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调查报告精选三篇

教师工作调查报告(精选3篇)

教师工作调查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丁家营镇最为偏僻、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建档立卡的重度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武当山南麓,面积30多平方公里,山大人稀,人均收入较低。20__年全村贫困户面为54.5%,目前下降到45.6%。该村耕地面积877亩,人均耕地约0.8亩,有6个村民小组310户108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留守老年人。

xx村主导产业为坡地种植、家庭小规模养殖和外出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5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20__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10.6%、养殖业收入占5.4%、务工收入占71%、其他收入占13%。

二、主要致贫原因

(一)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导致贫困

xx村是丁家营镇较为偏僻的一个行政村,距集镇中心位置较远,地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地域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该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很低。

(二)无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贫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少部分常住该村的村民,基本是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大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但平均不到0.8亩土地,且90%的是贫瘠的山坡地,经营中需要投入的多,而产出少,几乎无收入;部分家庭养的有一头猪、几只鸡、几只羊,但受交通、信息条件限制,大多自给,不能形成规模,村民没有收入;村集体由于前几年建村部,外欠近百万外债,自己自身难保,更谈不上扶持村民。

(三)自然灾害造成贫困和返贫

该村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调研中,本人了解到,像杜明山、曹学胜等20多户村民,都是因疾病或灾害致贫,该种类型的贫困户占全村20%左右。

(四)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导致贫困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该村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五)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导致贫困

前几年义务教育没有实行免费时,该村不少贫困人口因上学路途遥远、家庭贫困等原因中途辍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该村村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20%多,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不足6年,大大低于全镇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建筑、挖煤等体力活,是有些收入,但与其他人相比,收入有很大差距。

(六)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导致贫困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该村部份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各单位部门、社会各界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分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为他们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国家应该供养他们。

三、对策及建议

(一)深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20__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通过多方协调,xx村启动了36户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方式是农户村民自主联建,国家整合资金,每户补助3万元钱。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资金扶持力度、政策享受户数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安置房屋建设进度较为滞后。

建议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快速深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在杨家庙垭子、孙家院、徐家院、白衣庵、中岭高标准建设五个院落,将全村310户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线穿五珠新农村局面,既解决农户住房问题,又将院落建成了新农村景点,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大殷河路改建力度

xx村通向集镇的唯一通道--殷河路,全长15公里左右,该路狭窄弯曲、凹凸不平,路况极差。虽然今年上半年借助三万村村通活动,对该通村路进行了改造,修建了错车台、增设了标示牌,但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改建殷河路、打通丁白路(丁家营--白杨坪),将以前3.5米宽的通村路按照山区二级路的标准进行改造,从而带动该村太都湖、杨家庙垭子、白衣庵、厉家院、髻山、黄龙峡等景点旅游资源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三)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xx村地大人稀,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此轮精准扶贫重点解决的问题。

建议在该村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现绿色全覆盖,形成山青水绿天蓝的优美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夯实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在沟、峡等平地或坡地规模种植苗木花卉、中草药、杂果等产业,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局面,实现全域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太都湖、杨家庙垭子、白衣庵、厉家院、髻山、髻大峡谷等景点旅游资源,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旅馆、垂钓健身等产业,为农户增设又一致富渠道。

(四)强化贫困户输血与造血功能

扶贫关键是扶人。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资金,如果扶持的对象--贫困户无动于衷,扶贫攻坚工作将彻底失败。

对于此类对象,建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继续推进金蓝领工程,为每户贫困家庭培训一至两名掌握实用技术的劳力,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二是继续推进5541工程,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励贫困户利用山场等优势资源,开展种植、养殖产业,增加收入;三是继续收入推进四双帮扶和金融帮扶,解决部分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融资难、办事难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扫平障碍。

(五)加大保障扶贫力度

在xx村诸多贫困户中,有一种贫困人口,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致富门道,他们靠自身根本无法脱贫,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残疾病人等。对此类对象如何开展精准扶贫,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建议加大保障扶贫力度,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民生政策,对因病致贫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帮扶单位筹资帮其购买社会保障,使贫困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通过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治病、养老等让包袱沉重的贫困家庭,看到脱贫的希望,走上勤劳致富的路子。

教师工作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

为什么现在许多老师不想当老师了?除了待遇低,还有工作累。如果是工作本身需要“累”,那也无话可说,自己的选择,有什么值得抱怨的?问题是,许多“累”是教育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是强加给教师的负担。

所以,稳定教师队伍,除了“加薪”(提高工资水平),还要“减负”(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无论任何时代,教师的本职工作都是教书育人。毫无疑问,教师专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考,专注于每个学生的身心成长,专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国家的教育事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纵观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教师的教学常态,却不完全是——有时候甚至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1.目前教师日常工作状态

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忙碌了一整天,看着似乎做了很多事,但真正该做的却没怎么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时间做,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都耗费在了一些所谓的“重要事情”上——比如,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上交表格,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还有补不完的各种活动资料……这里的每一项似乎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部门似乎谁都可以给学校派任务,比如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禁毒示范学校创建、七五普法档案、病媒生物防治、节水档案、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等。而这些任务实际上跟学校的教学常态没有多大干系。

教书,被附加了更多教育以外的事;当班主任,却戴着各种不合理的管理和评价的“制度枷锁”;甚至做校长,也处处被不合理的要求约束,没有真正的自主权。无效而无聊的非教学事务挤占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教育、教学、教研这些学校的本职工作反倒成了其次。

2.国家对教师工作的界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该做什么,国家法律有明文规定。

《教师法》第七条: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教师的本职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再增加大量额外的非教学任务,让教师们负荷沉重、疲于奔命,挫伤了教育热情、降低了职业幸福感,那么,这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严重不利的。

3.本次调查说明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关于当前教师低效工作的网络问卷调查,用数据说明教师目前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希望通过对实际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来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善状态、提升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本次网络问卷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调查的人数为2787人。问卷共设计了8道题目,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师,从其所在地域、学校、岗位、基本教学任务准备、教育教学研究、时间耗费等方面,对教师在校工作的实际情况作调查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下面是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主要来自河南、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江苏、浙江、湖北、贵州、河北等省份,占比总量达72.53%。其次是占比不多的安徽、福建、甘肃、重庆、江西、山西、陕西、云南、北京、广西、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宁夏、青海、上海、天津、西藏、新疆等省市。

从地域分布来说,他们多数集中在中、东部南方地区,这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的实情也是吻合的。同时,根据数据统计,在这些地域中,来自全国一级城市的教师占比只有1.1%,二线城市的教师占比10.44%,三四线城市及其所属乡镇地区的教师共占比88.46%,这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当前最基层教师的分布状态。

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以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主,分别占比47.7%和34.3%。这表明,在这两个阶段出现的非教学事务现象比其他阶段更为突出,中小学教师的此项工作负担要比其他更为沉重。

那么,是所有教师都感到这种负担呢,还是只有其中某一部分教师呢?

通过问卷数据显示,普通教师和班主任是反应最大的群体,分别占比37.8%和34.5%;其次还有不少的中层干部或校级干部也有表示。

这说明,在学校教学常态中,从校级领导到普通教师,都难以完全摆脱这种非教学事务的干扰。

2.教师工作常态

为了摸清教师在校工作常态,我们设置了3个问题。

第一,你觉得每天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基本教学任务的准备?说明一下,在这里,“基本教学任务的准备”,简称“备课”。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就是备课。

然而,对于这一基本工作,回答“没有”的,达52.6%,这个比例占参加调查人数的一半多;回答“有”的,仅仅只占11.4%;还有35.9%的教师回答“不一定”。

从这组数据来看,在广大教师群体中,每天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基本教学任务的,仅仅只有十分之一;而其他十分之九的教师则需要另“挤”时间来完成。

如果时间不够,教师们通常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准备呢?

下面这组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可见,偶尔加班、经常加班、在校加班、回家加班……似乎只有“加班”才是保证教师完成正常教学工作的唯一法宝。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们一再加班,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完不成基本准备任务呢?

我们又设计了另一个问题:除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准备外,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呢?

这次得到的数据更不容乐观:80.5%的教师回答“没有”,16.1%的教师回答“不一定”,只有3.3%的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即是说,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连十分之一的人都不到了。没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又如何提高教学成效呢?似乎恶性循环的苗头就此出现。

3.时间去哪儿了

每天忙碌不堪的教师们,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除基本教学任务之外,以下哪些事情耗费了您在校期间的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得到的回答如下:

完成各级各类检查、参与临时交办的非教学类任务、完成各类网上学习、参与各级各类会议培训,成为占用教师时间的四大因素。而这些,跟日常的教学工作并无直接关系。

三、得出结论

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负担已不再是个别现象,由此产生的教师工作效率低下、教学成效不高、职业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客观存在。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还纷纷在后台留言,表达自己对此的真实看法和心理诉求。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结论:

1.教师工作时间长

据调研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周工作时间平均达到54.5小时,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也超过国外中小学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间。其中,除了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时间为9小时外,还有工作日晚上平均1.5小时、周末工作时间平均2小时。

这里的中小学,主要是指初中和小学。高中教育因为要高考,更多时间都专注在提高成绩的教学教研上,相对于初中和小学的全面素质教育要求有所区别,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发声的也大多是初中和小学教师。

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很多工作需要在工作日的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后继续完成,如备课、改作业等。因此,占用教师个人休息时间的现象成为普遍。工作多、任务重、时间不够,教师们便只有加班,无论在校还是在家,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往往需要付出额外不少于2小时的时间。

2.非教学任务过重

占用教师工作时间的工作,并非全是教育教学工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通常有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批改作业、评价学生、辅导学生、组织活动、管理班级、早晚自习、沟通家校、参加会议培训、听课、教研、记录工作日志、撰写各种学习笔记等。这些工作都是持久性和延时性的,单单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教师们的工作量就已经饱和甚至超出。

然而,这似乎还不够,上级安排的各项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事务,又一重重加压且全部以“重要事情”名义。

为迎接上级的各类检查或创建各类工作,许多学校会专门抽调教师组成小组做材料,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标准化建社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艺术工作领导小组、推普工作领导小组等。这些工作似乎与教育是沾边的,但似乎又关系不大。

对于某一项检查来说,如今的标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每项工作都有一整套繁琐的检查评价标准,还有各种等级指标,学校需要对照这些标准来一项项准备材料,如通知、方案、过程、总结、文档照片视频等,各个环节都要事无巨细。当这种检查频率过高,形式化要求过严,本就已经有较大教学压力的学校、教师,便只能疲于应付,准备迎检材料尚且做不完,研究教学就更成空话,教学自然也成了副业。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教师人数多,有明确分工,迎检工作稍微好做一些;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数量本来就少,再去准备繁琐的各种材料,就更加影响正常教学了。

面对这额外的非教学任务,教师们有苦难言。

3.考评机制不合理

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任务负担沉重,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值得反思。最直接相关的就是考核评估机制,这是学校的软肋。

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众多,学校成了大家都可以过问的单位。除了教育行政部门以外,其他部门也将学校也纳入各自业务管辖的范围,要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报送相关材料,学校无权拒绝,因为年终督导考评时,这些全部都要纳入考评范围。一旦考评不合格,后续还将有诸多惩罚措施。这样一来,使得学校不得不硬着头皮先应付各种检查,而将首要的教育教学任务退居其次。

这是典型的考评机制倒逼学校行事。而一旦考评机制中的非教学活动占比过大,问题便自然产生了。即使表面上看来“素质教育”全面开花,但有多少是真正开展或者说达到成效的,就无从考证了。规范办学行为本意是好的,但是越来越流于形式之后,一切就变了味。

学校始终还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以教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重。地方各级行政部门以自身权属过多地干预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以考核评估作为约束手段,层层施压,学校、教师便丧失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沦为了谁都可以管的听话“小媳妇”。

4.教师身累心更累

当教师的本职工作被非教学任务占去一大半时,牺牲的不仅是时间,更有心情,甚至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

不少教师表示,不怕多上几节课,不怕学生调皮,最怕的就是评估验收、绩效考核、继续教育等等。教师们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无效无意义的苦和累,比如形式化的行政工作、日常文书整理、各种分析报告数据、各种迎检材料的补写、各种业务学习的笔记等等。教师们的大量时间没用在如何提高教学、如何深入教研、如何培养学生上,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动摇和怀疑。

干不完的非教学任务,让许多教师不止一次产生厌倦心理和应付思想,教育理想和教育热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正常的教学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应当开展的教育活动也收不到应有效果。时间和精力耗费了,教师们身心俱疲,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和成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四、建议办法

鉴于上述问题存在,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减轻非教学负担,促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我们有以下建议:

1.教学为主,减少非教学任务

学校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始终才是学校存在的根本。

建议地方各级部门深入沟通,达成共识,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以教育主管部门为重,其他部门工作能减尽减,能不开展尽量不开展,遵循教育特点,尊重学校主体,减少教师们额外非教学工作负担。

同时,减少各级各类会议、无实质意义的培训以及相关检查,学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不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关注教育本身。

2.尊重教育,改革考评制度

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尊重教育的特点,改革学校考核评估制度。考评作为约束手段和监督机制之一,不应主次颠倒成为一切教育教学的中心主旨。

建议主管部门重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精简繁冗,注重实效,摒弃形式主义,尊重学校教育主体性质,剔除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考评细则,加大对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评价占比。以此促使学校非教学任务的自然消减,促进教育教学教研的重新回归,促进学校教师的正常发展。

3.关心教师,合理分配工作

教师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其职业幸福感和认同度密切相关。当工作任务超负荷、工作时间无界限、工作责任无限扩大时,教师承受压力大,幸福感与认同度自然降低,并将持续影响后续工作。

建议各级部门关心关注教师群体,合理分配工作,明确工作量标准,科学配置师资,减少额外非教学任务摊派,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核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教研、培养学生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分析,我们看到了学校和教师当前的工作常态和心理诉求,也看到了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承担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而教师是承担这未来的关键点,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正视问题,改革机制,重新给学校和教师带来新的希望,让广大一线教师能够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光荣。

教师工作调查报告 篇3

一、问卷调查目的:

为了解我校教师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校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更为有效的培训和指导,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需要的培训,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调查方法:

对我校的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请教师认真、真实地填写。

三、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61张,收回有效问卷60张,其中男老师10人,占16.67%,女教师50人,占83.33%;本科学历教师15人,占25%,专科学历教师38人,占63.33%,中专学历教师7人,占11.67%;语文学科教师30人,数学教师18人,英语教师2人,音乐教师3人,体育教师5人,思品教师1人,美术教师1人;平均年龄37.53岁,平均教龄17.66年,可以真实地反映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数据统计:

1、你希望接受相关的教师技能培训吗?

A、希望56人,占93.33%;B不希望0人;C、无所谓2人,占3.3%。

2、你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

A、课改理念的培训22人,占36.67%;

B、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训20人,占33.33%;

C、信息技术培训36人,占60%;

D、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48人,占80%;

E、基本功培训17人,占28.33%;

F、其它6人,占10%。

3、你认为参加培训的主要收获有:

A、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方法31人,占51.67%;

B、开阔教育视野47人,占78.33%;

C、更新知识结构27人,占45%;

D、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47人,占78.33%。

4、你参加培训的动机是?

A、教育改革发展所需22人,占36.67%;B、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58人,占96.67%;C、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7人,占11.67%;D、增强竞争力,以求发展13人,占21.67%;E、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18人,占30%。

5、您随希望的培训形式是?

A、系列讲座12人,占20%;B、专题讲座16人,占26.67%;C、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47人,占78.33%;D、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以面授为主15人,占25%;E、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以网络为主18人,占30%。

6、你最希望由谁来担任培训教师?

A、高校教师7人,占11.67%;B、教育教学专家40人,占66.67%;C、教研人员18人,占30%;D、优秀的一线教师47人,占78.33%;E、其他2人,占3.3%。

五、数据分析:

1、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这有方面的要求。有93.33%的教师表示希望接受相关的教师技能培训。

2、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51.67%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方法,78.33%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使他们开阔了教育视野,45%的教师因为教师培训而更新了知识结构,78.33%的教师因为教师培训提高了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教师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已逐步成为教师自身需求。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的真正动因是他们有很强的内驱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6.67%的教师参加培训是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96.67%的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力争成为各学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教师培训的又一动因,这些来自于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得到良好发展的源泉。

4、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参加培训是为了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的只有7为教师,占11.67%,而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强竞争力,以求发展也只有13位教师,占21.67%;有18为教师表示参加培训是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占30%。以上数据表示部分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只满足于做教师,而没有做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强烈愿望。

5、教师比较缺乏的是信息技术培训和提高教育教学技巧的培训。80%的教师希望参加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60%的教师希望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可见目前这两方面的培训师教师比较急迫需要的,也可能是以前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不够的。另外36.67%的教师需要课改理念的培训,33.33%的教师需要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训,28.33%的教师需要基本功培训。

6、教师培训要采用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的效果。问卷显示,教师需要多样的培训方式,其中尤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因为最贴合教育教学实际而最受教师的欢迎,占参与问卷调查教师的78.33%。其他形式分别为系列讲座12人,占20%;专题讲座16人,占26.67%;、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以面授为主15人,占25%;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以网络为主18人,占30%。可见教师需要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7、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最受教师的欢迎。

问卷调查显示,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最受教师的欢迎,分别为66.67%和78.33%,而其他培训教师如高校教师和教研人员分别占11.67%和30%。可见教师最需要的是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指导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

五、教师培训工作建议:

1、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教师任职学校三方的联合。

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教师任职学校要三位一体,各有侧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目标、要求的制定和领导,对培训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培训院校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后,针对教师所需,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细化培训过程;教师任职学校负责督促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供调整改进。

2、教师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是教师期望培训类别的首选,现代教育理论、技术、方法、信息技术、新课改理念及前沿动向的培训都必须应是今后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3、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在培训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外,还要多采用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实地考察,是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倡导“请进来、走出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加强集体研讨,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4、培训教师要有多种层次。

在培训教师的培训者的选用上,应多聘用教学经验的丰富的教学一线教师和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教学专家,给教师以教育教学最直观、最形象的指导,另外高校教师和教研人员也是教师需要的的培训人员。

5、教师培训的时间问题。

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如何处理教师工作与教师培训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休息日又影响教师休息。

6、教师培训的资金问题。

调查问卷上好多教师写到希望多组织些免费的培训。这与教师偏低的工资与较多的培训之间的矛盾有关。培训经费短缺,是制约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培训的专项奖金,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以减轻教师及任职学校的培训经济负担,增加教师培训机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