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当代大学生生活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
一、调查背景、意义、目的
背景说明:据统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怎样?
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二、调查内容
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没有采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而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1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三、现状
20__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__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今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
1、低碳生活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等。
通过调查,75%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1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75%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认为“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生存危机,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世界各国都在减排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从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忧患意识。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并尽快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2、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1)、推广绿色奥运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20__年,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市修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了奥运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绿色减排的体育盛会。20__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都将成为推广自愿减排的平台,20__年南京青奥会也提出了要努力办一届绿色青奥的目标,这都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机。
(2)、宣传低碳生活的项目,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活动由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百万森林项目”,号召社会公众倡导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支援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它一方面倡导公众每天做到10件日常生活中的减碳小事来达到“减碳”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公众以每棵5元的价格向西部干旱地区认捐一棵树,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善全球气候,保护全球生态环境。20__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中和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中和标识发布。碳中和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因此,在大学生中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学生积极关注并真正参与其中。
为了鼓励更多女大学生投身科研领域,欧莱雅公司启动了“科学校园行”活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及提案,最终评选出6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欧莱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20__年3月,澳大利亚率先开展了“熄灯一小时”活动,三年多来已成为一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
四、对策及建议
1、借鉴“美国最绿色的大学”,创建低碳校园
从20__年起,美国一些媒体就开始不断推出各种以“美国最绿色的大学”为题的文章。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了布莱恩·文费尔德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哈佛大学等10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目前,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这些环保计划措施值得国内大学借鉴。在高校,我们积极倡导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为创建低碳校园而共同努力,在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参与度尚有很大空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的大学生对碳排放很关注,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9%的大学生认为碳排放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76%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却没有采取行动;11%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其实,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
调查中,100%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社区、环保团体、媒体都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低碳生活其实贯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2).可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网上调查显示,中国每人年均排放量为2.7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饭、取暖、用水、用电、乘坐交通工具等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对于每位普通人来说,如何用直观、易操作的方式了解自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将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出来,再选择更环保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在教室和宿舍我们应该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能源部门测算,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能避免4亿吨二氧化碳释放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购买当地生产的食品、果蔬,能减少因为长途运输货品带来的额外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少坐一次电梯就可以减碳2~6公斤,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3).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为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环境伦理理念的宣传提供依据,可以据此找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哪些环节需要加大力气。因此调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当前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对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通过本次调查,促使大学生进行反思,对自身定位进行重新认识,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总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暑假,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下文是一篇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报告,文章内容主要包含四部分。
炎热的夏天,烈日当头。暑假刚刚开始,七月初我参与了这次“关于大学生暑期生活”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假期生活。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和网上资料调查。
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得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则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合理支配暑假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暑期生活分为四类: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非常丰富起来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又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暑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
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有的大学生在暑假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网上商店,或者是在自己学校附近建立起了自己的摊点,为自己打工。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中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
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入wto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暑假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暑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暑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无聊”一族: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暑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暑假盼暑假,暑假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通过对暑假生活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暑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的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一.摘要
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我们于20xx年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风气 调查 学风建设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南校区大学生。在受调查学生中按系科和班级进行抽样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在问卷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15个问题。共发放问卷邀请106份,回复问卷100份,回收率为94.3%。
三.调查方法
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我们还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所在系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此次调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二是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
要分析大学生学习风气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的认识。每个人对自我学习程度的要求不同,在调查的最前面.我们旨在由被调查人对自己下一个评语,同时结合这个自我评价来探究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其学习行为的形成对学风相关问题的看法,所以.了解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的认识是对其学习风行调查的基础。如问题1: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多少?大多数同学将自己习时间定位在“1—2小时、3—4小时”等中间状态,而学习时间达到“5—6小时”却只占23%,“更多”则更少只有10%,这些数字显示了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学习并不是很在意.而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有很强的积极性并有着较高的学习欲望而并为之而努力,这些学生就有所谓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在于懂得去爱国家、爱专业、爱父母、爱家乡。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对 民族的振兴要体现责任感,要树立“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高度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才会去努力地学习,努力去拼搏。如问题8:你的预习和复习情况?只有少部分人经常预习和复习,大部分都是偶尔预习和复习,更有甚者完全不去预习和复习。我们都是读了十几年的书的人,都应该知道只靠课上那点时间根本学不懂,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去预习和复习呢?
这就是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在高中的时候再累再苦只要想到大学就能挺过去,到了大学才知道大学时间的确够多,可是却也找不到高中的充实感了,或许到了大学玩是许多大学生觉得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苦了10多年,可是我们光是对付中考、高考就那么辛苦了,那我们在大学出来是面对整个社会难道我们不付出就可以?答案绝对是否定的。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责任更重,更应该去为国家的建设去学习。再如问题13:你对专业的兴趣如何?大多数学生都是‘很感兴趣 、感兴趣、比较感兴趣’。看来我们好多同学还是没有被迫选这个专业,被录取的就是自己填的专业。也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专业不感兴趣,说当初被调剂了或者说不了解这个专业,现在发现不好就业。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于一个专业只有努力地付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领域的乐趣,才会去努力,也才会去爱惜。专业对大学生来说就是生命,只有具备了一种专业技能,才能有机会去服务这个国家、去建设这个国家。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据统计,被调查学生中逃过课的学生占93%,没有逃过课只有7%。导致逃课、的各种原因中,认为此课程太过无聊占34%、逃课的课程不需要考试,觉得没有必要上的占33%、觉得不如在宿舍自学的占18%,其余通过走访调查的,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占20.4%、认为自己学校的效果更好的占16.8%、认为学生会、社团、兼职繁忙导致的占16.1%、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占14.3%,这说明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自身。从问卷看,学生认为此课程太过无聊、逃课的课程不需要考试,觉得没有上是学风不好的主导性原因。
能按时完成且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学生有49.6%,抄作业的大学生有40.3%,更有甚者根本不交作业。在课余时间,每天学习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有37.5%,低于2小时的有39.3%,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根本不怎么学习,只是到了要考试时才突击一下。还有的同学常常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很多同学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学习的问题。
五.有关大学生学风的几点建议
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出现的问题,既不可对学生全盘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加以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建设措施。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徐州某高校部分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学习绩效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不同的学科性质,分工科、理科、人文学科进行调查,按课程的性质:必选、限选、任选、考试,考查进行分课程、分类别调查,同时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编制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运用频数、相关系数和非参数差异比较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学习绩效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6份,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达98.6%。其中工科专业学生120份,占有效问卷的24.5%;理科专业学生296份,占有效问卷60.5%;文科专业学生73份,占有效问卷的14.9%。男生263份,占有效问卷的53.8%;女生226份。大学一年级112份,占有效问卷的22.9%,大学二年级137份,占有效问卷的28.0%,大学三年级168份,占有效问卷的34.4%,大学四年级72份,占有效问卷的14.7%。问卷调查文理工专业类别、男女比例和各年级人数较为均衡,进一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本次发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达9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回收到的有效调查问卷,通过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学生学习绩效的具体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从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能力锻炼三方面分析不同绩效水平学生的特征,总结出当今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学习情感
1.学习绩效较差的学生学习消极懈怠。在学习绩效较差的学生中,约有61.2%的学生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有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混个大学文凭,再加上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一些如:大学考试只要考前背背就会通过、“大学大学,大概学学”等错误性的引导,常常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刻苦努力,缺乏竞争意识,再加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认为专业成绩与就业没有直接联系。约有32.7%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并不大,最后只要能混到毕业证就行,而这样的观点更加助长了他们学习的惰性。
2.和绩效较差的学生相比,绩效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情感比较积极。45.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7.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40.6%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感兴趣的原因是能够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认为大部分时间学习比较刻苦,但认为学习的目的仅是取得学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约占35.8%。
3.绩效优秀的学生大都能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了解自身发展的需求,35.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感兴趣的原因是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快乐,57.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比较感兴趣,还有38.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非常感兴趣,而愉快的学习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习态度
1.绩效较差的学生大都是被动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目标不明确,约有86.7%的学生没有确立学习目标。绩效较差的学生对待学习消极被动,逃课现象比较严重,迟到现象时有发生。学习不主动,60.8%的学生是老师上课讲什么就学什么,缺少思考和创新。上课时,57.2%的学生发言次数较少,30.8%的学生从不发言。这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2.绩效中等的学生,学习比较主动。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习目标,但确定的目标多是模糊的,不具体的,甚至有些不切实际,难以把握,不利于实施,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绩效中等的学生逃课现象不是很严重,60.2%的学生课堂讨论比较积极,多数学生已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28.7%的学生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听讲,注重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可见,绩效水平中等的学生已经开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转变。
3.绩效优秀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具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课堂表现都非常积极主动,60.9%的学生会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课;78.2%的学生喜欢勤于思考,自主学习;80.5%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意见或建议,喜欢自主学习,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89.2%的学生去图书馆的次数比较多。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约为93.8%。
(三)能力锻炼
1.绩效较差的学生不重视能力的培养。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仅占19.7%,41.5%的学生有过打工的经历,其中25.8%的单纯是为了挣钱而打工,76.8%的认为打工无需与专业对口;对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59.6%的学生参与消极,应付现象严重,态度懒散,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2.绩效中等学生参与活动较为积极主动。约有43.2%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在能力上有所提高;79.2%的学生有过打工经历,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打工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80.4%的学生比较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活动;56.2%的学生实习态度认真,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
3.绩效优秀的学生都比较重视能力的锻炼,所选择的实践活动比较有针对性,大部分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专业素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3.2%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53.6%的学生认为通过担任学生干部,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86.7%的学生有过打工经历;其中68.4%的学生认为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42.6%的学生寻找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或相关打工单位;96.7%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活动;85.9%的学生实习期间都能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
三、对策
本次调查在分析学生不同绩效水平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探索分析影响当今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身及外部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学习绩效;使学生、老师和学校有机结合,统一协调,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广大在校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周围资源的使用率,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发展的平台。
(一)加强理想教育,制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仍处于思想尚未定型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观念。处理好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对未来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尤其对大一的新生要重视入学教育,使他们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尽快地适应和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来。
(二)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习动机。
学校一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专业设置论证,注重市场调研,注意人才需求动向,新办专业要满足社会需要,保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与国家建设和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个人前途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要合理设置课程,引入社会最需求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动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知识结构,从单一型的理论知识结构转变为复合型应用知识结构。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专业前沿信息、就业前景及未来发展等内容,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所了解。
(三)多方入手,激发学习积极性。
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善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通过赏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表现多肯定,增强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又需要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紧密相连,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然会认真对待学习,逃课、逃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作业马虎应付或者互相抄袭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放实验室和研究室,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要加强社会实践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广大同学的学习效绩,并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去,建立一个关于学习绩效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在取样分析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的研究更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调查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更是我们该去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
调查问卷的分析
1、调查的对象及范围
2、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访问、网上调查为辅,对xx市内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3、调查的结果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里,有的是一年级新生,也有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的期待来到了大学!他们在没上大学的时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设想着自己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的学活是怎样的!但,他们一旦在大学里生活上一个月、一年、几年,他们有的人就会失望的说: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我当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学生说他们的现在的生活和高中时所期待的不一样。有的抱怨说学校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说学校设施不全,有的抱怨说学校师资水平不够等等,表现出一系列的不满,却他们很少考虑自身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话,很少去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它们,更有甚者会置之不理。但还是有52。3%学生会向讲师或同学们咨询,来解决。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考,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大学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他们从中汲取着不同的营养,大学的生活已经很接近社会了,被人们称为小社会。在这小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活动,都认为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勇气,还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圈也扩大了!但有近21%的学生却对于这些活动不予理会,认为这些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网、谈对象等。
专家建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时开始,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应该思考个人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能到哪些行业和企业去,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这个职业,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安排和教材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在所调查的人群中14。7%有明确的规划,但有61。76%的人想过规划,但都没有做出来,还部分人根本就没规划过。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到去做,不应产生依赖的心理,什么事都地别人帮忙,要学会自立!
职业生涯:
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虽受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制约,但更多的是受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影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但由于我国长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手段落后,更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随着社会形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多样化,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我相信如果中国每所都能这样作的话,中国的大学生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中国的未来将不可限量,中华民族将会走的更远!
一、绪论
经历十年寒窗苦读,莘莘学子们终于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大学是每个学生所憧憬的象牙塔,自由与理想的集合所在,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由稚子向成人过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梦想的理想场所。在大学里,大学生享受着生活、学习、成长、成才得每一份快乐。与其他阶段不同的是,进入象牙塔,大学生群体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每周40节课每节45分钟计算,每周上课时间为1800分钟,而课余时间为4920分钟,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由此可知,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于是,我不禁要问: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点缀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学习?工作?诳街?上网?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关于此方面的调查,据这次调查总结:绝大多数大学生课余生活用在上网、运动、阅读(课外学习)、看电影电视、外出逛街等;部分选择在学习的同时做些兼职工作,增长阅历,增加实践经验,锻炼自己,顺便赚点零花钱。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以及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议。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又关键的时期,而课余时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进一步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关键。课余时间仅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却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观念。他们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填充和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展示了他们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身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的课余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希望这次调查的结果和总结能给大学生和即将成为大学生的同学们一些帮助和启示,也相信大学生能更好的规划和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调查形式及基本思路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基本思路:
1、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咨询有关老师,并且查找了相关书籍,也在在网上了解了有关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现状的资料,分析现状及提出疑问,为攥写问卷调查以及采访做准备。
2、在南京搜索了各大学城,重点选择了几所学校,小组内分为几个小分队,分头行动,在校园内路上、教室、图书馆发问卷以及采访过往同学。
3、将调查问卷集中起来,分类进行整理和相关的计算,绘制成图表,分析统计结果。对于采访记录进行整合、分析,再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将结果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得到初步结论。
5、将调查初步结论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进一步得出分析结论。
6、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现状及疑问,攥写调查问卷结果报告,分为电子版与纸质版。将此次调查采访活动的过程用相机记录下来,附在报告后,呈现给大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点评。
7、将结果报告做成展板及宣传单或以讲演的方式展现给同学。
三、实践目的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当一个人从父母亲人的羽翼下走向独立的生活,他的生活、观念、思想就无可厚非地发生了变化。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的校园生活却不仅仅只是学习。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究竟会是怎样的呢?经过高中的枯燥生活,年轻的我们会怎样装点自己多彩的生活?不同大学的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会是一样的吗?年龄的差异会导致课余时间计划的不同吗?各种客观因素会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呢?我们经过了讨论,决定将实践活动的方向定在了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上。
有人说,调查课余时间的安排并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意义,但我们小组觉得并非如此。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以便能适应社会的潮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崇尚自由的大学氛围下,每个人都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态度,这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生活的安排上。而现在,随着快餐文化,拜金主义,网络文化等一系列潮流席卷中国,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地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求实笃行的风气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颓废奢侈,空虚不实充斥着大学生们的生活。这次实践,我们不仅仅是想得到一些数据,更是希望通过这些数据使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课余生活的意义。课余生活是我们拥有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它,使自己充实起来。在进入到复杂的社会之前,我们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实践也就只有大学了。为了使我们的人生不留遗憾,为了仍我们自己有一段美丽的回忆,我们是应该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合理的安排。
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将调查重心放在江宁周边的一些大学校园。通过对各个学校基本情况,如交通位置,学生数量,年级分布,学生素质的了解,我们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做这个课题我们希望
1、通过比较不同学校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差异,结合各校的情况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
2、通过比较河海大学不同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分析年级对于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是否有影响并分析出其原因。
3、结合调查的数据,提出一个对自身的课余时间安排的反思及范本。
4、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调查能引起同学们对于自己生活和目标的思考。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总之,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因此,大学生消费市场定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