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分析(汇编6篇)

调研报告分析(精选6篇)

调研报告分析 篇1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经济强区”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二三产并举,服务业优先”的工作理念,坚持扩大总量,优化业态结构,拓展消费领域,提升整体品位的总体要求,以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重点,狠抓落实,实现了四大转变:①从“工业抓抓,三产带带”转向在坚持抓工业为龙头的基础上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②从纯地域统计转向抓招商引资、构建平台、创新载体、注重投入;③从松散型的沟通联络转向紧密型的关系;④留地安置工作从口号式转向实质性启动。全区三产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1—9月份全区累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6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三产销售额121.09亿元,同比增长25.9,三产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7.9,应缴税金1.48亿元,同比增长8.8,商贸投入5.15亿元,同比增长2.6。全区镇街均衡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招商成果促进连锁经营步伐加快。1—9月份,已达成落户意向的企业有10家,资料已上报市财政局。主要有七斗星商旅酒店、托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其中,大型国内外连锁超市纷纷看好绍兴,进驻越城。香港屈臣氏集团屈臣氏春天店于7月4日隆重开业。乐购超市已在国庆前火爆开张,农村消费安全建设继续推进,连锁网点不断增加,可在11月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积极推动了越城区整体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1—9月份超市累计完成销售额达4.99亿元,同比增长34.8。

(二)消费升级带动服务业成效明显。以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为主要特征的假日经济,有力地扩大了消费需求,商旅互促联动更趋明显。消费结构已由实物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由生活需求为主向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为主转变。1—9月份,餐饮娱乐持续红火,预计销售额达1.29亿元,同比增长70.9。特别是旅游服务业,随着吼山景区影响力的日趋增大,方园农庄的不断升级,白鹿山庄、绿盛山庄的开发建设,全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形势喜人。1—9月实现旅游销售3664万元,利润270万元,税金7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9,37.1和33。

(三)区位基础优势促使专业市场交易活跃。1—9月全区55个各类专业市场成交额达48.29亿元,利润1.16万元,税金340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6.5,21.9和40.1,其中占市场总量20的两个废旧金属市场1—9月份成交额达17.66亿元,利润1115.3万元,税金746.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2.48,28.47和34.9。新兴业态数码电脑城1—9月份实现成交额3.11亿元,利润375万元,税金39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3,137和291。

(四)留地安置工作实质性启动。在市区建设土管规划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留地安置工作取得了实质性启动和进展。目前,被征地村留地安置项目有实质性启动的6只,其中计划投资3000万元,征地12.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北海寨下综合市场,规划设计方案已批准,正在办理用地手续;计划投资5000万元,征地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府山绿叶商贸项目已办理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正在填塘渣,已在积极招商中;计划投资1800万元,征地11.07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城南中兴农贸市场(一期),已办理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正在申报规划设计方案;计划投资1500万元,征地12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王家庄组团配套市场,已办理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方案即将完成,已着手办理用地手续。

(五)宏观调控导致建筑房产稳健拓展。宏观调控对建筑业影响滞后,建筑业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态势。1—9月份建安产值达14.95亿元,利润2678万元,税金55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9.5,41.9和31.4。房地产业随着市政府06年年初四项房产新政和后来“国六条”的出台,房地产市场从回暖趋升,增幅较大,住宅空置率明显降低又趋平稳,涨幅回落。1—9月份房地产实现销售2.79亿元,同比下降68,利润1101万元,同比增长58.5,税金1731万元,同比下降59.7。

二、存在问题

总的来讲,1-9月份三产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稳步增长,同时也反映出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业态比较单一,主要以满足消费者日用品消费需求的传统业态为主,新颖业态发展不快,零售业连锁程度不高,二是三产服务业总量偏小,小型、分散仍是目前三产服务业的基本特征,经营理念、管理效率、专业人才等方面与外资连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经营上个性化、差异化经营不够明显,在服务上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不多,在营销策划方面创意独特性较少,内涵深度不够等。三是商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专业市场需进一步改造提升,为一二产配套的.生产性市场缺乏,个别市场因长期得不到改造,设施简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商贸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区政府的奖励资金,重点对引进企业、绩优企业、项目投入、品牌建设、农村消费安全建设等进行奖励兑现。对企业积极鼓励其做强做大、引进和培育品牌,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核心竞争力。对镇街要引导其大力招商,拓展新兴业态,提质扩量,集聚人气,繁荣三产经济。

(二)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将组织力量对各镇街及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全区面上三产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放矢加强协调服务,客观真实地分析研究全区三产经济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动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做好参谋。

(三)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被征地村留地安置项目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投入进程,抓实已有实质性启动的寨下农贸市场、中兴农贸市场、王家庄组团配套市场和府山鹅境60亩地块,力争在年初能开工建设;抓紧星光商务楼、西郊综合市场和瑜泽商贸物流项目的规划选址工作,争取前期手续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全力加快商贸投入项目的实施步伐。

(四)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举办浙江第四届家私博览会节会效应,隆重举行越城区投资项目推介会,强化概念招商,放大预期效应,盘活存量资产,推介楼盘资源,做好重点商贸旅游项目的包装推介工作,加快新型业态的引进与培育,力争实现三产服务业的借力发展,从而确保全区三产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分析 篇2

一、调研数据

(一)优势

保持通过对现场的调研和对基层员工的交谈,葛洲坝师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的自身优势比较明显,以下列举几个事例:

1、有节约成本的意识:

在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交谈调查中,部门员工反应:

现场存在长明灯现象;原料品质不稳定,影响生产质量;部分管理流程复杂,造成时间的浪费;

2、现场卫生有初步管理:

通过对现场的自己调研观察,现场的卫生室有一定管理的,在现场的部分区域可以看到卫生网格化管理责任牌;

3、安全颜色初步导入:

生产现场的护栏和连接轴转动部位采取了黄色警示。

4、风险管理初步导入:

生产现场有部分职业危害告知牌、重大险源管理牌;

(二)急需提升

1、设备维护不全面。现场设备部分设备缺陷明显,设备的维护周期、维护方法、维护记录等在现场缺少公示,不方便设备的健康管理。

解决方法:TMP活动管设备。

案例:

现场的部分设备上灰尘多,当调研老师问道这些灰尘是否能彻底清理,现场的工作人员不眨眼地应道:设备上有灰尘很正常,发电企业现场都是这样,没有办法避免。

老师点评:把本来的“不正常”当成了“正常”,这说明我们日常工作中标准要求不高,眼中没有问题。其实,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随着“7S活动”日后的不断深入,其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

2、隐患标注不全面。进入生产现场的入口区域,针对该区域涉及到的.隐患、应对措施等未做明示。

解决方法:KYT活动保安全。

案例:

现场的部分围栏及转动部位的防护不周密,当调研老师问道有没有员工直接跳跃的,现场的工作人员回应道:应该有,图方便,没有办法避免。

老师点评:隐患就是危险,既然已经知道有跳跃的,为什么不改善?“7S”管理就是让问题暴露,然后改善解决。

3、风险管理不全面。进入生产现场的入口区域,针对该区域的风险点没有明示,没有风险点分布图,没有对现场的风险点进行有效管理。

解决方法:KYT活动保安全。

案例:

老师问:“进入这个设备间,你能在进去之前先告诉我这个设备间存在哪些风险吗?”现场的工作人员回应道:这个我一时之间还真说不出来。

老师点评:风险就是危险,再好的记性也有记不住的时候,再谨慎的心态也有疏忽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些问题都目视化出来?

4、安全引导不全面。生产现场的安全通道、巡点检通道没有区分,重点部位标注不全不醒目,特种设备没有做到有效管理。

解决方法:TMP活动管设备、KYT活动保安全。

5、流程工艺不全面。入口区域、生产现场、起点位置均没有巡检流程图和点检流程图,没有相应的标准,看不到相应的记录,闭环管理不到位。

解决方法:设计点检指导书、点检脚印、点检编号等有效辅助措施。

案例:

老师问:“这是安全通道,那么咱们巡检通道是怎么规划的?”老师点评:从安全角度和管理角度,7S都要求把安全通道和巡检通道进行明确的标识。

6、目视标识不全面。区域名称牌,管道介质流向、拼柜盘眉、设备铭牌等不全、不清晰、不醒目;开关按钮功能缺少标注等情况严重。解决方法:全面目视化推进。

7、安全颜色不全面。生产现场的颜色区分不符合国家标准,管道颜色、管件颜色、设备颜色、标线颜色等比较混乱。

解决方法:全面目视化推进。

8、部分职工思想偏保守。部分职工经过沟通聊天,思想偏保守,认为厂里的每一项活动都是额外的工作,是领导的要求,属于高压政策,推行的时候没有统一标准。

解决方法:宣传先行、标准统一、定期培训、树立标杆。

案例:

员工甲说:我们对自己的厂很有感情,“7S活动”中领导怎么布置我们就怎么干。

老师点评:领导怎么布置我们就怎么干,这话不错。但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用创新的方式打造有自己差异化的“7S活动”,切忌搞一刀切。

员工乙说:前几年我们没有搞什么“7S活动”,企业不是也在发展吗?再说了,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搞。

老师点评:眼下推进的“7S活动”,并不是给员工增加了一项另外的活,而是原先就应该有的,只不过原来没有给这个活取个名字叫“7S”而已。

(三)调研总结老师的观点

1、“7S活动”实施的本质:

第一层面:取拿方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二层面:规范好看(标准化、精细化)。

总之,“7S活动”不搞花架子,怎么提高“收入”怎么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了就是增加收入了),怎么降低“成本”怎么来。

2、欲整理现场,要先整理观念,“7S活动”先解决价值观的趋同问题。

3、解决观念的同时,还要配备相关推进工具,其具体工具,后续海轩商学院培训老师在整个项目推进中会详细讲解。

4、厂内的管理人员的办公现场“7S活动”相对好“整理”,而生产现场的设备7S管理才是“整理”、“整顿”的重点与难点。

5、“7S”不是一朝一夕的运动,可以说是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因此,上下者同欲才能胜。

此次7S管理推行项目调研,更加清晰的了解了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的整个现状与员工的思想状态,那么,在后期的整个项目推进中,海轩商学院将结合文明生产、班组建设、素质提升、7S管理、文化宣导等方面融入推进计划,以培训+现场辅导+7S标准建立的模式开展工作。

调研报告分析 篇3

街现有出租屋2.9万多套,约占全区的1/5;流动人口约16万人,约占全区的1/4,出租屋及流动人口拥有数均居全区前列。如此众多的出租屋和大量的流动人口,使xx街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据xx派出所近年统计分析资料显示,历年发生在出租屋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动人口作案比例均高居95%左右。诚如xx街道办事处欧志雄主任所说的那样,“构建和谐平安新,出租屋管理半天下”。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对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城市管理、促进全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问题与现状

(一)出租屋及流动人口基数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据XX年统计数据显示,xx街拥有出租屋2.9万套,约占全区出租屋总数的1/5;流动人口16万人,约占全区流动人口总数的1/4。历年出租屋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动人口作案比例高,街道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近年来,xx街党工委、办事处历任领导都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历届领导班子都把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管理作为推动xx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由于拥有如此巨大的基数,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管理难度大,精细化管理的难度则更大。

(二)现行法律、法规,制约力度不足。

在出租屋管理上,目前实际操作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xx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即俗称的政府2号令)。一方面,上述法律、法规是就城市一般意义的房屋租赁方面的规范性依据,由于种种原因,城乡结合部街道所辖的出租屋一般为无办理报建手续、无法取得合法的权属证明的违章建筑,严格说是属于不具备出租条件、不得出租的房屋,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类似的出租屋无法制约。另一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对租赁当事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分别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个别当事人不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如“不得向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而未取得的单位出租房屋”、“在规定期内依法申报、缴纳房屋租赁相应税款”等义务时,由于取证困难等原因,导致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罚则难以执行、兑现。

(三)管理资源不足,管理难以到位。

鉴于目前街道的运行体制,街道所掌握的人、财、物等资源十分有限,而出租屋的管理资源就更加缺乏。如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每200套出租屋配备一名出租屋管理员的规定,目前xx街虽然配备了150名出租屋管理员,就XX年统计2.9万套出租屋数似乎已经满足了规定要求。但由于街道的安监、打假等部门人手不足被抽调了部分,150名出租屋管理员中实际从事出租屋管理的只有100人左右。加上2.9万套的数据是XX年的统计数,随着近年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xx市城市中心东移步伐的加快,城中村出租屋市场日益看好,一些屋主将原来的2-3层房屋拆掉改建为6-7层的房屋,有的甚至改建为9层;原来6-7层的也加建至9层;有的为了更好适应租赁市场的`需求,在原来每套2居室的基础上改建为1居室,据粗略估算,全街实有出租屋数将比XX年统计数增加30%以上,达到3.8万套。以每200套出租屋配备1名管理员的标准,应配备190-200名出租屋管理员,才符合标准要求。由于人手不足,管理难以到位

(四)管理机制落后,管理缺乏有效性。

据调查,目前xx街出租屋管理方式既有由屋主本人自行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也有将相邻若干栋房屋围起来,由出租屋主联合管理的“围院式”管理模式,近年还培育推广出一种由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接受屋主委托经营管理的“托管式”管理模式。目前,三种管理模式中,由屋主自行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仍占大头,约占出租屋总数的70%左右;“围院式”管理模式和“托管式”管理模式都是近年推广的新模式,分别占出租屋总数的10%和20%左右。比较三种管理模式,屋主自行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分散以及招租手段比较落后,一方面是容易失控、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以及治安、卫生问题较突出;另一方面出租率普遍较低,屋主收益保障系数不高,因此税费收缴难度也较大。“围院式”管理模式较之传统管理模式具一定的先进性,也较好地解决了治安、卫生等问题,但总体上仍以屋主自行管理为基础,消防安全等隐患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托管式”管理模式则相对较好。经试行四年多,专业经营公司根据出租规定对受托的出租屋室内外进行统一整饰、环境改造、实行连片开发、加装电子门禁、闭路电视监控、封闭式管理、安排专人24小时管理、保洁以及值班巡逻、网上发布招租信息等,出租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比屋主自行管理提高了10-20%,租金比原来提高了50-70%;出租屋整治合格率、消防整改合格率、入住人员信息资料登记率均为100%;刑事发案率连续数年始终保持“零”记录。基本实现了“政府放心、屋主舒心、租客安心、经营者开心”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多赢目的。“托管式”管理模式曾在全市出租屋管理工作会议上作过介绍,引起市有关领导和市出租屋管理领导小组的重视,被确定为市的出租屋管理服务示范点。遗憾的是,目前纳入托管式管理的出租屋仅有5000多套,只占全街出租屋总数的1/6左右。

二、对策与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员管理。

保一方平安,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政府的政治责任,更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加强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的重头戏。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是街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街道,由于出租屋及流动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是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促进全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以高度重视,将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适合城中村出租屋管理的方式、方法,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

(二)精心组织开展“洗楼”行动,摸清底数,为加强出租屋及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全面掌握全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底数,保证信息“完整、准确”,xx街将“洗楼”行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选动作,从今年的2月起至6月共5个月时间,对全街范围内的出租屋展开地毯式的清查,力争实现出租屋信息录入率达到100%,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录入率达到95%以上,与房屋出租人治安责任保证书签订率达到100%,彻底摸清全街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底数,为进一步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确保“洗楼”行动顺利开展,街道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计划,以社区为主体组建16个核查工作小组,明确各社区居委会主任、出租屋管理工作站站长、警务室负责人为核查第一责任人。将出租屋的消防、治安、流动人员信息逐一核查,发现错误或已变更的信息,及时在信息系统和文字档案中修改或注销;对新登记的出租屋,分别填写xx市《出租屋栋(套)情况表》、《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并将有关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当场教育承租人改进;隐患严重的开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作出整改。根据“洗楼”获取的新数据逐户登记造册,完善分类分级管理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托管式”管理模式的推广力度,引导更多出租屋纳入有序管理。

“托管式”管理模式是实践证明是最适合当前城中村出租屋管理工作实际,最具推广价值的出租屋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城中村”出租屋从分散性经营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托管式经营管理模式过渡,xx街从XX年初起在全街范围内宣传推广“托管式”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监管到位”的“城中村”出租屋经营管理的新格局。但“托管式”管理模式毕竟是近年才培育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推广工作力度。如通过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相应的广告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各村公司、社区居委会配合做好所属干部、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干部群众加深对“托管式”管理模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实际效果的理解和认识,为顺利推进“托管式”管理模式营造良好氛围,为其正常运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指导,政策扶持。

出租屋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都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街道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同时还牵涉到租赁各方的经济利益。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出租屋管理工作的指导,将出租屋管理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经常研究分析出租屋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宣传先进工作经验,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针对城中村出租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台更具指导性、操作性的管理规定、办法。对于出租屋数量大、流动人口多的街道,在定员编制上实行政策倾斜,适当增加若干事业编制,并适当划拨办公经费,为精细化管理、服务提供政策保障。

调研报告分析 篇4

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调研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调研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4、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调研报告分析 篇5

物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职责是集中多种管理服务职能,整合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效地关心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居民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进展,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作为人民群众最关怀、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成为了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由于消防警力、业务经费、管理体制、业务水公平因素的影响,多数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物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不明确、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加之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缺乏信任基础等缘由长期存在,致使托付管理的单位、小区特殊是多产权建筑滋生大量的火灾隐患。当前,各类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在消防安全管理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物业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数物业管理单位消防法律意识观念不强

在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中,不能仔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法律法规明确的消防安全职责了解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都明确规定了物业管理单位的各项消防安全职责。然而,一些物业管理单位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懂法、不守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造成了工作上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直接或间接地纵容了各类火灾隐患的滋生和生长。

(二)一些物业管理人员消防业务素养不高

在平常在履行消防检查时发觉:个别物业管理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消防专业技术学问,学历层次、专业技术偏低,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小区消防掌握室的值班制度流于形式,有些单位仅满意于有人在岗,而值班人员对消防掌握中心的各种消防设备的运行及日常的防火巡查状况却不甚了解,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运行的正常与否毫不关怀,对消防掌握中心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声响不闻不问。有的值班人员能够发觉问题,但不会解决问题,更有甚者直接关闭了之。一些单位消防器材无人管理,内部消防设施、器材被盗现象严峻,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突出,消防设施器材长期处于缺损状态。一些单位与开发商、业主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职责,缺少协调协作,导致旧的火灾隐患久拖不改,新的火灾隐患又迭出不穷,久而久之,大部分消防设施的功效特殊是联动功能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消防设施的'完整性、牢靠性,致使投资上百万的消防设施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大部分物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与业主的各项合同商定,也就是说,其只对合同商定的内容负责。而目前普遍状况是物业管理单位在与业主的交接过程中有许多单位和业主对消防设施的管理没有明细的合同商定,致使物业公司对消防设施要不要管理、如何管理、管理到什么程度均不明确,而大部分业主特殊是住宅小区业主也基本不关怀除电梯运行及环境卫生等以外的公共设施的管理,导致部分消防设施不能时刻处于工作状态,或有故障而不能准时得到恢复,影响了设施的工作效能;

(四)物业对部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业主缺乏管理

部分业主往往只注意自己居住、工作场所的小环境,而缺少对建筑、小区整体安全的考虑,借着装修之名,肆意扩大装修面积,擅自转变建筑物使用性质,擅自增加夹层扩大防火分区,转变建筑结构、楼梯形式,封堵排烟口、强占圈围疏散走道等,而物业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可怕得罪业主,未尽到劝阻和管理责任,在本单位无力解决的状况下未准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妥当处理相关时宜,而只是认为我不是执法部门根本管不了这些事情,从而放任进展,增加建筑的火灾危急性和火灾负荷,造成了大量的“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五)物业管理单位准入缺少消防必要条件

物业管理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企业。虽然建设房管部门在核发资质证书时对物业管理公司拥有的技术人员数量上有明确要求,但没有规定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加上目前许多建筑特殊是非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企业基本上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依附受制于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和管理不分的体制严峻制约了物业管理单位的工作开展;

(六)消防设施日常修理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业主多且分散,在公共场地的使用、车辆的停放、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等方面业主与物业之间很简单引起冲突,造成双方产生不信任和纠纷的情形,加上传统的“主仆”观念影响,物业管理处于被动弱势地位,导致物业管理费用不能准时收取。同时现有法律对建筑大修理基金的收取、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定,要求修理基金的使用由售房单位或受托的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实施单位,提出年度使用方案及分项目修理经费预算报告书,经业主委员会审核,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将修理基金分批拨付实施单位,其操作程序简单,很少有物业单位有决心和急躁去申请和使用这笔经费,致使包括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设施维护保养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七)消防安全管理未纳入托付管理的正常范畴

在日常的监督执法过程中,笔者遇到这样的状况,由于与业主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有些物业管理单位未通过任何移交手续擅自撤离小区,致使小区的日常管理全面瘫痪,而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随即聘请了新的物业单位进行日常管理。而消防部门进入该小区进行监督抽查时,往往注意对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与监督,但由于原物业单位未将建筑主体的审验状况及消防设施的相关维护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而业主委员会也没有把消防安全管理纳入托付物业单位管理范围,则新物业管理单位就不应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消防部门只能把责任落实到业主委员会。但业主委员会是由全部业主选举产生的非法人临时组织,不具备法律责任担当力量,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小区火灾隐患的整改难度,大大加大了消防部门的工作量。

二、解决当前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职责不落实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政府相关部门应依据目前物业管理的现状,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完善组织机构,确保业主委员会人员的相对稳定。规范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处置问题的程序,明确合同商定中消防安全管理的详细内容,规定每幢建筑(或小区)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应通过竞标形式进行,严禁单产权多使用建筑或多产权建筑开发公司托付下属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把建筑消防设施的托付管理作为业主聘请物业公司管理的先决条件,确保消防设施有人管理,明确物业管理单位的接管时间并完善建筑消防设施移交的手续;

(二)提高物业公司的准入门槛

建设房管部门在核发资质证书时,应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单位必需配备肯定数量的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并把通过消防专业培训且取得相应的消防资格证书作为核发物业管理单位资质证书的前置条件。同时要建章立制,制定消防部门与建设房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准时把握物业管理单位的相关信息,把物业公司拥有消防专业人员的数量、消防管理力量的强弱及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状况纳入物业管理单位资质申领、等级评定的范畴,提高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物业公司消防工作的指导

区级政府应将街道、社区范围内的物管单位纳入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的考核管理范围,定期保量的对辖区内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把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作为今后消防管理的一项常常性工作,并把物业管理单位纳入日常监督管理的视线,把规范物业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作为加强各类建筑、小区消防工作的基础内容,同时,物业单位要主动地与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觉小区内消失违章违法行为,物业单位应准时报告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切实将一些隐患扼杀在襁褓之中。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火灾隐患久拖未改的物管单位及个人应依法严厉 处理,从严惩罚;

(四)加大消防教育培训力度

切实加强对物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街道安全办要详细抓好摸底、统计汇总工作,督促落实,防止漏报漏训。通过培训,使物业管理人员增加消防安全观念,切实学懂学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各项消防安全职责,树立起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力争使物管单位消防管理工作水平、岗位人员素养有所提高。

(五)规范对公共修理基金的管理

《物业管理条例》已明确了修理基金制度相应的法律地位,其使用是否公正、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每一名业主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需完善规范修理基金的使用管理,尤其应明确公共部分详细设施设备相对应的修理基金使用原则、程序等,建立物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的防火组织,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切实解决火灾隐患、经费等问题,对于需要动用房管部门的专项修理基金,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应关心物业单位协调各业主,或者物业单位以粘贴公告的形式告知各业主,以便尽快地启动修理基金,以保证火灾隐患能得到准时、有效的整改。总之,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牵系于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府、职能部门亲密协作、协作,共同努力,物业管理单位充分认清火灾形势和火灾危害,仔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努力为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市的经济进展供应坚实的消防安全保证,才能营造居民小区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调研报告分析 篇6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业作为经济的血脉,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随着X“三高四新”战略、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转型升级、“两新一重”建设等,全省将迎来更大的融资需求,加快金融业发展比以往更加迫切。经研究,我们认为X省金融业要围绕做大总量,优化存量,以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金融要素集聚,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一、“引金入湘”,争取域外金融机构布局

针对我省金融业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局面,建议实施“引金入湘”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目标,通过财政扶持、人才引进、教育医疗资源倾斜等配套措施联动,吸引更多银行、证券、期货、公募基金、中介组织等金融机构落户X。

一是争取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布局。一方面是鼓励在湘金融机构向上争取在X布局开展科技金融、制造业金融、绿色金融等各类金融创新试点,提高业务拓展能力;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吸引金融机构在设立法人总部,不断增强XX市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向XX市以外的市州延伸布局。压实责任,推进金融业发展不足的市州,加快引进金融机构,完善网点布局,引导金融服务向县域延伸,提高市州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鼓励征信公司、资信评估(评级)公司、金融媒体、保险配套服务等中介机构入湘。

四是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布局X。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落地,证券、期货、基金等证券业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占比的陆续“松绑”以及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国际金融机构加快了在我国的布局。X应依托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非经贸合作,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布局。

二、培育主体,壮大地方金融机构

地方金融机构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基层、中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X应综合运用财税、监管等政策,通过建立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1、建立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效培育机制

落实国务院关于充实中小银行资本的要求,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优化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等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财政注资、减费降税、弹性化监管等政策激励,构建大小银行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良性竞争局面。

2、培育新兴金融业态

梳理发展落后的金融业态和需要重点培育的金融业态,比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深入调研,列出问题清单,出台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政策,补齐金融业态短板。

3、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引导地方金融机构专注主业,立足X,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例如,对促进X“三高四新”战略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开放发展等具有特殊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政策支持;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差异化经营、坚持本土化发展的定位,通过监管考核机制推动中小银行内部构建起支农支小的资源倾斜机制。

三、差异竞争,大力发展特色金融

1、推进金融业特色化发展

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围绕X“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等重大战略,在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金融开放、金融服务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创新一批金融产品,探索一批改革经验,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2、推进X金融中心特色化发展

X金融中心目标是打造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据统计,全国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也提出来打造中部金融中心。事实上全国不可能有这么多金融中心,只有立足全省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依托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改革,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中部地区崛起等方面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打造服务中部地区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形成特色优势。

3、推进金融机构特色化发展

引导地方金融机构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特色化的转型发展,突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快产品自主创新,培育和挖掘客户和市场的真实、潜在的需求,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

四、弯道超车,打造金融数字化发展样板区

当前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和科技正发生深刻变革,金融不仅需要加速融入产业和科技,还需借助这场变革,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自身转型。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提高金融业数字化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途径。

一是健全金融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要完善政府各部门数据沟通协调机制,明确数据开放的制度、规则、标准,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打通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的数据鸿沟。完善地方类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组织的数据监控和统计体系,建立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人民银行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减少监管的信息不对称。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重视金融科技,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重塑业务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流程再造、服务模式优化,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的'科技体系向外输出相关技术成果和赋能经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经营,共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运行体系,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进数字人民币在消费支付、社会民生、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五、精准施策,营造优良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业的良性运转依赖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只有努力打造公平、诚信、法治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环境,金融才能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

1、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依托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改革,主动承接国家金融改革任务,复制一批外省金融改革经验。如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X、X等地的绿色金融改革,跨境金融改革等。

2、研究出台鼓励金融机构立足X、服务X的激励机制

通过财政存款等资源配给,及奖金激励、名誉支持等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立足X、服务X。同时,围绕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构建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信贷机制。

3、打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从监管政策、税收、补贴等方面入手,全面清理、修订、完善相关鼓励政策、竞争政策,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4、建立促进金融发展与防控风险相协调的监管机制

一方面,针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监管工具等方面薄弱的情况,加快地方金融立法,建立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相协调的综合监管模式;稳妥推进监管改革,如探索复制北京“监管沙盒”的试点经验,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科技建设,提升监管效率和覆盖面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业新模式、新技术、新需求的深入研究,深刻把握区域金融创新特点和方向,不断完善监管模式,营造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环境。

5、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方面,针对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更新等堵点难点问题,专门研究解决。另一方面,严格规范信用约束机制,完善信用主体权益保护。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