江”、“机票进校园”等活动积极进行市场营销,逐步形成航空、旅游联动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哈尔滨机场旅游客流增长46.1%,其中冬季旅游客流增长78.9%。

2、省、市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运输发展。黑龙江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领导多次过问,关心民航发展,关心机场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民航发展的有关问题。省领导带队走访航空公司,与他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次拜访空军等相关单位,争取了军方在扩大机场可使用空域、开辟航线和航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与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单位协调,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各项难题。对机场建设、民航发展、航线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模拟航空”的发展上,每年至少将1亿元航线补贴列入预算管理,按省、市和机场集团55%、30%、15%的比例分摊,带动市、县共同投入,形成了有特色的民航专项资金体系。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在公司注册、土地供应、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推动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多个地市已将引入运力、开辟航线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工作。

3、黑龙江机场集团勇于承担推动发展的主体责任。黑龙江机场集团努力发挥好自身的平台作用,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请示、汇报、沟通、协调。机场集团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多次带队拜访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跑市场,跑运力,跑航班,积极参加相关会议,积极参加与航空公司的商谈,协调解决航班运行的各项问题。机场集团多次召开全国范围的推介会宣传推广本地航空市场,协调航空公司将发展战略和重点向黑龙江地区转移。认真做好省内支线的'市场开发、航线网络编排和中转服务等工作,支线航空稳步发展。牵头成立了由各驻场单位组成的机场服务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航班运行中的各类问题。推出“管家式”服务,积极帮助航空公司与各单位沟通、协调。向地方政府申请专项资金对联检单位进行适当奖励,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哈尔滨机场超饱和运行状态下,想方设法补充各类运行资源。主动向管理局汇报,提前实施机场扩建项目中的8个机位建设,增加了机坪资源。启用老航站楼作为国际航班使用,释放了1.3万平方米的国内航站楼空间。改造3条快速滑行道和1条联络道,实现了航班的快速脱离,使高峰时刻容量在22架次/小时的基础上,繁忙时段提高到24架次/小时。

4、民航各单位共同努力推动发展。黑龙江空管分局在航班量快速增长、调配难度增大、机场不停航施工增多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军方,主动申请引导空域、机动空域和临时航段,提高空域利用率。加快空管工程和设备更新进程,积极推进机场三期、新扇区开放、雷达建设项目和飞行程序优化。为克服关键岗位人员不足,分局通过取消休假、增加值班时间、延长扇区开放时间、增加机关人员值班等方式保障航班安全和顺畅,“暑运”期间累计加班300人次。南航黑龙江分公司努力提高飞机利用率,科学组织飞机定检,在重点航线上更换大机型。积极向总部申请运力,加大本地市场投放,预计到20xx年执管飞机将达到35架,并逐步回撤外放运力,重点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航线网络。

三、关于黑龙江地区航空运输快速增长的几点启示

1、主观能动性对航空运输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航空运输发展速度一是取决于航空运输市场需求,这是由地区经济、旅游市场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竞争等因素决定,属于客观因素。二是取决于航空运输发展的大环境,包括航空公司引进的政策环境和航班运行环境,这两个环境的好与坏与我们的行为有关,属于主观因素,包括补贴政策,航班运行质量,军方、联检和空管等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等。三是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努力。尽管航空公司安排航线航班时主要考虑收益水平,但是在市场中有一大批收益相仿的航线,具体飞哪条线,我们的主观努力和协调力度也起了很大作用。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较慢,但航空运输实现了快速增长,说明黑龙江省政府扶持政策和民航各单位的主观努力对推动航空运输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主要领导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将会使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大幅提高。

2、地方政府重视是航空运输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地方政府对航空运输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扶持性政策,包括机场建设与运行政策、航线开发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目前来看,国内越来越多的省、市制定并出台了航线补贴政策,补贴幅度越来越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影响航空公司运力投放和航班安排重要因素。二是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在与军方、联检单位的协调方面,往往只有地方政府出面才有能力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保护民航发展的资源环境,包括机场净空、电磁保护等,这些环境保护不好将成为航空运输发展的障碍。

3、旅游市场与航空运输市场相互促进,互惠互利。黑龙江省今年以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航空运输的快速增长,航空运输的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市场的深入开发。旅游和民航是最紧密的关联产业,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是一种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公务消费逐步规范,对民航公、商务市场带来很大影响。而由于消费结构升级,旅游需求迅速升温,旅游已经成为拉动航空运输增长的主要力量。旅游市场具有季节性强、需求弹性大等特点,民航方面应顺应形势,认真研究,做好旅游航线产品设计,大力促进航空市场和旅游市场同步、协调发展。

4、关键性资源限制航空运输发展速度。哈尔滨机场的时刻容量尽管已经临时提高到了24架次/小时,但还是在12点至18点饱和,许多航空公司时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目前机场过夜飞机达到了40架,新增过夜飞机的空间已经很小。从全区来看,大连、沈阳机场也都出现繁忙时段容量饱和的情况。这种情况不解决,其他促进发展的措施就没有意义,我们未来的发展就没有空间。在全国大部分大、中型机场时刻资源紧张,而且每年我国还新增100-200架飞机的情况下,机场关键性资源的改善程度和发展前景是左右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和运力投放的重要因素。

5、航空运输快速发展,需要民航各单位共同承担发展的主体责任。航空运输发展了,民航各单位均会受益,推动发展是民航各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机场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应积极主动推动发展,协调地方政府重视、出台政策,协调航空公司投放运力和增加航班,协调空管和航油做好保障,协调军方、联检单位,制订机场收费政策,加快关键设施的改善,提高旅客、货物便捷性等。在某种程度上,机场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协调能力决定着航空运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民航其他单位也与发展息息相关,管理局和监管局应积极争取国家和民航局各项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行政许可项目,与各机场一道促进地方政府提高对民航的重视。空管部门应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空域利用效率。

6、航空运输的长远发展,需要发展和壮大基地航空公司。基地航空公司以网络的形式推动发展,在淡季和旺季持续经营,这都是非基地航空公司所不具备的特点。纵观国际、国内大型枢纽、门户机场,都有大型航空公司将其作为主运营基地重点发展。反之哈尔滨机场只有一家基地航空公司-南航黑龙江分公司,且其执管飞机市场份额仅占18%,市场集中度较低,不利于机场的长远发展。未来还应加大对基地航空公司的扶持和引进力度,培育和发展主运营航空公司。另外,南航虽然运力引进落后于航空运输发展,但毕竟还是占有率最大的航空公司,为航空运输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项扶持政策、保障资源要向其倾斜。南航黑龙江分公司也应积极促使南航集团重视东北市场,加大运力投放,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7、航空运输的长远发展,需要持续的安全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做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这是“8.24”伊春空难给我们血的教训。黑龙江地区今年以来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责任原因事故征候;南航黑龙江分公司狠抓飞行队伍素质管理,未发生人为原因不安全事件,为航空运输发展提供了保障。航班运行是否顺畅决定着旅客出行是否顺畅,关系民航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民航广受高铁冲击的形势下尤为重要。哈尔滨机场采用新型排桥法,提高了航班靠桥率,申请冬季运行10分钟除冰时间,提前10分钟关舱门,加之黑龙江空管分局的积极努力,提高了机场放行正常率,为黑龙江地区航空运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运输业调研报告 篇2

从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到产品销售,油品储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油品储运过程的损耗占总损耗的40%?50% ,其中油品的蒸发损耗基本上都发生在储运过程中,大量油气散失于大气,不仅会给油气聚集的罐区、油泵房、装卸区等操作场所带来潜在的火灾危险,还会导油品质量的下降,更重要的是:散发到大气中和流失于土壤及河流中的油品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和生态平衡。因此,搞好储运过程中油品损耗的控制,不仅是石油生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保护生存环境的需要。

油品储运损耗的降低相对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易于实现,且投入资金相对较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降低油品储运损耗,尤其是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即可以消除许多生产操作场所的安全隐患,乂可以保证成品油质量。就汽油而言,随着轻僻分的蒸发,汽油的初僻点和10%点升高,蒸气压下降,启动性能变差;辛烷值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航空汽油在其蒸发损耗率达到112%时,其初僻点升高3C ,蒸气压下降20% ,辛烷值降低015单位。

另一方面,全国每年油品储运损耗约为2200?3700k t,其经济价值数10亿元之巨,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储运过程中的油品损耗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油品蒸发损耗;其中包括呼吸损耗、静止储存损耗、灌装损耗、出罐损耗、湿润损耗和沸腾损耗六种。第二类是操作损耗,其中包括于生产操作失误所造成的跑油、冒油、混油,以及活罐、油罐切水作业中油品的损耗和某些设备于维修不善造成的滴漏

损耗。

油品蒸发损耗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油品汽化、罐内气相传质和混合油气排逸三个阶段。

油品在装卸、储存、输转过程中汽化的表现形式是蒸发。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气液两相共存体系中的`液体表面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压力下,只要存在着与气体接触的自表面,而且气相中油品蒸气未达到饱和状态,都存在着蒸发现象(达到饱和状态,也存在着蒸发,只不过是蒸发与冷凝处于平衡状态)。油品蒸发的速度取决于油品的温度、储罐或容器内油品的自表面积、气相中油品蒸气的浓度、气相空间的压力以及油品的性质。

罐内气相传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分子扩散、热扩散和强制对流。存在分子扩散是于容器内各部分油气浓度分布不均匀,油气分子自发的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迁移。于容器内是气液两相,液相是蒸发源,

而油气的密度乂大于空气的密度,因而分子扩散的结果使容器内气体空间油气浓度形成梯度变化,越接近油面油气浓度越大。对于地上储罐随着大气温度的变化,罐内气体空间的温度分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罐内气相空间各部分气体的质量迁移,就是气相传质环节中的热力扩散。气相传质的第三种形式强制对流,是于罐或容器内气体空间压强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即在压差作用下高压区的气体快速向低压区运动,比如环境温度骤降或发油作业而使油罐吸入空气,则会产生式强制对流。

通常除储存高挥发性油品采用压力容器密闭储存外,其它油品都是用常压罐储存。当罐内混合油气压力达到油罐安全装置的控制压力时,罐内的混合油气就会向罐外排逸,造成油品蒸发损耗。对于装船、装车、装桶等生产操作,蒸发损耗伴随着作业的全过程。

运输业调研报告 篇3

xx年是开局之年,市公路运输业广大从业人员,紧紧抓住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强化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客货运输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客运量持续增加,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外地来洛旅游观光等各类人员流动显著增强。据运输管理部门统计,年全市客运量为1.60亿人,较上年增加2670万人,增长20.0%;旅客周转量突破120亿人公里,达到124.28亿人公里,创历史记录,较上年增加20.91亿人公里,增长20.2%。

二、货运能力不断提高,货运周转量完成358亿吨公里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市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工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各类商品消费持续旺盛。统计显示,市货物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全年货运量达到1.63亿吨,较上年增加2892万吨,增长21.6%;货物周转量达到358.09亿吨公里,较上年增加66.39亿吨公里,增长22.8%。

三、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公路建设等级较低,维护养护资金匮乏,与公路配套的停车场所规划、建设滞后,公路建设科学性、前瞻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个体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较低

年,市对几家大型公路运输公司进行了整合改制,经营主体集中化程度得到提高。但在货运方面,存在大量个体私营货物运输业主,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成本攀升增加企业营运压力

油价、人员工资不断攀升,增加了运输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汽柴油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汽油价格达到历史高位,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货物每吨公里运输成本已达到0.7元左右,一些运输企业经营困难。

(四)超限超载等非法营运依然存在

对货物运输车主的调查显示,由于货源少、车辆多,加之信息缺乏导致的无序竞争,一些运输车主把货物运输价格降到每吨公里0.4元左右。为了不亏本赔钱,部分车主存在超载超吨经营,增加了运输业经营风险。

(五)行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运输业经营线长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当前运输市场监管力度、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亟需加强,信息化设备和专业人才引进滞后,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四、运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科学谋划,打造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运输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大运输行业法规宣传力度

采取有效形式宣传运输业法律法规,增强从业人员自觉守法意识,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在提高文明执法、公平执法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超限超载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从源头进行非法营运的治理根除工作。

(三)制定合理运价确保企业效益

加强运输企业成本核算,制定合理运价,保证合法营运企业得到适当效益。目前客运票价已基本到位,客运车主效益得到了保证,超载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对货运行业应该加强运价调控,制定最低限价,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增强盈利能力,保护合法经营车主的经营效益。

(四)进一步加强运输市场管理

依法强化行业管理,落实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努力形成运输行业的监管合力。完善运输安全、市场准入和退出等监管机制,建立公开公平、运行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

(五)努力推进现代运输业建设

强化现代化人才与先进设备的引进培养,加快运输企业体制改革,努力培育现代运输物流企业。运输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人才层次不高,信息化管理设备发展滞后有关。在运输业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信息化设备配备方面加大力度,切实解决运输业营运管理难题,找准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确保公路运输业健康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