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月份以来,全乡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6200份,悬挂条幅86条,发动群众义工583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1328辆,全乡33个村累计清除垃圾55195㎡,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29处,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米,动用车辆335台次清除12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300㎡,动用车辆31台次清除14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4300㎡,共发放垃圾桶1600多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全乡有5个村在县级考核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
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每天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
二是坚持分类施治。对全乡33个村采取分类施治、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国省主干路沿线的村及307国道、廊泊路沿线、乡域内河流区域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加强综合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打造了闫辛庄、蒲码头等精品示范点。
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根据《沧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包村干部和包片领导每天驻村督导各村自清进度,每日三点前汇报自清户数、垃圾处理量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高川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乡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暂存点,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乡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
(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
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
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动统筹城乡进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干净摆在了非常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爱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进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动统筹城乡进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夫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乐观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峻。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养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动。“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看到,农夫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便倾倒、随便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留意农夫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准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力量不足,严峻影响农夫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缘由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进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进展不足或进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阔农夫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非常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峻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始终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熟悉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学问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扬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夫参加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乐观性不高,统筹城乡进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动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进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动城乡统筹进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进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干净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进展和苏区振兴进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动机制,实行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夫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讨论制定农村环境爱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支配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动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进展规划为基础,仔细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掩盖延长。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乐观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支配肯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夫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乐观引导和鼓舞社会资金参加农村环境爱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转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意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爱护工作总体支配,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扬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夫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动掩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舞农夫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一、基本情况
除楼房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新区街路、灵泉电厂小区、301国道满市至扎区公安局处(爱卫办代管)之外,其余片区,全部由区环卫处负责。现承担旧城区326万平方米的街路保洁工作及公厕、污水井、垃圾点的日常维护工作。承保公司负责污水及厕所的清抽清掏工作、垃圾清运、新区保洁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人员不断退休,机械设备不足以覆盖,导致人力保洁压力过大,展开集中整治等活动,保洁人员过度疲劳。
2、本区因历史原因、天气原因及地域特点导致垃圾堆积并无法使用机械设备,致使形成卫生死角、卫生难点。
3、在批发市场周围、站前广场、恒泰农贸市场门前、人民市场周围等地存在乱摆摊现象,并乱扔垃圾,导致保洁难度过大。
4、随着本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本区垃圾箱、果皮箱等卫生设施不足以覆盖居民居住及工作区域。
三、解决措施
1、已经向政府申请,购买洗扫车、清雪设备等,用以提升机械化清扫率,同时保证保洁工作更好的完成。
2、针对全区的卫生死角进行普查,分期、分批、集中人员开展整治,逐步的清理卫生难点。
3、针对随意摆摊,乱扔垃圾现象,我们会积极与执法局进行反映,加大监管力度。
4、针对全区卫生设施不够的情况,区民委已承诺进行解决,目前正在调研和招标工作准备中。
通过对全县各乡镇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开展调查,发现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主要有 :
1、垃圾随处乱丢;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
3、柴堆和煤堆杂乱无章;
4、村中排水渠污水横流;
5、还有很多村没有垃圾堆放点。
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有: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较差,与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司空见惯;
2、管理机制缺失。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大多数村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名兼职保洁员,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环境卫生工作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住建局有相关配套资金,但仅够一年集中清扫2—3次的费用,根本做不到日常维护与保持。
4、极少数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只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对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措施的建议: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主体是村民,关键是提高村民思想觉悟。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营造人人讲卫生,个个美环境的良好氛围,尽快改变“脏、乱、差”的面貌。
2、设立垃圾集中处理点,创新垃圾处理方式。农村垃圾主要包括村民生产、生活垃圾、牲畜粪便、柴草秸秆、建筑工程垃圾,所含成分复杂,数量巨大。创新管理方式,首先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上门收集、日存放晚倾倒收集等方式,其次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按照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大类,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尽可能将农作物废料堆沤成有机肥,回用于农田,将其它废弃物集中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科学化。
3、按照安乡村清洁办[20xx]2号文件精神,配强队伍,配齐设施。按照不低于400名村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清扫保洁队伍;按照不低于每1000名村民配备1名垃圾清运员的标准组建垃圾清运队伍。每个保洁员要配齐“一铲一钳一扫斗一扫把”等保洁用具;每个垃圾清运员要配备一台垃圾清运车;每个村要建设1—4个垃圾池;要设置土建垃圾堆填点。
4、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的资金投入。
5、建立奖惩机制,用制度规范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两委应建立奖惩机制,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促使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做好保洁工作。逐步规范、引导村民摒弃落后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x乡共辖4个村,60个组,总人数1.9万余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全乡人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x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梦”,我乡特组织了专人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调研。
x年10月11-15日,在乡长带领下,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乡县代表、乡代表,重点对x乡海坝村、x村、安庆村等3个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3个村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汇报,并随机选了90名村民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
(一)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x乡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调研组设计了《x乡村寨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x年10月11日在以下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走访。分别为x乡海坝村、x村、安庆村等4个村。调查对象总数为90人(其中女性37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16-72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其中25岁以下(包括大、中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30%;26-35岁11人,占总人数的12.2%;36-45岁10人,占总人数的11.1%;46-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24.5%;56岁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22.2%。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51%;高中学历26人,占总人数的29%;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总人数的20%。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满意度测评。
调研小组根据我乡实际情况设计了《x乡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项目。调研中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出本乡村民对数月来我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
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寨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太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寨布局规划滞后。
我乡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
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四是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
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
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墙体喷绘和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基本状况
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90个行政村,34个社区,总人口31.4万人,二调耕地面积34.67万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农业投入品、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藏性强,加之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掌握难度大,已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和漂亮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静”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坚持以“治污治水·干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和“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10+n”和“七改一增两治理”行动方案,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采纳bt、bot、ppp等模式,拓宽环境治理投资渠道,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肯定的成效。
(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垃圾收运系统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着力健全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启动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为削减原有垃圾填埋场对四周环境的影响,投入500万元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投资3500万元,完成XX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建设,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其中城区2座、乡镇12座),配置转运车10台、勾臂式垃圾车48台、可卸式垃圾箱600个。乐观探究乡镇生活垃圾源头处理模式,投资66.88万元,选购“分散式生活垃圾处理站”设备2台,在石堡乡、葫市镇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选购垃圾箱125个、垃圾钩臂车9辆,并安排至各乡镇、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力量。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掩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和79个行政村,乡(镇)掩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
(二)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力量进一步提升
根据省委关于“坚守进展和生态爱护两条底线,努力把河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先河”的要求,我市从20xx年起,实行bt、bot以及ppp等模式,大力实施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
1.大力开展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掩盖率达到100%。投资近1.8亿元,采纳aao+mbr+紫外线杀毒工艺,建成大同、复兴、丙安、旺隆、元厚、葫市、长沙、官渡、长期等9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73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xx)一级a标。投资2200余万元,实行“生化+人工湿地”工艺,建成宝源、两河口、石堡、白云、丙安5个集镇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15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xx)一级b标。引进了金水源水务有限公司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第三方运行管理,确保了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转。全市17个乡镇(街道)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掩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合“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六项行动和“治污治水·干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和河流域环保专项资金以及财政“一事一议”资金,实行人工湿地工艺、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和一体化净化器+人工湿地等工艺,在农村居民聚居点、高速大路沿线、河沿线和景区沿线,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5套,在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8套。编制完成《XX市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20xx—20xx年)》,方案实施污水、垃圾治理项目221个,总投资43386.78万元。其中,污水治理项目128个,总投资42136.78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93个,总投资125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利用人居环境改造资金着力改善全市1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重点打造精品型村庄18个、提升型村庄30个、普及型村庄52个,进步一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全掩盖。
(三)着力掌握化肥、农药施用,确保总量实现“零增长”
通过开展科普宣扬、强化日常监管、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绿色生产意识,20xx年,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爱护示范区通过评定,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1.推广绿色疫病防控技术,实现农药使用“负增长”。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稻鱼共生、稻鸭共育模式和生物农药,在金钗石斛生产上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调控配套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配套生物农药,在果园管理上推广养鸡放鸭、糖醋液诱杀、人工捡拾处理等措施。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和削减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0xx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6.17吨(折百量,按纯度100%计算),化肥施用量掌握在250公斤(折纯)/公顷以内,同比下降6.9%,实现负增长。
2.大力推广科学用肥,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依据《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和《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涵盖种植型、工业型、生态型3种村庄类型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15个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每年根据20万亩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有机肥,指导农夫科学购肥、用肥,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强度130.5公斤/公顷,全市化肥施用强度实现稳中有降。
(四)严管严控,着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规模养殖场畜禽污染处理实现全掩盖。严格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通过市乡两级分级负责巡查、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台账等方式,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进行常态化监管。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养殖场12家,年产生粪便26755吨左右,全部采纳雨污分别、干湿分别和垫料平养等方法,通过将养殖粪污集中收集用于生产有机肥、堆肥、沼气池处理等方式,年综合利用25430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5.0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扬和查处力度,严禁野外焚烧秸秆。通过免费发放腐熟剂等方式,推广秸秆腐熟还田还土技术,在避开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改良与培肥了土壤。目前,我市还在乐观与有关企业接触,洽谈生物质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20xx-20xx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五)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农村综合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1.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xx年至20xx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439户。20xx年,我市根据脱贫攻坚有关要求,投资3.5亿元,集中开展了农村危旧房屋整治,共整治各类危旧房82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31户,新修建597户,全面消退农村群众住房难问题。
2.着力开展小康房建设。根据《遵义市“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小康房行动方案20xx年度实施方案》要求,投资800万元,完成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盘龙村、葫市镇小关子村20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
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xx年,我市投资9000万元,打造完成天台镇凤凰村、复兴镇张家湾、两河口盘龙村、大同镇民族村、丙安镇三佛村、宝源乡玉丰村等6个精品型村庄。20xx年,方案投资8400万元,实施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单元项目10个村庄,已在复兴镇凯旋村、旺隆镇富顺村等10个村全面开头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31万元;方案投资13.76亿元,在葫市镇天堂村、官渡镇玉皇村等16个乡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点150个(其中,精品型18个、提升型40个、普及型92个),已完成投资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整治、实施“四在农家·漂亮乡村”六项行动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等方式,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群众对环境爱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熟悉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未充分熟悉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资源爱护与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性。
(二)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爱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地区的监督管理相对滞后。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牵涉部门多,多数地方几乎是监管死角。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市群众居住分散,农业生产以户为主,建立完善处理系统和后续维护投入很高,地方财政难以担当。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提高群众素养。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环保学问宣扬,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漂亮乡村夯实思想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部门乐观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的支持和杠杆作用;
乐观引进第三方投资、社会资本运营的ppp模式,根据“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舞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参加;
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根据“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避开分散投入、重复实施等现象,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
(三)建立完善农村环保监管网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结合“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专职机构、兼职人员、志愿者相互补充,形成横到边、纵究竟的全掩盖监管体系,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监管的转变。
为切实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议上级在以下几个方面赐予基层更大的支持:一是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漂亮乡村建设基础。二是规划建设区域性的农膜和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系统,提高农村生产垃圾处理利用率。三是建立农药、兽药、动物疫苗等有毒有害物质专业回收处置机构,避开对农村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高川,20xx年3月份,乡党委向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人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4月5日前由乡人大集中收集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 20xx年7月11日乡党委组织了部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城建所、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是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作为农业大乡,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倾全力。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措施,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月份以来,全乡在环境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中共发放倡议书6200份,悬挂条幅86条,发动群众义工5830余人次,共出动大中型车辆1328辆,全乡33个村累计清除垃圾55195㎡,累计拆除路障及残垣断壁129处,完成绿化面积2500平米,动用车辆335台次清除12公里长的交通道路垃圾300㎡,动用车辆31台次清除14公里长的河道干渠垃圾4300㎡,共发放垃圾桶1600多个,垃圾中转站已正常运行,村村建立了保洁员队伍,配备了垃圾清理车,全乡有5个村在县级考核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
二是抓住重点,保证乡域环境洁净优美。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宣传工作,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每天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
二是坚持分类施治。对全乡33个村采取分类施治、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国省主干路沿线的村及307国道、廊泊路沿线、乡域内河流区域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制,坚持分工负责,加强综合施策、协同治理,重点打造了闫辛庄、蒲码头等精品示范点。
三是严格督导检查。根据《沧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包村干部和包片领导每天驻村督导各村自清进度,每日三点前汇报自清户数、垃圾处理量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建立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我们制定了《高川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农户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员工作标准和乡村干部环境卫生整治职责,用制度来保证环境整治的成果。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垃圾暂存点,由村两委推荐保洁员,经乡政府批准后上岗,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工资,保洁员负责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日常清扫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二、高川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乡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足够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都需要足够资金才能保障正常运转。
(四)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
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
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
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乡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第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乡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
第二,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在巩固原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
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
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乡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现状
从环境卫生管理范围来看:辖区有小街小巷90条,面积6.8万平方米,由社区负责清扫保洁。居民小区112个,户数9377户,居民数3.04万人,基本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和垃圾日产日清。
从环境卫生管理运行方式来看:辖区内主要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由市环卫处负责清扫保洁,如阳明路、井冈山大道、沿江路、广场、步行街等;小街小巷和居民楼院的环境卫生由社区负责清扫保洁,如辖区步行街两旁的居民楼和街巷;有物业管理的单位及楼院由单位自己请人负责清扫保洁,如市政府宿舍、市公安局宿舍等;无物业管理的单位及楼院由街道城管办负责清扫保洁,如市文化局、市中级法院宿舍、新华书店、市物质局等;新建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清扫保洁,如金鹏花园、江南御景园、香樟人家、世纪花园。街道城管中队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市容卫生环境,包括对小街小巷占道经营、开挖、非法小广告和违法搭建的管理,参与辖区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对居民举报的热点问题进行整治。
从环境卫生管理效果来看:居民楼和一些解体企业的楼院清扫保洁效果不是很理想。
辖区清扫保洁情况表:
类型负责单位范围效果;
主要街道及广场商业区环卫处15米以上街道、广场、步行街、购物广场等;
小街小巷社区有90条,面积6.8万平方米一般;
居民楼院社区实行垃圾袋装户数4062户一般。
①单位楼院
城管办单位57个、住户1870户一般
②单位楼院
单位自管单位55个、住户2266户一般
新建小区物业公司小区4个、住户1179户好
问题
1、经费不足,清扫保洁体制运转难
20xx年,街道和社区保洁员工资开支近20万元。区财政每年下拨的小街小巷经费仅4万元,差额部分来源于居民每户每月交3元钱的垃圾袋装费。街道保洁经费缺口每年近5万元,社区有时还要去辖区单位募集资金来弥补经费不足部分。垃圾袋装费收缴难度较大,收缴率不到60%,大部分居民欠交,有些居民已欠交2年以上。街道和社区经费来源有限,加上垃圾死角的整治、下水道的疏通、垃圾广告的清理等,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由于垃圾袋装收费难,造成服务质量低下,已缴费的居民意见大,造成次年不交居民增多,产生了恶性循环。更兼环卫处与各街道争抢单位垃圾清运费,不断挤占街道清扫保洁费用,使街道清扫保洁经费更是捉襟见肘,还经常发生环卫处与街道打架现象。由于经费有限,社区清扫保洁工作“看米下锅”,有些社区擅自减少清扫保洁时间和人员,降低清扫保洁标准。在迎接检查时搞“突击”,造成平常清扫保洁不到位,检查过后回潮现象严重,缺乏长效管理。因经费不足,保洁员招聘都十分困难。据20xx年底统计,街道和社区共有保洁员46人,平均年龄达到46岁,最大年龄已有69岁,月平均收入仅354元。
2、设施不全,常效清扫保洁的效果不佳
辖区内小街小巷道路不规整,部分居民素质不高,不按规定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小街小巷和居民楼未设置垃圾桶,垃圾屋设计也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不全,垃圾却露天堆放,造成二次垃圾污染,影响市容,也不卫生。
环卫处负责主次街道垃圾的清扫清运,街道社区负责小街小巷、居民区垃圾的清扫清运,应该说清扫范围划定是明确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很难分清。街道两旁门店产生的垃圾,店主基本上倾倒在由社区负责保洁的范围内,增加了社区卫生保洁任务的工作量,导致部分地段的清扫存在扯皮现象,产生了卫生死角多和保洁质量低等问题。
3、职责不清,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困难
一是垃圾广告泛滥问题,有收费的路牌宣传广告都由市级一些职能部门收取了,无利可图有麻烦的垃圾广告,相关的职能部门都不管,落到街道社区来清理,街道社区无权无钱,造成居民区垃圾广告日益泛滥。
二是居民住宅楼下水道、化粪池淤塞、满溢问题。街道和社区无疏通专项费用,如居民不同意集资,就造成了下水道、化粪池长期堵塞,污水横流。如康复医院后化粪池长期堵塞,社区请人疏通需1.5万元,因集资款太多,居民不同意,至今还未解决。
三是只硬化不亮化的问题。去年,市政府投入资金,由区政府实施,对百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改造,得到居民的赞扬。但小街小巷改造仅仅对路面进行硬化,只方便群众出行,没有进行亮化和绿化。
4、体制不顺,街道城管职能和权限严重弱化
现我市城市管理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的职能基本上都集中在市级单位,但具体事务都在街道社区,作为基层的街道社区无权无钱处理,造成“收费的单位管事少,管事的单位没收费”,严重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如街道目前基本已无门前三包管理权限,但诸如与步行街相接的小街小巷的摊点,管理费由步行街管委会收取,街巷卫生落到街道社区清理。街道城管中队权力十分有限,形同虚设。
建议
1、多渠道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一是区财政要适当增加小街小巷保洁费投入。
二是改变垃圾袋装费收缴办法,将目前街道社区干部上门收取改为在水电费中一同收取,以提高垃圾袋装费收缴到位。
三是适当提高垃圾袋装费的标准。目前我区垃圾袋装费标准是每户每年36元。建议适当提高垃圾袋装费的收缴标准。
2、理顺常效保洁体制
理顺体制,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支队伍管到底”的管理模式。将城市环境卫生实行统一管理,属于街道和社区清扫保洁的小街小巷、居民区公共场所、门前屋后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袋装工作交回环卫部门管理。这样,理顺了管理体制,做到一把扫帚扫到边,一支队伍管到底,可使原来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如实行不了“一把扫帚扫到底”模式,可统一管理,实行保洁公司进社区。即:统一将社区清扫保洁权(工作量包括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居民区的垃圾袋装、垃圾清运、下水管道、化粪池疏通、垃圾广告清理等)公开招标,实行市场化运作。这样可以解决社区与环卫处之间的矛盾,解决垃圾袋装费收缴,保洁员管理以及下水管道、化粪池疏通、垃圾广告清理等问题,提高小街小巷清扫保洁水平。从而将原有的“街道城管检查、社区居委会管理、保洁员工作”的模式转变为“街道社区监督、保洁公司运作”的新模式。
3、理顺日常监管体制
理顺市、区、街道城市管理职权和区域,明确责任,减少职能重叠和交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方面,将小街小巷的所有城市管理内容的管理职能下放,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属地管理,避免推诿扯皮,减少重复管理引发的磨擦。另一方面,要理顺管理的职能,做到“重心下移”,建立起市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全面负责,街道办事处具体落实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