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的调研报告【通用27篇】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通用27篇)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

一、群众的思想状况

1.大部份群众很正直,有主见,有政策水平,有全局观念。他们站在公正的立场提意见,提想法,提建议。如用电难的问题、渠系整治的问题,村社道路硬化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合理合法、于情于理。

2.一部分群众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什么问题不想,什么问题不知道。

3.极少数人私欲澎胀,只考虑个人,不考虑大家,要钱、要粮,发展无意识,无计划,无行动。

二、调研过程中提出的合理诉求

1.xx村二级提灌站年久失修,无法提水,影响两个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2.二组住户用电难,需换变压器1台增容。

3.xx村三组至村委办公室道路硬化。

4.二组社道硬化。

三、工作落实情况

以上诉求,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工作分先后主次,逐步予以解决。

1.组织群众,立即对二级提灌站进行整治、改造,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截止21号已全部竣工。

2.二组变压器增容,书记亲自向有关领导汇报,有望解决。

3.争取交通局支持,优胜3组社道路硬化年底,前有望解决。

四、调研结论

在家群众:1.人员结构不合理,劳力差,文化低,发展理念需更新。

2.大多数群众是善良、朴实、勤劳的,对政府期望很高。

3.极少数群众水平低,不讲理,需更进一步教育与引导。

4.群众合理诉求需解决,但乡政府力不从心,更需上面项目支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下一心才能遂愿。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

根据县委《关于做好新一轮定点帮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和经贸委到对口扶贫点塔木托拉克乡托万克阿热勒村二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托万克阿热勒村是自治区重点扶贫村,距塔木托拉克乡4公里,距阿瓦提县10公里。该村二组有61户农户,共有人口250人,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可耕种的有1533.2亩,其主导产业为棉花的种植,棉花的种植面积约占943亩,小麦的种植面积为320亩,有果园270亩,其中已开始结果的25亩果园,羊194只,牛51头,马1匹。据调查了解,该村二组的人均年收入为870元/人,共有33户农户的人均年收入在870元-670元;有11户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低于670元;在这11户低收入户中,有的农户家是因为有残疾人无力从事耕种,有的农户则是因为只有3-5亩的土地;家庭收入状况较好的有2-3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元,他们主要也是靠种植棉花赢利的。

(一)自然环境恶劣。该村的大多为碱性土,且灌水困难,导致棉花产量低。

(二)农民文化素质太低。有很大一部分农民都是文盲,对棉花种植如何施肥、什么病虫害该用什么农药等知识掌握很少,农作物种植科技含量太低,已成为该组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由于长期贫困,农民生产投入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不高。

(四)部分农民认为水费收的太高,据了解,去年的水费价格为63元/亩。

(五)养殖业没有很好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对该村的扶贫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标本兼治,组织全体职工发扬奉献精神,出注意、想办法、捐资金、捐实物,从思想上、物质上进行扶贫。

(二)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联系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对特困户,要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种植技术,以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

(三)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协调,尽力为农民争取小额信贷,以解决农民生产投入不足的现象。

(四)与塔木托拉克乡和县水管站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号召托万克阿热勒村全体村民尽快解决灌溉用水难和水价过高的问题。

(五)加大信息支持的力度。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思路,寻找一些切合实际的致富门路,主要从种养殖方面入手,如教他们根据市场种植特色水果等。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3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名“村官”来到后,乡党委在征求“村官”本人及相应村委会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决定先让他们在乡党政办培养锻炼一段时间再派到相应的村委会任职。所以,自1月份至今,两名“村官”都一直在党政办跟班锻炼。下面将他们近三个月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个简要总结。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较为稳定

两位“村官”来到后,思想方面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安心基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问题,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这份眼目前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还是比较珍惜,在座谈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均表示暂时能够安心在农村工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为当地农村的发展作出应的贡献。二是谦虚好学。在党政办跟班锻炼期间,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发展观、“[]x”等各种理论思想,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同时谦虚的向同事们学习,并经常与各位班子成员深入村寨、深入农户了解农村工作情况、学习农村工作方法、总结农村工作经验,为将来到村上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三是乐观向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舞台上,大学生“村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情民情、了解了社会,砥砺了品格、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树立了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进一步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交谈中他们纷纷表示,在农村基层学到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将使自己终生受益。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主动

在党政办跟班学习期间,工作热情饱满、作风踏实。一是熟悉情况较快。通过办文、办会等工作的参与,他们对全乡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和重点工作思路都已基本了解,对各村委会的发展重点都有所掌握,对自己任职村的村情概况、地理环境、民族结构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2名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都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脚踏实地,能够独立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受到同事们的好评和领导的肯定。

(三)大学生“村官”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乡党委力争做到在生活上尽量给予关心,两位大学生到后就一直在乡政府跟班锻炼,由于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乡党委及时安排专门人员帮助他们租到住所,让他们落下脚来安心工作。快临近20xx年放假过春节时,由于两人的工资还未办理落实,将面临着一分钱也拿不到就回家过年,乡党委、政府安排先将垫支发放给每人XX元的安置费作为他们的生活补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村官”到基层来任职,虽然都抱着一腔的热血投身农村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心里都存在一些顾虑和担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待遇比较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人均每年1.5万元的补贴,平均每个月为1250元,参加完各种保险后每月仅剩1000元左右;二是工资没有得到及时落实。他们从上班至今都快有3个月了,但还没有领到一次补

贴,给生活上造成极大不便。三是没有一颗“定心丸”。他们心里始终存在着到村任职不是长久之计的想法,考虑着任职期满之后没有出路,前途未卜。四是希望有一些优惠政策。他们希望在今后报考公务员等过程中能够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二、大学生“村官”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和工作,拓展了

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结构,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力地加强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给基层干部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4

作为一名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实地,搞好社情民意调查,是我履行好指导员工作职责,接近群众的基础,也是熟悉村情的有效途径,我通过查询资料,走访农户,深入地块调查等方式对xx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祥细调查。并在上半年的调研基础上对如何抓好xx村产业发展,富裕农民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xx村发展现状

xx村位于xx乡西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2400米,山高坡陡,立体气候显著,全村辖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188人,农户559户,有耕地1662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有林地4500亩,已发展核桃5294亩,建成高优桑园60亩,有茶园600亩。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2380元。xx村是一个人口较多,生产资料相对较少,人口和资源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高寒贫困村。全村地貌山头大,山脚小,80%的村民居住在1800米至2300米海拔范围内,气候变凉,耕地产出率低,且农户土地零星分散,路途耗费时间较多,不利于耕作及管理,致使优势特色产业规划难,产业化推进难,以种粮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仍然存在,优势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经济对比效益不明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全村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能力较弱,缺乏产品竞争意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二)、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管理粗放

大多数青壮劳动力奔波于打工热潮,家里仅剩老人和子女,农业生产,产业管理投入不足,靠发展产业效益的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传统的耕作方式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生产出的产品竞争能力较弱,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

村、自然村技术力量薄弱,产业协会运转机制不活,职能作用发挥不突出,缺乏农村经纪人队伍,产业发展仅靠村“两委”牵头组织,组织化程度较低。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工程性缺水现象仍然突出,产业水浇条件仍然较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

三、推进xx村产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一)产业发展的思路

立足xx村区位气候条件,资源状况,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

向,科技为依托,紧紧围绕“长抓核桃,短抓桑,粮、畜、茶叶不松劲”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巩粮食、畜牧、茶叶产业,做优泡核桃产业,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

(二)加快xx村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要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典型大户、示范户,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力度,提高群众产业意识,按照市委提出“见缝插针做大产业,精益求精做优产业”的要求,继续抓好泡核桃种植,大苗移植工作,进一步提高核桃在全村的覆盖率,发展面积达7000亩左右;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扩大蚕桑产业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打造蚕桑种植千亩村,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实施专业化发展;推广良种,普及良法巩固好粮食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关键在投入,重在基础设施。要改善群众的生产发展条件,我们只有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抓住上级扶持导向,积极做好项目规划、申报、协调争取工作,争取实施好一批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全村产业发展条件。

3、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

要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忖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以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村级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特色产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明确协会职责任务,着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采取联合经营、租赁、转让、转包等各种形式,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通过服务机构的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措施的落实,为广大农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因此,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提升产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的动力,我们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扎实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办好特色产业科技培训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抓好核桃、蚕桑示范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村科技的窗口,培训农民的场地,扎实推进核桃、蚕桑科技的推广普及。

5、逐步建立特色产业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新、机制活,则产业效益高。我们要下决心坚持不断地

抓好核桃、蚕桑两大基地建设,打造好产品品牌,加大产品对外推广力度,把两大产业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农业,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格局,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中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适行机制,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5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class=>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6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政府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府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府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平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府从兴办“万人大集”着手,打造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7

自7月15日至9月17日,驻**镇市镇两级“民生联络员”共121人,本着认真细致、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全镇46个村,开展了村情民意调查活动。活动中,共组织召开村小组长以上村干部座谈会376次,与1100多名党员进行了谈话,走访农户7600户,发出调查问卷8000份(占总户数的百分比为76.7%)。现根据走访调研和民意调查的结果,根 据各个后进村的具体表现,就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第三方”介入破解“乱”的问题。一是强村介入。对于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差、群众威信低或暂无支部书记的村庄,选取先进村作为“第三方”引入该村,由先进村庄支部书记兼任后进村支部书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二是管区介入。针对大后旺、大荒等村庄“两委”班子不健全,暂无合适人选或有预定人选但群众暂时难以接受的情况,村庄所在管区作为“第三方”介入村庄管理,由管区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村庄负责人。三是企业介入。针对营房、东营、马家辛庄等“两委”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将企业作为“第三方”引入村庄。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企业负责人回村担任组长。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利用企业的强大财力,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吃水难、行路难等热点问题,以加快发展逐步消除党员群众心目中尤来以久的派性意识。

(二)规范管理破解“散”的问题。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在充分征求机关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镇基层组织工作规范》一书,使村级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新的后进村“带头人”上任之后,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议事程序,约束干部从政行为。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针对群众最关注和班子最敏感的村级财务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财务预算制管理“六议”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思想的滋生,杜绝矛盾隐患的产生,使干部干事清白、群众放心明白。

(三)工作扶持破解“难”的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扶持。镇财政继续向后进村庄倾斜,对后进村庄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清违治乱扶持。在村庄村容整洁方面,镇党委组织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村容整治工作组,根据村庄需要随叫随到。三是财务清理扶持。镇党委组织纪委、经审中心、审计所对已调整的村庄进行财务审计交接,并张榜公布,使新班子与历史遗留问题有一道清晰的界限,使他们能清清白白的开展工作,这也有利于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清理整顿,从而促进村庄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具体按村整改措施如下:

(1)东营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东苑绿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2)营房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胶州市盐场场长李文来)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3)刘家岭整改措施:该村已让邻村有能力、村庄发展好的支部书记(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志超)兼任该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优秀支部书记的作用。

(4)马家辛庄整改措施:该村已请该村经济能人(东湖置业有限公司经理黄恩杰)回村任职,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致富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5)来福村整改措施:已请邻村优秀、威望高的支部书记(东匡村党支部书记金延来)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庄发展经济,稳定民心。

(6)杨家林整改措施:已请邻村王家村支部书记王桂会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并已请回该村经济能人(王福建)担任村庄负责人,并积极发展入党,以培养新的支部书记。

(7)前海庄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加强村级班子力量。目前已成立工作组对该村财务进行审计交接。

(8)大后旺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派管区副书记临时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抓紧物色新的村庄负责人,尽快培养后备干部。

(9)大荒整改措施:建议一是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二是抓紧物色一名经济能人挂职管区副主任回村主持工作,并且对其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党委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助开展工作,以树立威信。

三、整改要求

1、要严肃认真地抓好整改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作为村情民意调研情况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分析,彻底查清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二是在整改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四个结合。(1)把整改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推进相结合;(2)把总结成功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把整改工作与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4)把整改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三是整改工作务必要尽快落实。整改工作务必于12月底前结束,市委将对各镇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2、要围绕民生建设抓好整改

民生建设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大事。因此,整改工作要紧紧围绕民生问题,要根据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把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衡量整改效果的标尺。通过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解决好困难学生救助、社会优抚等问题,把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贯穿整改工作始终。

3、要针对突出问题抓好重点整改

建议镇党委、政府认真对照问卷调查结果,按照群众满意度高低,理清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有哪些,围绕这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研究、逐一拿出整改措施、逐一抓好落实,要以对突出问题的整改带动整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4、要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改重点

建一个好班子,选一个好当家,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村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建议镇党委、政府下一步要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在确保一类村提档升级、二类村争先创优的同时,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抓好后进村班子治理整顿。要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对后进村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全面准确摸清后进村后进的原因,突出一村一策,逐一制定方案,切实抓好整改。要建立领导干部包后进村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确保12月底前完成所有后进村班子整改。要重点抓好村班子组建、村级运行规范、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实事办理。

5、要建立完善整改工作长效机制

一时、一事的问题好解决,但要想彻底解决镇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能单纯就整改抓整改。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完善的思路,既要抓好具体问题的解决,又要针对本镇面上存在的同类问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要重点抓好党委科学决策机制、群众评价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特别要畅通机关党员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和完善民生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8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是中央政府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镇“”期间的重要任务。按照党委政府要求,为加快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人对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北依公路,南靠河,铁路穿镜而过,距离镇区仅三公里。目前,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共有 XX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达X人,其中党员人数X人。20xx全村经济总收入X万元,人均纯收入X元。据调查,XX村农业方面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小麦、玉米)和养殖业(家禽、鱼)为主。在上一届村支两委干部的带领下,20xx年XX村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修的路、路和XX大桥、桥以及多个田间水利桥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难的条件。二是农业产业稳定发展。XX村现有耕地X亩,水田X亩,20xx年全村整理、复垦土地近XX亩,很大程度满足了当地老百姓生产发展的需求。农业产出上,通过引进高产优质良种来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也积极提高高效农业在农业产出的比重。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健全。

目前,XX村现有卫生医疗站3个(具有行医资格医生13人),图书馆、文化站1个(藏书1500本),农家超市1个,幼儿园1所;20xx年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X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X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X人。

二、存在问题

据调查,在上届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下,XX村各项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

1.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耕地荒废现象多

农村居民点主要是以自然村的形式存在的,农村普遍人口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同时缺乏村庄规划设计的指导控制,很多村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致使旧房闲置增多, 新房多占宅基地, 村庄建设无序, 占用大量的耕地, 浪费土地严重。同时,因家中无人和季节性因素影响,耕地荒废较多。

2.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收入比较低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文化水平不高,农民素质不容乐观,小农意识较强,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高低。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还主要有:一是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吞食农民收入的增长份额;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优质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三是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较少。

3.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质量差

由于农村居民点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 农村的建设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农村居民点分散、规模小, 且由于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 牲畜粪便及各类生活垃圾随处堆放, 工副业废水随意流淌 , 甚至渗入地下, 污染水源, 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 无法维持诸如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道路网、绿化系统、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运营, 因此很难在每个村组都做到配置适当的公共服务基础性设施, 这就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 严重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4.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缺乏监护管理和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作为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关于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和制约我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将本人对我村未来三年发展做如下几点建议:

(一)村级组织建设

1.村级班子建设。

20xx年10月,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2.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年发展1到3名党员,三年内至少发展1名女党员。

(二)产业发展建设

“”规划中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抓住国家重视 “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家生猪、牛羊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庭院中、小型养殖,包括发展家禽养殖,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2.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契机,生产发展特色农产品,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的比重。

3.加强组织培训力度。每年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利用好党员之家、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讨发展道路,引导并联合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发展致富。

(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争取资金的方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继续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在未来三年内陆续完成村主干道的硬化,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

2.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对老居住点要建垃圾收集点,定时定期把生活垃圾运走。扩大康居示范点的规模及完善其配套性服务设施。

3.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增购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感兴趣的书刊。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9

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此刻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十分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职责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构成了鲜明比较。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就应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此刻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此刻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那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xx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超多的农民工带给了打工的机会。此刻我们村子只要有必须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此刻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此刻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此刻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

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那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群众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超多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但是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十分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先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此刻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样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此刻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

结构。还有就是此刻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此刻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此刻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取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潜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职责承包制,群众经济实力下降,依靠群众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带给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构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推荐: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个性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到达了明抢明夺的地步。此刻这个问题一向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潜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此刻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

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这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群众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xx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0

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地、长期性的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县统计局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的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工作扎实,数据来源于基层,真实可靠,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设立领导机构。我镇被抽中两个农村住户调查点:文洞村13组调查点和晓锦村4组调查点,为开展好农村住户调查工作,在镇设置了农村住户调查中心,配备1名农村住户调查统计人员和两名辅助调查员。

二、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分管统计的人大副主席亲自参加年报会,镇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经常过问住户调查工作开展情况,所有的上报数据都必须经镇长审核签后才能上报。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村住户调查统计会议,总结本季度农村住户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布置好下一季度的各项工作,对被抽中调查点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质量,以便于农村住户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提供统计保障。为了确保农村住户调查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落实了计算机设备,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健全农村住户调查机构,聘请农村住户调查辅助人员,所需调查。

四、强化依法统计。我镇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营造依法、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五、开展定期自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住户调查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住户数据质量,我镇每年会定期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工作自查,现对我镇20xx年自查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组建自查组。我镇高度重视农村住户调查自查工作,在1季度末组建自查组对农村住户调查工作进行自查,于3月21日-3月22日开展了检查工作。

(二)确定了自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主要对20xx年农村住户调查帐页年报以及20xx年1-2月份现金帐页,进行自查,自查的方法是上下结合,全面结合,以自查为主。检查结果显示,我镇农村住户调查帐页是齐全的;帐页均为原始帐页;帐页编码准确,无漏编码、错编码情况;帐页数据与录入数据能够保持一致;帐页登记是真实的,没有人为修改数据情况;农村住户帐页调查数据基本真实可靠,数出有据,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三)自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统计站、文洞以及晓锦住户调查点辅助调员自查报告的检查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记帐户怕麻烦,记帐摘要不是很清楚,特别是部分记帐户记帐员外出务工后,其记帐质量有所下降,混记、错记偶有发生。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针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镇统计员、住户调查辅助员以及记账户记帐员的业务素质,定于6月份对辅助调查员以及记账户采用分点培训,以培训提高调查质量。

二是限期农村住户调查点对自查中的问题进行整改,二季度进行整改后的抽查,发现整改无力、不到位的将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

三是加大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提高质量的力度,对两个调查点上报的分季数据进行认真评估,提高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质量。

总之,对于农村住户调查工作这项系统性地、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镇、村级调查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对出现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并在日常农村住户调查工作中加以关注,力争使我镇统计水平和数据质量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1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驻点,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XX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一、关于XX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XX村滨临长江,有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力为502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20xx—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80户;1000—20xx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39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总劳力数为23人,其中务农劳力为20人,占87%,常年务工劳力为3人,占13%;在校学生为10人;老人为6人。人均纯收入20xx—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户;1000—20xx元之间的户数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3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XX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大咀乡长江村一农户去年家庭纯收入5780元,仅用于2 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2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XX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区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乡村大部分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关闭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纯收入20xx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农产品占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户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长江村一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赊米、赊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在10户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XX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大咀乡长江村连续五年四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现象。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2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我做了以下社会实践调查:

地点:南阳镇

时间:20xx-7-01到20xx-7-24

调查程序: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总结

主要资料: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状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取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

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超多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期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继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3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建设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地富裕起来,但一旦家庭遭遇疾病的侵袭,很容易因病返贫,这种客观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20xx年来,市纪委机关按照市委“精准扶贫”的文件要求和书记的具体指示,到xx县xx镇xx村和xx镇xx村开展“精准扶贫”联点工作,对因病致贫的两村27户32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因病致贫的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县xx镇东北角,村域面积4.74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民小组,504户,1800人。xx村位于xx县xx镇西北部,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村部距离xx镇6.5公里,下辖18个村民小组,468户,村民1886余人,该村距离xx县45公里,全村整体处于山冲里,只一条出村道路,距107国道2.5公里。

目前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347人,其中因病致贫27户32人,约占贫困人数的9.2%。这9.2%的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年均收入在3000元-5000元左右,年需治疗费用在3万元左右,资金缺口在2.5万元-2.7万元左右。

二、因病致贫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困难群众因病治病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高昂的医药费用与困难群众医药费用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因病失去劳动能力而致贫。

据统计,32人中在患病后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来源的共有5人(子宫肌瘤1人、中风1人、腰椎损伤1人、主动脉夹层极高危1人、失明1人),约占因病致贫人数的15.6%。比如,xx镇xx村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丈夫早年病逝,两个女儿仅能解决自身温饱,自身每年靠务农收入5000元左右,加上低保每年约20xx元就是全部经济来源,家中欠债3万余元皆为治病所欠。还比如,xx村一家由于户主中风多年,没有劳动能力,近三年为治病花去4万元,新农合报销2万元,家中靠儿子打工年收入仅1万余元。

(二)因报销比例较低而致贫。

一些罹患绝症的贫困户需要承担大量的医药费用,给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据统计,两村共有4人(肠癌1人、肺癌1人、尿毒症1人、结肠癌1人),约占因病致贫的12.5%。虽然每一户村民都购买了新农合医疗保险,能够报销一定的医疗费用,但是农民家中普遍底子薄、基础差,需要自己承担的部分费用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况且根据病种的不同,新农合所报销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情况下农民享受不到最高比例的报销额度。据调研了解,困难群众报销的医疗费用一般都在30%-40%左右,有些病甚至更少。以xx镇xx村谭家组崔伟军一家为例,崔家共5口人,户主崔伟军患有肺癌,其妻刘清香患有妇科病,家庭成员无一人具备劳动能力,经济来源为务农或打小零工,家庭年收入仅1500元,近三年治病共花去8万元,但新农合仅报销1.8万元,三年来看病自付费用6.2万元,家庭因就医负债6万元。类似情况的还有xx镇xx村双子组一家,其妻子患有脑癌,处在术后恢复期,治病花去12万元,新农合报销2万元,其余全部自己承担。

(三)因需长期医治而致贫。

据统计,两村患有各类慢性病的人数有11人(肝炎病4人、高血压并心脏病2人、哮喘1人、妇科病2人,糖尿病2人),占因病致贫人数的34.4%。这些病的治疗康复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治病开销又好似一个无底洞,从经济和精神上对于病患及其家人都是莫大的打击。比如,xx镇xx村新建组,患哮喘多年,其妻也身患慢性病,健康状况不佳,有一个小孩正在上学。由于是慢性病,无法住院治疗,门诊又无新农合报销,以致经济压力非常大,近三年看病自付3万元,但家庭年收入仅5000元。还比如,xx镇xx村贫困户彭杨政,患有多种老年性疾病,妻子也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每天靠药物控制和维持,家庭年收入约6000元,但每年吃药要花去4000余元。

(四)因精神病和智障而致贫。

据统计,xx村和xx村精神病和智障共计12人,约占贫困人数的37.5%。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将因精神病或智障致贫的群众分为“全家没有一个明白人”,和“家里有一个以上的正常人”。“全家没有一个明白人”的如xx村赵淑兰一家,一家2口患精神病多年,近年看病花去3万元,家中年收入仅为低保的20xx余元和国家补贴3000余元,需要长期吃药,后期花费不可预计。“家里有一个以上的正常人”如xx镇xx村组一家,其妻患有精神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就医负债近3万元,只有一人具备劳动能力,低保每年收入20xx元,外加每年打工收入1万余元,资金缺口近2万元。

三、防止因病致贫的帮扶建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我们不能让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掉队,因此,帮扶这群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各方联动、精准施策。

(一)动起来,依靠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由镇、村两级出面协调组织,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因病致贫的人口土地利用起来,获取一定的补助收入。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又能充分利用因为患病而无力耕种的土地。

(二)养起来,依靠政府直接补助。

养起来的贫困对象主要是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如、等)。对于这类贫困对象,开发式扶贫难以奏效,需要通过直接救济等社保方式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促进残疾人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解决低收入无劳动能力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强化保障措施,通过各级政府强化低保、五保政策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市场运作,保障其基本生活。养起来不仅仅是直接送慰问金,还应当包括升级低保档次、完善“五保”、节假日生活物资的赠送、组织捐物捐款、安排义工上门服务等等,要“雪中送炭”,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贫困户生活开支一年大概在3000元-5000元不等,因此慰问金在800元-20xx元每人左右,能够对他们的基本生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加上他们自身或多或少的收入、补贴等,能基本维持温饱。

(三)帮起来,依靠医疗定点援助。

针对xx镇xx村等因病致贫人员,通过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经摸底,xx村将为79个贫困户缴纳新农合资金的差额部分,补额为90元/人。针对xx村病患者,争取联系五医院免费收治该村精神病患者,并为贫困户补齐新农合差额部分,为有条件的且符合政策的购买大病救助。

(四)补起来,依靠村级医疗体系建设。

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在于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贫困户不具备长期在县里或市里住院的条件,主要是依靠后期的“养”。针对两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将公共服务的短板“补起来”。重点放在村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医疗服务上。以方便生活、方便就医为核心,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医疗落后的窘境。同时还要改善住房条件、加强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4

XX市户籍人口数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个行政村。自X年开始,随着生态省和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和%;市级生态村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将于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找范文就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5

为全面掌握全区涉农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及纠纷现状,我们按照区矛盾纠纷大调解领导小组的要求,近期在全镇开展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现状、特征及原因对策研究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纠纷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基本情况

1、建立农村纠纷专业调解组织有10个,全部挂牌上墙。

2、各村调委会组成成员3人,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村文书为成员,工作场所设在各村党员活动室,社区成立了以社区支书为组长,2名两委成员为成员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村(社区)两委领导带头亲自抓。

3、设调解室办公固定场地场地10个,个临时场地7个。

二、涉农纠纷调解工作运行运转模式

1、涉农纠纷工作经费主要依靠调解个案补助来解决。政府负责所需纸张、打印费用。

2、按要求建立了涉农纠纷预防、处置、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

3、20xx年发生涉农纠纷80件,本乡调处74件,与派出所联动调处10件,成功数件。今年1—6月发生涉农纠纷数58件,调解数58件,调解成功数45件。

三、当前我镇农村矛盾纠纷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呈现的主要现状、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山林的权属纠纷。土地承包和权属纠纷往往伴随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调处难度大。

2、重点工程项目引发的矛盾。重点工程项目不可避免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工人工资等问题。当某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矛盾就激化了。尤其是我兰渝铁路项目在红卫村实施,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

3、村级村务、财务问题引发矛盾。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糊涂帐”,也是引发村民上访的直接源头。

4、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由于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强,特别是场镇环境卫生和红卫村属地内兰渝铁路重点工程项目的环境产生了一些不稳定的诱因。

5、关于群体的事件有抬头趋势。当前,农民上访呈上升势头,尤其是集体上访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

(二)矛盾纠纷现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少数群众思想过于偏激。一方面,个别人错误地认为要解决问题靠正常秩序反映解决不了,只有把事情闹大了让党委、政府知道了才能得到重视,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农民群众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其社会行为缺乏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

2、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较差,有的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尤其是村一级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4、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深入细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由于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近几年,虽然通过普法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还是有少数群众不知道去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聚集起来上访、闹事。

5、重大项目引发的矛盾纠纷处理得不够稳妥。对出现的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怨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影响了基层社会稳定。

(三)减少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措施

1、强化宗旨意识,从源头上化解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发展。

2、信访工作超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信访工作网络,镇群工办主任姜易德同志专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综治办王咸力同志负责调解,联村干部与相关部门协助。实行“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重点包案,整个信访维稳网络“横到头、纵到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实现“重心下移”。

3、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一旦发生关于群体的事件,部门负责人要分头抓。对解决问题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而使事件发展严重的,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坚决予以处理。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民调、治保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

4、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强化法制意识。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合理表达诉求。

5、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经常深入村下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6、各单位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6

一、我市农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取向的体制创新以来,我市农村工业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区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到底,全市乡镇工业产值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基本上形成了机电、船舶修造、化工、光学仪器、电子按摩器、五金工具、石板材、农副水产品

加工、竹木工艺纺织、陶瓷、调味品、服装等行业门类较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象福安万达电机,福鼎海鸥食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创名牌产品。随着近年福宁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温福铁路的动工修建,各县(市、区)一批工业园区的启动开发,预计今后几年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将会明显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1、重点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培育改造和结构调整,我市农村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电机、食品、建材为主导,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为重点的3 3产业发展框架。其中福安的电机电器行业就实现产值3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1,到产值达到58亿元。,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0多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达81亿元。我市石矿资源丰富。以福鼎玄武石材为代表的建材工业,实现产值约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等产业,目前,所占比例虽然不大突出,但近年技术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较快,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明显,将成为下一阶段加快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去年我市把发展工业集聚区作为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和承接项目载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从去年的大发展转为今年的巩固与提高。各园区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园区内企业建成投产236家,已投入建设资金20.2亿元。入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园区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开发使用率不断提高,基本做到建设与投产顺序进行。

古田县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00亩,首期计划开发310亩,经严格考核推荐,日前,由农业部授予该县玉田农产品加工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工业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我市首次获得这一殊荣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福安市企业局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积极主动协助工业办做好企业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办理有关征地手续,协调解决相关事宜,受到企业的欢迎。地处山区的寿宁县利用寿宁山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后,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仅武曲工业小区两年签约投资总额逾3亿元,完成投资1亿多元。使武曲工业聚集地今年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工业接涌而现,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2家,其中在该工业园区落户的宁德市汇通钢业有限公司今年产值可达2.6亿元,成了该县重点龙头乡镇企业,标志着寿宁工业园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出现新的亮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情况好于往年,增长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还出现许多新的亮点。一是传统产业升级,茶叶、食用菌、手工艺等传统产业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尤其营销能力不断增强,有一、二十万人从事销售活动,在全国十个城市开辟了数以千计的专卖店。另外产品品质、外包装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有16个产品被套列为省级名牌产品,有六十多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新产业不断出观,如紫菜加工业从无到有发展非常快,目前福鼎、霞浦已有110多家企业从事紫菜深加工,产值达2.79亿元,销路十分看好,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兰”牌紫菜以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包装在市场上盈得良好的声誉,产品远销山东、上海等地。三是小产业变成大产业,如虎贝乡黄家村的中华蒸笼,全村蒸笼产值不及10万元,如今年产值已近4000万元,产品漂洋过海直达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4、农村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投入机制多轮驱动,加快了我市农村工业实施新建、扩建、合资、嫁接改造以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的发展步伐。拓展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空间。机电、医药、化工、化油器等重点行业已拥有部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制造工艺、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和精尖、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如精密铸造、永磁电机、光学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产品快速增长。

今年我市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新项目开发,创名牌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扎实开展“科技兴企”活动,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我们把提高乡镇企业产品的质量,新产品开发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来抓。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共开发新产品21项,规模以上企业投入技改资金4。5亿元;二是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产品展销推介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先后组织13家重点企业参加招商活动,为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加强联系,构建技术破解难题的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企业

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拓展市场份额。

5、产品市场稳步拓展

随着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我市农村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外向市场不断拓展。产品销售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出口比重逐年提高,电机、电器、三车配件、精细化工、石板材、竹木工艺、食用菌和水产品加工等大棕产品拥有较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产品销往亚、欧、美、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电机电器行业已有13家企业获得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电机水泵产品50以上销往国外。同时福安革新电机厂等企业到缅甸、越南、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外办厂;将带动国内配件出口,为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村工业发展也存在着起步晚、成长慢、先天不足、后劲不强的突出问题。随着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区域间的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更加剧烈,我市农村工业水平低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凸显出来。主要约束因素表现为:

1、主导产业优势不时显;

2、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企业管理粗放;

3、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

4、农村工业资金筹措渠道困难;

5、发展环境不宽松。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推进八闽发展的决策中把我市列为全省实现第二层面发展的战略区域。实现这样的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更加重要。闽东要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解决因经济落后可能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竞争压力,就必须把加快发展工业特别是农村工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才能为加快闽东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步伐做出突出贡献。为此,必须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新的进展:

1、出台优惠政策,在农产品的加工上取得突破。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以上。我国平均水平为80,而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因此,象我市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运用工业生产手段及其技术设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地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步伐,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超常规发展,为缩短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创造条件。

加快农村工业化也是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缩小三大差别的必然要求。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不能局限在“农”字的小范围,应当走出“农”字解决“三农”问题。如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必须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农副产品加工规模的扩张。技术的进步将对农业产业化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工一体化等新型生产组织逐步形成,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工业化向农业技术、人大、资金、产品的渗透,必然引发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走向其他产业,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乡镇、三资、个体、私营等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成长,而且为促进城镇化的聚集进程提供了原动力,从而缩小了工农间、城乡间的重大差别,创造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促进农村对物质文化、科学知识的普遍需求,不断培育形成大批的乡镇企业家、农村能工巧匠、农民技术员和技术带头人,为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间的差别提供了条件。因些,必须尽快出台我市农产品加工规划和优惠政策。尽快实现我市农村工业化全面振兴之日,也就是闽东社会繁荣,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得到可造保障之时。

2、在优化农村工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上取得突破。

以培植改造和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为主线,项目开发为重点,对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建筑石材三个优势产业和船舶、医药、三车配件三个新兴产业,重点实施培育主导产业“中心”和扶植特色发展“基地”战略。目前,要以福安电机电器、福鼎化油器、柘荣医药业、赛江船舶修造业为依托,培育形成四个优势产业中心;以玄武石材、鹤塘石材、秦屿水产品、三沙三车配件、赛岐打火机等产品为重点,扶持构建10个重点产业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四中心”、“十基地”对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建筑石材、医药化工、三车配件等主导产业实施重点改造、重点扶持、重点拓展,培育产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3、在优化布局,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上取得突破。

把上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有利提高集聚效应,有利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环保的角度出发,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结合市、县、乡(镇)工业小区开发,推进合理布局。加大对福宁高速公路互通。乡镇,温福铁路站乡镇以及福鼎、寿宁北部、古田南部乡镇开发,建成15—20个各具产业和产品优势的工业卫星镇,促进连片聚集发展。促进沿海与山区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产业协调与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在调整企业结构,抓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取得突破。

产品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企业规模实力的竞争。因此,要把抓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壮大产业优势的立足点。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淘汰劣势、整合资源、奖励联合、扶持规模成长等组织形式,抓大做强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做好技术改造工作,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走联合、兼并和收购的路子,成立企业集团。

近期内,要通过建立优、强企业评价体系,设立企业创规模奖励基金,贴息贷款以及制定优、强企业用地,用电价格优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规模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做优做强。近期,先抓好万达、德丰、大地、华美等机电重点企业和白马造船、柘荣力捷迅药业、福鼎玄武石材、寿宁三祥冶金、福鼎海鸥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和扩张发展。

5、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上取得突破。

一是改良和创新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珍惜企业家资源出发,营造尊重企业家人格,重视企业家地位,崇尚企业家事业,激励企业家创业,维护企业家权益,培育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对那些经营有道,做出社会贡献或创优强企业、创名牌产品的企业家,各级政府不仅要给予奖励,而且要给予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

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要为企业员工提供不断学习,交流、开阔眼界的机会,提供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素质的便利机会。

要把培育企业家队伍与壮大农村工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要鼓励农村工业引进人才,力争在近年内建立起农村工业企业高新技术,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库。

三是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6、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企业上取得突破。

一是加大软环境建设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做好政府与商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研讨企业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应诉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国际贸易争端的准备;

三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建设好《中国闽东企业服务网》,及时为企业提供"做什么、怎么做"的信息,帮助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政策和依法办事,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要大力推广福安市恒实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并逐步开始探索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的路子。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7

根据“创先争优”活动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我按照“区领导下基层蹲点调研”活动安排,于X月X日到XX镇XX村驻村调研。通过暗访、民情恳谈、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对XX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等各个层面人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接触、交流,获益匪浅,感触良多,并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一、本村基本情况

XX村地处海阳镇。102国道横穿村内,大秦铁路和京秦铁路两条主要铁路在村内交叉。村民从事多种行业,不以务农为主。因村位于郊区,村内存在一定的工业和商业企业,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村内水泥马路,干净整洁,体现出现代化农村的风貌,连年评为新农村示范村。“两委”班子总体还比较好,特别体现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卓有成效。

二、建设成效

1、道路建设硬质化。村内道路都四通八达、纵横有序,彻底改变了农村的`交通状况,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房前屋后硬质化。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硬化合理,整齐有序,质量有保证,彻底扭转房前屋后脏、乱、差的现象。

3、文体设施优质化。村内利用空旷场地安装实用美观的健身路径,建设配套了村民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很好的休闲娱乐运动场所。

4、环境绿化美化。垃圾定点堆放、村民杂物堆放有序,土头、旱厕、鸡鸭棚得到有效整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种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营造了村民优美的居住环境。

5、村庄保洁制度化。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按照环卫体系的要求,雇用专门人员进行垃圾处理。

三、针对村建设的一些建议

我在村内调研时,结合村内实际,向村两委班子提出建议,要紧紧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走多元化增收的道路。特别是结合村内工业区企业较多的特点,村内要为企业提供有利企业发展的便利条件,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集体的现金收入,一方面可以增加村内就业人数。

对于新农村建设问题,两委班子要多学习、多考察,利用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条件,要立争使XX村村成为秦皇岛市的新农村试点。

对于村集体事项,要严格落实村民大会制度,把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特别是关乎征地款补偿等敏感问题,要慎重对待,切实做到分配公平合理。

四、几点蹲点体会

一是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调研。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换取了农民的真心话、真感情。要使调研不走形式就要勤走、多听、实看、真问,只有善于面对群众、敢于直面问题,这才是真调研。

二是村民盼望领导下到基层。来到农村后,才发现群众对我们很欢迎,期望很高,希望上级领导能为村里做点实事,解决点难题。为此,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多开展一线工作,让群众的希望化为感谢。

三是村集体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特点发展农村经济。

四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特别是两委领导班子思想先进性要跟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8

资料摘要:随着我国的日益富强,我国的农村建设也得到了必须的发展农村也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透过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农村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村教育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及推荐。

关键词:“三下乡”、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留守儿童

引言:今年暑期我有幸成为我院“三下乡”活动的一员,我是属于电器维修组的,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将在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乡和睦村进行三天的免费家电维修、发放衣物药品、新农村建设调查等活动。

(一)、农村教育问题

1、七月十五日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乡和睦村。从我们的车进来的途中可看出这个村确实比较偏僻。至少还有40%的木房子,我们下车后,老乡们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当天下午及接下来的两天我们这组给老乡们进行了免费家电维修,透过与前来维修家电的老乡交流和空余时间对该村的调查,得出农村教育以下几个问题:

2、走进农村,最让人注意的就是此刻的农村人口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以前还是“三八六一九九队”,此刻是连妇女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此刻的农村教育问题。本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职责,父母本来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此刻很多夫妇都是一有小孩就扔给老人在农村养着,自己则外出打工,为了小孩的未来,他们在外卖苦力,为孩子的

将来挣钱。但他们往往都是忽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刻的小孩已经与父母都有了代沟,如果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难道就不会有代沟了吗?可想而知,老人一般都比较宠小孩,个性是这个社会的小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随着的孩子的长大,老人根本就管不了小孩,这样,父母本是一片好心,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钱,结果他们会得到什么?得来的是一个从小就是留守儿童,长大是一个叛逆的孩子。

3、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十分期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期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

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决定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和睦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内含某些歧视成份呢?

4、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

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推荐与改善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情绪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应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和睦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和睦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推荐:

1、村里外出男女多思考孩子的感受。其实在外打工也是挣不了大钱的,此刻政府给了农村很好的政策,年轻人何不思考在家打工创业呢?更何况,此刻又不是没有读书的条件。城市里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惜在离学校近的地方租房甚至陪读,难道农村的父母连在家劳作,孩子回来时能全家吃个饭都那么难吗?开家长会时,哪个孩子不期望自己的父母来,更何况,小孩一般都比较依恋自己的父母,长大了就想着独立了。因此,期望更多的年轻人及夫妇能意识到这些。

2、在外有所作为的或是学有所成的能人,不要忘本,就应不要忘记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不管你此刻有多么的风光,落叶总是要归根的。人,必须不能忘本,此刻这个和平的社会,并不要你时刻想到为国牺牲,但小到为家乡建设奉献一点是很有必要的。个性是一些大学生,小时候想着怎样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结果毕业就定居国外了。我想作为一名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的国家的一员,就应要懂得一写基本的道德水平。

3、政府要多关注农村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农村教育不搞好,祖国的未来是个难以想象的场面。个性

是作为我国这样的农村大国。要想我国真真正正的富强来,就务必把农村的经济搞上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哪个领袖不是靠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农村建设拉上来,才算一个真正的富强的国家。

(三)三下乡的好处及个人感受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透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必须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齐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

透过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了,农村建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想法——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山坳里的农村建设成一个最富强最高科技最和谐的小山庄!总统的来说,我认为一个农村的建设就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村庄规划上,做到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

结构方向发展。注意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持续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精神礼貌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要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村里良好风气的构成,为其经济发展带给有力的保障。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因此,一个好的农村建设,一个好的农村教育都离不开村邻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村民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辛苦!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19

一、基本情况

二郎镇**村地处合川市西北部,属龙多山台地区域,离二郎场镇4公里,耕地面积1336亩,其中,田520亩,土8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513人,劳动力774人,20xx年,全

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11.7万元,其中,纯农业收入93.3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10.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二、影响**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从**村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自然灾害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xx年龙多山台地的遭遇春旱连伏旱灾害导致该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玉米、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四成左右。就其原因主要是该村水利设施不健全,仅有的一座水库(渣口子水库),至今没有排灌渠道,受益的只有6社部分农田,而其它5个社遇天旱连吃水都很困难,农田灌溉只有靠自然雨水。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140亩,玉米、水稻、红苕等粮食作物占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经作物极少,且品种老化、分布零星,质量低、效益差;二是养殖业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猪、鸭养殖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农民对“市场”知识了解不多,生产带有盲目性,有时还倒亏。如:今年**村大部分农户养殖的“花边鸭”,由于品质差,目前市场价仅2.5元/斤,不够饲料成本。

3、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生产效益低,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该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据调查统计,全村774个劳动力长期外出的达174人,占总劳动力的22.5%,举家外出的有20余户,其结果是导致部份土地搁荒,耕作粗放,农业税费收不起来等一列问题;二是基层组织对农民增收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究怎样带领农民群众

致富,怎样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多;三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如,今年该村鸭的养殖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不仅没增收,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4、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大部农民连基本的农技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如,该村今年大面积的玉米、水稻发生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很少有农户懂得防治。对于养殖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少,疫病防治,饲料配制一点不懂,依然是传统饲养,靠运气,以致常出现“买得多活得少,老本全蚀光”的现象。

三、**村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渣口子水库,尽快将排灌渠道修通,同时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如,水池、小塘堰等,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公路的养护和全村闭路电视网络的建设。

2、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根据该村地理位置和交通、土壤构成情况,建议:一是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是品质的调优,要充分利用龙多山台地独特的地域优势,种植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力发展绿豆、高粮等小杂粮;二是适当发展优质果树,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二社、三社、六社发展以早熟为主的伏淡水果;三是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鸭乡”这品牌,做大、做强鸭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在品种上要进一步优化,选择适销对路、品质好的品种,饲养水平要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3、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村目前的状况来看,土地合理流转程度低,虽然有部分的土地无人耕种,但要扩大生产土地又集中不起来。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在加大业主引进的同时,村社一定要花大力气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实行以“业主制”为主的规模种、养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需求迫切,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养殖业技术的培训。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0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1

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研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9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 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19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2

廊下村为羊尖的西大门,西至白迷荡桥,东至双庙桥,南与厚桥,北与东港接壤,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锡沪路横跨其中,锡张高速及蠡河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目前,我村在籍中小学学生469人(其中廊下小学就读的户籍学生183人,非户籍学生253人),参加校外辅导站的有289人,占中小学生总人数的75%。廊下村共有结对关爱帮教对象6名,均为贫困学生。

一、提高认识,加强帮教

1.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廊下村关工委始终把做好“问题学生”的关爱帮教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始终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每年年初由廊下村关工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批关爱帮教人员和工作措施。

2.建立团队,多对一帮教。学校成立了关爱帮教“三困学生”团队小组,由廊下村委工作人员、“五老”、廊下小学教师、妇联等同志共6人组成。

3.深入分析“三困”原因,从源头进行帮教。我村“三困学生”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失亲。这些原因不仅需要我们给予孩子们关爱,帮他们家庭申请合理的补助,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生长过程中持续给予鼓励,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1.廊下村关工委坚持每年对全村三困青少年进行摸底,分析原因,确定帮教方案,基本每一位孩子都由3-4位帮教“老师”进行帮教,帮教“老师”负责对孩子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追踪”工作,通过与孩子以及家长的沟通,了解“三困”学生家庭情况,调整帮扶措施,尽可能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

2.加强引导,健康成长。近年来,廊下村村关工委每年都会联合廊下小学开展教育活动;在廊下村村域内建立图书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了电脑、书籍等器材,同时有篮球场、乒乓室等健身房供学生学习和娱乐。

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双向通报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互动做好“问题学生”的关爱帮教工作。

三、关爱帮教效果显著

1.通过对“三困学生”的关爱帮教使廊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完善和补充。

2.通过帮教,“失教学生”未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且已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困难学生”家庭得到救助,生活困难得到缓解。

3.经过对“困难学生”的关爱帮教,使孩子们保持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心态,其中2位孩子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3

一 调研数据

概况:

xx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 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 生活状况

据调研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研结果,在我们调研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研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xx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xx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xx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xx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xx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xx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4

目前古云村正全面加强宜居工程建设,打造宜居古云。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将新农村的建设推向了中国发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农村的`建设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正在建设的古云社区,是古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现今工程已接近竣工。这是古云村全力打造的一大益民工程,通过这次新农村改造,古云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仍然是存在。农民收入上不去一直是困扰村委会的一大难题。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仅20xx元,人如何才能发展起来,怎么样才能脱贫致富,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纵观整个古云镇发展,工业发达,养殖业正勃然兴起,根据我的调查走访,不少村民对养殖业很感兴趣。对此,我提出了两个方案用来供古云村以后的养殖业发展规划。养小龙虾和养鸡,两套方案相辅相成,也可独采其一。

第二方案是养鸡。在此,我考察的是科学标准化养鸡技术。这种模式节省人力,风险较小,但需要大的投资,对此,我建议实施合作模式,达到共赢。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5

按照县委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粮食局驻*村工作组深入农户走访、座谈和调研,积极探讨引领帮扶村民致富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联户村基本情况

*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78户960口人,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2.67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驻地现有一处中外合资“加工厂”,从业人员380多人,全村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

二、调查了解到的主要情况和问题

1.群众最满意的是: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群众最关心的是: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问题。

3.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新上项目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4.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5.群众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种植经济作物、扩大外出务工范围,增加经济收入。

6.群众对干部思想作风上的要求是:结合当地实际,谋划更好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道路。

7.群众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8.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是: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存在一定的等靠观念和小富即满思想,表现为致富的动力不足,信心不足,闯劲不足,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培育新型农民的任务比较艰巨。

三、下步打算和建议

1.坚持思想推动理念,确保“双联”工作“不掉队”。加强思想宣传,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打造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全民创业的氛围。

2.坚持真抓实干作风,确保“双联”工作“不打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设身处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帮助引导群众利用政策致富、利用自身优势致富、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致富,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3.坚持立足长远目标,确保“双联”工作“不断档”。帮助村里制订发展规划,提升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先富带后富,以户带村,实现整体推进、全民致富的目标。

4.坚持因地制宜策略,确保“双联”工作“不走样”。与村委班子共同研究对策,把转型跨越发展,建立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基础上,研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加强村民致富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及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发展规划等,确保“双联”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6

位于,总户数有1417户,5661人,每年村财收入约25万元。该村共有耕地20xx亩,家庭承包地2612亩,村集体土地830亩,浅海滩涂近3000亩,有2150座农村住宅。20xx年,全村年产值达到3845.6万元,农民人均6893元。近年来,该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由于种种原因急剧下降,导致大量农田处于抛荒状态。当地政府和村两委针对实际,整合土地资源,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土地流转是x市农村产权流转的突出代表,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权登记与确认

(1)在酒店村2150座居住房中,只有850座房屋办理了房产证,都没办理宅基地使用权证。其不办理登记的原因有三点:

①上级每年只有审批2户的指标,村里有个300座居住房的小区,也只分配了20户的办证指标,这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建房需要。

②办证手续烦琐。要经过的程序有:村委----土地局----镇政府----规划局----环保局----建设局

③要上交的费用有:土地保偿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房产税。

(2)在酒店村有2612亩家庭承包地,1417多户农民全部都有办理承包地使用权证,其中转包2450亩,其余162亩土地由30户农户自己使用。转包的土地已全部签定了合同,确立了债权关系。

二、农村房产与宅基地流转

当前的农村房产、宅基地都是以转让为主,其市场需求量巨大,就酒店村而言,其市场需求约为200亩土地。虽然法律法规、政府文件规定,宅基地、房产不可私下买卖,在买卖时要交纳20%的契税。但实际上,农民全在私下买卖,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买卖时,一般就是由双方协议后,签定契约,没有到政府备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办对盘活、变现农村房产和宅基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①政府要对土地统一规划。

②政府要出台政策,允许买卖房产、宅基地,并适当收费,在审批时,不受指标限制。

③简化办证手续。

三、土地承包经营全流转

(1)酒店村的家庭承包地流转形式主要以由镇政府主导,转包为主,2612亩的家庭承包地中,2450亩土地由村里统一整理并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以当年500斤谷子的市场价格折算),27年的期限(以农户签定转包协议时的时间延算到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期限到期为止)转包给以大拇指集团公司、融景花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用以建设江镜农业园区。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大拇指集团公司在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下土地后,又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反包了一部分土地出去,群众对此意见极大。

②融景花木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是苗木产业,当树木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要把整树卖出,在把树木从地里挖出时,土地的耕作层受到严重的破坏。

③签定合同时,是由镇政府与企业签定,期限为27年。然而只有30%的农户同意转包期限为27年,大部分农户对此长时间的转包并不同意。

(2)各地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政策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关政策。主要措施有:

①政府统一整理土地后,进行统一流转。

②国家投入1600多万元,村财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建设农业园区。

③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尊重农户的意见,农户自愿,才能进行统一整理。

四、农村集体非农用地入市的实践探索

酒店村的农村集体非农用地中的43.8亩,由镇政府以每亩1.64万元共72万元的价格统一征用,建成拥有52栋房屋的小区,再以每栋14万元的价格卖出。还有一部分830亩的土地,村委以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把其中陆地部分502亩的'村集体土地承包出去,以每年5万元的价格把其中的320亩的水面面积承包出去,还有8亩土地无偿提供用于建设革命纪念馆。由于酒店村靠海,因此村里还有一块3000余亩的浅海滩涂。村委把这部分土地以每年8万元的价格,全部承包给农户。

五、农村产权市场建设

目前,酒店村还没有产权的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只有一少部分的兼职中介人。其产权市场还不完善,缺少一批配套机构,银行也不允许农民进行抵押贷款。

酒店村是福清市国家级的固定观察点,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我们制定农村政策法规,指导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模版作用。下面就这次酒店村调研,我办提出一些建议。

1、农村集体非农用地应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拍卖,价格应由镇、村、村民协商制定,要适当的提高村集体、农户的分成比例。

2、农村集体非农用地的入市方式要以公开投标的形式,拍卖程序要有几个规范的基本程序,如农民自愿等。

3、在土地审批环节,手续烦琐、收费过高。应适当的简化手续,减少收费。

4、农民建房应严格按照镇、村的统一规划的要求进行。

5、每个镇应设立一个专职或兼职的评估机构、中介机构、交易机构,对农民买卖房屋、土地进行操作、指导和监督。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篇27

xx市卫生院现状调研报告

一、医院基本情况

xx市卫生院位于晋豫两省交界、沁北12公里处的xx镇,辖区共有12个行政村,19个一体化村卫生所,4.5万人口。

卫生院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医院现有离退休31人,在岗职工61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财务、后勤人员17人;学历:大专23人,中专34人;职称: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11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4人,主管药师2人)。设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7个,检验、B超、心电、放射医技科室4个,新农合、防保科、药房、收费、财务科、一体化办公室等共计8个后勤辅助科室。综合住院部核定49张床位。

医院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摄影(DR)、全细胞分析仪、彩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

20xx年全院总收入493.5万元,业务收入255.5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75万元,药占比68.5%),财政补助收入238万元,总支出571.7万元,收支结余-85.7万元。住院病人700余人次,门诊诊疗6万余人次。

20xx年全院总收入576.9万元,业务收入314.2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84.4万元,药占比58.7%),财政补助收入259.7万元,总支出600.7万元,收支结余-23.8万元。住院病人798人次,门诊诊疗10.2万人次。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医疗工作

1、退休人员负担重:医院现有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31

人,除养老办发放的基本工资部分,由医院负担的提前人员工资、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和社会保障金等费用,每年需医院承担支出约70余万元,医院负担过重。

2、医院历史欠债多:医院20xx年前被认定而未偿还的债务余额为74万元,20xx年以后医院为了发展和改善就诊环境而欠下的工程款和设备款80余万元,二项合计欠款150余万元。

3、医疗队伍出现断层:医院内、外、妇科的医生,最年轻的都是40岁左右,没有20-40岁的后续力量出现断层,医疗团队缺乏生气和活力。

4、缺少特色专科:没有有效的吸引病人就诊的手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大点的村卫生室。

(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网络系统慢: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速度慢,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档案工作的录入。

2、人口问题:辖区有人口4.5万人,但公共卫生服务拨款人口只有不足4万人,其中道口村、邗邰村、官庄屯村、石庄村的部分人口在辖区常住,但户口在常平乡,另一部分在辖区企业家属院和长期经商的常住人口,虽由有建档,但拨款却不能到位。

(三)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辖区xx村、xx村、xx村人口多、村医人数多,由于村医之间有矛盾纠纷,在合并后而又重新分开,出现了一证多室现象,还有牙科诊所存在无证经营问题,由于卫生院对辖区村室的管理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使得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思路

1、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打破以药养医格局。

20xx年10月份医院购进彩超和DR,设备的成功引进,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医技诊断水平,使原本因为不能确认或诊疗条件差而没有就诊的病人也可以不需转院就诊。10-12月份三个月的医技检查、治疗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的转变,药占比逐步下降。以后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以药养医的思想观念,使医院的收入逐步优化,实现药占比小于50%的目标。

2、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建设。

利用送出去、请进来、与上级医院技术合作等方式,派出专门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前期采用与上级医院合作的方式,聘请老中医对医院的年青中医人员实行“一带一”模式进行培养。争取早日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好中医肝病、理疗、针灸推拿等特色专科,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3、将医院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由财政负担。

由于医院的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负担过重,使医院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发展和解决职工的待遇问题,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由财政负担由财政负担后医院可以轻装上阵,健康快速的发展。

4、实现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经营理念。

利用医院购进新设备、新技术的优势,积极与村医结合,将在村卫生室不能检查和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介绍到卫生院就诊治疗;主动与上级医院结合,将上级医院确认的常见病、多发病转回到卫生院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又可以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

5、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确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改变主抓业务收入工作思路,向业务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手抓的目标改变,由防保科和一体化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主抓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有关科室配合的模式。防保科和一体化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以保证此项工作全面高质量的开展。

6、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破传统服务模式。

打破区域界线,按照公共卫生实际建档的人数进行拨款,确保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7、加强对一体化工作的管理力度。

加强对一体化村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平时加大监查力度,对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对有困难的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决不姑息,坚决予以取缔,确保辖区内的医疗秩序。

20xx年xx月xx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